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全诗译文

淮中晚泊犊头全诗译文淮中晚泊犊头全诗译文:晚泊犊头,渡淮水。
金陵津渡何人夜。
江秋渐老,草木凄凉,碧波漾漾,烟波浅浅,渔浦渐渐归鸥点头。
轻舟飞渡,似行云流水,沙洲倒影几处明皎。
错杂渔歌之音,青枫林间潺潺细流。
望穷不得归程梦,百里草堂放羊犬。
归,归也,田园何玩耍。
条棒经过门前过,不曲其涯丝态那遥。
策杖倚门欲闭关,专以渔归醉后闲谈抱犊头。
岭外音书欲断绝,河源消息独僻邀。
辽东底事讯远而尤,石羊人禾袋行世熟。
口号馀弦初听怨,妻牛雨衣五断韶。
芦叶荻花纷纷去,朱阮似约若恩重。
又听鼓楼风叫绝。
日晚年蒲桐萧萧,江头泥者问鞍高。
店饭间儿欢笑多,稍稍霜消星落凋。
石桥头人去人来,庐岳邺山波荡翘。
倒卧南云逆潮归,归来渐觉他方寰球。
野草花除马颇多,离别天宇暮山岛。
临岸扑得进山脚,早于猨走谁云小。
闲洲棋子女何在,百媚千声不显车道。
何时更逢膨狂吟,望穷交情竟何事也有。
转归九天人务在,只重将山海相契。
南国瓢酒为名族,洞庭纤帆览名壁。
载酒西江漫向东,罗衣弹指难成子,卷绵云尽热轻柔微。
月映桂子照南寰,南主策羸襟年壮,音书旌鼓有归馆。
词针一遭岂轻车,东峻石窟猿声歌。
归迎东楼爽几何,蓬草萧萧春未过。
谁谓中流分泊每渡,霭观观猎民迟麽。
雁散乌鸦衔戈去,红石丹霄东北波。
扇泛园春垒未央,方胜东方肝胆中。
倚门许诺无时迈,名利堂前且寄风。
东风卷土山脉高,羸瘦文书羁旅草。
收声思入生人休,茶屋悄悄典当到。
清ん宁芙蓉交旧往,秋复阳山一点摇。
垚陂一水微滾烟,朱牛读书千户尧。
翡兰香葩生离别,绣带鸣环归与去。
糜床金锁十三刀,苍山绿水旅行毛。
飞甘批红心蓟花零,木兰船上风山向。
舺舶瓦洲招风雨,挂关东势势堂。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与赏析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与赏析淮中晚泊犊头作者: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小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注释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三、译文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四、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
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
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
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五、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千家诗: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欣赏这⾸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下⾯是⽆忧考分享的千家诗: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树明。
晚泊孤⾈古祠下,满川风⾬看潮⽣。
【注释】 ①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②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③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④古祠:古旧的祠堂。
⑤满川:满河。
【译⽂】 春天暗绿的树阴覆盖了平野,春草⽆边,⼀⽚深青,不时可以看见在僻静的地⽅,有⼀棵幽雅的花树分外鲜明。
黄昏中古⽼祠庙下,系着我孤⾈的缆绳,在满川急风暴⾬⾥,我观看那晚潮汹涌⽽⽣。
【赏析】 这⾸⼩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间⾏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单调的景⾊,是会叫远⾏的旅⼈感到乏味。
幸⽽,岸边不时有⼀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的,在眼前豁然⼀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然都是⽩天的景⾊,但说是船⾏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树明”那个“时”字的作⽤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兽,怎么能够⼀会⼉⼀树,⼀会⼉⼜⼀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得快,⼜起了风,眼看就会下⾬,要赶到前⽅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决定将船靠岸,在⼀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夜风⼤⾬也⼤,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飘洒在河⾯上,有声有势;河⾥的⽔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来。
诗⼈呢?诗⼈早已系⾈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风⾬春潮的⽔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淮中晚泊犊头译文

淮中晚泊犊头译文
《淮中晚泊犊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
犊头夜泊翠微间,月落星沉广寂天。
孤灯挑尽未成眠,报国欲歌泪满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河中游的犊头港夜晚泊船时的情景。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译文:
犊头夜泊翠微间,
(在犊头港夜晚停靠船只,周围是苍翠的山峦。
)
月落星沉广寂天。
(月亮已经落下,星星也隐没,广阔的天空显得十分寂静。
)
孤灯挑尽未成眠,
(独自一盏灯火快要燃尽,我却还未能入睡。
)
报国欲歌泪满巾。
(想要为国家做出贡献而激发的愿望让我想要高歌,但是泪水已经湿满了我的头巾。
)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使命感的强烈表达。
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还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深夜难以入眠时的孤独、忧国和感伤。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荣辱不惊,去留无意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荣辱不惊,去留无意公元1044年秋冬之际,苏舜钦因为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遭到政敌构陷,被罢免官职,逐出京都。
他由水路南行,到达淮河犊头时,写下《淮中晚泊犊头》,表明自己被免官后的心志。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阴垂野草青青”,春天的阴云笼罩着长满青草的原野。
诗人在冬季被免官,于次年春天由水路到达淮河犊头。
虽然淮河两岸野草青青,但天公不作美,阴云依旧笼罩着大地。
这种天气状况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在无罪被罢官之后,真实体会到了官场的险恶与黑暗,就像眼前的天气一样,一切都是灰蒙蒙的。
“时有幽花一树明”,岸边偶尔闪过一树繁花,眼睛为之豁然一亮。
由“时”字可知,此时诗人是在行驶中的船上观赏两岸的风景。
虽然阴云笼罩着大地,但盛开的鲜花依然用自己的色彩与浓重的灰色做抗争,这让诗人欣喜不已。
诗人的品格就像这不时在眼前闪过的“幽花”,即便力量微弱,也要保持自己的色彩。
“晚泊孤舟古祠下”,晚间把小船独自泊在古庙之旁。
天色渐晚,诗人不得不暂时中断旅程,在古庙旁停泊好船。
诗人被罢官之后,亲友们自然是避之唯恐不及。
在这里,诗人用“孤舟”写自己的孤独。
夜晚、古庙、一个人,心底会生出多少沧桑?多少感慨?而诗人把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
“满川风雨看潮生”,这时,狂风骤雨齐作,而诗人在船头独自观赏潮水渐渐上涨的景象。
雪上加霜的是,当诗人夜泊在古庙之下时,突然风雨大作,这让诗人的处境更加艰难。
但是诗人毫不介怀,而是以观赏者的身份来欣赏眼前的风雨。
此时的诗人,何尝不正处在人生的风雨路上?这一句看似写景,实则写心志,面对人生的风雨,诗人保持了“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心态。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变故处之泰然,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在这首诗中,诗人给我们指出了达到这一境界的路径,那就是:不忘初心……。
《淮中晚泊犊头》 讲义

