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茶方兴未艾,为此更名的普洱市(原思茅市)正是应运而生。
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全市有野生古茶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面积18.2万亩,其面积也远远超过传统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古茶园8.2万亩)。
普洱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云南省2009年主要茶区产量临沧市人工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
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凤庆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是已发现的大茶树中基围最粗的一株。
在这里,有南蜿蜒通往国外,被称为南第一镇的凤庆县鲁史古镇,以及南第一桥的青龙桥,见证了历史上在这里的辉煌。
临沧各区县地图主要的原生地之一,是云南最重要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如今拥有着滇红之乡和“普洱第一仓”的称号,被誉为“生物优生地带”。
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
临沧是著名的下关茶厂沱茶原料的最重要的供应地,也为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提4.保山市及其他地区保山已不属于澜沧江流域,在目前云南普洱茶生产地区来说,保山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普遍不受重视。
但保山地区目前尚有不少栽培野生茶区幷没有完全开发,相对于西双版纳勐腊、景洪、勐海等地都已经被过度采摘的情况,此地区的茶质仍然十分厚质饱满。
古茶树分布面积近1.5万亩,栽培古茶园分布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是腾冲坝外古茶园,上营文家塘古茶园和昌宁漭水乡黄家寨古茶园。
此外,在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均有古茶树分布。
如德宏州的潞西、瑞丽、梁河;红河州的元阳、金平;文山州的广南、马关、麻栗坡等等。
尽管这些地区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面积不大,但却分布着云南较多的茶组植物种类。
2009年,云南省面积523万亩,产量18.03万吨,其中普洱茶产量4.5万吨。
在这片世界茶树的发源地里,蕴藏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而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树,还在一年一年发着新芽,制作出供内地、港台、东南亚以至全世界人们享用。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茶方兴未艾,为此更名的普洱市(原思茅市)正是应运而生。
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全市有野生古茶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面积18.2万亩,其面积也远远超过传统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古茶园8.2万亩)。
普洱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
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
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具体茶区信息如下表。
茶山名位置介绍景迈澜沧县惠民乡,惠民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相邻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
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
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居住已有1300多年。
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成为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临沧各区县地图临沧是茶叶主要的原生地之一,是云南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和加工基地,如今拥有着滇红之乡和“普洱第一仓”的称号,被誉为“生物优生地带”。
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
临沧是著名的下关茶厂沱茶原料的最重要的供应地,也为昆明茶厂、勐海茶厂提供无与伦比的优质茶叶,其普洱茶原料以“茶气重”闻名作出茶叶供内地、港台、东南亚以至全世界人们享用。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

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喝普洱茶养生,那么大家知道普洱茶产地有哪些吗?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普洱茶主要四大产区,一起看看吧。
普洱茶产地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以西双版纳而言,澜沧江以北的以易武为中心的地区称为“江内”,南以佛海为中心的为“江外”,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虽然传统的`江内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倚邦、革登、莽芝、蛮砖、曼撒和攸乐,但江外的布朗、巴达,南糯、景迈古茶山(澜沧县)等地茶产量高于江内,云南其他地区也开始引种茶。
现代普洱茶的产地普洱茶产地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分为,古代普洱茶产地和近代普洱茶产地,今天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代普洱茶的产地,近代普洱茶的产地在1973年以后,产地扩大至昆明、大理、临沧、红河、德宏,甚至省外和国外。
