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原因: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南昌起义——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借用国民党旗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第一枪;人民军队诞生了。
3、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主要内容: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意义: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4、湘赣边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
领导:毛泽东。
特点:公开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号,不但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较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重大事件: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
意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1、井冈山根据地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领导井冈山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同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及湘南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
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使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1、理论探索: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走城市的道路。
第一章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2.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工农民主专政 C.抗日民主专政 D.资产阶级民主专政 1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 人之所以能够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 主要依据是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中国的国情和当时的形势 D.井冈山具备开辟根据地的条件
4.在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最能体现当时民 主革命任务的是 A.依靠农民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限制富农 D.消灭地主阶级 5.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共领导的农村革 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共同点是 ①主攻方向是大城市②由中共独立领导③建立 了苏维埃政府④遭受了重大挫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八七”会议 A.标志着共产党开始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B.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C.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共的统治 D.选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方针
三、根据地的主要革命活动
1.军事建设 ——粉碎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 (时间、作战方针、结果) 2.政权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 立(目的、时间、地点、领导机构) 3.经济建设 (1)土地革命: (2)经济建设:(原因、目的、内 容、意义)
土地革命
含义: 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的斗争 必要性:
15.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经过“红三 角”地区,北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六年之 后中央红军长征再次经过上地。期间发生的变 化是
第22单元工农武装割据

中共两次严重挫折,原因和对策
4、根 据地的 建设
经济 目的:为了粉碎国民政府的____ ____ 封锁 措施:把________放在第一位, 农业生产 开展互相合作,兴修水 利,开垦荒地 民 兴办了一些包括军需和__ __工业 用 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 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 固了红色政权
南昌 汉口
城 市
井 冈 山
一、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背景: (1)南昌起义
时间: 领导:
概况:
意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第一枪,人民军队诞生
(2). “八七”会议
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 汉口
①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的报告》 ②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内容:③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总方针
④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二、工农武装割据 的形成:
1、实践探索:
毛 泽 东
(1)文家市决策: 城市 农村 (2)三湾改编: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3)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4)井冈山会师
江
长沙
文家市
西
三湾
永新
赣
井冈山 江
秋收起义部队 秋收起义和向 军旗 井冈山进军图
2. 理论总结:3篇文章
(1)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
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并制定了宪法大纲,故本题选C。
答案:
C
3.(2011·江苏南京二模)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
“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 ,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 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 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 毛泽东的三部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的斗争》
②内容:中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在中共领导下, 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③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9、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了 “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10、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瑞金 ) 召开,选举( 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朱德 ) 为中央军委主席。
1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 (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 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徐州
徐向前等建 立鄂豫皖革 命根据地
郑州
方志敏建立闽浙 南京
武汉
长沙
南昌
广州
邓小平等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内容: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南 昌 起 义
12、1927年的“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 主要是(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
B、发动秋收起义
D
)
C、结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领导,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相结合
13、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
A、八七会议”上 C、三湾改编 B、文家市会议上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4、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即“ 八七会议 ”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 ( 土地革命 )和( 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5、1927年的三大起义是指(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
6、毛泽东领导的( 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 工农革命军 ) 的旗号。( 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7、在广州起义中,建立了( 广州苏维埃 )政府。 8、(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入 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16、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一论断时,国民党正在( A、东北易帜 C、围剿红军
D
)
B、蒋桂战争 D、宁汉合流
二、问答题
答:正确。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
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
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
身 ,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
材料:“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
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 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问:1、“红旗子不倒”是指什么意思?
2、 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为什么“红
旗
子”不倒?
3、怎样才能使“红旗子”不倒?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 毛泽东的三部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的斗争》
②内容:中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在中共领导下, 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③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高三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人教版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长期存在?
1.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有利于红色政权的发生发展。(基本国情)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群众基础较好(群众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利于红色政权的发展(革命形势
4.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重要条件)
»
么 的条件,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
能 思想;
够 存 在
3、意义:毛泽东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 的客观规律,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指 出了一条正确道路。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 胜利的唯一道路?
