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草原生态专项督察工作总结

草原生态专项督察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草原资源过度开发、过度放牧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国家开展了草原生态专项督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
通过专项督察,对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并整改了大量违规开发行为,有效遏制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二是加强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在督察过程中,对存在的草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三是推动了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专项督察,对存在的草原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改,推动了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草原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看,草原生态专项督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保护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推动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生态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生态保护现状调研报告蒙古族是亚洲游牧文明的典型代表,世代“逐水草而居”,以畜牧业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草原作为生存舞台的蒙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了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态观念。
草原资源不仅是蒙古族繁衍生息的载体,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草原上出现了超载放牧、乱采乱挖和乱开垦的现象,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
据统计,我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牧民生活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草原生态恶化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
本论文对典型的畜牧业旗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进行社会调研为基础,从法学的角度出发,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在当地的具体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由引言、正文三部分和结语组成。
正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家与内蒙古自治区在保护草原方面制定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
在研究和考察西乌珠穆沁旗草原保护问题时国家与自治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是重要的依据,因为地方出台实施的相关政策规定都是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因此这部分是整个论文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对西乌珠穆沁旗在草原保护方面的政策规定及实施情况做一考察。
这部分通过罗列西乌旗在草原保护方面出台的规定及其主要内容后,从草畜平衡、禁牧、轮牧和矿区整治方面介绍了西乌珠穆沁旗在保护草原方面的突出成绩。
第三部分在分析西乌珠穆沁旗草原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在这部分分析了西乌珠穆沁旗草场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草畜平衡及轮牧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出现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森林草原治理调研报告

森林草原治理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森林草原治理情况,探索解决草地退化和森林砍伐的有效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可持续的森林草原资源管理。
2. 调研内容2.1 森林草原现状经过调研发现,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但同时也存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如乱砍滥伐现象、非法采伐以及盗伐等。
草原退化的问题同样突出,主要表现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过度放牧和草地内外的发展压力。
2.2 森林草原治理方法调研中发现,森林草原治理面临的挑战是多样的,因此也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治理方法:2.2.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加大对非法砍伐和非法采伐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对森林和草原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实施和执行的有效性。
2.2.2 推广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加大对可持续资源利用方式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人们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利用森林和草原资源。
例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2.3 实施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来修复受损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
例如,推行植树造林工作,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等。
这将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和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2.3 森林草原治理成效调研显示,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推广可持续的资源利用方式以及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等措施,森林草原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恢复。
3. 调研结论本次调研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森林草原治理工作仍面临很大挑战,非法砍伐和非法采伐问题需要加强打击;- 推广可持续资源利用方式是促进森林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实施生态恢复工程能有效改善受损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
4. 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森林草原管理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砍伐和非法采伐;- 加大对可持续资源利用方式的宣传和推广,鼓励人们采用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利用森林和草原资源;- 加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修复受损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调研报告

草地生态调研报告草地生态调研报告一、引言草地是地球上最广布的植被类型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草原、草甸和草丛等。
草地生态系统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护水源、保持土壤和气候的稳定、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粮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草地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将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位于城市周边的一片草地作为调研对象,并运用野外考察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调研时间为两天,共进行了六次实地考察。
三、调研结果1. 植被组成:通过观察和取样分析,我们发现该草地主要由禾本科植物和更多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其中,禾本科植物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如狼尾草、长柄垂头菊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包括紫花苜蓿、红三叶草等。
2. 土壤状况:我们采集了多个样品进行土壤分析,发现该草地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同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也较为丰富。
3. 昆虫种类: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了草地上的昆虫种类丰富。
主要有蜻蜓、蝴蝶、蚂蚁等。
这些昆虫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传播花粉、控制害虫等。
4. 动物生物多样性: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动物的迹象,如鸟类的叫声、兔子的巢穴等。
这表明该草地是一片较为适宜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四、问题与建议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植被过度生长:草地上的禾本科植物生长过旺盛,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物种多样性造成一定压制。
因此,建议适当管理植被,维护生态平衡。
2. 生物入侵: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些外来植物种类,如排草等。
这些外来植物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建议加强对外来植物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3. 垃圾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些垃圾被扔在草地上,对草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污染。
建议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结论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草地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草原林地调研报告

