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三讲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
两部史诗的内容都与特洛亚战争有关,《伊利昂纪》直接描写特洛亚战争最后一年中几十天发生的故事;《奥德修纪》描写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的回国,表现人与自然的斗争及人们为争夺财富的斗争。
特洛亚是小亚细亚西北部的一个城市,公元12世纪初期,希腊半岛上的一些部落,曾组成联军,向特洛亚发动进攻,引起了一场持续10年的大战。
最后希腊人得胜,毁灭了这座城市,掠夺了大批的财产和俘虏,这就是特洛亚战争。
在希腊传说中,战争的起因被说成是为了争夺斯巴达的王后海伦。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机其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风尚、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在思想内容方面,史诗表现了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热爱生活、肯定人的积极力量的积极乐观的思想;史诗还表现了古希腊人的冥俯乐土观以及他重视现世、不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的思想。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皇后珀涅罗团聚的故事。
《奥得赛》的情节集中描写主人公10年漂泊的最后40天,他以往的经历通过主人公在阿尔西诺斯宫中的讲述来表现。
史诗的情节贯穿人和神两条线索。
神话的因素在史诗情节中具有制造或解决冲突、推进情节变化发展的作用。
《伊里亚特》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第十年(也是最后一年)中几个星期的活动。
史诗以阿基里斯和阿伽门农的争吵开始,以赫克托耳的葬礼结束,故事的背景和最终的结局都没有直接叙述。
全诗以:“女神啊请歌颂伯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怒火中烧吧!”开始,围绕阿喀琉斯的愤怒而展开,其它事件都与阿喀琉斯的愤怒有关,在52天的事情中史诗的叙述有详有略,重点描写的只有10天。
<奥德赛》则承伊利亚特的剧情讲述阿开亚(希腊联军)返乡途中因为英雄奥德修斯激怒了海王波塞顿而遇到海难,全军覆没,奥德修斯虽靠机智和勇敢逃过一劫,但波塞顿的愤怒未息,故使奥德修斯找不到回家的航线而在大海里漂流。
第三节 荷马史诗

墨涅拉俄斯和帕里斯的决斗
两军对垒,帕里斯要求和墨涅拉俄斯单独决斗,海 伦归胜利者一方。大家都同意。墨涅拉俄斯抓住帕里斯 的头盔,拖着他走,头盔上的皮带勒得他喘不过气来, 爱神割断了皮带,用一阵浓雾盖住了帕里斯,并把他送 回特洛伊。 特洛伊人准备服输,但赫拉和雅典娜挑动名射手潘 达罗斯违约,用箭射伤了墨涅拉俄斯。双方开始大战。 希腊人节节败退。
人民的会议
宙斯叫睡神托梦给阿伽门农,让他带领希腊人第二 天攻城。阿伽门农召开了人民的会议,在决战之前,他 假装建议撤回祖国去。希腊人马上朝停船的地方跑去, 大家早就渴望返回了。赫拉担心希腊人要撤军,派雅典 娜去制止他们。雅典娜要奥德修斯去说服大家不要放弃 特洛伊。奥德修斯用阿伽门农的权杖唤回了人民,又鼓 起了大家建立功勋的热望。大家决定今天与特洛伊血战。
电影片断:十年战争
4、十年战争:攻忒拜
希腊人与特洛伊人谈判不成,久攻城堡不下,只好 征服附近城邦。其中有赫克托尔之妻安德洛马克的父亲 统治的忒拜城,安的七个弟兄和父亲都被阿基琉斯杀死, 母亲成为希腊人的俘虏。阿基琉斯还俘虏了阿波罗祭司 克律塞斯的女儿克律塞伊斯和公主布里塞伊斯。克律塞 伊斯被送给了阿伽门农。
2、军事民主制
希腊联军就是由20多 个部落组成,战后解散。 部落的组织结构是军事民 主制,重大事件必须召开 公民大会讨论,并征求氏 族长老的意见。史诗中, 阿伽门农和帖雷马科斯就 召开过这样的大会。
3、家奴制阶段
这时的富有氏族贵族开始拥有少数从事家务劳动的 奴隶,奥德修斯就有50名奴隶搞家务。但这种奴隶还不 是阶级制度确立后的奴隶,他们和主人之间没有明显的 阶级界限,贵族和家奴还同桌吃饭。 部落成员都具有崇高的道德观念,肯定劳动,热爱 劳动。许多英雄人物同时也是劳动能手,奥德修斯在阿 吉诺王面前夸耀自己的劳动本领,还和求婚人比赛劳动, 他结婚时的喜床就是他亲自做的。公主和女仆一起在海 边洗衣,王后在家中织布。有的史学工作者把这个时期 称为家奴制阶段,而阶级还未产生。