2、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长期存在?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理论探索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 星
《 井
星冈
之山
火的
《
中 国 的 红
1、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 建,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
可 斗 色 2、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以 争 政 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
燎 原
»
权 为 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阐明 了中国红军和红色政权能过存在和发展
——摘自《秋收起义》
3、起义失败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走城市革命道路
在当时的情况下走城市革命道路是行不通
影响 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 权的新局面 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移到 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高中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ppt10

1927年秋,湘赣边秋收起义
长沙 文家市
三湾
井冈山
湘赣边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
的开创性贡献
•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
•文家市会议迈开中国革命重 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第一步; •三湾改编时将党支部建在连 队及以上单位,确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
•开创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 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揭开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 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 命根据地的序幕。
•选举毛泽东为历史中央政府主席,朱 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土地革命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 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作用
•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 活上得到保证。
•中共与中国革命:农民 积极开展农业生产 与支持革命战争,根据地得到巩固。
城市中心论开始被否定, 中共开始领导军队进入农村, 以农村为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
井冈山的星火
•通过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工农革命政 权建设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 “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1928年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 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巩固与扩大。 •毛泽东通过《中》《井》《星》三篇文 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明中国 革命的正确道路。
1927年7月汉口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辞职; 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 恩来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由周恩来在南昌发动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成功,但南下广东时失败; 军队来源:国民革命军;
军队去向:朱德、陈毅转战湘南;进入 广东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汇合。 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

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割据:指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如近代前期的军阀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的工农说明这种割据的性质是代表广大工人、农民等劳动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力量。
一、“工农武装割据”的背景:1、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1)大革命失败后的严峻形势大批共产党员被杀,党员由大革命时期6万多减少到1万多人,工农运动也受摧残,全国有组织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人大部分散落。
(2)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必须武装斗争从1927年秋到1928年底,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为重大的是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2、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原因、目的、评价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表明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及时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并作出武装起义的重大决策。
A 选择南昌的原因:a大革命中掌握和影响的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国民党人张发奎的军队,其中包括贺龙,叶挺军队,分驻江西九江,南昌一带;b当时在南昌的敌我兵力对比,革命军队占优势,起义有成功把握:革命军队14个团,约2万人;反动军队6个团,约5000人。
B 时间、领导人、起义后革命军的走向C 特点:起义部队继续沿用国民党的旗帜,经过整编后的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
目的是争取和团结国民党左派D 意义:起义在南昌获得成功,革命军南下广东,再行北伐的计划未能实现,但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七会议:在南昌起义后不久召开,因情况紧急,只开了一天,共产国际代表参加会议。
A时间、地点、内容B评价: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贡献;限于党当时的理论水平,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
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湘赣边秋收起义: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秋收起义,其中,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是最重要的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井冈山八角楼 P211 补充:它成功的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结合 起来,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 转变,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工农武装割据”
三大起义的意义: (1)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2)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 城市转入农村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揭开了序幕。
二、形成局面
点燃星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创建理论:三篇文章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星火燎原: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创建
1、点燃星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朱毛会师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等率领中国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 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 了南昌城。
周
贺 龙
刘 朱
恩
来
叶 挺
伯
承
德
刘伯承任参谋长。朱德时任南昌市公安局长。贺龙是北伐时的国民党左派将领任国民革 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南昌起义中任起义总指挥。叶挺任起义前敌总指挥。
南昌起义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标志
1927.8.1
周恩来、贺龙、朱德 叶挺、刘伯承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 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7.12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 时间:为了纠正党在过去的错误,确定新的路 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进 线和政策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由瞿秋白主持 行改组,停止陈独秀的总 内容: 书记职权,成立了由周恩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 来等五人组成的临时中央 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常务委员会。
广州起义 时间 1927.12.11 张太雷、叶挺、叶剑英 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
领导人 特点
广州起义是以城市工人阶级为主体的革命武装向国民 党反动派的一次英勇反击,它是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 广州苏维埃政府颁布政纲,宣布一切权利归苏维埃; 命进行的又一次尝试,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 土地归国有,分配给农民耕种; 命群众的英勇斗争精神。这次起义的失败进一步证明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打倒国民党和各式军阀 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坚 守大城市来取得革命的胜利是行不通的,只有及时转 入农村,和土地革命相结合,才是唯一出路。
