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软土蠕变特性及蠕变模型
土蠕变性质及其模型研究综述与讨论_王者超

。
因此,对于湿黏土,只有完成主固结过程后,真正 意义上的蠕变过程(有效应力保持不变)才开始出 现。 2.1.1 侧限蠕变性质 侧限条件下,湿黏土的压缩过程曲线通常用一 条两阶段曲线来描述 ,如图 1 所示。在 t ≤ tEOP 的 主固结阶段,是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的过程;在
[9]
Type I EOP OC
[1, 6-8] [1-5]
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隧道和边坡等土体结构的 长期变形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与工程需要 相适应,研究逐渐转向土的三维蠕变性质[3
-4,
13-14]
。
同时,在一些水电、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 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堆石、钙质砂、硅砂等砂质土的 长期力学性质。根据这些需要,与砂土蠕变性质相 关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15 蠕变微观机制研究[1, 6, 17, 21
[1, 5-6, 34, 41]
(1)
Singh 和 Mitchell 的研究还发现: 正常固结黏土 m 大
于 1.0,而超固结黏土则小于 1.0。此后,Bishop 和
Lovenbury[3]及 Tavenas 等[4]发现对于轻超固结黏土,
m 在蠕变开始阶段开始大于 1.0,但超过一定时间 后,变为小于 1.0。
lg t
′ <σz ′ , pc σz
Type II
NC
′ ≈σz ′ , pc σz
EOP
εz
Type III
t > tEOP 的二次压缩阶段,是土在常值有效应力作用
下继续变形的过程。图中, tEOP 对应于主固结的完 成, Cα = Δe Δ lg t 为二次压缩系数, e 为孔隙比。 此条件下, 试样的体应变、 剪应变和轴向应变相等。 早期的黏土侧限蠕变性质研究主要围绕二次压缩系 数展开。Ladd 和 Preston[10]研究发现:黏土的二次 压缩系数不受时间、试样厚度和分级加载系数比的
天津海积软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对软土蠕变一 固结特性进行 了研究 , 探讨 了应力应变 模型、 蠕变模 型和 固结模 型 的耦 合机理 ; 王常 明等 人 对 营 口、 J 上海 、 珠海 的滨海软土进行 了三轴蠕变
试验 研究 , 出 了描述 滨海软 土 的应力 一 变一 间的 提 应 时
随时间逐渐增长的现象【. 】 经典的弹性 、 】 塑性理论认 为, 土在加荷 以后立 即产生变形 , 应力状 态恒定且不 考虑时 间因素. 然而许多研究资料表 明: 应力、 应变 并不是简单代数关系, 而包括复杂的随时间变化的规 引 海积软土地基上的构筑物经常会 由于地基土
.
经验公式. 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 选取天津 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某场地的海积软土样 , 通过三轴 蠕变试验研究 了天津海积软土的蠕变特性 , 得到了天 津海积软土蠕变特性的经验公式 ; 同时用灰色系统理 论建立了蠕变沉降预测模型 G (,) 并用蠕变试 M 11,
验 数据进 行 了预测 , 对该 模 型进行 了验 证.
作者简介:张静娴 ( 9 3 ) 18一 ,女,湖北天门人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硕士生
天 津城市 建设 学院 学报 张静娴等:天津海积软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
13 ・ O
成偏应力状态 , 使土样产生蠕变变形. 由百分表测读 土样在一定荷载下随时间的增长而产生的轴向变形. 蠕变试验的加载方式有分别加载和分级加载两 种. 分别加载就是对同一种土样 , 在相同仪器和相同 的试 验 条 件下 , 行 不 同应 力水 平 下 的蠕 变试 验 . 进 从 理论上来说 , 分别加载蠕变试验更符合蠕变试验的要 求, 能得 到蠕变全过程的变化曲线lJ本试验采用分 l. o 别加载不排水三轴蠕变试验. 试样直径 6 .n 高 1 l 8 m、 度 10 l 根据实验 目的和现场实际情况 , 5n m. 此次试
滨海软黏土蠕变特性的三轴试验

天津 大学 学报 ( 自然科学 与工程技术版 )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V 0 l 1 . 4 6 NO . 5 Ma v2 01 3
DOI 1 0 . 1 1 7 8 4 / t d x b 2 0 1 3 0 5 0 2
滨海软黏土蠕变特性 的三轴试验
雷华 阳 1 , 2 ,刘景锦 ,贾亚 芳 ,李 肖
( 1 .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 院 ,天津 3 0 0 0 7 2 ; 2 . 天津大学滨海 土木工 程结 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 3 0 0 0 7 2 ) 摘 要:为探讨 天津滨海典型软黏 土的蠕变特性 ,利 用英国 G DS 动三轴试验 系统 ,开展 了考虑 围压 、加荷 比以及
速 率越 大 。破 坏 应 力 值 越 小 .
