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气候概况及气象灾害特点简介
广西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广西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在广西高二地理学习中,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1. 自然地理:广西是位于中国南部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地跨北纬 20度54分~26度24分,东经104度26分~112度04分之间。
它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对其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产生了重大影响。
- 地貌特征:广西的地貌主要由丘陵和山地构成,其中以壮乡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最为著名。
喀斯特地貌以石山、石峡、地下河等形态为特征,给广西带来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 气候特征:广西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交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丰富。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 水文地形:广西地处华南水网的发源地,众多河流纵横交错。
广西有灌溉和发电的重要水库,如漓江水库、龙洞江水库等。
2. 经济地理:广西经济发展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
以下是广西的主要经济地理特点和重点产业:- 矿产资源: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锡、锌、铅、汞、煤炭等。
特别是锡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
这些矿产资源对广西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 农业和林业:广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园林业省份之一。
有利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广西适宜发展稻米、水果、茶叶等农产品。
同时,广西也是竹子的重要产地。
- 旅游业: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如桂林山水、印象刘三姐等。
旅游业是广西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
3. 城市地理:广西有几个重要的城市,下面将介绍其中两个:- 南宁:南宁是广西的首府,也是该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位于广西中部地带,有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发达的现代化建筑。
南宁也是广西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
- 桂林:桂林是广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而著名。
桂林山、水、洞、村四宝为其特色。
桂林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广西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4. 环境保护:广西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广西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 生态保护区:广西设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如龙胜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太阳河自然保护区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广西地理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
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
东南与广东省省界线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
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637公里。
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
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47%。
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
广西地形广西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
盆地边缘多缺口,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有大片谷地。
广西地貌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石山6类。
中山为海拔800米以上山地,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7%;低山为海拔400~800米山地,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占16.5%;丘陵为海拔200~400米山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占10.6%;台地为介于平原与丘陵之间、海拔200米以下地区,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占6.3%;平原为谷底宽5公里以上、坡度小于5度的山谷平地,面积约4.9万平方公里,占20.7%;石山地区约4.7万平方公里,占19.9%。
中山、低山、丘陵和石山面积约占广西陆地面积的70.8%。
石灰岩地层分布广,岩层厚,褶纹断裂发育,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地区。
广西的山系主要分盆地边缘山脉和盆地内部山脉两类。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东临越南,南濒南海,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00万。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和多山多水的自然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下面将分别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南宁市: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地处东盟国家合作区域,自然灾害多发。
降雨过多或洪水是南宁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
近年来,南宁市多次遭受洪灾的袭击,引发严重的水患。
特别是2024年,南宁市遭受了5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损失巨大。
2.柳州市: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地区,河流众多,抗洪经验丰富。
但是,该地区在暴雨过程中也经常遭受洪灾。
2024年,柳州市发生了持续多日的暴雨,导致大面积洪水和泥石流灾害。
洪水淹没了低洼地区的农田和居民房屋,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桂林市:桂林市是广西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该地区山水优美,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也较高。
