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之海洋溢油概要
溢油事件汇总

溢油事件汇总,巴拿马最威武巴拿马籍“东方大使”轮1983年11月25日1847时,巴拿马籍“东方大使”轮(FEOSOAMBASSADOR)在青岛港黄岛油码头满载原油43934吨出港时,由于了望疏忽,操纵不当,于青岛港中沙礁触礁搁浅,位置是36°03′58″N,120°15′07″E,经过5天多的抢救,于30日0020时脱浅。
溢出原油3343吨。
受污染海岸线长达230公里,其中重污染区4.7公里,面积14.7万平方米:另外,该市风景旅游区,沿岸滩涂及礁石有90.5万平方米,海水浴场6.6万平方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油污染。
巴西油轮“JACUI”1984年9月28日,巴西油轮“JACUI”也装了原油12万多吨,在同一地点搁线,溢出原油758吨,受污染海岸线达103公里,其中重污染区11.5公里,出事地点邻近风景区、曼德利号沉船位于渤海中南部,其地理坐标为:38°25′44″N,119°54′35″E。
沉船点及邻近海区是渤海主要经济鱼虾类的渔场,沿岸为季节性幼鱼保护区和水产养殖区,并有许多海水盐场和海滨风景区。
巴拿马籍“玛亚8”号1990年6月8日凌晨2时40分,两艘外籍货轮在距大连老铁山西南约30公里的海域相碰,巴拿马籍“玛亚8”号货轮当即沉没,轮船沉没处造成大面积溢油,形成南北宽约18公里,东西长70公里,面积约1260平方公里的浮油区。
由于大面积溢油的漂移、扩散,破坏了表层水体正常的生态环境,使这一海域的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赤潮发生。
专家分析认为,这次溢油事故,使这一海域的环境和生态资源受到破坏。
初步统计,仅对海洋养殖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900万元,而对底栖生物带来的危害和其潜在影响更难以估计。
巴拿马籍“亚洲希望”黄海北部沉没事件1995年6月9日14时,巴拿马籍“亚洲希望”轮在黄海北部成山角近海沉没,共溢油约240吨左右,油膜覆盖面积达246.8平方公里。
【触目惊心】全球10大海上溢油事故

【触目惊心】全球10大海上溢油事故10、Amoco Cadiz油轮溢油事故1978年3月16日,“Amoco Cadiz”油轮由于操纵装置失灵,在距布列塔尼半岛3英里处的Portsall暗礁上搁浅。
当时该船正由阿拉伯海湾开往法国,载有1,619,048桶原油泄漏入海,形成了长80英里、宽18英里的浮油带,污染了约200英里的布列塔尼(半岛)海岸线,还污染了法国布里多尼地区76个社区的海滩。
“Amoco Cadiz”溢油事故是法国第一起造成河口水域污染的溢油事故,也是历史上人们研究最多的一起事故,而且许多研究项目至今仍在进行当中。
据1979年当时所做的估算,溢油使渔业和旅游业损失2.5亿美圆。
法国政府向美国法院提出了总额为20亿美圆的经济赔偿。
9、Castillo de Bellver, 1983地点:南非萨达尔尼亚港沿海 (Saldanha Bay)漏油量:7,850万加仑事件:这又是一起油轮爆炸事件,在1983年8月6日Castillo de Bellver运载约7,850万加仑原油,不过就在南非西北部开普敦仅70英里外着火。
在船员弃船后,油轮漂到近海处断成两半,大约有110,000吨原油仍在船上的油槽内,而船头部分则是被拖离到海中将之炸沉。
当时漏出的油不算多,只使用化油剂来处理油污,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十分有限。
尽管对当地渔业并未造成严重冲击,约1,500只在附近海岛聚集繁殖的鲣鸟,却因此受油污侵害。
8. ABT Summer, 1991地点:安哥拉沿海漏油量:8,000万加仑事件: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海上原油泄漏事故之一,同时也是最鲜为人知的原油泄漏事故之一:伊朗籍油轮“ABT夏日”号(ABTSummer)在距安哥拉海岸以西约900英里(约合1448公里)的南大西洋水域沉没。
1991年5月初,“ABT夏日”号在伊朗哈尔克岛装上了26万吨的重油,最终目的地是经由好望角,抵达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
近年来海上重大溢油事故回顾

