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六:设计教学过程

活动1:了解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1:阅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并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目前,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说法,比如,“教师主导说”、“学生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双主体说”,他们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孤立地割裂成两个单位,并把他们对立起来,让一方围绕着另一方转。这样,教与学双方在教学中实际上只是发生了一方的主动性行为和一方对另一方的规定,而不是双方都发挥主动性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规定。而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生成”的,不是单纯的“教”或单纯的“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媒体的使用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化的安排,形成特定教学结构流程的过程。

设计教学结构流程是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将教学基本程序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展开,合理设计形成教学结构流程,它直观、简明、清晰、明确揭示了教学的具体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

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

1.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

在广度上的开放,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包括正确的、错误的信息都有生成的可能,要使它们可以成为学生交流讨论的共享资源。在深度上的开放,即教学需要形成学生思维的互动,使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成为生生、师生互动的共享资源。

也就是说,教学更重要的是展现学生的认识从错误到正确、思维从混沌到清晰的真实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结果。

2.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

即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可能产生不同的状态进行“可能性”的分析,建立课堂“可能性”预测的意识。具体地说,不仅要预设学生在课堂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论,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而且还要预设应对各种可能

的教学策略,如: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如何读懂其中的困难与障碍所在,如何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当学生形成了新的方案或结论,教师如何使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如何概括和提炼出方案或结论形成的路径并体现其深刻和丰富的教育价值。

3.从硬性设计向弹性设计转换

一方面可以提供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和主动选择的余地,有利于学生形成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判断与选择的意识,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把握自己寻求发展的意识,这也正是当代社会中人的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特质。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摆脱僵硬和机械的教学程序,从教学设计起就有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可变因素和不确定性、并做出相应调整处理的思考,以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敏感和把握时机促进教学过程生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包含着多方面的弹性因素:教学内容处理的弹性、问题设计的弹性、学生作业设计的弹性、教学时间安排的弹性、学生评价标准的弹性等。

任务2:阅读材料——了解教学过程设计的步骤教学过程设计的步骤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是有计划的,教师应学会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所有活动进行梳理,使这些活动成为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教学流程。

1.将所有教学活动整合梳理,形成“教学环节”

真实的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串联在一起形成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一组逻辑相关的师生活动的组合。因此在做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首先将所有的教学活动整合梳理,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放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环节”,随着教学时间的顺延,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

2.为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一组学习事件

“教学环节”中应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教学事件。当代著名教学设计大师加涅累积几十年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就是将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同教师教学的外部活动相适配的成功尝试。具体如下:

(1)引起注意(2)告知目标(3)刺激回忆先前习得的内容(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提供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9)促进记忆与迁移

以上“九大教学事件”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顺序进行的流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随时将以上的“教学事件”

改变顺序,或抽取其中的某项“教学事件”重新组成新的“教学事件”顺序,形成新的教学流程。

3.使各“教学环节”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每节课所包含的“教学环节”、“教学事件”应有一定的先后逻辑顺序,以保证教学的有效开展。当然,这种“教学环节”的逻辑顺序并不代表“一成不变”,教师教学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现场行为表现,随时调整各种预设的“教学活动”,达到“遇物则诲,相机而教”的最佳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为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因此,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有一定的设计意图,在体现教育理念的同时,使其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偏离教学目标的活动设计将会使教学走向偏路。

例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流程解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流程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是“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包括学习内容,有时还有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并且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怕学生学不会,也不怕学生出问题。对

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这也是新课标、新理念所要求的。

第二步是“后教”,也就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

第三步是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

其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是:在课堂教学中将引导学生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这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流程主要目的是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避免教师的“满堂灌”,当然在这里也不能忽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当然也不能缺少必要的知识拓展。

例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一、研究性学习的构成要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有六个主要构成要素:

1.情境

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问题来源的情境性,在真实情境下的充分体验和对困惑的感受是问题产生的根源。由于情境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真实事件或真实事件的模拟,不同的情境将引出不同的问题,带来丰富的学习内容。因此,情境将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要素。根据情境创设的依托点不同,教师可以借助以下形式创设情境:

