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芦花荡 教案2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 2 芦花荡2 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2 芦花荡2 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二课芦花荡●学习目的: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想:《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民斗争为题材的小说。

队伍驻扎在苇塘,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

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

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发恨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进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

无论是日常斗争,还是这场“英雄行为”,都颇有点传奇色彩。

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民的激情。

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

根据这篇小说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可以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还可以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到艺术手法进行感知、感受、感悟,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及有关故事。

(资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芦花荡景,激趣引读。

1、芦花荡景:学生一边欣赏芦花荡优美景色,一边听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冀中平原上的故事。

2、激趣引读:同学们,在那富饶的齐鲁大地上,在长长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员们以非凡的智慧打击了敌人,收获了胜利。

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战争的洪流也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些传奇人物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1.2学习课文中描绘景物的技巧。

1.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课文中描绘景物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

2.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及其作品。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家乡的芦花荡有什么印象?2.课文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讲解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3.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性格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景物描写练习。

5.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6.课后作业6.1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景物描写创作。

6.2学生将作品至班级群,互相学习、交流。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芦花荡,了解其生态环境。

2.邀请环保专家到校进行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附:课文《芦花荡》简介《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家乡的芦花荡美景,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家乡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孙犁先生的《芦花荡》,这篇散文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2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2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luhuadang lesson 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芦花荡模板(通用版)2、篇章2:芦花荡范文(标准版)篇章1:芦花荡模板(通用版)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2、速读全文,复述全文3、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揭题解题,简介作者作者介绍: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省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1944年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识记重点字词: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一梭机枪()蹿()仄歪()趴()飒()转弯抹角()吆喝()()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跟读全文,复述故事内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人物性格):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2、思考品味,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①、爱国。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核心是自信自尊。
⑴ 爱国: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①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一方面更能够表现老头子的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自尊心受到伤害)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过于自信和自尊。
3、小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老当益壮。他没有某某,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老头子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间,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讨回了血债,讨回了自尊,这场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战争的人民性问题):
老头子实际上成千上万的抗日军民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的形象意义在于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以被征服的。
三、分角色朗读,品味人物对话
孙犁先生十分推崇《水浒》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说这两小说的人物对话读起来“叫人就像看见了说话人的神情,听见了说话人的声调。”也就是说这两部小说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把人物写活了。孙犁的《菏花淀》汲取了传统经典小说的精华,把对话写得简洁朴素,读后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窥见了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主题。

1.3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3.2理解作品中的人物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感悟作品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孙犁及其创作背景。

1.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2.课堂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内容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梳理故事情节。

3.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

4.学习生字词4.1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4.2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人物形象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如芦花荡、老爷爷、小女孩等。

2.2学生分组讨论,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关键语句。

3.感悟作品主题3.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主题,如家乡之美、亲情、友情等。

4.欣赏文学作品4.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如描写自然风光、人物形象等。

4.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2.摘录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仿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感悟,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教案:芦花荡

初中语文教案:芦花荡

初中语文精品教案:芦花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芦花荡》的基本内容,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景物描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和平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芦花荡》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景物描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景物描写,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芦花荡》的作者孙犁及其代表作。

(2)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氛围。

(2)学生自主思考:作品主题是什么?主人公形象特点有哪些?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自学成果,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景物描写。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芦花荡》,巩固学习成果。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及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启示。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芦花荡”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或诗歌。

教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

教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

教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犁散文的语言特色。

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的英勇与智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体会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的英勇与智慧,感受孙犁散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散文——《芦花荡》。

(2)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比如《地道战》、《地雷战》等,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课文阅读与理解(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芦花荡》,注意语气、节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请同学们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3)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主人公、游击队员等。

3.人物形象分析(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请同学们分析游击队员的形象特点,如勇敢、智慧、团结等。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4.语言特色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孙犁散文的语言特色。

(2)请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孙犁散文语言特色的认识。

5.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的英勇与智慧的认识。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如何从课文中汲取爱国精神,培养勇敢、智慧的品质。

6.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员的英勇事迹的作文。

(2)请同学们收集孙犁的其他作品,阅读并体会其语言特色。

四、课后反思(2)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勇敢、智慧的品质。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同学们对《芦花荡》这篇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

(2)同学们在分析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但在课堂讨论中还需加强发言的积极性。

(3)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优秀8篇)《芦花荡》教案篇一训练重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步骤:一课时1、导入年近六十,照例该养老了,看看我们身边现在那些退休人员的生活吧。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着这么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头—— 2、简介作者、作品孙犁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茅盾评介:“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3、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正音、解词)浸提防尖利悠闲疟yo子疟疾寒噤n 蹿un 仄歪飒飒挂花泅i’水转弯抹角吆喝yo 张皇失措央告4、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概述故事(芦花荡里生活着那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

我们的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运送粮草,护送干部)全靠一个近六十的不带枪的非常自信的老头子。

一次,她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一个女孩受了伤,他觉得丢脸,发誓要报仇。

他诱敌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钩住鬼子并用竹篙痛打,消灭了十几个日寇。

⑴ 文中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老头子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5、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芦花荡教
案2
2.芦花荡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课前准备:
1、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暑期电视剧《小兵张嘎》讲起,引入新课。

二.作者及白洋淀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生。

(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

(略)
四.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A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

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五.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

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

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

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

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六.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七.作业:
1.作业本第一课练习题。

2.摘抄本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仔细体味。

板书设计:
情节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人物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诗情画意
教学反思: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议程
时间:2018年元月23日
地点:门诊三楼会议室
主题: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
参加人员:五位院长、防保科
议程:
1、汇报2017年度院感工作总结。

(2017年培训为主、明年以考核、督导为主)
13项指标切口、简报4本、年终纸质版1本
2、审议通过2018年度院感工作计划。

3、院感委员会增补委员红头文件?基建、信息、内镜室、
供应室;检验科、委员会职责、。

4、2017年度未解决事宜。

5、可回收垃圾专人收集,签订处置协议。

生活垃圾中混入输液瓶(提供模版)
6、放射科导管室水路问题。

7、床位手消毒液、内镜室监测设备、血透室一次性护理包、妇产科臀垫
床单元终末消毒机未到位。

8、多重耐药信息化现状:2016对比,孝义市人民医院经验
院感科安装LIS系统?院感科不能实时知晓检出情况(动态信息、化验室)
目前:数据不准确:手卫生统计、出院人数、三管监测
收费项目?医嘱术语?
9、职业暴露的上报,电子版?科里、随访由谁做?探讨人性化一站式解决。

10、院感科13项职责是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2018年开始落实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