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

合集下载

能源加工转换统计

能源加工转换统计

7、天然气液化 天然气液化概念: 为了使天然气便于运输和储存,将天 然气由气态转换成液态,称之为天然气液 化。 投入的为:气态天然气。 产出的为:液化天然气。
8、煤制品加工 煤制品加工概念及主要工艺:煤制品加工是 用原煤或低品位煤经筛分、粉碎、配料、 (加入各种添加成份)搅拌后以适当的工艺 和设备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一定理 化性能指标的煤制品燃料的过程。 投入的主要品种:原煤、洗精煤、其它洗煤。 产出的主要品种:有各种型煤、水煤浆、煤 粉。
3、蓄能发电
企业用电力进行抽水蓄能,再用蓄水发电, 这种情况不应视作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电力 消费只填报抽水用电和蓄水发电的差额部分 以及企业其他用电。
(六)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投入合计 + 损失 =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投入合计- 损失) =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产出合计
(二)能源转换

能源转换是能量以及物质化学形态的 变化。转换前、后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结 构和性能。
(三)能源加工转换类别 1、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概念及主要工艺: 火力发电是指常规蒸汽发电,是将 燃料投入电站锅炉,产生过热高压蒸汽, 推动汽轮机叶片转子,再由叶片转子带动 发电机转子,于是产生电流,发出电力。 其能量转换过程是:化学能→热能→机械 能→电能。
2、成品油加工
企业购入某种成品油,添加一些其他成分后,又 以这种成品油为产品进行销售(购入和销售的产品 在统计上为同名称的产品),这种情况下不作加工 转换计算,其消费量只计算加工过程中的损失部分 (如果没有损失,则消费量为“0”)。但是企业购 入某种成品油,经过某种生产工艺加工成另外一种 产品,比如将重油加工成汽油、煤油等轻质油或其 他石油制品,这种情况应视作加工转换,并按照能 源加工转换的统计规定,填报相应产品的投入量和 产出量。