①借助实物、模型、图像、标本以及实验、参观等创设教学情境;

②借助演示、活动和动作创设教学情境;

③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④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⑤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2.任务

教师需要明确围绕一个主题或基本问题派生出来的具体问题,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线索。任务要素是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完整任务的思想,根据课程的要

求和学生的需求确立学习的主题,统筹筹划几节课、十几节课的学习任务。研究性学习中的各项学习任务并非随意确定的,而应从课程的学习目标出发,正确引导学生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自主选题。

3.过程

这个阶段描述学生应遵循的活动步骤和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等。有了过程的描述,学生可以按照确定好的任务,按照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方式,利用适当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4.资源

教师为学生便于解决问题而预备资源,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层次资源:

⑴预设学习资源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或目要求,由教师(或与学生共同)预先制作或设定的资源,其网络资源的表现形式为预先制作的专题网页(如WebQuest预设资源网页)。常规资源的表现形式则表现为围绕研究问题或项目预先收集和编撰的文本、图片、视频剪辑和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⑵相关学习资源。围绕研究问题或项目,有确定搜索范围的相关资源;其网络资源表现形式为相关资源网站,如科学探索网、科普学

习网、虚拟博物馆等。常规资源的表现形式为图书馆、科技馆以及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中的相关内容。这种资源可由教师推荐或发动学生相互推荐。

⑶泛在学习资源。泛在学习资源即广泛存在的各种资源,或者表现为整个互联网拥有的信息资源,或者把整个社会和自然界都视为学习资源。这种资源不仅包括狭义上的信息资源,也涉及技术资源、设施资源、环境资源等。

5.成果

这个阶段告诉学生如何展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通常为电子作品形式,通过班级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

6.评价

一般采用量规来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效果,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技巧。评价方法包括教师的评价、小组长评价、生生互评。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监控整个过程,指导学生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快捷有效地获取最有价值的课题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拓展学习:

设计教学过程

活动2:学习教学流程的有效表达

任务2:阅读材料——学习教学流程的有效表达

1.文字直叙方式: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表述清楚。

2.表格描述方式:以表格描述方式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表述清楚。

例:表格如下图:

教学过程设计

在上面的表格“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列中,按照时间的顺序,只需要描述出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主要以行为动作为主,不需将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全都表述出来,因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随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生成性“情况,不会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来实现,而在“设计意图”中需要将教学环节中的教学设计意图表现出来。

3.流程图表达方式:以流程图描述方式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表述清楚。

教学流程图是近几年教科研活动中经常应用的一种课堂教学过程图示。反映了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展示,浓缩了的教学过程,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媒体、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也可以简洁地呈现出来;较好地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性、层次性等,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图。

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设计中几种符号代表的意义:例:

