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CADCAM课程设计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车轮骨零件的运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班级机自024班学生湛达杰指导教师尹辉俊教研室主任陈其兵广西工学院机电一体化教研室2006年1 月14日名目第一部分一. 设计的目的 (3)二.设计的要求 (3)三. 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3)第二部分一.CAD 建模 (4)二、生成二维工程图 (9)三.车轮骨的模拟加工及后处理代码输出 (9)四. 零件槽的模拟加工及后处理代码输出 (22)五、加工零件 (32)六. 总结 (33)七. 感谢 (33)参考文献 (33)第一部分一.设计的目的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把握CAD/CAM技术的差不多内容和差不多知识,了解数控技术的进展趋势;把握数控加工的编程方法,并能灵活使用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CAD/CAM软件对较复杂零件进行编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1、学习使用先进的CAD软件对零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2、学习使用CAM软件对所设计的零件进行数控编程并进行加工仿真;3、学习使用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按编制的数控程序加工出所设计零件。

二、设计的要求机械CAD/CAM课程设计题目一律定为:X X零件的运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设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实际加工的三维零件图1张二维零件图1张加工程序清单1张加工好的零件1个模拟加工的复杂曲面的零件图1张模拟加工的复杂曲面的加工程序清单1张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选定,经教研室主任审定签字后发给学生。

按教学打算规定,机械CAD/CAM课程设计总学时数一样为2周,其进度及时刻大致分配如下:熟悉设计用的软件约占15%零件造型,生成加工代码约占35%传送加工代码至加工中心,加工零件约占40%编写设计说明书约占5%答辩约占5%三.设计的内容及步骤1、对零件进行分析,用CAD软件对零件进行实体造型;2、在CAM软件(MASTERCAM 、UG/CAM等)中读入CAD文件,设置加工路线,生成加工代码,模拟加工过程;3、依照加工中心的实际情形,手工修改加工代码;4、将修改好的代码传送到加工中心,加工零件;5、打印零件图和最终程序清单;6、由老师指定;另一复杂曲面进行模拟加工并提交加工程序;7、编写设计说明书。

机械CADCAM斜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CADCAM斜齿轮课程设计

机械CADCAM斜齿轮课程设计1.前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行业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如何培养和提高机械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是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以机械CADCAM斜齿轮课程设计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用CADCAM技术进行实际制造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斜齿轮的CADCAM 制造技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制造有所突破。

同时,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情景模拟等综合素质。

3.课程设计内容3.1 理论学习在课程开始阶段,将先对机械斜齿轮的制造原理和CAD绘图技能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培训,让学生对斜齿轮的设计和制造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掌握主要的CAD技能。

然后,通过学生互动、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3.2 动手实践在理论学习阶段之后,学生将进行实际的制造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和掌握CAM程序编写技术,运用CNC数控机床进行实际加工操作,形成实际的完整机械零部件。

操作结束之后,老师将对学生的加工精度和质量进行评分和评价。

同时,学生也需要注意安全操作,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3.3 评估和反思在实习操作结束之后,学生将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总结报告,对本次实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需要指出的是,评估不仅仅关注绩效,还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展现出来的态度和表现,如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责任心等素质。

同时,学生还应该加强对本次操作过程的反思,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认真总结,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4.教学思路4.1 提高动手操作技能和制造能力本次课程设计设计仅仅是在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之间进行呼应和衔接,通过动手操作的实际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制造技能。

同时,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也可以逐渐成长为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课程设计cadcam

课程设计cadcam

课程设计cad cam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CAD/CAM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CAD/CAM技术在工程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将能够熟练使用CAD/CAM软件进行二维绘图、三维建模、模具设计、零件加工等操作,并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CAD/CAM技术,学生将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工程技术的热爱,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AD/CAM概述:介绍CAD/CAM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基本原理。

2.CAD/CAM软件操作:学习主流CAD/CAM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二维绘图、三维建模、模具设计和零件加工等操作。

3.工程图学基础:学习工程图的种类、绘制方法和标注规则,掌握工程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模具设计与制造:学习模具的基本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和技能。

5.零件加工:学习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掌握数控编程和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CAD/CAM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CAD/CAM技术在工程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CAD/CAM软件和实验设备,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CAD/CAM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机械CADCAM》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机械CADCAM》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机械CAD/CAM》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基本说明1.课程的对象《机械CAD/CAM》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计算机绘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学时、学分、开设情况本课程共72学时,4学分,开设一学期。

