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对慢性疾病防控的意义

合集下载

健康管理对慢性疾病临床的影响

健康管理对慢性疾病临床的影响

年龄 2 , 0岁 ,以从事 教师职业及行政管理为主。 6, - 6
12 方 法 .
导致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 已接近发达 国家水平 ,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 研究 自 2 0 0 7年 8月~ 0 8年 8 20
12 1健康档 案建立 ..
健康体检 结果报告后 , 逐个面对面
熟练 的取石技术 。 ( )术后观察腹腔引流量,如发现胆 漏及 9
胆总管探查术后放 置 T 型管 为一传统术式 , 放置 T 型管可 防止胆瘘、 管狭 窄及 便于进一步检 查、治疗 , 胆 如经 T 管窦道
胆道镜取石。本组 6 8例手术成功经验表明 ,胆总管探查一期 缝合术与传统 术式相 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 : ( )不 留置 T管 1
0 03 ) 301
[ 摘
要 ] 通过 对某高校 17名慢病教职 工进行 为期一年 的健康 管a2  ̄t 2 t ' k- t病有关的行为危险 因素干预 ,慢病 治疗率及控 教职工 健康管理 ‘
文献标 识码 :B
11研 究 对 象 .
制率 明显提 高,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1 . )。在 社 区卫生服务机 构进行长期慢病管理是控制 目前慢病流行行之 有效的办法。 0 关键词:慢病 ‘
太原 市某高校 2 0 0 7年健康体 检人群 中发现 患有高血压
( 原发性 )、血 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 ( 2型 )任意一种或 以上者 17名教职工 , 2 其中男性 7 2人( 7 )女性 5 人( 3 ) 5% , 5 4% :
加快,疾病谱也 发生 了改变, 明显特征 为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 其 的患病率上升迅速 ,而其知晓率、治疗 率及控 制率相对较低 ,

公共卫生学对慢性病防控与管理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公共卫生学对慢性病防控与管理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公共卫生学对慢性病防控与管理的指导原则与方法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病情进展缓慢且治愈难度较高的疾病,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对社会和个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公共卫生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控的学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公共卫生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慢性病防控与管理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一、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教育是慢性病防控与管理的基础,通过向公众传递相关的健康知识和行为指导,可以提高人们对慢性病的认知水平,并激发个体的主动参与。

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提供全面、科学的健康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渠道,扩大健康教育的传播范围,使更多人受益。

二、早期筛查与管理慢性病的早期筛查与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公共卫生学强调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理念,通过定期体检和相关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早期筛查与管理的关键在于普及和推广,各级卫生部门可以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开展免费或低价的早期筛查活动,并针对不同慢性病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帮助。

三、生活方式干预慢性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公共卫生学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

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在于行为改变,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人们保持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还可以大力倡导禁烟、限酒和减少精神压力等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四、社区管理与合作社区是慢性病防控与管理的基层单位,加强社区管理与合作对于提高慢性病的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卫生学强调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主动发挥作用,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

同时,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形成多学科的综合防控体系,以提高慢性病防控的效果。

关于社区慢病管理的实施与心得

关于社区慢病管理的实施与心得

关于社区慢病管理的实施与心得社区慢病管理是指针对居民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在社区层面进行的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治疗和管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了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社区慢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关于社区慢病管理的实施与心得。

一、社区慢病管理的实施1. 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是社区慢病管理的基础。

通过建档立卡,可以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用药情况、就诊情况等。

通过完善的健康档案,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和干预,以便及时发现疾病变化,并进行有效的干预。

2. 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社区慢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可以向居民普及关于慢性疾病的知识,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3. 铺设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是社区慢病管理的关键。

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可以为居民提供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慢病专科门诊,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为有慢性疾病的居民提供长期的医疗服务和管理。

4. 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制度是社区慢病管理的创新举措。

通过建立居民与家庭医生的长期关系,可以实现家庭医生对居民的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可以通过定期家访、电话随访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干预,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各种慢性疾病。

1. 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社区慢病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只有每个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慢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才能实现社区慢病管理的目标。

我们要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的开展。

2. 加强多学科合作慢性疾病的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在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中,不仅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还需要护士的关怀、营养师的饮食指导、心理医生的心理干预等等。