第三讲荷马史诗

《奥德赛》
结构
• 24卷,12110行 • 十年返乡之旅,只选取随后四十天。 • 一条绳子的结构:一个情节穿起一系列事 件,后来演变为“流浪汉小说结构”。
《奥德赛》情节
奥德修斯历险记: 独眼巨人 将人变成猪的神女 用歌声引诱和伤害人的人面鸟身女妖 海怪、冥土 两条线索:海上历险,家中生活 主要人物:奥德修斯、佩涅洛佩、特勒马科 斯
奥德修斯的忍耐、强烈的求生欲望、镇定自 若以及安然脱险的结局,嘲笑了海神的狭 隘和徒劳。它显示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 与卓越的智慧之光。这些都是希腊民族所 盛赞的人的理想和人格。
《奥德赛》艺术风格
• • • • 阴柔之美 浪漫色彩,现实主义精神。 徐缓肃穆 突出个人形象,以及人的力量,人的凯歌
两部史诗精神的共同特点
《伊利亚特》人物分析
• 赫克托尔:更富集体主义精神;作战 勇猛,指挥英明;把保卫国家,为部 落而牺牲视为己任; • 社会责任感强,又富于感情,上敬老 人,下爱妻儿; •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毅然出战, 视死如归,具有崇高的悲剧色彩。
《伊利亚特》风格
• 富于阳刚之美,充满力感;节奏急促、 格调悲壮、节奏急促,塑造了英雄群 像,又不乏鲜明的个人英雄。
史诗研究价值
• 史诗一般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多 事对本民族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这些事 件有口皆碑,世代相传,因而具有很深的 民族根源。 • 由于其反映历史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往往 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 19世纪谢里曼的考古发现,印证了《伊利 亚特》的真实性。
荷马史诗
• 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 被视为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 荷马其人:一个年老的盲歌手,过着流浪 的生活,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及 其他许多诗歌的作者,行吟诗人。
第一章第三节荷马史诗

第一章古代文学第三节荷马史诗一、关于“史诗”中国古代文论中没有“神话”和“史诗”的概念。
今日所言“史诗”,又称“英雄史诗”,译自西文epic一词,是古希腊以来西方文论中的传统术语,指的是:在大范围内描述武士和英雄们的业绩的长篇叙事诗。
是多方面的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历史。
黑格尔认为,一个民族早期的伟大功业和事迹多为史诗性的,它们大半是对外族的征战,或是民族对外敌的防御战。
古代史诗可划分出两种基本类型:1、原生史诗。
即口耳相传于民间的集体性创作之史诗,也包括由某一个或多个文人加工整理过的民间史诗。
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
是现在知道的人类最早一部史诗,于公元前19世纪用楔形文字刻在12块泥板上。
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城邦的国王,是一位非凡的巨人,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
起初对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并行使“初夜权”,肆意占有城邦的女人。
老百姓苦不堪言,向天神乞求帮助。
天神造出另一个巨人恩启都,来到人间与恩启都抗衡俩个巨人的争斗不分胜负,继而化敌为友。
吉尔伽美什从此不再残暴,同恩启都一起杀妖怪立大功。
但因拒绝女神伊斯坦尔的求爱而遭到报复。
最后恩启都病逝。
吉尔伽美什悲痛之余,开始思索生命的奥秘。
他长途跋涉到天边去寻求永生。
他侥幸得到不死之草,却在返途中不幸被蛇吃掉。
他只好在死的威胁下回到城邦。
史诗结束于吉尔伽美什同恩启都亡灵的对话。
对话中了哀伤和地狱凄惨情景的描写。
