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影像诊断基础
关于脊柱的CT诊断

关于脊柱的CT诊断正常脊柱的CT解剖脊柱的颈、胸及腰椎的结构相似,除C1外,每个椎骨均分为椎体和椎弓两部分。
椎弓由椎弓根、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组成。
椎体呈短圆柱形,上下面平坦,周缘较光滑。
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表层皮质较薄,是负重的主要部位,故临床上所见的压缩性骨折均发生于椎体。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管,内藏脊髓、脊神经根和马尾。
1,颈椎共7块,除第1颈椎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和两侧的侧块组成骨环(故又称寰椎),其余的椎体均较小。
⑴颈椎横突孔位于横突根部,为椎动、静脉和神经根所穿行。
⑵钩椎关节也称Luschka关节。
在椎间盘层面C3~7椎体上面两侧缘可见向上突起的骨嵴,称钩突。
它与相邻的上位椎体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当钩椎关节受损骨质增生时,可压迫邻近结构,是形成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⑶颈椎椎管呈等腰三角形,从C1~3逐渐变小,C3~7椎管大小相等。
正常颈椎椎管前后径下限为12mm,小于10mm者为椎管狭窄。
2,胸椎胸椎椎体前凸后凹,其前后径与横径大致相等,椎管呈圆形。
胸椎的椎弓根起自每个椎体上半部分,椎板较宽而短,横突较粗。
CT横断位扫描可显示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和关节突关节。
3,腰椎⑴椎体腰椎椎体由表面的骨皮质(密质)和内部的骨松质组成,以骨松质为主。
椎体呈肾形,上下扁平或稍凹,前缘凸。
CT窗位可清楚显示椎体边缘致密的骨皮质及椎体内呈海绵状的骨小梁结构。
⑵椎间孔位于上下椎弓根之间,可分为三段:①上1/3最大,其中含神经根,CT可清楚地显示神经根呈小结节状或条索状,连于椎管内硬膜囊的前外侧,直径为2~mm;②中部相当于椎间盘层面,在神经根下方;③下1/3很小,在上关节突之前及椎体之后。
⑶椎间盘是连接两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由中央髓核和外周纤维环组成。
纤维环为完整的环形结构,它起着髓核包膜的作用。
正常诸腰椎间盘形态相似,与邻邦近椎体形状相一致。
在横断位CT上,L2~4椎间盘呈扁平肾形,年轻人其后缘轻度凹陷;L5~S1椎间盘后缘平直,并可稍隆起。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诊断PPT课件

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如何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6
误诊病例分析
病例一
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经详细检查确诊为强 直性脊柱炎。
病例二
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经HLA-B27检测及影 像学检查得以纠正。
病例三
误诊为腰肌劳损,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进展 。
2024/1/30
27
2024/1/30
鉴别诊断
需与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髂骨致密性骨炎等疾病相鉴别
10
2024/1/30
03
影像学检查方法与技术
11
X线平片检查
2024/1/30
脊柱正侧位片
观察脊柱生理曲度、椎体形态、椎间隙及 小关节情况。
骶髂关节正斜位片
观察骶髂关节间隙、关节面及骨质情况。
骨盆平片
观察髋关节及耻骨联合情况。
31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1/30
32
脊柱结核
多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 毒症状,X线可见骨质破坏 、椎间隙狭窄,但脊柱竹 节样改变少见。
脊柱肿瘤
X线可见骨质破坏、椎间隙 高度正常,MRI可发现肿 瘤信号异常。
22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误诊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影像学表现多样,医生对 诊断标准掌握不足;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
8
临床表现与分型
早期
下腰背痛伴晨僵,活动后减轻
02
中期
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或发僵,夜间痛 或间歇痛
01
03
晚期
脊柱强直、驼背畸形,髋关节强直固 定
分型
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骶髂关节炎 型、腰椎病变型、胸椎病变型、颈椎 病变型、周围关节型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颈曲阶梯状错位的测量线
显示上一椎体前移4mm
常规正位片双侧钩椎关节对称,无侧弯
钩突关节不对称 (正位相显示颈3-4间双侧钩突关节不对称)
双边双突征
