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循环与数组
labview实验四

虚拟仪器实验报告四专业年级电信081班姓名学号08808030 成绩一、实验目的:LabVIEW编程软件入门学习二、实验内容:实验四字符串、数组、簇和矩阵4.1 字符串(String)4.2 数组(Array)4.3 簇(Cluster)4.4 矩阵(Matrix)三、实验结果:练习1组合字符串使用一些字符串功能函数将一个数值转换成字符串,并把该字符串和其他一些字符串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输出字符串。
打开一个新的前面板,按照下图向其中添加对象练习2 字符串子集和数值的提取创建一个字符串的子集,其中含有某个数值的字符串显示,再将它转换成数值。
练习3 Build Text Express VI练习4 用循环创建数组使用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自动索引(auto-indexing)功能自动创建数组。
练习5 创建二维数组使用两个嵌套的For循环(即一个循环在另一个循环内)可以创建二维数组。
嵌套的For循环创建二维数组时,外层循环创建行,内层循环创建列。
练习6 多图区图形创建含有多条曲线的图形,方法是创建一个数组,用它汇集传给单图区图形的类型的数据元素。
练习7使用创建数组功能函数使用创建数组函数,把一些元素和输出组织成一个更大的数组。
练习8 多态化练习多态化练习2练习9 簇排序前面板包含两个簇。
第一个簇中,第一个组件是数字控件;第二个簇中,第一个组件是数字指示器。
第一个图中簇控件正确连接到簇指示器。
第二个图中,簇顺序改变,此时连线无效。
练习10簇目的:学习创建簇、分解簇,再捆绑簇并且在另一个簇中显示其内容。
为第3章的习题2连续温度采集监测添加报警信息,如下图所示,当报警发生时输出报警信息,例如“温度超限!当前温度78.23℃”,正常情况下输出空字符串。
四、实验总结:这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字符串、数组、簇和矩阵,综合看来本次实验的内容更为晦涩难懂一些,从我的理解,前几次的实验时候的思想主要是一维的,平面的,而这回的实验内容要求我们用立体的,二维的思维去思考。
《程序设计基础—VB程序实验》

《程序设计基础—VB程序实验》说明:实验1和实验2均为电子实验报告,后面8个实验是纸制实验报告。
实验1 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目的⑴熟悉计算机,能够正确进行开、关机操作。
⑵熟悉键盘,掌握键盘上所有字符的输入,掌握正确的指法,能够进行中、英文切换。
⑶理解操作系统概念,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能够利用“控制面板”进行一些参数的设置。
⑷知道“回收站”的功能,学会有关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⑸学会在计算机上搜索或查找相关的文件或文件夹,掌握通配符的使用。
实验内容⑴熟悉上机实验的计算机,熟悉键盘,学会中、英文输入方式的转换。
⑵学会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知道键盘上所有字符的输入。
⑶利用“控制面板”修改系统时间、桌面背景、鼠标属性。
⑷在桌面上新建一个文件夹,该文件夹以学生自己的名字+班级+学号的后3位命名。
⑸用文本方式或Word文档,写一段字数不少于300字的自我介绍,以1.doc命名并保存到上述文件夹中。
⑹将上述文件夹复制到ftp://10.10.9.222上。
实验2 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⑴了解Word功能,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包括页眉/页脚的设置、分栏、页面设置、添加底纹等。
⑵学会文件的保存与打开、打印预览、段落的间隔、首字符位置改变等,能够在Word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特殊符号等。
⑶了解Excel的功能,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属性的设置、数字的几种填充形式、单元格的合并与恢复、边框的设置等。
⑷掌握Excel的基本公式的使用,能够用公式进行基本计算。
掌握Excel中的图形制作方法,能够根据表格做出图形。
实验内容⑴将ftp上自己文件夹中的1.doc文件复制到桌面上,然后做如下处理:①将标题“自我介绍”居中;②将文章中第二段的内容进行分栏,要求中间有分割线;③插入一个4行4列的表格,内容为学号、姓名、某门课的成绩;④任意插入一张图片;⑤在文章中的任意位置加底纹。
将做好的文档以2.doc命名并保存。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四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四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王瑞锦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室名称:软件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函数的应用及预处理三、实验学时:2四、实验原理:使用Turbo C软件(简称TC),在微型计算机上,对其程序进行编辑、编译、连接与运行。
Turbo C是一个集成环境,它具有方便、直观、易用的界面和丰富的库函数。
通过上机练习掌握在TC环境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和过程。
五、实验目的1.掌握C语言中定义函数的方法;2.掌握函数传值调用的方法;3.掌握函数传址调用的方法;4.掌握递归函数的设计方法;5.掌握命令行参数的使用方法;6.掌握函数在不同文件中的编译、链接方法。
六、实验内容编程实验,完成以下上机内容,调试运行程序并完成报告1)、教材第七章习题7.4;2)、编写一个实现冒泡法排序的函数,并在主函数中从键盘上输入6个数后进行排序输出;3)、教材第七章习题7.11;4)、教材第七章习题7.15;5)、教材第七章习题7.24;6)、求解汉渃塔(tower of Hanoi)问题。