作品有一个隐性的象征结构层次:用来标志太阳的运行周期和曲线。
全诗刻在12块泥板上,恰恰对应着巴比伦天文学的黄道12宫和历法中的一年12个月及一天的12个时辰。
恩启都在病后12天死去,吉尔伽美什在第12块泥板上结束了他必死生涯的故事。
由于太阳在一天的中午时分达到曲线顶点,随后下跌,故主人公的命运也以第六块泥板为界,开始由喜转悲由盛到衰。
在第11块泥板中,主人公侥幸得到不死之草,但不过像西沉的太阳的余辉,不久仍将坠入黑暗之中。
到第12块泥板,主人公就只能如同行将隐没的落日,把注意力从充满生机的地上转向阴森凄惨的地下世界。
荷马史诗

• 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 佛洛狄忒,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美 神,因而争执不下。最后三女神请特 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她们都向帕里 斯许愿。 • 赫拉许他成为伟大的国王,雅典娜许 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许 他娶世上最美丽的女子为妻。
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弗洛狄忒,
由此引起赫拉和雅典娜对帕里斯不 满。 了国王的妻子海伦和大批财富。
阿基琉斯第二次愤怒
阿基琉斯
• 阿基琉斯是古代英勇戓士的理想形象。 俊美高大 是神不人乊子 骁勇善戓 能言善辩 慷慨大斱 武功盖世 重个人荣誉
• 阿基琉斯的愤怒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 英雄意识同新兴的贵族强权的矛盾, 以及英雄主义将成为过去的时代的矛 盾。 • 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喀琉斯是一个“ 过时的英雄”,但是他的性格的核心 仍然是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
《奥德赛》的情节
奥德赛
卡吕普索岛—波斯利亚国— 倒叙:独眼巨人岛—浮岛: 逆风口袋—女巫岛:把人变 成猪—游历地狱:得知妻子 没有变心—太阳神美岛:杀 了神牛——卡吕普索岛
帕涅罗帕 忒雷马科斯
100多个求婚者在家中狂 欢作乐—帕涅罗帕的缓兵 之计:永远也织不完的布 —雅典娜劝忒雷马科斯 出海寻找父亲
3、 尚武精神 史诗对戓争双斱的肯定,不当时把戓争当做既有 利又光荣的事业有关。一斱面私有制开始萌芽, 通过戓争掠夺财富;另一斱面时代风气崇尚勇敢, 通过戓争显示勇敢。史诗在肯定互相掠夺的正当 性前提下,对双斱的歌颂是出于对勇武精神的尊 崇。
奥德赛
《奥德赛》
史诗的第二部《奥德赛》 全诗 一万二千行,共二十四卷是写特 洛伊戓争结束后,英雄奥德修斯 在返回家乡的途中,十年海上漂 流的故事以及回家后不纠缠他妻 子的求婚者斗争的故事。《奥德 赛》的时间跨度同样也是10年, 但诗人只写了最后42天的故事, 其余关亍奥德修斯的经历都是通 过倒叙的手法叙述出来的。
荷马史诗课件

3、人物:俄底修斯
俄底修斯是一个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形象,他比 阿喀琉斯、阿迦门侬甚至赫克托耳都更理想化。
(1)首先他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勇敢不屈,关 心同伴与部下,忠于家庭,不贪财、不贪色,是 个智、勇、德三全其美的形象。
五、《荷马史诗》解读
(一)《伊利亚特》 史诗的第一部《伊利亚特》是关于特洛伊战 争的一首歌。
电影《特洛伊》中 的帕里斯和海伦
1、情节人物
始于:不和女神厄里斯“不和的金苹果” “给最美的女人”(赫拉、雅典娜、阿佛
罗狄忒) 十年战争;最后51天的战争 集中于:阿喀琉斯的愤怒 赫克托尔的葬礼 结束于:奥德修斯献木马计
(二)《奥德赛》
史诗的第二部《奥德赛》是写特洛伊战 争结束后,英雄俄底修斯在返回家乡的途 中,十年海上漂流的故事以及回家后与纠 缠他妻子的求婚者斗争的故事。
1、故事情节介绍
两条线索: A、奥德赛回家十年的艰辛。 B、其儿子忒勒玛科斯 在雅典娜的帮助下去
海上寻父。
结局: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回到自己的府邸,看到求
