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指导

甘薯栽培技术指导一、施足底肥,合理整地1、施肥:由于红薯一般多种植在沙薄地上,必须施足底肥,提高地力,才能获得高产。
一般以亩施土杂粪5方左右,磷酸二铵25公斤、硫酸钾25公斤为宜。
2、整地:红薯是块根作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通气性好的环境里。
深耕能加厚土层、改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薯块膨大。
深耕的深度一般以30厘米为宜。
地力较好的地块以起垄栽培为好,但是地力薄、含沙量大的沙地应以平栽或低垄栽培为宜。
二、选择优种、适时早栽、合理密植1、选种:选择优质高产品种。
如脱毒北京553、脱毒徐薯18、新农1号、西农431、烟薯27、苏薯8号、豫薯7号等短蔓高产品种。
2、栽秧时间:因我地每年5月1日前,有一场晚霜,为躲过霜害,栽秧时间在5月1日以后为宜。
3、密度:长蔓品种、地力较肥的地块宜稀植,短蔓品种、薄地宜密植。
肥地、长蔓品种亩栽3000-3500株,薄地、短蔓品种亩栽4000株,行距60-70厘米,株距30厘米。
三、田间管理1、栽秧:选择壮苗以水平浅栽法栽植,秧苗头向东南、顺风向栽植,防止风刮伤秧苗。
以埋土1.5-2寸深,地上露3-4片叶为宜。
栽秧时浇足水,并及时补苗保证全苗。
2、早中耕、勤除草及前期管理。
中耕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消灭杂草。
红薯是耐旱作物,前期一般不应多浇水,但遇土壤过于干旱可浇小水。
长蔓品种在茎蔓长到1尺左右时摘心,促使茎蔓粗短、分枝多,对增产有一定效果。
3、中期控蔓:7-8月份是高温多雨的季节,茎叶生长快,而薯块膨大慢,应以控为主,防止茎叶徒长。
长蔓品种亩喷多效唑2-3次,短蔓品种如茎蔓旺也可适量喷施。
我地栽培红薯的农户都有雨后翻蔓的习惯,但翻蔓伤害茎叶,降低光合作用,不能增产,反而减产,应改翻蔓为提蔓。
因时提蔓,将茎蔓提起后,仍放回原处,不使茎叶损伤、翻转、有防止茎节生长不定根,控制茎叶徒长的作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4、后期管理:我地在8月份以后,雨水较少,常发生干旱,影响薯块膨大。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甘薯适应性强、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栽培技术简单、营养丰富、用途广泛。
近年来我县部分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进行甘薯规模种植,收益可观。
其中一家薯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种植春薯33.33hm2,夏薯33.33hm2,春薯平均产量4000—5000kg/亩,高产地块鲜薯达6000kg/亩以上。
2012年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甘薯种植面积200h m2左右,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良好的途径。
为更好地服务于甘薯生产,现将有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育壮苗1.精选薯种根据甘薯用途、土壤状况及病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甘薯品种,尽可能选择正规种子部门或科研院校选育的国审、省审品种。
我区种植的主导品种主要有徐薯25—2、商薯19等。
2.种薯消毒种薯用50%多菌灵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5—10min,预防病害。
3.适期育苗春薯在3月上、中旬采用小拱棚双膜育苗,一般苗床宽1.0—1.2m 左右,排薯要适当稀些,薯块间隔1-2cm,且保持薯面上齐下不齐,密度18-20kg/m2,种薯排好后,撒一层细土,填充薯种间隙,浇水适量(约为种薯重的1.5倍),以种薯表面和床土完全湿润为宜。
种薯上覆湿润细砂土2-3cm厚,再覆地膜,注意地膜下撒些作物秸秆,留些空隙以防缺氧烂种。
最后苗床上拱膜,周围压实保温。
4.苗床管理当60%薯块出苗后,可揭掉地膜,苗齐时浇一次水,晴天气温20℃以上时,打开拱膜两端通风,防止高温烧苗,湿度以床土见干见湿为准。
薯苗长20cm左右,有展开叶6-7片时采用低温(18-20℃)炼苗,3-5d后,秧苗生长到22-25cm剪苗,剪二茬苗后,追施尿素200-250g/10m2,施肥后用清水淋洗叶面和浇水。
