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秘方:一切痈疽疖疔丹毒统统断根清热消痈汤

合集下载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痈疽秘方(方11首)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痈疽秘方(方11首)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痈疽秘方(方11首)(2011-05-16 09:45:41)转载治痈疽秘方2. 1 加味三星汤【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组成】元参15克焦山栀9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

【方解】发疽以阳实证居多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热解毒配以元参、焦山栀泻火清热以增清热解毒之功且无寒冷郁遏之弊。

全方药专效宏奏效颇佳。

【主治】发疽(脑疽) 证见初起红肿焮痛根盘坚硬高突形寒身热或高热不解脉弦或洪数苔白腻或黄腻。

【加减】便秘热结加生首乌9克以清热解毒而通利大便局部坚肿殊甚加炙山甲、皂角刺以消肿透脓湿重者加藿香、川朴、茯苓、滑石等以化湿渗湿。

【疗效】临床多年使用效果颇著。

2.2 鹿角托里汤【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组成】鹿角胶(或鹿角片)9克生黄芪、白茯苓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金银花15克远志肉、生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温扶督阳托里排脓。

【方解】方中以鹿角胶(或鹿角片)温阳而解阴寒郁结之滞芪、归、芍、草相伍以益气和血而兼有托毒透脓之功并以金银花解毒清热远志温行散结使之阴寒渐解而脓毒得以透达。

阳复、毒清则疮自愈。

【主治】发疽(脑疽) 症见疮色暗干塌麻木不仁畏寒少热神疲纳呆脉沉细无力属正虚阴涸之证。

【加减】如阴盛火亢有糖尿病史者加天花粉12克并倍用生芪。

【疗效】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1/6页2. 3 黄芪托毒汤【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组成】生黄芪23克当归身、陈皮、泽泻各6克生白芍、广郁金各5克怀山药、金银花、白茯苓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托毒排脓去腐。

【方解】痈疽成脓腐溃正虚不能托毒根盘散漫不收脓稀而腐肉不脱治宜益气托毒、排脓去腐。

方中生芪补气配以归芍具有排脓托毒之功合山药健脾能助新肉生长郁金理气与当归并用有行血消肿之效配以金银花解毒茯苓、泽泻利湿故能托毒消肿去腐生新符合疮疡溃后病机。

疔痈方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疔痈方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疔痈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疔痈方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山甲(
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疔痈方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山甲(蛤粉炒)12g,全蜈蚣 2.2g,皂刺12g,乳香9g,没药9g,天花粉18g,知母18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化瘀,拔毒祛腐,以通络而消肿。

主脑疽,乳痈,多发性疔肿。

【用法用量】按:本方方名,《古今名方》引作“疔痈汤”。

【注意】妊娠禁用。

【临床应用】多发性疖病:某男,35岁。

患多发性疔病,数月不愈,项部此发彼起,3-4天即有新者兴,而原发者仍未稍艾,以至项部包括将愈及新出者不下7-8处,干痂、脓血、肿块挤满全项,头部仰俯不便,旋转更难,灼热疼痛,夜不成寐。

曾用多种疗法,效果不着。

脉弦数,舌苔微黄,全身不适。

因思久病入络,应以疏通经络,清热解毒为主。

此方(皂刺用6g)治疗。

服药一剂,全夜熟睡,几无痛感,头部活动自如。

原方稍事加减,连服十余剂而愈。

【摘录】《临证录》
看了上文对于疔痈方的介绍,我们对于疔痈方的功效和作用等内容也有了些许印象,这也是我们在食用前所必须要了解的。

生活常识分享。

19《汤头歌诀》痈疡之剂_白话解

19《汤头歌诀》痈疡之剂_白话解

19《汤头歌诀》痈疡之剂_白话解十九、痈疡之剂痈疡之剂,即痈疡剂。

是以解毒消肿、托里排脓、生肌敛疮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体表痈、疽、疔、疮、丹毒、流注、瘿、瘤、瘰疬等,以及内在脏腑的痈疽等外科疾患的方剂。

