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混凝土施工影响及措施
混凝土夏季高温施工方案

混凝土夏季高温施工方案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干燥快,由于新浇筑混凝土可能出现凝结速度加快、强度降低等不利影响,这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时需要特别细心。
正确地分析出现不利影响因素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或使之降到最低程度是很有必要的。
1、炎热气候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当混凝土的温度升高时,为了保持浇筑作业所需要的坍落度,混凝土的用水量要增大。
同时,温度升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速度加快,以致于有时混凝土从搅拌站运到施工现场时需要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再次加水。
这两种情况都使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进而导致收缩增大,强度降低。
因为较高的温度加快凝结,混凝土的运输将变得更加困难。
当湿度较低或风速较高时失水量更大。
若混凝土需要引气,气温高会使含气量更难以控制。
由于温度高会降低含气量,因而引气剂的掺量要增大。
即使以增加水泥用量的方法来补偿用水量的增大,但硬化混凝土的质量仍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较高温度下养护的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快,但28d可能达到的强度会相应降低。
为了提高炎热气候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作出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保证实施。
通过精心地选择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施工方法,也能减少一些不利影响。
此外,在混凝土施工时,都应当采取措施来提高夏季施工质量。
2、混凝土拌制、运输和卸料过程中的措施在混凝土拌制时就应采纳措施掌握混凝土的温度,通过掌握混凝土的温度来掌握附加水量,降低坍落度损失速度,削减塑性收缩开裂。
在这一阶段可以采纳以下措施:1)通过使用减水剂或以粉煤灰取代水泥来减少水泥用量。
同时,在浇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骨料粒径。
2)如果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较长距离的运输,可用缓凝剂来控制凝结时间,但应保证缓凝剂的掺量正确,对于水下混凝土工程尤其重要。
3)假如需要较高的坍落度,该当使用高效减水剂。
有些高效减水剂产生的高坍落度能够维持2h。
高效减水剂还能够减小拌合进程中骨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减缓运输搅拌机拌合筒中的热积累。
温度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

温度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必备的一种建筑材料,然而对于工程的质量而言,施工温度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可能会因为控制不好而对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甚至无法满足基本功能要求。
本文主要分析了温度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
标签:温度;混凝土;质量引言:混凝土是很多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施工中对于混凝土各个方面的性能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怎样才可以满足这些要求,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这是施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即使采取了一些技術手段和措施来解决该问题,但仍然会不断出现新问题。
所以,必须重视施工温度对于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一、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一)温度变化对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物主要由水泥、集料、拌和用水及外加剂等构成,是一种混合物。
在混合物拌制的时候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主要产生的化学变化,水泥水化速度与水泥细度有关,同时也是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温度高,反应则会快。
简单来说,要是温度是按算术级数升高,那反应速率则是在实用的温度范围内以每升高10℃大约增长70%的速率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反之则不痛。
所以说,水化速率与温度的变化相比要更加强烈。
这给低温基础上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速率提供了研究依据。
从图1能看出:养护温度在4℃~23℃之间的混凝土后期强度都高于养护温度在32℃~49℃之间的强度。
主要是因为早期水泥水化反应过快,造成水泥水化产物不均匀,而水泥水化产物稠密程度低的区域成了混凝土结构中的较为薄弱的点,这就使结构的整体强度降低,水化产物稠密程度高的区域,水化物会被包裹在水泥颗粒的四周,阻碍了水化反应的速度,从而减小了水化物继续增加。
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时候,水化反应速度较慢,导致水化热有了充足的扩散时间,能够使水化产物在水泥石中均匀分布,最终继续增加混凝土后期强度。
通常情况下,同样的混凝土在夏天和冬天,因为温度的不同使得夏天浇筑的混凝土比冬秋浇筑的后期强度要低。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一、背景介绍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混凝土的自身性质,其在养护期间易受温度影响,从而导致裂缝、变形等问题。
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1.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引起裂缝。
2.高温会使得混凝土过早干燥,从而降低强度。
3.低温会使得混凝土的硬化速率变慢,从而延长养护时间。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1.预防性措施(1)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早强水泥、矿物掺合料等材料可以缩短养护时间。
(2)调整配合比:通过调整水灰比、骨料粒径等参数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提高其耐久性和抗裂性。
(3)采用降温剂:在混凝土中加入降温剂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小温度应力。
(4)使用遮阳板: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遮阳板可以防止太阳直射,从而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
2.治理性措施(1)喷水养护:在混凝土表面喷水可以降低其表面温度,从而缓解温度应力。
(2)覆盖湿布: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布可以保持其表面湿润,从而延长养护时间。
(3)加热养护:在低温环境下采用加热设备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可以提高其硬化速率。
四、具体实施步骤1.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预处理。
2.采用实时监测技术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理性措施。
3.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遮阳、通风等。
4.对于高重要性的工程,应采用加热养护等措施进行强化处理。
5.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并对温度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于后期总结经验。
