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_教科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0)

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背景和目标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
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每组一盒火柴,一枚生锈的铁钉,一根蜡烛,一张白纸,图片。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第一部分: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沙和豆子混合后,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猜:不会。
这是学生的经验。
观察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发生变化了吗?豆子发生变化了吗?”学生判断:没有。
这是学生的观察结果。
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测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
即使学生的看法一边倒,但是“有什么证据说明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想办法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
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混合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首先要观察描述沙和豆子在混合前的特点,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简析】本课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从更深入更科学的角度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本课由两个实验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用观察结果作为证据进行判断。
这两个实验中,沙子和黄豆混合后没有明显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
学生就是通过这种“不变”与“变”来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逐步具备了一些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而本课主要接触沙子、黄豆与白糖,这是他们熟悉的物质,需引导学生运用己有的经验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离沙子和豆子以及用蜡烛给白糖加热,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师:铁丝、纸、白糖、记录表、课件。
小组:沙子、黄豆、白纸、小棒、盘子、筛网、蜡烛、火柴、勺子、白糖、记录表。
加热白糖实验记录表第小组【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材料准备:铜丝一根,纸一张]1.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且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扭、弯折铜丝。
提问:铜丝的什么发生了变化?3.教师演示一张纸,撕成两半。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版

教师的演示实验,直观的告诉学生实验方法,降低学生自主实验的风险。
在讲述温馨提示时,教师用幕布逐条出示,使要求更醒目,加深学生的印象,降低实验风险,更能提升课堂实验探究效果。
学生汇报时,白板呈现白糖加热状态变化图,使用闪烁效果,白板兼容多媒体呈现的画面形象逼真,使学生的观察活动如虎添翼。
板书:产生了新物质,没有产生新物质。
师: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让学生观察熟悉的豆子和沙,,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
教师示范录制为一段视频播放给学生,画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让学生在看,听,思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出示实验步骤:
取样——混合——分离——对比,这样的实验步骤,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
看来,我们身边的物质变化真多,大家想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这节课老师就与你们一块儿探究探究我们身边的物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板书)
二、沙和豆的实验
同学们,首先我们今天我们来完成今天的第一项探究活动,那就是把沙和豆子这两种物质混合,看沙和豆子混合后会发生变化吗?
如果要看有没有变化,那我们首先要干什么?比较什么呢?(先观察混合前沙和豆的样子,再观察混合后沙和豆子的样子。)
教学目标: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够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从而加深对物质变化本质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2.能够理解并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能够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验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等。
2.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硫酸铜、酚酞等。
3.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物质变化的四个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产生气体或沉淀、颜色变化。
让学生初步理解物质变化的特征。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物质变化特征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制药等,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物质变化的四个特征,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参考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教学过程】: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
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
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
怎样观察的更清晰?1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二、糖的加热实验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
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 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实录与评析

程 中 ,学 生 的 前 概 念 在 不 断 经 历 检 之 间 的 本 质 区 别 — — 新 物 质 是 否 的 水 、气 态的水 蒸气 。水结 冰是 水
验 和 拓 展 ,向 新 的 科 学 概 念 转 化 。 产 生 ,以 此 建 构 和 理 解 “物 理 变 化 ” 状 态 的 变 化 。 当 然 ,像 刚 才 同 学 说
至 是错 误 的 ,但 它是 学生 建构 科学 念 。本 课设 计 了两项 探究 活 动 :沙 这是 怎样 的变化 ?
概 念 的 基 础 。 在 科 学 课 上 ,教 师 就 和 豆 子 的 混 合 ,看 不 到 明 显 的 变
生 :水 的 形 态 变 了 。
要 以此为 起点 ,引导 学生 经历 科学 化 ;加 热 白糖 活动 ,让 学 生 看 到 明
综 合 ,才 能 发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从 而 根 搅 棒 、两 张 白 纸 、一 个 筛 网 、一 支 化 有 什 么 显 著 的 不 同 吗 ?