能源统计指标

能源统计指标

能源统计指标1.能源品种原煤:是指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洗选、筛选加工而只经人工拣矸的产品;包括天然焦及劣质煤,不包括低热值煤;按其炭化程度可划分为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原煤主要作动力用,也有一部分用作工业原料和民用原料;洗精煤:是指经过洗煤厂机械加工后,降低了灰分、硫分,去掉了一些杂质,适合一些专门用途的优质煤;包括炼焦用、非炼焦用洗精煤;不包括洗中煤、矸石和煤泥;其他洗煤:是除洗精煤以外的其他洗煤产品,包括:洗中煤、洗煤泥、洗块煤、洗混煤等;型煤:型煤是用粉煤或低品位煤经筛分、粉碎、配料、搅拌后通过加工等过程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煤制品;可分为工业型煤和民用型煤两类;工业型煤可广泛应用于冶金、铸造、化肥、电石工业以及铁路机车、层燃锅炉、工业窑炉等领域;焦炭:焦炭是在高温下由煤经过干馏后得到的固体产品;焦炭呈灰黑色块状;主要用于冶金、化工、铸造等工艺的燃料,也可作制气和化工原料;按干焦计算,不包括水分;其他焦化产品:指除焦炭、焦炉煤气以外的其他焦化产品,是炼焦的副产品,如煤焦油、初苯等;焦化产品很多,目录中只列出了焦炭、焦炉煤气这两个品种,统计时为了简化,把除这两个品种以外的其他焦化产品归并在“其他焦化产品”一个目录下一起填报;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主要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主要作燃料和化工原料;高炉煤气:高炉煤气是从高炉炉顶逸出的煤气,是高炉炼铁过程中得到的一种副产品;主要用于冶金生产;其他煤气:是指除焦炉煤气以外的其它各种煤气,主要包括发生炉煤气、压力气化煤气和以重油或其他石油产品为原料制得的煤气;天然气:天然气是指地层内自然存在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可燃性气体;在加大压力后,可变为液态,称为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在动力工业、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冶金、化工各方面有广泛应用;原油:原油是一种褐色或黑色的粘稠状的可燃性物质;包括天然原油和人造原油;天然原油是指从油气田生产井采出的原油;人造原油是指用油母岩经干馏所得的原油;汽油:汽油是指从原油分馏和裂化过程取得的挥发性高、燃点低、无色或淡黄色的轻质油;汽油按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工业汽油等;煤油:煤油是一种精制的燃料,挥发度在车用汽油和轻柴油之间,不含重碳氢化合物;按用途可分灯用煤油、拖拉机用煤油、航空用煤油和重质煤油;煤油除了作为燃料外,还可作为机器洗涤剂以及医药工业和油漆工业的溶剂;柴油:柴油是指炼油厂炼制石油时,从蒸馏塔底部流出来的液体,属于轻质油,其挥发性比煤油低,燃点比煤油高;根据凝点和用途的不同,分为轻柴油、中柴油和重柴油;轻柴油主要作柴油机车、拖拉机和各种高速柴油机的燃料;中柴油和重柴油主要作船舶、发电等各种柴油机的燃料;燃料油:燃料油也称重油,是炼油厂炼油时,提取汽油、柴油之后,从蒸馏塔底部流出来的渣油,加入一部分轻油配制而成;主要用于锅炉燃料;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亦称液化气或压缩汽油,是炼油精制过程中产生并回收的气体在常温下经过加压而成的液态产品;主要用途是石油化工原料,脱硫后可直接做燃料;炼厂干气:是指炼油厂炼油过程中产生并回收的非冷凝气体也称蒸馏气,主要作燃料和化工原料;其他石油制品:指除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以外的其他石油制品,如润滑油、润滑脂、石脑油、石蜡、石油沥青等;石油制品很多,目录中只列出了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这几个主要品种,统计时为了简化,把除这几个主要品种以外的其他石油制品归并在“其他石油制品”一个目录下一起填报;其他焦化产品:指除焦炭、焦炉煤气以外的其他焦化产品,如煤焦油、初苯等;焦化产品很多,目录中只列出了焦炭、焦炉煤气这两个品种,统计时为了简化,把除这两个品种以外的其他焦化产品归并在“其他焦化产品”一个目录下一起填报;热力:热力是指可提供热源的热水和蒸汽;热力的计算:一、热力消费量的填报:工业企业统计热力消费时,需将蒸汽、热水按热值分别换算成热力的计量单位百万千焦填报;对于一般企业非热力生产企业而言,热力消费量仅指外购热力;热力生产企业则要统计自产自用的热力消费量;无法对热力消费进行准确计量的企业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换算:1吨蒸汽=百万千焦;1百万千焦大约相当于37元外购热力费用;二、热力产出量的填报:蒸汽和热水的产出量,与锅炉出口蒸汽、热水的温度和压力有关,计算方法:第一步:确定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和压力,根据温度和压力值,在焓熵图表查出对应的每千克蒸汽、热水的热焓;第二步:确定锅炉给水或回水的温度和压力,根据温度和压力值,在焓熵图表查出对应的每千克给水或回水的热焓;第三步:求第一步和第二步查出的热焓之差,再乘以蒸汽或热水的数量按流量表读数计算,所得值即为热力的量;如果企业不具备上述计算热力的条件,可参考下列方法估算:第一种方法:第一步:确定锅炉蒸汽或热水的产量;产量=锅炉的给水量-排污等损失量;第二步:确定蒸汽或热水的热焓;热焓的确定分以下几种情况:1热水:假定出口温度为90℃,回水温度为20℃的情况下,闭路循环系统每千克热水的热焓按20千卡计算,开路供热系统每千克热水的热焓按70千卡计算;2饱和蒸汽:压力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20千卡计算;压力3-7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165℃,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30千卡计算;压力8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70℃以上,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40千卡计算;3过热蒸汽:压力150千克/平方厘米200℃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50千卡计算;220-26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80千卡计算;280-32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700千卡计算;350-50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750千卡计算;第三步:根据确定的热焓,乘以产量,所得值即为热力的量;第二种方法: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热量千卡=流体质量千克温差比热水的比热是11流体质量的确定:流体质量千克=流量/小时吨/小时,通过流量表取得供暖小时10002温差的确定:温差=出水温度-回水温度3将千卡转换成千焦,再转换成百万千焦:1千卡=千焦1百万千焦=1吉焦=1109焦耳=1106千焦对于中小企业,若以上条件均不具备,如果锅炉的功率在兆瓦左右,1吨/小时的热水或蒸汽按相当于60万千卡的热力计算;电力:指由发电机组进行能量转换产出的电能;其他燃料:是指表中列出的能源品种以外的其他能源、燃料不包括水、氧气、压缩空气等耗能工质;注意:填报时每个品种都要按照各自的实际折标系数折算成标准量标准煤计算;能源合计:是各种能源折成标准煤的合计数;能源合计=∑各能源品种实物量折标煤系数2.