3.课程的基本特点本门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广。

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通过习题、实训等环节,获得机械CAD/CAM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CAD/CAM系统硬件配置的一般原则;熟悉CAD/CAM系统常用软件的开发方法;锻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CAD/CAM系统规划与实施的初步能力。

4.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分工学习本课程应具备AutoCAD基础、机械制造等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

同时,本课程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为避免重复遗漏,作以下界定:课程安排在计算机绘图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课程重点阐述CAD/CAM系统的组成及其软件开发技术,初步了解CAD/CAM系统的集成概念,具有进行CAD/CAM系统规划与实施的初步能力。

1.课程的基本内容课程的基本内容:CAD/CAM系统组成及其软硬件、CAD/CAM软件基础、CAD系统开发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D/CAPP/CAM集成和CIMS技术、CAD/CAM系统规划与实施。

2.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课程的主线围绕机械CAD/CAM系统展开,介绍相关的理论、方法是本课程的主线。

3.各主要知识点在教学上的要求机械CAD/CAM概论教学要求:了解机械CAD/CAM系统的概论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CAD/CAM系统组成及其软硬件:重点掌握CAD/CAM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方式,CAD/CAM系统软硬件配置的选择原则,熟悉CAD/CAM系统软件。

CAD/CAM软件基础本章重点掌握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以及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要求学生熟悉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及在程序中的应用方法,了解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cadcam课程设计

cadcam课程设计

cadca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CAD/CAM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流程;2. 培养学生了解CAD/CAM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理解CAD/CAM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区别及优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二维图形绘制和三维模型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CAM软件进行刀具路径生成、加工仿真等操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运用CAD/CAM技术完成产品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CAD/CAM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创新实践的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CAD/CAM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熟练使用CAD/CAM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及制造;2. 能够独立完成产品设计到制造的整个过程,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3.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CAD/CAM概述:介绍CAD/CAM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一章 CAD/CAM技术概述2. CAD软件应用:学习二维图形绘制、三维模型设计、装配体设计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CAD软件操作与应用3. CAM软件应用:学习刀具路径生成、加工仿真、后处理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CAM软件操作与应用4. CAD/CAM系统集成:学习CAD与CAM软件的集成应用,实现产品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教材章节:第四章 CAD/CAM系统集成与应用5. 实践案例:结合实际案例,运用CAD/CAM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及分析;教材章节:第五章 CAD/CAM实践案例6. CAD/CAM技术发展趋势:介绍当前制造业中CAD/CAM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教材章节:第六章 CAD/CAM技术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CAD/CAM概述、二维图形绘制第二周:三维模型设计、装配体设计第三周:刀具路径生成、加工仿真第四周:后处理、CAD/CAM系统集成第五周:实践案例分析与操作第六周:CAD/CAM技术发展趋势及拓展学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CAD/CAM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应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结合教材章节,以实例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疑惑。

CADCAM课程设计

CADCAM课程设计

华东交大理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机械CAD/CAM》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固定装置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姓名:洪秀国班级:10机制5班院系:机电分院指导教师:方军华东交大理工学院机电分院二零一三年六月目录一、设计内容与要求 (3)二、设计方法与步骤 (3)三、设计过程与结果 (3)3.1零件的三维建模 (4)3.2装配图与爆炸图 (19)3.3模拟仿真加工与G代码 (20)3.4加工工艺设计 (26)四、设计收获与体会 (26)五、其他 (26)附录一 (27)参考文献 (29)一、设计内容与要求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PRO/E软件进行产品各个零件的建模、产品的装配与爆炸图创建、二维工程图的绘制、典型零件的加工仿真与G代码输出。

具体要求如下:1.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2.产品的装配图与爆炸图各一份3.典型零件(除标准件)的工程图4.模拟仿真加工(刀具数据轨迹图与仿真加工图)5.G代码一份6.课程设计报告一份二、设计方法与步骤1.运用Pro/E的三维建模功能对各个零件进行结构建模。

