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科学 第七版配套教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讲学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ppt课件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ppt课件

牛乳
221
肾负荷 (mOsm/L)
Ca--吸收好:Ca:P=2:1 (1~2:1 ) 含乳糖、蛋白质利于吸收 脂肪易于消化,不形成“皂块”
Zn--利用率高:
Fe --吸收率高: 母乳 0.05mg/dl, 吸收率49%; (牛乳0.05 mg /dl, 吸收率4%) 乳铁蛋白:铁结合蛋白
第6版
2.母乳营养成分颗粒小,消化酶多,容易被 吸收利用。 母乳对脂肪吸收能力差的新生儿更为有利。 由于母乳吸收完全,婴儿大便质的柔,排 出通畅。
营养由营养膳食提供;其基本要求是满足 生长,避免营养素缺乏或过剩, 【评价营 养膳食参考摄入量的参数DRIs】: 包括4 部分,旨在更科学。准确、地评价膳食、营 养素参考摄入等参数
1. 平均需要量EAR,满足50%人群
2.推荐摄入量RNI =EAR+2SD满足98%人群
3. 适宜摄入量 AI,试验标准
2) 严重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恶 性肿瘤、精神病、癫痫、 心功能不全等
第二节 婴儿喂养方法
(Feeding of Infants)
二、人工喂养:1 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喂
养不满6个月的婴儿时,可以采用其 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或者其他代 入品喂养婴儿。
1.常用乳类和代乳品: 第6版
鲜牛奶:是目前最常用的代乳品 鲜羊奶:其成分和营养价值与牛奶大致相同 配方奶:是以人乳为样本,以牛乳为基础的改
儿童营养与喂养
Nutrion During Children
第一节 营养基础 第6版
【Nutrion】: 是指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 整个过程。 有关生物生长、维持和修复整个生命体 或其中一部分过程的总和. 营养是确保生理成熟度最重要、最根本的 基石。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课件

20 mmol/L,C1- 65 mmol/L,枸橼酸根 10mmol/L
, 葡萄糖75mmol/L。总渗透压为245 mOsm/L
5
口服补液盐 ( ORS )
2%Glucose,保证钠水吸收 渗透压接近血浆(2/3张) 配方Na+、K+、Cl-浓度纠正丢 失 枸橼酸钠 /NaHCO3纠酸
6
口服补液疗法 (ORT)
补充量: =总量-累积损失量 (约为总量的1/2) 液体选择: 1/2~1/3张含钠液
速度:余下的12~16小时输完, 约为5ml/ (kg·h) 。
14
纠正酸中毒:
简易计算公式 5%NB ml=(40-CO2CP) 0.5 BW(kg) 5%NB ml=-ABE 0.5 BW(kg) * BW: 体重。
18
第二天补液:
主要补充生理维持液和继续损失量 生理维持量:60~80ml/kg 1/5张 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 1/2~1/3张液体
12~24小时内匀速滴入 继续补钾和纠酸
19
21
液体疗法
Fluid Therapy
常用液体:
非电解质溶液:葡萄糖进入体内氧化成 水和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无张液体;用以 补充水分和能量。
5%葡萄糖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0%葡萄糖溶液
2
电解质溶液:
0.9%氯化钠(NS):为等渗液;
含氯比血浆高,大量输入可致高氯血症; 3%氯化钠溶液:用于纠正低钠血症; 5%碳酸氢钠 (NB):碱性溶液,用于纠 正酸中毒,稀释3.6倍的1.4%溶液为等渗 液;
11
补充累积损失量:扩容后或不需要扩容者从本阶段开 始, 目的是在8~12小时内纠正脱水。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五、实验室检查

第6版



1. 血常规: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重型麻疹可以血小板减少。 2. 多核细胞检查:出皮疹前2天至出皮疹后1天,取 病人鼻、咽、眼分泌物作涂片镜检 3. 病毒抗原检测:免疫莹光法检测分泌物中麻疹 病毒抗原,可早期快速诊断。 4. 特异性抗体测定:ELESA法测特异性IgM可以诊 断急性期感染,是麻疹诊断的标准方法。
第6版