关键词 :软黏 土 ;蠕变 特性 ;三轴试 验 ;非线性 中图分类 号 :T u 4 4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4 9 3 . 2 1 3 7 ( 2 0 1 3 ) 0 5 . 0 3 8 7 — 0 6
Tr i a x i a l Te s t o n Cr e e p Pr o p e r t i e s o f i n Co a s t a l S o f t Cl a y
水条件 下的非 线性程度 明显 ,排 水条件 下其体 变性状 总体上表 现为 剪缩 ,蠕 变 变形速 率和 变形量均低 于不排水条 件 ;不排 水条件 下软黏 土的初 始蠕 变变形速 率和 变形量与 围压和加荷 比有关 ,相 同偏应 力水平下 ,固结压 力越 大, 初 始蠕变速率越 大,达到稳 定蠕变阶段 的时间越 短 ,蠕 变变形 量越 小 ;初始 固结压 力一 致时 ,加 荷比越 大瞬 时蠕 变
天津沿海地区软土的特性及处理措施(精)

天津沿海地区软土的特性及处理措施
全部作者:
刘年真
第1作者单位:
天津市塘沽区市政工程局
论文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沿海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从研究该地区土体成因及特性出发,指出由于成土历史短,土的固结程度很差;接下来以有关的地质勘探资料为例对土体立体结构特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再进1步阐述了沿海地区浅层软土具高压缩性,在建造建筑物及构筑物时应引起重视的观点;最后以上述方面为前提,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古贝壳堤;轻亚粘土薄层;地基处理 (浏览全文)
发表日期:
2007年07月16日
同行评议:
(暂时没有)
综合评价:
(暂时没有)
修改稿:。
软土蠕变及结构特性试验研究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4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3)11-0139-03DOI:10.16330/ki.1007-7359.2023.11.0501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江、沿海、沿湖城市为了寻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大量扩地,因此围海、围湖造地成了城市扩地的主要方法。
在此背景之下,大量冲填土被投入围海、围湖造地的工程之中,研究表明[1-4]此类软土具有含水量高、承载能力差等缺点,虽然在工程中会将此类土进行处理后再投入使用,但作为地基使用时土层下部在长期的固结条件下仍然会发生沉降,产生蠕变。
考虑到工程中较长的安全使用年限,因此对软土的蠕变及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从根本上了解其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对于保证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运行使用有着重要意义。
不少学者对不同类型的软粘土蠕变特性进行研究,王常明等[5]通过三轴试验发现滨海软土具备非线性蠕变特征,在Singh-Mitchell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曲线模型,该模型更为简洁且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谈炎培等[6]基于苏州地铁一号线的软土层,采用三轴及一维蠕变试验并结合S-O 模型对软土力学特性进行有限元模拟,发现该地区软土层具有显著的蠕变特征,并基于该特征计算出了合适的盾构推力。
柳文涛等[7]通过一维压缩蠕变试验与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近代海洋沉积相软土的蠕变规律,发现海相软土的蠕变性质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并且发现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次固结系数会出现峰值。
张先伟等[8]通过固结排水与不排水试验,研究了不同偏应力下的蠕变曲线,发现对应力-应变曲线可以采用双曲线形式进行描述。
刘汉龙等[9]借助改进的三轴仪对软土进行真空-堆载预压试验,发现软土的轴向应变与体积应变以及时间的对数呈现出非线性关系,但随着堆载时间的延长,会演变为线性关系。
但现有的研究局限于自然沉积下的软土,且很少考虑到不同应力条件下软土的蠕变及结构特性。
因此本文以南京市建邺区双闸街道住宅楼项目的地下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固结及直剪试验,采用不同荷载及加载方式对软土的蠕变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应力、应变与时间三者间的关系,揭示软土在不同应力条件下蠕变的内在机理,为实际相关工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天津滨海新区软土次固结特性研究

第20卷 第12期 中 国 水 运 Vol.20 No.12 2020年 12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December 2020收稿日期:2020-10-13作者简介:李 岩,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滨海新区软土次固结特性研究李 岩(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00)摘 要:为更准确的预测天然软土地区地表沉降量,减少工程建设损失及保证生产、生活,需对主要压缩层软土的次固结特性进行研究与分析。