普洱茶四大产区1.六大茶山出普洱所属六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
而倚邦、蛮砖味较盛。
古六大茶山茶区有五座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中北部,攸乐(基诺山)位于景洪市境内。
今易武茶区隶属古慢撒山。
以目前蛮砖、慢撒、攸乐均以大叶种为主,香气饱满、口感均布、滑顺甜水;倚邦、革登、莽枝则以中小叶种居多,香气扬、口感较集中、刺激性稍高。
2.下关茶区为2004年以前,下关茶厂主要茶青收购地区。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下关茶厂在顺宁、缅宁、景谷、佛海等四个茶区的茶青均有调拔,至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双版纳州的茶青调拨。
目前所谓下关茶区为早期顺宁及景谷茶区,也就是现今思茅市、保山市与临沧市北部,涵盖保山、昌宁、云县、景东、景谷、墨江、镇沅、思茅等县市此茶区的共同特点为高纬度与高海拔,日照少、气温低、雨量较少,质重、水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微酸,是此茶区茶青的特色。
3.易武茶区现今狭义的“易武茶区”则只称易武与慢撒,广义的“易武茶区”涵盖范围包括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等茶区。
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
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江城古树茶分布

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1323-1435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着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
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
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龙坝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通关龙坝乡,海拔1300-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1350mm。
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主要产地:竜宾、勐里、大乜多、竜场、打洞、石头、曼婆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87公顷,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通关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永平镇,海拔1520-182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391mm。
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永平、新武、景坝、毕库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87公顷,呈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永平村大叶绿茶和新武村大叶绿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坝溜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
海拔1630-1885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2197mm。
土壤为红壤。
主要产地:老朱、联珠、老彭、骂尼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47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
茶树分布密度较小,管理中等,长势强。
迷帝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
海拔1300-194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29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界碑、新塘、班包、那宪茶山历史:明神宗时期已开始种茶,清代进一步发展,成为茶马古道驿站之一。
原称米地茶,因为成为清代贡茶受皇帝喜爱,故称“迷帝”茶。
云南省11个州市古茶山茶树群落分布

云南省11个州市古茶山茶树群落分布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在澜沧江流域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经历了历史沧桑和自然灾害的古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或成片分布,或单株散生。
整个云南还存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27万亩以上。
普洱茶古茶山名录如下:西双版纳古茶山勐腊县攸乐古茶山勐腊县倚邦古茶山勐腊县莽枝古茶山勐腊县革登古茶山勐腊县蛮砖古茶山勐腊县易武古茶山勐海县布朗古茶山勐海县巴达古茶山勐海县勐宋古茶山勐海县贺开古茶山勐海县南糯古茶山勐海县帕沙古茶山勐海县南峤古茶山勐海县曼糯古茶山景洪市小勐宋古茶山西双版纳其他古茶山普洱市古茶山景东县老仓福德古茶山景东县金鼎古茶山景东县漫湾古茶山景东县御笔古茶山景东县哀牢山西坡古茶山镇沅县振太古茶山镇沅县老乌山古茶山镇沅县田坝古茶山镇沅县勐大古茶山镇沅县马邓古茶山景谷县文山古茶山景谷县秧塔古茶山景谷县南板黄草坝古茶山景谷县联合龙塘古茶山景谷县团结古茶山墨江县须立贡茶古茶山墨江县龙坝古茶山墨江县通关古茶山墨江县坝溜古茶山墨江县迷帝古茶山墨江县景星豪门古茶山宁洱县困鹿山古茶山江城县国庆古茶山澜沧县景迈古茶山澜沧县邦崴古茶山澜沧县文东古茶山普洱市其他古茶山临沧市古茶山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双江县冰岛古茶山双江县坝糯古茶山双江县懂过古茶山双江县勐库十八寨凤庆县古墨村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团结村大尖山古茶树群凤庆县鲁史镇羊头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鲁史镇古平村古茶树群凤庆县鲁史镇沿河村古茶树群落凤庆县鲁史镇龙竹