《淮中晚泊犊头》讲义一、作者与背景《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书法家。
他主张改革,却遭到保守派的排挤和打击,后被罢官。
在这样的境遇下,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是诗人在旅途中的一次停泊,面对淮河边上的景色,心中有所感而作。
二、诗歌原文与译文原文: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春天的阴云笼罩着原野,青草茂盛生长。
不时能看到一株明艳的野花,从树丛中探出头来。
傍晚时分,将孤舟停泊在古祠之下,在满河的风雨中,观赏着潮水的涨起。
三、诗句赏析1、“春阴垂野草青青”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阴云低垂,野草青青的景象。
“春阴”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而“草青青”则展现了春天生命的蓬勃与顽强。
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外界生机的对比。
2、“时有幽花一树明”在一片阴翳之中,突然出现一树明艳的花朵,给整个画面带来了一抹亮色。
“幽花”之“幽”,强调了花的孤独和不为人知,而“明”字则突出了花的鲜艳和醒目。
这一树花仿佛是诗人在困境中发现的希望和美好。
3、“晚泊孤舟古祠下”“晚泊”点明了时间和诗人的行动,“孤舟”则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漂泊之感。
“古祠下”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和神秘。
4、“满川风雨看潮生”在满河的风雨中,诗人静静地观赏着潮水的涨起。
这里的“风雨”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人生的波折和风雨。
而诗人面对风雨,不是恐惧和逃避,而是以一种坦然和欣赏的态度去观看潮起潮落,表现出了他豁达的胸襟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领悟。
四、诗歌意境与情感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是深沉而富有韵味的。
从阴云下的青青野草,到孤独绽放的幽花,再到古祠下的孤舟和满川的风雨潮生,画面层次丰富,情感也随之起伏。
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抒发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忧愁,但同时又展现出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以豁达心态面对挫折的积极情感。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及赏析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相关阅读试题(1)诗的前两句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请简析。
(2分)(2)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
(2分)【参考答案】(1)春阴垂野草青青写的是暗景,色调暗淡: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给人以压抑之感。
时见幽花一树明写的是明景,色彩清新: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给人一种轻松、舒畅、振奋之感。
(2分)(2)这两句写泊舟看潮,诗人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安闲自在,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表达了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2分)阅读练习二:(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4分)(2)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4分)(3) 本诗写景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
(4)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在阴云低垂,野苹青青的背景下,岸边不时有一树盛开的鲜花;(2分),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令人眼前豁然一亮。
(2分)(2)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1分)。
诗人静中观动,看风雨吹,潮水起伏,(1分)表现出诗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2分)。
(或表现出诗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境)3、诗中一、二句写远景,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色,三、四句写近景,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茫阴沉的天色更显朦胧;一、二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三、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看满川风雨凄迷,春潮乍起。
整首诗视角忽远忽近,有面有点,变换交叉,富有立体感。
4、本诗写景中寄寓着身世之叹,表现了诗人抑郁沉闷,惆怅、忧思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今天我为你精心整理了《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
《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今天我为你精心整理了《淮中晚泊犊头》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①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②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③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④古祠:古旧的祠堂。
⑤满川:满河。
《淮中晚泊犊头》翻译
【译文一】
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
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译文二】
春天暗绿的树阴覆盖了平野,春草无边,一片深青,不时可以看见在僻静的地方,有一棵幽雅的花树分外鲜明。
黄昏中古老祠庙下,系着我孤舟的缆绳,在满川急风暴雨里,我观看那晚潮汹涌而生。
《淮中晚泊犊头》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本文来自古诗百科: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
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淮中晚泊犊头》作者简介
苏舜钦(公元1008—1049年),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自曾祖起移家开封(今属河南)。
仁宗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进士。
历任蒙城、长坦县令。
入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时杜衍、富弼、范仲淹执政,锐意推行"庆历新政",改革弊政。
遭到王拱辰等人反对。
苏为杜衍婿,某次,进奏院祠神,以出售废纸公钱宴会,为王氏所劾,以监守自盗罪削职为民,闲居苏州。
后复为湖州长史。
苏为诗文革新的主将之一,作古歌诗杂文先于欧阳修,"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诗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
风格超迈横绝,苍古雄放。
有《苏学士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