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荷马史诗
外国文学史:第一章 第三节 荷马史诗资料

1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
古希腊文学为我们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诗——《伊 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产生于公元前9至8世纪, 公元前6世纪形成文字,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历山 大学者将两部史诗均编订为24卷,形成定本。 相传史诗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流传在小 亚细亚一带的史诗短歌整理而成,故称“荷马史 诗”。
他打开袋子,立刻狂风大作,巨浪滔天,他 们被卷到很远的骚西岛上。骚西是太阳神阿 波罗的女儿,她会魔法,她让手下人热情招 待他们,给他们丰盛的酒宴。这些士兵们哪 儿见过这么美味的饭菜,不顾一切地吃了, 结果都变成了猪。而俄没有吃,一方面是俄 不和士兵们抢,另一方面,骚西有意识不害 他。俄没有被骚西的美貌打动,而是在先知 神的帮助下,用仙草制服了骚西,命她将同 伴重新变成人。
15
(一)故事梗概
史诗一开始就写他在海上已经漂流了十年,但 仍被波塞冬囚禁在卡吕普索岛上。他所经受的 千辛万苦引起了神的同情,趁海神波塞冬不在 的时候,雅典娜请求宙斯放俄底修斯回去,宙 斯同意,于是雅典娜女扮男装来到俄底修斯的 家,让他儿子去岛上接他。而这时俄底修斯的 家里一片混乱,许多求婚者天天纠缠着俄底修 斯的妻子帕涅罗帕,向她求婚,这种情形已经 16 持续了十年了。
荷马史诗具有相当高的认识价值,是认识希腊史 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1、战争观念:战争是有利而光荣的事业,不涉及 战争的道义问题。 2、命运观念:人的命运由神决定,但是神的意志 必须通过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3、家庭观念:一夫一妻制,妇女地位较低。
2
盲乐师
荷马史诗是民间口头创 作,口口相传。荷马弹 着竖琴,为人们吟唱特 洛伊的英雄传说。
法· 勒卢瓦尔:行描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诗名原意是“伊利昂之歌”。 《伊利昂纪》只以战争第10年中最后几十天发生的 事情为内容。
第三节 荷马史诗

墨涅拉俄斯和帕里斯的决斗
两军对垒,帕里斯要求和墨涅拉俄斯单独决斗,海 伦归胜利者一方。大家都同意。墨涅拉俄斯抓住帕里斯 的头盔,拖着他走,头盔上的皮带勒得他喘不过气来, 爱神割断了皮带,用一阵浓雾盖住了帕里斯,并把他送 回特洛伊。 特洛伊人准备服输,但赫拉和雅典娜挑动名射手潘 达罗斯违约,用箭射伤了墨涅拉俄斯。双方开始大战。 希腊人节节败退。
人民的会议
宙斯叫睡神托梦给阿伽门农,让他带领希腊人第二 天攻城。阿伽门农召开了人民的会议,在决战之前,他 假装建议撤回祖国去。希腊人马上朝停船的地方跑去, 大家早就渴望返回了。赫拉担心希腊人要撤军,派雅典 娜去制止他们。雅典娜要奥德修斯去说服大家不要放弃 特洛伊。奥德修斯用阿伽门农的权杖唤回了人民,又鼓 起了大家建立功勋的热望。大家决定今天与特洛伊血战。
电影片断:十年战争
4、十年战争:攻忒拜
希腊人与特洛伊人谈判不成,久攻城堡不下,只好 征服附近城邦。其中有赫克托尔之妻安德洛马克的父亲 统治的忒拜城,安的七个弟兄和父亲都被阿基琉斯杀死, 母亲成为希腊人的俘虏。阿基琉斯还俘虏了阿波罗祭司 克律塞斯的女儿克律塞伊斯和公主布里塞伊斯。克律塞 伊斯被送给了阿伽门农。
2、军事民主制
希腊联军就是由20多 个部落组成,战后解散。 部落的组织结构是军事民 主制,重大事件必须召开 公民大会讨论,并征求氏 族长老的意见。史诗中, 阿伽门农和帖雷马科斯就 召开过这样的大会。
3、家奴制阶段
这时的富有氏族贵族开始拥有少数从事家务劳动的 奴隶,奥德修斯就有50名奴隶搞家务。但这种奴隶还不 是阶级制度确立后的奴隶,他们和主人之间没有明显的 阶级界限,贵族和家奴还同桌吃饭。 部落成员都具有崇高的道德观念,肯定劳动,热爱 劳动。许多英雄人物同时也是劳动能手,奥德修斯在阿 吉诺王面前夸耀自己的劳动本领,还和求婚人比赛劳动, 他结婚时的喜床就是他亲自做的。公主和女仆一起在海 边洗衣,王后在家中织布。有的史学工作者把这个时期 称为家奴制阶段,而阶级还未产生。