对天津滨海新区软土进行不同压力分别加荷的无侧限变形下的蠕变试验。
结果表明:软土蠕变随竖向应力增大而增大,软土次固结系数在结构屈服应力附近存在峰值,次固结系数具有时效性,经分析得出在t=40t 1时刻后次固结系数趋于稳定。
关键词:软土;蠕变;次固结系数;时效性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0)12-0144-03一、引言软土在工程中被认为是不良土体,含水量一般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高压缩性且强度低。
根据大量学者研究表明天然土体在竖向压力作用的固结涉及两方面过程,第一阶段为主固结(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引起体积的变化),第二阶段为次固结(由于土体颗粒产生滑移蠕动而引起的体积改变)。
Mesri 等人以海积软土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堆载预压能有效减小土的次固结变形。
冯志刚等得出次固结系数受加荷比的影响。
曾玲玲、洪振舜等研究表明次固结系数与结构屈服应力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雷华阳等对人工水泥固化软土进行研究得出,随水泥掺量增加,次固结系数变小。
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软土的次固结特性相对复杂,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天津的经济快速发展,吹填造陆项目为目前重要进程,这就意味着大量建筑物将以软土为地基。
因此,本文选用天津软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次固结蠕变相关试验,同时进行原状土与重塑土的一维固结试验,结合结构屈服应力对比分析不同固结压力条件下次固结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其时效性特征。
蠕变模型参数识别

蠕变模型参数识别蠕变是材料在长时间作用下逐渐变形的现象,其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测和控制蠕变变形,蠕变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和结构的设计和分析中。
蠕变模型参数的识别是确定模型与实际蠕变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关键步骤,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工程设计的安全性。
蠕变模型参数识别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蠕变模型。
常见的蠕变模型包括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
经验模型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得到,而物理模型基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变形机制建立。
选择合适的蠕变模型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和实际应用情况。
接下来,需要选择适当的试验数据。
试验数据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全面反映材料的蠕变行为。
通常会选择不同应力水平和温度条件下的试验数据进行参数识别。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也可以通过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得到虚拟试验数据。
然后,需要建立参数识别的数学模型。
参数识别可以看作是一个优化问题,目标是使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差异最小化。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
数学模型的建立要考虑到模型的非线性和多参数特性,以及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参数识别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参数的可辨识性和唯一性。
可辨识性是指参数能够通过试验数据来确定,而唯一性是指参数的确定是唯一的。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试验数据的限制和模型的简化,参数的可辨识性和唯一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和数学模型的优化来提高参数的可辨识性和唯一性。
需要进行参数识别的验证和验证。
参数识别的结果应该能够准确地预测试验数据,并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验证和验证可以通过对新的试验数据进行预测,以及与其他模型的比较来实现。
如果参数识别的结果与实际蠕变行为存在较大的偏差,就需要重新选择模型和优化方法,或者考虑改进材料的制备和处理工艺。
蠕变模型参数识别是预测和控制蠕变变形的关键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型和试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采用合适的优化方法,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参数识别结果。
滨海软土剪切蠕变特性研究