二、施足基肥,深耕起垄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计划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要以有机肥为主,少施氮素化肥,增施磷钾肥。
将全部有机肥和氮肥用量的70%以上,以及大部分磷钾肥作为基肥,结合耕翻施用。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陈须文 赵瑞英(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薯课题组) 甘薯又名白薯、红薯、地瓜、山芋、红芋、番薯、红苕,是我省的主要旱粮作物,已有260年栽培历史,常年栽培面积约240万亩。
各地种植的甘薯都是种植多年的老品种,由于栽培年限长和栽培措施不当,导致产量低、品质差,不能满足加工工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只有选用高产良种并采用合理栽培措施,才能提高甘薯的产量与品质。
下面着重介绍甘薯的栽培技术。
1 育苗技术1.1 育苗前准备 育苗前必须制订育苗计划,备足种薯、用具、各种物料(塑料薄膜、牛栏粪等酿热物)和确定苗床床址等。
1.2 育苗方式 根据我省春季气候特点,目前甘薯育苗方式有大棚育苗和露地塑料薄膜覆盖育苗。
塑料薄膜覆盖育苗的优点,一是提高苗床温度。
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土表层温度比露地高15℃以上,5~10厘米土层比露地平均高5~7℃。
二是保持水分。
土壤里的水分经过高温和光照不断蒸发,产生露珠回滴在苗床表面,使水分迥流。
三是发芽快,出苗多。
提高床温,保持湿度,有利于薯块萌发和薯苗生长。
1.3 苗床规格 选择地势较高,避风向阳,2~3年未种过甘薯或未做过苗床的较疏松土壤做苗床。
土壤在育苗前进行耕翻,耙平整细。
苗床畦面规格为长300~400厘米,宽120厘米。
育苗时间 月下旬到3月上中旬。
5 育苗方法 排种前将苗床表土堆放在一边,在床底上垫一层牛栏粪或猪栏粪作为酿热物。
再铺上一层20~25厘米厚表土。
选择表皮光滑,大小适中(100~150克),无病虫、无伤、无冷害的薯种进行排种,排种时种薯背面朝上,将第二块种薯的头部压在第一块种薯1/3的尾部,使其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平方米排种量为22.5~25公斤。
排完种后,立即覆盖2~3厘米厚的表土,使种薯不外露,最后用拱架塑料薄膜加平铺薄膜,双膜覆盖保温。
1.6 苗床管理 待薯芽出土后,抽去平铺薄膜,如温度过高,上午10点钟至下午3点钟将苗床塑料薄膜两端揭开通风,傍晚封闭。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
为了
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以下是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1. 选地种植。
甘薯喜欢阳光和温暖的环境,不耐寒和水涝。
选
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肥充足且土壤pH值为5.5~6.5的地块种
植甘薯。
2. 土壤处理。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除草、犁地,并
进行施肥。
施肥应按照甘薯的生长需求进行,建议使用有机肥和化肥
混合使用。
3. 深松整地。
在土壤处理后,需进行深松整地,为甘薯的生长
提供空气和水分,同时促进根系的发育。
4. 选种植物。
选择具有易生长、营养丰富、抗病能力强的甘薯
品种进行种植。
5. 种植管理。
按照甘薯生长的要求进行定植、浇水、除草、施肥、松土等管理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甘薯生长初期,需加强施肥
和浇水,促进甘薯的生长和发育。
6. 定时收获。
根据甘薯生长的时间和生长状况,选择适当时间
进行收获。
甘薯采收后应及时处理,进行晾晒或存储,以保证甘薯的
质量和营养。
综上所述,甘薯栽培技术规程是保证甘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甘薯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壤、合理的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甘薯怎样栽培管理 甘薯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甘薯怎样栽培管理甘薯种植栽培技术要点甘薯是一种具备较强抗逆性的作物,为了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保证农户的收益,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今天我们谈谈甘薯怎样栽培管理,讲讲甘薯种植栽培技术要点,供朋友们参考。
