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形态特征 PPT

合集下载

茶树演化及类型特征概述(PPT 116页)

茶树演化及类型特征概述(PPT 116页)
• 一种:分A、B两条线(鲁成银,1992 ) 根据茶树酯酶同工酶研究结果
• A、从地势高的云南向地势低的东南方 向扩散
• B、从云南向西北方向扩散
一、茶树资源在国内的传播
为什么普遍认为中国中心说?
•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中国西南部是茶树 的起源中心
• 1、中国是西南部山茶属植物最多 • 2、中国西南部野生茶树最多 • 3、中国西南部茶树种内变异最多 • 4、中国西南部利用茶最早,茶文化内容
最丰富
4、中国西南部利用茶最早,茶文化内容最 丰富(王褒《僮约》)

蜀郡王子泉,以事到煎上寡妇杨惠舍。有一奴名
• ① 分布:包括云南、贵 州、四川、西藏四省区 ,面积约423万亩。
(2) 西南茶区
② 特点: a. 茶树的原产地,种类多,以大叶种为主。 b. 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丰富。没
有黄化现象。 c. 属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 年 平 均 温 度 在
15~18℃,地形复杂,气候多变。 d. 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分布不匀,夏
2.茶树原产于中国
(2)川滇黔毗邻山区说 认为茶树起源中心是在云 贵高原的大娄山附近以及邻近的湘、桂、鄂巴山 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地方,即横断山脉至大娄山 脉的山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区域,其他则为演化 地区。
2.茶树原产于中国
目前学术界以支持茶树原产于川滇黔毗邻山 区的居多,认为云南南部说和茶的起源时间、 大地构造有矛盾,在第三纪时,滇南地区还属 于地槽阶段,是不可能有茶树生长的,而且怎 样向北方川黔各地传播,没有历史记录乃至传 说可作依据;川东鄂西说缺少古地理、古生物 学和考古学方面的考证。
季占40-50%,冬季小于10%。 e. 生育期8~9个月。 f. 生产红、绿茶及边 销茶为主。

茶花和茶树的区别

茶花和茶树的区别

茶树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生 长期应适当施肥。
两者在种植方法上的区别
土壤选择
茶花适合在肥沃、疏松而不太粘的土壤中 生长,而茶树则适合在肥沃、排水良好的
砂质土壤中生长。
A 繁殖方法
茶花通常采用扦插、压条和嫁接等 方法进行繁殖,而茶树则主要采用
种子繁殖。
B
C
D
浇水和施肥
茶花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生 长期应适当施肥;而茶树则需要保持土壤 湿润,生长期也应适当施肥。
叶子的观赏价值
茶花的叶子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它们有的呈长椭圆形,有的呈卵形或椭圆形,叶子的边 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颜色多为绿色或深绿色,与花朵相互映衬,增添了观赏的乐趣。
茶树的观赏价值
01
形态美
茶树形态优美,枝叶繁茂,树冠呈半 圆形或圆形,叶子有光泽,呈翠绿色 或黄绿色,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02
山茶花
花朵
茶树的花朵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花朵较小且不饱满。开 花时,花朵数量不多,不如茶花那样繁茂。
果实
茶树的果实为蒴果,呈球形或卵圆形,与茶花相似。但果 实表面的沟纹不如茶花那样明显。每个果实内也含有数个 种子。
两者在形态上的区别
01 02
叶片
茶花和茶树的叶片形状相似,但尺寸和质地有明显差异。茶花的叶片较 小且薄,带有光泽和白霜,而茶树的叶片较大且厚实,无光泽和白霜。 此外,茶花的叶缘有锯齿而茶树的叶缘无锯齿。
降低血压
茶花中的一些化合物可以扩 张血管,降低血压,对高血 压患者有益。
抗菌
茶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可以抑制一些细菌的生长, 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等。
茶树的营养价值
抗氧化
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也具有很强的抗 氧化活性,可以帮助抵抗自由基的攻击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植物从种子 萌发开始, 随着时间的 推移,在形 态、生理机 能等方面, 不断地起着 量和质的变 化,直至死 亡,这个过 程称为生物
学年龄。
1、合子
2、种子及插穗
3、幼苗期 4、幼年期
茶树生物学年龄
7、衰老期
5-6、成年期
11
茶树的适生环境
喜温怕寒、喜光怕晒、喜酸怕碱、喜湿怕涝 ——“四喜四怕”
1. 温度:喜温怕寒,N45°到S38°之间均可栽培。 最适温度20- 30℃,最高临界温度为45℃。
• 茶文化启蒙:东汉华佗《食经》 • 茶文化形成:《茶经》,是唐
“苦茶久食,益意思” 。
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把儒、
• 茶文化萌芽:两晋南北朝有识 之士提出“养廉”,孙皓对韦
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 中国茶道精神。
曜 “以茶代酒”。
• 茶文化兴盛:宋代“斗茶”、
元代“玩茶”、明清“撮泡
法” 。
20
二、茶在国内外的传播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灌木型、小乔 木型、乔木型一应俱全。生产红茶、 绿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我国 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 地之一 。
31
江南茶区
主要产区:是我国发展名优茶的适 宜区域,位于长江以南。
土壤肥沃:基本上是红壤,部分是 黄壤或黄棕壤。
气候宜人: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 年平均气温15-18℃,有伏旱或秋旱。
产的兴盛时期。
16茶叶制作的起源来自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
从蒸青到炒青:
“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
——《晋书》
至干…” 。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茶疏》
“蒸茶制饼”:“晴,采之。蒸之, 捣之…。”——《茶经》