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 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 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 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 而是孤军南下广东,企图打开海 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 再次举行北伐,加之两次分兵, 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 原江西大旅社
3、经济:土地革命与根据地经济建设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 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动员农民参加革命解放农村生产力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所占人口比 6% 20% 所占土地比 80% 15%
义
“根据加伦的提议,规定起义后部队的行动方向:立即南下占领 广东,取得海口,以取得国际援助,再举行第二次北伐。”
——摘自《周恩来传》
南昌起义后,革命军南下途中遭敌人封堵,损失严重。 加伦,苏联军事顾问。蒋汪发动 革命军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一部分进入 反革命政变后,回国。 海陆丰,与当地农民会合。
三、巩固成果
军事: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0年底-1931年秋 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对峙
经济:土地革命与根据地经济建设
1、军事: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0年底-1931年秋
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三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思考:起义军为什么打不下长沙?接下来该怎 么办?从中得到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由于敌(国民党反动派)强、我(中共)弱, 以夺取中心城市(反动统治中心)为目标遭受重大挫折, 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转入敌人控制薄弱的山区农村, 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启示:中国革命照搬苏联经验,走城市中心道路,违背 了国情,是行不通的。
秋收起义
时间
1927.9.9 毛泽东
领导人
特点 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知识链接:南昌起义后,毛泽东在8月中旬给中央的信 中提到:“国民党的旗子已成为军阀旗子,只有共产党 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在毛泽东等的坚持下,湖南省委会议制定的暴动纲 领上就明确指出:鉴于国民党已经变成军阀压迫、屠杀 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而应当 “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 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 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 出小鸡来!”
一、揭开序幕
1、三大起义
2、八七会议
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 起义来回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南昌起义打 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为什么起义的枪声率先在南昌打响? 当时,敌人在南昌方面的力量比较薄弱,只有 6个团,约1万人。而中共掌握和影响的军队总 兵力约2万人。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 7.27周恩来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成立了起义 总指挥部。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 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 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 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起
南昌起义打什么旗?80年来的视觉作品,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说法: 部 南昌起义,我党打的是红彤彤的红旗。其实,艺术家们犯了一个 队 历史性错误。南昌起义,打的不是红旗,而是国民党革命军陆军 用 的 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迫 为什么南昌起义是打国民党军旗呢?这首先是因为当时我党还没 击 有明确的旗帜意识,以为能够和国民党一起实现国家太平就好了。 炮 可没想到国民党反动派翻脸不认人,还杀害共产党员,这就不得 不揭竿而起。可当时我军势单力薄,全军人数只有2万多人。为了 争取和团结国民党左派,中共领导决定起义部队继续沿用国民革 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打出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旗。国民革命军陆 军军旗与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类似,只不过青天白日移到了旗面 中央,且左侧旗裤处标有军队番号。 南昌起义部队用的重机枪
次序 第一次 国民党军队 10万多 中央军队 4万多 比例 约2.5:1
第二次 第三次
20万 30万
3万多 3万多
约7:1 约10:1
2、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时间:1931年冬 措施: ①制定宪法大纲 ②定都瑞金 ③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④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意义: ①中共公开与国民党对峙; ②中国境内存在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政府。
贫农
雇农、手工业者
60%
13%
5%
0%
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 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调动了一切反封建 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 胜利。
经济建设
目的: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革 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道 路 的 开 辟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疯狂屠杀迫害共产 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惨遭失败。
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中国 共产党组织上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 领袖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开退党甚至 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 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 也受到摧残,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 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摘自《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
措施:农业放在首位,同时发展工业。
作用:粉碎了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 色政权。
利
思想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的斗争
著作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能够存在的原因 根本原因:半殖半封的 社会性质 武装斗争(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和
根据地建设 的保障) 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充分发动农民支 援革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
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是武装斗争
的后方依托,保持土地革命成果)
理论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 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星火燎原: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创建
分布特点:
①主要分布在南方→ 大革命的影响主要集中 在南方,南方有着良好 的群众基础 ②几省的交界处→
便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 而且能扩大自身影响
③主要在偏僻山区→ 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有地形优势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动派的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八七会议
客观的说,共产国际和中共把大革 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命失败和中共的损失的责任都推加 思想。 在陈独秀身上是不公正的,这也是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上最大的冤案。 新的道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指明了
秋收起义
修水
铜鼓
进攻长沙受挫
由城市转入 农村
长沙 长沙
文家市
安源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三湾
确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权
赣
井冈山
江
秋收起义和 向井冈山进军图
进军井冈山
点燃星火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 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 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 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税,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 —摘自《秋收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