1.生物学特性: 麻疹病毒属于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基因组 为负链mRNA,有包膜。共有6种结构蛋白。 2.抵抗力: 麻疹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对紫外线和消毒剂 敏感。 3.抗原性: 麻疹病毒抗原性单一,仅有一个血清型,目前 为止尚未发现有麻疹病毒的亚型,人是其唯一的 自然宿主。


二、流行病学
Koplik’s
spots (麻疹粘膜斑)
时间:发疹前2~3天出现 位置:开始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以后累及 整个颊部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形态:直径约0.5~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发展: 1天内很快增多,出疹后逐渐消失
一)典型麻疹(Typical measles)
3. 出疹期 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伴全身症状加重 出疹顺序: 耳后、发际→额、面部→ 颈→躯干→四肢,达手掌、足底 皮疹性质: 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体质虚弱者日益引起循环衰歇,使皮疹无 法透发,所以出疹期是麻疹最重要的阶段。


2.定义: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3. 临床特点:上以发热、咳嗽、结膜炎、口 腔麻疹黏膜斑(Koplik spots 科氏斑)、全身 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 特征
一、病原学

第6版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贫血分度
极重度 血红蛋白(g/L) <30 *(<60) RBC数 (×1012/L) <1 重度 30-60 (<90) 1-2 中度 60-90 轻度 90-120
(<120) 2-3
(<145) 3-4
*括号内为新生儿分度标准
贫血分类
病因分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
食物铁含量、吸收率比较
食物 菠菜 蛋黄 牛乳 黄豆 肉类 母乳 铁含量(mg/100g) 2.9 6.5 0.5 8.2 3.4 0.5 吸收率% 1.3 3 4 7 25(10~70) 49~70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 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VitB12或叶酸缺乏所致的大细胞性贫血 主要临床特点: 贫血、神经精神症状; 红细胞胞体变大; 骨髓出现巨幼细胞; 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缺铁性贫血
(IDA,iron deficiency anemia)
由于 体内缺铁 导致红细胞内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而引起的一种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是我国 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
病 因
■ 铁摄入量不足 ■ 先天储铁不足 ■ 生长发育过快 ■铁的吸收障碍 ■铁的丢失过多
临床表现
红细胞丢失过多
▲ 急性失血性贫血 ▲ 慢性失血性贫血 牛奶过敏、钩虫、月经过多
形态分类
*MCV(fl)
正常 80~94 MCH(pg) 28~32 MCHC(%) 32~38
大细胞
正细胞
>94
80~94
>32
28~32
32~38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PPT课件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PPT课件