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小湾镇香竹箐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小湾梅竹古茶树群落凤庆县洛党四十八道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洛党琼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大寺大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大寺岔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大寺平河古茶树群落凤庆县三岔河柏木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凤庆万明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雪山镇黄竹林箐古茶树群落凤庆县新华牛尖山古茶树群落凤庆县腰街星源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勐佑阿里侯山古茶树群落永德县曼来古茶园永德县放牛场古茶园永德县忙肺古茶园永德县团树团山古茶园永德县玉华古茶园永德县平掌古茶园永德县小帮贵古茶园永德县鸣凤山古茶园永德县梅子箐古茶园永德县木瓜寨古茶园永德县底卡古茶园永德县武家寨古茶园永德县德党镇棠梨山云县幸福镇大宗山云县爱华镇黄竹林箐古茶树群落云县大丙山古茶树群云县涌宝镇古茶树群落云县茶房乡古茶树群落云县大朝山古茶树群落耿马县芒洪山古茶树群耿马县大青山古茶树群落镇康县大山古茶树群镇康县马鞍山古茶园临翔区南美古茶园临翔区昔归古茶园临翔区邦东古茶园临翔区大石古茶园临翔区马台茶区沧源县单甲大黑山沧源县糯良大黑山保山市古茶山昌宁县黄家寨古茶园昌宁县石佛山古茶树群昌宁县茶山河村保家洼子古茶树群昌宁县沿江羊圈坡野生古茶树群昌宁县联席芭蕉林野生古茶树群昌宁县联席破石头栽培型古茶树昌宁县杨柳茶山昌宁县德昂寨古茶园昌宁县五峰山隆阳区阿贯山古茶园隆阳区道人山古茶园施甸县摆马村古茶园龙陵县镇安古茶园腾冲县坝外古茶园腾冲县上营文家塘古茶园腾冲县高黎贡山古茶树群保山市其他古茶山玉溪市古茶山元江县南溪原始森林新平县者竜乡哀牢山古茶树红河州古茶山绿春县骑马坝乡玛玉村古茶园绿春县牛孔乡古茶园元阳县胜村乡东观音山屏边县大围山古茶山红河县古茶山金平县金河镇哈尼田村古茶园文山州古茶山麻粟坡县金厂乡古茶园广南县九龙山古茶树群广南县羊窝大山古茶树群马关县古林箐乡古茶园楚雄州古茶山永平县古茶山南华县古茶山双柏县古茶山曲靖市古茶山师宗县大厂乡古茶园富源县富源县古茶园德宏州古茶山路西市勐嘎镇古茶园梁河县大厂乡古茶园瑞丽市弄岛乡茶园潞西市香菜塘村茶园潞西市三台山茶园潞西市江东乡茶园盈江县勐弄乡古茶园昭通市古茶山盐津县老林茶山镇雄县古茶山。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茶方兴未艾,为此更名的普洱市(原思茅市)正是应运而生。
普洱市是云南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全市有野生古茶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面积18.2万亩,其面积也远远超过传统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古茶园8.2万亩)。
普洱市辖1区9县,分别是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西盟。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
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
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具体茶区信息如下表。
茶山名位置介绍景迈澜沧县惠民乡,惠民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相邻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
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
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居住已有1300多年。
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成为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3.临沧市云南省2009年主要茶区产量临沧市人工栽培茶树,史料记载已有1000多年历史。
在凤庆、双江、沧源、云县境内均有树龄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栽培型大茶树,其中凤庆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是已发现的大茶树中基围最粗的一株。
在这里,有南茶马古道蜿蜒通往国外,被称为南茶马古道第一镇的凤庆县鲁史古镇,以及南茶马古道第一桥的青龙桥,见证了历史上茶业在这里的辉煌。
普洱茶三大茶区

普洱茶的三大产区普洱茶的三大产区为思茅茶区、临沧茶区、勐海茶区。
本文大概了的讲三大普洱茶产区的普洱茶产地,口味的请记住大方向:普洱的淡、临沧的涩、勐海的苦。
思茅茶区:墨江景迈景谷三个茶区(景迈茶区)根据专家学者考证景迈茶区的历史根源,他们认为这片古茶山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始种植,距今1200多年(景迈荒山茶)临沧茶区:临沧茶区孟库茶区(临沧茶区)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带,该群落是目前世界上种群密度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海拔最高的野生古茶树群落,2004年在群落中发现茎围达4米的这棵野生大茶树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老茶树。
(孟库茶区)临沧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荼种群落。
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米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所产(双江、大雪山|、冰岛村是普洱茶的名品)勐海茶区:勐海南格朗南糯古茶山、贺开古茶山、勐龙勐宋古茶山、攸乐古茶山(勐海南格朗南糯古茶山)南糯古茶山地属勐海县格朗和乡,包括南糯山、帕沙两个村委会,东距勐海县城20多公里,已有1700多年植茶历史。
民国初年,澜沧江以南的车(里)佛(海)南(峤)茶区逐渐成为普洱茶中心产地,南糯古茶山与佛海(勐海前称)茶厂一道迅速享誉天下。
