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城,这是雅典的一个商业港口。
他父亲是马其顿君主的宫廷御医,虽他童年丧父,但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7岁时,亚里士多德赴雅典柏拉图学园求学,他博览群书,刻苦用功,据说他每夜手握一只球,球下放一铜制容器,打盹时球便坠入容器,发出叮当声,以此鞭策自己,颇象中国的头悬梁、锥刺股。
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20年,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批判老师柏拉图的学说,被柏拉图称为“吃足母奶后用蹄子踢母亲的小驹”,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始终对老师都非常尊重。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前去小亚细亚的爱索斯办学,公元前342年,接受马其顿王腓力之聘,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历山大当时13岁,天资聪慧,雄心勃勃,十分敬重这位素有盛名的老师,他曾对别人说:“生我身者是我的父母,给我智能者是我的老师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位,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广招门徒,他习惯于在宽大的回廊下面边散步边讲学,被人们称为“逍遥学派”,他在这里讲学、著述,大部分著作都产生于此时。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染疟疾病死在巴比伦,雅典掀起了反马其顿的风潮,亚里士多德作为统治者的老师,被人刻骨仇恨,雅典人以不敬神的罪名通缉他,他逃到优卑亚岛,准备风潮平息后重返雅典,但第二年就暴病身亡,享年62岁。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当时雅典的民主制逐步瓦解,祸乱频起,希腊的艺术也日渐衰微,思辨哲学却达到高潮,哲学家们在认真地探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问题,受这种思想背景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养成了一种务实的学风,他没有柏拉图那种恢宏的“理想”,也没有柏拉图那种神秘而玄虚的“理式”哲学,他从资料入手,进行冷静、严肃的分析,通过归纳、概括、分类、推理,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在他著作中专门研究文艺理论的有《诗学》和《修辞学》,其他像《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等,也有涉及文艺问题的。
亚里士多德简介

•
3、具体划分六类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僭主政治→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三)理想城邦的设计
1、首先,在土地制度方面,他提出私有公用的原则。 2、其次,在政体主张方面,将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混合起来, 集中两者的优点而避免其弊端。 3、最后,他探讨了城邦的自然和地理配置。 4、此外,城邦应时时关心公民的教育,以培养良好生活所需 的品德与素质。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6月20 21/6/2 72021/ 6/27202 1/6/27 6/27/20 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6/2720 21/6/27 June 27, 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对伦理学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
本文将对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进行探讨。
一、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概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强调人的幸福和美德。
他认为,人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幸福,而幸福的实现依赖于美德的培养和实践。
亚里士多德将美德分为道德美德和智慧美德两种,道德美德是指人们在行为中表现出的品德,智慧美德则是指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智慧的实践来培养的美德。
二、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美德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美德是通过习惯和实践来培养的。
他将道德美德分为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两个层面。
道德品质是指人们内在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如勇敢、正直、谦虚等;道德行为则是指人们在具体行动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习惯,人们才能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亚里士多德的智慧美德亚里士多德将智慧美德分为理性智慧和实践智慧两种。
理性智慧是指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学习来获得的智慧,它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实践智慧则是指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得的智慧,它使人们能够正确地判断和处理具体的情境和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人们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智慧美德。
四、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最高目标是追求幸福。
他将幸福定义为人类最完美的状态,是人们在实践美德和发展潜能的过程中获得的最高满足和快乐。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通过实践美德和培养智慧美德,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五、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的意义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对于我们的生活和道德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实践和习惯来塑造我们的品格。
其次,它强调了理性思考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在行动中注重理性判断和实践智慧。
最后,它提醒我们要追求真正的幸福,通过实践美德和培养智慧美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亚里士多德简介(精华版)

《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简介(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简介(二):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必须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透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已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土多德出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靠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但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理解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构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
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带给的机构和作用。
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到达的目的。
【精选】亚里士多德简介

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简介(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简介(二):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必须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透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已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土多德出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靠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但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理解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构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
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带给的机构和作用。
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到达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 西方教育理念