近年来海上重大溢油事故回顾一、国际典型溢油污染事故“托雷·卡尼翁”号溢油污染事故1967年3月,载运12万吨原油的利比里亚籍油轮“托雷·卡尼翁”号从波斯湾驶往美国米尔福港,该轮行驶到英吉利海峡触礁,造成船体破损,在其后的10天内溢油10万吨。
当时英国、法国共出动42艘船只,使用了1万吨清洁剂,英国还出动轰炸机对部分溢出原油进行焚烧,全力清除溢油污染,但是溢油仍然造成附近海域和沿岸大面积严重的污染,使英、法两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事件发生后,国际海事组织(IMO)为此召开特别会议就安全技术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专门成立了一个常设的“立法委员会”,并且为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出台了著名的国际船舶防污染公约——《MARPOL 73/78防污染公约》。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溢油污染事故1989年3月24日,载有约17万吨原油的美国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在阿拉斯加瓦尔迪兹驶往加利福尼亚洛杉机途中,为了避开冰块而航行到了正常的航道外面,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布菜礁上搁浅,导致该轮的11个油舱中的8个破损。
在搁浅后的6个小时内,从“埃克森·瓦尔迪兹”溢出了3万多吨货油。
阿拉斯加1100公里的海岸线上布满石油,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约4000头海獭死亡,10—30万只海鸟死亡,专家们认为生态系统恢复时间要长达20多年,事故造成的全部损失近80亿美元。
“埃克森·瓦尔迪兹”轮溢油事故成为发生在美国水域规模最大的溢油事故。
这次事故之后,美国又发生了几起重大溢油事故,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强大压力下,美国两院通过了《1990油污法》,同年,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并于1995年5月13日生效,它标志着人类对溢油事故开始由被动防御转为积极应对。
(三)“威望号”溢油污染事故2002年11月13日,装有万吨燃料油、船长243米巴哈马籍老龄单壳油轮“威望号”在从拉脱维亚驶往直布罗陀的途中,遭遇强风暴,与不明物体发生碰撞,并在强风和巨浪的作用下失去控制,船体损坏导致燃料油泄漏。
国内外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之海洋溢油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事故
1989年3月24日晚9时,埃克森.瓦耳迪兹号在阿拉斯加 州美、加交界的威廉王子湾附近触礁, 5000万升原油漏 出,在海面上形成一条宽约1公里、长达800公里的漂油 带。事故起因是船长过度饮酒后没有及时调转方向致使 触礁。
事故发生后3天内3万只海鸟、海豹及其它哺乳动物及 无数条鱼死亡,并污染破坏了成千上万只候鸟一年两次 来觅食的这片土地。
谢谢欣赏
7月6日康菲说没有任 何溢油,事实上仍 有油花冒出来 ;
8月31日康菲说“两个彻 底”已完成,事实上根本 没完成,被责令三停;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OGO
案例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十三条 禁止向海域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和高
、中水平放射性废水. . .
第五十条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需要爆破作业时,必须采取有效措
2011年6月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作业区B平台、 C平台先后发生两起溢油事故,事故造成污染 的海洋面积至少为5500平方公里,其中劣四类 海水海域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而对于周 边渔民的损失以及对于临近污染海域生活的居 民影响还无法预计。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渤海之殇—“康菲中国”石油泄漏事件
事故起因: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OGO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2010 年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 导致了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2010年7月15日,在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控油装置成功 罩住水下漏油点。大约有440万桶的原油已经泄漏到了墨西哥湾。 油污的清理工作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 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
溢油事件汇总

溢油事件汇总,巴拿马最威武巴拿马籍“东方大使”轮1983年11月25日1847时,巴拿马籍“东方大使”轮(FEOSOAMBASSADOR)在青岛港黄岛油码头满载原油43934吨出港时,由于了望疏忽,操纵不当,于青岛港中沙礁触礁搁浅,位置是36°03′58″N,120°15′07″E,经过5天多的抢救,于30日0020时脱浅。
溢出原油3343吨。
受污染海岸线长达230公里,其中重污染区4.7公里,面积14.7万平方米:另外,该市风景旅游区,沿岸滩涂及礁石有90.5万平方米,海水浴场6.6万平方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油污染。
巴西油轮“JACUI”1984年9月28日,巴西油轮“JACUI”也装了原油12万多吨,在同一地点搁线,溢出原油758吨,受污染海岸线达103公里,其中重污染区11.5公里,出事地点邻近风景区、曼德利号沉船位于渤海中南部,其地理坐标为:38°25′44″N,119°54′35″E。
沉船点及邻近海区是渤海主要经济鱼虾类的渔场,沿岸为季节性幼鱼保护区和水产养殖区,并有许多海水盐场和海滨风景区。
巴拿马籍“玛亚8”号1990年6月8日凌晨2时40分,两艘外籍货轮在距大连老铁山西南约30公里的海域相碰,巴拿马籍“玛亚8”号货轮当即沉没,轮船沉没处造成大面积溢油,形成南北宽约18公里,东西长70公里,面积约1260平方公里的浮油区。
由于大面积溢油的漂移、扩散,破坏了表层水体正常的生态环境,使这一海域的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赤潮发生。
专家分析认为,这次溢油事故,使这一海域的环境和生态资源受到破坏。
初步统计,仅对海洋养殖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900万元,而对底栖生物带来的危害和其潜在影响更难以估计。
巴拿马籍“亚洲希望”黄海北部沉没事件1995年6月9日14时,巴拿马籍“亚洲希望”轮在黄海北部成山角近海沉没,共溢油约240吨左右,油膜覆盖面积达246.8平方公里。
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现状和应对措施

