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7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7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理科综合物理4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题,共107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I卷共20道小题,1-13题每小题5分,14- 20题每小题6分,共107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Ba 137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道小题,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所示,一小孩从滑梯上由静止开始加速滑下,在这一过程中A.小孩的惯性变大B.小孩处于失重状态C.小孩处于超重状态D.小孩的机械能守恒15.如图所示,一车载导航仪放在底边水平的三角形支架上,处于静止状态.稍微减小支架的倾斜角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导航仪所受弹力变小B.导航仪所受摩擦力变小C.支架施加给导航仪的作用力变小D.支架施加给导航仪的作用力不变16. 2017届2月7日,木星发生“冲日”现象.“木星冲日”是指木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成一条直线.木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公转轨迹都近似为圆.设木星公转半径为R1,周期为T1;地球公转半径为R2,周期为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木星冲日”这一天象的发生周期为D.“木星冲日”这一天象的发生周期为1 7.如图所示,为交流发电机、理想变压器和灯泡连成的电路,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电阻为尺.当发电机线圈的转速为n时,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图中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并以此作为计时开始,则有A.变压器输入电压的瞬时值是B.变压器输入电压的瞬时值是C.电流表的示数是D.电流表的示数是18.如图甲所示,一绝缘的竖直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一光滑细杆从圆心垂直圆环平面穿过圆环,杆上套有带正电的小球,现使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后经过b、c两点,运动过程中的v-t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电圆环在圆心处产生的场强为零B.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C.电势差D.小球由b到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小于0.55 m/s19.在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内,以对称轴ab为界,左、右两侧分别存在着方向如图甲所示的匀强磁场.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为正,两部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乙所示.则在0-t0时间内,导线框中A.无感应电流B.感应电流逐渐变大大小为C.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D.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大小为20.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倾角为30 的足够长光滑斜面的底端,上端放一小滑块,滑块与弹簧不拴接.沿斜面向下压滑块至离斜面底端l=0. 1m处后由静止释放,滑块的动能E与距斜面底端的距离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从0. 2m到0.35mk范围内图象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不计空气阻力,取g=102/m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滑块的质量为0. 4kgB.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0. 2mC.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0. 5J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第Ⅱ卷(必做157分+选做3 6分,共193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19道题,其中21-31题为必做部分,32题未命题,33-39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道化学,1道生物和1道物理题作答。
2017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质量为m=1kg的物体以初速度12m/s竖直向上抛出,做直线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g=10m/s2.则()A.物体在0~2s内通过的位移为10mB.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为2NC.落回抛出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80WD.2s内机械能损失24J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逊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式结构B.核反应方程式为H+H→He+n的反应是一个裂变反应C.根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D.光电效应实验中,若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则遏止电压减小3.(6分)“轨道康复者”航天器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如图所示是“轨道康复者”在某次拯救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前,二者在同一平面内沿相同绕行方向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已知地球半径为R,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6.6R,航天器的近地点离地面高度为0.2R,远地点离地面高度为1.1R.若不考虑卫星与“轨道康复者”之间的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速度大于7.9km/sB.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周期为3hC.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从A点开始经1.5h到达B点,再经过0.75h到达C点D.若要对该同步卫星实施拯救,“轨道康复者”可从同步卫星后方加速或从同步卫星前方减速,然后与与之对接4.(6分)如图甲所示,在xoy坐标系的第一象限里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x坐标相同的位置磁感应强度都相同,有一矩形线框abcd的ab边与x轴平行,线框在外力作用下从图示位置(ad边在y轴右侧附近)开始向x轴正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乙,则磁感应强度随坐标x变化的图象应是哪一个()A.B. C.D.5.(6分)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金属棒用柔软的轻质金属丝悬挂在水平杆上,在其内通入恒定电流I,并在金属棒所处的空间加匀强磁场后,金属棒最终静止在偏离竖直面α角的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值为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值为B=C.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值为B=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值为B=6.(6分)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s内经过的位移为24m,在第二个4s内经过的位移是60m,则这个物体()A.在t=2s时的速度为6m/sB.在t=4s时的速度为11m/sC.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2.25m/s2D.这个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0=1.5m/s7.(6分)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质点a与质量为2m、带电量为﹣q的质点b相距为l,只在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作用下绕它们连线上的一定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a与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2:1B.质点a与b的速率之比为1:2C.