2010第三讲 荷马史诗

二、《伊利亚特》的战争主题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史诗,取材 于公元前12世纪初期的一次部落战争——特 洛亚战争。 考古证明,特洛亚是小亚细亚西北部一个非 常富庶的城市,是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的交通 枢纽。公元前12世纪初,住在希腊半岛上的 一些希腊人部落,跨海东征,引起了一场持 续十年的大战。最后,希腊联军毁灭了这座 城市,掠走了大批财产和奴隶。
视频:奥德赛·木马计
视频:奥德赛·战胜独眼巨人
视频:奥德赛·游地狱
视频:奥德赛·潘奈洛佩的智慧
视频:奥德赛·战胜求婚者
五、智慧型英雄——俄底修斯 智慧型英雄 俄底修斯
荷马史诗在人名前使用了大量的修饰语。这些修饰 语,具有多种功能:或者表明人物的职司、地位, 比如宙斯被称为“雷神”“聚云之神”“人和神之 父”,波塞冬被称为“大地的占有者”;或者表明 人物的某种外部特征,比如说赫拉是“牛眼睛的”, 说阿喀琉斯是“捷足的”;或者是对人物的赞美, 如说赫克托耳是“伟大的”、“光荣的”,说阿喀 琉斯是“卓越的”…… 在修饰语的上述功能中,我们格外注意的是它有助 于突出人物性格的一面。
在荷马笔下,英雄们在战场上不顾一切地奋 勇冲杀,既是为了荣誉,也是为了履行责 任——对家族的责任,对部落的责任,即我 们所谓的“义不容辞”。 赫克托耳 帕特洛克罗斯说阿喀琉斯是“没有心肝的 人”,“只有灰色的大海和那里面险恶的巉 岩才会生出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怪物”。
视频:特洛伊的海伦·阿喀琉斯脚踵
四、《奥德修纪》的冒险与还乡主题 奥德修纪》
《奥德修纪》另译《奥德赛》。共 12105行,也分24卷。其题名,希腊文 原意是“俄底修斯的故事”。史诗主要描 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之后, 返乡途中的海上冒险经历和返乡之后与求 婚者的斗争。它同时开创了欧洲文学史上 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冒险主题与还乡主题
第三节 荷马史诗 《外国文学史》讲解

奥德修斯的形象分析
(1)奥德修斯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例如 他设计了希腊联军攻克特洛伊城的“木马计” 特洛伊战争之后返乡途中设想出各种巧策妙 计,战胜了独眼巨人、把人变成猪的神女、 以歌声迷人的人首鸟身女妖塞壬和海中巨怪 卡律布狄斯等自然力的代表。
奥德修斯的形象分析
2 对爱情忠贞,对妻子感情深厚。他在海上漂 流,曾被仙女卡吕浦索挽留下七年,但他无 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和妻子,最后感动了宙 斯,劝神女放归了自己。
• 核心说:以英国历史学家格罗特为代表,认为史诗 的基础是一些短篇创作,后来荷马及其门徒将这些 短篇逐渐扩大成长篇。
二、史诗的内容及其特点
1、荷马史诗包括《伊里昂纪》和《奥德修 纪》两部作品。
2、两部史诗的题材都和公元前十二世纪发 生的特洛伊战争有关.它们的故事情节都 以这场战争和战后余波为中心展开。
2、史诗性质:《伊里昂纪》写战争,战争史诗 《奥德修纪》写漂流,对战争的态度:《伊里昂纪》赞美战争; 《奥德修纪》渴望和平。
4、历史与神话相结合:《伊里昂纪》神話色彩 更浓;《奥德修纪》逐渐转到人间。
5、史诗风格:《伊里昂纪》雄伟,有阳刚之美; 《奥德修纪》瑰奇,有阴柔之美。
五、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4、两部史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既具有氏 族英雄的共性,也具有初步的个性特征。
•阿基琉斯:骁勇善 战 性情真率 敢爱敢恨 任性急躁 固执己见,又深明大义 重视友情 以集体 利益为重 尊敬和同情年长者
•赫克托耳:集体主义精神 自我牺牲精神 高度责任感 是古代氏族部落中完美的英雄的化身
心等,都采用的是侧面烘托法。
• 海伦在特洛伊城上观战,老将军们看到她后,窃窃私语: “那样天仙般的美人,难怪成千上万的特洛伊和亚该亚将 士愿意为她受长期苦难啊!”
