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一课一练12.4升华与凝华(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一课一练12.4升华与凝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1.以下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夏天,室外的衣服变干B.冬天,室外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C.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D.霜的形成2.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水表面结冰B.草叶上形成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结形成霜3.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A.熔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汽化现象4.把“固体清新剂”放在房间里,不久就闻到它的芳香,这说明“固体清新剂”A.熔化了B.汽化了C.升华了D.凝华了5.物质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B.“雾”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C.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7.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雾凇的形成B.河水成冰C.樟脑丸逐渐变小D.露珠的形成8.关于下列几种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冰雪消融是熔化形成的,熔化需要放热B.草叶上形成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汽化需要放热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华形成的,凝华需要吸热9.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0.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11.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2.4 升华和凝华-学案(有答案)

升华与凝华班级:姓名:组号:(一)情景体验体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活动1:冬天,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的环境中能晾干吗?活动2:秋天,我们可以经常见到“露水”或霜,霜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呢?活动3:仔细观察新、旧灯泡的内壁,你有什么发现?(二)教材助读1.升华(1)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在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2)试着举出几个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实例?(3)什么叫升华?预习导航:1.阅读课本熟记课本的基础知识,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好标记。
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研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学习时,注意比较升华与凝华的区别和联系。
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完成情况2.凝华(1)水蒸气放热变成水,水继续放热变成冰。
物质放热后能不能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呢?(2)试着举出几个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实例。
(3)什么叫凝华?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1)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过程的有(2)物态变化过程中是放热过程的有(三)预习自测1.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玻璃窗户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现象。
2.下列事例中利用升华吸热的是()A.利用酒精给高烧病人降温B.在饮料中加冰块C.利用干冰产生特殊的物态效果D.从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3.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够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二、课堂探究•快乐学习探究一:升华及凝华问题1:潘洪成同学周一早上从衣柜里拿校服时发现放在橱柜里的樟脑球变小了。
该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冬天寒冷的早晨,玻璃窗的内侧常结有“冰花”(如图所示),冰花是怎样形成的?探究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问题1: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有制冷作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升华与凝华》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升华与凝华》课时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是熔化现象 B.美丽的“雾凇”是凝固现象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化现象 D.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升华现象2.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3.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了二十四节气来进行倒计时。
如图所示节气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雨水”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白露垂珠滴秋月——“白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草苍苍虫切切——“霜降”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燕山雪花大如席——“大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4.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太阳出来,雾气散开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5.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屋檐上的冰柱——凝固吸热B.冬天结冰的衣服冻干——升华吸热C.秋天地上的霜——凝固放热D.夏天冷的饮料瓶外部流汗——汽化吸热6.“霜满枝头”是霜降时节中的常见现象,该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液化D.凝华7.2022年11月初,三明市开展了人工降雨作业以缓解严重旱情。
将固态干冰打入云层实现人工降雨,这一过程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华8.关于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正在熔化的蜡块,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隆冬时节,用水壶烧开水,壶嘴有“白气”冒出,它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人运动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D.元旦时节金佛山上一宾馆的窗户玻璃结有冰花,冰花在玻璃的外侧9.电影《长津湖》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30℃的严冬,与美军在冰天雪地里殊死战斗的英勇事迹。
九年级物理全册12.4升华与凝华精选练习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精选练习考点一、升华与凝华1.(2017·山西中考)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
“固体粮虫净”是固态物质,过一段时间变小说明变成了气态,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是升华。
故选B。
2.(2017·安徽)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
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答案】D【解析】选D。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
黑色碳粉为固体,激光照射时,碳粉吸热直接变为气态的碳蒸气,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为升华现象。
故选D。
3.(2019· 无锡模拟)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汽化B.凝华液化C.凝固凝华D.凝固升华【答案】D【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的判断。
蔬菜中的水在快速冷冻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为凝固过程。
在低温环境中,固态的水在低温真空环境中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固和升华,故选D。
4.(2018·山东)如图所示是妮妮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