体表痈疡可分为阳证及阴证,阳证来势暴急,红肿焮痛,易溃易消;阴证来势缓慢,平塌漫肿,难溃难消。

治疗原则,阳证宜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散结;阴证宜温补和阳,通滞化痰祛瘀。

外可用薄贴围药渗药及刀针手术等。

内在脏腑痈疡应以清热解毒、逐瘀排脓、散结消肿为主。

1.真人活命饮 (陈自明) 一切痈疽。

(《校注妇人良方》)【歌诀】真人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节加贝母天花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嘉一切痈疽能溃散溃后忌服用毋①差大黄便实可加使铁器酸物勿沾牙【词解】①毋:毋wu,音吴,不要。

【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各13)金银花陈皮各三钱(各9g)【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方析】疮疡肿毒初起为本方主证。

方以银花疏散透达,清热解毒,清气凉血为君。

臣以防风、白芷疏风散邪,用治痈疡初起;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活血散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

佐以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消肿散结;穿山甲、皂角刺溃坚排脓。

甘草清热解毒,加酒活血消肿,协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药。

大便燥结可加大黄。

按:用本方脓未成可消,脓已成可溃,但已溃者切不可用:阴证疮疡忌用;脾胃虚、气血不足者慎用。

本方煎煮时不可用铁器及接触酸味物品,更不可服食酸物,因酸性收敛,使疮不易消散。

2.金银花酒 (齐德之) 痈疽初起。

((《外科精义》)【歌诀】金银花酒加甘草奇疡恶毒皆能保护膜须用蜡矾丸二方均是疡科宝【组成】鲜金银花五两(150g)甘草—两(30g)【用法】水、酒各半煎,分三次服。

【功用】消肿散瘀,托毒止痛。

【主治】一切痈疽恶疮,及肺痈肠痈初起。

《备急千金要方》痈肿毒方 痈疽

《备急千金要方》痈肿毒方 痈疽
又方、生地黄汁煎如胶,作饼子贴之,日四五度。
漆头茹散
属性:食恶肉散方。
漆头、茹、硫黄、丹砂、麝香、马齿矾、雄黄、雌黄、白矾(各二两)上八味治下筛,以粉之,吮食恶肉。(《翼方》敷贴,无白矾、雌黄,有藜芦。云∶亦作膏和敷之,又处疗痈疽篇无丹砂。《广济方》疗痈肿脓溃,疮中有紫肉,破不消,以此散掺或内蚀之)。
排脓内塞散
属性:治大疮热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方。
防风、茯苓、白芷、桔梗、远志、甘草、人参、川芎、当归、黄、(各一两)浓朴(二两)桂心(二分)附子(二枚)赤小豆(五合,酒浸熬之)上十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猪蹄汤
属性:治痈疽发背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黄、黄连、芍药(各三两)黄芩(二两)蔷薇根、野狼牙根(各八两)上七味、咀,以水三斗,煮猪蹄令熟,澄清取二斗,下诸药,煮取一斗,去滓,洗疮,一食顷,以帛拭干,贴生肉膏,日二。如痛加当归、甘草各二两。
凡诸暴肿,一一不同,无有近远,皆服五香连翘汤。刺去血,以小豆末敷之。其间数数以针刺去血。若失疗已溃烂者,犹服五香汤及漏芦汤下之。随热多少根据方用之,外以升麻汤拓洗熨之,摩升麻膏。(二方俱见后丹毒篇)。若生息肉者,以白、茹散敷之,青黑肉去净即停止,好肉生敷升麻膏。如肌不生敷一物黄、散。若敷白、茹,青黑恶肉不尽者,可用漆头、茹散半钱和白、茹散三钱,稍稍敷之。其散各取当色单捣下筛,成散用之。此数法(《集验》用治缓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内消散
属性:治凡是痈疽,皆宜服之方。
赤小豆(醋浸一升,熬)人参、甘草、瞿麦、当归、猪苓、黄芩(各二两)白蔹、薏仁黄(各三两)防风(一两)升麻(四两)
皮散
属性:治痈疽脓血内漏,诸漏败坏,男发背女乳房及五痔,皆宜服之方。
皮、蜂房(各一具)地榆、附子、桂心、当归、续断(各五分)干姜、蜀椒本(各四分)浓朴(六分)上十一味治下筛,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取瘥。加斑蝥七枚,益良。