上编第1章 第三节荷马史诗(刘欣)

《伊里亚特》
阿喀琉斯 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 形象。 俊美高大 是神与人之子 骁勇善战 能言善辩 慷慨大方 武功盖世 重个人荣誉
愿在 怕 体 过战 死 现 和场 亡 出 平上 的 积 生赢 英 极 活得 雄 入 而荣 主 世 长誉 义 、 寿而 精 重 。早 神 视 死。现 ,他实 也宁、 不愿不
国家。
比家 生人 尽 命的 社 更感 会 可情 义 贵更 务 。 强的 烈愿 ,望 荣比 誉对
落 牺 牲 视 为 己 任 。
英 明 。 把 保 卫 国 家 和 为 部
义 精 神 。 作 战 勇 猛 , 指 挥
赫 克 托 尔 , 更 富 于 集 体 主
奥德赛
奥德赛:聪明、机智,足智多谋的智多
星。是个机警和智慧的英雄,有勇有谋,
三、英雄性格鲜明,共性、个性统一。
英雄的共性:英勇顽强,骁勇善战、视死
如归、大义凛然、具有老虎般暴烈,狮子般勇 猛的堂堂男子。他们都具有强壮的体魄,惊人 的智慧,高强的武艺,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和责任感。
阿咯琉斯:古代原始英雄的形象,是希腊联军 中最年轻的一个,血气方刚,性子急躁而执拗, 自尊心特别强,经不起侮辱和委屈。在战场上, 他骁勇异常,英勇顽强。对朋友是个重友情讲 义气的英雄。残忍异常但又充满柔情的英雄。
到了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经亚历山大城学者编
订每部各分为二十四卷,便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
面貌。公元前560年由专制者庇西特拉图王下令出 版。格式固定下来至1488年被付梓发行中,中间经 历千年却少有演变。
8 一根 已 这经 纪 萨刺 的最 世般据 经 个有 初 尼诗 公早 纪认史 为 名关 的 阿, 元关 之为诗 人 字于 诗 斯但 前于 间他的 所 早荷 人 的是 6 荷 。可语 共 在马 卡 记根 世马 能言 知 公的 利 载据 纪的 生和 。 元记 诺 ,希 克记 在它 现 前载 斯 在腊 塞载 公的 在 8 , 的 公地 诺, 元内 西 、所 诗 元方 芬见 前容 方 7 以 篇 前志 尼于 9 描 学 世荷 里 7 家 的残 、写 者 纪马 已 世鲍 讽存 ,
荷马史诗PPT

第三节荷马史诗一、荷马史诗的形成与基本内容(一)关于史诗(两种解释)史诗的解释:有两种。
一认为,史诗是指人类童年时代用诗歌体裁记录下来的古代神话传说和英雄事迹的长篇叙事作品。
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
另一种解释是,史诗指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全体人民参加的历史事件和人民多方面生活的叙事作品。
这两种特点荷马史诗兼而有之。
它既是人类童年的叙事诗,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又反映了全体希腊人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情操,它是古希腊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作者概况历史上是否确曾有过荷马其人,希腊人的回答是肯定的。
生活在公元前七世纪上半叶的厄菲索斯诗人卡利诺斯曾提及史诗《塞拜德》,认为他是荷马的作品: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色谱法奈斯和开俄斯诗人西摩尼德斯(约前556-468年)也曾提及荷马的名字。
希腊人相信,荷马出生在小亚细亚,可能在伊俄尼亚,也可能在埃俄里斯。
古时候,至少有7个地方或城市争夺荷马的“所有权”,包括和小亚细亚隔海相望的雅典和阿耳戈斯。
近代有作家写了两句诗来讽刺这件事:7大城市抢的是死荷马心满意足,可是荷马当年在这七个大城市流浪行乞。
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荷马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行吟诗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流浪歌手、艺术青年。
现在的流浪青年常常留着长头发,穿着破了洞的牛仔裤,拿把吉他,面前摆一个盆。
不同的是荷马拿的是竖琴。