社区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施方法

社区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施方法
社区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与 实施方法
汇报人:XX 2024-02-04
目 录
• 社区健康管理概述 • 社区健康管理基本理论 • 社区健康风险评估与监测 • 社区健康干预策略与措施 • 社区资源整合与协同工作机制建立 • 实施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社区健康管理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社区健康管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 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 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 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 案。
针对不同疾病风险人群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高危人 群,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
关注弱势群体
针对残疾人、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特殊的 健康干预和支持,促进社会公平和健康平等。
健康教育及宣传活动组织
对吸烟和饮酒的居民进行戒烟限酒指导,帮 助他们认识到烟草和酒精对健康的危害,并 制定戒烟限酒计划。
05
社区资源整合与协同工作机制建 立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角色定位
01
02
03
政府
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 ,负责制定健康政策、提 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 管医疗卫生市场。
企业
作为市场主体,通过技术 创新和产品开发满足社区 居民的健康需求,同时承 担企业社会责任。
的健康状况。
环境指标
监测社区环境中的空气质量、 水质、噪音等,评估其对居民 健康的影响。
行为指标
关注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饮 食习惯、运动状况等,分析其 与健康风险的关系。
服务指标

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方案

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方案

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方案慢性疾病的危害慢性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多种类型。

这些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个人的健康,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据统计,我国超过亿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不少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这些人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医疗资源短缺等原因,慢性疾病的管理常常存在困难和挑战。

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的意义社区医疗机构作为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一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社区医疗机构有着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医疗资源,可以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和康复服务。

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健康管理,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

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的方案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档案是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的基础。

社区医护人员应对每个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

健康档案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记录、医疗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以提供全面有效的医疗服务。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

社区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方案。

这些方案应包括营养、运动、自我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和个人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帮助患者实现病情控制和康复。

这些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方案、心理干预等内容。

同时,社区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协调医疗资源社区医疗机构作为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一环,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医疗资源的作用。

社区医护人员应该与医院、家庭医生、社会支持机构等合作,构建起患者顺畅的转诊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技术支持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慢性疾病管理的水平。

例如,为患者提供远程监测、随访、健康管理软件、健康测评等服务,以及便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2024年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总结(2篇)

2024年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总结(2篇)

2024年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总结,____字2024年是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我们致力于通过策略性的干预措施和全民参与的活动,全面加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

以下是2024年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总结。

一、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政府在2024年开展了各项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政府鼓励和引导各级卫生部门加强慢性病的基础研究和疾病监测,提高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二、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健康教育和宣传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2024年,我们加强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推广健康生活方式、饮食健康和经常运动的重要性。

我们在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提升了公众对慢性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三、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监测体系慢性病的监测是及时掌握慢性病发生和传播情况的重要手段。

在2024年,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慢性病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的病例报告和数据统计,掌握了慢性病的发病趋势和高发区域。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慢性病的早期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慢性病风险。

四、加强社区和家庭的健康管理社区和家庭是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基础。

在2024年,我们加强了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档案管理、健康咨询和定期健康体检等手段,促进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的提升。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家庭健康活动,引导家庭成员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五、推广慢性病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慢性病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是提高慢性病防控水平的关键。

在2024年,我们推广了慢性病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如远程健康管理系统、慢性病管理台账和慢性病数据库等,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精准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慢性病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六、加强跨部门合作和国际交流慢性病综合防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合作和国际间的交流。

在2024年,我们加强了跨部门的合作,建立了卫生、教育、体育、农业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共同开展慢性病的综合防控工作。

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方案

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方案

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方案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前,国内慢性病患者已达到2.5亿人。

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基地。

因此,探索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方案的目标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覆盖的服务,帮助患者及其家族构建健康管理意识和行为的改变。

思路1. 建立档案社区应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收集居民的基本信息、疾病史、治疗情况等信息。

建立档案不仅有助于跟踪和管理患者病情,也有利于分析疾病高发人群、风险因素和防控策略的制定。

2. 筛查和诊断社区应根据慢性疾病的特点,利用有效、简便、经济的筛查方法,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筛查结果应得到及时的回访和跟踪。

对已经诊断为慢性病的患者应按规定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3. 健康宣教和培训社区应为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宣传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提高健康管理素质。

可以开展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宣教和培训,增加居民自管理的信心和能力。

4. 定期随访和管理社区应建立定期随访制度,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家庭访视等方式进行日常管理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及时纠正错误的治疗方式。

对目标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应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管理方案。

5. 健康团队建设团队是慢性病管理的关键环节。

社区应首先建立专业化的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公共卫生医师、药师和健康指导员。

建立区别于传统的诊治、护理、药物治疗为主的模式,以全周期、全方位、全覆盖为目标,开展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应急处理到后续恢复期康复管理的全过程管理。

总结社区慢性疾病管理方案属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模式,应充分认识和利用社区慢性疾病管理的优势和特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体系,实现对患者的全方位、多层次、定期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水平,减轻对患者及其家人的负担,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健康。

健康与慢病管理政策

健康与慢病管理政策

健康与慢病管理政策
健康与慢病管理政策主要关注的是慢性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旨在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1.慢性病防治政策:重点针对慢性病的风险因素进行防控,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
活动、戒烟限酒等措施。

