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2《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秀课件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2《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秀课件

(3)国家着力解决教育不公:
①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机制,改革考试招生
制度。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 师待遇,让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学生。③加大对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 度,深入推进教育、文化、体育等改革,充分释放社会领域巨大发展潜力。④发 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 区和薄弱环节倾斜。
(5)国家崛起的共同之处都是依靠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而实现的。 (6)当今世界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竞争,同时 经济 也是____________,归根结底还是 __________。 科技
综合国力 人才的竞争 (7 )发展高水平的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民,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科技人
⑤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
负担重的问题。⑥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培养,
教育资源配置 (2)我国的教育发展还存在很多局限:公共___________不公平、义务教育发 不均衡 展__________现象仍然突出,尤其在城乡、区域之间, ________________的 义务教育发展 差距 ___________仍然很大;________________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 高等教育的质量 距,还不能完全承担起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作用。 科技发展的人才支撑 智力保证
广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 | 上册
Hale Waihona Puke (1) 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奇迹,已成为世界教育大国)

初中化学教材中拉瓦锡实验的进阶探析

初中化学教材中拉瓦锡实验的进阶探析

教材研究教学参考;] ,,.V,, ■- (—ZHONC;\t E HIJAXUE JIAOXLiE C ANK AO J_中化雜材中拉瓦麵验的进阶_张文华〃(湛江市第三十二中学广东湛江524000)文章编号:1002-2201(2020)11>0051>0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在化学发展史上做出了许多杰 出的贡献,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1],就初中化学来说, 他最突出的贡献为探究空气组成实验,简称“拉瓦锡实 验”,又叫“钟罩实验”,因为实验经历了 12天,所以也被 人们称为“十二天实验”[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 二单元课题1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作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指出,“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 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 1/5,得出空气由 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 论”[3]。

从装置图和教材的实验描述可知,该实验反应 原理比较简单,就是在火炉持续加热的条件下,曲颈甑 中的液态汞不断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导致玻璃钟罩 内压强减小,进而使钟罩内汞液面上升,然后测出上升 的汞液体积,则可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针对拉 瓦锡实验的结论,伍强[4]认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1/5”这一描述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建议将“1/5”改为 “1/6”。

那么,哪种结论描述较适宜,拉瓦锡通过实验得 到的具体结论是什么?另外,实验初始空气体积是怎样 测定的,有没有将曲颈甑和钟罩内的空气都考虑在内等 等,截至目前,教材曲颂-描述得不是很清楚。

为了探析拉瓦 j锡实验的类似问1题,本教学知识点依旧有很多疑惑需 ^要解决,教材内容图1也亟须补充完善。

一、进阶探析的关键点经过教学实践,对教材描述的内容提出质疑并产生 疑惑:(1)该实验通过玻璃钟罩内液面的变化来判断密闭容器内空气体积的变化,那实验中的初始密闭容器到 底指的是玻璃钟罩、曲颈甑还是指曲颈甑和玻璃钟罩一 体化装置;通过测定钟罩内汞液面上升的体积,得到“氧 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这一结论是否适宜;(2)该装置 中,接近沸点的液态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2Hg+ 02加热^2HgO),氧化汞固体又在加热情况下能分解成汞和 力口梦i氧气(2Hg0=^=2Hg+ 02丨),那么火炉加热时这两个反 应是否同时进行;(3)汞槽里的汞是有毒的,能否将汞槽 换成水槽代替实验,是否拉瓦锡实验用的就是水槽,因为操作简便又安全。

科学出版社(广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科学出版社(广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3. C+CO2==2高C温O 4. CO+CuO==C△u+CO2
5. Fe+CuSO4==Cu+FeSO4
6. 2H2O2===2MnOH2 2O+O2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3.通过上述探究你能比较出镁、锌、 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吗?
考虑物质的用途时,性质不 是唯一因素,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制造飞机的材料中为什么 大量使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
合金
1、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他一种或 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 的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2、神奇的合金特性
合金的熔合方式:①金属与金属 ②金属与非金属 ③金属与金属,非金属

3、常见的合金: 生铁(Fe,C) 钢(Fe,C) 不锈钢(Fe,Cr,Ni) 黄铜( Cu,Zn)青铜( Cu,Sn) 焊锡(Sn,Pb)18K黄金(Au,Ag,Cu) 铝合金(Al,Cu,Mg,Si)
铜:无变化。
2.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
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

Fe + 2HCl == FeCl2 + H2 ↑

Mg + H2SO4 == MgSO4 + H2 ↑

Zn + H2SO4 == ZnSO4 + H2 ↑
铁锅
铁可用来制造炊具是 因为它传热快。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金属光泽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常温下为固体(汞除外)
注意: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的,但Cu是紫红色的, Au是黄色的。