凹陷性
腹水或胸腔积液
严重者可有
NoSUCCESS
THANK YOU
Image
2020/7/2无明显诱因 70﹪肾病复发与病毒感染有关 常伴尿量减少,尿色变深 无并发症者无肉眼血尿,短暂的镜下血尿
见于15﹪的患者 大多血压正常、肾功正常 部分晚期有肾小管功能障碍:低血磷性佝
微小病变型
病理
正常肾小球结构模式图
本课件所用病理图片均摘自邹万忠主编. 肾脏病病理图鉴.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病理
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模式图
病理(模型)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左)正常,(右)上皮细 胞足突广泛融合、消失
病理(电镜)
EM×8400 正常肾小球 显示正常的肾小球基底膜(BM),内 皮细胞(En),足细胞(P)及足突(FP) EM×13000 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变平,这是该 病的特征性病变
偻病、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和酸中毒等
并发症
感染 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 血栓形成 急性肾衰竭:5﹪微小病变性肾病可并发 肾小管功能障碍:除原发病外,大量尿蛋白的重吸收可导
致肾小管功能受损,出现肾性糖尿和氨基酸尿
临床并发症
免疫功能低下 全身水肿和循环不良 蛋白质营养不良 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
感染
神经内分泌调节改变
↑ (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钠、水重吸收↑)
水肿
病生与临床:水肿
低蛋白血症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25g/L:液体在间质区滞留
<15g/L:腹水和胸水形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血容量减少,刺激
渗透压和容量感受器:抗利尿激素、醛固 酮分泌增多,心钠素减少,使远端肾小管 钠、水重吸收增加,导致钠、水潴留 低血容量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近端肾 小管钠重吸收增加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先天性甲状功能减低症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概述
•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 CH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所造成的 • 发病率为1/5000~7000
我国各地先天性甲低的发病率
甲状腺的位置
• 位于颈部气管的前下方,分
左右两叶及峡部,多数人在峡 部偏左尚残存锥状叶 •成人甲状腺的体积为10~30ml •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之一
又称中枢性甲低
• 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或甲状腺激素
合成途径中酶缺陷所造成
• 地方性:水、土和食物中碘缺乏所致
散发性先天性甲低的病因
• 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最常见 (90%)
• 甲状腺素合成障碍:多为合成、分泌过程中酶的缺陷
• TSH、TRH缺乏
• 甲状腺或者靶器官反应低下:较罕见
部粘液水肿,眼睑浮肿,眼距宽,鼻梁低平,唇厚,舌大
而宽厚、常伸出口外
患儿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短小,上部量/下部量>1.5
腹部膨隆,常有脐疝
先天性甲低 男孩,13岁
典型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 智力发育低下,表情呆板、淡漠,神经反射迟钝
• 运动发育障碍,动作发育如翻身、坐、立、走等 均较延迟
典型症状
甲状腺素的调节
下丘脑 ㊉ 垂体 TSH ㊀ TRH

甲状腺 T3、T4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 产热 加速体内细胞氧化反应的速度,从而释放热量。 • 促进细胞组织的生长发育和成熟,骨、软骨的生长
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 对代谢的影响 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酶的活力, 促进糖的吸收、糖原分解等, 促进脂肪分解和利用
• 预后与开始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 • 如果出生后3个月内开始治疗,预后较佳,约 80%的患儿会有正常的发育和智力。 • 如果未能及早诊断而在 6 个月后才开始治疗,则