政策的目的是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减少慢性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社区健康管理政策: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包括定期健康检
查、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等。

政策的目的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慢性病的并发症和医疗负担。

3.长期照护保险政策: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需要长期照护的人群,提供相应的保险
保障。

政策旨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长期照护的质量和效率。

4.健康教育与促进政策: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健
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政策重点包括学校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媒体宣传等。

5.医疗保障政策:通过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慢性病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
医疗救治。

政策包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这些政策和措施需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慢病管理和健康促进方法,以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对慢性疾病防控的意义韩云涛飞杨艳飞焦锋飞李伟明1)黄巧云1)(1)昆明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31;2) 云南省卫生斤,云南昆明650200)[摘要]为迎接慢性病防治的挑战,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但由于社区卫生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形势严峻.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对于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都有重要意义.健康管理有利于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有利于慢性病的双向转诊服务;有利于对社区慢性兵重点人群监控,因此在社区慢性并防控方面有重大意义.[关键词]社区;慢A性病;健康管理;卫生服务[中图分类号]R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 4706 (2009) 08 - 0165 - 03Significance of Community ßased Health Management in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HAN Yun - tao 1) ,YANG Yan 匀,JIAO Fe吨1)LI Wei -mi吨,HUANG Qiao - yun 1)(1)Kunmi昭Medic a1University ,Kunmi昭Yunnan650031; 2)Yunnan Pr ovinc a1B旷eau of He a1th ,Kunmi昭Y unnan650200 ,Chin )[AbstractJ Our government has taken a new时orm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o meet the challenges in prevention of chronic deseases. However,prevention of chronic deseases is still a hard task because of many problem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work. As the innovative method of health service,health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mmunity based health service. Health management con- tributes to adjust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odel ,two-way ef.erral system in prevention of chroni扣c desease创s ,_ and monitoing创n扫the ke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e创seases in community ,therefor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on of chronic deseases in community[Key wordsJ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s; Health management; Health servicere扣为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改善其生活质量,我国于2009 年 4 月启动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的新医改方案,还明确了近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五大重点:扩大医保覆盖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及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本文着重讨论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方面.1 目前居民的健康状况1.1 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健康问题.由于我国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医[作者简介]韩云涛(1 957 斗,男,山东德州市人,医学学士,教授,主要从事社区健康促进及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通讯作者]黄巧云. E-mail:huangqiaoyun821 @yahoo.co皿cn166 昆明医学院学报第30 卷疗费用仍在不断上涨.据调查,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2000 年已达80.9% ,死亡数将近600 万[1] 卫生部网站公布2008 年城乡居民前10 位疾病死亡专率即死亡原因构成.据36 个城市和78 个农村县死因统计,2008 年城市居民前10 位死因顺位: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见表1),前10 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4%.农村居民前10 位死因顺位: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10 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3.5% ,见表1[习.表 1 2008 年中国城乡居民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构成Tab. 1 Mortality and proportion of death cause caused by the top ten diseases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in 2008城市死亡率( 1110万)166.97121.00120.7973.0231.2621.0917.606.976.343.69 农村死亡率( 1110万)156.73134.16104.2087.1053.0216.3311.055.704.354.27顺位2 3 4 5 6 7 8 9 10死亡原因CICD- lO)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构成(%)27.1219.6519.6211.865.083.432.861.131.030.60死亡原因CICD-lO)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构成(%)25.3921.7316.8814.118.592.651.790.920.700.691.2慢性病持续增高过去10 a ,我国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比例总数增加了14.3%[巧,而城市居民的人均医疗费用从1990 年158.8 元上升到2004 年126 1. 9 元,更为严重的是与慢性病相关的风险和患病率仍然持续上升,1992 年到2002 年lO a 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 1 亿,其中18 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0.7 %和97.