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合集下载

最新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赣南医学院PPT课件

最新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赣南医学院PPT课件
6.入侵防范--正在干的要及时发现 包括对入侵行为的记录(攻击的目的地、攻击的 时间、攻击者的IP、重要程序是否被破坏以及破 坏后是否及时恢复)。
7. 恶意代码防范
主要检查主机是否配备相关的防恶意代码的机制, 包括杀毒软件等。
恶意代码:病毒,木马,间谍软件等。
8. 资源控制
用户不能无限制的使用主机资源,也要防止外面 的用户非法掠夺这台主机的资源。
用户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主机的参数做适当修改以 决定哪些用户可以访问他的文件。 3. 强制访问控制 用户与文件都有一个事先设置的、非经授权不能 修改的安全属性。
4. 安全审计--“做了跑不掉” 包括对主机系统安全日志的保护,对用户行为的 记录,以及对主机资源的异常记录等方面。
5.剩余信息保护 主机存储敏感信息的空间被释放给其他用户的时 候,原来存储在主机里的重要信息要保证及时清 理掉。
与鉴别机制采取何种措施实现。 ②应访谈数据库管理员,询问数据库的身份标识与
鉴别机制采取何种措施实现。 ③应访谈主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是否采用了
远程管理,如采用了远程管理,查看采用何种措 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P79 问卷调查
主机安全审计访谈
• 第3级安全测评要求主机安全审计访谈只有1项: 应访谈安全审计员,询问主机系统是否设置安全 审计;询问主机系统对事件进行审计的选择要求 和策略是什么?对审计日志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穿越时空的畅想
古代信息安全:
阴符、阴书、 江湖切口 密语、密码
现代信息安全:
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
信息隐藏 ……
古代“主机”安全
传令兵的口令 传令兵的身体
……
现代主机安全
身份鉴别、自主和强制访问控制 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区、 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五、实验室检查

第6版



1. 血常规: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重型麻疹可以血小板减少。 2. 多核细胞检查:出皮疹前2天至出皮疹后1天,取 病人鼻、咽、眼分泌物作涂片镜检 3. 病毒抗原检测:免疫莹光法检测分泌物中麻疹 病毒抗原,可早期快速诊断。 4. 特异性抗体测定:ELESA法测特异性IgM可以诊 断急性期感染,是麻疹诊断的标准方法。
第6版



1.生物学特性: 麻疹病毒属于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基因组 为负链mRNA,有包膜。共有6种结构蛋白。 2.抵抗力: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 敏感。 3.抗原性: 麻疹病毒抗原性单一,仅有一个血清型,目前 为止尚未发现有麻疹病毒的亚型,人是其唯一的 自然宿主。


二、流行病学
Koplik’s
spots (麻疹粘膜斑)
时间:发疹前2~3天出现 位置: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以后累及 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形态:直径约0.5~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发展: 1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
一)典型麻疹(Typical measles)
3. 出疹期 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加重 出疹顺序: 耳后、发际→额、面部→ 颈→躯干→四肢,达手掌、足底 皮疹性质: 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体质虚弱者日益引起循环衰歇,使皮疹无 法透发,所以出疹期是麻疹最重要的阶段。


2.定义: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3. 临床特点:上以发热、咳嗽、结膜炎、口 腔麻疹黏膜斑(Koplik spots 科氏斑)、全身 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 特征
一、病原学

第6版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PPT课件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PPT课件

