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本章优化总结
工程优化 第五章 线性规划2

解:只需引入两个人工变量 x6 和 x7 ,相应的辅 助线性规划问题(ALP)如下:
min cT x MeT x s.t. Ax x b x 0,xα 0
(2 )
其中 A 是 m n 矩阵, b 0, M 0 很大, e 是分量全为 1 的 m 维列向量。
0 ,用单纯形法求解(2) 显然, (2)有初始可行解 , b
其结果必为下列几种情形之一:
两阶段法的第二阶段。 综上所述,对不具有明显可行基的( LP ) ,可 先用单纯形法求解辅助性性规划问题(ALP) ,解 的结果或者说明(LP)无可行解,或者找到(LP) 的一个基本可行解, 然后再从这个基本可行解开始 应用单纯形法求解(LP) ,此即两阶段法的第二阶 段。将目标函数 g 用非基变量表示如下:
1/3
-7/2
-1
0
-4/3
21/6
0
0
1/3
7
f
-3/2 -7/2
x1
x2 0 1
x3 1 0
x4 -1/8 1/4
x5 -1/8 -3/4
x6 1/8 -1/4
x7 1/8 3/4 3/8 1/4 0
x3
x2 g
1/4 1/2
0
1/4 x1
0
0 x2 -1/2 2
-1/2
0
0 x3 1 0
0
0
一: 情形 1: x 0 ,这时(LP)无可行解。因为
ˆ 如果(LP)有可行解 x 的可行解,在此点, (ALP)的目标函数值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复习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植被1.植被的定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植被的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稳定的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3)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案例:骆驼刺特征: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很发达。
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地上部分小,叶子退化为刺可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收水分。
4、植被的类型和特征(1)森林的类型和特征: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植被群体特征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各月都有花开。
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适宜、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细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草原类型对应气候区气候特征植被特征热带草原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温带草原温带草原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章节知识点怎么总结

章节知识点怎么总结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了本书的主题和内容概要,以及对本书的社会意义和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从整体上引出了后续各章的主题和知识点。
第二章:概念解释本章主要对本书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进行了解释和界定,例如:知识点、章节、总结等。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解释,为后续章节的内容和知识点的阐述打下了基础。
第三章:知识点1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章:知识点2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二个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章:知识点3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三个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六章:知识点4本章主要介绍了第四个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七章:知识点5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五个具体的知识点,包括定义、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八章:总结与展望本章主要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回顾了各章的知识点并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
同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本书通过对各章知识点的系统介绍和深入讨论,对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书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也欢迎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本书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马原第五章总结

第 五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1.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商品生产者为了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件,所进行资本自由转移进行资本自由转移,,不受限制的竞争。
不受限制的竞争。
(1)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2)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家之间为了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为了追逐剩余价值,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大鱼吃小鱼,大鱼吃小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产逐小鱼吃虾米,生产逐渐走向集中。
渐走向集中。
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垄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垄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垄断 (1)垄断的含义)垄断的含义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对一个或对一个或 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产生的原因 (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 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五章 项目的范围管理课后答案 个人总结

第五章项目的范围管理课后答案个人总结第五章项目的范围管理课后答案-个人总结第五章项目范围管理1.项目范围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项目范围定义的目的是提高项目成本估算、项目工期和项目资源需求估算的准确性;为项目的绩效测量和控制建立基准;促进项目任务和责任的定义和分配。
合理和适当的范围定义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当项目范围定义不明确或项目范围管理非常差时,项目的最终成本将高于预期总成本。
因为会有很多难以想象的项目变更,这些变更会干扰项目运作的节奏,导致执行工作返工,增加项目执行时间,降低项目团队的劳动生产率和士气。
当发现项目的实际成本超出了项目预算时,就需要重新调整项目的预算和成本。
项目成本主要受项目资源配置的影响。
所以为了降低成本,首先可以缩小项目的范围,这样任务数量减少,占用的资源就会下降,成本就会降低。
同时,还可以通过验证项目资源配置的优化情况,发现和消除存在的浪费,从而降低项目成本。
另外,也可以通过采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去分析是否存在替代资源,也许还会找到比较便宜的资源去替代昂贵的资源,这样也可以降低项目成本。
在调整项目工期以保证项目不超出预算时,项目工期可能会延长或项目范围可能会缩小。
2.项目范围管理和项目工期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当发现项目实际工期突破了项目工期预计时限时,人们有多种方法可以调整项目工期的长短。
调整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项目的限制条件(诸如预算、资源、范围和任务的灵活性限制等)。
最有效的缩短工期的方法是调整项目关键路径上的任务。
这方面的措施有:缩短一些工作的作业工期、安排一些工作同步进行、增加资源以加快进度、缩小项目的范围等。
3.项目范围管理与项目质量管理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工程范围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
缩小范围也会降低项目的质量标准。
相反,扩大项目范围也可以提高项目质量。
例如,如果取消一系列可选的项目任务,这些任务的资源可以用于其他方面,并且它们不会包含在项目预算中。
人教B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 数列 本章总结提升