荷马时期为希腊神话的形盲人诗人荷马把几百年以至上千年来广泛流传的盲人诗人荷马把几百年以至上千年来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歌谣关于对天地起源历史未来民间传说歌谣关于对天地起源历史未来人生向往等神话整理出两部不朽的文艺作品也人生向往等神话整理出两部不朽的文艺作品也就是这两部作品为后来希腊美术的发展方向奠定就是这两部作品为后来希腊美术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调成了希腊美术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泉
英雄阿喀琉斯:
(1)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带有神话 色彩。他是神与人之子,是一个非常骁勇 善战又重视个人荣誉的将领。
历史课《荷马史诗》讲解

艺术形式:哲学,雕刻艺术,建筑等文化艺术无不与宗教信仰有关。
参考文献: 【1】谢振玲,《古希腊宗教的特点及其对希腊文化的影响》,边疆 经济与文化,第62期。 【2】徐少邱,《论<伊利亚特>宗教祭祀中的神话精神》,2009年第 10期。 【3】史海青,《试论古希腊宗教》,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7卷1995年第2期。 【4】张瑜,《试论古希腊宗教的文化特征》,文化万象。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谢谢观看
从《荷马史诗》看 古希腊的宗教信仰
Homeric epics and religion
{荷马史诗与宗教}
《荷马史诗》是一部关于战争与英雄的历 史,也是希腊宗教经典,荷马是希腊人的宗 教导师。《伊利亚特》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 ,一本历史著作,也是一册形象的古代宗教 文化史。 在《伊利亚特》中描写人类的战争时有神 的参与并且由神来决定胜负,这种描写的宗 教信仰背景主要来源于其多神信仰系统,这 也是古希腊时期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在史诗中 的体现。
自我意识:希腊人则认为神和人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这就使希腊文学艺术家走上
了表现以人为中心的现实主义道路。
经济发展: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都要以宗教信仰为载体,而神庙经
济又为希腊经济结构添加了绚烂的一笔。如:宗教节庆又是非常神圣的事情。如科林斯 的海神节,雅典的泛雅典娜节,奥林匹亚的宙斯节等。在举行这些节日之前,城邦都要 对神庙修缮一番,这又增加了一些建筑工匠和建筑艺术师们的工作机会。
古希腊宗教活动频 繁,但祭祀仪式相 当简单朴素。
{古希腊宗教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在古希腊人心中的地位
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公共祭神活动或宗教节日庆典与战争一样, 都是城邦头等大事,是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希腊宗教仪式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崇拜奥林匹斯神,具有“ 敬奉 ”性质的仪式,另一种就是针对那些和人类格格不入的鬼神,具 有“驱邪 ”性质的仪式,这是希腊人自己承认的两种不同的仪式。希 腊人坚信敬神必须通过崇拜的具体仪式诸如节日、竞技、神谕和祭祀 来实施。 海神波塞冬欢喜的看见牺牲在属于自己的赫利克尼奥斯祭坛, 宙斯偏袒赫克托尔的理由是“他从没有少给过供品,我的祭坛从 没有缺少同样的宴飨:奠下的酒肉,这些是我们应得的礼物。” 涅斯托尔回忆当年打胜战时则需“战利品分配完毕,全城普祭神 明。”行军过程顺利也得给大神及当地神献祭。相反,澳纽斯国 王因没有把葡萄园的初次收获献祭,而遭到神的报应。
荷马史诗简介

荷马史诗简介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
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
荷马史诗被称为欧洲文学的老祖宗,是西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