20世纪50年代,南糯山发现树龄达8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勐海南格朗南糯古茶山茶)(贺开古茶山)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主要包括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村三个拉祜族寨子的古茶园,三个村寨的古茶园集中连片,总面积为7000余亩。
(勐龙勐宋古茶山)勐龙勐宋古茶山。
包括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曼伞、班飘3个村委会古茶树古茶园资源分布区域。
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62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北靠景洪市小街乡,东面南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3.5公里,辖勐宋、曼伞等12个村民委员会,有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
云南野生茶及古树茶资源分布概况

云南野生茶及古树茶资源分布概况时间:2010-2-26 16:00:24 点击:89核心提示:云南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分布最多的省份。
是云南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见证,也是国家珍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古茶树包括野生型和栽培型两大类,少数属于过渡型或是山茶属的近缘植物。
通常将树体高大、年代久远的大茶树称为古茶树。
云南目前已知具有一定规模(1000亩以上),联片的...云南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分布最多的省份。
是云南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和见证,也是国家珍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古茶树包括野生型和栽培型两大类,少数属于过渡型或是山茶属的近缘植物。
通常将树体高大、年代久远的大茶树称为古茶树。
云南目前已知具有一定规模(1000亩以上),联片的古茶园共有14片,达21.21万亩,保存的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类型齐全的千年以上古茶树32棵,占全国的43%,证明云南是我国乃至世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茶科所和国内有关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先后对云南的15个地 (州) 61个产茶县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考察。
征集到材料410份,标本339份,发现野生大茶树198处[3]。
目前,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迄今已保存野生型茶树资源206份。
云南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区有少量分布。
现将云南省主要地、州、市的古茶树分布简介如下:1.1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分布西双版纳的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野生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茶较集中的产地之一。
据初步调查,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古茶树和古茶园面积约5万亩。
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区地带。
广泛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勐宋乡,勐腊县象明乡、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1323-1435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着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
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
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龙坝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通关龙坝乡,海拔1300-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1350mm。
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主要产地:竜宾、勐里、大乜多、竜场、打洞、石头、曼婆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87公顷,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通关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永平镇,海拔1520-182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391mm。
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永平、新武、景坝、毕库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87公顷,呈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永平村大叶绿茶和新武村大叶绿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坝溜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
海拔1630-1885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2197mm。
土壤为红壤。
主要产地:老朱、联珠、老彭、骂尼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47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