当时,像荷马这样的人很多,因为娱乐业还不发达,没有电影、电视,那时候的人们要想知道点什么事,就只有通过这些有游吟诗人的表演。
荷马经常表演的特洛伊战争故事,也不是他的原创。
而是他旁征博引,取前人之长,去众家之短,将最初散见于民间的传说和歌谣集合成比较系统的史诗。
在荷马以后又有不少的人对这些故事进行了补充修改,最后定稿成册,成为最初的版本。
(补:抢救文化化石:少数民族史诗。
)所以史诗这种文学样式和作家文学是不一样的,它一开始并不是书面文字,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先从口头创作到口头流传,不断的由集体或个人的再创作形成的。
外国文学 第一章第三节荷马史诗

人,史诗的风格和结构是统一的。
史诗是集体智慧和个人才
能相结合的产物。
四、史诗的价值
史诗是在“无师可法、无
可借鉴”的条件下创作而成,
因此在许多方面具有首创性质。
1.认识价值
史诗集中地反映了人类历史上 的一个重要的时代——“英雄时
代”的生活情况及价值观念。
由《伊利亚特》看东西方的冲突: 特洛伊战争是西方人第一次打东方; 波斯人入侵希腊,是东方人攻打西
的声音”。
(2)史诗的语言简洁有力、具 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征。 作者大量使用“套语”,尤其
擅长比喻。
在比喻中明喻占80%,其中大量 使用漫长的象喻,即“荷马式比
喻”。
“……可是那帕琉斯之子凭他的 脚力快,一个闪电似的就追了上去,轻得 像羽族当中最快的山鹰打个回旋去追鸽 子,一路尖叫着紧紧跟随,偶尔还来一个 猛扑,那阿喀琉斯就是这样紧紧追赶 的。”
为主人公,叙述他试图了解世界本质、
发掘现实意义、得到生命哲学和生存 艺术启示过程的小说”。 成长小说的叙事套式是写人的幼 稚——磨练——成熟。
典型文本:歌德的《威廉.迈斯 特的学习年代》;托马斯.曼的《浮 士德博士》。
历史渊源: “成长仪式”和 “加入仪式”。 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中 世纪骑士传奇《亚瑟王和他的圆桌 骑士》。
“史诗”,又称“英雄史诗”, 译自西文epic一词,是古希腊以来
西方文论中的传统术语。
史诗的定义:
在大范围内描述武士和英雄们
的业绩的长篇叙事诗。是多方面的 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和历史。
1.原生史诗
即口耳相传于民间的集体性创作之 史诗,也包括由某一个或多个文人加工 整理过的民间史诗。 代表作: 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 什》;荷马史诗;古代印度《罗摩衍 那》、《摩诃婆罗多》。
第三节 荷马史诗

从《特洛伊的海伦》到《特洛伊》
• 两部都放弃了神的参与、神的斗争。 两部都放弃了神的参与、神的斗争。 • 前者以爱情为核心;后者以战争为重点。 前者以爱情为核心;后者以战争为重点。 • 结构上:前者从源头叙述,后者从阿基琉 结构上:前者从源头叙述, 斯参战讲起;结尾不同: 斯参战讲起;结尾不同:前者以帕里斯的 死结束,后者以阿基琉斯的死结束。 死结束,后者以阿基琉斯的死结束。 • 前者凸显海伦,是一部女人的影片;后者 前者凸显海伦,是一部女人的影片; 是一部男人的电影。 是一部男人的电影。 • 后者继承原著的文化精神:重视葬礼;个 后者继承原著的文化精神:重视葬礼; 人荣誉之上; 人荣誉之上;
《特洛伊》与《伊利亚特》的比较
• 走向世俗的《特洛伊》——人与命运的抗 走向世俗的《特洛伊》 人与命运的抗 争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抗争; 争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抗争; • 结构上,《特洛伊》部分遵循史诗的结构: 结构上, 特洛伊》部分遵循史诗的结构: 从战争拍起; 从战争拍起; • 结局不同:史诗只写到为赫克托耳举行葬 结局不同: 礼;而电影虚构阿基琉斯进城寻找布里塞 伊斯。 伊斯。
七、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
• • • • • • • 1.父系氏族 父系氏族 2.军事民主制 军事民主制 3.家奴制 家奴制 4.社会大分工 社会大分工 5.物物交换 物物交换 6.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 7.限制妇女的一夫一妻制 限制妇女的一夫一妻制
八、艺术特色