凹陷性
腹水或胸腔积液
严重者可有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0/7/2无明显诱因 70﹪肾病复发与病毒感染有关 常伴尿量减少,尿色变深 无并发症者无肉眼血尿,短暂的镜下血尿
见于15﹪的患者 大多血压正常、肾功正常 部分晚期有肾小管功能障碍:低血磷性佝
微小病变型
病理
正常肾小球结构模式图
本课件所用病理图片均摘自邹万忠主编. 肾脏病病理图鉴.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病理
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模式图
病理(模型)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左)正常,(右)上皮细 胞足突广泛融合、消失
病理(电镜)
EM×8400 正常肾小球 显示正常的肾小球基底膜(BM),内 皮细胞(En),足细胞(P)及足突(FP) EM×13000 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变平,这是该 病的特征性病变
偻病、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和酸中毒等
并发症
感染 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 血栓形成 急性肾衰竭:5﹪微小病变性肾病可并发 肾小管功能障碍:除原发病外,大量尿蛋白的重吸收可导
致肾小管功能受损,出现肾性糖尿和氨基酸尿
临床并发症
免疫功能低下 全身水肿和循环不良 蛋白质营养不良 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
感染
神经内分泌调节改变
↑ (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钠、水重吸收↑)
水肿
病生与临床:水肿
低蛋白血症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25g/L:液体在间质区滞留
<15g/L:腹水和胸水形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血容量减少,刺激
渗透压和容量感受器:抗利尿激素、醛固 酮分泌增多,心钠素减少,使远端肾小管 钠、水重吸收增加,导致钠、水潴留 低血容量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近端肾 小管钠重吸收增加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幻灯片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幻灯片

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二)尿细菌学检查
1. 中段尿培养确诊
中段尿培养菌落 计数≥105/m1
中段尿培养:
①抗生素应用前完成 ②避免污染
治疗原则
▪ 缓解症状 ▪ 清除细菌 ▪ 防止复发 ▪ 保护肾功能
(一)一般治疗 休息,饮水
(二)抗菌疗法
1.急性感染的治疗 新生儿和<6月小儿:静脉用药,总疗程
肾病综合征
前言
NS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 加,导致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 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水肿 为特征。
原发性NS约占儿科泌尿系统住院的 20%,仅次于ANG,居第2位。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低蛋白 血症
单纯性肾病
发病年龄多为2~7岁。 男女之比为2:1。
临床表现
一般病例——血尿
肉眼血尿 (gross hematuria)
镜下血尿 (microscopic hematuria)
临床表现
一般病例——高血压
高血压判断
血压(mmHg)
学龄前
>120/80
学龄儿
>130/90
临床表现
严重表现
严重循环充血 高血压脑病 急性肾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严重病例——严重循环充血
治疗
基础治疗
休息
饮食
治疗
对症治疗
利尿
降压
治疗
抗感染治疗
青霉素类
治疗
严重病例的治疗
严重循环充血 高血压脑病 急性肾衰竭
护理诊断
• 体液过多 • 活动无耐力 • 潜在并发症: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充血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先天性甲状功能减低症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概述
•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 CH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所造成的 • 发病率为1/5000~7000
我国各地先天性甲低的发病率
甲状腺的位置
• 位于颈部气管的前下方,分
左右两叶及峡部,多数人在峡 部偏左尚残存锥状叶 •成人甲状腺的体积为10~30ml •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之一
又称中枢性甲低
• 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或甲状腺激素
合成途径中酶缺陷所造成
• 地方性:水、土和食物中碘缺乏所致
散发性先天性甲低的病因
• 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最常见 (90%)
• 甲状腺素合成障碍:多为合成、分泌过程中酶的缺陷
• TSH、TRH缺乏
• 甲状腺或者靶器官反应低下:较罕见
部粘液水肿,眼睑浮肿,眼距宽,鼻梁低平,唇厚,舌大
而宽厚、常伸出口外
患儿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短小,上部量/下部量>1.5
腹部膨隆,常有脐疝
先天性甲低 男孩,13岁
典型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 智力发育低下,表情呆板、淡漠,神经反射迟钝
• 运动发育障碍,动作发育如翻身、坐、立、走等 均较延迟
典型症状
甲状腺素的调节
下丘脑 ㊉ 垂体 TSH ㊀ TRH