学生应仔细观察样图,看懂图中的各个要素,固定装置的结构与功能有清楚的认识,选择合理的建模方法,保证结构建模的正确性与高效性。

2.运用Pro/E的装配功能对各个零件进行装配。

学生应掌握固定装置装配结构与功能实现的关系,按照实际装配流程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应做干涉分析以检查装配的正确性,保证固定装置的工作行程满足设计要求。

3.运用Pro/E NC功能根据所设计的题目分别对基底、墙体零件进行工艺设计与仿真并输出G代码。

学生应对基底、墙体零件的功能与结构进行详细分析,设计出合理的加工工艺,编制出刀具与工艺卡片,对工序过程进行仿真,确保加工路径正确无误,输出典型机床能够识别的G代码。

三、设计过程与结果3.1零件的三维建模对1号零件的建模用拉伸命令创建如图再用拉伸命令得到如图打直径为5mm,深为15mm的孔打M2深15mm的螺纹孔打通孔直径5mm打直径10mm深6mm的孔打通孔直径5mm打通孔直径5mm一号零件三维图2号零件的三维建模用拉伸命令得到打深为6mm直径为10mm的孔二号零件三维图为3号零件的三维建模先用拉伸命令得到如下再用打孔命令得到如下再用打孔命令如下最后打孔得到1 3号零件三维图为4号零件三维建模先用拉伸命令得到再打孔得到最后打孔得到4号零件三维图为5号零件三维建模拉伸得到再拉伸得到6号零件三维建模拉伸得到7号零件三维建模旋转得到8号零件三维建模拉伸得到9号零件三维建模拉伸得到倒角拉伸打孔拉伸拉伸螺纹修饰10号零件三维建模拉伸倒角11号零件三维建模旋转12号零件三维建模螺旋扫描拉伸使端面整齐便于装配13号零件三维建模拉伸拉伸倒角3.2装配图与爆炸图装配图爆炸图3.3模拟仿真加工与G代码3号零件加工轨迹图3号零件仿真加工3号零件仿真加工G代码如下N5 G71N10 ( / MFG0004)N15 G0 G17 G99N20 G90 G94N25 G0 G49N30 T1 M06N35 S800 M03N40 G0 G43 Z170. H1N45 X-27.5 Y7.5 B-270.N50 G81 X-27.5 Y7.5 Z-2.403 B270. R72. F10. N55 G80N60 G0 Z170.N65 G0 G49N70 T2 M06N75 S1500 M03N80 G0 G43 Z10. H2N85 X-10. Y7.5 B0.N90 G81 X-10. Y7.5 Z-25.882 B0. R2. F10. N95 G80N100 G81 X-60. Y7.5 Z-1.502 B0. R2. F10. N105 G80N110 G0 Z10.N115 G0 G49N120 T3 M06N125 S800 M03N130 G0 G43 Z10. H3N135 G84 X-60. Y7.5 Z-31.597 B0. R2. F160. N140 G80N145 G0 Z10.N150 G0 G49N155 T4 M06N160 S1500 M03N165 G0 X-71.768 Y25. ..............................N360 X-71.768N365 Y7.N370 G1 Y0. F30.N375 X-56.768 Z-51.768N380 Y25.N385 G0 X-13.232N390 Y7.N395 G1 Y0. F30.N400 X1.768 Z-36.768N405 Y25.N410 G0 X-40.N415 Z-50.N420 Y7.N425 G1 Y0. F30.N430 Z-9.5N435 X-30.N440 Z-50.N445 Y25.N450 M30%2号零件加工轨迹图2号零件仿真加工2号零件仿真加工G代码N5 G71N10 ( / MFG0005)N15 G0 G17 G99N20 G90 G94N25 G0 G49N30 T5 M06N35 S800 M03N40 G0 G43 Z10. H5N45 X-62.5 Y39.N50 G81 X-62.5 Y39. Z-16.502 R2. F5. N55 Y12.N60 G80N65 G0 Z10.N70 G0 G49N75 T6 M06N80 S800 M03N85 G0 G43 Z10. H6N90 G85 X-62.5 Y12. Z-6. R2. F3.N95 G80N100 G0 Z10.N105 G0 G49N110 T4 M06N115 S1500 M03N120 G0 G43 Z10. H4 N125 X-57.5 Y0.N130 Z2.N135 G1 Z-5. F10.N140 Y2.5N145 X-70.N150 Z10.N155 G0 Y47.5N160 Z2.N165 G1 Z-5. F10.N170 X-57.5N175 Y50.N180 Z10.N185 G0 Y0.N190 Z-3.N195 G1 Z-10. F10. N200 Y2.5N205 X-70.N210 Z10.N215 G0 Y47.5N220 Z-3.N225 G1 Z-10. F10. N230 X-57.5N235 Y50.N240 Z10.N245 G0 Y0.N250 Z-8.N255 G1 Z-15. F10.N260 Y2.5N265 X-70.N270 Z10.N275 G0 Y47.5N280 Z-8.N285 G1 Z-15. F10.N290 X-57.5N295 Y50.N300 Z10.N305 M30%3.4加工工艺设计首先应根据工件图样,分析工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以此作为制定工件数控加工工艺的依据。