草原林地调研报告草原林地调研报告一、引言草原林地是指生长在草原上的森林和灌木,是草原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草原林地有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并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草原林地的分布、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为草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位于内蒙古的额济纳旗草原林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了林地的分布情况、植被覆盖情况以及相关的环境指标。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了草原林地的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三、调研结果1. 草原林地的分布额济纳旗位于中国北方的大型干旱草原上,是草原林地的重要分布区之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额济纳旗的草原林地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
林地面积约占额济纳旗总面积的30%左右。
2. 草原林地的植被类型额济纳旗的草原林地植被类型多样,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
其中,针叶林主要包括松树、云杉等;阔叶林主要包括橡树、柞树等;灌木主要包括刺槐、胡杨等。
这些植被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3. 草原林地的生物多样性草原林地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
我们的调研发现,在额济纳旗的草原林地中,有大量的鸟类、兽类和爬行类动物栖息。
鸟类有白腰长尾雉、斑尾雉等;兽类有红狐、野猪等;爬行类动物有蜥蜴、蟾蜍等。
这些动物和植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4. 人类活动对草原林地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草原林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额济纳旗的人口较少,人类活动相对较少,但仍存在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等问题。
这些活动导致了草原林地的退化和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草原林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需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草原林地的干扰。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草原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其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不可忽视。
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了解目前草原保护情况以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草原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我们进行了本次草原保护情况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提供有关草原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草原作为调研地点,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方法,全面了解了该草原的保护现状。
三、调研结果1. 草原面积减少:经过多次空间分析,我们发现锡林郭勒草原的面积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减少,草原退化现象严重。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和非法侵占土地。
2. 物种多样性下降:草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农业化进程,许多濒危物种和草原特有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趋势明显。
3. 沙化土地增加:由于未经合理保护,部分草原土地出现沙化现象。
沙尘暴频发,人畜饮水困难,草原生态系统运作受到严重破坏。
4. 政策执行不力:尽管有一系列草原保护政策和措施出台,但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政府官员对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不足,执法不力,在一些地方草原乱占乱建问题突出。
四、建议和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草原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提高惩罚力度,加大对非法占用和破坏草原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草原保护的执法力度,对于非法放牧、开垦和破坏行为要严厉打击。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草原保护意识的认识,增强保护草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 促进可持续利用:加强草原畜牧业的管理和生态农业的推广,鼓励农牧民采用科学的放牧旋转制度和综合种养模式,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
五、总结本次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揭示了我国草原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草原保护,才能使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
县级草原调研报告

县级草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草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草原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利用策略,本次调研旨在探究县级草原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调研内容:(1)草原的面积与分布情况;(2)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与保护;(3)草原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2.调研方法:(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草原的基本概况;(2)实地考察,对草原资源进行实地勘察,了解生态环境;(3)深入采访,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居民进行交流,了解草原利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1.草原的面积与分布情况:本县草原面积约为XXX平方公里,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地区。
草原生态系统较为完整,植被丰富,动植物种类多样。
2.草原生态系统功能与保护:草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保持土地的稳定,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水源涵养等功能。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非法采矿等原因,草原生态系统正面临一定的破坏和压力。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估。
3.草原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本县的草原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利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农民通过放牧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过度放牧导致的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等。
此外,草原旅游也逐渐兴起,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开发过度、游客扰乱生态环境、交通不便等问题。
四、调研建议1.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草原资源保护法规体系;(2)加大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大对非法开采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2.合理利用草原资源:(1)控制畜牧业规模,进行合理放牧,防止过度放牧;(2)推广草原经济发展模式,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生态效益;(3)加强草原旅游的规划与管理,合理引导游客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草原发展调研报告