在一块平板上立有3根立柱,从左到右分别标记为A,B,C。
最初在A柱上放有6个大小不等的圆盘,并且大盘在下面,小盘在上面。
要求将这些盘从A移到C(可以借助B柱)。
条件是: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并且不允许把大盘放在小盘的上面。
(提示:利用函数的递归调用);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pc硬件要求:CPU PII 以上,64M 内存,1OOM 硬盘空间即可。
软件要求:DOS3.0以上/Windows98/Me/XP/NT/2000。
八、实验步骤:实验编程与运行结果⑴编写一个求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函数,两个整数由键盘输入,用主函数调用这个函数,并输出结果。
程序文件名为7_4.c,源程序清单如下:#include<stdio.h>lcd(int a,int b){int temp,num1,num2;num1=a;num2=b;while(num2!=0){temp=num1%num2;num1=num2;num2=temp;}return(a*b/num1);}main(){int t,x,y;printf("Please input two integers:");scanf("%d,%d",&x,&y);if(x>y){t=x;x=y;y=t;}printf("lcd(%d,%d)=%d\n",x,y,lcd(x,y));}运行结果:⑵编写一个实现冒泡法排序的函数,并在主函数中从键盘上输入6个数后进行排序输出。
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长沙理工大学2010C语言实验报告参考答案实验一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及数据描述四、程序清单1.编写程序实现在屏幕上显示以下结果:The dress is longThe shoes are bigThe trousers are black答案:#include<stdio.h>main(){printf("The dress is long\n");printf("The shoes are big\n");printf("The trousers are black\n");}2.改错题(将正确程序写在指定位置)正确的程序为:#include <stdio.h>main(){printf("商品名称价格\n");printf("TCL电视机¥7600\n");printf("美的空调¥2000\n");printf("SunRose键盘¥50.5\n");2.编写程序: a=150,b=20,c=45,编写求a/b、a/c(商)和a%b、a%c(余数)的程序。
答案:#include<stdio.h>main(){int a,b,c,x,y;a=150;b=20;c=45;x=a/b;y=a/c;printf("a/b的商=%d\n",x);printf("a/c的商=%d\n",y);x=a%b;y=a%c;printf("a/b的余数=%d\n",x);printf("a/c的余数=%d\n",y);}4. 设变量a的值为0,b的值为-10,编写程序:当a>b时,将b赋给c;当a<=b时,将a 赋给c。
(提示:用条件运算符)答案:#include<stdio.h>main()int a,b,c;a=0;b=-10;c= (a>b) ? b:a;printf("c = %d\n",c);}五、调试和测试结果1.编译、连接无错,运行后屏幕上显示以下结果:The dress is longThe shoes are bigThe trousers are black3、编译、连接无错,运行后屏幕上显示以下结果:a/b的商=7a/c的商=3a/b的余数=10a/c的余数=154. 编译、连接无错,运行后屏幕上显示以下结果:c =-10实验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四、程序清单1.键盘输入与屏幕输出练习问题1 D 。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张敏霞 参考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课后题及模拟题参考答案习题1 (3)1-1 填空题 (3)1-2 思考题 (3)1-3 编程题 (3)习题2 (4)2-1 单选题 (4)2-2 思考题 (4)习题3 (5)3-1 选择题 (5)3-2 填空题 (5)3-3 编程题 (5)习题4 (7)4-1单选题 (7)4-2填空题 (7)4-3 编程题 (7)习题5 (10)5-1单选题 (10)5-2填空题 (10)5-3 编程题 (10)习题6 (13)6-1单选题 (13)6-2填空题 (13)6-3 编程题 (13)习题7 (15)7-1单选题 (15)7-2填空题 (15)7-3 编程题 (15)习题8 (16)8-1单选题 (16)8-2填空题 (16)8-3 编程题 (16)习题9 (18)9-1单选题 (18)9-2填空题 (18)9-3 编程题 (18)习题10 (22)10-1单选题 (22)10-2填空题 (22)10-3 编程题 (22)习题11 (24)11-1单选题 (24)11-2填空题 (24)习题12 (25)12-1单选题 (25)12-2 填空题 (25)实验篇 (26)实验1 熟悉Visual C++6.0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 (26)实验2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26)实验3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26)实验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26)实验5 函数 (28)实验6 数组 (32)实验7 指针 (33)实验8 结构体和共用体 (35)实验9 文件 (36)实验10 综合编程 (36)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37)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38)习题11-1 填空题1.函数2.主函数main(),主函数main()3.主函数main()4.函数首部,函数体5.{, }6./*, */7.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8..c, .obj, .exe1-2 思考题1.结构化程序设计是指:为使程序具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以保证程序正确性而规定的一套如何进行程序设计的原则。
