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呼吸系统(网络版Z)

合集下载

生理学基础知识人体呼吸系统

生理学基础知识人体呼吸系统

生理学基础知识人体呼吸系统人体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承担着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的重要功能。

本文将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调节机制以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呼吸肌组成。

1. 呼吸道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喉部、气管和支气管。

鼻腔是呼吸道的入口,它具有滤除空气中的异物和加湿的功能。

随着空气通过鼻腔,进入咽部,再通过喉部进入气管,最终分支成支气管。

2. 呼吸肌呼吸肌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膈肌是呼吸系统的主要肌肉,它通过收缩和放松控制肺部的容积。

肋间肌位于胸腔内,通过收缩和放松,使胸腔容积发生变化,从而使肺部膨胀和收缩。

呼吸系统的功能是通过气体交换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当人体吸入空气时,氧气进入肺泡,并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氧气进入血液,供给各组织和器官使用,而二氧化碳则由血液带到肺部,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二、呼吸的调节机制呼吸的调节主要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肌和化学感受器。

1. 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的控制中枢主要位于延髓和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调节呼吸肌的收缩和放松,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

2. 呼吸肌呼吸肌的收缩和放松由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膈神经和肋间神经支配调节。

膈肌的收缩使胸腔容积增大,带动肺部膨胀,实现吸气;而膈肌的放松则使胸腔容积减小,推出肺部空气,实现呼气。

3. 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主动脉和脑干血管周围的动脉壁上。

它们对血液中的氧气浓度、CO2浓度和pH值进行监测,当这些指标发生变化时,化学感受器向中枢神经系统发送信号,调节呼吸功能,以使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适宜的水平。

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1.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指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气喘。

2. 肺炎肺炎是肺组织感染引起的疾病,其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真菌。

肺炎通常伴随着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学

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学

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其功能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然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可能会对这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学机制。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在COPD患者中,气道阻力增加,有效肺容积减少,呼气过程受限。

1.1 病理生理学变化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气道炎症和黏液过多。

由于气道炎症,气道壁增厚,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道阻力增大。

而肺气肿则是由于弥散破坏引起的,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无法正常排泄。

1.2 生理学影响由于气道阻力增加,COPD患者在呼气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力量,呼气时间延长。

这使得他们呼气过程的主动性增加,导致肺活量降低和呼气流速减慢,加重了呼吸的困难。

1.3 血流动力学变化在COPD患者中,肺动脉内压和肺动脉压力增加,肺动脉血流量减少。

这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加重了呼吸功能的损害。

二、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支气管收缩和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发作时,气道收缩,呼吸困难。

2.1 病理生理学变化哮喘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和炎性细胞的聚集。

当哮喘患者接触到刺激物质时,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炎症反应引起黏液分泌增加,气道狭窄。

2.2 生理学影响哮喘患者在气道狭窄的情况下,吸入空气变得困难,呼气阻力增大。

这导致他们在呼气过程中耗费更多的力量。

此外,哮喘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使得气道对刺激物更为敏感,从而增加了哮喘发作的可能性。

三、肺炎肺炎是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胸痛和咳嗽等。

3.1 病理生理学变化肺炎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是肺泡壁破坏和渗出液充填。

感染导致肺泡壁炎症反应,紧密连接的肺泡壁受损,渗出液中的炎性细胞聚集。

3.2 生理学影响肺炎引起的肺泡壁破坏影响了气体交换,导致肺动脉内氧气分压下降。

此外,肺炎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增加含氧量,影响氧气传递到血液中。

生理学呼吸系统(一)2024

生理学呼吸系统(一)2024

生理学呼吸系统(一)引言概述:生理学呼吸系统是指人体内负责呼吸的一系列器官和功能。

它包括呼吸道、肺部、呼吸肌肉等组织和器官,扮演着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生理学呼吸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肺部的解剖和生理、呼吸肌肉的作用等方面。