工业能源、水消费指标购进量: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外购的、用于企业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购进量的核算原则是: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已实际到达本单位;二是经过验收、检验;三是办理完入库手续;但是,在未办理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使用的,要计算在购进量中;使用多少,计算多少;2“谁购进,谁统计”;凡属本单位实际购进的,符合上述原则,不论从何处购进,均应计算在内,包括作价购进的加工来料;凡属本报告期实际购进的,办理完入库手续,即计算购进量;什么时间办理入库手续,什么时间计算购进量;根据以上原则,下述情况不能计算在购进量内:1供货单位已发货,但尚未运到本单位,即使已经付款;2货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3经验收发现的亏吨,按验收后的实际数量计算购进量;4借入的,自产自用的,车间、工地上年领用今年退回的,以及加工来料作价的除外;购进量金额: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实际购进的、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金额;其金额以购货发票上的总金额含增值税计算,统计原则、范围与购进量相同;统计购进量金额要注意:1价值量指标要与实物量指标相一致,即计算实物量的,亦计算价值量,反之亦然;2已验收入库尚未结算,购货发票未到,购进量以实际验收数量计算,购进量金额以货物的上期平均价或合同价格乘购进量计算,待结算后再作调整;3实物量与价值量之一,如不够一个计量单位,两者都不填报,待以后两者都达到一个计量单位时,再同时填报;能源消费量: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是:1谁消费、谁统计;即不论其所有权的归属,由哪个单位消费,就由哪个单位统计其消费量;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企业的能源消费,在时间、工艺界限上,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为标志,即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就计算消费;何时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何时计算消费量;3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既在第一次投入使用时,计算其消费量;对于反复循环使用的能源,消费量不得重复计算,如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时除外;5企业自产的能源,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他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燃料油不计算产量,那么作为中间产品的燃料油也不计算消费量如果燃料油计算产量,那么也要计算消费量;能源消费合计: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工艺用能、非生产用能;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企业,还要包括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这部分能源不能理解为用作原材料,用作原材料的概念见后面的解释;具体包括: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的能源;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3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能源;4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5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不包括: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在报告期最后一天没有消费的能源;这部分能源应在办理假退料手续后计入库存量;2回收利用的余热、余能;3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4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除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能源消费包括:1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3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能源;4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5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工业生产能源消费: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为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使用的能源,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用能;生产系统用能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用能;辅助生产系统用能是指动力、供电、机修、供水、供风、采暖、制冷、仪表以及厂内原料场等辅助设施用能;附属生产系统用能是指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车间浴室、开水站、蒸饭站、保健站、哺乳室等消耗能源;主要包括: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的能源,包括用作原料、材料、燃料、动力;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企业,还包括用作加工转换的能源这部分能源不能理解为用作原材料,用作原材料的概念见后面的解释;2产品生产过程中作为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3生产工艺过程使用的能源;4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试制、科学试验使用的能源;5生产区内的劳动保护用能等;6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指工业企业附属的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非独立核算单位用能;比如本企业附属的科研单位、农场、车队、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等单位用能;但是必须注意,上述单位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其用能既不能包括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亦不能包括在“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中;交通运输工具用能:交通运输工具用能:指在厂区内、外进行交通运输活动的交通运输工具所消费的能源;但是如果工业企业所属的车队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其消费的能源既不能包括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亦不能包括在“交通运输工具用能”中,它的消费应为交通运输业企业消费;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指能源产品不作能源使用,即不作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另外一种产品非能源产品的原料或作为辅助材料使用时消费的能源;作原料使用时通常构成产品的实体;能源加工转换中消费的能源,不属于用作原材料消费;能源加工、转换消费:能源加工、转换是指为了特定的用途,将一种能源一般为一次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或转换成另外一种能源二次能源;能源的加工与转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能源加工,是能源物理形态的变化,比如用蒸馏的方式将原油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制品;用筛选、水洗的方式将原煤洗选成洗煤;以焦化的方式将煤炭高温干馏成焦炭;以气化的方式将煤炭气化成煤气,等等;这些方法在加工前后能源均未发生质的变化;能源转换,是能量形态以及物质化学形态的变化,比如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煤炭、重油等转换为电力和热力,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等;又比如,经过裂化,将重质石油转换成轻质石油转换前、后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即能源加工、转换消费;能源加工、转换统计,是指对专门从事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业附属的从事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非独立核算工业生产单位的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和产出量的统计;用作能源加工、转换的能源不能算作用于原材料;两者的区别是:用作加工、转换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还是能源,或产出的产品属于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