茶树育种学(全套课件551P)

茶树育种学(全套课件551P)
Fra bibliotek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四)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异。
化学成分的变异:多酚类从不到20%到超过45%; 水浸出物多数在30~50%之间;氨基酸在1~6%之 间;咖啡碱从低于1%到超过5%。 营养元素和其它一些营养成分含量也有很大差
异 。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鐘鳴谷應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2)果形: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 形5。 (3)果室数:以3室为多。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4)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 锥形和不规则形。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5)花粉:花粉粒的 表面分为外壁和内壁2 层。花粉表面纹饰基本 上属于网状或拟网状, 网由网脊和网眼构成,
安吉白茶: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至
夏才呈全绿色。春季白色新梢的叶绿素含
量低、氨基酸含量高,是一个温度敏感的
自然突变体。
鐘鳴谷應
第二节 茶树的变异
(二) 生殖器官变异
(1)花: 花冠(大、中和小花); 萼片数(4~7);花瓣数(5~ 16);雄蕊数(70~320);花
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
粉红);柱头数(2~7、个别 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 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 毛)等。
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鐘鳴谷應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茶树群体品种中存在 整倍性变异的个体。 用秋水仙素、γ射线获得人工三倍体、四倍 体植株。 只开花不结实或极少结实的通常称为不孕 种。
鐘鳴谷應
第一节 茶树的染色体
核型分析: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 数目及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 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核型分析主要包括染色体长度、染色体臂 比、着丝点位置、次缢痕等。

茶树栽培生物学基础—茶树植物学的特性特征(茶树栽培管理课件)

茶树栽培生物学基础—茶树植物学的特性特征(茶树栽培管理课件)
茶 韵
茶树的茎
茶 韵
支撑、输导、贮藏
茎的外部形态
由于分枝部位不同,茶 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 木3种类型。乔木型茶树,植 株高大,有明显主干;小乔木 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 主干明显;灌木型茶树,植株 较矮小,无明显主干,在生 产上我国栽培最多的是灌木 型和小乔木型茶树。
茶 韵
茶 韵
浅褐色一褐色→褐棕色 →暗灰色→灰白色
茶树的根系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 种子
茶 韵
根系起着固定、吸 收、贮藏、合成等多方 面作用产措施 的重要物学依据。
茶 韵
主根是由胚根发育向下生长形成的中轴根,有很强的向地性,向 土壤深层生长可达1~2m,甚至更深;当胚根伸长至5~10cm时,就会发生 一级侧根;一级侧根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可发生一级侧相,以此举 推,从而形成庞大的根系;侧根的前端生长出乳白色的吸收根,其表面 密生根毛。主根和侧根呈红棕色,寿命长,起固定、贮藏和输导作用。 吸收根主要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但其寿 命短,不断衰亡更新,少数未死亡的吸收根可发育成侧根。主根上的 侧根是按螺旋状排列的,由于主根生长速度不均衡,以及各土层营养 条件的差异,侧根发生有一定的节律,使茶树根系出现层状结构。
树龄、品种、繁殖方式、种植方式、 种植密度、生态条件以及农艺措施
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
茶树的根尖与一般植物根尖相似,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 区四部分。 (1)根冠。根冠位于根的最尖端。长约 0.2 mm,是一群比较大的细胞, 形似帽子,套在根的生长点外面,保护根的生长点,所以称为根冠。 (2)分生区。分生区离根尖端0.2~1.0mm,由顶端分生组织形成,此处 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又称生长点。新细胞边长大、边分 化,形成根的各种组织。 (3)伸长区。在生长点的上方,称为伸长区,此区全长约几毫米,这部 分细胞中的液胞迅速增大,细胞伸长很快。 (4)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方,称为根毛区(又称成熟区),其特点是细 胞基本成熟。并停止伸长,同时表皮细胞外壁向外仲长成为根毛(图22),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部位。

