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不保留灌肠护理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操作步骤】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的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床旁,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嘱病员排尿。
2、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部,双膝屈曲,使臀部移近床沿,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弯盘至臀边。
如病员肛门扩约肌失去控制能力者可取仰卧位,臀下置便盆,盖好盖被,勿暴露病员肢体。
3、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厘米,肛管前端涂肥皂水(石蜡油)润滑,放出少量液体于弯盘内,排出管内气体,用止血钳夹紧,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厘米,松开止血钳,固定肛管,使溶液缓缓流入。
4、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必要时拔出检查有无粪块阻塞。
如病员有便意,应将灌考试,大收集整理肠筒适当放低,并嘱病员深呼吸,以减轻腹压。
5、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住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
嘱病员平卧尽可能保留5-10分钟以上,以利粪便软化。
6、不能下床病员,给予便盆,将卫生纸及信号灯放病员易取处。
7、清理用物,冲洗肛管,放消毒液内浸泡,然后进行清洗和消毒。
8、便毕,协助虚弱病员擦净肛门,取出便盆和橡胶单,治疗巾,整理盖被,开门窗通风,协助病员洗手,卧床休息。
9、在当天体温单的大便栏内记录结果。
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0/E表示灌肠后无大便排出;1,1/E表示自行排便一次,灌肠后又排便一次。
保留灌肠标准操作(一)目的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常用于镇静、催眠及应用肠道杀菌剂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1)治疗盘内备:注洗器,药杯或量杯盛指定溶液,肛管、温开水,弯盘,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肥皂液(石蜡油),血管钳。
(2)肛管型号软硬度合适。
(3)便盆。
(4)病员环境准备完善。
(5)口述常用溶液及温度。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1、备齐用物,携至病员床旁,向病员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
2、嘱病员排便或作大量不保留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规程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目的 1 解除便秘、肠胀气。
2 清洁肠道,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3 为高热患者降温。
用物
患者/家属教育 1 告知灌肠的目的。
2 灌肠前可让患者和家属准备好卫生纸,并注意保暖。
3 身体虚弱者或老年患者要家属陪同,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或跌倒,
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即刻告诉护士。
4 灌肠时患者若产生腹痛、腹胀等不适即刻告知护士。
护理记录灌肠结果及灌肠后病情变化。
风险防范 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存在肠道感染,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电解质紊乱,虚脱,排便困难,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擦伤等风险,其防范流程如下:。
灌肠操作流程(仅供参考)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流程1.操作前:(1)核对:接到医嘱,双人核对无误。
(2)评估:①病人的床号、姓名、腕带、患者腹部有无包块、胀气。
肛周皮肤及粘膜情况。
有无灌肠禁忌症。
②解释:操作目的,并取得配合。
③询问:患者有无大便盆,并准备妥当。
(3)准备:①护士: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②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病人。
③用物:按医嘱备灌肠液、弯盘、肛管(18~22号)、灌肠筒(一次性灌肠袋)、1000ml量杯、润滑油、止血钳、手纸、水温计、搅棒、一次性尿布、输液架、便盆、手套。
④按医嘱配灌肠液,一般为0.1%~0.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温度39~41℃,降温用28~32℃)。
液量:成人500~1000ml,儿童200~500ml。
⑤用物准备完毕之后,二人查对。
2.操作中:(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灌肠溶液。
(2)准备体位: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裤腿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3)垫巾: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
(4)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5)准备灌肠筒、戴手套: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
戴手套。
(6)连接润滑肛管、排气: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管。
(7)插肛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
固定肛管。
(8)灌肠:开放管夹,使液体缓慢流入。
(9)观察: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
(10)拔管: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
(11)保留灌肠液: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min后再排便。
(12)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便器,将卫生纸、呼叫器放于易取处。
扶助能下床的患者上厕所排便。
3.操作后:(1)整理用物:排便后及时取出便器,擦净肛门,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2)采集标本: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规程操作流程

(一)环境、病人体位准备: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屏风遮挡。
松床尾盖被,协助患者左侧卧拉,裤退至膝,双膝屈曲,臂移床沿,垫单于臂下,弯盘至臂边,盖好被子,仅暴露臂部。
(二)插肛管,灌肠液:
挂茼、高度适宜(液面距肛门40-60厘米)。
排气:排出管内气体夹紧。
润滑肛管前,左移开病人臂部暴露肛门,瞩患者排动作,右手轻插入7-10厘米,松钳,固定肛管,灌液。
观察筒内液面下降和病人的反应,判断处理故障:若液体流入受阻可移动肛管或者可挤捏肛管,如病人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适当降低灌肠筒的高度,嘱病人张口深呼吸以放松腹肌减低腹压;如病人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应立即停灌肠,通知医生妥善处理。
(三)拔管
待溶液将流完时,夹管拔出肛。
分离肛管放入弯盘,擦净肛管。
协助病人平卧,盖被,尽量保留5-10分钟在排便(不能下床者,给予便盆将卫生纸放于易取之处)。
评估
计划
实施
准备
插管
拔管、整理
评价
(四)用物处理:
床单位整理、用物清理、预处理,去风开窗换气。
(五)记录
观察大便情况:性状,颜色及量记录灌肠结果。
四、评价
1、态度:关心体贴,和蔼,有礼貌。
2、解释:能消除病人顾虑,达到满意效果。
3、动作:轻柔、稳、准、轻、干净利落、用力适当。
4、观察病情、保暖、防暴露、整体操作技术不熟练。
5、完成时间7分钟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操作规程