五、总结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措施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调整配合比、采用降温剂等预防性措施和喷水养护、覆盖湿布、加热养护等治理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应力,避免裂缝和变形等问题的发生。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措施。
最终达到保证建筑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及其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及其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一、前言混凝土温度控制是混凝土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混凝土的温度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持久性。
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标准及其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二、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1. 混凝土浇筑温度标准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5℃~25℃之间。
当混凝土温度低于15℃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变长,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当混凝土温度高于25℃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变短,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2. 混凝土硬化温度标准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应该控制在5℃~35℃之间。
当混凝土温度低于5℃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变长,且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当混凝土温度高于35℃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会变短,且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3. 混凝土温度梯度标准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应该控制在20℃/m以内。
当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超过20℃/m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持久性。
4. 混凝土温度变化率标准混凝土温度的变化率应该控制在5℃/h以内。
当混凝土温度的变化率超过5℃/h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持久性。
三、混凝土温度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1.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温度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当混凝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2. 混凝土持久性混凝土的温度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持久性。
当混凝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导致混凝土的持久性下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 混凝土裂缝当混凝土的温度梯度或变化率超过标准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持久性。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避免混凝土的裂缝。
混凝土温度处理措施

混凝土温度处理措施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往往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温度处理的相关措施。
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会出现不同的性能变化。
常见的温度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强度变化混凝土在高温下会出现强度下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水化反应速度加快导致的。
而在低温下,水化反应速度变慢,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收缩变形混凝土在干燥或低温环境下会出现收缩变形的情况。
这是因为水分的蒸发和混凝土的收缩系数不同导致的。
裂缝形成由于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不均匀,会导致温度应力的积累,从而引发裂缝的形成。
混凝土温度处理措施为了减少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温度处理措施。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使用保温材料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或周围使用保温材料进行包覆。
这样可以减缓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提高其保温性能。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保温层和保温板等。
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来减少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可以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冰块或通过冷却水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调整混凝土配方混凝土的配方中添加掺合料可以改善其温度性能。
常用的掺合料有矿渣粉、石粉等。
这些掺合料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从而减小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温度变化的监测和控制。
可以使用温度计对混凝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
结论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合理处理温度。
通过使用保温材料、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调整混凝土配方以及加强温度控制等措施,可以减少温度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温度处理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性。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对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温度控制的相关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
二、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1. 混凝土浇筑温度范围: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22),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控制在5℃~40℃之间。
超出该范围的温度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
2. 混凝土温度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混凝土温度监测点,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确保对混凝土温度的全面监控。
三、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1. 预冷措施:在高温季节或者高温地区施工时,可以采取预冷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初始温度。
