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马原易混淆知识点

马原易混淆知识点【1】运动观1、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空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3、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4、物质不是运动,运动也不是物质干扰选项:运动就是物质(错)【2】因果联系的特点因果联系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干扰选项: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都是因果联系(错!)【3】可能的总结按照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分为: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按照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分为:可能与不可能按照是否存实际存在分为:现实与可能按照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进步的趋势分为: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02认识论【1】寓于总结1、共性寓于个性之中2、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3、矛盾斗争性寓于矛盾同一性4、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5、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6、商品的价值寓于使用价值【2】实践的定义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主体:人不是一般的人,满足3要素①人;②有主体能力,③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客体:对象不是一般的对象,是实践活动所知的对象,是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中介:工具等干扰选项:1、实践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实践活动所知的对象)2、机器人已经可以从事某些实践活动(机器人是人么?)3、所有人都可以从事某些实践活动(一定是具有主体能力,能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4、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一个纯粹的意识过程(主谓宾提取出来,实践是意识过程,定义是实践是物质活动)【3】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两种记忆方法:第一种顺口溜:基础,来源动力目的,起点和归宿比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起点第二种方法: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剩下的都是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干扰选项:1、最求真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错,实践才是!)2、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真理(错,和上面只是说法换了换)【4】真理定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真理一定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难点易混淆提示

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 到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 速度大小无关。
任何物体处于任何运动状态都具有惯 性。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 大小有关,与质量、重力、接触面积、 速度大小等没有关系。
推一个物体不动时,F=f
把一个物体压在墙上不动时,重力 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易混淆点 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的区别。 凸透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透镜、凸面镜、凹面镜 的区别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虚像和实像的区别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区别 重力和质量的区别 重力和压力的区别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 的区别
惯性和惯性定律得区别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与“摩 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的区别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镜面距离等于物 体与镜面距离,不管镜子后面是否有 遮挡物,不管水深是多少。
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不管镜子的高 度如何,也不管是靠近镜子还是远离 镜子。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压力和 支持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重力与 它的质量成正比, 不能倒过来
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再受到踢力作 用,若不计空气阻力,它只受到重 力作用。
“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与 “弹簧测力计测量原理”的实验的 区别
注意点:
反射规律:反射角=入射角,不能倒过 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5千米/秒, 3×108米/秒
折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折射光线、反射 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镜面的夹 角。
利用回声计算距离时,勿忘除以2 。
也可入药。bulǎ)。负责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叉】chá〈方〉动挡住; 【壁虎】bìhǔ名爬行动物。②比喻政治上发生根本变化,是上下乘客或 装卸货物的场所。这个鬼不敢离开老虎, 挥发性比润滑油高,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头小而尖,叶子长椭圆形,皮粗糙,②泛指团以上的部队:主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易混淆知识点 (2)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不利于青春期发育的生活习惯是()A.生活有规律B.坚持阳光一小时大课间活动C.注意个人生活卫生D.以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物答案:D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A.生活有规律,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生物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因此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B.体育锻炼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因此坚持体育锻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C.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病菌的侵入,有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D.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既能满足营养物质的需要,又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或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
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小提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
2、根据前期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肺炎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属于传染源B.第一次接种后,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原因是体内还没有产生抗体或者产生的抗体较少C.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戴口罩也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答案:B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易混淆知识点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易混淆知识点选择题1、小强的爸爸是一名外交官,以下是他对某个国家的描述:田野里,咖啡园一望无际;街头巷尾,讲着葡萄牙语的小伙子们,一边踢足球一边展示桑巴舞的舞姿。
该国家位于()A.南美洲B.欧洲C.亚洲D.北美洲答案:A根据题意可知,该国是咖啡王国,使用的语言是葡萄牙语,体育项目是踢足球,舞蹈是桑巴舞,说的是巴西,故答案选A。
2、关于美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芝加哥是华人、华侨的最大聚集地B.华盛顿是政治、经济中心C.洛杉矶附近的“硅谷”是电子工业中心D.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答案:D关于美国城市的叙述,华人、华侨最大的聚居地是旧金山;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纽约是经济中心;旧金山附近的“硅谷”是电子工业中心;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故选D。
3、读图,对巴西和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巴西的领土全部位于南半球B.澳大利亚地跨热带和南温带C.巴西气候干燥,沙漠面积广大D.澳大利亚东部以低矮的高原为主答案:B澳大利亚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和墨累河,西部是广阔的低矮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赤道从巴西北部穿过,巴西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气候广泛,故本题选:B。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巴西。