茶树分布密度较小,管理中等,长势强。
迷帝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
海拔1300-194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29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界碑、新塘、班包、那宪茶山历史:明神宗时期已开始种茶,清代进一步发展,成为茶马古道驿站之一。
原称米地茶,因为成为清代贡茶受皇帝喜爱,故称“迷帝”茶。
界碑赵氏家族曾保留有皇家所赐“岁俸京师”牌匾,文革时遗失。
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195公顷,代表品种为界碑村迷帝贡茶,最大的老茶园有300多亩。
茶质特色:迷帝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快,茶香清扬,有少许兰香,山韵明显。
景星豪门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与墨江县西部景星乡,北回归线附近。
海拔1530-199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360mm。
土壤为红壤、黄棕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新华、景星、正龙茶山历史:景星有数百年种茶历史,解放前有景星茶厂,是墨江茶厂的前身。
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283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
代表品种有新华村大团叶绿芽茶和景星村中叶茶。
景星茶园经过历年的开发种植,茶园中古树和小树混栽,老树大都经过矮化处理,芽头明显增多。
茶质特色:苦涩明显,略有甜味,香气较弱,生津回甘明显,山野韵不显。
困鹿山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宁洱县宁洱镇,海拔1090-164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700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宽宏、西萨、谦岗茶山历史:困鹿山原作困卢山,是清代贡茶产地之一,宽宏村的哈尼人种茶历史超过400年。
古树现状:茶园多在村寨边,粮茶间作。
代表品种有宽宏村困鹿山大叶茶,西萨村大叶茶,还有当地俗称的细叶茶属于白毛茶一种。
宽宏村古茶园有古茶树372棵,树龄400年以上,大叶种和小叶种共生,这种成片的未经矮化的古茶园比较难得,是明清普洱本地产茶的重要证明。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明显,汤质饱满、甜滑,苦涩较弱,回甘较快。
国庆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于江城县国庆乡,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2360mm。
气候湿热多雨。
土壤为赤红壤主要产地: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茶山历史:江城历史上是易武茶北山的必经之路,受六大茶山贸易影响,江城很早开始种茶,在络捷、田房等地种茶历史都超过200年以上。
络捷即是彝族语“茶叶”的意思。
古树现状:茶园都在村寨边上,目前古茶山面积有387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络捷普家村老树茶,田房村田房大树茶。
国庆古茶呈不同树龄混布,部分没有修剪的老树较为高大。
不同产地茶园维护情况不一。
受易武茶价格上涨的影响,与易武茶口感相似的国庆茶价格也有所上扬。
茶质特色:苦涩较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质饱满程度较易武老树略逊,略显不够醇厚。
景东、镇沅、景谷古茶树分布虽然普洱市北部传统上并非最着名的普洱茶产地,但是伴随哀牢山千家寨茶树王的发现,人们的目光开始逐渐关注这里,而随着人们对野生和栽培型普洱茶古树群落的了解逐渐增多,人们对这片土地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虽然现在普洱茶研究的很多课题还远未到下结论的时候,但是我们仍然有很多理由锁定无量山脉、哀牢山西坡和澜沧江中游、者干江、威远江水系周围为普洱茶资源最为丰富和最富潜质的地区,这也是茗寿堂最为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
老仓福德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御笔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振太古茶山、老乌山古茶山、田坝古茶山、勐大古茶山、马邓古茶山、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联合龙塘古茶山、团结古茶山。
老仓福德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北部的安定乡和文龙乡,无量山东坡,海拔1600-2100米,常年平均气温,降水量1280-1390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夹有未风化砂砾。
主要产地:迤仓、中仓、外仓、河底、民福(以上为安定乡),邦崴(注:和澜沧的邦崴不是一地)、邦迈、义昌(以上为文龙乡)。
茶山历史:老仓福德的古茶园、古茶树和茶马古道,证明景东是普洱茶古老产区。
民国14年云南省省长唐继尧曾为“老仓茶”颁发优等奖。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463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大多在村寨边。
代表植株有文龙乡邦迈村的山茶,安定乡迤仓村的勐库茶。
老仓福德茶区种植密度低,管理粗放,产量相对不高,但这反而使老仓福德茶保留了较高的品质。
茶质特色:老仓福德茶虽然树龄不很高,但茶气充盈,汤质饱满,回甘持久,有无量山北部茶的山韵特点。
金鼎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无量山西坡景东县林街乡及景福乡,海拔1800-2000米。
常年平均气温,降水量1292-1413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土壤沙性较重。
主要产地:岩头、龙洞、箐头、丁帕、清河(以上属林街乡),金鸡林、公平、岔河、勐令(以上属景福)。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320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