• • • • • 1.谋篇布局错落有致 2.人物形象塑造 3.真实生活与幻想情节交织 4.宏大的史诗场面 5.语言优美(比喻、民间谚语、套语)
• • • • • • • • •
食忘忧果的民族 基克洛普斯的部落与波吕斐摩斯 埃奥洛斯的风袋 食人者莱斯特吕贡人 女巫基尔克的海岛 奥德修斯去往冥世 残害生灵的赛壬女妖 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 特里纳克里亚岛和太阳神的牛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是部落的事业
荷马时代,部落的组织结构发展 为军事民主制,战争成为部落的经 常事业,掠夺对象由土地发展为金 属和奴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 “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开 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为攫取家畜、 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 为一种正常的营生,一句话,财富 被当作最高福利而受到赞美和崇 敬。”(恩格斯:《家庭、私有制 和国家的起源》)特洛伊战争是处 于文明门槛的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相 互掠夺财富的大规模抢劫,参战双 方都没有可耻感。
神祗的立场
荷马史诗描写特洛伊 战争分为两个层次,人间 战场是希腊人对抗特洛伊 人,天上战场是俄林波斯 山的众神各助一方。
以赫拉、雅典娜为代 表的神支持希腊人,以阿 波罗、阿佛洛狄特为代表 的神支持特洛伊人。尽管 天上人间都在打仗,但它 的主体是写人。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木马计
特洛伊战争进行了 10年,最后希腊联军采 用了奥德修斯的木马计, 把军队藏在一个巨大的木 马里,然后假装撤退,把 木马弃在海滩上。特洛伊 人误以为木马是一个战利 品,拉回城内。半夜,藏 在木马里的希腊士兵出来, 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 将整个城市洗劫一空。
荷马史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它的审 美价值是多方面的。 两部史诗都是题 材重大,主题崇高的英雄史诗。
战争史诗
《伊利亚特》 通篇写战争,歌颂 古代氏族英雄的尚 武精神,是军事题 材的第一部巨著。
《特洛伊》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漂流史诗
《奥德赛》尽力写 漂游,歌颂人类战胜自 然的智慧和力量,是西 方文学中第一部写个人 遭遇的杰作,突出个体 精神,成为中世纪流浪 汉小说和近代小说的先 驱,旅程文学的原型。
《奥德赛》
点击图片:点播视频
游地狱
奥德修斯来到女巫岛, 游历了地狱,又遇到人头 鸟身的怪物,为了不被女 妖的歌声迷住,他用蜡封 住伙伴们的耳朵,把自己 捆在船桅上,才脱离险境。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潘奈洛佩的智慧
奥德修斯在外历险 期间,大批贵族子弟在 家追求他的妻子潘奈洛 佩,吃喝玩乐耗费他的 家财。
潘奈洛佩采用缓兵 之计,用织布的方式拖 时间,织了拆,拆了织, 等待丈夫归来。
《奥德赛》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战胜求婚者
奥德修回国后, 装扮成乞丐,试探他 的妻子。最后与儿子 帖雷马科一道杀死了 所有求婚者,又做了 伊大嘉的国王。全诗 12105行。
《奥德赛》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二、《伊利亚特》的战争观念
法·勒卢瓦尔·行吟诗人荷马
荷马史诗定本
荷马根据民间口头创作收集整理的史诗, 代代相传,到了公元前6世纪才形成文字,公 元前3至2世纪由亚历山大里亚学者将两部史 诗均编订为24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荷 马史诗定本。
特洛伊战争起因
不和的金苹果