消痈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消痈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消痈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医的很多东西都神秘莫测,让人充满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消痈汤作为中药方剂的一种,也是非常的神奇,不仅治愈疗效好,而且应用广泛,那么大
中医的很多东西都神秘莫测,让人充满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消痈汤作为中药方剂的一种,也是非常的神奇,不仅治愈疗效好,而且应用广泛,那么大家知道消痈汤的成分是哪些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金银花21克当归15克蒲公英18克生甘草9克荆芥3克连翘3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痈。

治疮毒生于手足,或结毒在皮肤,或生于面上,或生于颊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二
上面就是关于消痈汤的一个功效介绍,从这些介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消痈汤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疾病的困扰,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够盲目服用。

生活常识分享。

蛇虫咬伤和痈、疽、疗、疖食疗方剂

蛇虫咬伤和痈、疽、疗、疖食疗方剂

蛇、虫、兽咬伤毒蛇虫咬(螯)伤,包括毒蛇、蚂蜂、蝎子、娱松等,若人被其咬(螯)伤,可使毒素扩散于皮肤之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甚则毒蛇咬伤,可:引起毒气攻心,而导致死亡。

1 .白矾液治蛇咬伤[方剂]白矾适量。

[制用法] 将白矾放于热锅中溶化。

趁热将白矾液滴于伤处。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定痛。

用治蛇咬伤。

[验证]据《肘后备急方》介绍:有二僧到邓州,为蛇咬伤,势甚危,教以烧刀头令赤,以白矾置刀上,成汁,热滴咬处立愈,后以此治愈者数百人。

本方据此化裁。

2 .羊奶治蜘蛛咬伤[方剂]鲜羊奶适量。

[制用法] 煮沸。

尽量饮用。

[功效]解毒,利尿,消肿。

用治蜘蛛咬伤。

[验证]据《医心方》记载,一人被蜘蛛咬伤,腹大如妊,遍体生丝,,有人教饮羊乳,遂愈。

3 .红薯叶治蜈蚣咬伤[方剂]红薯叶。

[制用法] 将红薯叶洗净,以滚开水烫软叶片。

敷盖伤处,数次可愈。

[功效]解毒,利尿,医疮。

用治蜈蚣咬伤。

[验证]据《中医杂志》 1966年5号介绍:蜈蚣咬伤后,以小刀将伤口刺破,挤出含毒素的血,再以米粒大的艾住置伤口上,灸一壮,用以消毒。

然后再按上述制法,将薯叶贴敷伤口。

黄某,20岁,被蜈蚣咬伤,红肿疼痛,西药治疗无效,改用此方数次而愈4 .辣椒粉治狗咬伤[方剂]成熟辣椒。

[制用法] 将辣椒晒干,研成细粉。

撒于患处并包扎固定,每日换1次。

[功效]杀菌,消肿,止痛。

用治狗咬伤。

[验证]据《黑龙江中医药》介绍,侯姓农民,男,45岁,被狗咬伤外跺上15厘米处,流血、疼痛,先用红汞药水消毒后,撒辣椒粉于敷料上,贴于伤口包扎,每日换药1次,5日伤口愈合。