代表植株有景福乡金鸡林村金鸡林茶和林街乡岩头村大卢山茶。
金鼎是无量山古茶区之一,茶树密度较低,管理粗放,普洱茶品质优良。
目前百年以上古树尚有近千亩。
茶质特色:苦显涩弱,苦能化甘,汤质饱满,山韵明显。
漫湾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漫湾镇,无量山西坡。
海拔1700-2300米,常年平均气温,降水量1291-1307毫米。
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夹有未风化石砾。
主要产地:漫湾、安召、温竹等。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05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
代表植株有安召村家茶和温竹村茶。
本区同样是无量山古茶区之一,茶树密度稀,管理粗放。
漫湾也是优质的普洱茶产区。
茶质特色:苦显于涩,苦能化甘,山野韵明显。
御笔古茶山茶山地理:无量山东坡的景东县文井镇和锦屏镇。
海拔1700-2000米,常年平均气温℃,降水量1300毫米。
土壤为红壤,沙性较重。
主要产地:山心、丙必(长地山)、清凉村(以上属文井),山冲、黄草岭(以上属锦屏)。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279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
代表品种有文井镇山心村茶,锦屏镇山冲村生态茶。
茶园管理一般,树势生长较强。
御笔古茶山现有百年以上茶树近千亩。
茶质特色:苦涩较重,回甘较快,回甘明显,涩能生津,山韵一般。
哀牢山西坡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景东县龙街乡、大街乡、花山乡,哀牢山西坡中上部。
海拔1300-210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180-1320毫米。
土壤有赤红壤、红壤、黄棕壤。
主要产地:东山、和哨(以上属龙街),大街、气力、三营(以上属大街),文岗、营盘、撇罗、文岔、芦山(以上属花山)。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457公顷,呈块状和零星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部分和粮田间作。
代表品种有花山乡芦山村大石房野茶,龙街乡栘衣树村荃麻林大树茶。
茶树零星种植,管理较好,长势较好。
本区是哀牢山古茶区,同时也是历史上普洱茶北上大理的重要通道,保存有部分茶马古道遗迹。
茶质特色:苦显于涩,苦能化干,汤质饱满。
振太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振太乡,无量山西坡,海拔1377-1857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865-1270毫米。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紫色土。
主要产地:山街、抬头、界碑、兴隆、塘房、沙河、文怕、长安、小寨、黄梨。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883公顷,呈零星块状分布。
此古茶区种茶历史超过250年,大多在村寨边,代表树种有山街村大茶树和小寨村大叶茶。
茶园管理中等,长势强弱不一。
老乌山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按板镇,海拔2057-224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390-1502毫米。
土壤为红壤、黄棕壤。
主要产地:文立、罗家、那布等。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417公顷,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代表品种有文立村文立大茶树。
老乌山是高海拔无量山系代表,当地彝族种茶历史超过500年,茶叶品质优良。
茶质特色:老乌山茶汤质饱满,茶气浑厚,山韵悠长,香气低沉。
是优质的高海拔高古普洱茶品种,也是茗寿堂栽培与过渡型高龄古树的重要产区。
田坝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田坝乡和按板镇。
海拔1770-1816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180-1215毫米。
土壤为红壤和紫色土。
主要产地:老海塘、茶山箐、民强、瓦桥(属田坝),联盟(属按板)。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00公顷,呈块状分布。
茶园多在村寨边,代表品种有民强村的大叶茶。
百年以上古树尚有数百亩,茶园管理中等,长势较强。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汤质饱满,杯底香显,苦显涩弱。
勐大古茶山茶山地理:镇沅县勐大镇,海拔1428-191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920-1910毫米。
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
主要产地:大井、文况(砍盆箐)、文蒙、文开、文卜。
茶山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52公顷,呈块状分布,多在村寨边,茶园管理较差,茶叶品质优良。
代表品种有文况村砍盆箐茶。
砍盆箐茶外人知之不多,但在当地享有盛誉,价格一路上涨。
马邓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镇沅县者东乡,海拔1760-1810米。
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118-1205毫米。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主要产地:麦地、马邓。
茶山现状:马邓古茶山清嘉庆年间开始种茶,现有古茶山面积约117公顷,呈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麦地村的大绿茶和马邓村的老马邓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较好。
马邓茶是镇沅传统名茶,绿茶茶质醇厚,香气明显,享有盛誉。
茶质特色:杯底留香,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汤中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