三千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这两部史诗,单就研究结果印成的书,就可以自成一个小图书馆。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荷马史诗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
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这些短歌的流传过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这次战争英雄人物的神话色彩。
经过荷马的整理,至公元前八世纪和七世纪,逐渐定型成为一部宏大的战争传说,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到公元前三世纪和二世纪,又经亚里山大里亚学者编订,各部为24卷。
这部书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世纪,掺杂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腊人的全民性创作。
(二)《伊利亚特》故事梗概《伊利亚特》的意思是:“关于伊利昂的史诗”。
希腊人称“特洛伊”为“伊利昂”。
特洛伊是小亚细亚西北岸赫勒斯滂海峡(现称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的一个城市,商业繁荣、土地肥沃,富遮而美丽。
特洛伊战争的是起因,相传是因为“不和的金苹果”。
传说,狄萨亚利王珀琉斯与海神的女儿结婚时,邀请了所有的神来参加婚礼,但是唯一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利斯,她一气之下来到宴席上报复,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丽的女人”。
于是,有三位女神开始争这个苹果。
这三位女神是: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
但是三位女神争执不下,就要求主神宙斯裁判。
宙斯却让她们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决。
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分别向王子作了许愿意:赫拉许愿巴里斯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愿巴里斯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许愿帕里斯有迷惑女人的魅力。
最后,帕里斯决定接受阿佛洛狄忒的许愿,把金苹果判给了她,让她成为最美的女人。
随后,帕里斯到斯巴达作客,果然迷惑了国王的美丽妻子海伦,并劫走了大批财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伊利亚特》的战争主题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史诗,取材 于公元前12世纪初期的一次部落战争——特 洛亚战争。 考古证明,特洛亚是小亚细亚西北部一个非 常富庶的城市,是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的交通 枢纽。公元前12世纪初,住在希腊半岛上的 一些希腊人部落,跨海东征,引起了一场持 续十年的大战。最后,希腊联军毁灭了这座 城市,掠走了大批财产和奴隶。
视频:奥德赛·木马计
视频:奥德赛·战胜独眼巨人
视频:奥德赛·游地狱
视频:奥德赛·潘奈洛佩的智慧
视频:奥德赛·战胜求婚者
五、智慧型英雄——俄底修斯 智慧型英雄 俄底修斯
荷马史诗在人名前使用了大量的修饰语。这些修饰 语,具有多种功能:或者表明人物的职司、地位, 比如宙斯被称为“雷神”“聚云之神”“人和神之 父”,波塞冬被称为“大地的占有者”;或者表明 人物的某种外部特征,比如说赫拉是“牛眼睛的”, 说阿喀琉斯是“捷足的”;或者是对人物的赞美, 如说赫克托耳是“伟大的”、“光荣的”,说阿喀 琉斯是“卓越的”…… 在修饰语的上述功能中,我们格外注意的是它有助 于突出人物性格的一面。
在荷马笔下,英雄们在战场上不顾一切地奋 勇冲杀,既是为了荣誉,也是为了履行责 任——对家族的责任,对部落的责任,即我 们所谓的“义不容辞”。 赫克托耳 帕特洛克罗斯说阿喀琉斯是“没有心肝的 人”,“只有灰色的大海和那里面险恶的巉 岩才会生出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怪物”。