任务3:提交作业

作业:围绕你的教学设计选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表格或流程图的方式清晰地表达教学过程,形成WORD文档,上传到平台的作业区中。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具备以下三点: 1)富于变化 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课堂的变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很重要。由于小学生外语学习的材料内容本身大都比较简单,枯燥,若不能在活动的设计上做到灵活多变,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创造富于变化的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不同的活动类型相结合,如角色表演、游戏、唱歌、听/讲故事、调查、解决问题、猜谜等。 (2)不同的技能训练相结合,如听、说、读、写等。 (3)动、静结合,如既有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兴奋的活动,又有听写、阅读等让学生安静的活动。 (4)多种互动的形式相结合,如师生、生生、个人、小组、集体互动相结合。 2)难度适中 太难的活动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过于简单的活动缺乏挑战,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教材设计的活动难度比较大,教师在分析该活动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设计铺垫活动,以帮助学生作好准备。 3)连贯紧凑 连贯紧凑是对活动编排而言的。一堂课既要有变化,又要有顺序。如: (1)在动的活动前安排静的活动。学生一旦动起来就很难静下去,因此,如果课的中心活动是需要沉静思考的,那么它应该安排在动的活动之前。 (2)考虑过渡。如果相连的两个活动差别很大,如由读写突然要转向说的活动,教师则需要考虑如何设计过渡语或简短的活动,使学生顺利地转入下一个活动所需要的状态。 (3)在课的开始和结束时安排集体活动。课开始时的集体问候、宣讲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课结束时的集体小结,可以给学生结构紧凑的感觉。个人或小组活动安排在课的中间进行会更顺利一些。 (4)课应在一种积极肯定的气氛中结束。这并不是说一定要用笑话或趣味活动来结束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㈠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是一个过程。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至今还在探索。认识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弄清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下面是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如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的认识活动,在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心身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㈡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①引起求知欲②感知教学材料③理解教学材料④巩固知识经验 ⑤运用知识经验⑥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上述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时间连续性特征。各个环节都有其独立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彼此之间又有机联系、相互衔接,这六个基本环节是各个学段、各门课程的在传授/接受教学一般都要经历的共同环节,也称为“基本式”。 案例: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 分析:数学李老师对教学过程的环节把握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哪些阶段? 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⑴明确问题⑵深入探究⑶做出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P190-198课本材料“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学习”、“鸟为什么会飞”“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待学生阅读完后提出问题:在明确问题、深入探究、做出结论三个阶段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①问题的选定往往较难,可由老师来做,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②要根据探究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假设与论证,有时一个问题需要多次的假设与论证,不要按程序机械处理。 ③做结论时,必须对探究活动的内容、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归纳与总结、优化与提升。 ④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探究方式的区别 ⑤要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增长知识的探究目的上来 (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③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④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⑤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启发思考:什么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李洪星 Unit 2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询问他人的意愿并表达自己的意愿。运用并使用句型Do you want to -----? I want to -------.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Yes, I do. / No, thank you.并学会询问他人的意愿和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并熟练运用句子: 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Yes,I do./No,thank you. 2、技能目标: a)能听懂课文的录音并指出相应的地点。 b)学说chant.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五、教学难点分析 1、能灵活应用句型:Do you want to go to Guilin ? Yes,I do./No, thank you. 2、能流利询问他人的意愿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六、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 a.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模块学习的韵诗。 https://www.360docs.net/doc/183734116.html,/cartoon/13058 b.读本模块的单词。 2. 导入: 告诉学生:有一家外国人到中国来游玩。他们在谈论假期安排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让我们来听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学习过今天的课文,同学们也要使用学到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旅行计划。 Warmer T: Hello, 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traveling? Ss: Yes, I do. T: Where did you go? S1: ... T: What did you see? / What did you buy? / What did you go with? / How did you go? S2: …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简介一一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 但是,可以从各种理 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女口: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 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如 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 (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 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 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设计教学 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 .)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 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 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 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 找出学习者的 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 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序号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 I : -1 学习需要分析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F *—T * r' 2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 ------ i ----------------------------- 3 学习目标的阐明 i —' : 4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ij 目标 : 学习者分析 学习策略的制定 :5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J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 安 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教 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 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 ……为评价,反馈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教案书写