正文:1. 呼吸道a. 鼻腔:作为空气进入体内的通道,具有过滤、加湿、预热空气的功能。

b. 喉咙:连接鼻腔和气管,包括喉头、会厌和声带等重要结构。

c. 气管:分支为左右支气管进入肺部,内壁有纤毛和黏液细胞,用于排除异物和黏液。

d. 支气管和支气管末梢:支气管进一步分支为细支气管,最终形成肺泡。

2. 肺部a. 解剖结构: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外覆有胸膜,内部被分隔成许多小囊泡即肺泡。

b. 气体交换: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通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c. 肺循环:肺动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肺静脉将含有氧气的血液返回心脏。

3. 呼吸肌肉a. 膈肌:位于胸腔底部,是呼吸的主要肌肉,收缩时向下运动,扩张胸腔。

b. 外肋间肌:位于肋骨之间,收缩时提高胸腔容积。

c. 内肋间肌:位于肋骨之间,收缩时降低胸腔容积。

d. 扁桃体和腺样体:位于咽喉和扁桃体周围,参与免疫反应和抵抗感染。

4. 呼吸功能a. 吸气和呼气:通过收缩和放松呼吸肌肉,使胸腔容积变化,从而实现气体的吸入和排出。

b. 换气:肺泡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c. 呼吸频率和容量:由神经调节和代谢要求控制。

d.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的一部分,控制呼吸节律和深度。

5. 呼吸系统的调节a. 神经调节: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呼吸进行调节。

b. 血气调节:高二氧化碳和低氧气水平在体液中起到呼吸刺激作用。

c. 呼吸适应性:人体对海拔高度、氧气浓度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总结:生理学呼吸系统是人体内负责呼吸的一系列器官和功能,包括呼吸道、肺部和呼吸肌肉。

呼吸道通过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将空气输送到肺部。

呼吸系统 生理学

呼吸系统 生理学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摄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因此,呼吸是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其它功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止。

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并且同进进行的环节来完成(图5-1):外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可见呼吸过程不仅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还需要血液循环系统的配合,这种协调配合,以及它们与机体代谢水平的相适应,又都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第一节肺通气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验通气的动力。

一、呼吸道的主要功能呼吸首(气道)包括鼻、咽、喉(上呼吸道)和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下呼吸道)。

随着呼吸道的不断分支,其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一系列变化,气道数目增多,口径减小,总横断面积增大,管壁变薄,这些变化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一)调节气道阻力通过调节气道阻力从而调节进出肺的气体的量、速度和呼吸功(详见肺通气原理)。

(二)保护功能环境气温、湿度均不恒定,而且可含尘粒和有害气体,这些都交危害机体健康。

但是,呼吸道具有对吸入气体进入加温、湿润、过滤、清洁作用和防御反射等保护功能。

1.加温湿润作用主要在鼻和咽,而气管和支气管的作用较小。

一般情况下,外界空气的温度和温度都较肺同为低。

由于鼻、咽粘膜有丰富的血流,并有粘液腺分泌粘液,所以吸入气在达气管时已被加温和被水蒸气所饱和,变为温暖而湿润的气体进入肺泡。

如果外界气温高于体温,则通过呼吸道血流的作用,也可以使吸入气的温度下降到体温水平。

生理学呼吸系统(二)

生理学呼吸系统(二)

生理学呼吸系统(二)引言: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在生理学中,呼吸系统被进一步分为呼吸道和肺部两个主要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知识,包括呼吸道和肺部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呼吸系统相关的重要生理过程。

正文:一、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1.1 咽部、喉部和气管的结构和功能1.2 支气管和支气管树的结构和功能1.3 支气管壁的解剖及其特点1.4 肺泡和肺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5 肺的解剖结构及其特点二、肺部的生理学过程2.1 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实现机制2.2 肺通气和肺灌注的调节与控制2.3 肺通气功能的衡量指标2.4 肺的防御机制及其保护作用2.5 肺的免疫功能及其重要性三、呼吸系统与酸碱平衡的调节3.1 酸碱平衡的重要性及其调节机制3.2 呼吸系统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3.3 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机制3.4 肺功能检查在酸碱平衡评估中的应用3.5 呼吸系统疾病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四、呼吸系统与运动4.1 呼吸系统在体力活动中的重要作用4.2 体力活动对呼吸系统的生理影响4.3 呼吸深度和频率在体力活动中的调节4.4 运动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4.5 呼吸系统疾病对运动和体力活动的影响五、呼吸系统与环境适应5.1 高原适应的生理学机制5.2 呼吸系统在高原适应中的角色5.3 呼吸系统对低氧环境的适应5.4 呼吸系统对污染物暴露的响应5.5 潜水和呼吸系统相关的生理学适应总结:本文全面介绍了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

