在行走中感受历史明十三陵
【游记】游明十三陵 快乐的游玩作文700字

【游记】游明十三陵快乐的游玩作文700字我和家人一起去游览了明十三陵,这是我们一次愉快的旅行。
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的游玩经历吧。
在到达明十三陵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门,由于是假日去的,门口游客络绎不绝,人头攒动。
我们买好门票,准备进入景区。
通过门口,便可看到一条安静的大路,两旁树木葱茏,空气清新。
行走在大路上,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
我们的第一站便是长陵,长陵位于木樨山,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权和皇后孝定文皇后的陵墓,这里有“四进四屏”的大型建筑群,气势宏伟。
在景区内有一条胡同,通往长陵顶端的墓穴,一路上被四周的景色所吸引。
长陵的陵墓和墓道很长,墙壁上刻满了一些古代的文字和图案,详细的解释着历史。
长陵游览结束后,我们沿着风景优美的环山石阶前往景区的另外一处。
接下来,我们来到最壮观的景点——十三陵景区中的定陵,定陵是明清两代皇帝中唯一合葬陵墓,葬有永乐皇帝朱棣和其后妃娘娘们的陵墓。
定陵被誉为“明代建筑艺术的巅峰”。
整个陵墓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散发着一股古老而神圣的气息。
当我们走入定陵时,顿时感到了沉甸甸的历史气息,陵墓中的所有建筑都是由大理石砌成的,雕刻精美,整座陵墓更是充满着神秘感。
在定陵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明朝历史,以及关于陵墓建造和管理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午门,午门是明朝帝王受朝贺就庆典的场所,也是宣德门里的第二道门,面对这座朝圣之地,我们久久驻足,细细品味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
最后,我们来到了景区的最后一处景点——虎峪自然风景区。
这里是明十三陵景区之外的一片自然风景区,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红叶和苍松掩映,清澈的溪流在树林中流淌。
我们沿着小路前行,一路欣赏着风景。
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我们在这里玩的很开心。
总的来说,我们在明十三陵度过了一天愉快的时光,看到了许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这次旅行让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游览明十三陵感受帝王陵墓的庄严

游览明十三陵感受帝王陵墓的庄严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时期十三位皇帝及其妃嫔的陵墓群。
这座陵墓群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而闻名,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我最近也来到了明十三陵,并深刻感受到了帝王陵墓的庄严。
明十三陵位于山区,交通较为便利。
到达陵墓的入口处,我首先看到一座宏伟的牌坊,上刻着“明十三陵”四个大字。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旅行,更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
进入陵墓区域后,我被一片青山绿水所包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在明十三陵的游览中,我首先来到了十三座皇帝的陵墓之一——定陵。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崇祯的陵墓,也是明十三陵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帝陵墓之一。
站在定陵的入口处,我看到了一座巍峨的坟墓,墓前有一对高大的石象饶有神采地注视着游人。
走进陵墓内部,我发现陵墓宫殿的建筑十分庄严肃穆。
宫殿的墙壁上镶嵌着精美的砖雕和石雕,展示了当时的建筑艺术精髓。
此外,宫殿内还保存着一些文物和藏品,如明代的瓷器、器皿等,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明朝的历史。
除了定陵,我还参观了其他几座明十三陵的陵墓,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座陵墓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让我感受到了明朝皇帝的威严和统治力。
其中,景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永乐皇帝的陵墓,其建筑规模宏大,令人惊叹。
我还游览了神道和神道石刻,这是连接陵墓和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展示明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道两旁矗立着上百尊的石狮、石马等,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而神道石刻上刻有各种神话和历史故事,让我不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敬佩。
在游览明十三陵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帝王陵墓的庄严,更了解到了明朝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陵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游览明十三陵,我深刻体会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珍惜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回想起游览明十三陵的经历,我不禁为之动容。
每一座陵墓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辉煌,每一处建筑都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明十三陵游记作文