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答案】(1)酒精灯及其火焰(2)碘粉(3)碘粉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然后又在棉线上看到碘的晶体(4)先升华后凝华【解析】本题考查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探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知能·提升训练知能提升1.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往往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B.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2.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A.肉中的水会结冰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C.肉中的冰会熔化D.肉中的水会蒸发3.(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初冬的早晨,山林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树枝上出现了雾凇。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A.凝华B.熔化C.液化D.汽化4.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A.粘到玻璃镜头上去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金属蒸气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5.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6.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牛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牛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是()A.冰的熔化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B.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说明蒸发具有制冷的作用C.在寒冷的冬天,光雾山上出现奇形异状的雾凇景观,这是凝华现象D.春天冰雪消融,这是升华现象9.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10.(2021·山东威海中考)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1.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靠近灯头的一端内表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后真题特训 12.4升华和凝华(原卷版+解析版)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4升华和凝华【知识梳理】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能量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3.举例: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二、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能量传递:凝华过程要放热。
3.举例: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4.升华和凝华这两个状态变化过程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没有经过液态这一过程。
5.升华需要吸热,它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或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人们常用升华吸热来制冷或获得低温。
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六种物态变化:吸收热量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出热量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总结如下表:四、自然界额水循环:云: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到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单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雨: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在下落过程中,冰晶校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露: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雾: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离地面稍远的空气中的尘埃上形成的。
霜: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雪:当温度较低时,高空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成小冰晶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易错点】对于物态变化是否为升华现象或凝华现象的判断,关键是是否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
【规律总结】1.要熟记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4 升华与凝华 练习(含答案)

12.4 升华与凝华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2.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3.在学习过汽化知识后,兴趣小组同学们利用试管、气球、酒精、开水等器材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压瘪的气球(如图),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
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4.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的水中。
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试管中水的温度t2。
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中水变多,说明水蒸气进入冷水时遇冷液化成水了B.烧瓶中水变少,说明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离开烧瓶了C.根据t2大于t1的现象,可以说明水蒸气液化要放热D.试管和玻璃管内壁有水珠产生,但这不是由室内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6.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需要同时佩戴N95口罩及护目镜等防护物资,但由于护目镜镜片起“雾气”导致了医疗护理过程中的诸多不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护目镜镜片上的“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形成过程需要吸热C.“雾气”形成在护目镜的内侧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7.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时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的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B.水的沸点为98℃,实验时的环境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实验中若只减少加热的水的质量,水将推迟时间沸腾8.如图各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冒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C.地膜种植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二、多选题9.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10.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烧杯下面垫有石棉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没有达到100℃C.杯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撤去酒精灯,水立刻停止沸腾三、填空题11.冬天,电热水壶将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形成的;厨房烹饪时,关闭的玻璃窗上容易起雾,该雾气常常出现在窗户的侧___(填内或外).12.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检测12.4升华与凝华(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1. 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晾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凝华B. 升华C. 凝固D. 液化2.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冻的衣服晾干B.铁丝网上结霜C.河水表面结冰D.草叶上结露珠3. 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A. 凝固现象且吸热B. 凝固现象且放热C. 凝华现象且放热D. 凝华现象且吸热4.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时要放热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时要吸热5.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6. 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升华现象B.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7. 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应用在了“辽宁”号航母上,该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 沸点是B. 熔点是C. 凝固点是D. 发生升华时一定要吸收热量8.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晚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干冰在常温下熔化B.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空气中水蒸气凝华C. 秋天清晨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河面上水蒸气汽化D.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壶中冒出的水蒸气液化9. 下列四种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种是()夏天,草上的露珠;()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深秋,树上的白霜;()初春,冰雪消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升华与凝华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
1. 以下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夏天,室外的衣服变干
B. 冬天,室外结冰的衣服直接变干
C.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D. 霜的形成
2. 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
河水表面结冰
B.
草叶上形成露珠
C.
山间形成白雾
D.
草叶上结形成霜
3. 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
是
A. 熔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汽化现象
4. 把“固体清新剂”放在房间里,不久就闻到它的芳香,这说明“固体清新
剂”
A. 熔化了
B. 汽化了
C. 升华了
D. 凝华了
5. 物质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
为
A. 固、液、气
B. 气、液、固
C. 气、固、液
D. 液、固、气
6.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B. “雾”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D.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7. 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
雾凇的形成
B.
河水成冰
C.
樟脑丸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