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1.6 亿;高血脂患者1.6 亿;超重者 2 亿;肥胖者6000 万;糖尿病患者2000 多万,糖耐量低减2000 万.1.3 行为因素成为慢性病增高的重要因素膳食不合理、户外身体活动不足及吸烟是造2.1对健康的理解1986 年WHO 参与主办的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布的《渥太华宪章》重新定义了健康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种积极的概念,强调社会和个人的资源以及个人躯体的能力" {渥太华宪章》还指出良好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主要资源,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里,健康被定义为"资源即"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进行管理问.2.2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成多种自性病的三大行为危险因素[1]病防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慢性2 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就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的循环过程[习.因此,健康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个人和群体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第8 期韩云涛,等.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对慢性疾病防控的意义167发现、排查,提出有针对性的个体或群体的个性化的健康处方,帮助个体和群体保持或恢复健康.2.3 融入社区的健康管理根据健康管理的定义我们得知,健康管理由慢性病的纠正极为有利.3.2 健康管理有利于调整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我省基层社区医疗机构长期以来沿用综合医于是长期照顾式的服务,因而在大型专科医院里难于执行,而在社区,由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定位,使得健康管理的工作能够得以落实.3 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3.1 健康管理的核心是预防控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真正落实"三级预防是一个提高健康知识、转变不利于健康的观念和意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艰巨过程,要克服惰性,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因此对于主要有生活方式转变导致的院的管理模式,仍然以疾病的诊疗为中心,医生眼里只有疾病而没有"病人因此造成一方面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另一方面已建立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无人问津的局面.于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患者担心由于医疗技术不高可能导致病情延误等问题更加突出.在现今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大改革中,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建设和改善.是基层卫生机构发展的动力和挑战.因此,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仅在改善基层卫生人员素质上,更要在卫生服务及管理模式上进行大的革新. 目前健康管理发展的三种模式,见表 2.表2 健康管理发展的 3 种模式Tab. 2 The three model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机构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不同模式社区卫生中心和乡镇卫生非营利性院(所)的健康管理合约式健康管理半营利性妇女、儿童、老人等,以弱势群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为主以家庭为单位筹资来源国家提供商业保险型健康管理营利性"会员制" 镇卫生院(所)社区为主,各级医院为补充不定国家补贴加适当收费个人自付3.3 健康管理有利于慢性病的双向转诊服务以社区健康管理中心为主的健康管理体系,可以改变目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低、政策配套不完善而造成的双向转诊管理中"转上容易转下难"的尴尬.通过健康管理中心(一个代表患者利益的机构) ,使双向转诊由社区医院和大医院之间的直线关系,转变成为患者(健康管理中心) 、社区医院、大医院三方利益平衡的稳健的就医模式,见图1[6].3.4 健康管理有利于对社区慢性病重点人群的监控妇女、儿童和老人乃至于广大的农村人口,图 1 双向转诊模式图4Fig. 1 A model of two-way referral system健康管理对社区慢性病防控的意义实际上他们是健康脆弱人群,需要适当的优先医疗照顾,只有在社区对他们进行完全的健康管理,加强健康档案和制度建设,全面实行"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就能够优先对对社区慢性病重点人群实行监控.梁万年教授指出,在我国卫生服务管理最薄弱环节的社区卫生服务方面,一定要把木桶原理和杜拉克原则有效的利用起来谈发展,一定要平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树立核心竞争力,树立品牌,创建社区卫生服务要有文化问.168 昆明医学院学报第30 卷在我国,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将在服务机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上有较大的突破.不仅建立健全可以提供经济、便捷、安全、有效地基层卫生服务,还将引人人文社科知识和理念,建立与社区居民贴近的运行模式,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wsbwstjxxzxls8208/200904/40250.htm , 2009.[3 J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 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11.[4J黄建始. 什么是健康管理[JJ. 中国健康教育,[5J[6J2007 , 23( 4) :298 - 300.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 ,22( 1) :7 - 9.卢建华,吴建国,吴静娜,等.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JJ.中国全科医学,2009 ,215.梁万年.12(2A) :212[参考文献][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R ],2006.[2 J hup:///p山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 [7J 关于中国社区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思考[JJ.中国全科医学,2006 ,9( 1): 213 - 215.(2009 - 05 -20 收稿)(上接第149 页)0.05). 从游泳时间发现小鼠的游泳时间均很短,最长没有超过20 min ,与类似的抗疲劳实验研究,游泳时间差别很大间,是否与本次小鼠游泳实验采用雌性小鼠,由于性别的差异而造成其耐力较低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综上所述,在本次实验研究条件下,黄蚂蚁粉能够降低小鼠运动后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所以对健康小鼠可能具有抗疲劳的作用,黄蚂蚁粉的其它抗疲劳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2J品,2006 ,8(01A) :26 - 28.夏勇,赵硕.灵芝粉抗疲劳作用实验研究[JJ.中国临床康复,2002 , 6 (1 7): 2618 - 2619.[3 J郑鸿雁.玉米肤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J.中国粮油学报,2005 ,1 :33 - 35.[4J[5J[6J[参考文献] 瞿凤国,周福波. 蜂花粉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 , 25( 引:8 -10.张其康,吴珍红.雄蜂幼虫抗疲劳作用研究[JJ.中国养蜂,2004 , 55( 引:6 -7.陈玉满,蔡德雷,陈江.红景天抗疲劳作用研究[JJ.浙江预防医学,2006 ,18(4):3.(2009 - 05 -14 收稿)[1 J王军花,王平.药用蚂蚁的研究进展[JJ.食品与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