从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肺部的生理学过程、呼吸系统与酸碱平衡的调节、呼吸系统与运动、呼吸系统与环境适应等五个大点进行了阐述。

呼吸系统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对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相关的生理过程和疾病。

呼吸系统生理学

呼吸系统生理学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腹壁肌、肋间内肌。
(一)吸气和呼气的发生
1、吸气过程的发生:平静呼吸时,主要的吸气 肌群收缩。
2、呼气过程的发生:平和呼吸时,呼气动作是 被动的。当动物用力呼气(主动)时,除了吸气 肌群的舒张外,还有呼气肌群的参与。
(二)胸内负压及其意义
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过程,胸内压始终是低于大气压, 因此,通常将胸内压称为胸内负压。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①保证呼吸时肺泡张缩。
②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 回流。
脏层胸膜 壁层胸膜
负压降低中心静脉压, 促进回流; ③利于呕吐和反刍。
胸膜腔
图27
091
(三)呼吸式、呼吸频率和呼吸音
1.呼吸式:三种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正常家畜)
2.呼吸频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3.呼吸音:呼吸运动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及出入 肺泡(只能)时产生的声音。
奋→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吸气中枢兴奋→吸气。 意义 • 肺张反射有利防止吸气过深过长,加速由吸气向
呼气转换。 • 肺缩反射有利阻止呼气过深,防止肺过度萎缩。
(二)体液调节
CO2浓度增高、缺氧、H+浓度增高 中枢(主)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
呼吸中枢兴奋 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
肺通气增加
• 好哭的小孩为达到一定目的,嚎啕大哭,哭声强度 节节攀升,突然一下子没有了声音,连呼吸也嘎然 而至,这一幕让家长好生紧张。你说为什么呢?
吸气中枢兴奋----呼气中枢抑制 → 吸气运动 呼气中枢兴奋----吸气中枢抑制 → 呼气运动
2、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调整呼吸的节律性和深度
3、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使呼吸变慢、加快或暂时停止。
4、反射调节Biblioteka 肺牵张反射 • 肺吸气扩张 →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牵张感受器

呼吸系统生理学重点内容

呼吸系统生理学重点内容

呼吸系统生理学重点内容
1.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等部分。

- 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并参与维持酸碱平衡。

2. 呼吸过程
- 呼吸过程主要分为呼吸道通气、肺泡通气和肺毛细血管气体
交换三个阶段。

- 呼吸道通气是指空气从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

- 肺泡通气是指氧气从肺泡进入肺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则相反。

- 肺毛细血管气体交换是指氧气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二
氧化碳则相反。

3. 呼吸控制
- 呼吸的调节主要由呼吸中枢和感受器控制。

-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脊髓,受到血液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
及酸碱平衡的反馈调节。

- 感受器包括呼吸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能感知和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4. 呼吸肌肉
- 呼吸肌肉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 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肉,通过膨胀和收缩来控制呼吸。

- 肋间肌则帮助扩张和收缩胸腔,增加肺的容积。

5. 呼吸与运动
- 呼吸与运动息息相关。

- 运动时,呼吸加快、加深,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并排出产生的二氧化碳。

6. 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
- 呼吸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会出现生理变化,例如婴儿和年老者的呼吸频率较快,肺功能也有所不同。

