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7)

合集下载

《高老头》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老头》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老头》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高老头》,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高老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认识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者巴尔扎克及《高老头》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高老头、拉斯蒂涅等,引导学生认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作品的故事脉络。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认识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把握《高老头》的人物形象特征、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2. 难点:深入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以及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2. 运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分析《高老头》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巴尔扎克及《高老头》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作品的故事脉络。

4.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思想。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巴尔扎克的其他作品,如《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让学生比较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异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高老头》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高老头》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高老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作者2、通过作品主要人物关系和经历,感知体会金钱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关系3、感知、鉴赏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通过作品主要人物关系和经历,感知体会金钱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关系教学难点:感知、鉴赏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二册,名著导读中我们了解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大师法国的雨果,今天我们再来了解法国的另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和他的代表作品《高老头》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其作品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他逝世时,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2、作品简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小说,描写两千四百多人物。

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人间喜剧》通过一些贯穿性的人物使得这座文学大厦的各部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

巴尔扎克眼看到当时的封建贵族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世界。

金钱取代一切成为人们的上帝,金钱和物欲膨胀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

《高老头》在《人间喜剧》占有特殊地位,它就像一个完整戏剧的开头,《人间喜剧》的一些重要人物都在《高老头》中第一次出场,所以《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也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4、《高老头》故事梗概:巴黎的一所古旧公寓里,居住着三教九流的人,其中一个就是高老头。

他刚住进来时显得很阔气,经常跟他往来的有两个贵妇,高老头告诉大家,那是他的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和银行家纽沁根太太。

开初,他的女儿来得很勤,后来却很少来了。

高老头过得日子也越来越寒酸。

拉斯蒂涅是一个乡下来的穷学生,家境贫寒与巴黎豪华生活的刺激加强了他“对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高老头》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对比描写的作用。

2.学习通过细腻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3.了解造成高老头悲剧的社会根源【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高老头形象——畸形的父爱。

2.难点: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1.课文从哪几处进行了对比描写?2.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通过上网及其他方法,了解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故事梗概。

4.分析高老头的人物形象。

5.就小说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文阅读思路1.了解故事梗概以及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对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索发表对高老头形象的分析意见。

3.通过对课文《高老头》对比描写的分析指出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过程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

●小说产生的社会背景。

●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小说社会背景的介绍: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王复辟时期。

1814年,拿破仑资产阶级帝国垮台。

波旁先生王朝卷土重来,封建政权复辟。

这个王朝维持了十多年。

于1830年七月革命时被推翻。

在复辟时期,大批逃亡国外的贵族回到法国,夺回他们的财产,重新得到权势。

但历史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

贵族的重新得势,并没有改变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在两个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向腐朽的贵族步步进逼。

在这样的情况下,贵族的一部分人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只想快快发财,向资产阶级投降。

比如拉斯蒂涅。

另一些贵族,自以为出身高贵、门第显赫,虽然外强中干,却态度傲慢,看不起资产阶级,坚决拒绝向资产阶级投降。

但到最后,他们的门第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因此,一败涂地,比如鲍赛昂子爵夫人。

教师介绍故事梗概:伏盖太太在巴黎的郊区开了一家客店,取名伏盖公寓。

公寓里住着有穷大学生拉斯蒂涅;面粉商人高里奥;身份不明的伏脱冷;被赶出家门的泰伊番小姐;老处女米旭诺等人。

高老头是6年前结束了他的生意买卖后,住进了伏盖公寓。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高老头》[内容概要]1819年冬,在巴黎拉丁区有一座叫伏盖公寓的包饭客房,是一个叫伏盖的美国老妇人开的。

这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有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歇业的面粉商人高里奥;外号叫“鬼见愁”的伏脱冷;被大银行家赶出家门的泰伊番小姐;骨瘦如柴的老处女米旭诺等。

每逢开饭的时候,客店的饭厅就特别热闹,因为大家可以在一起取笑高老头。

高老头刚住进这个小旅店的时候,显得很阔气,一些衣着华丽的女人常来找他,随着这些女人的到来,人们就看到高老头身上的金银饰物,一件一件不见了,他房屋里那些珍贵的摆设也一样一样没有了。