最新儿科学第七版麻疹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儿科学第七版麻疹教学讲义PPT课件
•④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 等。婴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 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临床表现】
•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 状加重,体温可突然高达40~40.5℃,咳嗽加剧,伴嗜睡或 烦躁不安,重者有谵妄、抽搐。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 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 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疹间可见 正常皮肤,不伴痒感。以后部分融合成片,色加深呈暗红。 此期肺部可闻干、湿性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 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并发症】
• 2.喉炎
• 由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故麻疹 患儿常有轻度喉炎表现。如并发细菌感染时喉部组 织明显水肿,分泌物增多,临床出现声音嘶哑、犬 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因喉 梗阻而窒息死亡。
【并发症】
• 3.心肌炎
• 常见于营养不良和并发肺炎的小儿。轻者仅有心音 低钝、心率增快和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出现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并发症】
• 4.神经系统
• (1)麻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患儿常在 出疹后的2~6天再次发热,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 与病毒性脑炎相似。脑炎的轻重与麻疹轻重无关。 病死率约为15%,存活者中智能障碍、瘫痪、癫痫 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可达20%以上
• (2)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少见的麻疹远期并 发症,发病率约为1/100万~4/100万。病理变化主 要为脑组织慢性退行性病变。大多在患麻疹2~17 年后发病,开始时症状隐匿,可仅为行为和情绪的 改变,以后出现进行性智能减退,病情逐渐恶化,
【临床表现】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儿科学第七版配套教材
病变范围和分布: 取决于脑成熟度、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
临床表现
取决于缺氧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根据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有无惊厥、病程及预 后等,分为轻、中、重三度
分度
意识 肌张力 拥抱反射
吸吮反射 惊厥
中枢性呼吸衰竭 瞳孔改变 EEG
病程及预后
HIE临床分度
轻度
中度
激惹 正常 稍活跃
嗜睡 减低 减弱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赣南医学院一附院儿童医学中心 洪虹
2018.10
定义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 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苯巴比妥 首选 负荷量20mg/kg,15~30分钟静脉滴入
若不能控制惊厥→1小时后加10mg/kg
12~24小时后给维持量,每日3~5mg/kg
苯妥英钠 肝功能不良者用
安定
顽固性抽搐者加用
咪达唑仑 每次0.1~ 0.3mg/kg,静脉滴注
水合氯醛 50mg/kg灌肠
治疗3
治疗脑水肿
控制液体量
治疗5
新生儿期后治疗
病情稳定
康复训练
智能
体能
促进脑功能恢复 减少后遗症
预后
与病情严重程度、抢救是否正确及时有关
病情严重
惊厥、意识障碍、 脑干症状持续时间
超过1周
血清CPK-BB 脑电图持续异常者
预后差!
运动,智力障碍 癫痫等后遗症
预防
积极推广新法复苏 防止围生期窒息
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 ➢体格检查 ➢眼、口腔保健 ➢进行法制教育
34
学龄期保健
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重点
➢正确的性生理及心理知识教育 ➢预防意外 ➢疾病筛查:
➢骨骼畸形 ➢性发育异常 ➢单纯肥胖症 ➢学习困难
35
青春期保健
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重点
➢性知识教育 ➢心理教育 ➢疾病筛查
矮小、月经不调、心理行为障碍等
IUGR
科学喂养 保暖 皮肤清洁
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访视 预防接种
科学喂养: 与消化道适应 早教:(语言 感知觉运动 独立能力 体格训练 生活能力)
定期体检 <6月每月/次 >6月每23月/次 预防接种
各期儿童保健重点-2
生长速度减慢
幼儿期 心理发育进入关键期 12岁
生长稳步增长
学前期 心理发育日益成熟 35岁 免疫活跃
13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出生时的护理
居家保健
➢保暖 ➢合理喂养 ➢皮肤护理 ➢预防感染 ➢促进感知觉、运动发育 ➢疾病筛查及计划免疫 ➢谨慎用药
14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哺乳期母亲服药对新生儿的损害
药物有害作用Fra bibliotek异烟肼 氯霉素 磺胺类 放射性同位素 抗代谢药物
肝损害 骨髓抑制 高胆红素血症 骨髓抑制 抗DNA活性
18
婴儿期:出生后→1岁
婴儿期特点:
➢体格生长第一高峰 ➢营养需要量多 ➢感知觉、行为发育快速期 ➢主动免疫功能不成熟
婴儿期保健重点
19
生长发育迅速
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重点
20
婴儿期保健重点
婴儿期:
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是婴儿期保健 的重点,包括婴儿的营养、卫生保 健、情感关爱、生活技能培养及智 力开发。
儿科学 第七版配套教材 上 海第二医科大学
儿童保健
➢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重点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婴儿期保健重点 ➢幼儿期保健重点 ➢学龄前期保健重点 ➢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重点
2
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重点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 ➢保证充足营养 ➢预防产时感染 ➢良好的生活环境 ➢避免妊娠的合并症 ➢对高危孕妇及新生儿的监护
7
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重点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
➢预防遗传性疾病 ➢预防感染:TORCH感染 ➢避免化学毒物 ➢避免接触放射线 ➢合理治疗慢性疾病 ➢谨慎用药
8
药物
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重点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1
胎儿的影响
肾上腺皮质激素
腭裂、无脑儿
安定
唇裂、畸形、核黄疸
苯妥英钠
唇裂、腭裂、先心病
链霉素
36
各期儿童保健重点-1
年龄
生长特点 影响因素 保健重点 措 施
胎儿期
依赖母体 器官成形生长 快
新生儿 生长快
婴期
免疫力弱 体温中枢不成