以上是呼吸系统生理学的一些重点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学呼吸系统生理学

医学呼吸系统生理学

血液运输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 输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组织换气
在组织细胞处,氧气从血液进入组 织细胞,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 血液。
肺通气与肺换气的生理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肺通气和肺换气为机体提供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细胞正常
代谢和生命活动。
调节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深度和频率,维持 血液中酸碱平衡。
可逆性气流受限
哮喘发作时,气道平滑肌收缩、粘液栓形成和气道炎症共同作用 ,导致可逆性气流受限。
呼吸衰竭的生理学基础
通气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肌疲劳、胸廓畸形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原 因,导致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异常。
换气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患者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 通透性增加等原因,导致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 血症。
医学呼吸系统生理学
汇报人:XX 2024-01-21
目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过程与机制 • 肺通气与肺换气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呼吸运动的调节与控制 • 呼吸系统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具有呼吸功 能。
呼吸肌
包括肋间肌、膈肌等,是实现呼 吸运动的肌肉。
体液调节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1 2 3
化学感受器调节
血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变化可刺激外周化 学感受器,如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以及中枢化 学感受器,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激素调节
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可通过作用于 呼吸肌和呼吸中枢,影响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 。
血液pH值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 吸 系 统
温 广 明
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呼吸系统及相关内容
一,鼻 二,咽 三,喉 四,气管和支气管 五,肺 六,胸膜 七,纵隔
Respiratory system
组成: 肺 呼吸道 —— 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 ★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一,鼻nose
呼吸道起始部分,能净化吸入的空气 并调节其温度和湿度,也是嗅觉器官, 还可辅助发音. 鼻包括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一,气管trachea
气管位居颈部正中,上 端平第6颈椎体下缘与环状 软骨相连,向下至胸骨角平分杈处叫气管杈,内面 的半月形纵嵴称气管隆嵴. 根据行程,分为颈段和胸段.
第四节 肺lungs
约呈圆锥形,分肺尖 一,肺的外形 位于胸腔两侧,左, 和肺底,三面(内外 右各一. 下),三缘(前后下). 肺尖向上经胸廓上 肺尖 口突入颈根部,肺底 肺底位 肺底 于膈上面,对向肋和肋 间隙的面叫肋面 肋面,朝向 肋面 纵隔的面叫纵隔面 纵隔面. 纵隔面
胸腺区 心包(裸)区 胸膜下界向外走行, 投影相交于: 锁骨中线第 8 肋; 腋中线第10 10肋; 10 脊柱旁线第12 12肋. 12
胸膜后面及侧面观
总体而言,肺下界 的体表投影要比胸膜的 高2个肋骨.
第六节 纵隔mediastinum
概念:左,右 纵隔胸膜间的全部 器官,结构及结缔 组织总称为纵隔.
既是呼吸管道, 也是发声器官.
喉的结构较复杂,它以软骨支架为 基础,贴附肌肉,内衬粘膜而构成.
上角 喉结 一,喉的软骨 下角 前角 (一)甲状软骨 thyroid ~ (二)环状软骨 cricoid ~ (三)杓状软骨 arytenoid ~ (四)会厌软骨 epiglottic ~
左板 右板
板 弓
(左8右10/各10段)
●支气管肺段 (左8右10/各10段)
呼吸性支气管和肺泡
(详见组织学 ) 观察肺动,静脉 和支气管动,静脉 这2套血管的分布.
第五节
胸膜pleura
为光滑的浆膜,覆于肺 表面,胸腔内面.在肺表 面的叫脏胸膜 脏胸膜,胸腔内面 脏胸膜 的叫壁胸膜. 壁胸膜. 壁胸膜
脏胸膜和壁胸膜在 壁胸膜分4部,膈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胸膜顶. 肺根处互相延续,形成 壁胸膜相互移行处形成隐窝,有肋膈隐窝,肋纵隔隐 封闭的胸膜腔 胸膜腔. 胸膜腔 窝,膈纵隔隐窝.
纵隔的境界:
纵隔的区分
通常以胸骨角平面将纵 隔分上纵隔和下纵隔. 下纵隔再以心包为界分 为前方的前纵隔,后方的 后纵隔和中纵隔.
胸骨角平面 前 纵 隔
上纵隔 下纵隔 中 纵 隔 后 纵 隔
心包为界
纵隔各区的主要内容物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小结及复习思考题
1.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用部分,是什么 机制使食物和空气各行其道? 2.喉的正常形态结构如何,主要靠哪些解剖 2. 结构来维持? 3.进行心脏穿刺,胸膜腔穿刺时需要注意哪 些解剖要点? 4.纵隔如何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鼻腔粘膜按性质分为: 上鼻甲的后上方凹窝 呼吸部粘膜——占大部分 叫蝶筛隐窝 蝶筛隐窝. 蝶筛隐窝 嗅部粘膜——为上鼻甲以 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 上及其相对的鼻中隔部分, 间隙叫总鼻道 总鼻道. 总鼻道 淡黄色或苍白色,内含嗅 中,上鼻道和蝶筛隐 细胞,能感受气味刺激. 窝有鼻旁窦开口,下鼻道 有鼻泪管开口. 鼻腔粘膜与鼻旁窦表面的粘膜相延续.