视频:特洛伊的海伦·阿喀琉斯脚踵
四、《奥德修纪》的冒险与还乡主题 奥德修纪》
《奥德修纪》另译《奥德赛》。共 12105行,也分24卷。其题名,希腊文 原意是“俄底修斯的故事”。史诗主要描 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之后, 返乡途中的海上冒险经历和返乡之后与求 婚者的斗争。它同时开创了欧洲文学史上 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冒险主题与还乡主题
2、荷马 荷马简介 荷马
“七大城市抢得了死荷马就心满 意得,可是荷马当年在这七大 城市流浪行乞。” “人质” 说 “组合”说 盲人——行吟诗人
杨宪益译《奥德修纪》第8卷描写了一个荷马式的 民间歌人: ……这时使者也来了,带来了忠诚的乐师[即歌人], 那是缪刹[即缪斯]女神最宠爱的人;女神给了他不 幸,也给了他幸福;她剥夺了他的视觉,但给了他 甜蜜的歌喉;使者庞托诺在宴会的众人当中给乐师 放了一把银镶的坐椅,靠着大柱,又把清音的琴挂 在上面一个木橛上,并且告诉他怎样可以拿到;在 乐师面前还放下菜盒和华丽的餐几,又放下一杯酒; 他想喝的时候就可以喝。众人就伸手去取面前的丰 盛的菜肴;他们吃饱喝足之后,缪刹女神就引动乐 师,让他歌唱英雄们的光荣事迹;……
其时,两军相遇,激战在屠人的沙场上,/盾牌和 枪矛铿锵碰撞,身披铜甲的/武士竞相搏杀,中心 突鼓的皮盾/挤来压去,战斗的喧嚣一阵阵地呼响; /痛苦的哀叫伴和着胜利的呼声,/被杀者的哀叫, 杀人者的呼声,泥地上碧血殷红。/像冬日里的两 条莽暴的激流,从山脊上冲涌下来,/直奔沟谷, 浩荡的河水汇成一股洪流,/挟着来自源头的滚滚 波涛,飞泻谷底,/声如雷鸣,传至远处山坡上牧 人的耳朵——/就以这般声势,两军相搏,喊声峰 起,疲苦卓绝。(《伊利亚特》)
“荷马式比喻”具有这样的特点:比较长,往往是 在“像……一样”的基础上所扩展成的一个完整的 描绘性的语句;与其说这是一个比喻,不如说这是 一段描写——或者说是以比喻的方式所进行的描写。 因而,这种“荷马式比喻”非常直观,画面感极强。 “荷马式比喻”对于后来的诗人、作家,如弥尔顿、 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在荷马笔下,不用说战士战场上的英勇赴死异常壮烈, 即使是夫妻之间的生离死别,也写得豪迈悲壮,并不给 人以沉重的压抑感
三、《伊利亚特》的英雄主义观念 伊利亚特》
贯穿《伊利亚特》中战争主题描写的是英雄主 义精神。或者换一种说法,荷马借助于描写 战争,尽情歌颂了双方英雄身上所具有的英 雄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是一条红线。
视频:特洛伊·尚武英雄
视频:特洛伊·双雄决斗
2.荣誉感:英雄主义的内涵之二 荣誉感: 荣誉感
荷马笔下的英雄,既是为财富而战,更是为 个人、家庭、部落的荣誉而战。生命可贵, 荣誉更可贵。 阿喀琉斯的命运已定 赫克托耳的命运也已注定 ;别妻离子
视频:特洛伊·阿喀琉斯选择荣誉
3.责任感:英雄主义的内涵之三 责任感: 责任感
荷马吟诵史诗
一、关于“史诗”与“荷马” 关于“史诗” 荷马”
1.史诗解释 :
一是认为,史诗是指 人类童年时代用诗歌 体裁记录下来的古代 神话传说和英雄事迹 的长篇叙事作品,其 结构宏大,充满幻想 和神话色彩;
另一种解释是, 史诗是指反映了 一个历史时期全 体人民参加的历 史事件和人民多 方面生活的叙事 作品。
善 于 剪 裁。 情 节 集 中; 规 模 宏 大 。
视频:特洛伊·阿喀琉斯第二次愤怒
视频:奥德赛·两条情节线
视频:奥德赛·倒叙结构 视频:奥德赛·合二为一情节
视频:特洛伊·宏大场面
伊利亚特》 的格调比较 雄壮,战争 场面宏伟壮 观,气势磅 礴,节奏急 促,具有阳 刚之美。
《奥德修记》 的格调平静, 场景瑰丽, 变化多端, 节奏轻慢, 具有阴柔之 美
2.荷马史诗的形成 荷马史诗的形成
(1)荷马史诗是由人民的口头创作演变而成 的,是集体创作与个人才能相结合的产物; (2)荷马史诗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 程,它产生于希腊氏族社会晚期,编定于希 腊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3)荷马史诗是由文人整理成书面作品的。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妥 ;公元前