质点a与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D.它们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8.(6分)如图所示,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的宽度为d,电场强度为E,磁感应强度为B,将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粒子,由场的左边缘自静止释放,粒子在电场力和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场的右边缘离开电磁场,若离开场时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则整个过程中()A.粒子沿电场线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C.v=D.v=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9.(6分)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实验步骤如下:A.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C.挂上砝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D.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C,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的加速度与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实验过程中砝码盘处于超重状态C.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D.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的一半E.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象(如图3),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10.(9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将电阻器接入a、b之间,闭合电键S,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滑片位置不变,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与R的数据,并绘出如图乙所示的U﹣R图象.(1)用待测电阻R x替代电阻箱,读得电压表示数为5.0V,利用图乙中的U﹣R 图象可得R x=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使用较长时间后,电源的电动势可认为不变,但其内阻增大,该同学为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两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实验中,该同学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记录电压表和的示数U1和U2,画出U2﹣U1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图线的横截面积为a,纵截距为b,则蓄电池的电动势E=,内电阻r=.(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11.(14分)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2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kg的长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4m,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1)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若长木板长度L=2.4m,小物块能否滑出长木板?12.(18分)如图所示,在xOy直角坐标平面内﹣0.05m≤x<0的区域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4T,0≤x≤0.08m的区域有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在x轴上坐标为(﹣0.05m,0)的S点有一粒子源,它一次能沿纸面同时向磁场内每个方向发射一个比荷=5×107C/kg,速率v0=2×106m/s的带正电粒子.若粒子源只发射一次,其中只有一个粒子Z恰能到达电场的右边界,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保留根号).求:(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2)粒子Z从S发射时的速度方向与磁场左边界的夹角θ;(3)第一次经过y轴的所有粒子中,位置最高的粒子P的坐标;(4)若粒子P到达y轴瞬间电场突然反向,求粒子P到达电场右边界时的速度.(二)选考题:共15分.请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物理-选修3-3】(15分)13.(5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表面张力有使液面收缩到最小的趋势B.晶体的各向异性是指沿不同方向其物理性质不同C.温度总是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向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转移D.花粉颗粒在水中做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E.恒温水池中,小气泡由底部缓慢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理想气体内能不变,对外做功,吸收热量14.(10分)如图是简易报警装置,其原理是:导热性能良好的竖直细管中装有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上升,使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声.27℃时,空气柱长度L1为20cm,水银柱上表面与导线下端的距离L2为10cm,管内水银柱高h为5cm,大气压强p0为75.5cmHg.(i)当温度达到多少时,报警器会报警?(ii)若要使该装置在102℃时报警,应该再往管内注入多高的水银柱?2017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物理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质量为m=1kg的物体以初速度12m/s竖直向上抛出,做直线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g=10m/s2.则()A.物体在0~2s内通过的位移为10mB.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为2NC.落回抛出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80WD.2s内机械能损失24J【解答】解:A、根据v﹣t图象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可知,物体在0~2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2m,故A错误.B、0~1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12 m/s2,1~2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8m/s2,设空气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上升过程有mg+f=ma1,解得f=2N,故B正确;C、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6m,设物体落回抛出点时速度大小为v,则有v2=2a2h,解得v=4m/s落回抛出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mgv=1×10×4=40W,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得:0﹣2s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10m,2s内机械能损失等于物体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E=fS=20J,故D错误.故选:B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逊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式结构B.核反应方程式为H+H→He+n的反应是一个裂变反应C.根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D.光电效应实验中,若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则遏止电压减小【解答】解: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A错误;B、核反应方程式为H+H→He+n的反应属于原子核的聚变,故B错误;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电子从高轨道跃迁到低轨道,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变小,库仑力做正功,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变小,由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可得,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故C正确;D、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有:m=hγ﹣W,而遏止电压为:U==,可知遏止电压的大小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当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则遏止电压增大,故D错误;故选:C.3.