一、甘薯种植前的准备甘薯要求土质疏松、耕层深厚、肥力适度的沙壤土。
整地时深耕25-30厘米,起垄做到垄距相等,垄形肥胖,垄沟深窄,一般垄宽60-80厘米,垄高25-30厘米。
丘陵旱地要起小垄,风沙地可不起垄。
施肥掌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
底肥一般亩施有机肥3-5方、硫酸钾20-25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尿素8-10公斤。
二、甘薯秧苗处理方法壮苗的标准是茎粗壮,节间短,剪口多白浆;叶片肥厚且大小适中,顶叶平齐;苗高20厘米左右,苗龄30天左右;组织充实老嫩适度,无病虫无白根,百株重500克以上。
秧苗消毒处理:采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对薯苗基部6-10厘米处浸泡10 分钟,再栽苗,可防治黑斑病。
三、甘薯的田间管理技术1、甘薯的前期管理从薯秧栽插到茎叶封垄为生长前期。
此期的主要措施:一是及时查苗补苗,在栽秧后4-5天进行查苗,发现缺苗死苗的及时补栽,补栽壮苗,保证全苗。
二是及早中耕除草,在栽后及早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封垄前中耕除草2-3遍。
三是早追提苗肥,在缓苗期至伸蔓期追施提苗肥,亩追施尿素5-10kg,以壮株促长,追肥可结合浇水进行。
2、甘薯的中期管理从封垄到茎叶生长量达到高峰,为生长中期。
此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调控茎叶平稳生长,促进块根膨大。
对于土壤肥力高的地块,以控制茎叶旺长,促进块根膨大为主;一般地块以促为主,使茎叶和块根均衡生长。
对于茎叶出现旺长的地块,可以喷洒生长抑制剂。
一般在雨季来临前喷洒第一次,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
3、甘薯的后期管理从茎叶开始衰退到收获期为生长后期。
该期甘薯茎叶生长逐渐衰退,而块根增重加快。
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持适当的绿叶面积,防止茎叶早衰,提高光合效能,增加干物质积累,促进块根迅速膨大。
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75 1公 斤 泼施 。( ) . 0 — 3 夹边 肥 : 栽后 2 — 3 天 ,每亩 追 施 碳 酸 氢 铵 1公 5 0 5
斤 , 酸 钾 1公 斤 , 磷 酸 钙2 公斤 硫 5 过 5
( 生 物 有 机 肥 7 一 1 O 斤 / ) 或 O 0公 亩 。
() 外 追肥 : 期可 根 据 生 长 情 况 4根 后
栽 培 甘 薯 , 振 兴 农 业 经 济 具 有 十 薄 肥 。 对 .
为辅 , 、 、 平衡施 肥” 原则 。 氮 磷 钾 的 ( ) 肥 : 肥 占总 施 肥 量 的8%以 1基 基 O
上 , 肥 以 充分 腐 熟 的有机 肥 为主 , 基
配 合 施 用 速 效 肥 料 .一 般 农 家 肥 力, 特别在半干 旱和土壤贫瘠 地区 膜 , 苗 3 5 。 次 剪苗 假 植 后 施 20 - 20 公 斤/ , 磷 酸 钙 2 — 炼 — 天 每 00 50 亩 过 5 分 重 要 的 意义 。现 将 甘 薯 优质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介绍 如 下 :
亦 可 饲 用 、 工 业 等 原 料 。 甘 薯 还 烧 土 或 砻 糠 , 充 分 腐 熟 的 薄 粪 水 肥 为 主 、 轻 用 化肥 为 辅 , 肥 为 主 、 肥 基 追
有 “ 人 参 ” 称 , 有 健 身 和 防 病 浇灌 后盖 膜 。 土 之 具 之 功效 。甘 薯 茎 叶 是 公认 的绿 色 无 6苗 床 管 理 : 持 土 壤 持 水 量 . 保 污 染 蔬菜 , 国外 被 誉 为 “ 空 保 健 6% 8 %, 高 5 在 太 O一 O 苗 厘米 以上 , 天 揭 晴 食 品 ” 因 此 充 分 挖 掘 甘 薯 生 产 潜 膜 , 上盖 膜 。芽 苗 5 2 厘 米 全 揭 。 晚 — O
甘薯栽培技术

甘薯栽培技术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高产、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种植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甘薯产量,合理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甘薯栽培技术,帮助农民获得丰收的成果。