第四节 循环结构

第四节循环结构一、教材分新循环结构是VB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之一,在解决规律性的重复工作上,具有自己的优势,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中最复杂的一种。
教材在本节的开篇提出了教师阅卷中存在繁重的重复工作,同时对比给出了计算机阅卷过程的描述,让学生初步体会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这时,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哪些语句可以实现循环结构呢?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四个活动的实践,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学会使用循环语句实现对各种循环流程的控制,探究数组是如何在循环结构中得以广泛应用的。
四个活动的处理过程都是采用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实现程序、调试运行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符合标准程序设计的完整过程。
四个活动分别通过对同一个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的需求设计循环程序。
使学生由初步到深入熟悉循环结构及其循环语句,学生在亲自设计程序的过程中。
体会循环变量的控制,掌握循环流程图的完善和设计。
最后通过完成体验活动,进一步巩固循环结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活动一: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本活动让学生经历小明帮助爸爸编写一个计算每月电脑销售总额的程序的设计过程,掌握如何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通过算法分析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组成及其含义;通过流程图的绘制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特点;通过程序代码的录入让学生掌握for...next 语句的格式;通过程序的调试运行和监视变量值的变化,让学生掌握循环语句的执行情况。
活动二:在循环结构中数组的应用。
本活动的问题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保存35种电脑的月销售额”。
因为用同一个变量无法实现程序执行过程中多个数据的记录存储功能,所以,编者引入了“数组”这一新的VB数据结构。
数组是复杂程序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数据结构,让学生通过数组在循环结构程序中的应用,了解数组的含义、功能和使用过程,进一步熟悉循环结构,熟练使用for…next 语句实现循环结构程序。
关于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将在教学资源中进行补充介绍。
VB实验报告1-9

实验一:设计简单的VB 应用程序一、实验目的1.掌握Visual Basic 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2.熟悉Visual Basic 的集成开发环境。
3.掌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了解VB 程序的编写、保存和编译的方法过程。
4.初步了解几个常用基本控件控件(标签、命令按钮和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类型综合三、实验时间:2013-3-8四、实验任务1、启动Visual Basic ,然后创建一个“标准 EXE ”工程(保存在D 盘以自己学号命名的文件夹中,文件名和窗体名均为SJT ),并了解Visual Basic 集成开发环境下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编一程序,计算任意输入的正整数的平方根。
3、编写一个应用程序,界面如图1-1所示。
窗体中文字“VB 应用程序!”为一标签控件,单击标题为“放大”的命令按钮,则“VB 应用程序!”的字号放大一号,单击“缩小”按钮则反之;同时,窗体中还有4个含某种指向图案的按钮,若单击某个按钮,则使“VB 应用程序!”向该按钮所指向的方向移动50Twip 。
(提示:四种指向的图案可以在Visual Basic 安装目录中的“…graphics\icon\Arrows ”子目录中找到,名称分别为arw07dn.ico 、arw07lt.ico 、arw07rt.ico 和arw07up.ico )五、实验要求 写出实验报告,内容是:1、第1小题的操作步骤2、第2、3题1).程序的界面设计。
2).程序主要代码。
3).运行结果(输入与输出)。
4).实验总结。