茶树的茎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

茶树的茎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
茶树的茎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
主讲教师:桂安辉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茶树的茎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
2
(一)茎的外部形态
由于分枝习性不同,茶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
由于分枝角度大小不同,茶树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和开展 状(又称披张状)三种。
茶树枝条按其生育部位和作用可分为主干枝、骨干枝、侧枝、细 枝。
茶树的茎上着生芽、叶、花、果实等,芽萌发初期未木质化的幼 嫩茎称为新梢,此时茎柔软,表皮青绿色,着生有茸毛;随着新 梢逐渐木质化,皮色由青绿→浅黄→红棕,进而出现皮孔,形成 裂纹,二、三年枝条转为暗灰色。
茶树分枝有单轴分枝与合轴分枝两种形式
茶树的茎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
3
(二)茎的内部结构
角质层和茸毛、表皮、皮层、薄壁细胞、中柱鞘、韧皮部、形成 层、木质部、髓部
感谢您的聆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茶树品种ppt课件

茶树品种ppt课件

05
茶树品种的培育与改良
茶树品种的选育
茶树品种的选育是茶树育种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茶树个体进行繁 殖,以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后代。
选育过程中,需要考虑茶叶品质、产量、适应性、抗逆性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所选 育的茶树品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要求。
选育方法包括单株选择、混合选择和群体改良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茶树品 种和育种目标。
欧洲地区的茶叶种植规模较小,主要在葡 萄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有少量种植。
04
茶树品种与茶叶品质
茶树品种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茶树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 和适应性,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茶树品种的遗传特性、生长环境、栽培管理等因素都会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因 此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茶树品种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
茶树品种ppt课件
• 茶树品种概述 • 中国茶树品种 • 世界茶树品种 • 茶树品种与茶叶品质 • 茶树品种的培育与改良
01
茶树品种概述
茶树品种的分类
按照形态特征
根据茶树的树形、叶片形态、芽 头等特征,可以将茶树品种分为 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等。
按照生化成分
根据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 咖啡碱等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和 比例,可以将茶树品种分为高酚 类、高氨类和酚氨类等。
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品质特点
红茶
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具有 香甜、醇厚、回甘的特点。
白茶
白毫银针、白牡丹等,具有清 香、滋味鲜爽、回甘强的特点 。
绿茶
龙井、碧螺春、毛峰等,具有 清香、鲜爽、滋味醇和的特点 。
乌龙茶
铁观音、大红袍等,具有香气 浓郁、滋味醇厚、回甘强等特 点。