1. 地块选择与准备甘薯对土壤要求较高,通常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选择地块时,应避免高地或易积水的低洼地。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杂草除草,保持地面整洁,并进行适当的施肥和翻耕,以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种薯选择与处理在选择种薯时,应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薯。
各地根据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可以进行种薯消毒处理,以预防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3. 栽植方式与密度甘薯的种植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是穴盘播种法,将种薯切割成小块后放入穴盘中,然后将穴盘移植到田地中;二是直接整株移植法,直接将整株种薯移植到田地中。
栽植密度一般为行距75-90厘米,株距25-30厘米。
4. 施肥与水分管理甘薯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在施肥方面,可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进行适当的施肥,例如可以在种植前施入基肥,并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追肥。
水分管理方面,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特别是在种植后的早期生长阶段更需关注,及时浇水。
5. 病虫害防治甘薯容易受到多种病毒、病菌和害虫的侵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合理轮作、间作,及时清除杂草,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
此外,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减轻病害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6. 铲土与收获甘薯生长期一般在90-120天左右,根据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收获前2-3周,可进行铲土,促进甘薯的膨大和增产。
收获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对甘薯造成损伤。
7. 储存与销售收获后的甘薯需要进行适当的储存和销售。
宜选择通风性好、干燥、阴凉的仓库进行储存,避免长时间暴晒和高温环境。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始 栽秧 ,一 般在 4月下 旬 到 5月 中旬 。栽秧 时 ,用
5 O %甲基 托布 津 1 0 0 0倍液 对苗 基部 6~1 0 e m 处浸 泡 1 0mi n ,可 防 治甘薯 黑斑 病 。
署 噎 分 1 育秧 1 . 1 建 苗 床 。选择 背风 向 阳 、排 水 良好 、
靠 近 水源 、地 势平 坦 、疏 松 肥沃 、管 理 方 源 的 地 块 。苗 床 宽 度 1 . 6 m,长 度 随 地 形
而 定 ,一 般不 超过 2 0 m。苗床 面积 要 根据
3 . 2 - 3 合 理密 植 。春 薯 一般 4 . 5万株 / h m 。插秧 时
秧 苗入 土 4~6节 ,秧 苗 顶 部 露 出地 面 3~5 c m, 露 出 3~4片叶 。 4 . 1 栽 植 后 管 理 。这 ~ 时 期 主 要 是 查苗 补 苗 ,确 保 苗 全 苗 壮 ,促 进 甘 薯 扎 根 缓 苗 、早 结 薯 、 早 封 垄 。栽秧 后 3~5 d进 行 田 问检 查 ,发 现 缺 苗 或 死
载 鬻
~
甘 , E 薯 P 黑 3 斑  ̄
中下 旬 ,一般 在 栽秧 前 2 5 ~3 0 d 。如 果采
童 盘 用 地 膜覆 盖和 覆 膜 小拱 棚 设 施栽 培 ,种 薯 一 盘 上 床 时 间可 适 当提 前 5 1 0 d 。排 种 时 应
遵循 “ 薯 首 向上 , 薯尾 向下 , 阳 面 向 上 ,
~
2 苗 床管 理
苗 床 管理 “以催 为 主 , 以炼 为 辅 ,先
3次 。
催 后 炼 ,催 炼 结 合 ” 。前 期 高 温 催 芽 ,种
薯上 床后 迅速 将 床 温 调至 3 5℃ ~3 8℃ ,保 持 4 d , 然 后将床温 降至 3 0℃ ~3 2℃ ,直 到 出苗 ,一般 1 0 d 左 右幼 苗 出土 。中期平 温 长苗 , 自幼 苗 出土到 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