预冷可以通过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加入冰块或者冷水等方式实现。
预冷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的升高,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
2. 加热措施:在低温季节或者低温地区施工时,应采取加热措施,保持混凝土的适宜温度。
加热可以通过加热混凝土原材料、加热搅拌设备或者使用加热混凝土的热水等方式实现。
加热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和硬化速度。
3. 遮阳措施:在高温季节或者高温地区施工时,应采取遮阳措施,减少混凝土的直接日晒暴晒。
遮阳可以通过搭建遮阳棚、使用遮阳网等方式实现。
遮阳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升高速度,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
4. 保温措施:在低温季节或者低温地区施工时,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的过早冷却。
保温可以通过搭建保温棚、使用保温剂等方式实现。
保温能有效延缓混凝土的硬化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配合比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 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引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构造材料,其性能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温度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并详细分析其机理。
1. 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效应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热胀冷缩效应。
当混凝土受热时,其体积会膨胀;相反地,当受冷却时,混凝土会收缩。
这种热胀冷缩效应将使混凝土产生应力,可能导致结构的变形和开裂。
2.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在高温下,混凝土的强度会下降,而在低温下,混凝土的强度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会改变混凝土内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影响其强度和抗压性能。
3.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温度变化还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在高温下,混凝土的孔隙水分可能蒸发,导致混凝土干燥和开裂,从而降低其耐久性。
相反,在低温下,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会收缩,增加了吸水的可能性,进而导致冻融循环引起的损伤。
4.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影响温度变化对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如水泥)产生显著影响。
在高温下,水泥的水化反应将加速,促进早期强度的发展。
然而,高温环境下,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水化反应过早,从而引起裂缝和不均匀的收缩。
在低温下,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减慢,导致混凝土的硬化时间延长。
结论: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和控制温度变化,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合理设计和施工技术、使用温度控制体系等来实现。
未来的研究也应继续深入探索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机理,以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指导。
(字数:394)。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凝固过程和强度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二、混凝土温度控制1. 温度监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监测。
可以通过在混凝土中埋设温度传感器或者使用红外线测温仪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可以用于判断混凝土的凝固过程和强度发展情况。
2. 温度控制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调整水灰比、水胶比等参数,控制混凝土的水泥含量和水分含量,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凝固过程和温度发展。
- 控制施工时间:可以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混凝土施工,避免高温时段施工,减少混凝土温度的升高。
- 使用冷却剂: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冷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凝固过程。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1. 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灰比、水胶比、砂石比等参数。
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施工性等方面的要求。
2. 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应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3. 施工工艺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控制以下工艺环节:- 搅拌: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的控制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发展。
- 浇筑:控制浇筑方式和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造成混凝土的不均匀和质量问题。
- 养护:合理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促进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四、案例分析以某高层建造工程为例,该工程采用C30混凝土,要求温度控制在20℃-30℃范围内,并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1. 温度监测:在混凝土中埋设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及措施摘要: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混凝土对于温度的影响十分敏感,本文关于温度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不管我们在施工中怎么采取措施,混凝土几乎总是带缝工作。
经研究发现:温度应力对于混凝土的影响十分关键,而我们却总是忽略了这一点。
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的影响显得更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完成后,体内继续反应,其体内温度与体外温度存在明显差距,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产生裂缝;其次,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我们应高度重视问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
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温度对于混凝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混凝土强度、坍落度和裂缝方面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凝土强度的影响