(6分)“轨道康复者”航天器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如图所示是“轨道康复者”在某次拯救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前,二者在同一平面内沿相同绕行方向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已知地球半径为R,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6.6R,航天器的近地点离地面高度为0.2R,远地点离地面高度为1.1R.若不考虑卫星与“轨道康复者”之间的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速度大于7.9km/sB.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周期为3hC.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从A点开始经1.5h到达B点,再经过0.75h到达C点D.若要对该同步卫星实施拯救,“轨道康复者”可从同步卫星后方加速或从同步卫星前方减速,然后与与之对接【解答】解:A、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做椭圆运动,在有些位置的速度小于7.9km/s,故A错误.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由题意知,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6.6R,可知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半长轴的4倍,则周期是“轨道康复者”8倍,所以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周期为3h,故B正确.C、“轨道康复者”的周期为3h,从A点开始经1.5h到达B点,由于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可知B到C的时间小于C到A的时间,则B到C的时间小于0.75h,故C错误.D、对接时,不能在同轨道上加速或减速,因为加速或减速,万有引力不等于向心力,会脱离原轨道,不能实现对接,故D错误.故选:B.4.(6分)如图甲所示,在xoy坐标系的第一象限里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x坐标相同的位置磁感应强度都相同,有一矩形线框abcd的ab边与x轴平行,线框在外力作用下从图示位置(ad边在y轴右侧附近)开始向x轴正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乙,则磁感应强度随坐标x变化的图象应是哪一个()A.B. C.D.【解答】解:设导体线框的边长为L,总电阻为R;A、如果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变化,设ad边处于某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为B0,则bc边的磁感应强度为B0+kL,感应电动势E=kL2v,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i=,为一个定值,故A错误;BD、由于电流强度均匀增大,所以B﹣x图象的斜率k应该增加,故B正确、D 错误;C、由于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磁感应强度是增加的,故C错误;故选:B.5.(6分)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金属棒用柔软的轻质金属丝悬挂在水平杆上,在其内通入恒定电流I,并在金属棒所处的空间加匀强磁场后,金属棒最终静止在偏离竖直面α角的位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值为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值为B=C.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值为B=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值为B=【解答】解:对导体棒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和安培力,其中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确定的,拉力的方向确定,根据平衡条件,三个力可以构成首尾相连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当安培力与细线垂直时最小,最小值为:F=mgsinα,根据F=BIL,故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为:B=,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6.(6分)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4s内经过的位移为24m,在第二个4s内经过的位移是60m,则这个物体()A.在t=2s时的速度为6m/sB.在t=4s时的速度为11m/sC.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2.25m/s2D.这个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0=1.5m/s【解答】解:已知T=2s,x1=24m,x2=60m,则由△x=aT2得:x2﹣x1=aT2,得:a===2.25m/s2.由x1=v0T+aT2,得:v0=﹣=﹣=1.5m/st=2s时速度=1.5+2.25×2=6m/st=4s时速度=1.5+2.25×4=10.5m/s,故ACD正确,B错误;故选:ACD7.(6分)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质点a与质量为2m、带电量为﹣q的质点b相距为l,只在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作用下绕它们连线上的一定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a与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2:1B.质点a与b的速率之比为1:2C.质点a与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D.它们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解答】解:A、根据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k=mω2r a=2mω2r b,因此质量与轨道半径成反比,则有质点a与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2:1,故A正确;B、由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则有:=,线速度与轨道半径成正比,则有质点a与b的速率之比为2:1,故B错误;C、依据向心加速度公式a n=ω2r,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成正比,则有质点a与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故C错误,D、因质点a与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2:1,则r a=,依据公式k=mω2r a,解得:ω=,故D正确;故选:AD.8.(6分)如图所示,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的宽度为d,电场强度为E,磁感应强度为B,将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粒子,由场的左边缘自静止释放,粒子在电场力和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场的右边缘离开电磁场,若离开场时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则整个过程中()A.粒子沿电场线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C.v=D.v=【解答】解:AB、粒子由静到动,是变速运动,故洛伦兹力大小是变化的,故合力变化,故加速度变化,由于洛伦兹力垂直速度,故合力与速度不共线,故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CD、对粒子向右运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qEd=,解得:v=,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9.(6分)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实验步骤如下:A.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C.挂上砝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D.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C,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小车的加速度与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实验过程中砝码盘处于超重状态C.