(写上你自己的总结。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你在编程过程中花时多少?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多少时间在思考问题?遇到了哪些难题?你是怎么克服的?你对你的程序的评价?你的收获有哪些?)图1-1 实验1-2程序运行实验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量和变量、表达式的基本概念和正确书写格式。
2.掌握基本语句(Print语句、赋值语句、Dim语句等)的使用;3、掌握常用函数的正确使用方法;4、掌握数据的动态输入InputBox和信息提示MsgBox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四 图的遍历算法

实验四图的遍历算法4.1.实验的问题与要求1.如何对给定图的每个顶点各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访问?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图的遍历?2.如何用这些算法解决实际问题?3.熟练掌握图的基本存储方法4.熟练掌握图的两种搜索路径的遍历方法5.掌握有关图的操作算法并用高级语言实现4.2.实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和树的遍历类似,图的遍历也是从某个顶点出发,沿着某条搜索路径对图中每个顶点各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访问。
它是许多图的算法的基础。
遍历常用两种方法: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广度优先搜索遍历4.2.1 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 Traversal)深度优先搜索是一种递归的过程,正如算法名称那样,深度优先搜索所遵循的搜索策略是尽可能“深”地搜索图。
在深度优先搜索中,对于最新发现的顶点,如果它还有以此为起点而未探测到的边,就沿此边继续下去。
当结点v的所有边都己被探寻过,搜索将回溯到发现结点v有那条边的始结点。
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已发现从源结点可达的所有结点为止。
如果还存在未被发现的结点,则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源结点并重复以上过程,整个进程反复进行直到所有结点都被发现为止。
1.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的递归定义假设给定图G的初态是所有顶点均未曾访问过。
在G中任选一顶点v 为初始出发点(源点),则深度优先遍历可定义如下:首先访问出发点v,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过;然后依次从v出发搜索v的每个邻接点w。
若w未曾访问过,则以w为新的出发点继续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直至图中所有和源点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亦称为从源点可达的顶点)均已被访问为止。
若此时图中仍有未访问的顶点,则另选一个尚未访问的顶点作为新的源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中所有顶点均已被访问为止。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前序遍历。
采用的搜索方法的特点是尽可能先对纵深方向进行搜索。
这种搜索方法称为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 Search)。
相应地,用此方法遍历图就很自然地称之为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B程序设计实验四
实验目的
●掌握循环嵌套
●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操作
实验内容
一、单选题(答案填写在“”实验4答题卡.xlsx文件中)
1.数组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
A.下标
B.类型
C.数值
D.存放地址
2.重定义数组大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A.Dim语句
B.ReDim语句
C.Static语句
D.Public语句
3.使用Dim A(100) As Integer 语句声明了数组A,其下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A.0~100
B.1~100
C.0~99
D.1~99
4.若使用Dim A(100) As Integer 语句声明了数组A,下列引用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A(0)=2
B.A(1)= -28
C.A(56)= A(-56)
D.A(100)=A(0)+A(55)
5.如果要对已经声明的数组重新定义大小,并保留原有数据,可使用语句___________。
A.Dim
B.ReDim
C.Dim Preserve
D.ReDim Preserve
6.对于Integer 类型的数组,如果没有赋值,则所有元素的值为____________。
A.空
B.0
C.1
D.最大数
7.执行重定义数组大小语句ReDim A(UBound(B))后,A数组的上界为______________。
A.B数组的上界
B.B数组的上界+1
C.B数组的上界- 1
D.不确定
8.下列数组声明语句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Dim A(9) As Single ={1,2,3,4,5,6,7,8,9,10}
B.Dim A() As Single ={1,2,3,4,5,6,7,8,9,10}
C.DimA() As Single ={1,”abc”,”ccc”,4,5,6,7,8,9,10}
D.Dim A( , ) As Single ={1,2,3,4,5,6,7,8,9,10}
9.若有声明Dim a(2 ,3) as Integer,则数组a共有元素个。