教学设计与教案书写 濮阳市一高教研室 教学设计是如何实施具体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想,包括教材分析 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其核心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其物化形式 必备的能力。 一、教学过程与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是教学步骤 组成的序列,新课标将它作为三维目标之 实施的阶段教学活动,它表现为一定时间的活动方式。 1、教学步骤的构成要素 教学步骤的构成要素 有三:做什么、该谁做、怎么做。 “做什么”就是完成 什么教学任务。例如在讲解试题之前需要 “该谁做”就是谁来 完成这项任务。例如审题,是由老师审题 立思考还是合作探究。 “该谁做”的前提是 有效教学,亦即学生的有 效学习。有的事情老师做对学生 的学习最有效,就由 老师做;有的事情学生做对学习最有效, 就让 学生做。 “怎么做”解决的是 活动主体如何具体做某事,是做某事的具 体细节、具体方式。例如审题,如 ,那么就要规划一下怎样讲解,如先讲什 是边讲解边反馈。如果让学生审题,那就 的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无用; 么,后讲什 么,怎样剖析材料,怎样类 要提出更具体的要求:试题里给出的材 此类材料隐含什么原理;以前是否做过 准确把握。其基本原则是:确保教学的有 究竟需要运用多少种方法学生才能达到应 如有的知识,让学生复述一下即可,有的 等;有的知识,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 理解水平,还必须进一步合作交流。有人 的,其基本目的在于保持知识的连续性和 内质不同的学生群体,怎样使用教材学生 效性——怎样有效就怎么做,怎样高效 该理解掌握的水平, 这就需要根据具体 则不但要复述,还要解释、还要举例、 独立思考一下即可,而有的仅凭独立思 不知变通,一切照本宣科。须知,教材 系统性,无法顾及学生的具体差别;而 才能达到应有的理解标准,需要教师的 常见的教学方式有: 看、听、思、说、做一一 背诵、默写、记 选择、提取、复述、 变换、分解、压缩、扩展;解释、运演、 推论、引申等。不同 的学科有不同特点,更需要老师创新。 2、教学步骤的弹性内涵 教学步骤是一个模糊 概念,大步骤中还可有小的步骤。例如上 还包含着一 些更小的 步骤,是步骤的组合: 、审题 1、老师提出审题要求 (1) 认真研读材料,弄清 以下问题…… (2 )列出解题步骤; (3)独立完成。 1、 学生审题(时间预设……) 2、 反馈 此类试题;等等。不 仅如此,还要提出反馈要求。 “怎么做”是教学方 式选择的核心,也是 教学设计的匠心 所在。在这方面,需要依据科学原理、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课时计划 是教案。教学设计能力是一个合格教师 。而教学步骤就是完成教学任务而 先审题,这“审题”就是教学任务。 还是 学生审题;学生审题,是个人独 果确定了由老师讲解 比构思,一次讲完还 料是什么,需要解决 教学难度和具体学情 就怎么做。某一知识 情况临时调控了。例 还要比较、还要分析 考不足以达到应有的 是按照知识体系编写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 创造设计和调控。 录、总结;描述、说明、确认、识别、 比较;举例、阐发、分析、概括、类比、 面所说的审题是一个教学步骤,但它