据传,特洛伊战争是因希腊美妇海伦被抢引起的。 希腊的一个国王珀琉斯跟海神的女儿忒提斯结婚时, 邀请了俄林波斯山的所有神来参加婚礼,惟独忘了请 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怀恨在心,偷偷来到婚宴上 扔下了一颗“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 美丽的女神”。
父系氏族
荷马时代,社会的发展处于原始制向奴隶制过渡 的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土地占有不平等现象,史诗反 映出氏族成员只有小块土地,富有的民族贵族则占有 大片土地,但私有制还未出现。
社会组织细胞是父系氏族,若干氏族组成部落, 几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还没有出现统一的国家。
军事民主制
希腊联军就是由20多 个部落组成,战后解散。 部落的组织结构是军事民 主制,重大事件必须召开 公民大会讨论,并征求氏 族长老的意见。史诗中, 阿伽门农和帖雷马科就召 开过这样的大会。
家庭组织,已确立了一夫一妻制,正在向以 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 帖雷马科可以随意打断他母亲的话,并加以责备: “你还是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作你的事去吧……讲 话是男人的事,首先是我的事,因为我是这家的 主人。”阿伽门农的鬼魂对奥德修斯说:“不要 知道什么就都告诉妇女……女人总是不可信赖 的。”
《奥德赛》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描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 事。当时的特洛伊城叫“伊利昂城”,史诗的名字由 此而来,它的原意是“伊利昂之歌”。
《伊利亚特》没有叙述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只集 中描写了战争的第十个年头中最后几十天发生的事情。 希腊联军司令阿伽门农抢了大将阿喀琉斯的女俘,阿 喀琉斯一怒之下退出了战斗,致使联军节节败退。
社会大分工
社会大分工正处于农业阶 段。农业和畜牧业比较发达, 农作物有大麦、小麦,果木有 葡萄、苹果,劳动工具多是铜 制品,开始使用铁犁、铁耙。
物物交换
商品交换还是物物交换,以 牛为价值尺度,一副铠甲值9头 牛,一口锅值12头牛,一个女奴 值4头牛,奥德修斯的老奶妈是 用20头牛换来的。
限制妇女的一夫一妻制
其次,在人物语言里,双方都对自己的敌人 竭尽赞颂之词。特洛伊老王钦佩阿伽门农是“神 所祝福的幸运之骄子”。阿喀琉斯称赞赫克托耳 是“贤明的”。
其三,在人物行动中,双方没有战争的道义 是非观念。交战双方在战场上握手言欢,互赠礼 物,并且让人人都知道。战后,死者亲属还和杀 人者一起喝交杯酒。
尚武精神
妇女被抢,侵占了被抢妇女丈夫的私有财产,私有 财产是不可侵犯的。为此引发战争,是为了争夺和抢劫 财富,包括妇女在内。为妇女而战只是一个借口。
特洛伊战争海伦被抢的实质也应如此。
三、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
荷马史诗的社会容量相当大,广泛地反映 了荷马时代的社会形态和人类生活的各个侧面, 这个时期的史料主要来自史诗。
后来,帕里斯到 斯巴达作客,拐走了 国王的妻子海伦和大 批财富。
《特洛伊》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十年战争
这一行为,激起了希 腊各部落的公愤,他们公 推墨涅拉俄斯王的哥哥, 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为首 领,调集了10万大军,驾 着1000多条战船,渡海 攻打特洛伊。战争进行了 10年。
《特洛伊》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古代传说荷马是个盲目的乐 师,是公元前九世纪的人,住在 希腊东部靠近小亚细亚一带,他 的地位、身份,都和他在《奥德 修记》卷八里所描写的老乐师差 不多。这些双目失明的老艺人, 经常带着竖琴,出入贵族厅堂演 唱一些歌咏英雄事迹的诗歌。
盲乐师
荷马史诗是民间口头创作,口口相传。荷马 弹着竖琴,为人们吟唱特洛亚的英雄传说。
史诗对战争双方的肯 定,与当时把战争当做既 有利又光荣的事业有关。 一方面私有制开始萌芽, 通过战争掠夺财富;另一 方面时代风气崇尚勇敢, 通过战争显示勇敢。史诗 在肯定互相掠夺的正当性 前提下,对双方的歌颂是 出于对勇武精神的尊崇。