5 .守宫方疗蝎蜂螫[方剂]守宫(又名蝎虎、壁虎)1条,鸡蛋1个。

[制用法] 鸡蛋打一个孔,将全守宫塞人蛋内,然后将小孔封固,埋于阴凉土内(暑热天埋 20厘米深), 20天后取出备用。

敷于患处,包扎固定。

[功效]消肿止痛。

用治蝎、蜂螫伤。

[验证]据《本草纲目》载,守宫“疗蝎蛰”,鸡蛋亦能解毒。

食疗方剂-痈疽疥疮、青春痘、痤疮饮用伍味蒲公英方剂

食疗方剂-痈疽疥疮、青春痘、痤疮饮用伍味蒲公英方剂

痈疽疥疮、青春痘、痤疮饮用伍味蒲公英方剂伍味蒲公英方剂具有清热解毒。

消痈散疥的作用。

对于防治青春痘。

粉刺。

痤疮。

春少期综合症。

各种痈疥肿毒具有很好的作用。

伍味蒲公英方剂第一味蒲公英。

蒲公英又叫婆婆丁。

到了春天。

很多朋友们喜欢到山里去挖点蒲公英。

蒲公英的特点它能够清热解毒。

消痈散疥。

要古医书中记载。

蒲公英主要用于防治乳痈。

什么叫乳痈呢。

就是现在说的乳腺炎。

乳腺炎治疗上比较难。

现在得了乳腺炎。

马上就没有乳汁了。

就不能喂养婴儿了。

所以过去认为乳腺炎比较难治。

蒲公英对于乳腺炎这种乳痈都能治。

对于各种痈疥肿毒。

治疗就更容易了。

尤其是青春痘啊。

粉刺啊。

痤疮啊。

用蒲公英清热解毒。

效果非常好。

第二味。

鱼腥草。

在古医书记载。

它是治疗肺痈的。

肺痈呢过去也同样是很难治的。

都属于痈毒引起的毒火太盛了。

像那个青春痘。

粉刺都是火邪引起的肺火盛。

第三味桃仁。

桃仁它是活血。

破血。

什么意思呢。

就正常啊。

你这处青春痘啊。

粉刺啊。

往往周边红肿。

由于瘀血阻滞。

气血不通。

桃仁呢。

活血又能破血。

它的作用呢特别好。

要用桃仁。

第三味。

薏苡仁。

薏苡仁又叫薏米。

它的特点是清热利湿。

像青春痘。

粉刺。

痤疮。

往往是缠绵难愈。

属于湿邪缠绵。

要用薏苡仁。

第五味芦根。

芦根它能够滋润皮肤。

防治皮肤水分丢失。

养颜。

防治由于青春痘。

粉刺造成的皮肤留下瘢痕。

伍味蒲公英方剂调配好了。

平时经常起青春痘的。

或者粉刺的。

老有痤疮。

就要经常的饮用伍味蒲公英方剂。

伍味蒲公英方剂对于各种痈疖肿毒。

对于青少期的综合症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有些时候容易上火。

火热之邪就会引起这样的问题。

要经常饮用一下蒲公英方剂来解毒消炎。

蒲公英方剂。

由于蒲公英这味草药苦性特别厉害。

它能够泄火。

就靠它这苦劲。

所以很多青少年长了青春痘。

粉刺以后。

喝起来伍蒲公英方剂比较难。

太苦了。

可以少放点冰糖里。

多吃糖。

对于皮脂代谢不利。

容易造成青春痘。

粉刺。

如果不喜欢。

就可以倒点橙子汁。

橙汁也有清热解毒。

消除臃肿的作用。

这个时候你再一喝。

热毒火结第一方——五味消毒饮,祛湿热、解毒邪、化脓包、消疖肿

热毒火结第一方——五味消毒饮,祛湿热、解毒邪、化脓包、消疖肿

热毒火结第一方——五味消毒饮,祛湿热、解毒邪、化脓包、消疖肿皮肤感染,中医称之为痈疮疔毒,表现为红肿热痛,后期甚至出现溃疡或脓液,认为其多由脏腑蕴热、火毒结聚而产生。

而西医所谓的发炎、炎症,中医则认为是湿热毒等邪气、侵袭脏腑器官导致的各种病症,如肺炎、扁桃体炎、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出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办?自然是对症治疗!既然是湿热毒邪导致,治疗时就要以清热解毒为主,以便让体内的积热火毒清解消散。

中医清热解毒代表方——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饮出自清代名著《医宗金鉴》,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组成。

此方药虽仅有五种,但功专力宏,是历代中医治疗火毒结聚而引起痈疮疖肿的首选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的功效。

主治各种疔毒、痈疮疖肿、发热恶寒等症。

五味消毒饮方解方中重用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疮疔肿,为君药。

金银花入肺胃,可解中上焦之热毒。

方中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野菊花共为臣药,这4味药的作用相似,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且可清热凉血、散结消肿,是治疗痈疮最常用的药物。