(1)与函数有关的证明:由已知条件验证前几个特殊值,正确得出猜想,充分
利用已知条件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与数列有关的证明:利用已知条件,当直接证明遇阻时,可考虑应用数学
归纳法.
变式训练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
+1
+
1
+2
+…+
1
+
>
13
24
(n≥2,n∈N+).
证明 ①当
1
n=2 时,
2
1
2+2
1
2(2+1)(+1)
−
>1Leabharlann +1>
1
+ 2+1
13
24
+
+
1
2+1
1
2+2
+
1
+ 2+2
1
+1
−
1
1
− +1=(+1
1
+1
=
13
24
+
+
13
.
24
这说明,当 n=k+1 时,不等式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大于等于 2
的正整数都成立.
本 课 结 束
(2)由(1)得,a3=8,a5=32,
则b3=8,b5=32.
1 + 2 = 8,
1 = -16,
设{bn}的公差为 d,则有
解得
1 + 4 = 32,
= 12,
所以bn=-16+12(n-1)=12n-28.
数学建模:第五章 运筹与优化模型

max c j x j
n
s.t aij x j bi
j 1
n
j 1
i 1.2 m
xj 0
j 1.2 n
8
二、整数规划模型
n min f c j x j j 1 n aij x j bi j 1 x j 0
对于线性规划:
22
二、货机装运
问题 某架货机有三个货舱:前仓、中仓、后仓。三个 货舱所能装载的货物的最大重量和体积都有限制,如表 3所示。并且,为了保持飞机的平衡,三个货舱中实际 装载货物的重量必须与其最大容许重量成比例。
重量限制 (吨)
前仓 中仓 后仓 10 16 8 6800 8700 5300
体积限制 (米3)
5
解:设x ij 表示 Ai (i=1.2)煤厂提供给 B j (j=1.2.3)居民区的煤量; f表示总运输费 此问题归结为:
min f 10 x11 5 x12 6 x13
s.t
x11 x12 x13 60 x21 x22 x23 100 x11 x21 50
s.t gi ( X ) 0
hi ( X ) 0
(1)
(2)
(3)
i 1,2,, m .
j 1,2,, l .
X D
其中X ( x1 , x2 ,, xn )T , D R n为可行集
f(X)为目标函数,(2)、(3)为约束条件, (2)为不等式约束,(3)为等式约束; 若只有(1)称为无约束问题。
max f x1 x2 15 x1 12 x2 85 如 5 x1 11 x , x 0 1 2 x1 , x2 为整数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五章知识总结