生长第一高峰
消化道不成熟

112月 婴儿
主动免疫不成 熟 神经心理发育
母亲: 健康、营养 疾病、毒物 射线、情绪
营养 感染 环境温度
营养 疾病 环境刺激
预防先天畸形 定期产前检查 防早产、
10
胎 盘
致畸因素对胎儿的影响机制
11
儿童保健
➢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重点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婴儿期保健重点 ➢幼儿期保健重点 ➢学龄前期保健重点 ➢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重点
12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结扎→生后28天
新生儿特点: ➢体温调节不完善 ➢各系统发育不完善 ➢体格发育迅速
保健重点: ➢出生1周内 ➢出生时护理 ➢居家保健
31
儿童保健
➢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重点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婴儿期保健重点 ➢幼儿期保健重点 ➢学龄前期保健重点 ➢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重点
32
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重点
学龄期及青春期特点
体格生长 ➢学龄儿童体格生长稳定增长 ➢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心理发育成熟
33
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重点
学龄期保健
21
父母接受科学知识能力 育儿水平
婴儿期保健重点
营养 卫生保健 情感关爱 生活技能 智力开发 儿童早期发展
儿童早期发展
婴儿期保健重点
婴儿期:
➢合理营养及喂养
➢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
➢完成基础免疫
➢体格锻炼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促进情感、感知觉、语言、运动发育
➢ 生活技能培训
➢ 口腔保健
23
婴儿期:
部分生长进入青春期 心理发育成熟
学龄期 免疫活跃 612岁
生长第二高峰
青春期 性发育
教育环境 营养 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免疫性疾病
教育环境 营养 免疫性疾病
28
学龄前期:3-6岁
学龄前期特点:
➢智能发展快 ➢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免疫活跃
学龄前期保健重点
29
学龄前期保健
➢加强入学前期教育 ➢保证充足营养 ➢合理安排生活 ➢预防意外
学龄前期保健重点
30
学龄前期保健重点
体格检查 每6月至12月检查一次 视力保健 口腔保健 疾病筛查
缺铁性贫血 尿常规检查 大便常规检查
婴儿期保健重点
预防感染: 疾病筛查:
缺铁性贫血 、食物过敏 、中耳炎 、先天 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发育异常 、视力 、听 力 、泌尿、生殖系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 病等
24
儿童保健
➢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重点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婴儿期保健重点 ➢幼儿期保健重点 ➢学龄前期保健重点 ➢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重点
失聪、小鼻、多发性骨畸形
维生素A
畸形
四环素
牙釉质、骨骼发育不良、
I131
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畸形
维生素D
主动脉狭窄、高钙血症
甲苯磺丁脲(D860) 畸形、唇裂、腭裂、先心病
对高危孕妇及新生儿的监护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2
药物
他巴唑 胰岛素 黄体酮 环磷酰胺
胎儿的影响
甲状腺肿 死亡、畸形、唇裂、腭裂、先心病 男性化 畸形、死亡
15
对新生儿有害的药物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药物
有害作用
氯霉素 红霉素 新生霉素 维生素K 苯巴比妥 阿司匹林
灰婴综合征 肝损害 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血、呼吸抑制 新生儿出血
16
新生儿疾病筛查
➢遗传代谢疾病筛查 ➢听力筛查 ➢视力筛查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新生儿访视
17
儿童保健
➢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重点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婴儿期保健重点 ➢幼儿期保健重点 ➢学龄前期保健重点 ➢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重点
25
幼儿期:1-3岁
幼儿期特点:
➢神经心理发育迅速 ➢体格生长速度较缓慢
幼儿期保健重点
26
幼儿期:
➢亲子交流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定期健康检查 ➢预防意外 ➢发现疾病及时矫治
幼儿期保健重点
27
儿童保健
➢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重点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婴儿期保健重点 ➢幼儿期保健重点 ➢学龄前期保健重点 ➢学龄期及青春期保健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