教学过程的设计王吾堂

教学过程的设计 (1)什么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认知教学内容、提高学科素养、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2)“教学行动”六环节:就是教学过程的全部行为阶段,比较著名的提法就是“备、教、批、导、考、思”六环节。 具体来说就是—— 备(备课——预设)、教(上课——执行)、批(反馈——诊断)、导(辅导——跟进)、考(巩固——评价)、思(反思——调整) (3)教学“行动研究”八环节: 计划诊断分析——教材价值研究——课案设计研究——教学实施艺术——教学诊断研究——教学辅导艺术——教学评价研究——教学反思研究 (3)“教学过程”六环节: “课堂教学六环节”,也叫“教学实施六环节”或“教学过程六环节”,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不同功能的六个活动阶段。一般包括“旧课复习→新课导入→新课学习→课堂互动→重点总结→布置作业”等环节。 “导学案”的过程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预学 设计指导学生科学预习的环节应遵循“读、画、写、记”四字法。 ①读:就是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及参考资料,必要时还需要阅读与新课有关的已学课文,有针对性地复习新课可能涉及到旧课知识。 ②画:画出所读内容的重点(重要概念、公式、定律、定理等)、难点(不理解的内容和问题)、疑点(理解但不深透、明白但存有疑惑),并就自己的疑惑、问题圈注出来。 ③写:就是写预习笔记。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以及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少,预习笔记中的书写有不同的方式。最简单的预习笔记可以只写出本节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个人的初步见解,以及阅读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而一些比较简单的课文预习,或是在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时的课文预习,可以只完成“读”和“画”两步程序,而不用些读书笔记。因为通常在“画”的过程中,就已经理出课文的重点、难点、个人的见解以及对问题的质疑了。 ④记:将所预习的新课重点知识纳入学科已有知识的网络中进行记忆,如预学了牛三定理后,将它纳入牛一牛二定理乃至整个的“力”与“运动”的总规律之中来识记。 所以说,预习就是指导学生“读”什么内容,找出(画出,或整理出)哪些问题和重点,记住什么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教学上应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必须在组织学生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加强辅导课和形成性考核。 1.自学 首先,学生应根据文字教材,中央电大在线平台上的《直播课堂》和《IP课件》及天津电大在线平台上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辅导、教案、练习题及近几次考题进行自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每一章的导学提纲。导学提纲应包括本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练习题和思考题、网上资源和音像资源的使用、自学时间等项内容。对学生的自学(包括小组学习)应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也要自觉地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协作学习 学生要根据独立位置、工作关系、互联网等方便条件自愿结成协作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弥补工学矛盾给学习带来的不足,互相讨论问题,互相请教问题,进行教学信息、学习信息、作业解答和考务信息的沟通。共性问题可以请教师给与解答,向教师咨询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心理咨询等。 3.辅导和答疑 在学生认真自学的基础上,要抓住面授辅导和答疑环节。 辅导辅导课是帮助学生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的重要环节。辅导课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要采取启发式、讨论式、训练式等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培养。由具体办学单位负责聘请老师对学生进行面授辅导和答疑,面授课应不少于36学时。 答疑个别答疑一般可通过在线“课程讨论区”答疑、电话答疑和电子信箱几种形式进行,“课程讨论区”根据课程进度,采用实时或非实时答疑。实时讨论主要根据课程学习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设问,学生要密切注意实时讨论时间。也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答疑。辅导教师答疑电话、电子信箱地址和定时答疑时间表要向学生公布。 深入学习小组进行答疑。可以给学习小组留任务,要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答疑解难、心理咨询等,还要指导协作小组如何开展活动,怎样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进行助学。 4.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 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 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篇二: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等,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视野对教学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转引自何克抗等,2005),其中学习理论是四种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尽管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种类繁多,但通过对其理论基础(尤其是学习理论)进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面向教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 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二、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王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 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则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明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评价等基本步骤。 案例: 《染色体的变异》教案 摘要本文介绍了“染色体变异”一节的教学中,如何通过动画演示、动手操作、打比方使学生构建染色体组的概念,以及如何使学生明确二倍体、多倍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和地位 “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讲述了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两方面的变异。教材前后涉及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关键。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个体发育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关注人类遗传病”一节的基础,还与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健康知识有关,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因此,本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2、重难点 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教学难点: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描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并能准确运用这些术语。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果蝇产生配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减数分裂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使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引入: 导入:2001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给孙渤(曾出入于科威特等海湾战争地区)等五人进行了一次免费的体检,结果是:五人全部是染色体变异,他们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均遭到了严重破坏,是受美军投下的贫铀弹的核辐射侵害所致。 教师总结:在前面学习中,我们知道基因会突变,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怎么也会变异?什么是染色体变异?为什么染色体变异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从而引入新课。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用多媒体投影相关资料:

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具备以下三点

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具备以下三点: 一、富于变化 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课堂的变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尤其重要。由于小学生外语学习的材料内容大都比较简单、枯燥,若不能在活动的设计上做到灵活多变,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创设富于变化的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不同体裁的语言材料相结合,如对话、诗歌、故事、书信等。 2、不同的活动类型相结合,如角色表演、游戏、唱歌、听/讲故事、调查、解决问题、猜谜等。 3、不同的技能训练相结合,如听、说、读、写等。 4、动、静结合,如既有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兴奋的活动,又有听写、阅读等让学生安静的活动。 5、多种互动的形式相结合,如师生、生生、个人、小组、集体互动相结合。 6、旨在提高语言准确性和旨在提高流利性的活动相结合。 7、教师控制的练习和学生自由运用语言的活动相结合。 8、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积极思维的活动与活泼轻松的活动相结合。 二、难度适中 太难的活动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过于简单的活动缺乏挑战,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教材设计的活动难度比较大,教师在分析该活动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设计铺垫活动,以帮助学生作好准备。如果教材设计的活动太简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增加一些拓展知识的活动。 三、连贯紧凑 连贯紧凑是对活动编排而言的。一堂课既要有变化,又要有顺序。 1、将难的活动安排在前面。因为学生在一节课的前段,头脑比较清醒,精力比较充沛,适宜完成要求高的活动任务。 2、在动的活动前安排静的活动。学生一旦动起来就很难静下去,因此,如果课的中心活动是需要沉静思考的,那么它应该安排在动的活动之前。