理 解 概 念 。
蜡 烛 、一 把 金 属 勺 、一 把 小 药 匙 、白
生 :煤 燃 烧 后 成 了灰 烬 。
教 科 版 《科 学 》六 年 级 下 册 第 糖 、火 柴 、小碟 子 、实 验 记 录 单 。)
生 :水 结冰后 体积会 变 大 。
探 究 过 程 ,为 建 立 科 学 概 念 收 集 丰 显 的 变 化 。课 堂 侧 重 于 观 察物 理
师 :是 的 ,水 在 自然 界 里 有 三
富 的 事 实 。 在 经 历 科 学 探 究 的 过 变 化 和 化 学 变 化 的 过 程 ,发 现 它 们 种 状 态 — — 固 态 的 冰 、液 态 的流 动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变化一、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本课的教学将为后几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是本单元的一项重要学习探究活动。
本课内容分为“混合沙和豆子”、“观察白糖的变化”两部分,继上节课观察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沙与豆子的混合和加热白糖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即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二、教材分析: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测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
引导学生想办法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一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一白糖的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
引导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现象,从现象的变化中,分析、比较白糖发生的两种变化,体会两种变化的区别。
三、教学背景: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
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科版(3)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2课的内容。
本课为第2课时,继上节课观察了“沙和豆子的混合和分离”变化后,继续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以及加热过程中蜡烛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即是不是产生新物质。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及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
学生对本节课出现的物质白糖、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所以都比较熟悉。
本节课通过观察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学生能够体会到物质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这一课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应该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并且能够从中达到课标要求,乐学善学。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通过加热白糖的实验和加热过程中蜡烛的变化使学生懂得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②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简单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③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物理变化。
2、过程和方法①引导学生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②体验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状态和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并及时记录的习惯;②体会到在实验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难点:观察加热白糖和蜡烛燃烧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法学法】本课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讲解示范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则以合作探究,小组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等为主的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记录纸、白纸、火柴、蜡烛、小铁勺、白糖、水、搅拌棒、盘子、玻璃杯、手套、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1.回顾沙子和豆子混合与分离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科版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身边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又是不断在变化的,比如水结冰、铁钉会生锈,那么当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今天来看一看。
”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是大家所熟知的两种物质,黄豆和沙,在你们的印象中,黄豆和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生:“黄豆是圆的,黄色,颗粒较大,表面光滑。
”
生:“沙的颗粒比较小,表面比较粗糙。
”
师:“如果我们将两者混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两者会发生变化吗?”
生:“不会。
”
师:“是吗?那我们把它们混合在一起看看,看看它们是不是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
学生混合黄豆与沙
师:“黄豆与沙混合后,黄豆发生变化没有?沙发生变化没有?”
生:“没有。
”
师:“没有?是么?可以证明吗?”
生:“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开,这样就可以证明黄豆还是黄豆,沙还是沙?”
学生分离黄豆与沙
师:“黄豆与沙分开后,我们看到黄豆变化没有?沙变化没有?”
生:“没有。
”
师:“它们的原有属性发生变化没有?”
生:“没有。
”
师:“黄豆与沙混合后它们的原有属性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称作它们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
那么同学们请看,我把这张纸折叠,纸张发生了变化没有?它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了没有?”