A.12 B.30 C.16 D.4
10.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______。
Dim A() As Integer ={1,2,3,4,5,6,7}
For i=0 to UBound(A)
A(i)= A(i)* A(i)
Next i
MsgBox (A(i))
A.49
B.0
C.不确定
D.程序出错
11.关于数组的声明,正确的是__________。
A.Dim a(5) As Integer = {1,2,3,4,5,6}
B.Dim a(1,6) As Integer = {1,2,3,4,5,6}
C.Dim a( ) As Integer = {1,2,3,4,5,6}
D.Dim a(1 to 6) As Integer = {1,2,3,4,5,6}
12.若有语句A=Array(1,2,3,4,5,6,7,8),则A(5)的值是__
A. 4
B.5
C.6
D.7
二.调试改错题
(1)程序自动产生10个10~99 之间的随机正整数,在lable1显示大的数,lable2显示小的数。
找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结果显示在Label3,如图4- 1所示。
程序中有3个错误,请调试改正。
保存项目为shiyan4-1。
图4- 1产生随机整数
PrivateSub Button1_Click(……) Handles Button1.Click
Dim a%(9), max%, i%, min%
Randomize()
For i = 0 To 9
a(i) = Int(Rnd() * 99 + 10)
if i=0 then min=a(i): max=a(i)
If a(i) < min Then
min = a(i)
Else
max = a(i)
End If
If a(i) Mod (2,3,5) = 0 Then
Label3.Text &= a(i) & " "
End If
Next i
Label1.Text &= max
Label2.Text &= min
End Sub
(2))随机产生15个不重复的A-Z之间的字母(包括A,Z的大写字母),存放在字符数组中。
实现的思想是,每产生一个字母,在数组中查找已产生的字母。
若找到,刚产生的字母作废,重新产生;如果找不到,则产生字母放入数组中。
保存项目为shiyan4-2。
Sub Button1_Click(.....) Handles Button1.Click
Dim s(14) As Char ,c As Char, n%, j%
s(0)=Chr(Int(Rnd()*26+65))
For n=1 To 14
re: c= Chr(Int(Rnd()*26 +65))
For j=0 To n '在已产生的字母中若找到有重复字母,则重新产生
If s(j)=c Then goto
Next j
s(j)= c '没有重复的加入数组中
Next n
For j=0 To 14
Label3.Text =s(j) &“”
Next j
End Sub
三.程序填空题
(1)计算数组中正数之和和负数之和,最后输出这两个和数的绝对值之商。
保存项目为shiyan4-3。
Private Sub Button1_Click(……) Handles Button1.Click
Dim a() As Integer = {23, -5, 23, -45, 11, 8, -3, 38, -31, 15}
Dim s1, s2, i As Integer, x As Single
s1 = 0: s2 = 0
For i = (1)To (2)
Label1.Text = Label1.Text &a(i) &vbCrLf
If (3) Then
s1 = s1 + a(i)
Else
s2 = (4)
End If
Next i
x = s1 / Math.Abs(s2)
Label2.Text = x
End Sub
(2)从键盘读取40个数保存到数组a中,将一维数组中各元素的值移到后一个元素中,而最末一个元素的值移到第一个元素中去。
按每行4个数的格式输出。
保存项目为shiyan4-4。
Private Sub Button1_Click(……) Handles Button1.Click
Dim A(10) As Integer,i, b As Integer
For i = 0 To 10
A(i) = Val(InputBox("请输入一个整数"))
Next i
b = A(10)
For i = (1)
A(i + 1) = A(i)
Next i
(2)
For i = 0 To 10
If i(3) 4 = 0 Then Label1.Text = Label1.Text &vbCrLf
Label1.Text = Label1.Text &A(i) & " "
Next i
End Sub
(3)下列程序的功能是对已知数组A,删除数组中指定值的元素。
保存项目为shiyan4-5。
Private Sub Button1_Click(……) Handles Button1.Click
Dim A() As Integer = {1, 2, 3, 4, 5, 6, 7, 8, 9, 10}
Dim key, i, j, n As Integer
n = UBound(A)
Key = Val(InputBox("输入要删除的值"))
For i = 0 To n
If (1) Then
For j = i + 1 To n
(2)
Next j
ReDim (3)
MsgBox("删除完成")
Exit For
End If
Next i
If i> n Then MsgBox("找不到要删除的元素")
End Sub
四. 编写程序
(1)输出如下形式的乘法表。
将项目保存在shiyan4-6文件夹内。
(2)有100克的药需用天平秤量,现在砝码只有1克、2克和5克共3种,要求的砝码总数为30个,有几种不同的加法?将项目保存在shiyan4-7文件夹内。
(3)建立并输出一个10×10的矩阵,该矩阵对角线元素为1,其余元素均为0。
保存项目为shiyan4-8。
在VB中矩阵常用二维数组来处理,首先要定义一个二维数组A(9,9),接着可以用二重For循环实现二维数组的输入和输出,并正确处理在主、副对角线上的数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