《特洛伊》 点击图片:代,以妇女为导火线而进行征讨的战争是常有 的事,以至史学家、文学家在其著作中提到它。
阿喀琉斯的好朋友帕忒洛克罗斯借了阿喀琉斯的 盔甲上阵,被特洛亚大将赫克托耳杀死。好友的死, 激起阿喀琉斯第二次愤怒,他重新参战,杀死了赫克 托耳。
赫克托耳之死
西方古代习俗规定, 战争中死亡的人要准予安 葬,以表明敬畏神明和对 死者的尊重。阿喀琉斯拖 尸泄恨,违背了古代战争 的规定与习俗,激起天怨 人怒。
天下第一美神
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雅 典娜和爱神阿弗洛狄忒,都 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美神, 因而争执不下。最后三女神 请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 她们都向帕里斯许愿。
赫拉许他成为伟大的国 王,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 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娶 世上最美丽的女子为妻。
海伦私奔
帕里斯把金苹果 判给了阿弗洛狄忒, 由此引起赫拉和雅典 娜对帕里斯不满。
特洛亚老王亲临阿喀 琉斯帐下,要求归还儿子 尸体。阿喀琉斯同意。最 后全体特洛亚人为赫克托 耳举哀下葬,史诗到此结 束。全诗共15693行。
《特洛伊》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奥德赛》
《奥德赛》描写了伊 大嘉国王奥德修斯(又名 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 结束后,回国途中在海上 漂流10年的故事。
奥德修斯在海上遇到 了风暴,漂泊到吃莲花人 的国土,后来又到了独眼 巨人居住的山洞,他用酒 灌醉了巨人,用烧红的木 棒刺瞎了独眼巨人的眼睛, 自己藏在羊肚子下面才逃 了出来。
妇女美德:贞操
妇女被歌颂的美德是保持贞操,潘奈洛佩等 候丈夫20年,被作为贞节歌颂的典型。男人却 可以实行公开或秘密的多妻制,不受谴责。如 《伊利亚特》里众将领分配女俘,《奥德赛》 里奥德修斯在一个岛上和一个仙女同居了7年。 说明了从那时起,就已经出现男女不平等,一 夫一妻制仅仅是限制妇女的。
四、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我国的诗歌传统是抒情诗,汉族没有像荷马史诗 或中世纪的英雄史诗那样的史诗作品,《诗经》中的 大雅有五篇记载从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历史,可说 是中国最早的叙事诗萌芽或史诗雏形,但它们不能与 西方的史诗相比。
两千多年来,荷马史诗一直被人们当作欧洲叙事 诗的典范和古代史诗的楷模。
荷马
关于史诗的作者荷马,有否 其人,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古希 腊就有7个地方争当荷马的故乡。 荷马的生平,除了史诗,没有更 早的记载。
《伊利亚特》是世界文学中有关军事题材的第一部 巨著,它与其他有关军事题材的作品的战争观念不同。 古今中外的其他军事题材作品,对参战的双方都带有 明显的倾向性。如乔万尼奥尼的《斯巴达克斯》歌颂 奴隶起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反对拿破仑侵 俄;我国明代的《封神演义》描写助周灭纣;罗贯中 的《三国演义》宣扬拥刘反曹;施耐庵的《水浒传》 肯定“替天行道”等。惟有《伊利亚特》例外。 史诗把战争当做既光荣又有利的事业,对战争双方都 作了热情的歌颂,没有涉及今人关于战争的道义是非 观念,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
《奥德赛》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倒叙结构
两部史诗的故事时间 跨度都是10年。采取倒叙 的方法,从结尾处写起。 过去发生的事件通过人物 的回忆和讲故事叙述出来。
史诗
什么叫史诗?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史 诗是指人类童年时代用诗歌体裁记录下来的古代神 话传说和英雄事迹的长篇叙事作品,其结构宏大, 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