视频:奥德赛·瑰丽场景
七、“荷马式比喻” 荷马式比喻”
《伊利亚 特》中的 明喻分两 类,一类 为简单型: 结构特征 是A像B。
埃阿斯的战盾“像一 堵墙”, 兵勇们像狼或狮子似 的战斗。 阿波罗从俄林波斯上 下来,“像黑夜一 般”; 塞提斯从海里出来, “像一层薄雾”。
另一类明喻,即复杂型明喻:结构 特征是在A像B之后附加一整段完整 的内容,其修饰或解说对象不是接 受喻示的A,而是作为喻象物的B。 文学史家称之为“荷马式比喻”。
1.尚武精神:英雄主义的内涵之一 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
尚武就是崇尚武功。在那个时代,占有大量 财富、占有大量奴隶就是人世目标。而若实 现这一目标,主要靠的是人的过人的膂力, 靠的是战场上的骁勇善战。可以说,谁英雄, 谁好汉?战场上见分晓。 荷马把歌颂像阿喀琉斯一类的英雄当成创作 的首要任务;津津乐道
八、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
军事民主制
家奴制
伊利亚特·军事会议
社会大分工 家庭组织: 家庭组织:已确立了 一夫一妻制,正在向 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 发展,妇女的地位比 较低下
牛为价值尺度
思考题
1. 《伊利亚特》的战争观念 2.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成就 3.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你怎么样理解 和分析“荷马式的比喻”?
恩格斯指出: 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蜕变为在陆上和 海上为攫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 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家庭、私有 制和国家的起源》)
1.“金苹果”传说 金苹果” 金苹果
三个女神都贿赂帕里 斯:雅典娜以无上荣 耀与战无不胜的军事 才能为贿赂;赫拉以 掌握权力与财富,成 为整个欧亚大陆的主 宰为贿赂;阿佛洛狄 忒则以天下第一美人 为贿赂。
3、2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学把特洛亚城又叫做伊利翁,《伊利亚 特》的题名希腊文原意就是“伊利翁的故 事”,因此史诗也译为《伊利昂纪》。全诗 24卷,共15693行。
《伊利亚特》一开头就交代说:“阿喀琉斯的 “ 愤怒就是我的主题。 愤怒就是我的主题。”这里的“主题”指的 是情节主线。史诗既没有描写特洛亚战争的 开始,也没有描写特洛亚战争的结束,而是 紧紧围绕上述情节主线,集中描写在特洛亚 战争的第十年51天内所发生的事──英雄阿 喀琉斯两次愤怒的前因后果。
视频:特洛伊·海伦私奔
视频:特洛伊·十年战争
浅浮雕·三层桨船
视频:特洛伊·赫克托耳之死
4.《伊利亚特》描写战争主题的特点 《伊利亚特》
第一,荷马一视同仁地描写战争中双方的英雄, 肯定其英勇善战,赞美其荣誉感和责任感, 歌颂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荷马描写战争表现出张月超所说的那 种“民族崛起时期的发皇精神”,表现出一 种乐观主义。
第三讲: 第三讲:荷马史诗
本讲主要内容
o o o o o o o o 一、关于“史诗”与“荷马” 关于“史诗” 荷马” 伊利亚特》 二、《伊利亚特》的战争主题 伊利亚特》 三、《伊利亚特》的英雄主义观念 奥德修纪》 四、《奥德修纪》的冒险与还乡主题 智慧型英雄——俄底修斯 五、智慧型英雄 俄底修斯 六、荷马史诗的情节结构艺术 荷马式比喻” 七、“荷马式比喻” 八、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
比如俄底修斯除了被 称为“饱经风霜的” 以外,还有一个修饰 语,即:“诡计多端 的”。这个“诡计多 端的”是富于智慧的 同义语,很恰当地突 出了俄底修斯机智的 性格特征。
早在《伊利亚特》中, 俄底修斯的聪明机智 就已经众人皆知 而在《奥德修纪》中, 仿佛荷马的所有笔墨 都为“智多星”服务 似的
六、荷马史诗的情节结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