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D.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的一半E.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0.88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象(如图3),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A.【解答】解:(1)A、由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是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故A错误;B、实验过程中,砝码向下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C、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保证拉力沿着木板方向,故C正确;D、实验过程中,砝码向下加速运动,处于失重状态,故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小于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的一半,故D错误;E、由于不是砝码的重力,即为小车的拉力,故不需要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条件,故E错误;故选:C(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x=aT2,本实验数据处理采用两分法,解得:a=m/s2=0.88m/s2(3)由题意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应该是成正比,即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故A符合;故答案为:(1)C(2)0.88 (3)A10.(9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来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将电阻器接入a、b之间,闭合电键S,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滑片位置不变,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与R的数据,并绘出如图乙所示的U﹣R图象.(1)用待测电阻R x替代电阻箱,读得电压表示数为5.0V,利用图乙中的U﹣R 图象可得R x=25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使用较长时间后,电源的电动势可认为不变,但其内阻增大,该同学为了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已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两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实验中,该同学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记录电压表和的示数U1和U2,画出U2﹣U1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图线的横截面积为a,纵截距为b,则蓄电池的电动势E=b,内电阻r=R0.(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解答】解:(1)根据描绘出的图象可知,电压为5.0V时,对应的电阻阻值为25Ω;(2)根据E=U2+r得:U2=E﹣U1,知纵轴截距表示电动势,所以有:E=b.图线的斜率绝对值等于,即:=,解得:r=R 0故答案为:(1)25;(2)b;R011.(14分)如图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A点以v0=2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kg的长木板,已知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0.4m,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1)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若长木板长度L=2.4m,小物块能否滑出长木板?【解答】解:(1)物块到达C点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v C==2v0=4m/s小物块由C到D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R(1﹣cos60°)=﹣代入数据解得:v D=2m/s小球在D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代入数据解得:N=60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N′=N=60N,方向竖直向下(2)设小物块始终在长木板上,当达到共同速度时大小为v,小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过程中,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v=m/s设物块在木板相对位移l,由功能关系得μmgl=﹣解得:l=2.5m>L=2.4m所以小物块滑出长木板.答:(1)小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0N,方向竖直向下;(2)若长木板长度L=2.4m,小物块能滑出长木板.12.(18分)如图所示,在xOy直角坐标平面内﹣0.05m≤x<0的区域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4T,0≤x≤0.08m的区域有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在x轴上坐标为(﹣0.05m,0)的S点有一粒子源,它一次能沿纸面同时向磁场内每个方向发射一个比荷=5×107C/kg,速率v0=2×106m/s的带正电粒子.若粒子源只发射一次,其中只有一个粒子Z恰能到达电场的右边界,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保留根号).求:(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2)粒子Z从S发射时的速度方向与磁场左边界的夹角θ;(3)第一次经过y轴的所有粒子中,位置最高的粒子P的坐标;(4)若粒子P到达y轴瞬间电场突然反向,求粒子P到达电场右边界时的速度.【解答】解:(1)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有qv0B=m可得R==m=0.1m(2)由题意可知Z粒子是垂直电场左边界进入电场的,作出Z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O1为轨迹圆的圆心.分别用d B表示磁场区域的宽度.由几何知识可知,∠O1SO=θ,在△SOO1中满足:cosθ====,得θ=60°即粒子Z从S发射时的速度方向与磁场左边界的夹角θ为60°或120°.(3)在y轴上位置最高的粒子P的运动轨迹恰与y轴相切于N点,如图2所示,N点到x轴的竖直距离L满足:L2+(R﹣d B)2=R2;解得:L=5cm=m即粒子P的位置坐标为(0,m).(4)用d E表示电场的宽度.对Z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由动能定理有:qEd E=mv02①代入数据解得:E=5.0×105N/C,则设沿电场方向的速度为v⊥=2ad E;qE=ma=2×106m/s解得v⊥所以粒子P到达电场右边界时的速度v==2m/s方向与电场右边界成45°或135°.答:(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为0.1m;(2)粒子Z从S发射时的速度方向与磁场左边界的夹角θ为60°或120°;(3)第一次经过y轴的所有粒子中,位置最高的粒子P的坐标为(0,m);(4)若粒子P到达y轴瞬间电场突然反向,粒子P到达电场右边界时的速度为大小2m/s,方向与电场右边界成45°或135°.(二)选考题:共15分.请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物理-选修3-3】(15分)13.(5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表面张力有使液面收缩到最小的趋势B.晶体的各向异性是指沿不同方向其物理性质不同C.温度总是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向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转移D.花粉颗粒在水中做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E.恒温水池中,小气泡由底部缓慢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理想气体内能不变,对外做功,吸收热量【解答】解:A、由于表面分子较为稀疏,故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有使液面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故A正确;B、晶体的各向异性是指沿不同方向其物理性质不同,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单晶体的所以物理性能都是各向异性;故B正确;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总是自发的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故C错误;D、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反映,不是微粒内部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反应,故D错误;E、气泡缓慢上升的过程中,外部的压强逐渐减小,气泡膨胀对外做功,由于外部恒温,可以认为上升过程中气泡内空气的温度始终等于外界温度,则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U=W+Q知,气泡内能不变,同时对外做功,所以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故E正确.故选:ABE14.(10分)如图是简易报警装置,其原理是:导热性能良好的竖直细管中装有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上升,使电路导通,蜂鸣器发出报警声.27℃时,空气柱长度L1为20cm,水银柱上表面与导线下端的距离L2为10cm,管内水银柱高h为5cm,大气压强p0为75.5cmHg.(i)当温度达到多少时,报警器会报警?(ii)若要使该装置在102℃时报警,应该再往管内注入多高的水银柱?。