胸膜隐窝pleural 的临床意义
recesses
壁胸膜分4部,膈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胸膜顶. 壁胸膜相互移行处形成隐窝,有肋膈隐窝,肋纵隔隐 窝,膈纵隔隐窝.
四,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壁胸膜与反折线
两侧胸膜前界由胸锁 关节后方向内下行,于第 2肋处合并于正中线;两 者相贴下行至4肋,右侧 垂直下行至6肋软骨(或 右剑肋角),左侧斜向外 下行也至6肋软骨续为下 界.
肺门和肺根
纵隔面中央的支气管,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处叫肺门,这些出入肺门 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 在一起叫肺根.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 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 还有一水平裂将其分为上, 中,下三个肺叶.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 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 还有一水平裂将其分为上, 中,下三个肺叶.
二,喉的连结
(一)环甲关节 (二)环杓关节 (三)弹性圆锥 声韧带vocal ligament 声韧带 (四)方形膜 (五)甲状舌骨膜 (六)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三,喉肌
为随意肌,主要控制声 带,声门裂以及喉口 (一) 环甲肌: (二) 环杓后肌: (三) 环杓侧肌: (四) 甲杓肌:
四,喉腔laryngeal cavity
3.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额窦 筛窦开口于中,上鼻道 筛窦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蝶窦 上颌窦最大, 上颌窦 位于上颌骨体内, 开口于中鼻道. 上颌窦开口位置较高,所以上颌窦发炎化脓时引 流不畅. 因下鼻道上部骨质较薄,上颌窦穿刺可由此刺入.
第二节
喉larynx
1.外鼻
是指突出于面部的部分, 上端较窄,位于两眼之间叫 鼻根,下端高突的部分叫鼻 尖,中央的隆起部叫鼻背, 鼻尖两侧向外方膨隆的部分 叫鼻翼.
由骨和软骨为支架,外面覆以皮肤构成.
2.鼻腔nasal cavity
以骨性鼻腔和软骨为基础, 表面衬以粘膜和皮肤构成. 鼻中隔分鼻腔为左,右两 腔,前方经鼻孔通外界,后 方经鼻后孔通咽腔.
喉口: 喉口:
四,喉腔laryngeal cavity
喉腔的内部结构 前庭襞 声襞 喉前庭 喉中间腔 声门下腔 喉室
声襞及相关结构 声韧带 声带肌 声门裂 rima glottidis 声 带 vocal cord
间接喉镜观察
呼吸时相
发声时相
第三节
气管和支气管
均以软骨,肌肉,结 缔组织和粘膜构成.
以鼻阈 为界,每侧鼻 腔可分为: 鼻阈之前, 鼻阈之前 鼻翼所围成的扩大的空间. 鼻前庭 ——鼻阈之前,鼻翼所围成的扩大的空间. 鼻前庭以后的部分, 鼻前庭以后的部分 固有鼻腔 ——鼻前庭以后的部分,
向后借鼻后孔通咽. 向后借鼻后孔通咽.
鼻腔有四个壁: 上壁——狭窄,邻颅前窝; 下壁——口腔顶,由硬腭构成; 内侧壁——鼻中隔; 外侧壁——最复杂, 由上而下为上,中和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间隙为上,中和下鼻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