生:“没有。
”
师:“确实,纸张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它的本质如同黄豆与沙的混合一样,并未发生变化。
下面我们来看看把白糖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白糖会不会出现新的变化。
”
出示白糖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白糖在加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生:“老师,我觉得白糖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加热后白糖不是白色的了,会变成红色或者棕色。
”
生:“老师,我觉得白糖的状态会变,白糖是固态的,加热后,会变成液态的糖浆。
”
师:“刚才,几位同学猜测了白糖可能会发生的变化,现在请各组在组内自行进行猜测,并且把你观察到的白糖,和所猜测的加热后的白糖,一同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
学生小组讨论,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猜想与同学们相互分享。
”
学生上台,用实物展台展示本组猜想,教师总结。
师:“在刚才几个小组的发言中,同学们普遍认为,在加热过程中,白糖的状态,会发生改变,会由固体变为液体,颜色会又白色变为红色、棕色甚至
是黑色,气味会发出一股香甜味,味道还是甜的,待会我们就实际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但在实际观察前,本次试验有一些注意事项我需要提醒大家。
”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1、酒精灯灯芯不要拔太高,以免火焰太大,造成危险。
2、熄灭酒精灯时请用灯帽,不要用口吹。
3、放置白糖不要过多,一汤勺的一半为最佳。
4、加热时请拿汤勺尾端。
5、加热时请使用酒精灯外焰。
6、实验时请注意分工合作,并及时记录。
7、如看到未曾见过的现象,请不要过于惊讶,保持实验时的课堂纪律。
学生开始试验,教师指导并参与
师:“请问,哪一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你们的观察记录。
”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生:“首先,开始冒泡泡,然后开始冒烟,颜色变成棕红色,闻到加热时散发出来的香味,伴随有呛人的烟,最后糖浆开始燃烧,被碳化非常的脆弱,像渣滓一样,没有了以前的香味,只有呛人的烟子的味道。
”
生:“我们组首先看到的是糖慢慢的化为液体,颜色偏黄,随后看到它开始起泡、起烟并且颜色逐渐变为深红色,最后看到变为有点闪亮的黑色。
”
师:“在白糖加热的过程中,请问大家是否看到了明显现象?我们看到明显现象没有?”
生:“看到了。
”
师:“它的原本属性改变没有?”
生:“变了。
”
师:“原本属性变了,也就是本质改变了,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它的本质变了?”
生:“我把它烧完之后在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
师:“把它烧完之后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所以你认为原有属性,本质变了。
”
生:“加热之前,是小颗粒,可以倒出来,而加热之后就变得像碳一样的。
”
生:“加热之后,白糖的颜色变了,不在是白色的了,味道也发生了改变,不甜了,变成了苦味。
”
师:“白糖之所以是白糖,是因为它的颜色是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如今还是白色的吗?”
生:“不是”
师:“所以,它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
师:“混合黄豆与沙,我们没有看到明显现象,本质也没有发生改变,这两者的混合也未产生新的物质,而加热白糖,我们看到了明显的现象,比如颜色变化,状态改变等等,白糖的本质发生了改变,最终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生:“有。
”
师:“哪些现象告诉你,有新的物质产生了?你有哪些证据来说明?”
生:“变成碳状,这是新物质产生。
”
生:“冒出烟,烟是新物质。
”
生:“有燃烧现象,这是新物质。
”
师:“加热白糖有新物质产生,混合黄豆与沙没有新物质产生,这两种变化,第一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我们称作物理变化,第二种,有新物质产生,我们称作化学变化。
有哪位同学愿意归纳一下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
生:“物质发生了改变,但本质没变,新物质没有产生这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改变,本质改变,有新物质产生,这是化学变化。
”
师:“好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9页,我们看看课本上是怎样归纳这两种变化。
”
学生看课本,教师同时用课件出示两种变化的定义。
师:“知道了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我们再来看看白糖加热这一过程,这当中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
生:“是化学变化。
”
师:“是吗?除了化学变化,还有其它变化吗?”
生:“还有物理变化。
”
师:“哪一现象说明白糖在加热过中发生过物理变化?”
生:“融化。
”
师:“确实,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出现过融化现象,我们来看一段视屏,请同学们注意看,在加热过程中白糖是不是出现了融化现象,是不是先由固体变为液态。
”
生:“是的。
”
师:“白糖加热最主要,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生:“化学变化。
”
师:“在化学变化发生时,还有什么变化伴随发生了?”
生:“物理变化。
”
师:“在化学变化发生时,可能会伴随有物理变化的发生。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变化,你们能说说,这些看到的现象,哪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吗?”
下课铃响,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