(颈椎侧位片,可见颈2、3、4小关节呈双突影(双边),说明颈4以上轴向旋转。)
双边双突征 侧位片自颈5以上及颈7以下均为纯侧位相,但颈6下关节突呈清晰之 双突影。说明颈6单个轴向旋转。
参照表2。
表2 颈腰椎曲分级标准
级别 Ⅰ(正常) Ⅱ(尚可)
Ⅲ(尚存)
Ⅳ(消失) Ⅴ(差)
颈曲
弓形面积 (㎝2)
形态
11~16
正常
6~10
减小
显著减小或 1~5 上弓下曲或
下弓上曲
0
变直
负数或 >16
反弓
腰曲
弓形面积 (㎝2) 28~39 16~27
1~15
0
形态
正常 减小 显著减小 或 上弓下曲 变直
颈后弓VII型(上曲下直)
颈后弓VIII型(上曲下弓)
腰曲I型(全直)
腰曲II型(全弓)
腰曲III型(上弓下直)
腰曲IV型(上弓下曲)
腰曲V型(上直下曲)
腰曲VI型(全曲)
颈曲呈阶梯状改变 ,颈3-6诸椎体后缘不能构成连续弧线, 而呈前后错位之阶梯状改变,上一椎体后移。以颈4-5之间最 明显
颈后弓III型(全弓严重) (即Risser征),可将髂分成四等分,骨化由髂前上嵴逐渐移向髂后上嵴,骨骺移动25%为I度,50%为II度,75%为III度,移动髂后上嵴为IV 度,骨骺与髂骨融合为V度,此时骨骼发育停止。 颈后弓II型(全弓重) 7、正在骨化尚未愈合的椎体环状骺) 上位颈椎X光片,张口位 10、右总髂骨动脉及静脉; 腰曲自第12胸椎后下缘(A点)到第1骶椎后上缘(B点),正常此线中点在第3腰椎中间(C点)(图b)。 腰曲V型(上直下曲)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脊髓信号中等,脑脊液与椎间盘高信号) 腰椎骨髓炎,椎骨钙化,椎间隙存在 正常腰椎横断位MR T1 WI表现 正常腰椎横断位MR T1 WI表现 腰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 颈前曲III型(上正下曲) 说明颈6单个轴向旋转。 颈椎双侧斜位片:45度斜位片,观察椎间孔 女性,2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 表2 颈腰椎曲分级标准 腰椎弓顶距离及前突指数(Seze测量法) 男,45岁,腰痛、步行困难、双下肢无力1年半,伴有低热、出汗、X线片正侧位显示L4椎体上缘软骨面消失,骨质破坏、椎体变扁、椎间隙 变窄。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晚期骶骼关节、椎间小关节和髋关节间隙均可消 失,出现骨性强直,脊柱各韧带钙化或骨化,形 成“竹节状”改变,骨质疏松更重
颈椎正侧X线平片
颈椎的寰椎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枢椎的椎体前上 部有一齿状突起称为齿突。两者形成寰枢关节。
齿突与寰椎前弓后缘构成关节,此间隙正常值儿童为不 超过4mm,成人为2.5-3.5mm,否则为脱位。
张口位:枢椎齿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超过1.5mm应引起 注意,超过3mm则考虑半脱位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隐匿,下腰部疼痛不适为主要症状, 脊柱活动受限,晨僵。晚期出现脊柱和关 节强直,形成驼背及关节屈曲畸形,胸廓 关节强直可使呼吸运动受限
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表现】 X线线表现
最先侵犯双侧骶骼关节,最初出现的是关节附近有斑片状 骨质疏松区,特别是骶骼关节的中下段最为明显。接着便 出现了骨侵蚀与软骨下骨皮质硬化。在骶骼关节的中下段, 骼骨面覆盖着薄层软骨,因此该处首先出现骨骼变化,且 比较明显
CT检查
出现平片所见征象,如骨质疏松,关节面模糊, 虫蚀状破坏及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的囊性骨质 破坏区,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和骨性强直,韧带 钙化和骨化等
CT根据对骶骼关节改变,对本病分为5级,0级为 正常,I级为可疑,II级为轻度异常,III级为显著 异常,IV级为终期病变。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脊柱退行性改变
脊柱侧弯影像诊断标准

脊柱侧弯影像诊断标准
脊柱侧弯是指脊椎在冠状面上的曲度异常,通常是指在正常解剖位置的侧弯。
脊柱侧弯的影像诊断标准通常涉及到患者的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查。
以下是一般用于诊断脊柱侧弯的标准:
1. 测量角度:通过X射线或其他成像技术,医生会测量脊柱侧弯的角度。
正常的脊柱通常是直的,而侧弯会使得脊柱在冠状面上形成一个曲度。
2. Cobb角度: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Cobb角度,该角度是通过测量椎体的前缘和后缘的角度来评估侧弯的程度。
一般而言,超过10度的角度就被认为是脊柱侧弯。
3. 侧弯方向:除了测量角度,还需要确定侧弯的方向,即向左还是向右。
这对于确定治疗方法和进一步的评估非常重要。
4. 骨龄评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由于骨骼仍在生长发育,通常会考虑患者的骨龄,以便更好地了解脊柱侧弯的进展和治疗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脊柱侧弯的治疗和管理不仅仅依赖于影像学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年龄、生长发育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如果存在脊柱侧弯的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诊断。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高出坠落,脊柱骨折