茶树基本知识

茶树基本知识

2、日照 日照时间长、光度强,茶树生长迅速,发 育健全,不易罹患病虫害。 光带中的紫外线对于提高茶汤的水色及香 气有一定影响。 3、土壤 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上层深厚、排水、透 气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以酸碱度(pH值在 4.5~5.5为最佳。
三、茶叶的命名与分类
我国的茶类品种繁多,大同小异的数百种茶 叶,为世界上茶类最多的国家。一种茶叶必须有 一个名称为标志。茶叶命名是茶叶分类的重要程 序之一。 那么根据什么来给茶叶命名呢?
半乔木型乔木型来自灌木型乔木型灌木型
小乔木型
茶树地上部分包括茎、叶、花、果 等,构成茶树树型
注意:通过茶叶的叶 片来区别茶类和非茶 类
三、茶树的生长环境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 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既受环境制约,又影 响周围环境。 1、气候 茶树性喜温暖、湿润,在南纬45°与北纬 38°间都可以种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 25℃之间。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且分布 均匀,早晚有雾,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的 地区,较有利于茶芽发育及茶青品质。
茶树的原产地在那?
茶树原产于我国的西南部。
野生 乔木型树种
大叶种乔木型 小乔木型茶树
中叶种 和小叶种 灌木型茶树
小乔木型 和灌木型茶树
二、茶树的形态特征
“茶者……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 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栏,茎如丁香,根 如胡桃。”
中国古代的一些关于茶树的记载缺 乏近代植物学性状的描述。
茶树的外形 (1)乔木型茶树 有明显的主干,分枝 部位高,通常树高3-5m。 (2)灌木型茶树 没有明显主干,分枝 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矮小,通常为 1.5-3m。 (3)半乔木型茶树 在树高和分枝上都 介于灌木型茶树与乔木型茶树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
鳞片:无叶柄,质地较硬, 呈黄绿或棕褐色,表面有 茸毛与蜡质。
鱼叶:形似鱼鳞而得名。叶 柄宽而扁平,叶缘一般无 锯齿,侧脉不明显。
真叶:
鳞片
鳞片
真叶的基本特点
1 主脉明显,侧脉呈45-80º角伸展至 叶缘2/3的部位,向上弯曲与上方 侧脉相连接。
2 叶缘有锯齿,呈鹰嘴状,一般1632对,随着叶片老化, 锯齿上腺细胞脱落, 并留有褐色疤痕 。
生产枝:枝冠面上生长着营养芽 的枝条,对形成新梢的数量和质 量有明显的影响。
生产枝
主干
主干:由胚轴生育 而成,指根颈至第 一枝侧枝的部分
分 枝 结 构 合 理
分枝层次多而清楚,骨干枝粗壮而分布均匀,生 产枝健壮而茂密。
高质优质型模式
树冠高度适中 为培养高产
优质的树冠和有 利于茶树体内树 液流动的旺盛度, 培养树冠高度以 控制在70-80cm为 好。
但因离地面近,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下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小,分根性弱,因
离地面远,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根系的生长状态往往和地上部生长相对应,树 冠的某一方位内枝叶量多,其对应部位根系的分布 数量也较密。
4.3 茶树的茎
茶树幼茎十分柔软,着生茸毛,表皮呈青绿 色,茎围直径从基部至顶端逐渐变细,随着新梢 伸长,茎围逐渐增粗。新梢成熟时,顶端出现驻 芽,茎组织开始木质化。
轴状根系
主根:由胚根发育向下生长形 成的中轴根,有很强的向地 性,向土壤生长可达1-2米, 甚至更深。
侧根:由主根上发生的根。按 螺旋线状排列,呈层状结构。
吸收根:侧根前端呈乳白色的 根,其表面密生根毛。主要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吸 收少量的CO2, 寿命短。
根颈:是茶树生理机能比较活 跃、发育阶段较幼的部位。
3 嫩叶背面着生茸毛。
茶树叶片叶脉
嫩叶片上的茸毛是茶
树叶片形态的又一特
征.至于叶片上茸毛的多