明十三陵游记作文
《明十三陵游记》
早就听说明十三陵特别有意思,一直想去看看,这不,终于找了个机会去溜达了一圈。
我到那儿的时候,一眼就看到那一大片古老而庄严的建筑,心里就琢磨着,这些皇帝可真会挑地方啊,这儿环境多好。
我开始一个陵一个陵地逛起来。
在长陵的时候,我看到那个超级大的宫殿,那柱子粗得呀,感觉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
我就在那儿想象着古代的人在这儿举行各种仪式的场景,感觉特别神奇。
然后我还去看了那些石像生,一个个雕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那马,那眼神,太逼真了,感觉随时要撒开蹄子跑起来似的。
逛到定陵的时候,我下到那个地宫里面,妈呀,里面可真凉快。
我看着那些摆放着的文物,心里想着这些东西可都是历史的见证啊。
我凑近了仔细去看,这时候突然有人咳嗽了一声,吓得我一哆嗦,还以为是古代的皇帝显灵了呢。
走着走着,我觉得有点累了,就在一个亭子里坐下休息。
这时候旁边来了一群游客,正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说这个陵有啥特点,那个皇帝有啥故事,我就在旁边偷偷地听着,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呢。
一直逛到太阳都快落山了,我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这一天逛下来,虽然腿都快走断了,但感觉特别值。
明十三陵真的太有魅力了,每一个陵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魅力。
等以后有机会,我还得来,好好再感受感受这历史的韵味。
这就是我的明十三陵游记啦,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啊!。
游大明皇陵作文

游大明皇陵作文篇1暑假,我跟随青果写作班的师生去北京旅游,游览了其中的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方圆40平方千米的小盆地上。
始建于1409年,总面积124余平方千米,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故成为十三陵。
十三陵里有长陵、献陵、景陵、定陵、庆陵等许多陵墓,我去的是神宗显皇帝的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的陵墓。
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
该陵墓坐落在大峪山下。
走进定陵,只见一片空荡荡的空地,我心想皇帝的陵墓怎么会如此空荡。
听了导游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当年李自成起义到达北京时迷路来到了这里,只见这里宫殿高大,装饰得很漂亮,以为自己来到了皇宫,走进一看才知道是一片陵墓,一气之下,将陵墓上方的宫殿全部烧毁,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定陵上面才会是一片空旷。
虽然空旷,但我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王者的气势,那些千年古树似乎也在诉说着整个王朝的历史。
根据导游的指示,我进入了地下宫殿。
地宫深27米,我顺着楼梯一层一层地往下走,越往下就越是寒冷潮湿。
导游告诉我们墙上的这些砖叫金刚砖,因为十分坚硬,所以取此名字。
来到陵墓的最下方,我首先看见了正中央的一把白色的龙椅。
整个龙椅是用汉白玉石做的,椅背上雕刻着几条栩栩如生的龙,扶手上刻着两个龙头,为什么陵墓中也要摆一把龙椅呢?原来皇帝认为活着的时候能够统治天下,死后在阴间也一样可以坐在龙椅上统治天下。
我心想:那时的皇帝有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在人看来却很幼稚,人死怎能复生?龙椅的周围有几个酒坛,前来参观的人们纷纷扔上纸钱,希望自己能沾上皇者之气为自己带来好运。
继续向里走,我看见了两个又长又宽的红色棺材,我想这里肯定是两位皇后的棺材了。
在它的正前方有几个小红盒引起了我的注意。
于是,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告诉我这是两个皇后的陪葬品,里面都是金银珠宝。
在快要离开定陵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拱形的石门,石头与石头之间契合得十分紧密,门形的角度也十分精确。
关于十三陵的作文