溢油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这些资源。
由于溢油对不同岸线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对溢油的敏感性也不同。
溢油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各类岸线对溢油的敏感程度排列优先保护次序,以供决策者确定应急对策。
溢油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还与环境自身的特征有关。
溢油发生地点是否是敏感区,溢油发生的季节是否是鱼类产卵期、收获期,不同的海况等,都影响溢油的危害程度。
相同规模的溢油事故,发生在开阔水域要比发生在封闭水域的危害程度低;发生在海洋生物生长期要比发生在其产卵繁殖期的危害低。
三、海上溢油事故的应对措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和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并长期致力于建立“预防、应急和赔偿”三位一体的船舶溢油应急管理模式。
(一)不断建设应对事故的长效制度1、加大船舶安全检查力度多年来交通部海事局一直重视船舶安全检查工作,应加大检查力度,重点提高检查质量,旨在进一步提升沿海航行船舶的安全状况,严厉整治低标准船舶。
自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国籍船舶进行的港口国监督检查总艘次维持在4000艘次左右,在检查中查处缺陷总数增长67.29%,滞留船舶数量增长95.38%;对中国籍沿海运输船舶进行的安全检查总艘次变化不大,检查中查处缺陷总数增长23.21%,滞留船舶数量增长254.87%。
2、加强水上交通管理,减少船舶事故发生交通部海事局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在沿海和长江水域建成了24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65座雷达站。
在成山角水域、长江江苏段、珠江口、长江口、长江三峡库区等重点水域实施了船舶定线制。
通过强化船舶交通管理,有效减少了船舶碰撞、搁浅等事故的发生。
3、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交通部海事局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改善了水上交通安全环境。
通过开展低质量船舶专项整治,全国范围检查1000多家造船厂(点),关停并转303家,完成整改291家,正在整改406家,提高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水平。
通过开展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实施集装箱开箱检查2845次,查获危险货物瞒报案件120起;检查液货码头2156家,吊销码头经营资质32家;检查小型液货船舶24105艘,滞留235艘,提高了载运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状况。
海洋溢油 - 1

对海洋溢油的一些了解相比较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来说,海洋溢油问题的关注度要小的多,大部分的人对海洋溢油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甚至没有听过海洋溢油。
因为本来就是环境专业的学生,而且在跟老师做磁性粒子对乳化油的处理,所以对海洋溢油方面的内容也进行了查阅,因此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对海洋溢油的了解。
简单的说海上溢油就是石油在海上运输或开采过程中的流失并进入到大海当中。
随着陆地资源的匮乏以及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对原油及其炼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海运以运费低廉的独特优势成为解决世界石油分布和消费严重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世界每年石油运输总量的60% 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实现。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
在世界范围内,自1967年以来发生了许多的重大的溢油事件。
1967年3月18日,由于Torrey Canyon油轮在英格兰七石礁海域触礁搁浅。
船上载运的大约860000桶原油在失事后的12天内几乎全部入海或者燃烧掉。
1978年3月16日,Amoco Cadiz油轮由于操纵装置失灵在距布列塔尼半岛3英里处的Prostall暗礁上搁浅。
该船载有的1619048桶原油泄漏入海形成了长80英里、宽18英里的浮油带。
1992年12月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鲁尼亚港附近触礁搁浅后在狂风巨浪冲击下断为两截至少6万多吨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的区域。
在中国范围内,1979至1999年,沿海发生的溢油事故多达2353起。
其中,溢油量在50 t以上的重大溢油事故53起,总溢油量高达29754 t。
2002年11月30日,发生在天津海域的“塔斯曼海”号油轮溢油事故,溢油量超过200 t。
2004年12月7日的珠江口撞船事故一次性溢油量高达1200 t。
2010年7月16日,大连发生了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导致430 km海域遭受污染。
这接连发生的海上溢油事故让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着空前的考验。
突发事件溢油与环境保护