CAM课程设计 (4)

CAM课程设计 (4)

机械CAD/CAM课程设计介绍机械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是现代机械制造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计算机的软件工具实现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设计与制造,能显著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并保证设计的精度,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领域。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机械CAD/CAM的基本概念、软件工具的使用、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制作,以及通过完整的项目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方面:1.掌握机械CAD/CAM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应用范围和优势;2.熟练掌握机械CAD/CAM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AutoCAD、SolidWorks、Pro/E等;3.学习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制作,掌握机械CAD/CAM的基本操作技能;4.制定并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CAD/CAM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

理论课1.机械CAD/CAM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2.AutoCAD、SolidWorks、Pro/E等机械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3.常用机械零件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4.机械装配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5.机械CAD/CAM应用实例分析和讨论。

实践课1.利用AutoCAD、SolidWorks、Pro/E等软件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2.利用AutoCAD、SolidWorks、Pro/E等软件完成机械装配图的绘制;3.将所绘制的机械零件进行装配和调整,制作完整的机械CAD模型;4.设计并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CAD/CAM项目。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强调理论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和对实际应用的指导。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理论知识,介绍机械CAD/CAM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应用实例;2.搭建机械CAD/CAM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稳定的计算机和软件环境;3.将学生分组进行机械CAD/CAM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布置机械CAD/CAM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课程设计报告,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机械CAD CAM》 课堂教案案例(课程单元教学设学设计)jialan

5。《机械CAD CAM》 课堂教案案例(课程单元教学设学设计)jialan

《机械CAD/CAM》课堂单元教案案例(单元教学设计)——《文字加工》一、教案头本次课标题:文字加工授课班级略上课时间3学时上课地点略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①能用挖槽加工正确加工粗笔画阴文、阳文文字②能用外形加工加工细笔画文字③能用残料清角完善文字加工④能运用数控编程操作基础修改完善程序、验证程序①正确悬着切削用量②正确设置工件坐标系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本课学习文字加工。