不作能源使用的其他副产品和联产品;而用作原材料时,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却是能源范畴以外的产品,包括产出的某种产品在广义上可以用作能源比如可以燃烧以提供热量,但通常意义上不作能源使用的产品;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的能源投入量消费量不包括:1加工转换本身的工艺用能,如发电装置的电动机用电,发电点火用燃料,通风设备用电;炼焦炉预热原料用的焦炉煤气和设备运转用的动力等;2车间用能;3辅助生产系统用能;4经营管理用能;5除上述项目以外的其他生产用能;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指各种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二次能源产品包括不作能源使用的其他副产品和联产品,比如火力发电产出的电力,热电联产同时产出的电力、蒸汽、热水,洗煤产出的洗精煤、洗中煤、煤泥等,炼焦产出的焦炭、焦炉煤气和其他焦化产品,炼油产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和其他石油制品石脑油、各种原料油、溶剂油、石蜡、润滑油、石油沥青等,制气产出的是焦炉煤气、其他煤气、焦炭和其他焦化产品煤焦油、粗苯等;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指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的各种损失量,即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投入的能源数量和产出的能源数量之差;在计算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时,需要将加工、转换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分别折算为标准燃料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需要先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后再进行计算;根据生产活动的性质,综合能源消费量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就是企业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总和,即: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是企业工业生产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扣除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后的实际能源消费量;计算公式为: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能源加工转换产出合计;能源库存量:本制度中所涉及的能源库存量是指企业能源库存量,它是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根据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性质,工业企业库存量分为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1.库存量的核算原则:1时点性原则;库存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所以必须按照制度所规定的时间点盘点库存,不得提前或推后;2实际数量原则;企业在库存盘点后,可能出现帐面数字与实际库存数量不一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以盘点数量为准来调整帐面数字,差额作盘盈或盘亏处理;3库存量的核算,以验收合格、办理完入库手续为准,未经验收或不合格的,不能计入库存;4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按照能源的使用权原则统计;2.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指煤矿、油田、洗煤厂、炼油厂、炼焦厂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生产企业,在报告期某一时点产成品仓库或储存场地中尚未销售的能源产品数量;按照产成品库存的“所有权”核算原则,凡是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均应统计;主要包括:1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2库存产品虽有销售对象,但尚未发货的;3已销售,但按提货制要求还没有办理完货款结算手续,按送货制要求还没有办理完承运手续的产品;4尚未拨出的带料加工产品;5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产品;6盘点中的帐外产品;产成品库存不包括:1未验收入库的产品;2已销售并按规定办理完各种手续,但尚未提货、发货的产品;3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4盘亏的产品;3.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指能源消费企业购进的在报告期某一时点尚未消费,在原材料、能源供应仓库或场地中实际结存的商品库存量;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与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是两个不同的指标;本制度中需要填报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的报表是B105表,B105-1表,B205表,B205-1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的统计范围主要是:1凡是本单位有权支配的,不论来源自行采购的、借用的、外单位拨来得等,也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总库、分库、车间、工地、本单位之外的其他地方等,均应统计在本单位的库存量中;2在统计时点上尚未投入消费的,包括车间、工地、班组从仓库已领取但尚未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的应办理假退料手续;3外单位来料加工或自外单位借入的,在报告期末尚未消费的;4已决定外调卖出、借出、捐赠等,但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的;5委托外单位代保管的;6不属于正常周转库存的超出积压或特准储备、战略储备;7清点盘库时查出属于帐外的;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不包括:1已拨交外单位委托加工的;2已外调借出、捐赠等,已经办理出库手续的;3供货单位错发到本单位的;4代外单位保管的;5已查实确属损失或丢失的;6已付货款,但还在运输途中的;7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或尚未办完验收入库手续的;几种能源的单位换算系数:11千克液化天然气=立方米天然气;1立方米天然气=千克液化天然气2汽油,1升=千克,1千克=1.35升3重柴油,1升=千克,1千克=1.087升4轻柴油,1升=千克,1千克=1.149升几种产品加工转换计算的规定:1天然气:企业购入天然气,添加一些其他成分后,又以天然气为产品进行销售,这种情况下不作加工转换计算,天然气消费量只计算加工过程中的损失部分如果没有损失,则消费量为“0”;2成品油:企业购入某种成品油,添加一些其他成分后,又以这种成品油为产品进行销售购入和销售的产品在统计上为同名称的产品,这种情况下不作加工转换计算,其消费量只计算加工过程中的损失部分如果没有损失,则消费量为“0”;但是企业购入某种成品油,经过某种生产工艺加工成另外一种产品,比如将重油加工成汽油、煤油等轻质油或其他石油制品,这种情况应视作加工转换,并按照能源加工转换的统计规定,填报相应产品的投入量和产出量;3蓄能发电:企业用电力进行抽水蓄能,再用蓄水发电,这种情况不应视作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电力消费只填报抽水用电和蓄水发电的差额部分以及与抽水蓄能发电没有直接关系的企业其他用电;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B105-2、B205-2表指标的计算方法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6吨煤综合能耗:吨煤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吨=总能耗吨标准煤/原煤产量吨子项:总能耗=原煤生产能耗+非原煤生产能耗-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瓦斯资源利用量;。