2018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7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椎动,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15.如图所示,A是一质量为M的盒子,物体B的质量为m,A、B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置于倾角为 的斜面上,B悬于斜面之外而处于静止状态,斜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在向A中缓慢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A.绳子拉力不变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C.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16.如图甲所示,在升降机顶部安装了一个能够显示拉力的传感器,传感器下方挂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若升降机在匀速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以此时为零时刻,在后面一段时间内传感器所显示的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为重力加速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升降机停止前在向上运动B.0~t1时间小球处于失重状态,t l~t2时间小球处于超重状态C.t1~t3时间小球向下运动,动能先减小后增大D.t3~t4时间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17.2012年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绕地球圆周运动,速率为v0,轨道高度为340km。
“神舟九号”飞船连同一位宇航员的总质量为m,而测控通信由两颗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天链一号”中继卫星、陆基测控站、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完成.(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组合体圆周运动的周期约:1.5 hB.组合体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约7.8 km/sC .组合体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比“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的角速度大D .发射“神舟九号”飞船所需能量为2012mv18.如图,真空中有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N处分别放置一对电荷量都为q 的正、负点电荷。
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2017级高三高考模拟(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卷及答案

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2017级高三高考模拟(二模)考试
理科综合物理试卷
★祝考试顺利★
2020.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海阳核电站是中国核电AP1000技术的标志性项目,其反应堆的核反应方
程为235
14489192563603n U X Ba Kr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X 是质子
B .该反应中X 是电子
C .144
56Ba 中有88个中子 D .144
56Ba 的结合能比23592U 的结合能大
2.灌浆机可以将涂料以速度v 持续喷在墙壁上,涂料打在墙壁上后完全附着在墙壁上。
涂料的密度为ρ,墙壁上涂料厚度每秒增加u ,不计涂料重力的作用,则喷涂料对墙产生的压强为
4.u ρυ B .u ρυ C .u ρυ D .u
ρυ。
【百强校】2017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百强校】2017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中叙述错误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B.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主要是应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C.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小量放大的方法D.在定义“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时,应用了比值的方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质点是理想模型,现实中不存在,A正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利用了分力和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等效替代法,B正确;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没有采用微小量放大的方法,而是采用理想实验的方法,故C错误;在定义“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时,均应用了比值定义法,故D正确;考点:考查了物理研究方法【名师点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的是A.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而加速度的方向为负C.速度的变化率很大,而加速度很小D.加速度越来越大,而速度越来越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的越快,速度变化率越大,故AC错误;速度的变化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B错误;当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时,加速度越来越大,而速度越来越小,D正确;考点:考查了加速度和速度【名师点睛】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率也是指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率是一样的.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3.如图所示,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的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大小为F的推力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磨石受重力、推力、斜壁的弹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可知,F一定大于重力,先将重力及向上的推力合力后,将二者的合力向垂直于斜面方向及沿斜面方向分解可得:在沿斜面方向有:摩擦力;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有:;则,方向沿斜壁向下,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方向沿斜壁向上,A正确;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名师点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要注意不但可以由求得,也可以由共点力的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故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4.甲、乙两物体开始位于同一点,从t=0时刻两物体开始运动,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的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A.物体甲在前5s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在第5s末速度方向发生变化B.第10s末物体甲的速度为零,此刻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C.