脊柱良性肿瘤和 肿瘤样病变
Benign Spinal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
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骨血管瘤 骨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内生骨疣 其它: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纤维骨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环椎:前后弓及两侧块 枢椎:齿状突、椎体及棘突 第3至第7椎体:逐渐增大,椎孔三角形,椎间关节面近呈水平位,钩椎关节 (Luscka 关节)
胸椎:逐渐增大,椎孔心形,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孔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骶骨:骶骨倒立扁三角形,5个骶椎融合而成 尾骨: 4个尾椎融合而成
环枢关节半脱位 齿状突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 L1压缩骨折
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单纯脊髓功能损伤,可出现轻微脊髓水肿,愈后良好。
脊髓挫伤: 脊髓水肿、出血、脊髓广泛破碎出血、乃至脊髓横断;
脊髓受压: 骨折脱位或髓外血肿等原因导致的椎管变窄压迫脊髓;
MRI表现
1、脊髓形态改变 梭形膨大,灶性水肿;脊髓弯曲;完全或不完全横断,伴
elements of T-3
and T-4 and the
posterior soft
tissues
(arrowheads).
The lesion
enhances
markedly with the
contrast agent.
FigC the lesion
C
has only
intermediate
38, yr, M of C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 with several spinal osteochondromas 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编辑课件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 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 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 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 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 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 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编辑课件
【MRI表现】
椎体呈斑点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表现 为病椎中心或边缘部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 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 号。感染波及椎间盘时,可破坏其结构,致 椎体与椎间盘分界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残余部分因炎性水肿,故T1加权像上 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显著高信号,在GdDTPA增强MRI上,感染病灶可发生中度强 化。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处脊髓的外观可大致正常,亦可增 粗,甚至超过正常脊髓的数倍。病变多 见于脊髓颈段。空洞内常含无色或黄色 液体,洞壁由纤维组织及增生的胶质细 胞构成。当胶质增生较多时,可突入洞 腔内将空洞分隔成多房状。
编辑课件
MRI表现
• 90%的脊髓空洞症见典型囊腔,囊内液 信号与脑脊液相同,即T1加权像上呈低 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边缘清楚锐 利,空洞相应脊髓节段可均匀膨大。洞 内有分隔时,矢状面T1加权像上空洞呈 多房性或“腊肠状”表现,其间隔呈线 状中等信号影。
编辑课件
脊柱侧弯影像学诊断标准

脊柱侧弯影像学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通常是指脊柱向侧面发生弯曲,导致躯干不正常的倾斜和外观异常。
脊柱侧弯可分为结构性侧弯和功能性侧弯两种,结构性侧弯是由于脊柱结构异常引起的,常见于先天性畸形或者骨骼疾病,而功能性侧弯则是由于肌肉不平衡或姿势不正确引起的,通常可以通过物理治疗矫正。
脊柱侧弯的影像学诊断是确认和评估侧弯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X光片、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脊柱的结构和弯曲程度,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脊柱侧弯影像学诊断的标准和注意事项。