有人怀疑高老头是个老色鬼,养了好多情人,把自己搞到如此凄惨的地步。

后来,高老头这个谜终于被拉斯蒂涅揭开了。

拉斯蒂涅是从外地来巴黎读大学的青年,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白皮肤、黑头发、蓝眼睛,热情而有才气,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

但巴黎的豪华生活刺激加强了他“对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

他认为靠自己勤奋学习以求上进的路太艰苦,也太遥远,还不一定行得通,而现实社会依靠几个有钱的女人作进身的阶梯则容易得多,于是他想“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的后台的妇女”。

由于姑母的引荐,他结识了远房表姐,巴黎社交界地位显赫的鲍赛昂子爵夫人。

拉斯蒂涅想弄清高老头和伯爵夫人的关系,决定去雷斯多伯爵夫人家。

在伯爵夫人家他的寒酸相引起仆人轻蔑;接着他莽撞地冲进了一间浴室,大出洋相;后又提到和高老头住在一起,却引起伯爵夫妇的不快,把他赶了出来。

拉斯蒂涅十分懊恼,只好赶去向表姐求教。

鲍赛昂夫人告诉他,雷斯多太太便是高里奥的女儿。

鲍赛昂夫人教导拉斯蒂涅社会又卑鄙又残忍,要他以牙还牙去对付这个社会。

她说:“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

你毫不留情的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

”“没有一个女人关切,他在这儿便一文不值,这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

”按照表姐的指点,拉斯蒂涅决心去勾引高老头的二女儿纽沁根太太。

伏脱冷是个目光敏锐的江洋大盗,看出拉斯蒂涅想往上爬的心思。

《高老头》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老头》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老头》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巴尔扎克及其作品《高老头》的背景知识。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

(3)解读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其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运用比较、联系等方法,解读小说的主题思想。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2)解读小说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对小说中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2)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巴尔扎克及其作品《高老头》的背景知识。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主题解读:(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联系现实,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高老头》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2. 请你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高老头》中的主题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体现。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小说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高老头》一、教学目标1.了解巴尔扎克及其文学创作。

2.了解拉斯蒂涅等重要人物。

3.了解造成高老头悲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

难点:造成高老头悲剧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关于作者巴尔扎克,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有“文学上的拿破仑”之称。

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

而后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

这些失败使他债台高筑,但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

他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巴尔扎克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巴尔扎克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

巴尔扎克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前行,也在这碰撞中认识了生活,而且比别人认识得更深刻。

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的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2、《高老头》故事梗概社会背景——《高老头》故事发生在1819到1820年王朝复辟时期,贵族阶级重新掌握政权,资产阶级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竭力攀附贵族。

但是贵族阶级的寄生性、腐朽性注定了他们必然要衰亡的命运。

《高老头》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老头》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老头》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法国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及其作品《高老头》。

1.2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

1.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小说的人物关系,明确主要人物。

2.2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勾画出高老头的人物形象特点。

2.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高老头人物形象的看法。

2.4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高老头的人物形象。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师指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3.2 学生分析小说情节发展中高老头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小说情节安排的合理性。

3.4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情节走向。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思想,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4.2 学生结合小说情节,分析高老头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4.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4.4 教师总结评价,深化学生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教师推荐与《高老头》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5.2 学生自主阅读拓展材料,结合原著进行分析。

5.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交流各自的阅读心得。

5.4 教师总结评价,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高老头》,对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结合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分析高老头的性格特点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高老头的性格特点,如痴情、固执、善良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名著导读《高老头》教案

走进《高老头》,看人间冷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激发学生阅读《高老头》这部小说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大致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深入揣摩小说人物形象,仔细品味小说细节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法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金钱社会对人性的异化。

让学生认识到“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情节带领学生走进小说,看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

教学难点:联系社会现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教学创意这堂课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参与情节的讨论,这个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的选择与小说中人物的对比反衬出当时法国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现实,并深入挖掘小说的主题,揭露金钱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

接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列举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或正面,或反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让学生体会到在当下阅读《高老头》这部小说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以“我想对……说”的形式写一段话,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表达对小说人物的同情或指责,这个环节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上课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部电影,片名叫《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由当红明星周迅、刘烨、陈坤主演。