“当量值”与“等价值”的理解

“当量值”与“等价值”的理解

“当量值”与“等价值”的理解第一节一、“当量值”与“等价值”的基本概念“当量值”简言之是一个计量单位的能源本身所具有的热量。

而“等价值”则是生产一个单位的能源产品所消耗的另外一种能源产品的热量。

目前,这个规定主要体现在电力产品的消费量折算计算上。

二、能耗核算中关于“当量值”与“等价值”相关规定为了与世界接轨,同时便于和历史资料对比,我国统计制度明确规定,计算国家、省、市级的能源消费总量时,电力采用等价值(即当年每发一千瓦时电消费的标准煤量。

截至今年10月份,大同市平均每发一千瓦小时电消费327克标准煤,也就是每万千瓦时电折3.27吨标准煤)核算;而基层企业计算能源消费量时,电力则采用当量值(即每千瓦小时电本身的热量860大卡/7000大卡=0.1229克标准煤量,也就是每万千瓦时电折1.229吨标煤)核算。

因此,目前各省、市能源消费总量都是采用等价值口径核算的,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是采用当量值口径核算的,两者间由于电力的折标准煤系数不同,由此计算出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增加值能耗也不同,有时差别会很大,不能直接对比。

2009年大同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3.95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02%是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当量值口径汇总计算的,而全市等价值口径计算的万元GDP能耗下降7.05%,两数据是不能简单的相比的,必须调整口径进行加工计算才能比较。

三、“当量值”与“等价值”的具体计算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计算公式为: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折标准量)-加工转换产出(折标准量)-回收利用(折标准量)。

能源消耗“当量值”与“等价值”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电力这一能源品种所使用的折标准煤系数的不同,简言之,某一企业的“当量值”能源消费量是电力折标准煤系数用1.229计算的结果;该企业的“等价值” 能源消费量是电力折标准煤系数才用3.27(大同市2010年10月份水平)的计算结果。

能源消耗计算办法

能源消耗计算办法

企业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能源统计的主要任务是观察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的基本情况,反映其数量关系及其构成。

化学工业是工业部门中能源消耗的大户之一,通过能源统计,可以对化工生产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观察化学工业的发展与能源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政府能源管理、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节约政策等提供依据。

一、能源构成能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各种形式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料。

属于自然资源的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石油、水等;属于物质资料的能源是经过加工、制造产生出各种形式能量的物质产品,如焦炭、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电等。

能源分类的方法很多,目前多采用按能源的成因分类,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又称天然能源。

一般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经过开发但没有经过加工转换而直接使用的能源。

如原煤、天然原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

二次能源又称人工能源。

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生产出来的能源,如焦炭、洗煤、焦炉煤气、汽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电、蒸汽等。

(一)当前列入统计中的能源有以下几种:(1)原煤:指经煤矿开采并除去矸石(50毫米以上)和杂物(黄铁矿)后,未经洗选加工的煤炭。

原煤包括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不包括石煤、矸石煤、泥炭等低热值煤。

(2)洗精煤:指原煤经洗选、分等级加工处理,降低了灰分、硫分等一些杂质,适合某些专门用途的优质煤。

包括冶炼用炼焦精煤和其他用炼焦精煤。

(3)其他洗煤:指原煤洗选后,洗精煤以外的其他洗煤产品。

包括洗混煤、洗中煤、洗块煤、洗末煤等。

(4)型煤:指用烟煤、无烟煤、褐煤及其他各种煤炭制成的固体煤制品。

(5)焦炭:指由炼焦洗精煤经高温干馏制得。

包括机焦和土焦。

(6)其他焦化产品:指炼焦过程中的副产品。

如煤焦油、精苯等。

(7)焦炉煤气:指在炼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

(8)其他煤气:指除焦炉煤气以外的煤气。

第一部分能源基础知识能源加工转换及填报常见问题

第一部分能源基础知识能源加工转换及填报常见问题

能源名称 天然原油 汽油 煤油 柴油 燃料油 液化石油气 炼厂干气 石脑油 润滑油 石蜡 溶剂油 石油焦 石油沥青 其她石油制品 煤焦油 粗苯 热力(当量) 电力(当量) 高炉煤气 转炉煤气 煤矸石用于燃料 城市生活垃圾用于燃料 生物质废料用于燃料 余热余压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2)
平均低位发热量 约10000千卡/千克 约10300千卡/千克 约10300千卡/千克 约10200千卡/千克 约10000千卡/千克 约12000千卡/千克 约11000千卡/千克 约10500千卡/千克 约9900千卡/千克 约9550千卡/千克 约10270千卡/千克 约7640千卡/千克 约9310千卡/千克 约9800千卡/千克 约8000千卡/千克 约10000千卡/千克
折标煤系数得计算: Ec=Q/7000 Ec:某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千克标准煤/千克) Q:某种能源实际平均热值(千卡/千克) 7000为标准煤热值(千卡/千克标准煤)
例:汽油当量热值约10300千卡/千克 汽油得折标煤系数=10300/7000=1、4714(千克标准煤/千克)
实际平均热值
亦称平均发热量,指相同品种、不同品质能源得实测发热量得加权平均值。
洗精煤 其她洗煤 煤制品 焦炭
焦炉煤气
发生炉煤气 重油催化裂解煤气 重油热裂解煤气 焦炭制气 压力气化煤气 水煤气 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 煤层气(煤田)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1)
平均低位发热量 -
约6000千卡/千克以上 约6000千卡/千克以上 约4500-5500千卡/千克 约2500-3500千卡/千克 约6000千卡/千克以上 约 2500-4000千卡/千克 约3000-5000千卡/千克 约6800千卡/千克