从混凝土的组成上,我们知道,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集料、外加剂等拌合而成的混合物。
正是由于混凝土这种拌合过程,发生着主要的化学反应,即水化反应。
水化速度于水泥的粗细有关,反
应的快慢直接体现在释放热量多少上。
也就是说,实用温度范围每升高10℃反应速率大约增长70%,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水化速率要比温度的变化强烈的多。
由此,温度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作用关键。
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另一个评价混凝土性能的指标为坍落度,在混凝土坍落度实验中,我们发现气温较高的天气下混凝土的坍落度要不同等混凝土在冷天气下的坍落度小,这说明,温度对于混凝土的坍落度有影响。
温度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影响
我们常说混凝土的带缝工作,这不仅仅是因为其承受荷载的作用,另一个因素就是温度的变化。
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水泥释放大量的热量,混凝土构件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从而在构件的表面形成拉应力,而混凝土由于基础或者钢筋等的约束,又会在其内部产生拉应力。
由于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在气温降低是,混凝土表面也会出现拉应力,我们知道混凝土的抗拉性能相对于其抗压性能相差很远,所以,产生裂缝。
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防止裂缝至关重要。
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
在外界施工过程中,引起温度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这些:
(1)温度的突然变化。
施工过程中冷空气来袭、天然降雨或降雪、日出日落等自然问题,通常会带来温度的突然变化,从而影
响混凝土的性能。
所以,在设计规范中通产会考虑混凝土模量的折减。
(2)混凝土硬化产生的热量。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会在浇筑完成以后的一段试件内硬化,从而达到需要强度。
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水泥会发生水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而体表温度等于外界温度,在此处产生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混凝土性能,主要是产生裂缝。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养护等后期工作,养护不周、水养护不均匀等因素, 使得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 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温度差,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温度的控制措施
对于实际工程中,温度的变化会给混凝土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这里简述下对于温度的控制措施,意在将温度的影响降到最小。
( 1)努力降低热源温度, 减小温度差。
在工程中可选用中低热水泥, 搭建骨料凉棚, 架高料堆, 从走廊取料, 降低原材料温度; 通过水冷或者风冷降低骨料温度; 在拌合过程中使用冷水;
减少运输时间,从而减少其被阳关直射,采取一定措施,尽量减少外界对其温度的影响。
( 2)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构件进行表面防护,延长拆模的时间,或者在拆模之后对构件进行覆盖保护,防止外界温度的突然变化,对材料产生影响。
( 3)强迫冷却, 当上述各项措施尚不能满足温度控制要求时,
可在结构物内部埋设冷却水管, 通水冷却, 削减温峰, 迫使提前
达到稳定温度。
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在上述问题之后,不得不提到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和夏季施工,在温度峰值的两个季节,我们需对于混凝土的施工采取相应措施,进而减小其性能的损失。
冬季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从以往的混凝土施工过程可以看出,温度对于混凝土的拌制以及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达到预期强度,这个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而言,在混凝土的养护中,养护温度不宜太冷,而浇筑时温度又不宜太热,冬季施工也是这样。
混凝土构件浇筑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发生冻结和凝结太慢等不良现象,通常在浇筑时稍微提高温度。
而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生冻结和保证达到预期强度,通常在施工时对于混凝土表面设置保温材料,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蒸汽进行温度的提升。
通常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一般将集料置于温暖的地方,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对集料加热。
而在实践当中,要根据施工时具体的气温状况,工程结构现状,工期的紧张程度,水泥品种及其价格,外加剂的性能和价格,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性能和价格,外界热源的条件等等,进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夏季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与冬季施工相对应,天气很热时也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
小温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这主要从混凝土的养护和混凝土的运输上采取响应措施。
从混凝土构件的养护上考虑。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2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连续养护,浇筑完成后1——2天内,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严格遵守混凝土养护的相关规定;3对于特殊的混凝土构件采用养护剂进行养护。
从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上考虑。
1以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从而减少水泥的使用,在允许的条件下,增大骨料的粒径;2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缓凝剂调节混凝土的凝结试件,但是应当控制其用量;3对于混凝土和易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该适当添加减水剂,因为减水剂不但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还能减少由于颗粒摩擦产生的热量;4尽量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结语
温度对于混凝土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在对于不同情况下,应分别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的效果。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于冬季施工和夏季施工一直是施工方特别在意的两个施工季节,我们通过上文提到的一些措施,将温度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赵俊玲.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28).
[2]刘长河,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5(1).
[3]裴玉阳,毛凤飞.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j].科技风,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