要求学生掌握MasterCAM文字的书写方法和阴文、阳文的加工方法。

要求学生能用外形加工加工细笔画文字,用挖槽加工加工粗笔画文字的阴、阳文字,用残料清角完善文字加工。

分散成以下4个任务:①MasterCAM 圆形标志加工编程②个人姓名加工(要求字高200,建议黑体加粗体,材料HT200,字深1mm;姓名两个字的尺寸为420×220 ×40,三个字的尺寸为620×220×40)③隶书个人姓名雕刻(要求字高200、材料HT200,字深1mm;姓名两个字的尺寸为420×220×40,三个字的尺寸为660×220×40)④完善电话机面板模型加工,加刻姓名参考资料何满才编著.MasterCAM 9.0习题精解.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邓奕编著.MasterCAM 数控加工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戴向国主编.MasterCAM 9.0 零件与模具设计基础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二、教学设计步骤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本次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文字加工讲授演示课件演示软件演示学生倾听2分钟引入(任务项目)文字加工:个人姓名讲授演示软件演示学生倾听3分钟操练(一)细笔画阴雕刻细笔画阴文雕刻可以直接采用外形铣削,操作要点:刀具半径不补偿任务1:MasterCAM V9标志教师示范个别辅导软件演示学生同步上机练习8分钟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操练(二)粗笔画阴文雕刻文字雕刻常用于再零件表面上雕刻文本,其刀具路径的生成主要使用挖槽加工来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题目二、设计方法与步骤零件建模
1、零件①建模
Pro/E 步聚:
2零件②建模
Pro/E 步聚:
3零件③建模
Pro/E 步聚:
(1) 、旋转加工
(2)、倒角
(3)、螺旋扫描加工螺纹
(4)、拉销孔
4、零件④建模
Pro/E 步聚:
(1)、拉伸40X29方板
(2)、旋转加工各孔
(3)、螺旋扫描加工两M6螺纹孔
5、零件⑤建模
Pro/E 步聚:
(1)、拉伸, 厚度为10mm
(2)、旋转得到各孔
6、零件⑥建模
Pro/E 步聚:
(1)、旋转
(2)、旋转去材料加工各孔
7、零件⑦建模
Pro/E步聚:
&零件⑧建模Pro/E步聚:9、零件⑨建模Pro/E步聚:装配图
爆炸图
干涉分析图NC加工
1、刀具卡片
2、零件加工
I、零件①加工
工步1
(1)刀具设置
(2)参数设置
(3)屏幕演示
(4)NC检测
⑸G代码
工步2
(1)刀具设置
(2)参数设置
(3)屏幕演示
(4)NC检测
⑸G代码
%
N2 S1000 M3 N3 GO X20. Y-20. N4 G43 Z20. H2 M7
N5 G81 X20. Y-20. Z-19.953 R4. F500. N6 G80
N7 G81 X20. Y-20. Z-16.953 R4. F500. N8 Y-44. N9 G80
N10 G81 X20. Y-44. Z-19.953 R4. F500. N11 G80 N12 G0 Z20. N13 M5 N14 M30 %
工步3
% N1 T2 M6 N2 S1000 M3
(1) 刀具设置 (2) 参数设置 (3) 屏幕演示
(4) NC 检测
⑸G 代码
N3 G0 X20. Y-20.
N4 G43 Z20. H2 M7
N5 G81 X20. Y-20. Z-17.155 R4. F5000. N6 G80
N7 G81 X20. Y-20. Z-10.155 R4. F5000. N8 Y-44.
N9 G80
N10 G81 X20. Y-44. Z-17.155 R4. F5000. N11 G80
N12 G0 Z20.
N13 M5
N14 M30
%
工步 4
(1)刀具设置
(2)参数设置
(3)屏幕演示
(4)NC 检测
(5)G 代码
%
N1 T2 M6
N2 S1000 M3
N3 G0 X33. Y-94.
N4 G43 Z-11. H2 M7
N5 G81 X33. Y-74. Z-32.803 R-10. F500. N6 X7.
N7 G80
N8 G0 Y-94.
N9 Z-11.
N10 M5
N11 M30
%
工步 5
(1)刀具设置
(2)参数设置
(3)屏幕演示
(4)NC 检测
(5)G 代码
%
N1 T3 M6
N2 S10 M3
N3 G1 G43 X33. Y-94. Z-11. F500. H3
N4 G84 X33. Y-74. Z-33.5 P2000 R-10. F6.67 N5 X7.
N6 G80
N7 G1 Y-94. Z-11. F500.
N8 M5
N9 M30
%
u、零件②加工
工艺卡
工步1
(1)刀具设置
(2)参数设置
(3)屏幕演示
(4)NC检测
(1) 刀具设置 (2) 参数设置 (3) 屏幕演示 (4) NC 检测 ⑸G 代码
% N1 T1 M6 N2 S1000 M3 N3 GO X-20. Y10. N4 G43 Z20. H1
N5 G81 X-20. Y10. Z-21.732 R1. F500. N6 G80 N7 G0 Z20. N8 M5 N9 M30
工步 3
⑸G 代码
工步2
(1) 刀具设置
(2) 参数设置
(3)屏幕演示
(4)NC 检测
(5)G 代码
%
N1 T2 M6
N2 S10 M3
N3 G1 G43 X-20. Y10. Z20. F200. H2
N4 G84 X-20. Y10. Z-23. P2000 R1. F3.33
N5 G80
N6 G1 Z20. F200.
N7 M5
N8 M30
%
工步 4
与零件①加工螺纹孔方式相似
工步 5
与零件①加工螺纹孔方式相似
工程图
参考文献
[1] 孙成林.破碎机的最新发展[J] .中国粉体技术,2000, 6 (2):74-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