关于十三陵的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十三陵游玩的经历,那可真是一场既神秘又有趣的旅程呢!一到十三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片宏伟壮观的建筑群。
这些陵墓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历史宝库,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先去了定陵,这可是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呢。
走进定陵的地宫,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的地下宫殿。
通道里有点阴森森的,灯光昏黄,但是这种氛围却让我的好奇心愈发强烈。
地宫里摆放着各种文物和皇帝的棺椁,虽然它们已经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奢华与威严。
我看着那些精美的陪葬品,心里就在想,万历皇帝当年肯定是个超爱享受的人,这些东西在当时得花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打造出来呀。
在游览的过程中,我还听到了很多关于十三陵的传说。
比如说,这里的风水特别好,是专门为明朝的皇帝们挑选的“万年吉地”。
还有那些关于陵墓里有神秘机关的传说,什么暗箭啦、陷阱啦,虽然知道可能是后人编出来吓唬人的,但走在地宫里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东张西望,生怕突然从哪里冒出个机关来,那可就“凉凉”了。
从定陵出来后,我又在周边逛了逛。
看到了那些巨大的石像生,有石狮子、石象、石马等等。
这些石像生就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这片陵墓群。
我站在石狮子旁边,感觉自己就像个小矮人,那石狮子真是又高大又威猛,雕刻得栩栩如生。
我还开玩笑地对石狮子说:“老兄,你在这儿守了这么多年,累不累呀?”十三陵的风景也很不错呢。
周围都是青山绿水,空气特别清新。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听着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感觉自己像是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来到了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
不过呢,有时候我也会被路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的小虫子吓一跳,这时候就会忍不住大叫一声,然后又觉得自己有点傻,在这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还被小虫子吓到,真是有点丢人。
总的来说,十三陵之旅就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冒险。
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古老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还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神秘。
如果你们也对历史感兴趣,或者只是想找个风景好又有点神秘色彩的地方游玩,那十三陵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哦!不过来的时候可别忘了带点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样你会收获更多的乐趣呢!。
十三陵长陵观后感

十三陵长陵观后感前儿个去了十三陵的长陵,那感觉就像穿越回了古代,跟老祖宗们来了一场超时空的对话。
刚到长陵的时候,那大门就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劲儿。
迈进大门,就像是迈进了历史的大门,每一步都感觉沉甸甸的,好像下面踩的不是地,而是几百年的故事呢。
长长的神道两边,那些石像生一个个威风凛凛地站着。
石马像是随时准备奔腾,石人则好像在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皇家陵寝。
我当时就想啊,这些石像在这儿站了这么多年,风吹日晒的,得多无聊啊,不过它们肯定知道好多秘密,要是能开口说话就好了。
再往里面走,就到了长陵的主体建筑了。
那宫殿的建筑风格真的是让人惊叹不已。
红墙黄瓦,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那斗拱、飞檐,精致得不像话。
我仰着头看,脖子都酸了,心里就在琢磨,以前的工匠得多厉害啊,没有啥高科技,就靠着一双手,能把房子盖得这么漂亮,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
进到陵寝里面,那种阴森的感觉就扑面而来。
虽然知道没啥可怕的,但就是觉得凉飕飕的。
看着那些陈列的文物,每一件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繁华。
那些精美的瓷器、服饰,还有各种祭祀用品,仿佛能看到当年皇帝老儿在这儿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一堆人忙前忙后的,可热闹了。
不过呢,我在参观的时候也有一点小趣事。
我正看得入神呢,旁边一个小朋友突然问他妈妈:“妈妈,皇帝住在这里面会不会害怕呀?”他妈妈被问得哭笑不得。
这小朋友的话虽然天真,但也让我觉得,不管是皇帝还是普通人,对于死亡和这种庄严肃穆的地方,都会有一些本能的敬畏吧。
从长陵出来之后,我满脑子都是在那儿看到的景象。
这一趟不仅仅是看了一些建筑和文物,更是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我突然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和古代天差地别,但我们都是站在这些老祖宗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十三陵长陵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静静地躺在那儿,等着我们去翻阅,去了解过去的点点滴滴呢。
游明十三陵长陵有感

游明十三陵长陵有感
白云黄鹤祾恩楼,霜月沧波墓寝留。
九死一生花落去,靖难之役继承酬。
编修大典三千句,郑和西洋无数秋。
直捣南京登帝位,守边天子北京留。
【注】
长陵位于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的一个著名的陵墓区,在天寿山主峰前,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
朱棣一生功过怎评说,发动靖难之役九死一生,直捣南京终登龙庭;巩固统治,大杀建文旧臣,如麻;迁都北京,实行天子守边;五征漠北,亲力亲为;编永乐大典,歌太平盛世;派郑和下西洋,以宣国威;皇位继承多烦事,喜爱皇孙定乾坤;晚年喜怒多无常,乱杀宫人留恶名。
治理乾坤多勤恳,千秋功过后人评。
游明十三陵有感作文