第10s末两物体相遇D.在第20s末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可知甲在前5s内速度反向均匀增大,所以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甲在5s末仍旧为负,所以速度方向没有变化,A错误;前10s内,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相反方向运动,两者间距不断增大,在10-20s内,两者同向运动,乙在甲的前方,由于乙的速度大,所以两者间距不断增大,所以t=10s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不是最大,故B错误;前10s内,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相反方向运动,则第10s末不可能相遇,故C错误;第20s末后.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小,两者间距减小,所以在第20s末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故D正确.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名师点睛】据速度时间图线分析两个物体追击时间距的变化情况,关键要抓住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由速度大小关系来判断间距的变化情况,往往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是最大或最小.5.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得,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转变为测量长度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上抛小球又落到原处的时间为,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到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测得、和H,可求得g等于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小球从O点上升到最大高度过程中:,小球从P点上升的最大高度:,依据题意:,联立解得:,故B正确;考点: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名师点睛】分析物体运动的形式,根据运动特点,然后选择相应的规律求解是解决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要在学习中不断培养解题思路.6.运动员手持球拍托球沿水平方向匀加速跑,球的质量为m,球拍和水平面间的夹角为,球与球拍相对静止,它们间摩擦力以及空气阻力不计,则A.运动员的加速度为B.运动员的加速度为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D.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小球的合力,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球的加速度,因为人和球拍以及小球三者是一块运动的,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运动员的加速度为,A正确B错误;根据矢量三角形可得球拍对小球的支持力为,CD错误;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名师点睛】本题是两个作用下产生加速度的问题,分析受力情况是解答的关键,运用正交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7.如图所示,两轻质弹簧a、b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整体处于平衡状态,a弹簧与竖直方向成30°角,b弹簧与竖直方向成60°角,a、b两弹簧的形变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A.弹簧a、b的劲度系数之比为B.弹簧a、b的劲度系数之比为C.若弹簧a下端与小球松脱,则松脱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D.若弹簧b下端与小球松脱,则松脱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到a弹簧的拉力,b弹簧的拉力,和重力,三力平衡,故有,,故,A错误B正确;若弹簧a下端与小球松脱,松脱瞬间b弹簧的弹力不变,故小球所受重力和b弹簧弹力的合力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若弹簧b下端与小球松脱,则松脱瞬间a弹簧的弹力不变,故小球所受重力和a弹簧弹力的合力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小球的加速度,C错误D正确;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共点力平衡条件,【名师点睛】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哪些力不变,(弹簧的的形变量来不及变化,弹簧的弹力不变),哪些力变化(如绳子断了,则绳子的拉力变为零,或者撤去外力了,则外力变为零,)然后结合整体隔离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题8.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初速度从倾角为的斜面底端滑上斜面,当其速度减为零后又沿斜面返回底端,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为,所受的合外力为,加速度为a,速度为v,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在滑块沿斜面运动的整个过程中,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大致正确的是【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滑块在上滑的过程和下滑过程中,正压力大小不变,则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上滑时摩擦力方向向下,下滑时摩擦力方向向上,故A正确.上滑时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下滑时加速度大小,方向沿斜面向下,则合力沿斜面向下,故BC错误;上滑时做匀减速运动,下滑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上滑的加速度大小大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故D正确.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图像【名师点睛】根据正压力的大小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确定加速度的方向,从而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9.一个物体以初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和n内对应的面积均为S,设经过b时刻的加速度和速度分别为a和,则A.B.C.D.【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设a点对应的速度为,则在m时间段里有,在n时间段里有,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可得,联立解得,,故BC正确;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速度时间图像【名师点睛】本题是图象与运动规律相结合的题目,关键是知道利用图象中的面积表示位移,然后在利用位移时间和速度时间关系列式求解即可二、多选题1.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悬挂于O点:另一端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连接ab间的细绳间的夹角为,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A.两角度大小间关系为B.绳的张力的大小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的大小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滑轮两侧连接a和b的绳子的夹角不变;物块a只受重力以及绳子的拉力,由于物体a平衡,则连接a和b的绳子张力T保持不变;对滑轮分析,受三个拉力,由于滑轮两侧的绳子的拉力相等,故其合力在角平分线上,与第三个力平衡,故,由于绳子的张力及夹角均不变,所以中的张力保持不变;故A正确B 错误;物块b处于静止即平衡状态,对b受力分析有:力T与力F与x轴所成夹角均保持不变,由平衡条件可得:,,由此可得:,由于T的大小不变,可见当F大小发生变化时,支持力的大小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故C正确;,由于T的大小不变,当F大小发生变化时,b 静止可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故D正确.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关键是先由平衡条件求得绳中张力大小不变,再由此分析b的平衡.三、实验题1.如图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三个细线套一端共系于一个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轻质弹簧测力计A、B和重物M上,A挂于固定点P,手持B拉动细线,使结点静止于O点。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