操作流程
一、评估
病人病情,病人对灌肠知识的了解。
二、计划
1、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灌肠茼一套,茼内盛灌肠液(按要求配制)肛管、弯盘、血管钳、棉签、润滑剂、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便盘、输液架、水温计、屏风、治疗车。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放置合理
治疗巾、水温计,必要时备医嘱执行单、笔
(2)治疗车下层备便器、便器巾
(3)另备输液架、屏风
核对完整、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灌肠液,告诉
正确,指导 5 5 3 1 患者操作中配合方法
到位
操作 2.关闭门窗,屏风遮挡
中
动作轻柔、
熟练
5 531
3.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褪裤至膝部,将臀 动 作 轻 柔 、
大便为 0/E。 (7)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灌肠溶液常用 0.1%— 0.2%的肥皂
水、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 500—1000ml,小儿 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 为 39~41℃,降温时 28~32℃,中暑时 4℃。
(8)灌肠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张口 深呼吸、 放松腹部肌肉,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如患者出现脉速、 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促,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和医师取得联系, 给予及时处理。 (9)注意灌入速度,过快会刺激结肠,迅速引起排便反射,将无法达到预期效 果,一般 灌入 1000ml 约需 10~16min。 (10)注意灌肠体位的选择,一般常选用左侧卧位,因该姿势可使乙状结肠和 降结肠处于 下方,借重力作用使灌肠液顺利流入结肠。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患者可取仰卧位, 臀下置便器。
5 531
后
法正确
消毒;其他未污染物品放归原处
2.清洗双手;在治疗单签执行时间与全名;在护理记录 操作熟练,
单上记录:灌肠日期、时间、灌肠液名称、量,患者大 记录完整、 5 5 3 1
便性状、量,灌肠中、灌肠后患者反应等,并签名;在 正确
体温单上记录灌肠结果 理论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流程

一、目的1、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2、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做准备。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为高热病员降温。
二、禁忌症: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病员禁用肥皂水灌肠。
三、准备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2、用物准备:治疗盘、一次性灌肠袋、血管钳、清洁手套、液体石蜡、棉签、水温计、橡胶单或尿垫手消毒凝胶、卫生纸,量杯(内盛灌肠液,遵医嘱配制)3、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
保持合适的室温。
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
四、评估解释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意识状态、心理状况、排便情况、理解配合能力。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
嘱患者排尿。
五、操作程序1、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及灌肠溶液2、准备体位:将配置好的溶液倒入灌肠袋中,灌肠袋挂架上,袋底与床的高度为40-60厘米,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褪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垫橡胶单和尿垫于臀下,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患者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器,屈膝,弯盘置于臀边,备卫生纸与尿垫上3、戴手套,润滑肛管、排气夹管4、插肛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
固定肛管。
5、灌液:开放管夹,使液体缓缓流入6、观察: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7、拔管: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8、脱手套,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元9、保留灌肠液,协助患者取平卧或右侧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min后再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便器,备好手纸。
协助能下床的患者上厕所排便10、撤一次性尿垫,整理床单位,移去屏风,开窗通风,将灌肠袋、肛管、尿垫等一次性用品放入医疗垃圾袋内,弯盘浸泡,用物归位,记录灌肠结果,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11、洗手,在体温单大便栏目处记录灌肠五、注意事项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大量不保留灌肠-护士考试辅导

大量不保留灌肠-护士考试辅导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方法是护士资格考试的常考点,现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大量不保留灌肠:(1)目的1)软化和清除粪便,解除便秘及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3)稀释并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以减轻中毒。
4)为高热病人降温。
(2)常用灌肠溶液:0.9%氯化钠溶液,0.1%~0.2%肥皂水。
(3)灌肠溶液的量及温度:成人每次用量约为500~1000ml,小儿用量约为200~500ml。
溶液温度为39~41℃,降温时温度为28~32℃,中暑病人可用4℃的0.9%氯化钠溶液。
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核对病人,作好解释,消除顾虑,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排尿;必要时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病人。
2)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以顺应肠道解剖位置,使溶液能借助重力作用顺利流入肠腔。
脱裤至膝部,双腿屈膝,臀部移至床边;将橡胶单和治疗巾或一次性尿布垫于臀下,弯盘置臀边。
对不能控制排便的病人,取仰卧位,并将便盆垫于臀下。
盖好被子。
3)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
4)戴手套,润滑肛管前端,连接肛管与灌肠筒,排出管内气体,夹紧橡胶管。
5)左手垫手纸分开病人臀部,显露肛门,嘱病人做排便动作,使肛门括约肌放松,右手持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松开止血钳,使溶液缓缓流入。
6)观察筒内液面下降情况和病人反应,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转动或挤压肛管。
若病人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应适当放低灌肠筒,以减慢流速,并嘱病人张口呼吸,以放松腹部肌肉,减轻腹压。
7)当溶液将流尽时,夹住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并擦净肛门。
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其尽可能保留5~10分钟后排便,使粪便软化。
不能下床的病人,给予便盆,将卫生纸、呼叫器放在病人易取处。