亚里士多德西方教育理念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教育理念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他对西方教育理念的主要贡献:
1. 整体性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身心灵,并将知识、道德和技能统一起来。
他主张综合教育,通过提供广泛的学科和综合的学习体验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2. 实践导向:亚里士多德主张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他认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提出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智慧。
3. 积极参与: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
他提倡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个体差异: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和兴趣,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发展。
他主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潜能,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5. 自由和人权:亚里士多德主张个人的自由和尊重人权。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理性和个人自主性,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念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综合教育、实践导向和个体发展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亚里士多德本体论

亚里士多德本体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涉及诸多领域,包括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等。
其中,他的本体论研究了存在的本质和属性,探讨了实在物体的基本特征、种类和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从他的哲学体系中的形而上学部分展开,该部分也被称为“第一哲学”或“智慧的科学”。
本体论探讨存在的本质和属性,试图回答关于实在物体的起源、结构和目的的问题。
在本体论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物体分类的体系,通过对实在物体的种类和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质。
首先,亚里士多德将存在分为两种形式:潜在存在和实际存在。
潜在存在指的是物体所具备的潜在特性和可能性,而实际存在则是物体真正拥有的特性和实际发生的状态。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通过实际存在才能真正理解物体的本质和属性。
其次,亚里士多德将实在物体分为四个层次:物质、形式、物质与形式的组合体和最终目的。
物质是指物体的物质基础,是物体的潜在存在。
形式则是物体的特性、品质和本质,是物体的实际存在。
物质和形式的组合体是指物体的具体实例,即将物质与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个体。
最终目的是指物体的存在的目的和目标,是物体存在于世界上的终极意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和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形式赋予物质以存在和实际特性。
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实质(substance),它指的是物体的本质和实际存在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质是物体最重要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实质的补充和附属。
例如,一张椅子是由木材制成的(物质),并具有可坐的形式(形式),但实质是指椅子作为一种座位的本质和存在。
在物质和形式之间,亚里士多德还讨论了一种因果关系,即物质因素和形式因素对于物体的存在和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物质因素决定了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特质,而形式因素则决定了物体的形态和属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和形式的统一是物体存在的基础,它们不可分割且互相依存。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研究了物体之间的关系和等级。
【精选】亚里士多德简介