吞噬细胞吞噬和处理病毒 B.浆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C。
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D.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2。
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提取液中溶解度不同B。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作用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
观察细胞DNA和RNA分布的实验,盐酸有使染色体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的作用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3。
研究发现真核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
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B.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核通过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核D.微核的形成可能是因为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缺少着丝点4。
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羊草的草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时采集数据,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整个实验过程中四个密闭气室内的温度必须保持一致B。
曲线①表示羊草的呼吸速率随着实验的进行越来越快C。
曲线②和曲线③表明200s后羊草基本不再进行光合作用D.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差为完全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5。
下图为野生绵羊种群在1800年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变化曲线.下列对该种群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1840年前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与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较充裕有关B。
该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因环境的破坏而改变C.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D.该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1850—1940年间不断地波动6.果蝇红眼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红色色素的合成,而红色色素的合成需经一系列生物反应,每个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的基因有关。
物理_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高考物理二模试卷_复习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高考物理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其中第14-17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错选得0分1. 如图所示,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频率为v的光照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就越大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消失C 用频率为2v的光照射,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 D 用频率小于v的光照射,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2.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内()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 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C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m3. 如图所示,天链一号04星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与天链一号02星、03星在圆形轨道2上实现组网运行,可为在近地圆形轨道1上运行的天宫二号提供数据中继与测控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链一号04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是11.2km/sB 天链一号04星的运行速度小于天宫二号的运行速度 C 为了便于测控,天链一号04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于酒泉飞控中心的正上方 D 天链一号04星的运行速度可能小于天链一号02星的运行速度4.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小球可视为质点),飞行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O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OB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A √√22(√22√22)gR√(√2−1)gR5.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是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600匝,装有熔断电流I0=0.5A的保险丝,副线圈的匝数n2=120匝,要使整个电路正常工作,当原线圈接在180V 的正弦交变电源上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副线圈可接耐压值为36V的电容器B 副线圈可接电阻为20Ω的电熔铁C 副线圈可以串联一个量程为3A的电流表去测量电路中的总电流D 副线圈可接“36V,40W”的安全灯三盏6. A、B为两等量异号点电荷,图中水平虚线为A、B连线的中垂线.现将另两个等量异号的检验电荷a、b用绝缘细杆连接后,从离A、B无穷远处沿中垂线平移到A、B的连线上,平移过程中两检验电荷始终关于中垂线对称.若规定离A、B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A、B连线上a所处的位置的电势φa<0B a、b整体在A、B连线处具有的电势能E P>0C 整个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对a做正功D 整个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对b做负功7. 如图所示,利用同一回旋加速器分别加速氘核(12H)和氦核(24He),回旋加速器核心部件是两个D形金属盒,现把两金属盒置于垂直于盒的同一匀强磁场中,并分别与高频电源相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获得的最大速度相同B 它们获得的最大动能相同C 两次所接高频电源的频率相同D 仅增大高频电源的频率可增大粒子的最大动能8. 如图所示,一倾角为固定斜面下端固定一挡板,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挡板上.现将一物块从斜面上离弹簧上端某处由静止释放,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小物块从释放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μ<tanαB μ>tanαC 物块刚与弹簧接触的瞬间达到最大动能D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与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之和二、必考题9. 如图甲所示是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导轨上安装了1、2两个光电门,滑块上固定一竖直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细线与导轨平行.(1)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为________mm.(2)在调整气垫导轨水平时,滑块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后,给滑块一个初速度,使它从轨道右端向左运动,发现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大于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是().A 调节Q使轨道右端升高一些B 调节P使轨道左端升高一些C 遮光条的宽度应适当大一些 D 滑块的质量增大一些(3)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测出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钩码质量m,遮光条的宽度用d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现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实验中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钩码未着地,测得两光电门中心间距s,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10. 