海软土 的剪切蠕变试验 , 获得不 同条件下应变与应 力和时间 的关 系 , 分 析其剪切 蠕变性状 的结构性效应 和影响 因素 , 并最终 建立 了相应 的本构方程 。试验结果表明 : 应力大小明显影 响天津滨海软土剪切蠕变性状 , 低应力下只出现衰减蠕 变和稳定蠕 变, 高应力下 会产 生破坏 型蠕变 ;低应力条件下应力一 应变关系呈现 出线性特性 , 高应力下呈现出非线性 蠕变特性 ; 采 用较小 的加荷 比不仅可 以减少最终蠕变量 , 还可 以使软土承载力提 高。根据蠕变 曲线形态特征 , 建议一种 指数 函数型蠕变模 型模 拟 天津滨海软土 的非线性塑性蠕变特性。该模 型具有简单易懂 , 参数较少 , 实用 性较强 的特点 , 通过对 比分析 , 发现此蠕 变模型 能很好地拟合天津滨海软土的剪切蠕变特性 。 关键词 软土 剪切蠕变 非线性 指数函数 本构模型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4 4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S HEAR CREEP P RoP ERTY AND CoNS TI TUTⅣ E M ODEL F oR S oFT
S oI L oF LI TToRAL ARE A I N TI ANJ I N
L EI Hu a y a n g ① ② ③ J I A Y a f a n g  ̄
( ①T i a n i f n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S o f t S o i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i r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 T i a n j i T t ( (  ̄D e p a r t m e n t f o C i v i l E n g i ee n r i n g,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
0.071 4
180
0.105 9
0.077 0
上海软土
ó3 = 150 kPa
S /kPa
n
40
0.083 1
70
0.070 9
90
0.084 8
120
0.091 7
150
0.096 4
0.085 0
营口软土 ó3 = 50 kPa
S / kPa
n
58
0.068 5
84
0.066 5
120
0.066 6
• 228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年
性,用“粘壶”模拟土体的粘滞性,用“滑块”模 拟土体的塑性,通过这些元件的不同组合来反映土体 的粘弹塑性特性。模型的概念直观、物理意义相对 明确,但多元件的组合,本构方程相对复杂,参数增 多,给应用带来不便。实际模型理论往往只能描述 岩土体线性蠕变规律,对于具有非线性蠕变特征的滨 海软土,模型理论的方法就显得适应性较差。二是 采用经验理论,即根据土体的试验结果而抽象的应力 -应变-时间关系,对于不同的土、不同的试验条件, 可有各不相同的经验公式[5~7]。
图 1 珠海软土σ 3 = 200 kPa 时的特征曲线 Fig.1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marine soft soil in Zhuhai with σ 3 = 200 kPa
图2 上海软土σ 3 = 150 kPa 时的特征曲线 Fig.2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s of marine soft soil in Shanghai with σ 3 = 150 kPa
,为平均应力; S
=σ1
−σ3,
为应力偏差;t1为参考时间,这里取t1 = 1 h;ε 0 可理 解为瞬时的弹塑性应变;a,b分别为σε / s 坐标中直
线的截距与斜率,其值可以从图5中确定。
对 t = t1 ,有
• 230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年
ε0
= ε1
− CS σ − bS
(5)
图1(a),图2(a),图3(a)分别为3种软土的实验室 不同应力偏差的蠕变曲线。由图可见,轴向应变与 时间的关系在 ln ε - ln t 坐标系中呈现良好的线性关 系,并且在不同应力偏差下的 ln ε - ln t 关系几乎是相 互平行的直线;当应力偏差较小和较大时,这种特性 稍差。
Table 1
对于上述滨海软土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将式
(2)改为
ε
=
ε0
+
At1 1− m
σ
aS − bS
t t1
1−m
(3)
令 C = At1 a , n = 1− m ,式(3)可改写为 1− m
ε
=
ε0
+
CS σ − bS
t t1
n
(4)
式中: σ
= σ1
+ 2σ 3 3
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图4为对这些等时曲线的归一 化处理,表明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可以用一双曲线函 数来描述。
根据上述滨海软土试验结果,用双曲线型函数来 描述应力-应变关系更为适合(图5)。Mersi等也曾建议 将双曲线型代替指数型[5,9,10]。
图4 等时曲线的归一化(上海软土) Fig.4 Normalized of isochronous stress-strain curve of marine
第 23 卷 第 2 期 2004 年 1 月
岩石力ics and Engineering
23(2):227~230 Jan.,2004
滨海软土蠕变特性及蠕变模型
王常明1 王 清1 张淑华2
(1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长春 130026) (2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 130012)
18.5 0.97 0.52 12.0 15.0
35.0
17.6 1.09 0.61 10.0 12.7
43.3
18.4 0.95 0.58 33 0.8
2.2 应力-应变等时曲线 图1(b),图2(b),图3(b)分别为3种软土不同固结
