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二) 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一) 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一) 直线运动 Word版含答案

阶段综合评估(一)直线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太空跳伞是一种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曾乘氦气球到达3.9万米高空后纵身跳下,在平流层接近真空的环境里自由落体持续了60秒,在距离地面 2.1万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减速。

关于鲍姆加特纳在这段自由落体运动时间里的位移或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认为重力加速度g=10 m/s2,且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A.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3.9×104 mB.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2.1×104 mC.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是6.0×102 m/sD.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6.0×102 m/s解析:选C根据题意,鲍姆加特纳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60 s,因此,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h=12gt2=1.8×104 m,A、B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v=gt=6.0×102 m/s,C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12v=3.0×102 m/s,D错误。

2.(2018·贵阳检测)交通法规定“车让人”,否则驾驶员将受到处罚。

若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某路口,有行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前端距停车线8 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至少需要2 s汽车才停止B.在距停车线6 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停止于停车线处C.若经0.2 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停止于停车线处D.若经0.4 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停止于停车线处解析:选C汽车的初速度为8 m/s,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5 m/s2,停下来所需的最短时间t min=v0a =1.6 s,选项A错误;汽车刹车的距离x=v022a=6.4 m,选项B错误;要使汽车停止时前端刚好在停车线处,汽车匀速运动的距离x′=(8-6.4)m=1.6 m,汽车可匀速运动的时间t′=x′v=0.2 s,选项C正确,D错误。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十二) 交变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十二) 交变

阶段综合评估(十二) 交变电流 传感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交流电源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 =62sin 100πt V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交流电压表测该电源电压时,示数是6 V B .用交流电压表测该电源电压时,示数是6 2 VC .用此电源给电磁打点计时器供电时,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1 sD .把标有“6 V 3 W ”的小灯泡接在该电源上时,小灯泡将被烧毁解析:选A 此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6 V ,故用交流电压表测该电源电压时,示数是6 V ,选项A 正确,B 错误;因为T =2πω=2π100π s =0.02 s ,故用此电源给电磁打点计时器供电时,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选项C 错误;因为此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6 V ,故把标有“6 V 3 W ”的小灯泡接在该电源上时,小灯泡能正常发光,选项D 错误。

2.阻值不计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线圈两端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线圈两端电压的平均值为10 VB .电压表连接在线圈两端时,其示数为20 VC .在0.01 s 时,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D .当接外电路时,线圈内的电流方向1 s 内改变50次解析:选C 因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不是线性关系,故线圈两端电压的平均值不等于10 V ,选项A 错误;电压表连接在线圈两端时,其示数为电压的有效值202V =10 2 V ,选项B 错误;在0.01 s 时,电压为零,故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选项C 正确;线圈内的电流方向每周期变化2次,故当接外电路时,线圈内的电流方向1 s 内改变100次,选项D 错误。

3.如图所示,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1,原线圈接入最大值一定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电路中一个定值电阻与电容器并联,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电流表A 1、A 2及电压表V 的示数分别为I 1、I 2、U 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其消耗的功率为P ,电容器的电容为C ,所带的电荷量为Q ,则它们的关系为( )A .Q =CU 2B .I 2=U 2R C .P =5I 1U 2D.I 1I 2=15解析:选D 由于电容器两端电压是变化的,即电容器不断充电和放电,故其所带电荷量不是一个定值,故不能用公式Q =CU 2来计算,A 错误;根据题意知,I 2是副线圈的总电流,而U 2R 只是通过电阻R 的电流,由于电容器不断充电和放电,故I 2>U 2R ,B 错误;根据变压器的变流比可得:I 1I 2=n 2n 1=15,D 正确;通过电阻R 的电流U 2R <5I 1,P <5I 1U 2,C 错误。

推荐学习K12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五) 万有引力与航天

推荐学习K12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五) 万有引力与航天

阶段综合评估(五) 万有引力与航天一、单项选择题1.今有一个相对地面静止,悬浮在赤道上空的气球。

对于一个站在宇宙背景惯性系的观察者,仅考虑地球相对其的自转运动,下列对气球受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该气球受地球引力、空气浮力和空气阻力B .该气球受力平衡C .地球引力大于空气浮力D .地球引力小于空气浮力解析:选C 气球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速度与空气相同,没有空气阻力,地球引力比空气浮力大的部分提供向心加速度,C 正确。

2.(2018·广东第二次大联考)已知一质量为m 的物体分别静止在北极与赤道时对地面的压力差为ΔN ,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 。

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A .T =2π mRΔN B .T =2π ΔN mR C .T =2πm ΔN RD .T =2πR m ΔN解析:选A 在北极,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与支持力大小相等,在赤道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与支持力的差值提供其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由题意可得ΔN =mR ⎝⎛⎭⎫2πT 2,解得T =2πmRΔN,A 正确。

3.对于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来说,它们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会随着轨道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某同学根据已知的不同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与周期T 的关系作出如图所示图像,则可求得地球质量为(已知引力常量为G )( )A.4π2a GbB.4π2b GaC.Ga 4π2bD.Gb 4π2a解析:选A 由GMm r 2=m 4π2T 2r 可得r 3T 2=GM 4π2,结合题图图线可得a b =GM 4π2,故M =4π2a Gb ,A 正确。

4.(2018·邢台模拟)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质量为m ,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 。