9)排便后,及时协助虚弱病人擦净肛门,取出便盆,撤去橡胶单和治疗巾,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10)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流程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流程评估(1)患者临床诊断,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排便情况,肛门部位皮肤及黏膜情况。
(2)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准备(1)工作人员准备: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1)治疗车上层备:灌肠筒(或灌肠袋)一套(橡胶管120cm和玻璃接管,筒盛灌肠液),肛管(24—26号),血管钳(或液体调节开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手套,橡胶单及治疗巾,弯盘,水温计。
2)治疗车下层备:便盆及便盆巾。
3)输液架、屏风。
4)灌肠液:0.1%--0.2%肥皂液、生理盐水。
成人每次用量500—1000ml,小儿根据年龄酌情减少,200—500ml;常用温度39—41℃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用4℃生理盐水。
(3)环境准备:关门窗,拉窗帘或用屏风遮挡患者。
(4)患者准备:患者了解灌肠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愿意配合嘱其小便,排空膀胱。
实施(1)核对、解释:物品备齐,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及灌肠液,解释目的,、过程,请患者配合。
确认患者已排尿。
(2)环境、体位、垫巾:关门窗,拉窗帘或屏风遮挡。
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裤褪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放弯盘于臀边。
不能控制排便者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盆。
盖好被子,只露臀部。
(3)挂筒、排气:将灌肠筒(或灌肠袋)挂于输液加上,筒内液面高踞肛门40—60cm。
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后夹管。
(4)插管、固定:左手垫卫生纸或戴手套,分开臀裂,暴露肛门,嘱患者深呼吸,右手持肛管轻轻插入7—10cm,小儿插入4—7cm,用手固定肛管。
(5)灌液:开放管夹,使液体缓缓流入。
(6)观察: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液面下降情况。
有便意和腹胀,嘱其深呼吸并降低灌肠筒(或灌肠袋)位置,或夹管暂停片刻;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立即停止灌肠,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液面下降过慢或停止,多由肛管前端被粪块堵塞所致,可移动或挤捏肛管。
(7)拔管:待溶液即将流尽时夹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治疗车下层备:便器,便器巾
(3)输液架
(4)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度,降温时用28~32度,中暑用4度
6.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7.
6.连接润滑肛管、排气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管
7.插肛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
8.灌液开放管夹,使液体缓缓流入
9.观察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
10.拔管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
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患者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器
保暖,维护患者隐私,使其放松
保持一定灌注压力和速度,灌肠筒过高,压力过大,液体流入速度过快,不易保留,而且易造成肠道损伤。伤寒患者灌肠时灌肠筒内液体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便于插入肛管
顺应肠道解剖结构,勿用力,以防损伤肠粘膜。如插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后缓缓插入。小儿插入深度4~7cm
避免拔管时空气进入肠道及灌肠液和粪便随管流出
使灌肠液在肠中有足够的作用时间,以利粪便充分软化容易排出
降温灌肠,液体要保留30min,排便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
保持病房的整齐,去除异味
防止病原菌微生物传播
如灌肠后解便一次为1/E。灌肠后无大便记为0/E
【注意事项】
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
5.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保持合适的室温。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
【操作步骤】
步骤
要点与说明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及灌肠溶液
2.准备体位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褪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
3.垫巾垫橡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
4.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5.准备灌肠筒、戴手套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戴手套
大量不保留灌肠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意识状态、心理状况、排便情况、理解配合能力。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
(1)了解灌肠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排尿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3)按相关要求处理用物
(4)洗手,在体温单大便栏目处记录灌肠结果
确认患者
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肝昏迷患者禁止用肥皂液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
该姿势使乙状结肠、降结肠处于下方,利用重力作用使灌肠液顺利流入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如液面下降过慢或停止,多由于肛管前端孔道被阻塞,可移动肛管或者挤捏肛管,使堵塞管孔的粪便脱落
如患者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张口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以便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腹压,同时减少灌入溶液的压力
如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大汗、剧烈腹痛,心慌气促,此时可能发生肠道剧烈痉挛或出血,应立即停止灌肠,与医生联系,给予及时处理
11.保留灌肠液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min后再排便
12.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便器,将卫生纸、呼叫器放于易取处。扶取能下床的患者上厕所排便
13.操作后处理
(1)整理用物:排便后及时取出便器,擦净肛门,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2)采集标本: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3.肝昏迷患者灌肠,禁用肥皂水,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
4.准确掌握灌肠时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5.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