少,与茶树品种、生长季 节和生态环境有关,但它

的着生状态为其它植物叶 片所罕见。

叶片主脉茸毛生长状态示意图

位于主脉处生长的茸毛,其

基部较长,弯曲度小。

而位于叶脉间生长的茸毛, 基部较短,弯曲度较大,
第三次,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cm 左右,距地35-40cm 处剪。
鸡 爪 枝
定义:树冠表层出现的一些结节密聚而细弱的分枝。 形成原因:过度采摘、树势衰老、肥培管理不善等。
叶芽分类 按发生位置分:顶芽、腋芽和不定芽
由腋芽萌发的新梢
枝梢顶端的顶芽
不定芽(潜伏芽):茶树茎及根颈处
叶芽分类
茶芽
茶树形态特征
4.1 茶树植株
树 型
乔木型:植株高 大,有明显主干
灌木型:植物较 矮小,无明显主 干。
4.1 茶树植株
树 型
根据分枝角度不同,将茶树树冠分成三种类型 直立状:≤ 35° 披张状:≥ 45° 半披张状:35°- 45° 应用:品种识别;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合理运用修剪技术
4.2 茶树根系
表皮色泽: 青绿 黄绿 浅棕 色泽变深,日趋老化
叶着生的部位称节,两节间的部分称节间,节间长度, 因品种、树龄、栽培管理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在茎的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长有芽,当叶片脱落后, 在节上留有的痕迹称叶痕。
4.3 茶树的茎
枝条分类
二级骨干枝 一级骨干枝
骨干枝:由一、二级侧 枝组成,其粗度是茶 树骨架健壮的指标。
多数品种的幼嫩芽叶色泽嫩黄,具油光, 满披茸毛,随着叶片老化,色泽由黄转绿,茸 毛脱落。芽叶大小以同类芽叶或混合芽的鲜重 (单芽或百芽重)表示。
3.5 叶
茶树叶属于不完全叶,有叶柄和叶片, 但没有托叶,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着 生的状态依品种而异,有直立的、半直 立的、水平的、下垂的四种。在同一枝 条上,上部新生叶较直立,随叶龄增长, 自上而下,叶片渐趋平展。
吸收根
根系的组成
茶树根系
形态:与其它木本植物类似
过渡型 分生根系
丛生根系
图 不同生育时期茶树的根系形态
1 一年生根系 2 二年生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层次。 最上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大,分根性强,
多呈45-75度角,也有呈90 度角的。
叶片叶脉间茸毛生长示状态意图
真叶性状描述
叶尖 形状
叶形指数=长/宽
叶尖
形状
叶色、锯齿深浅、叶缘、叶面隆起性、光泽度
形状:圆形、倒卵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披针形 叶尖:急尖、渐尖、钝尖、圆尖 叶面:平滑、隆起、微隆 叶缘:平展、波浪 叶质:厚、薄、柔软、硬脆 叶色:淡绿、绿、浓绿、黄绿、紫绿 光泽:强、弱
两 性 花, 异 花 授 粉
从茶花的纵切面图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蒴果 形状:
球形 三角形 方形 梅花形
4.7 果实与种子
茶果形态
种子的形态: 若为一室1粒的种子,一般呈钝锥形,基部膨大。种子底部有一柄痕,
原是种子着生于中轴上的器官,按其起源,是球柄连接于心皮内缘的 所属部分,有吸收母体营养的功能,故称为种脐。种脐的大小与色泽, 随品种而异,它是鉴定品种的依据之一。与种脐并列的一侧,有一个 小凹点,原是珠孔的痕迹。
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
大叶种与小叶种叶片解剖结构比较
观察大叶咱和小叶种的叶片解 剖结构,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大叶种:栅栏组织 大多数为1层,内 含物丰富
小叶种:有2-3层栅 栏组织,排列紧 密,抗寒性强
4.6 花
着生部位:叶腋间 着生数量:1-5个或更多 着生方式: 单生、对生或丛生
图 茶树花序的类型 1.单生 2.对生 3.总状 4.丛生
为什么要对茶树叶片的性状作如此详细的描述?
真叶大小
叶面积计算公式:
叶面积(cm2)=叶长*叶宽*0.7(系数)(以新 梢基部以上第2个真叶为测定对象)
根据定型叶的叶面积大小,可将叶片分为:
特大叶>50 cm2
大叶:28-50 cm2
中叶:14-28 cm2
小叶<14 cm2
根据茶叶面积大小,将茶树品种分为:
树冠广阔,覆盖度大:高幅比达到1:2或1:1.6,树冠间距 20-30cm, 树冠有效覆盖度达到90%的水平
定型修剪
修剪可以加速主茎的优势转 移,以达树冠开展状态。
第二次,树高达40cm,在原来剪口基础上, 提高10-15cm,或者距地25-30cm处修剪。
第一次:苗高达到30cm,有1-2个 分枝,茎粗超过0.3cm, 距地1215cm 处修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