野菊花入肝经,专清肝胆之火,与金银花相配,善清气分热结;蒲公英兼能利水通淋,泻下焦之湿热,与紫花地丁相配,善清血分之热结;紫背天葵能入三焦,善除三焦之火。

五药合用,气血同清,三焦同治,兼能开三焦热结,利湿消肿。

白酒通行血脉以助药力,为佐药。

诸药合用,功专力宏,共奏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之功。

五味消毒饮辨证舌象、脉象及使用禁忌舌红,苔黄,脉数。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

五味消毒饮加减化裁热重,可加黄连、连翘之类清泄热毒;血热毒盛,加赤芍、丹皮、生地黄等,以凉血解毒;积液多、炎症包块大者,加败酱草、红藤、双花;腹痛甚者,加赤芍、丹皮、红花、乳香、没药;体质弱或内分泌失调者,加茯苓、生地;有尿频、尿痛、尿急症状者,加滑石;脓已成而不溃或溃而脓不易流出者,可加皂角刺、桃仁等以排泄脓液;若用于治疗乳痈,可加瓜蒌壳、青皮、浙贝母等散结消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所以称之为秘方,均应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之下,才能将秘方的药效真正起到作用,才能够将其药效发挥至极致。

望各医家与患者均应慎重辩证!鉴此。

本人所收录的中医秘方,凡末尾注有“撰方人、献方人、荐方人”的均出自古今名医的呕心沥血之作,历经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临床验证验方,可作参考的珍贵医家资源。

欢迎选用和转藏,造福天下苍生!乃荷花小女子终生所愿。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

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

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秘方:菊花9g,黄芩9g,白芷9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紫草12g,当归12g,生黄芪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早晚各一次分服。

病例:张某,女,39岁。

右侧鼻旁患一脓疖,经抓捏挤压,红肿范围扩及上唇口角,伴恶寒发热,虽经外院抗生素治疗,肿势未能控制。

求诊时右鼻旁脓头虽溃,未见脓液外泄,肿痛麻木延及右面颊,影响右侧眼睑和右唇口角,扪之灼热肿木,体温三十八度,神清便干,苔黄腻,脉滑数。

治拟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本方加银花12g,连翘9g,皂角刺9g,枳实9g,生大黄(后下)9g治疗:外用金黄散菊花水调箍围,脓头处点搽九一丹,一周后面颊肿势渐退,上唇肿胀亦减轻,疮头处有脓液脓栓外出,发热已退,大便亦畅。

再以上方去生军,加陈皮、制半夏、白术而愈。

方解: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疮痈之功。

主治痈疽、疖、疔、丹毒、脑疽、发背患者。

属热毒雍盛之疮疡。

症见:局部酸红赤肿灼热疼痛,无论未溃已溃,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滑或滑数。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唐汉钧国家级名老中医师。

备注:古今度量衡对照:
一、古今度量衡对照表:
1、618-907年(唐朝):一升=0.5914市升;一升=59.4毫升;一斤=19.1市两;一两=1.19市两;一两=37.30克。

2、644-1911(清朝):
二、古方中特殊计量单位说明:
1、方寸匕是依古尺正方一寸所制的嚣器,形状如刀匕。

一方寸匕的容量,约等于现代的2.7毫;其重量,金石药末约为2克,草木药末约为1克左右。

2、钱匕用汉代的五铢钱币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者称一钱匕,分量比一方寸匕稍小,合一方寸匕的十分至六七。

半钱匕者,系用五铢钱的一半面积抄取药末,以不落为度,约为一钱匕的二分之一。

钱五匕者,是指药末盖满五铢钱边的“无”字为度,约为一钱匕的四分之一。

3、刀圭形状像刀头的圭角,端尖锐,中低洼。

一刀圭约等于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

4、字古以铜钱抄取药末,钱面共有四字,将药末填去钱面一字之量,即称一字。

5、铢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

汉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三、公制与市制计量单位的折算:
1、基本折算:
1公斤(kg)=2市斤=1000克(g);1克g=1000毫克(mg)
2、十六进位市制与公制的折算:
1斤=16两=500克(g)
1两=10钱=31.25(g)
1钱=10分=3.125(g)
1分=10厘=0.3125(g)=312.5毫克(mg)
1厘=10毫=0.03125克(g)=31.25毫克(mg) 3、十进位市制与公制的折算:
1斤=10两=500克(g)
1两=10钱=50克(g)
1钱=10分=5克(g)
1分=10厘=0.5克(g)=500毫克(mg)
1厘=10毫=0.05克(g)=50毫克(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