能源转换与利用

能源转换与利用

能源转换与利用1—1何为能源,能源如何分类?分别具体列举一次能源、二次能源、耗能工质。

①能源:比较集中的含能物体或能量过程②一次能源:自然界中现成存在,可直接取用如,煤、水、太阳能二次能源:经过加工或形式转换的能源,如焦炭、汽油、电力和蒸汽等耗能工质: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那种不做原料使用,也不能进入产品制取时又需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

包括:氮气、压缩空气、鼓风、压力水1—6能源与发展国民经济有怎样的关系?答:能源利用的每一个新发明均给生产带来一次新的飞跃,任何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能源,他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不仅表现在生产中直接消耗的能源,还包括生产设备本身及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间接消耗掉的能源。

因此,每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能源的消费量增长之间密切相关。

1—8什么叫能量利用率,什么叫能源利用率,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答:①能源利用率:反应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指在利用能源资源各项活动中所得到得起作用的能量与实际消费量的能量之比;②能量利用率:是指供给或消耗的能源中所具有的能量被有效利用的程度;③区别和联系:终端的能量利用率反应用能设备的先进程度,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反应整个国家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程度,通过提高能源转换设备的效率及用能设备的效率是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消耗的途径。

2—2火用和熵都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状态参数,试述二者区别。

答:①火用是可用能,熵是不可用能②熵变量越大,火无就越大,相应火用值越小2—3火用有哪些特征,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火用是能量中可用的那部分热量①热量火用:是热量本身的固有特性,每一个系统吸收热量时,同时吸收该热量中的火用,反之,当放出热量时同时放出该热量中的火用。

②温度火用:高温物质的火用:温度越高,能级越高,可用能越大;低温物质的火用:温度越低,能级的绝对值越大,可用能越大。

③潜热火用:在融化(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r为正值,当T>T0时,吸热后火用将增加;当T<T0时,吸收热量后火用反而减小。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关于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规定,了解掌握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是重点用能单位依法定期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的制度。

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对加强和改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是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考核的重要方式,也是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安排重点节能项目和节能示范项目、进行节能表彰的重要依据。

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是重点用能单位的法定义务,各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各重点用能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报告制度落到实处。

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填报要求(一)填报单位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2、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二)填报内容内容包括:表1:基本情况表。

填报单位基本信息、能源管理人员资料、经济及能源消费指标、以及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情况等。

表2:能源消费结构表。

填报统计年度内重点用能单位各类能源购进量、能源消费量和能源库存量等。

表2-1:能源消费结构附表。

主要填报统计年度内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加工转换环节的能源投入量、加工转换产出量以及回收利用能源量等。

表3:能源实物平衡表。

填报能源在重点用能单位内部各个生产环节的能源统计数据,并计算能源损耗情况。

能源统计报表解释

能源统计报表解释

(四)主要指标解释【购进量】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性质划分,购进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能源经销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用于销售的能源购进数量,另一种是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购进数量,这两种能源购进量分别在不同表式中统计。

能源经销企业能源购进量,指能源经销企业在报告期内购入的、用于销售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经销企业能源购进量由能源经销企业(批发、零售企业)填报。

《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需要填报这一指标的报表是P403表。

能源使用企业能源购进量,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外购的、用于本企业消费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使用企业能源购进量由能源使用企业填报。

《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需要填报这一指标的报表是P201表。

购进量的核算原则是:(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已实际到达本单位;二是经过验收、检验;三是办理完入库手续;但是,在未办理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或已经销售的,要计算在购进量中;使用多少,计算多少。

(2)“谁购进,谁统计”。

凡属本单位实际购进的,符合上述原则,不论从何处购进,均应计算在内,包括作价购进的加工来料。

凡属本报告期实际购进的,办理完入库手续,即计算购进量;什么时间办理入库手续,什么时间计算购进量。

根据以上原则,下述情况不能计算在购进量内:(1)供货单位已发货,但尚未运到本单位,即使已经付款;(2)货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3)经验收发现的亏吨(按验收后的实际数量计算购进量);(4)借入的,自产自用的,车间、工地上年领用今年退回的,以及加工来料(作价的除外)。

【购进量金额】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实际购进的、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金额。