草原发展调研报告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草原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我进行了一次草原发展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进行报告如下:一、草原发展的现状1.草原资源丰富,但存在破坏和退化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草原被大量开发和利用,导致大片的草原退化和沙化现象。
同时,过度放牧和无序开展的农牧业生产也加剧了草原的破坏。
2.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亟待提升。
草原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水源、保持土壤和水源的功能,但目前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存在不足,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工作。
3.草原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草原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二、草原发展存在的问题1.草原生态破坏严重。
过度放牧、草原砍伐等行为导致草原退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2.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
草原地区的农牧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收入增长缓慢,存在贫困和落后问题。
3.草原保护和管理不到位。
缺乏专业化管理和监管体系,导致草原保护工作不到位,草原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难以保障。
三、草原发展的建议1.加强草原保护和恢复工作。
加强对草原地区的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切实阻止草原破坏和退化的现象,并加大力度进行草原恢复工作。
2.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
加大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创新和现代化,提高农牧产品质量,增加农牧业附加值,提高农牧民收入。
3.培育草原产业发展。
以草原特色资源为依托,发展草原畜牧业、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4.加强草原管理和监督。
加大对草原资源的管控力度,建立健全草原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监督检查,确保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结论草原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草原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草原是牧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县是自治区确定22个牧业县和30个易灾县之一,草原畜牧业比重占全县畜牧业比重60%以上。
但近年来,特别是1996年至XX年期间,由于草原畜牧业一味追求数量扩张型发展路线,忽略了草原生态承载能力,使全县牧区人口和牲畜存栏不断增加,同时受利益趋使滥垦乱挖草场案件时有发生,草原自然灾害、生物灾害频发,造成草场载畜能力明显下降,全县天然草原生态日益恶化,几乎所有的天然草原均不现程度地出现“三化”现象,甚至约有20余万亩的草场已不能做放牧使用,严重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破解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畜牧业经济如何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县党委书记曾亲自牵头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先后两次深入牧区调研,并明确提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是关系牧区牧民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抓好草原生态保护是真正对牧民负责的一项重大工程”,要坚持按照“保护草原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草原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原则,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依托国家天然退牧还草项目工程,通过5年的努力实施了6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48.5 万元,建设草原围栏面积278 万亩,使
围栏草场面积达到全县实际可利用草场面积494万亩的56.28%;切实加大牧民定居、草畜平衡建设力度,XX年完成了安乡托斯呼尔图村、哈镇乌拉斯台村2个牧业村队的牧民定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了饲草料地种植任务,积极推广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制度,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了新建定居点30%牲畜冷季舍饲圈养;认真做好草原虫鼠害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每年防治面积在30万亩以上;不断规范和加强草原行政执法力度,通过开展清山清查活动,杜绝了滥垦乱挖破坏草场行为,避免了人为破坏草场现象发生。
通过以上举措,**县草原生态得到了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呈现勃勃生机。
通过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全县天然草草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改善了草原植物的生存环境,使草地植被得到休养生机的机会,草原植被覆盖度和产草量均有明显提高。
经测定:我县项目区内程区内草原植被平均盖度提高了5-15个百分点,平均高度提高了3-8厘米,平均地上生物量提高了10-24%。
项目区牧民通过项目带动和国家禁休牧陈化粮折现补助,已累计直接增加收入1700万元以上,户均达到1万元左右;通过实行牧民定居、以草定畜、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冷季舍饲圈养等配套措施,不仅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还能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调整畜群结构,改良家畜品种,加快出栏周转,提
高生产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
据调查,舍饲圈养1只羊效益比放牧高出50元左右,按户均年出栏羊100只计算,可比放牧牧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和行政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草原生物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人为破坏草场行为得到严肃查处,给草原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对维护本地社会稳定,巩固边境治安管理,保障县域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由于在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注重与草原畜牧业生产统筹兼顾,保证了草原生态不退化,畜牧业生产效益不降低,牧民收入不降低,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畜牧业经济双赢的科学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