甲状腺 T3、T4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 产热 加速体内细胞氧化反应的速度,从而释放热量。 • 促进细胞组织的生长发育和成熟,骨、软骨的生长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 对代谢的影响 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酶的活力, 促进糖的吸收、糖原分解等, 促进脂肪分解和利用
• 预后与开始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 • 如果出生后3个月内开始治疗,预后较佳,约 80%的患儿会有正常的发育和智力。 • 如果未能及早诊断而在 6 个月后才开始治疗,则

儿科学 第七版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儿科学 第七版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第一节概述新生儿(neonate,new born)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新生儿学(neonatology)是研究新生儿生理、病理、疾病防治及保健等方面的学科。

新生儿学原属儿科学范畴,近数十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渐形成独立的学科。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与产科密切相关,因此,又是围生医学(perinatology)的一部分。

围生医学是研究胎儿出生前后影响胎儿和新生儿健康的一门学科,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和相关的遗传、生化、免疫、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是一门边缘学科,并与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密切相关。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由于各国医疗保健水平差异很大,其定义有所不同。

目前国际上有四种定义:①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②自妊娠20周(此时胎儿体重约500克)至生后28天;③妊娠28周至生后28天;④自胚胎形成至生后7天。

我国目前采用第一种定义。

围生期的婴儿称围生儿,由于经历了宫内迅速生长、发育,以及从宫内向宫外环境转换阶段,因此,其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居于人的一生之首,尤其是生后24小时内。

【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分别根据胎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及出生后周龄等。

1.根据胎龄分类胎龄(gestational age,G A)是从最后1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37周≤G A<42周(259~293天)的新生儿;②早产儿通常以周表示。

①足月儿(full term infant):G A≥42 周(≥294天)(preterm infant):G A<37周(<259天)的新生儿;③过期产儿(post-term infant)的新生儿。

2.根据出生体重分类出生体重(birth w eight,BW)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