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正温度系数电阻器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负温度系数电阻器的电阻器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某一热敏电阻Rx的导电特性.A.电流表A1(量程10mA,内阻r1=1Ω)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r2约为0.5Ω)C.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0Ω)D.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Ω)E.定值电阻R3(阻值1499Ω)F.定值电阻R4(阻值149Ω)G.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忽略)H.开关与导线若干(1)实验采用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则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定值电阻R选________.(填仪器前的字母序号).(2)该小组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热敏电阻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分析说明该曲线对应的是________热敏电阻(选填“PTV”或“NTC”).(3)若将此热敏电阻直接接到一电动势为9V,内阻10Ω的电源两端,则此时该热敏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1. 如图所示,长木板B的质量为m2=1.0kg,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3=1.0kg的物块C(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一个质量为m1=0.5kg的物块A由左侧向长木板运动.一段时间后物块A以v0=6m/s的速度与长木板B发生弹性正碰(时间极短),之后三者发生相对运动,整个过程物块C始终在长木板上.已知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物块C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物块C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1)碰后瞬间物块A和长木板B的速度;(2)长木板B的最小长度.12. 如图甲所示,弯折成90∘角的两根足够长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形成左右两导轨平面,左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53∘角,右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37∘角,两导轨相距L=0.2m,电阻不计。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物理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扫描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2016.1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6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8-10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 2 3 4 5 6 7 8 9 10 CDADBABDADBCAC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11.(7分)(1) 2.00N (2分);(2)L1的方向、L2的方向和L 3的方向(3分); (3)AB (2分,选不全得1分)12.(8分)(1)无关(2分) (2)乙 (2分) (3)砂和砂筒质量(2分) (4) C (2分)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6分)解: 在干燥路面上刹车时:x 1=v 0Δt +v 202a (2分)在雨天刹车时:x 2=v 0Δt +v 202×12a(2分)解得:Δt =0.5s (2分)14.(11分)解:设下落过程中最大速度为v ,自由落体的高度为h 1,则:212v gh =(1分) 1v gt =(1分) 解得:t 1=2s (1分)设匀减速的高度为h 2,加速度大小为a ,则:222v ah =(1分) 2v at = (1分) 下落的总距离h =h 1+h 2=64m-4m=60m联立解得:a =5m/s 2(1分) t 2=4s (1分) 游客下落过程的总时间为t =t 1+t 2=6s (1分)(2)匀减速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a (2分)可得f =22500N (1分)15.(13分)解:(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2) 旅行包从开始运动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需要的时间为:(1分)后一阶段旅行包运动至B 端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由L-S 1=V 传t 2 (2分) 可解得:(1分)所以,物体由A 端到B 端所用时间为:t=t 1+t 2=3s . (1分)(3) 相对滑动过程中物体通过的位移为:(2分)传送带的位移: (2分)旅行包在传送带上相对滑动时留下的痕迹的长度s=s 2-s 1=1m (2分)16.(15分)解:(1)放上木块后,木块的加速度 μ1mg =m a 1 (1分) a 1=2 m/s 2(1分) 木板的加速度 μ1mg +μ22 mg =m a 2(2分) a 2=8 m/s 2 (1分) (2)设经过t 时间速度相同,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a 1t =v 0-a 2t (2分) 解得t =0.5 s (1分)(3)在速度相等时,木板的位移x 1=v 0 t -12a 2t 2 (1分) 解得x 1=1.5 m (1分)共速后,两者分别做匀减速运动 此时的速度v =a 1t =1m/s (1分) 木板加速度 μ22 mg -μ1mg =m a 3 (2分) a 3=4 m /s 2由v 2=2 a 3x 2 (1分) 得x 2=0.125 m木板全程位移 x =x 1 +x 2=1.625 m (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分)质量为m=1kg的物体以初速度12m/s竖直向上抛出,做直线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g=10m/s2.则()
A.物体在0~2s内通过的位移为10m
B.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为2N
C.落回抛出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80W
D.2s内机械能损失24J
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逊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式结构
B.核反应方程式为H+H→He+n的反应是一个裂变反应
C.根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
D.光电效应实验中,若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则遏
止电压减小
3.(6分)“轨道康复者”航天器可在太空中给“垃圾”卫星补充能源,延长卫星的
使用寿命.如图所示是“轨道康复者”在某次拯救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前,二者在同
一平面内沿相同绕行方向绕地球运动的示意图.已知地球半径为R,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6.6R,航天器的近地点离地面高度为0.2R,远地点离地面高度为 1.1R.若不考虑卫星与“轨道康复者”之间的引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速度大于7.9km/s
B.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的周期为3h
C.在图示轨道上,“轨道康复者”从A点开始经1.5h到达B点,再经过0.75h到达C点
D.若要对该同步卫星实施拯救,“轨道康复者”可从同步卫星后方加速或从同步卫星前方减速,然后与与之对接
4.(6分)如图甲所示,在xoy坐标系的第一象限里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
x坐标相同的位置磁感应强度都相同,有一矩形线框abcd的ab边与x轴平行,线框在外力作用下从图示位置(ad边在y轴右侧附近)开始向x轴正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乙,则磁感应强度随坐标x变化的图象应是哪一个()
A.B. C.
D.
5.(6分)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金属棒用柔软的轻质金属丝悬挂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