其金额以购货发票上的总金额(含增值税)计算,统计原则、范围与购进量相同。

统计购进量金额要注意:(1)价值量指标要与实物量指标相一致,即计算实物量的,亦计算价值量,反之亦然;(2)已验收入库尚未结算,购货发票未到,购进量以实际验收数量计算,购进量金额以货物的上期平均价或合同价格乘购进量计算,待结算后再作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无余热余压发电机组设备转换效率,请使用当地平均火力发电效率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1
时间
20世纪初期 30-40年代 50年代 50年代 50年代后期 60年代以后 90年代以后 2010年后
火力发电
参数
低温低压 中温中压 高温高压
蒸汽压力 (兆帕)
~0.8-1.0 ~1.5-4.0 ~10 ~14 ~17-18 ~23-24 ~25-30 研制中
错误描述:填报了制气投入未填报发生炉煤气产出。 企业说明:发生炉煤气与焦炉煤气折标系数相近。 处理意见:按照实际产出产品填报,205-1表的折标系数可以根据实测 值填报。
错误描述:天然气填报了炼油及煤制油投入。 企业说明:天然气参与原料加工。
处理意见:一般来说天然气不作为炼油投入填报,请查询工艺。
投 入
原 煤(无烟煤 、炼焦烟
煤)、洗精煤
产 出
焦炭、其他焦化产
品、焦炉煤气
注意事项
炼焦产出的焦炭、其他焦化产品和焦炉煤气这三种能源品种是同时
产生的,应同时填报,不应出现只填报其中两种或者一种的情况。
炼焦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5
炼油
炼油及煤制油
原油或者石油制品经炼油装置,通过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裂化等方法加工生产各种石油制品的能源加工转换过程。 把固体状态的煤炭经过化学加工直接转化成液态烃类燃料, 如汽油、柴油等产品或化学原料的技术 。
若企业没有相关计量设备,余热余压发电需根据该发电机组设备转 换效率倒推余热余压回收量和消费量
常见问题
3 石脑油、润滑油、溶剂油、石蜡、石油沥青
石脑油、润滑油、溶剂油、石蜡、石油沥青不可作为能源加
工转换投入填报,但可填报能源消费和加工转换产出。
常见问题
4 煤矸石用于燃料的填报问题
煤矸石用于燃料需作为加工转换产出填报,不再作为回收利用填报 (此类企业需有洗煤加工转换工艺)
作为燃料投入到工业生产消费中
投入到火力发电、供热的加工转换过程中,产出电力、热力
常见问题
2 余热余压
指企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多余的副产热能、压差能。这些副产热能、 压差能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回收利用(有余热余压回收利用 的企业多在冶金、建材、化工行业中)。 余热余压回收后只能投入到火力发电的加工转换过程中,产出电力。 余热余压的计量: 企业有余热余压计量设备,按照实际测量数据填报
煤气、高炉煤气、天然气、燃料
油、煤矸石。
产 出
热力
供热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2 供热
热电联产
若企业进行热电联产,需分摊用于火力发电和供热的能源投入量,分摊 方法有两种:
供热比法:
发电用能=全部投入能源×(1-供热比) 供热用能=全部投入能源×供热比 供热比为热电联产机组在统计报告期内供热量与总耗热量的比值
投 入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 煤)、洗精煤、焦炭
产 出
发生炉煤气
制气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7 天然气液化
指将气态天然气在液化装置内通过降温、加压转变为液态天然气的生 产过程。
投 入
天然气(气态)
产 出
液化天然气(液态)
天然气液化 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8 加工煤制品
指在不改变煤炭基本属性的情况下,将其加工成具有各种固体、液体 形态的能源加工转换过程。
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
煤制油
炼油:原油、其他石油
投 入
制品 煤制油:原煤(无烟煤、 炼焦烟煤、一般烟煤、 褐煤)
产 出
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石脑 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 石油焦、石油沥青、其他石油 制品
炼油及煤制油 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6 制气
指煤炭气化的简称,指以空气、蒸汽等为介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 作用下,将固体形态的煤炭转换为气态燃料的能源加工转换过程 。
分类别加工转换过程的填报
205-2表中调查的加工转换八种类型:
火力发电 供热 原煤入洗 炼焦
炼油及煤制油
制气 天然气液化 加工煤制品
分类别加工转换过程的填报
1 火力发电
指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 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能源加工转换过程 。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烟煤、
能源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
主要内容
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的概念
分类别加工转换过程的填报
加工转换产出及回收利用的填报
我省平均加工转换效率
常见问题解答
填报中出现的问题