3、考虑过渡。如果相连的两个活动差别很大,如由读写突然要转向说的活动,教师则需要考虑如何设计过渡语或简短的活动,使学生顺利地转入下一个活动所需要的状态。 4、在课的开始和结束时安排集体活动。课开始时的集体问候、宣讲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课结束时的集体小结,可以给学生结构紧凑的感觉。个人或小组活动安排在课的中间进行会更顺利一些。 5、课应在一种积极肯定的气氛中结束。这并不是说一定要用笑话或趣味活动来结束教学。对整堂课的回顾、对所学到的内容的小结、对学生表现的肯定都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任务放在最后,给学生以满足感。这种情绪体验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建立大有好处。 小学英语课堂顺序的安排需要遵循以下几条重要原则: 1、意义领先。孩子倾向于先从情景中理解意义,而不会注意表达这一意义的语言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注意语言的形式。 2、新学语言需要巩固和循环。对新的语言点,在学生理解后,应该安排游戏等练习活动使之强化。运用语言的活动既可以强化记忆,也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建立信心。在一个新的语言点还没有得到巩固时,立刻又介绍其他的语言知识可能造成学生学不扎实。 3、课堂需要变化。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要想较长时间维持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不同类型的活动要穿插进行,不宜将许多相同类型的活动安排在一起。 4、学生需要成就感。课堂活动的安排要,能给学生一种前进感,要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解到运用,使学生感觉到进步。 总的来说教学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但课堂教学不应该被课前的设计所束缚。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反应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而不是以事先写好的教案为依据。特别是当教学不能按计划进行时,教师不可勉强为之,而要随机应变,灵活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的呈现方式有三种

教学过程设计的呈现方式有三种。1. 文字型,是最常见的方式。其特点:类似于详案,既有过程详细的优点,还可呈现教师的意图。2. 表格型,是比较流行的呈现方式。其特点:清晰、一目了然,有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3. 流程图,与文字型、表格型的呈现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其特点:简洁、明了,能直观地看出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 初识生态系统 让学生观察几组图片:如一片森林,一块农田,学校球场,便江风景,创设情景。使学生认识到今天学习的新课——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几幅美丽的图片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走进生态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师:同学们说说在刚才的几幅图片中看到了些什么啊? 生:在一片森林的图片中看到了:有树、草、土壤、鸟水等。 生:一块农田的图片中看到了:有作物、杂草、鸟、虫、土壤、阳光、肥料、水等。 生:在学校操场的图片中看到了:有学生、树、花草、蝴蝶、虫、土壤、阳光等。 生:在便江风景的图片中看到了:有水、水草、垂钓的人、阳光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答交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给予评价后,及时总结。同学们看到的“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个山塘等待” 都是一个一个的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 师:哪个同学能给生态系统下一个定义? 生: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教师板书) 3. 概念辨析: 师: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滳水滳。并且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个山塘……。概念的核心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学校操场这个生态系统:有学生、树、花草、蝴蝶、虫、土壤、阳光……。这个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教师提示:从有无生命考虑)生:能够将生态系统分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两大类。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0找出生物部分包括些什么?认出哪些生物属于生产者?哪些生物属于消费者?哪些生物属于分解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书,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自学能力) 生: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树、草、等植物是生产者;学生、虫、蝴蝶等动物是消费者;一些看不到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总结并板书) 师:同学回答的很好。想一想: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世界将得怎样? 生:各种生物尸体将堆积如山。 师:没有消费者呢? 生:世界将死气沉沉。 师:没有生产者呢?