台风和地质灾害是桂林市常见的自然灾害。
2024年,桂林市遭受了一场强台风的袭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由于地形陡峭,地质灾害如滑坡和崩塌也不时发生,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4.梧州市:梧州市地处广西西北部,有丰富的水资源。
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会带来洪涝灾害。
2024年,梧州市遭受了连续几天的暴雨袭击,导致大量农田被淹,部分房屋被毁,给当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此外,干旱也是梧州市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困难。
5.北海市:北海市是广西的一个沿海城市,面对南海,也面临着台风和海啸的威胁。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质,北海市常年暴露在台风和飓风的袭击下。
2024年,北海市遭受了一场强台风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沿岸地区的房屋和渔船。
综上所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威胁,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和干旱。
这些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变化特征罗红磊;何洁琳;李艳兰;黄雪松【摘要】利用广西常规气象资料和主要气象灾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50a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冻害和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雷暴、龙卷风、飑线等),广西气象灾害具有灾种多,灾害频繁、灾情严重的特点;近50a来广西气候存在明显变暖趋势,升温速率为0.145℃/10a,在这种气候变化背景下,广西气象灾害的变化表现为降水呈现两极化发展态势,干旱和洪涝频率同时增加,高温事件增加,低温事件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增加,气象灾害严重程度增加.【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5页(P10-14)【关键词】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广西【作者】罗红磊;何洁琳;李艳兰;黄雪松【作者单位】广西区气候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南宁53002;广西区气候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候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候中心,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全球气候变化世人瞩目[1-2],气候变暖下全球极端气象灾害日趋频繁,其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其影响重大深远[3-4]。
仅仅在2012年,在我国范围内就发生了多起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如“7.21北京特大暴雨”:7月21-22日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达190.3毫米,日降水强度超百年一遇,11站的日降水量超过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造成北京、河北、天津重大人员伤亡;7月24至8月24日,短短一个月内1208号台风“韦森特”、1209号台风“苏拉”、1210号“达维”、1211号“海葵”、1213号“启德”、1214号“天秤”等6个台风先后登陆我国,为1949年来历史同期罕见;云南连续四年受干旱困扰……。
在广西,5月出现高温热浪天气,天等、乐业、凌云、田林、靖西、那坡、德保等7县的日最高气温打破当地建站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10月27-28日,第23号强台风“山神”在越南登陆后北上影响广西,其路径和强度在历史同期罕见。
广西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介绍

广西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
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
这里地貌类型丰富,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弧形山脉等。
其中最高点是梧州市的翠峦山,海拔高度达2178米,而广西的第二高峰是大平山,海拔高度达2044米。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
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7.5~23.5℃之间。
广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
此外,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水资源总量约2377.3亿立方米。
广西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约1796千米,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南缘的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
在人文方面,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98万,占自治区常住人口的36%。
这里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桂林山水、环江喀斯特、左江花山岩画等风景名胜闻名中外。
同时,广西还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和发生地,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色起义等。
总之,广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广西区域地理知识点

广西区域地理知识点广西是中国的一省,位于中国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广西的地理特点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系和自然资源。
以下将详细介绍广西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貌广西地貌复杂多样,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喀斯特地貌是由于长期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广西有许多喀斯特地貌景观,如桂林的漓江、阳朔的著名山水画廊等。
此外,广西还有丘陵、河谷和平原等地貌类型。
这些多样的地貌为广西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气候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广西的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在夏季,广西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降雨量较大。
而冬季则相对较干燥,适宜旅游和户外活动。
三、水系广西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最著名的河流是西江,它是广西省内最长的河流,流经广西中部,对于当地的农业灌溉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广西还有柳江、百色江等河流。
湖泊方面,广西有象州湖、邕江湖等,这些湖泊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广西的旅游资源之一。