§5.1 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我们根据Bolzman分布推导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一、配分函数粒子的总数为令(1)名为配分函数,则系统的总粒子数为(2)二、热力学量1、内能(是系统中粒子无规则运动的总能量的统计平均值)由(1)(2)得(3)此即内能的统计表达式2、广义力,广义功由理论力学知取广义坐标为y时,外界施于处于能级上的一个粒子的力为则外界对整个系统的广义作用力y为(4)此式即广义作用力的统计表达式。
一个特例是(5)在无穷小的准静态过程中,当外参量有dy的改变时,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为(6)对内能求全微分,可得(7)(7)式表明,内能的改变分为两项:第一项是粒子的分布不变时,由于能级的改变而引起的内能变化;地二项是粒子能级不变时,由于粒子分布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内能变化。
在热力学中我们讲过,在无穷小过程中,系统在过程前后内能的变化dU等于在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及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8)与(6)(7)式相比可知,第一项代表在准静态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第二项代表在准静态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这就是说,在准静态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粒子在其能级上重新分布所增加的内能。
热量是在热现象中所特有的宏观量,它与内能U和广义力Y不同。
3、熵1)熵的统计表达式由熵的定义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9)由和可得用乘上式,得由于引进的配分函数是,的函数。
是y的函数,所以Z是,y的函数。
LnZ的全微分为:因此得(10)从上式可看出:也是的积分因子,既然与都是的积分因子,我们可令(11)根据微分方程关于积分因子的理论,当微分式有一个积分因子时,它就有无穷多个积分因子,任意两个积分因子之比是S的函数(dS是用积分因子乘微分式后所得的全微分)比较(9)、(10)式我们有积分后得(12)我们把积分常数选为零,此即熵的统计表达式。
2)熵函数的统计意义由配分函数的定义及得由玻耳兹曼分布得所以(13)此式称为Boltzman关系,表明某宏观状态的熵等于玻耳兹曼k乘以相应的微观状态数的对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交变电流
3.功率思路:理想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关系为P入=P出, 即P1=P2;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线圈时,P1=P2+P3+… 4.电流思路:对只有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II12=nn21;当变压 器有多个副线圈时,I1n1=I2n2+I3n3+…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5 .制约思路:(1)电压制约:输出电压U2由输入电压U1决定. (2)电流制约:原线圈中的电流I1由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I2 决定. (3)负载功率制约 ①变压器副线圈中的功率P2由用户负载功率决定,P2=P负1+ P负2+… ②变压器副线圈中的电流I2由用户负载功率及电压U2决定; ③总功率P总=P损+P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本章优化总结
第五章 交变电流
交
Emsin ωt
变
NBSω
电
流栏目Biblioteka 导引第五章 交变电流自感系数 电容
频率 频率
U1=U2=U3…
交
n1 n2 n3
变
I1=n2
电
I2 n1
流
P入=P出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四值的计算及应用
1.瞬时值:反映不同时刻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正弦式电 流瞬时值表达式为:e=Emsin ωt,i=Imsin ωt.应当注意必须 从中性面开始.在研究某一时刻或某状态的问题时,要用瞬 时值. 2.峰值:交变电流的峰值是它能达到的最大值.线圈在匀强 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旋转所产生的交变电流的电动势, 其最大值Em=NBSω,在考虑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应根据交 流电的最大值.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3.平均值:平均值需用
E
=nΔΔΦt 和
I
=
E R
进行计算,求一段
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时要用电流的平均值,q= I t.
4.有效值:正弦式交流电的有效值 I= Im ,其他交变电流的有 2
效值根据有效值的定义计算,求电功、电功率、焦耳热、确定 保险丝的熔断电流,要用电流的有效值;没有特殊说明时,交 流电的电流、电压、电动势指有效值,交流电表的测量值是有 效值,交流用电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都是有效值.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如图所示,N=50匝的矩形线圈abcd,ab边长l1= 20 cm,ad边长l2=25 cm,放在磁感应强度B=0.4 T的匀强磁 场中,外力使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且通过线圈中线的OO′轴 以n=3 000 r/min的转速匀速转动,线圈电阻r=1 Ω,外电路 电阻R=9 Ω,t=0时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ab边正转出纸 外、cd边转入纸里.求: (1)t=0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2)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3)线圈转一圈外力做的功; (4)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流 过电阻R的电荷量.
2 线圈匀速转动的周期 T=2ωπ=0.02 s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线圈匀速转动一圈,外力做功大小等于电功的大小,即 W=I2(R+r)T=RE+2 r·T 代入数据得 W=98.6 J. (4)从 t=0 起转过 90°过程中,Δt 内流过 R 的电荷量 q=RN+ΔrΦΔtΔt=NRB+ΔrS=NRB+l1rl2 代入数据得 q=0.1 C. [答案] (1)感应电流方向沿adcba (2)e=314cos 100πt V (3)98.6 J (4)0.1 C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与电阻 R、交流电压表 V、交 流电流表 A 按图甲所示方式连接,已知变压器的原、副线圈 的匝数比为 n1∶n2=10∶1,电阻 R=10 Ω.图乙是 R 两端电 压 u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Um=10 2 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D )
A.交变电流的频率是 50 2 Hz
(1)通过灯泡电流的最大值; (2)灯泡的实际功率; (3)每秒钟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 (4)通过灯泡电流 i 的瞬时值表达式. 解析:(1)交变电压的有效值 U=220 2 V=220 V,
2 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U2=220 V,因此恰好正常发光. 由“220 V,100 W”知该灯电阻为 R=UP2=484 Ω. 通过灯泡电流的最大值为
B.电流表 A 的读数为
2 10
A
C.电压表 V 的读数为 10 2 V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10 W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交流电的频率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理想变压器问题 1.原理思路:理想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其原、副 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匝数比,当匝数比变化时,其电压比也变化. 2.电压思路: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UU12=nn12;当变 压器有多个副线圈时,只要绕在同一闭合铁芯上,任意两线 圈之间总有UUQP=nnQP.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方法总结] 瞬时值、平均值、有效值的应用 (1)研究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电流、电压或某一时刻线圈受到 的安培力时,只能用瞬时值. (2)不仅热量的计算用有效值,与热效应有关的计算,如保险 丝的熔断电流都必须用有效值.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1.将交变电压 u=220 2sin 100πt V 接到“220 V,100 W”的灯 泡两端,如灯泡灯丝电阻保持不变,求: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Im=URm=224084 2 A≈0.64 A. (2)灯泡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相同,P=100 W. (3)周期 T=0.02 s,1 秒钟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 n=Tt ×2=0.102×2=100(次). (4)通过灯泡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i=Imsin ωt=0.64sin 100πt A. 答案:(1)0.64 A (2)100 W (3)100次 (4)i=0.64sin 100πt A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交变电流
[解析] (1)根据右手定则,线圈感应电流方向为 adcba. (2)线圈的角速度 ω=2πn=100π rad/s 图示位置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其大小为 Em=NBl1l2ω 代入数据得 Em=314 V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e=Emcos ωt=314cos 100πt V. (3)电动势的有效值 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