游明十三陵有感作文作文一:游明十三陵有感今天我们去了明十三陵,那里有皇帝的陵墓和建筑,很有历史文化价值。
首先,我们进入景区时,我们看到红色的大门和金边上的“明十三陵”四个字,非常华丽。
然后,我们穿过了石头路和桥,走进了明神宗的纯阳宫。
那里有寺庙,大鼓和钟,我和同学们互相敲起了大鼓,声音重重地回荡在大殿里。
我们在大殿里拍了许多照片,不停地讲着历史和故事。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陵墓的区域。
那里有神道和石像,神道的两侧是动物和忠诚的武士。
我们看到了一些陵墓的模型和石碑,在那里了解到陵墓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还参观了神道上的十二对石人和两个龙柱。
石人和龙柱都是非常庄重然而华丽的,让人感受到了明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很让人敬畏。
最后,我们到了景区的尽头,也就是宁陵。
那里是崇祯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在我们的印象中,宁陵是一个神秘而且古老的地方。
我们在那里只能靠领队的讲解才知道了各个区域的使用方式以及规矩。
在陵墓区内,有两棵千年古柏树。
我们在古树下发现了不少古玩,石头上印着“南宫”字样。
总的来说,我在去明十三陵的旅行中得到了很多收获,不仅对明朝的陵墓和神道结构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文化艺术和历史的感悟也很深刻。
要点分析:开头:引出明十三陵景区的特点,比如历史文化价值。
中间:描述走进景区后的感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阳宫的敲大鼓和看寺庙,一部分是进入陵墓区。
尾部:描述景区尽头的宁陵和古树,以及对于此次旅行的总结感受。
用词分析:形容词和副词:华丽,重重地,非常庄重,神秘,古老等,用来形容景区、大殿、神道、石像和古树等,加强描述的精准度。
名词:明神宗、纯阳宫、寺庙、大鼓、钟、动物、忠诚的武士、陵墓、神道、石像、龙柱、宁陵、古柏树、古玩等,用来描述景区中的具体东西,让读者可以形象地理解。
动词:敲、拍、参观、了解、发现等,描述行为和事件,让读者感受到活动的过程和氛围。
作文二:明十三陵的文化和历史位于北京西北部的明十三陵,是明朝在北京地区的陵园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行走中感受历史——明·十三陵
在行走中感受历史——明·十三陵
3月28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中国国家地理徒步队再次出发,六十多人奔北而行,在山村之间寻访十三陵的影踪。
摄影/伊凡
这次徒步线路包含十三陵之中的十个陵墓以及十三陵水库的一段路程。
十三陵是明朝帝王的墓葬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目前定陵、长陵、昭陵已开发为旅游景点。
其他几个陵墓散落在不同的村子中,不对外开放,所以很多人知晓十三陵,却未曾见过全貌,这次徒步就是要更多了解十三陵。
摄影/伊凡
每到一处皇陵,《中华遗产》美女编辑会给大家介绍一段皇帝的背景和趣事。
也有网友读者参与讲解明朝皇帝历史,与其他人分享历史典故和知识,让大家体会到徒步的乐趣不仅仅在于行走,交流和学习也很重要。
摄影/伊凡
十三陵所在地周边大多是以其命名的村庄,徒步的过程就是在各个小村庄的往返。
这次活动的强度不大,没有太多上升路面,有队员反映要提升难度。
我们的队伍之中确实隐藏诸多高手,有每年都参加国际马拉松长跑的“高材生”,曾经参军重装上阵的“大个子”,头发花白却能一直走在最前的老队员,做足了明史功课的一朋同学,手握十三陵详版地图的青铜锁美女…… (原文链接:windflower)
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摄影/静隅归心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摄影/静隅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