四、自然资源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矿产资源是广西的重要资源之一,包括铝土矿、锡矿、锰矿等。
此外,广西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
森林覆盖率较高,尤以北部和西部地区为主。
水资源方面,广西有许多河流和湖泊,水资源丰富,为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总结:广西是一个地貌复杂、气候多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它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广西的地理特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广西的气候适宜,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在未来的发展中,广西将进一步利用其地理优势,加快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航拍中国广西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广西地理知识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首府南宁。
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省接壤。
广西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区内聚居着壮、汉、瑶、苗、侗等民族,汉语言有粤语、桂柳话、平话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有壮语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地理信息:
1.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多地少。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山地环绕,呈盆地状,盆地边缘多决口,中部和南部多为平地。
2.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征是夏天时间长、气温较高、降水多,冬天时间短、天气干暖。
3.广西暴雨洪涝灾害频繁。
每当汛期,暴雨等强降水天气,常造成山洪暴发、河水上涨,冲毁、淹没农作物、道路、街道、房屋,冲毁水库、桥梁、电站等设施,引发山体滑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4.广西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5.广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最著名的是桂林到阳朔的百里漓江风景区,集岩溶风景之大成,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称,为全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广西气候概况资料

广西气候概况广西气候概况(一)气候资源的特点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南濒热带海洋,北为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境内河流纵横,地理环境比较复杂。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综合作用下,气候类型有以下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夏长冬短。
从气候区划而论,广西北半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南半部属南亚热带气候;从地形状况来看,桂北、桂西具有山地气候一般特征,“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小气候生态环境多样化;而桂南又具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特色。
广西冬短夏长,年均温在16℃~23℃之间,以均温来衡量,北部夏季长达4个月~5个月,冬季仅两个月左右;南部从5月到10月均为夏季,冬季不到两个月,沿海地区几乎没有冬季。
(2)雨、热资源丰富,且两热同季。
广西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2,800毫米之间,尤以防港市东兴区最多,达2,822.7毫米,降雨量最少的是田阳县,在1,100毫米左右。
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千卡~10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均温≥10℃积温在5,000℃~8,300℃之间,持续日数为240天~358天,降雨量和热量资源分布大体上是由北向南增多。
在4月~9月间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5%,雨季恰好与热季重叠。
雨热同季,较有利于农业生产。
(3)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广西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雨和气温变率大,旱、涝灾害和“两寒”(倒春寒和寒露风)及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大。
桂西地区多春旱,出现频率达60%~90%,桂东地区多秋旱,出现频率为50%~70%;雨季大、暴雨过于集中,年年发生洪涝灾害,尤其以桂南沿海和融江流域出现频率大。
而春、秋雨季内受北方校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几乎每年春季出现倒春寒和秋季出现寒露风天气,危害农业生产。
每年4月至7月间,出现大风天气,且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大。
此外,桂西地区年年降雹,不利于冬季农作物和果木生产。
(二)气候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热量资源广西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7℃至22℃之间,最冷月1月的日均温在5.5℃至15.2℃,最热月7月为27℃至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气候概况及气象灾害特点
广西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灾害频繁、旱涝突出,沿海、山地风能资源丰富的气候特点。
一、广西主要气候特点
(一)热量丰富,日照适中
广西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大部地区在20.0℃以上。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
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
广西各地≥10℃积温在5000~8300℃之间,是全国积温最高的省区之一。
丰富多样的热量资源,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熟制和多种多样的经济作物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广西各地年日照时数1169~2219小时,比湘、黔、川等省偏多,比云南大部地区偏少,与广东相当。
其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
(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
广西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为1080~2760mm,大部分地区在1300~2000mm之间。
其地理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特点。
广西有三个多雨区:(1)十万大山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年降水量达2100~2760mm;(2)大瑶山东侧以昭平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带,年降水量达1700~2000mm;(3)越城岭至元宝山东南侧以永福为中心的兴安、灵川、