针对受损的生态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 措施,同时对受损主体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促 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05
案例分析
某海域溢油事件处理案例
总结词:成功应对
详细描述:某海域发生溢油事件后,政府和相关机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资 源进行溢油围堵和清理工作,有效控制了油污扩散,保护了周边环境和生态。
处置。
信息报告与共享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并与其他相关单位共享信息。
现场指挥与协调
设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协 调各方资源,确保应急处置有序
进行。
应急处置的措施
控制溢油源
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溢油源,防止油品 扩散。
监测与评估
对溢油事件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环 境安全。
清理油污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吸附材料,对油污进行 清理和吸附。
突发事件溢油与环境保护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目录
• 突发事件溢油概述 • 溢油事件的环境影响 • 溢油事件的应急处理 • 环境保护策略与建议 • 案例分析
01
突发事件溢油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突发事件溢油是指由于生产、运 输、使用等环节的突发事故,导 致油品泄漏进入环境的现象。
特点
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对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对人类健康 和经济的严重影响。
某河流油污治理案例
总结词:长期治理
详细描述:某河流长期受到油污污染,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排污监管、推 动清洁能源使用等,经过长期努力,河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某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案例
总结词:综合施策
详细描述:某城市面临空气质量严重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 广公共交通、限制机动车使用、增加绿地等,有效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提高了居民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缺失,明显出现事故征兆后,没有采取必
要的防范措施施,由此导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
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康菲多次说谎
7月1日康菲对外公布 的漏油面积只有 “200平方米”,而 溢油面积其实已达 840平方公里; 7月6日康菲说没有任 何溢油,事实上仍 有油花冒出来 ; 8月29日康菲说溢油已被 永久封堵,事实上封堵不 力、污染海域增大;
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三、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事故原因:一连串的错误
这场灾难发生前后存在监管不足、应急不力等人
为因素,可以说是一场人祸。糟糕的电线线路、防喷阀
失灵、甚至是没有电的电池,一连串错误导致了钻井平
台的爆炸和漏油的加剧。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OGO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海洋局只能对康菲中国施以最高20万元的行政处罚。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OGO
事故带给我们的启示
• 提高油轮安全性,加强立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 • 提高在复杂环境中对溢油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OGO
• 进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尽量减少石油的使用
• 加强国际合作,做好监测预警
Thank You!
一、渤海之殇—“康菲中国”石油泄漏事件
2011年6月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作业区B平台、 C平台先后发生两起溢油事故,事故造成污染
的海洋面积至少为5500平方公里,其中劣四类
海水海域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而对于周
边渔民的损失以及对于临近污染海域生活的居
民影响还无法预计。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事故起因
故。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OGO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三、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2010
年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
导致了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2010年7月15日,在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控油装置成功 罩住水下漏油点。大约有440万桶的原油已经泄漏到了墨西哥湾。 油污的清理工作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
8月31日康菲说“两个彻 底”已完成,事实上根本 没完成,被责令三停;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为何康菲如此傲慢?
它大概也了解中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知道溢 油处置措施不力和瞒报事故并不会遭受严重处罚,
也不会很影响其经济利益,因此对监管部门懈怠应
付。事实上在海洋保护方面,中国的法律法规的确
还很不健全,依据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
带。事故起因是船长过度饮酒后没有及时调转方向致使 触礁。 事故发生后3天内3万只海鸟、海豹及其它哺乳动物及 无数条鱼死亡,并污染破坏了成千上万只候鸟一年两次
来觅食的这片土地。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GO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二、巨型游轮“威望号”沉没
2002年11月19日,载有 7.7万吨燃料油的 “威望号”在
——石油泄漏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
主讲人:王刚
组 员:xx
目 录
1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2 3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事故带给我们的启示 谢谢
4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一、“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事故
1989年3月24日晚9时,埃克森.瓦耳迪兹号在阿拉斯加 州美、加交界的威廉王子湾附近触礁, 5000万升原油漏
出,在海面上形成一条宽约1公里、长达800公里的漂油
西班牙西北部距海岸9公里的海域遇风暴船体断为两截,燃料油
外泄,导致附近海域鱼虾贝类等海洋动物的大范围毁灭、多种 有害物质进入海洋食物链,进而威胁到人类本身。 事故起因是“威望号”已有26年船龄,早在1999年就应停 驶,但在2002年6月该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和希腊停留时,当地官
员均未再检查便批准放行,可以说是人员的疏忽导致了此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