压力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对应于图1(a),图2(a),图 3(a))。由图可见,应力-应变等时曲线不是直线,而 是一簇相似的曲线。由此说明,滨海软土的蠕变性
上海软土: ε = 1.322S t 0.085 σ − 0.968S
营口软土: ε = 0.489S t 0.066 σ − 0.619S
图6 归一化应力-应变关系(t = 1 h) (ZH-珠海软土; SH-上海软土;YK-营口软土)
Fig.6 Normalized stress-stran relation of three marine soft soils
表2 三种软土不同应力差下的 n值 Table 2 Value of n for the mrine soft soil in different stress
differences
珠海软土 σ 3 = 200 kPa
S / kPa
n
40
0.083 7
60
0.064 0
90
0.073 6
120
0.066 0
5结论
滨海相沉积的软土具有非线性蠕变的特性,将 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修正为 双曲线型是合适的,文中建议的蠕变模型可用来描述 滨海相软土的蠕变行为。上述模型只有3个参数,并 且容易确定,既简单又实用。
对于 ε 0 = 0 ,式(4)可写成
ε
=
CS σ − bS
t t1
n
(6)
试验资料表明,式(6)可以描述滨海软土的蠕变 行为。
上述应力-应变-时间关系中,只有C,b和 n3个 参数。C,b反映土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应力 历史对变形与强度的影响;n 则反映应变速率的大 小。
由式(6)可见,参数C 和b可从 t = t1 时的 (σε / S) −ε 直线关系图中得到;参数 n 则可根据蠕变曲线得 到,它是双对数坐标中的直线的斜率。上述3种软土 在不同应力差下的 n 值列于表2。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marine soft ground projects how to describe the creep behavior of marine soft soil. The marine soft soil is of nonlinear creep characteristics on basis of triaxial creep tests of the three kinds of soft soils from Zhuhai,Shanghai and Yingkou in China. A hyperbola-typed stress-strain relation is stated to suitably describe the constitutive character of marine soft soils. The hyperbola-typed func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 in Singh-Mitchell’s creep model and a new stress-strain-time relation i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There are only three parameters in the proposed creep model,and all the parameters are easy to be determined. Key words soil mechanics,marine soft soil,creep,nonlinear,creep model
150
0.048 3
195
0.078 0
0.066 0
4 海滨相软土蠕变模型及参数
3 种滨海软土蠕变模型参数 C 和 b 可从图6中 得到。n 取蠕变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中直线的斜率,不 同应力差,其直线的斜率相似,取其平均值作为模型 中的n值。这样,可得到 3 种滨海软土的蠕变模 型,分别为
珠海软土: ε = 1.315S t 0.077 σ − 1.129S
摘要 如何合理地描述滨海软土的蠕变规律对软土地基工程是十分重要。三轴蠕变试验研究表明,滨海相沉积的软
土具有非线性蠕变的特性,双曲线型更适合其应力-应变关系。修改了Singh-Mitchell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建议了
滨海软土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所提出的蠕变模型具有参数少、适用性较强的特点。
关键词 土力学,滨海软土,蠕变,非线性,蠕变模型
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选择我国不同地区的 3 种滨海软土对其剪切蠕变规律进行了研究,试 图寻求一种合理描述滨海软土的应力-应变-时间关 系的模型。
2 软土蠕变试验结果
2.1 蠕变曲线特征 采用 3 种不同地区的滨海相沉积的淤泥质粉质
粘土在不同固结压力下进行了三轴剪切蠕变试验。 3 种软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目前,描述岩土体蠕变特性大致采用两种途 径:一是采用模型理论,即采用基本元件来表征土体 的某些力学性质,例如,用“弹簧”模拟土体的弹
2002 年 5 月 23 日收到初稿,2003 年 7 月 15 日收到修改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092,49972089)资助项目。 作者 王常明 简介:男,1966 年生,博士,1989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现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 和研究工作。E-mail:cm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