桂林、临桂、融安等地,年降水量达1800~2000mm。
另有三个少雨区:(1)以田阳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田林、隆林、西林一带,年降水量仅有1080~1200mm;(2)以宁明为中心的明江河谷和左江河谷至邕宁一带,年降水量为1200~1300mm;(3)以武宣为中心的黔江河谷,年降水量1200~1300mm。
由于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
4~9月为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强降水天气过程较频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是干季,总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
(三)灾害频繁,旱涝突出
广西气象灾害相当频繁,经常受到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霜冻、大风、冰雹、雷暴和热带气旋的危害,其中以旱涝最突出。
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划分,广西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
危害广西的旱灾主要是春旱和秋旱。
干旱发生频率的地域差异较大,春旱以桂西地区居多,而秋旱多出现在桂东地区。
全广西大范围的春旱大约4~5年一遇,但百色、崇左两市、防城港市北部、北海和南宁两市南部、河池市西部等地发生春旱的频率达70~90%。
全广西大范围的秋旱大约2~3年一遇,但桂东北大部、桂中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等地发生秋旱的频率达70~90%。
广西暴雨洪涝灾害频繁。
每当汛期,强降水天气常造成山洪暴发、河水上涨,冲毁、淹没农作物、道路、街道、房屋,冲毁水库、桥梁、电站等设施,引发山体滑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广西洪涝发生频率大的地区有两类:一是降水量多、暴雨多的地区,例如柳州市北部、桂林市中部、沿海地区和
玉林市南部,以及马山、都安、凌云等地;二是广西大、中河流沿岸各市、县,特别是地处江河中、下游及交叉口海拔较低的河谷平原地带,例如柳州盆地,郁江、浔江、西江沿岸等地。
(四)沿海、山地风能资源丰富
广西地处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广西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和海拔较高的开阔山地。
其中北部湾沿海一带离海岸2公里以内的近海区域和岛屿以及大容山等山体相对孤立的中、高山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超过200W/m2,年平均风速在5.5m/s以上,年有效风速时数在5500小时以上,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此外,桂北的湘桂走廊冬季风能也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二、广西极端气候事件
广西是我国气象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
广西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冰雹、大风、雷暴、低温冷害、霜冻等。
据资料显示,90年代以来气象灾害给广西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有近100亿元,它已成为制约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干旱
广西几乎年年有干旱,全区多年平均受旱面积58万公顷。
最严重的干旱年是1963年,全广西发生严重的春、夏、秋连旱,受灾人口达1000万人,约占当时广西总人口的50%。
20世纪80年代未以来是广西干旱频发的时期,特大干旱灾害有:1998/1999年秋冬春连旱、2003/2004年夏秋冬春连旱、2004/2005年秋冬
春连旱,其中2003/2004年的夏秋冬春连旱广西受灾面积达135.2万公顷,2004年1月有844座中小型水库低于死水位或干涸。
(二)洪涝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发生的暴雨洪涝灾害较频繁,如1994年6、7月、1996年7月、1998年6月、2001年7月、2005年6月等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199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暴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
1994年5~8月,广西共发生18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特别是6月12~18日、7月13~24日出现两次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广西有86个县市2753万人受灾,死亡477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62.6亿元。
(三)热带气旋
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有5个,最多的年份达9个,最少的年份0个。
5~12月份都有热带气旋影响广西,影响集中期是7~9月。
热带气旋所经之地,往往会出现狂风、暴雨,造成风灾和洪涝灾害。
例如:2001年7月由第3、4号台风引发的暴雨导致左江、右江、邕江、郁江、浔江江水暴涨,洪水泛滥。
百色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南宁市发生了1913年以来最大的洪涝,贵港市出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涝,广西因灾死亡24人,直接经济损失159.03亿元以上,其中南宁市损失12亿元。
(四)寒冻害
广西水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的优越气候条件,但是冬季寒潮入侵所带来的低温,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当强冷空气入侵时,大部地区可出现霜冻或冰冻天气,给蔬菜、热带、亚热带水果、
水产养殖等造成灾难性后果。
例如:1999年12月下旬的霜冻,广西受灾面积共133.33万公顷,损失淡水、海水养殖品540吨以上。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五)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雷暴、龙卷风、飑线等)也是广西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中以冰雹、大风和雷暴对工农业生产、交通、通讯、电力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较大。
广西冰雹的分布特点是:桂西多于桂东,山区多于平原。
桂西北是广西的多雹区域;冰雹主要出现在2~5月,其中又以3、4月最多。
广西每年都受到大风袭击,大风日数最多的地方是涠洲岛,平均每年有31天,其余大部地区平均每年有1~9天,多发生于夏、春两季。
广西是我国雷暴日数最多的省区之一,尤其在4~9月雷暴活动最频繁。
各地的雷暴日数有明显的地域性分布特征,主要是南部多,北部少。
东兴市年雷暴日数多达105天,是广西雷暴最多的地方;雷暴最少的地方是天峨、南丹两县,年雷暴日数54天。
强对流天气往往来势凶猛,破坏力强,损失严重,例如:1990年3月26~30日,北海、上林、百色、象州等37个县市遭受冰雹、雷雨大风袭击,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强对流天气毁损房屋5.4万间,死亡52人,受伤340人,各种农作物受灾4.38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74.8万元。
2005年广西雷电灾害共造成27人死亡,3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气象灾害类别表
1、春季
2、夏季
3、秋季
4、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