一、X光片检查1. 侧位X光片侧位X光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显示脊柱的侧弯情况和弯曲角度。
侧位X光片应该包括全脊柱、骨盆和相邻肩部的影像,以便综合评估脊柱的整体情况。
2. 正位X光片正位X光片可用于确定脊柱的生长潜力和骨骼的成熟程度,对于未成年人或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3. 斜位X光片斜位X光片可以观察患者在站立位时脊柱的侧弯情况,有助于评估侧弯的稳定性和严重程度。
二、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显示软组织结构和脊髓的情况,对于评估脊柱侧弯和椎间盘膨出等情况非常有帮助。
MRI还可以帮助评估脊柱侧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供丰富的解剖信息。
三、CT检查CT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脊柱三维结构图像,对于复杂的脊柱畸形和手术治疗的规划非常重要。
CT检查还可以诊断椎间盘膨出和椎管狭窄等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
四、影像学诊断标准1. Cobb角度Cobb角度是评估脊柱侧弯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通过侧位X光片测量椎体前缘和后缘之间的夹角来确定。
一般认为,Cobb角度大于10度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弯,而大于40度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 侧弯方向除了测量侧弯的角度外,还需要确定侧弯的方向,即是向左还是向右。
侧弯方向的确定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和手术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影像诊断基础 第二讲
脊柱外伤、感染和炎性病变
煤炭总医院影像科 尹晓明
脊柱结核
胸腰段多见,病程数月 以上
病理
结核菌血行至椎体,局 部骨破坏、累及间盘、 再累及相邻的椎体
结核脓肿
影像(x线/CT) 椎体边缘骨质破坏
常为两个相对边缘破坏 可有小死骨
椎间隙狭窄 椎旁脓肿 晚期出现后突畸形
男,7岁,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男,30岁,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化脓性脊柱炎
L4-5间盘术后
内容
脊柱外伤:MR作用
隐匿性骨折 观察脊髓损伤 观察椎管内变化 合并的脊柱软组织结构损伤
隐匿性骨折
CT是明确骨折分布、骨折分型最好的手段
但MR对椎体骨折更敏感
, 急 性 摔 伤
F/56
隐匿性骨折
MR有助于
椎体应力不全骨折(骨 质疏松)
若MR阴性,则可完全 除外椎体的骨折
MR不适合附件骨折
F/78,翻身后突发腰部疼痛
MR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单纯脊髓功 能性损伤
一般72h内完全恢复 MR多无异常
脊髓挫伤:从轻度髓 内水肿、重度出血水 肿、至脊髓破碎出血 ,甚至脊髓横断
MR显示脊髓形态变化
MR信号变化
脊髓挫伤:MR
形态
增粗,中断 慢性者变细
信号
医源性感染 穿刺、手术
病程数天-数月
X线
2-8周内可为阴性 间隙狭窄、椎体终板侵蚀 晚期椎体硬化和融合
M/40, 腰痛3个月
化脓性脊柱炎
MR
间盘和邻近椎体信号 异常
长T1/长T2
椎间隙狭窄 软组织蜂窝织炎或脓
肿形成 明显强化或环形强化
MR表现与TB类似
病史 脓肿较小脊柱Biblioteka 核M/34,慢性期可见后突
脊柱结核:MR
相对的两个椎体缘及 其间的椎间盘破坏
T1W低信号 FS FSE T2WI高信号
椎间隙变窄 椎旁脓肿
范围大于骨破坏区 增强环形强化:提示脓
肿
脊柱结核:MR
M/25 胸椎结核 增强:脓肿环形强化
化脓性脊柱炎
60-70岁多见
血行感染--椎体终板下-破 坏-累及间盘-累及邻近椎体 终板
水肿:T1W等;T2W 高信号,边界模糊
出血:信号可变
T1W高信号 T2W明显低信号
M/25
脊髓挫伤
脊髓是否中断
M/25,急性外伤,脊髓完全断裂
脊柱外伤:椎管内
椎管内脊髓受 压原因
骨碎块
CT最好
脱出间盘
MR最好
椎管内出血
MR最好
合并硬膜外出血
M/58 AS骨折
椎管内情况
椎管内外伤性血肿
3月后复查
M/32 扭伤后疼痛5天
MR显示合并损伤
合并的软组织损伤
间盘破裂 前、后纵韧带断裂
棘间韧带断裂
内容
(七)急性横贯性脊髓病
临床症状:因病因不同而异 病因:①急性感染;②感染后继发:真菌
感染,自身免疫性疾患;③恶性肿瘤;④ 外伤等 。
(七)急性横贯性脊髓病
影像学表现: ①急性期50%MRI表现正常; ②T2W工高信号; ③局部脊髓肿胀增粗; ④可以有异常增强。
脊柱影像诊断基础
内容(content)
基本解剖 先天性疾病
(congenital) 外伤、感染和炎性病变
(trauma,infection and inflammatory disorders) 退行性变
(degeneration ) 肿瘤、囊肿和其他占位性病变
(neoplasms,cysts and other ma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