①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儿:BW<2500g的新生儿,其中BW<1500g称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儿,BW<1000g称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儿。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推荐评估项目
婴儿检测包括: 1.脑脊液检查:VDRL、细胞计数、蛋白 2.血常规检查 3.长骨X线、胸片、肝功能检查、神经影像、眼 底检查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对诊断或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的患儿治疗 方案 水剂青霉素: 出生7天内:5万U/kg,静脉静滴,Q12h 出生7天后:5万U/kg,静滴静滴,Q8h, 连用10天;或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肌 注,qd,连用10天
高危因素: 1.孕期的早晚:一般胎儿受到梅毒螺 旋体感染大多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 若孕期梅毒能早期接受治疗,可大大 减少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 2.孕母梅毒所处的阶段:当孕母为早 期梅毒时,经过胎盘感染胎儿的机会 较晚期梅毒更大。
高危因素: 3.孕母治疗情况: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孕妇 几乎100%引起不良妊娠后果,且先天性梅 毒的发生率达60%以上。梅毒孕妇接受治疗 后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但若梅毒 孕妇从接收治疗到分娩的时候少于30d,则 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几率极高。 4.循环在母孕血中螺旋体的数量:先天性梅 毒发生的几率与梅毒孕妇在治疗或分娩时梅 毒螺旋体抗原的滴度有关,滴度越高,则先 天梅毒的发生率越高。
先天性梅毒:
晚期先天性梅毒:是指患儿2岁以后发 病。
多种症状相继出现。主要表现为梅毒 螺旋体感染胎儿全身器官(如牙齿、 骨骼、眼及脑神经等)的后遗症。
其中郝秦生齿、神经性耳聋及实质性 角膜炎,统称为郝秦生三征,对晚期 先天性梅毒有诊断意义。
实验室检测: 1.螺旋体检查:病损处分泌物涂片, 用暗视野检查或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活 螺旋体,阳性者即可确诊 2.血清学试验: (1)血清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 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或性 病研究试验(VDRL),通常用于筛查。 如果阴性但怀疑患儿有梅毒,可以做 进一步检查。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病变范围和分布: 取决于脑成熟度、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
临床表现
取决于缺氧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根据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有无惊厥、病程及预 后等,分为轻、中、重三度
分度
意识 肌张力 拥抱反射
吸吮反射 惊厥
中枢性呼吸衰竭 瞳孔改变 EEG
病程及预后
HIE临床分度
轻度
中度
激惹 正常 稍活跃
嗜睡 减低 减弱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赣南医学院一附院儿童医学中心 洪虹
2018.10
定义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 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苯巴比妥 首选 负荷量20mg/kg,15~30分钟静脉滴入
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加10mg/kg
12~24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3~5mg/kg
苯妥英钠 肝功能不良者用
安定
顽固性抽搐者加用
咪达唑仑 每次0.1~ 0.3mg/kg,静脉滴注
水合氯醛 50mg/kg灌肠
治疗3
治疗脑水肿
控制液体量
治疗5
新生儿期后治疗
病情稳定
康复训练
智能
体能
促进脑功能恢复 减少后遗症
预后
与病情严重程度、抢救是否正确及时有关
病情严重
惊厥、意识障碍、 脑干症状持续时间
超过1周
血清CPK-BB 脑电图持续异常者
预后差!
运动,智力障碍 癫痫等后遗症
预防
积极推广新法复苏 防止围生期窒息
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正常:望诊和触诊时甲状腺均不大
• 轻度:头部在正常位置时,颈部看不到,但触 诊可以摸到甲状腺 • 中度:颈部可以看到肿大的甲状腺,而且触诊 可以摸到肿大的轮廓,但甲状腺没有超
过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 重度:视诊和触诊都可以发现甲状腺肿大,甲 状腺超出了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甲状腺的胚胎发育
• 第 3周:甲状腺起源于咽底部,呈憩室状
• 对血液循环系统影响
甲状腺素能增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故甲亢病人出现心跳加速、心输出量增加等
• 对消化系统影响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时,食欲亢进,肠蠕动增加,大便次数 多,但质正常。甲低时,常有纳差,便秘等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分类
• 原发性甲低: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
• 继发性甲低:病变位于垂体或下丘脑
TRH受体缺陷 (单一TRH缺乏或TRH无反应)
家族性遗传性TSH缺乏 TSH受体缺陷
TSHβ
1p22
TSH↓或正常但缺乏活性,TSHβ降低, TSHα↑
TSHR
14q31
对正常或高水平具有生物活性的 TSH 无反应或抵抗
甲状腺疾病的分类及遗传学特征
⒉甲状腺发育异常 T1TF1 FOXE1 PAX8 14q13 9q22 2q12-q14 血清TSH↑,血清Tg正常或↑, 家族性或散发性
甲状腺素缺乏
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
造成甲状腺发育异常的病理因素多为:


孕妇、乳母接受放射碘治疗
母亲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胎内受有毒物质的影响造成发育缺陷
胎儿早期TSH分泌减少,致使甲状腺发育不良等
胸骨后甲状腺
Hale Waihona Puke 舌根部异位甲状腺正 位
左侧位
甲状腺素缺乏
• 甲状腺素合成障碍:
酶缺陷或甲状腺球蛋白合成障碍 • 碘缺乏: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 胚胎期或生后早期甲状腺素不足会导致脑发育、 分化、成熟的严重障碍 • 出现神经细胞分化成熟延迟、神经突触变短、髓 鞘形成障碍、大脑皮层神经原的体积减少等改变 • 临床出现智力低下、发育迟钝等症状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 对维生素代谢的作用
• 对肌肉的影响
甲状腺素过多可出现肌肉神经应激性增高,出现震颤
滤泡旁细胞
毛细血管
甲状腺滤泡的结构
甲状腺素的释放
• 甲状腺球蛋白被腺泡上皮细胞吞饮入细胞内
• 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游离出T3、T4
• T3、T4再由上皮细胞释放而进入血液,经血液 循环运往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而发生作用
甲状腺激素合成与释放
甲状腺素的调节
下丘脑 ㊉ 垂体 TSH ㊀ TRH