初中化学新课程五种版本教材比较研究

初中化学新课程五种版本教材比较研究

初中化学新课程五种版本教材比较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仁爱)2004年6月第1版简称仁爱版
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简称科学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2年第3次印刷简称沪教版
山东教育出版社简称山东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03年2月第4次印刷简称人教版
第一单元(专题或章)
第二单元(专题或章)
第三单元(专题或章)
第四单元(专题或章)
第五单元(专题或章)
第六单元(专题或章)
第七单元(专题或章)
第八单元(专题或章)
第九单元(专题或章)
第十单元(专题或章)
第十一单元(专题或章)
第十二单元(专题或章)。

初中化学新课程五种版本教材比较研究

初中化学新课程五种版本教材比较研究

初中化学新课程五种版本教材比较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仁爱)2004年6月第1版简称仁爱版
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简称科学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2年第3次印刷简称沪教版
山东教育出版社简称山东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03年2月第4次印刷简称人教版
第一单元(专题或章)
第二单元(专题或章)
第三单元(专题或章)
第四单元(专题或章)
第五单元(专题或章)
第六单元(专题或章)
第七单元(专题或章)
第八单元(专题或章)
第九单元(专题或章)
第十单元(专题或章)
第十一单元(专题或章)
第十二单元(专题或章)。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粤教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粤教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粤教版)全 册课件【完整版】
1.1 身边的化学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粤教版)全 册课件【完整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粤教版) 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20页 0101页 0139页页 0562页 0618页 0662页 0712页 0766页 0785页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2.1 空气的成分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2 制取氧气 3.4 物质构成的表示式 4.1 我们的水资源 4.3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章 燃料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5.4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附录二 部分化学名词汉英索引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2.2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教案设计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2.2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教案设计

“2.2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突破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1.让学生体会化学来自生活,回归生活。

把“水的三态变化”当作认识分子知识的起点,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平台。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和问题可用分子知识来解释,列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例,如,香水气味,衣服晾干,盐溶于水等,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去体会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多次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并让学生合作完成“气体和液体压缩比较”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和乐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确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认识分子的特性。

3.能初步用分子的观念知识解释生活的某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不断地提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生活例子,教师演示实验,展示模型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通过思考获得结论、知识,并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增强学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分子的观念、分子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教学策略与手段】1.利用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

如“水的三态变化”、香水气味,衣服晾干,盐溶于水等生活例子。

提出问题:同学们有过疑问吗?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衣服在太阳下晒会比较快就干?让学生做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

然后,教师演示实验“浓盐酸与氨水生烟”。

问:为什么二者没有接触,而会在空中生烟?从这些活动和问题引出物质构成的微粒——分子这知识,进一步提出,要解释为什么,需要通过学习分子的更多知识。

然后展示模型、图片,深化分子可构成物质。

2.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微观的运动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同,这是教学的另一难点。

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突破难点。

如教材P42,“将酚酞滴入氨水中”;“氨分子的运动”,A、B两烧杯没有接触,怎么会发现A烧杯的液体也变红了?教师点拨,用分子的观点去解释,从而学生得出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1]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1]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1]
2.实验原理
o 过氧化氢酶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能将代谢中产生的 有 剂害铁的粉高H21O02分个解数成量H级2。O和O2,其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
o 酶的另一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特异(专一)性,淀粉酶 和蔗糖酶虽然都催化糖苷键的水解,但是淀粉酶只对 淀粉起作用,蔗糖酶只水解蔗糖。
考马斯亮蓝G-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染料,在游离状态下溶液呈棕红色,当它 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蛋白质含量在 0~1000μg 范 围 内 , 蛋 白 质 - 色 素 结 合 物 在 595nm下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 比 色 法 进 行 定 量 分 析 。 考 马 斯 亮 蓝 G-250 法 (Bradford法)是比色法与色素法相结合的复合 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是一种 较好的蛋白质常用分析方法。
在蛋白质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阴离子
两性离子
pH>pI
pH = pI
电场中: 移向阳极
不移动
阳离子 pH<pI
移向阴极
调节溶液的pH使蛋白质分子的酸性解离与碱性解离相等,即所带正负电荷相等, 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最小,溶液的混浊度最大。配制不同pH的缓冲液, 观察蛋白质在这些缓冲液中的溶解情况即可大致确定蛋白质的等电点。在pH 梯度电泳中,蛋白质泳动到其相应的等电点时则停止泳动,据此可分离等电 点不同的蛋白质。
2.实验原理
o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特别是萌发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 力最强,其中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随机地作 用于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糊精等; β-淀粉酶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极限 糊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电子书详细介绍了九年级化学上册科粤版的重要内容。首先探讨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展示了化学在农业、制衣业质的组成和性质变化规律等。文档还提供了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如课前预习、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善于思考和提问等。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化学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及其使用,包括试管、酒精灯、滴管等,并强调了实验室安全和药品取用的原则。最后,文档指导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药品的取用和处理等。通过本电子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九年级化学上册的核心知识点,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