讲述的是在文革期间,两个下乡青年罗明和马剑铃到了偏远的小山村,在那里碰见了没有文化,而且从来没有见过山外面世界的小裁缝。

小裁缝淳朴可爱,两个下乡青年都爱上了她。

罗明每天给小裁缝读巴尔扎克的小说,可是就在他们的爱情之火越烧越炽热的时候,小裁缝却告诉他,她爱上了巴尔扎克,她要走出大山,去寻找巴尔扎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电影中,巴尔扎克对小裁缝的影响相当之大,这也正体现了书籍对我们的影响。

书籍让我们从无知少年逐渐长大,懂得如何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去找寻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巴尔扎克最著名最优秀的小说《高老头》,去体会人间冷暖。

(出示课件1)(二)初步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1.一部小说,最引人入胜的当属情节,最感人肺腑的当属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老头》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熟悉小说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
4、准确把握小说主题
5、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以读促写。

6、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过程
一、学生简介巴尔扎克,教师补充。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巴尔扎克名言:“拿破仑用宝剑没有完成的事业,我将用笔杆来完成。


二、熟悉小说情节
1、学生概述故事情节并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完整的概括情节。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
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谈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结合特定情节。

2、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高老头:被金钱毁灭了的父爱的典型形象。

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的感情,这两者构成高老头的矛盾性格。

在社会上,高老头是个资产者,他顺应时代,追逐金钱。

可是,在家庭内,他却是个时代的落伍者,他还保留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因而钱尽情绝,这个"父性基督就象野狗一样,惨死在公寓里。


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是社会由宗法制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时代的产物,他的惨死,正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庭的明证,他的实质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拉斯蒂涅:贵族子弟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由贵族到资产阶级是他阶级属性的改变,由纯朴的外省青年变成寡廉鲜耻的野心家是他道德品质的坠落。

[蜕变]
1、起点:涉足巴黎上流社会。

他出生于外省破落的贵族家庭,是个涉世未深、未被污染的好青年。

刚到巴黎就掉进了大染缸,产生了找女人作靠山向上爬的邪念。

2、两师教唆:在他向上爬、找女人过程中,遇到两个老师。

第一个老师是他的远房表姐,上流社会的社交皇后鲍赛昂子爵夫人。

她以温文尔雅的语言教导他用不见血的合法手段"利己拜金"。

不久他遇到了第二个老师,下层社会被追捕的苦役犯伏特冷,他用赤裸裸的强盗语言开导拉斯蒂涅,用非法的流血手段"利已拜金"。

两师教唆,使其良心萎缩,野心膨胀,堕落加剧。

3、人生三课
第一课: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证明"高贵的门弟"、"真挚的爱情"斗不过金钱,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否则将会大难临头。

第二课:伏特冷被捕,证明超群的"胆略与智谋"斗不过金钱,再次让他验证了普通人之间奉行的拜金原则。

第三课:高老头的惨死,证明"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使他深深的知道了利己拜金的原则不仅流行于整个社会,而且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

拉斯蒂涅埋葬了高老头,也随之埋葬了他年轻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完成了人生三堂大课的教育。

他良心泯灭、欲火炎炎地投向利己拜金的赌场,由贵族青年蜕变为资产阶级野心家
[意义]
拉斯蒂涅的蜕变,是金钱毁灭人性、败坏良心的明证。

同时,表现出时代的变迁,即贵族子弟经不起金钱的引诱,投入了资产者的怀抱,这正是贵族衰亡的一个途径。

伏脱冷:伏脱冷是一个与社会做斗争的叛逆者,在他眼里,社会是丑陋的,社会是腐朽的,人与人之间是没有真情可言的,他是那个社会少有的敢于坦白自己的人。

鲍赛昂夫人:她是复辟时期贵族妇女的典型。

四、师生探讨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五、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
《高老头》的艺术手法独特而严谨,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功力。

1、线索纵横交错:作者设置了典型环境,让典型人物活动于其中,使人与人的金钱关系与环境相契合,书中安排了四条情节线索,以拉斯蒂涅的堕落为主线,其它几条起辅助作用,纵横交错又脉胳分明。

2、典型人物的刻划:不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心理刻划,甚至一个细节,如高老头每吃一块面包都要放在鼻下嗅一嗅,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功力,贵族沙龙中的语言与逃犯的语言绝不一样。

六、阅读建议
1、静心阅读原著。

2、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结合作品,品味小说的语言技巧。

七、作业
1、坚持每天读一定量的内容,直至读完。

2、学会批注和摘抄。

3、读完后上交一篇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