甲状腺 T3、T4
地方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 甲状腺损害: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
• 母亲服用药物: 碘剂、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等
终末器官无反应
• 甲状腺反应低下
甲状腺细胞质膜上的GSα蛋白缺陷
• 靶器官反应性低下 末梢组织β-甲状腺受体缺陷
甲状腺疾病的分类及遗传学特征
疾 病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缺陷 下丘脑—垂体发育不良
LHX3 HESX1 PROP1 POU1F1 TRHR 9q34.2-q34.3 3p21.2-p21.1 5q35.3 3p11 8q23
致病 基因
染色体 定位
临床及生化特点
血清 TSH↓或轻度↑,多种垂体激素 缺乏,视-中隔发育不良,垂体后叶异 位,MRI或X线示垂体发育不良 血清 TSH正常, PRL 对 TRH 刺激无反 应
• 第 7周:甲状腺移至正常位置。异位甲状腺形成 • 第10周:胎儿甲状腺开始摄取碘及碘化酪氨酸
• 第12周:能偶联成T3、T4,并能释放至血循环
• 妊娠中期:胎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开始发挥作用
甲状腺的胚胎发育
• 在妊娠过程中, TSH不能通过胎盘,甲状腺激素 很少通过胎盘,故胎儿血清中的 TSH 浓度反映了 胎儿的TSH分泌和代谢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 产热 加速体内细胞氧化反应的速度,从而释放热量。 这种反应通常以基础代谢率表示, 即BMR • 促进细胞组织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促进钙磷在骨质中的合成代谢和骨、软骨的生长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 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酶的活力 • 对糖代谢的影响 促进糖的吸收、糖原分解和组织对糖的利用 • 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促进脂肪分解和利用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甲状腺的解剖、生理与病理生理
• 甲状腺的位置
• 甲状腺的胚胎发育
• 甲状腺素的合成、释放与调节 •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的位置
• 位于颈部气管的前下方,分
左右两叶及峡部,多数人在峡 部偏左尚残存锥状叶 •成人甲状腺的体积为10~30ml •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之一
甲状腺肿大的分度
• 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可自由透过胎盘影响胎 儿的甲状腺功能
• 虽然母体TSH不能通过胎盘,但甲亢母亲可将人 类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输至胎儿,而产生新生 儿突眼性甲亢
甲状腺素的合成
• 碘在甲状腺内浓集
• 碘化物的氧化
• 酪氨酸的碘化 • 碘化酪氨酸缩合
甲状腺激素合成与释放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胶质
又称中枢性甲低
• 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或甲状腺激素
合成途径中酶缺陷所造成
• 地方性:水、土和食物中碘缺乏所致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
• TRH缺乏 • TSH缺乏 • 甲状腺素缺乏 • 终末器官无反应
甲状腺素缺乏
• 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最常见( 90% ) • 甲状腺素合成障碍:第2常见 • 碘缺乏 • 甲状腺损害 • 母亲服用药物
⒊甲状腺激素合成缺陷 碘转运缺陷 NIS 9p12p13.2 2p24-p25 15q15.3 7q31 先天性甲状腺肿、甲低,父母通 常为近亲。血T4降低,TSH↑ 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 正 常 临 界 范 围 ( T3 ↑ , T4 - 或 ↓),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 多 为 PDS 基 因 失 活 突 变 导 致 Pendrin 缺陷,明显的或亚临床 甲低、甲状腺肿、神经性耳聋 血清或甲状腺提取物中 TG 缺乏, 放射碘摄取率↑ 甲状腺肿大、功能低下,肾脏以 MIT、DIT形式分泌的碘过多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概述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 是儿科最常见的内分泌 疾病 • CH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所造成的 • 发病率为1/5000~7000
我国各地先天性甲低的发病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