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的概念
1 加工转换
指为了特定的用途,将一种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加工或转换成 另外一种能源。
能源物理形态的变化,加工前后构成能源的主体物质的 化学属性和能量形态不发生变化。 能源化学属性和能量形态的变化,转换前后构成能源的
投 入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
煤、一般烟煤、褐煤)、
洗精煤、其他洗煤
产 出
煤制品(如型煤、水煤 浆、煤粉)
加工煤制品 填报示意图
加工转换产出和回收利用的填报
1 加工转换产出的填报
以下产品不可以填报加工转换产出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烟煤、褐煤 高炉煤气、转炉煤气 天然气、煤层气(煤田)、原油 城市垃圾用于燃料、生物质废料用于燃料、其他工业废料用于燃料 余热余压
投 入
褐煤)、其他洗煤、焦炉煤气、高炉煤 气、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燃料油、煤
产 出
电力
矸石、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质废料、余
热余压
火力发电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1 火力发电
注意事项
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余热余压投入量为:
企业有余热余压计量设备,按照实际测量数据填报 若没有相关计量设备,余热余压发电需根据该余热余压发电机组设备转换效 率倒推余热余压的能源投入量
加工转换产出填报示意图
加工转换产出和回收利用的填报
2 回收利用的填报
可填报回收利用的能源品种: 高炉煤气 转炉煤气 余热余压 注意:除上述三个能源品种外,其他能源品种均不能填报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填报示意图
我省平均加工转换效率
205-2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汇总数据:
加工转换类型
火力发电 供热 原煤入洗 炼焦 炼油 制气 天然气液化 加工型煤 热电联产 炼焦与制气 总效率
2012年
39.55 77.39 89.96 91.75 95.67 78.51 88.59 88.55 45.29 91.56 74.02
2013年
38.5 79.7 91.9 92 38.5 79.7 91.9 92 42.1 92 82.6
常见问题
1 高炉煤气、转炉煤气
指炼铁、炼钢过程中从炉顶逸出的可燃性气体,是炼铁、炼钢过程的 副产品。 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回收后的主要用途:
错误描述: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填报了炼焦投入。 企业说明:煤气作为加热介质。
处理意见:作为加热介质不能算作加工转换投入。
错误描述:填报了热力产出未填报供热投入。
企业说明:该公司为热回收型清洁焦炉,所以没有热力的投入。
处理意见:若填报产出须填报投入,热回收应填入余热余压回收利用。
错误描述:煤层气(煤田)填报了加工转换产出。 企业说明:原煤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层气再次投入发电中。 处理意见:煤层气(煤田)是一次能源,不能填报加工转换产出。
洗煤企业产出的煤矸石用于本企业的工业生产消费,需填报煤矸石用 于燃料的加工转换产出、工业生产消费(若投入火力发电再填报火力 发电投入及电力产出) 洗煤企业产出的煤矸石如果外售,若买方将煤矸石作为能源使用(如 发电),则该洗煤企业需填报煤矸石用于燃料的加工转换产出;若不 作为能源使用(如制砖、铺路等),则不能填报加工转换产出。
能源加工
能源转换
主体物质的化学属性或能量形态发生了变化 。
加工转换和回收利用的概念
2 回收利用
指企业从排放的废气及其余热以及工艺过程的温差、压差等所含的能量 中回收并且利用了的能源量。
企业回收的上述能源量,投入以下三种用途,才能算作本企业的回收利用量: 作为燃料直接消费 作为能源加工转换投入
外供其他企业,并作为能源消费
供电煤耗 (克/千瓦时)
~460 ~390 ~360 ~324 ~300 280-290 223-230
超高温高压 亚临界 超临界 超超临界 超700℃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2 供热
指锅炉以水为介质将投入的能源转化为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和热 水,供生产或生活使用 。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 投 入 烟煤、褐煤)、其他洗煤、焦炉
投 入
原煤(无烟煤、炼焦烟煤、 一般烟煤、褐煤)。
产 洗精煤、其他洗煤、煤 出 矸石用于燃料。
原煤入洗填报示意图
分类别加工转换的填报
4 炼焦
煤炭焦化的简称,指将炼焦用煤按生产工艺要求配比混合,投入隔绝空 气的密闭炼焦炉内,经高温加热,使煤料发生热分解,最终生成焦炭、 其他焦化产品、焦炉煤气的能源加工转换过程。
错误描述:转炉煤气填报了加工转换产出。 企业说明:转炉煤气主要用于煤气锅炉以及轧制加热炉燃烧使用,产 生、消耗量均有计量。 处理意见:转炉煤气计量应填报回收利用。
谢 谢!
蒸汽温度 (摄氏度)
250-370 400-450 ~510-540 ~540 ~540-550 ~540-560 ~580-610 超过700
机组容量 (万千瓦)
小于5 ~10-20 ~20 ~30-60 ~60-100 ~100 ~100
电厂效率 (%)
约27 约33 约35 约38 约41 约44 约52-55
热产出量比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