教学过程设计步骤及主要内容

小学教案的基本内容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实际上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而展开的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是为学生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这个过程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我们必须明确,实施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是为学习服务。为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核心问题;教学设计要体现情感性,注重育人功能;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应用所学知识,并广泛挖掘和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尤其要克服教学目标分析中的“知识结果中心”倾向,学习分析中的“教材中心”倾向,和教学策略制定中的“教师中心”倾向。 新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设计教学目标。 主要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特别地,设计教学目标,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方面设计教学目标,考虑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更长目标。 (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

即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分析,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分析。 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个是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一个是要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此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个极具宏观性的蓝本,覆盖着极其广阔的时空,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学习的平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本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主要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包括创设的情景、活动的线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的情况下附设计说明。 在新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有两种基本模式,其中一个是探究发现式,一个是有意义接受式。 探究发现式的基本环节是:问题情境[FY]建立模型(得出有关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FY]求解[FY]解释与应用[FY]拓宽、反思。

(完整版)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吴必尊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设计

体积与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1.认识体积 (1)谈话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听过)谁愿意看着画面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呢?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呢? 学生说出: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状态。】 (2)实验证明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再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里,然后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就装不下水了)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摸一摸,感觉“谁占谁的空间”。 先请同学们把你的书包从书桌里拿出来,在书桌里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再把书包放进去,再摸一摸,又有什么感觉? 那如果只把你的数学书放到书桌里面,再摸一摸,与刚才放进书包相比,感觉又会怎样呢?说明: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都说明了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并揭示课题)。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些物体,谁来说一说这些物体的体积是什么?它们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课件出示:大巴车、电脑、火柴盒) 【设计意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器官,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2.引出体积单位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两个长方体)不容易看出,那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 课件出示:把两个长方体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现在,老师将它们分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大家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能)为什么?(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比右边大)如果这两个长方体中分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一样行吗?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过程得一般模式上可以瞧出,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很多环节,涉及到诸多要素,其中目标、学生、策略与评价就是构成教学设计得四大基本要素。?问题一 一个完整得教案包括什么?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核心 在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中,目得得设计就是为了优化实现预期得目标,因此在瞧到备课题材时必须明确“要到哪里去"得问题。您接下来设计得师生得活动、教学得流程,媒体得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得确定及其应用,都要围绕实现教学目标来进行,又都要受到教学目标得制约。 问题二: 备课目标得要求就是什么? 普通得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与创新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得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得、小组得、集体得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得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导向以策略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得主体地位,教学目标得完成情况通过学生得学习效果及其行为与情感变化反映出来,学习最终就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得.因此教学设计特别重视对学生得分析,在分析学习者一般学习规律得基础上,了解学生需求、初始能力、接受能力、个别差异等,对学习得外部环境与刺激及其内部学习过程发生与进行得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加以统筹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学策略就是指在具体条件下,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得途径与方法,也就就学情? 是在明确“要到哪里去”后,解决“怎么到哪里去”得问题。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与教学资源管理策略三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程序策划、教学媒体材料设计与开发等,均属于教学策略得范畴.在教学设计视野中,教学策略就是教学过程得综合解决方案,就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得有效途径与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得重点。?教学设计要以反馈评价为调控?反馈评价就是系统科学得重要方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系统只有不断地更新完善,才能保持持久得生命力.教学评价就就是将学生得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瞧瞧“有没有到那里去"。它通过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科学方法对收集到得教学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获得对教学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进行修改得信息,以使教学更加趋于完善。 需要注意得就是,将一个完整得教学设计过程分解为诸多要素就是为了便于深入地分析、理解与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教学系统得整体功能出发,保证“目标、学生、策略、评价”

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

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下面,本人为大家分享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详尽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详尽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用的教学,使例外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同等调和、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 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康健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