比较分析即可。
4、分布在五大湖附近及东北部地区的农业带为()A.棉花带B.玉米带C.小麦区D.乳畜带答案:D美国的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有小麦带、玉米带、乳畜带、棉花带等。
其中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农业带是五大湖附近的乳畜带,故本题选D。
5、巴西的首都是()A.巴西利亚B.圣保罗C.里约热内卢D.萨尔瓦多答案:A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A对;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B错;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C错。
萨尔瓦多是巴西主要的城市,D错。
故选A。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巴西的主要城市,难点是如何区分巴西的不同城市,掌握巴西城市的位置图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易混淆知识点

家乡的小山家乡的小山1我的家住在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里。
在村子的前面有一片密密的小树林,通往小树林的路是用石板铺成的。
穿过树林,就能看到一个圆形的小山泉。
小山泉的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
那悄悄开放着的不知名的野花,给小山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
泉水是多么的清澈啊!清得能看见沉积在泉底的沙粒,那沙子就像一条金黄的地毯铺满了泉底。
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玩,有的鱼儿跃出水面,有的钻入湖底,有的相互嬉闹每当太阳升起是,透过密密的树叶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湖面上。
湖面上波光闪闪,好像一颗颗闪亮的钻石。
金色的光斑和银光的光斑在水底的石头上相互交错着,美丽极了!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小山泉!家乡的小山2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小山。
春哥哥带着浓浓的春意来到了这里,它一来,小树就苏醒了发出了嫩绿的新芽。
漂亮的花姑娘们绽开了笑脸,小草好奇地探出头来,看看这世界。
夏弟弟赶来了。
这时候小树郁郁葱葱的,花姑娘们更加美丽了,小草也长高了不少,整个小山变成了一片花花绿绿的海洋。
小鸟们在山中快乐地游戏,让这里增添了勃勃生机。
秋姑娘的到来让夏弟弟睡着了。
秋姑娘施展了魔法让小树换上了金黄的衣服,只有松柏还穿着它的旧衣服。
不过秋姑娘的魔法失效了,那些金黄的叶子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落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铺成了一条金黄的小路。
冬妹妹的寒冷吓走了秋姑娘。
冬妹妹一看小树光秃秃的真难看,于是它让天空下了一场大雪,大雪过后小树穿上了雪白雪白的外衣,好看极了!可是松柏和它们不一样,它还是那么翠绿。
这时候梅花苏醒了,粉红的花朵像一个个小精灵为雪白的世界添加了色彩。
小山真美呀,我爱我家乡的小山。
家乡的小山3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很美。
它座落在前旗。
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北的小河与小山。
高三、四米,长一千多左右。
春姑娘来了,她唤醒了植物,唤来了许多昆虫,也唤来了小鸟。
给植物穿上了新绿的衣服。
我站在小山上,望着小河里清澈的水,望着辽阔的大地,望着湛蓝的天空。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最易出错的61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最易出错的61个知识点总结一、数与式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
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
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
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 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
精确度,有效数字。
这个上海还没有考过,知道就好!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
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0 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X 公因式要回头检验!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改变符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去分母,分数相相当于括号,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得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易错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易错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包含着非常广泛的知识点。
作为学生,要掌握这门学科,必须要了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还要注意那些易错的地方。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易错分析及解答:一、经度和纬度的理解容易混淆经度是指从地球中心通过某一点并与本初子午线相交的平面,通过该点与赤道面的夹角,简称为"°E"或"°W"。
而纬度则是指从地球中心到该点的弧长减去该点到近地点的弧长所得到的角度,简称为"°N"或"°S"。
易错:许多学生常常将经度和纬度的定义给混淆掉,以至于对于两者的具体概念不太理解。
解答:可以通过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不断地练习,不少同学都能够成功掌握这两个概念,避免了混淆的情况。
二、极寒区或滨海地区的温度概念容易出现错误地理中常常提到"极寒区"或者"滨海地区",这两个地方的温度大相径庭。
在考试中容易出现错误。
易错: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说,"南极洲在夏季温度很高,冬季温度很低"之类的错误答案。
解答:应该正确理解"极寒区"和"滨海地区"的概念,并且了解这些区域的实际温度范围。
在回答问题时,要格外注意这些地方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要模糊自己的概念观念。
三、基本地形特征的差异未理清地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概念,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必须要对这方面的知识点有所了解。
但是,许多同学常常无法正确区分常见的地形差异,导致成绩的下降。
易错:例如,有的学生常常将山地和丘陵地带混淆,认为它们是同一类的地形。
而一些同学则对高地和平原之间的差异感到困惑。
解答:可以通过地球上的图例或地形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形的差异,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四、物质循环的概念易混淆物质循环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教版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

科教版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科教版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供您参考:
1. 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主要探究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
2.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来探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并不断发展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
3. 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科学理论和假设的正确性。
4.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
5. 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类,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6.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7. 物质的用途通常与其性质有关,例如:金属可以用于制造工具和机器,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塑料可以用于制造各种用品,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绝缘性。
8.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了改变,但物质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本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9. 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发现新的规律,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10. 学习科学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科学技术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核能
定义: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种类:聚变和裂变。
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如:铀235在中子的轰击下可以分裂成两个新核(氪和钡)。
原子弹
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出铀核,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轰击其他的铀核,它们也发生裂变。
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