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简介(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简介(二):亚里士多德简介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必须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透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已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土多德出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靠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
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
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认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过程的指导原理。
但是亚里士多德对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图的更为丰富,因为他理解了一些古希腊时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构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
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带给的机构和作用。
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到达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一、生平经历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前367年在柏拉图主持的学院里学习长达二十年左右,但与柏拉图的观点有分歧。
公元前343年开始任马其顿王子(即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柏拉图逝世后,他离开雅典来到亚洲的密细亚的阿索斯城,建立学园,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3年后,波斯帝国攻陷城池,亚里士多德逃到累斯博岛的米提利尼城。
公元前335年回到雅典,在城外吕克昂的阿波罗神庙附近的运动场里另立讲坛,由此,他的学园被称为“吕克昂”。
与柏拉图的学园相比,它更注重实际,研究问题更注重提出疑难,注重多方面收集材料、尝试和探索。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雅典发生了反马其顿的运动,亚里士多德被作为政治打击的对象,被控以“亵渎神灵”的罪名。
他把学园交给泰奥弗拉斯多,避难于卡尔基,次年因病逝世,终年63岁。
二、思想观点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贡献:1.哲学观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却是第一个公开批评柏拉图的人。
他特别反对的是柏拉图哲学中有关数学的部分。
有人认为虽然亚里士多德熟知当时的数学,他却从来没有理解柏拉图的数学。
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相论也有批评。
虽然他同意一个事物的“形式”是恒古不变的,但他认为这个“形式”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人们在感受到实物后形成的概念。
因此他认为,“形式”其实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征。
他指出,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一种想法、观念都是透过我们的感官进入我们的意识。
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有理性,正是有了理性,人才能将不同的感官印象区分开来。
但是他同时指出,在人的感官经验到任何东西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有因果关系的存在。
他认为自然界有四种不同的原因,古希腊人的“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性”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
即“目的因”、“质料因”、“动力因”和“形式因”。
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方面则提出了所谓的三段论。
他的这个理论在后来的两千年内,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认的论证形式。
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所谓“黄金比例”。
这或许和希腊自然派哲学家的“和谐”概念类似。
他认为,人不应该偏向哪一个极端,惟有平衡,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不生存在社会中便不是真正的人。
他还提出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称之为“Polity”)。
2.科学观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科学史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因为他是最后提出一个整个世界体系的人,而且是第一个从事广泛经验考察的人。
在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运行的天体是物质实体的学说。
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为空间必须装满物质。
这样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物理作用。
后世的物理学家牛顿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这一论断的谬误,指出了“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直接原因。
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没有造起来之前,整个西方世界都被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统治着。
3.艺术观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著作。
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
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对戏剧的本质做出探讨,更开创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传统。
他的观点后来被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诗艺》中加以发挥,从而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四、评价亚里土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令人震惊。
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
当然,仅以数字衡量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他渊博的学识令人折服。
他的科学著作,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总之,涉及古希腊人已知和各个学科。
他的著作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前人的知识积累,二是助手们为他所作的调查与发现,三是他自已独立的见解。
作为一位最传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
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他还是一位真正哲学家,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他的写作涉及德、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他的研究课题之一搜集各国的宪法,并依此进行比较研究。
在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
这一重要分支学科。
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
当然,他也犯错误,但次数少得惊人。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语和英语。
以后的希腊学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廷的学者也是如此。
他的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
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罗伊,将伊斯兰的传统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融合成自身的思想体系。
最有影响的犹太教思想家迈蒙尼德,用理性主义解释犹太教义,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随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不断被发现,中世纪出现了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时代,学者们以此作为求得各方面真知识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习惯于对过去和同时代的理论持批判态度,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
如果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显得有些极端。
例如,他赞同奴隶制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认为这是自然界的安排(当然,这些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写照)。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思想,今天看来依然非常先进,如“贫穷是革命与罪孽之母”、“立法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青年上;忽视教育必然危及国本。
”(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的思想显然是超前的,因为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公共教育。
)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著述颇丰。
他对于当时尚未分类的科学部门如政治、逻辑、伦理、历史、物理(自然学科)、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等均有研究并有独到见解,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思想主要散见于其《政治学》和《伦理学》中。
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认识论及其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考察的基础之上的。
他把人的灵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本能、感觉、欲望等,二是理性灵魂,其功能是思维、理解、认识等。
他认为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
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觉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承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他又认为感觉在这里只起到一种诱发的作用,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得。
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
但不管怎样,重心都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
他特别强调音乐在培养儿童一般修养上的作用。
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它能使人解疲乏、炼心智、塑造性格、激荡心灵,进而通过沉思进入理性的、高尚的道德境界。
在体育教学中,他不同意教师只让学生进行严酷甚至痛苦的训练,要教"简便的体操"和"轻巧的武艺",着重于让儿童身体正常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
如在音乐教学中,他经常安排儿童登台演奏,现场体验,熟练技术,提高水平。
在师生关系上,亚里士多德不是对导师一味言听计从,唯唯诺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思考、坚持真理、勇于挑战。
他那“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品格,鼓舞着他把柏拉图建立起来的教学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又一位伟大的教学思想家,他所提出的关于人的灵魂三部分自然发展的思想,奠定了其关于依据年龄分期实施教学的认识论基础,这既是一个教学适应自然的良好开端,也是把教学理论建立在人类自身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律之上的初步尝试。
他的自然主义教学观对西方自然主义教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风气。
他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以来的主智主义传统,建立了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注重实践的良好措施,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教育遗产。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
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
他是最后一个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人。
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
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
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五、思想背景一个伟人的思想理论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必须要结合他的时代背景和学习、生活背景来看,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历史上继柏拉图之后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政治家,亦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创始人,深受其师柏拉图及前辈苏格拉底的影响,同时继承并发扬了柏拉图法律思想中优秀的部分,在长期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经典独到的思想体系并传承至今,这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便是其对“法治”的诠释。
古希腊时代城邦制盛行,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的制度思想在当时建立起了法治思想体系的雏形,但是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柏拉图设想以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哲学家来制定法律,以期用他们高尚的德行,强烈的自律精神与伟大的奉献精神公平公正的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