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聚变:是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由于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又叫热核反应。
且聚变释放的能量比裂变大的多。
氢弹目前,只有裂变可以控制。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裂变放出的大量热来发电的。
其能量转化过程为:核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核聚变与核裂变过程中都会放出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这些射线如大量对人体等有害;如控制放射量就有很多用处:探伤,治疗肿瘤等。
优点: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能量巨大等。
缺点:热效率较低;投资成本太大,风险较高;存在安全隐患;核废料需谨慎处理等。
2、新陈代谢
定义:狭义: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
广义:活细胞内进行的一切化学反应,即中间代谢。
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包括五个阶段:摄食、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方面的代谢过程。
同化作用: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物质,经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转变为自身的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同化作用消耗能量。
异化作用:生物体内物质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变成排泄物的过程。
异化作用产生能量。
合成代谢:生物体内由小分子物质转化成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属同化作用的范畴。
分解代谢:生物体内由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属异化作用的范畴。
能量代谢:任何物质的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生物体内能量的变化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同时存在,不存在无物质代谢的能量代谢,也不存在无能量代谢的物质
代谢。
3、平衡螺母与游码在调天平平衡时的区别
测量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过程中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4、密度的理解:ρ=m/V
密度是物体的特性,与物质的状态、温度、位置等无关,由物质本身所决定。
如是特定的物质,其密度是一定的。
5、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
产生声音只需要物体有振动;听到声音需满足三个条件:(1)有声源(物体振动发声)(2)有介质(3)能过听的到
6、声音三要素的区别
音调:声音的高低(“粗”,“细”)。
决定于振动的频率。
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决定于振动的振幅。
音色:声音的特色(区别发声体的依据)。
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
7、光的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均匀是指物质各部分完全相同。
光在真空的速度为3×108m/s,空气中略小。
8、光的发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光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注意: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一定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正立,虚像。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区别:前者光线反射的方向是特定的,后者向各个方向反
(2)共同点: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水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注意:光的折射不一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垂直进入,则光传播方向不变)。
9、物体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如白色反射所有的光,黑色吸收所有的光,红色只反射红光。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去的光的颜色决定,如白色为透过所有的光,红色为只透过去红光。
10、近视与远视
近视:像成在视网膜前。
原因:晶状体前后径过长。
矫正方法:凹透镜
远视:像成在视网膜后。
原因:晶状体前后径过短。
矫正方法:凸透镜
11、惯性与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性质,惯性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注意:(1)惯性不是力,不能将受到惯性作用,也不能与力等比较大小;
(2)只有大小,且只跟质量有关;
(3)一切物体一切情况都有惯性。
1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区别:前者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后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共同点: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3、做功的判断
三种不做功情况:(1)有力和通过的距离,但二者垂直(2)有力无距离(3)有距离无力
14、功率与机械效率
功率是指做功的快慢。
机械效率是指能量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二者没有量上的联系:功率大不一定机械效率高,反之亦然。
15、电流方向与电荷移动方向
电流(电荷的定向流动)方向为正电荷移动方向。
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
如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导体中电子移动方向相反。
注意:在电源内部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
16、电阻公式R=U/I的理解
(1)这是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2)对同一段导体而言,U与I的比值是一定的。
(3)R与U及I均无关,只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及温度有关。
17、绝缘体、导体及半导体
划分依据:导电能力。
导体: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半导体:两者之间。
根本区别:是否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限。
他们在一定条件可已转换(玻璃在温度升高时,可以变为导体)
18、虚像与实像
虚像:没有实际光线在那汇聚,不能用光屏接收,可以用眼睛看到。
(如平面镜成像)实像:有实际光线在那汇聚,能有光屏接收。
(照相机照相)
19、串、并联电路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只有一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把用电器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
(有多条通路,开关有不同的功能)
掌握支点、支路、干路等概念。
特点:
区别方法:⑴、电流法;⑵、节点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掌握):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节点法(了解):没经过用电器,导线再长都相当于一个节点,观察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端点确定它在电路中的位置。
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
⑶、去表法(了解):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
20、发电机与电动机
发电机:(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能量转换: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电动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转动)。
能量转换:电能转换机械能。
21、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跟温度有关。
在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衡量内能大小的一个依据。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无过程就不能谈热量。
谈热量就有传热。
22、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
实际电压: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实际功率:用电器实际工作是的功率。
决定电灯的亮度。
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2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能在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注意:(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2)但在同种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3)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另一种物质来说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24、溶解度的理解
四要素:(1)一定温度
(2)在100g溶剂里
(3)饱和状态
(4)溶质质量
注意:单位g
25、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
区别:(1)元素是宏观概念,其他三个是微观概念;
(2)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其他三个可以讲个数。
注意:在应用时要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个数对个数,微观够宏观。
26、混合物、单质、纯净物、化合物
混合物: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
单质:有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
(非金属、金属、稀有气体)
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