则太阳的质量为( )A.4π2r 3T 2R 2gB.T 2R 2g 4π2mr 3C.4π2mgr 2r 3T2D.4π2mr 3T 2R 2g解析:选D 对绕太阳公转的地球,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G Mm r 2=m 4π2T 2r ,根据地球表面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得,对地球表面物体m ′有G mm ′R 2=m ′g ,两式联立得M =4π2mr 3T 2R 2g,D 正确。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十一) 电磁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十一) 电磁

阶段综合评估(十一) 电磁感应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磁铁在线圈中心上方开始运动时,线圈中产生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则磁铁( )A .向上运动B.向下运动 C .向左运动 D .向右运动解析:选B 据题意,从题图可以看出磁铁提供的穿过线圈的原磁场方向向下,由安培定则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激发的感应磁场方向向上,即两个磁场的方向相反,则由楞次定律可知原磁场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在增加,B 正确。

2.一直升机停在南半球的地磁极上空,该处地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若直升机螺旋桨叶片的长度为l ,近轴端为a ,远轴端为b ,转动的频率为f ,顺着地磁场的方向看螺旋桨,螺旋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如果忽略a 到转轴中心线的距离,用E 表示每个叶片中的感应电动势,则( )A .E =πfl 2B ,且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B .E =2πfl 2B ,且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C .E =πfl 2B ,且a 点电势高于b 点电势D .E =2πfl 2B ,且a 点电势高于b 点电势解析:选A 直升机螺旋桨每个叶片都切割磁感线,沿地磁场的方向看螺旋桨,螺旋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根据右手定则可知,a 点电势低于b 点电势;电动势大小为:E =12Bl v =12Bl ·lω=12Bl ·2πfl =πl 2fB ,故A 正确,B 、C 、D 错误。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粗细均匀的单匝正方形闭合导线框abcd 。

t =0时刻,线框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 边刚进入磁场的时刻为t 1,ad 边刚进入磁场的时刻为t 2,磁场区域足够大,设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为i ,ad 边两端电压大小为U ,水平拉力大小为F ,则下列表示i 、U 、F 随运动时间t 变化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解析:选C 线框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 =at ,a 是加速度。

推荐学习K12(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物理 本册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5

推荐学习K12(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物理 本册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3-5

本册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跳远时,跳在沙坑里比跳在水泥地上安全(如图),这是由于( D )A.人跳在沙坑的动量比跳在水泥地上小B.人跳在沙坑的动量变化比跳在水泥地上小C.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量比跳在水泥地上小D.人跳在沙坑受到的冲力比跳在水泥地上小解析:人跳远从一定高度落下,落地前的速度一定,则初动量相同,落地后静止,末动量一定,所以人下落过程的动量变化量Δp一定,因落在沙坑上作用的时间长,落在水泥地上作用时间短,根据动量定理Ft=Δp,t长F小,故D对。

2.(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静止在光滑的冰面上,甲沿水平方向推了乙一下,结果两人向相反方向滑去。

已知甲的质量为45kg,乙的质量为50k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甲的速率与乙的速率之比为9∶10B.甲的加速度大小与乙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10C.甲对乙的冲量大小与乙对甲的冲量大小之比为1∶1D.甲的动能与乙的动能之比为1∶1解析:甲、乙系统动量守恒,根据P=mv得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甲、乙速度之比为10∶9,A选项错误;甲、乙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根据F=ma得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甲乙加速度之比为10∶9,B选项错误;甲、乙相互作用力相等,冲量大小也相等,C选项正确;根据2mE k=P2得动量相同时,动能与质量成反比,甲、乙动能之比为10∶9,D选项错误。

3.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有( B )A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B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照射时间太短C .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越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越大D .任何一个运动物体,无论是大到太阳、地球,还是小到电子、质子,都与一种波相对应,这就是物质波,物质波是概率波解析: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A 正确;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故B 错误;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越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越大,故C 正确;任何一个运动物体,都与一种波相对应,这就是物质波,物质波是概率波,故D 正确。

2018-2019学年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三) 牛顿运动定律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三) 牛顿运动定律 Word版含答案

阶段综合评估(三) 牛顿运动定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B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总相同C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无关D .力的国际制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解析:选D 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选项A 错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选项B 错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质量有关,选项C 错误;单位“牛顿”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选项D 正确。

2.如图所示,小球A 质量为m ,木块B 质量为2m ,两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静止。

现对小球A 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使小球A 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弹簧达到原长时小球A 速度恰好最大,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则在木块B 对地面压力为零时,小球A 的加速度大小为( )A .3gB .1.5gC .2gD .2.5g解析:选C 根据题意,当弹簧处于原长时A 速度最大,即加速度为零,则F =mg ,当B 对地面压力为零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对B 受力分析,此时有kx =2mg ,对A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kx +mg -F =ma ,解得a =2g ,C 项正确。

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m 2的物块A 和B ,通过一轻弹簧连接在一起并放置于水平传送带上,水平轻绳一端连接A ,另一端固定在墙上,A 、B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系统达到稳定后,突然剪断轻绳的瞬间,设A 、B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和a B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

则( )A .a A =μ⎝⎛⎭⎫1+m 2m 1g ,aB =μg B .a A =μg ,a B =0C .a A =μ⎝⎛⎭⎫1+m 2m 1g ,a B =0 D .a A =μg ,a B =μg 解析:选C 系统稳定时,A 和B 均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 2g ,等于弹簧向左的弹力F ,B 受到的合外力为0,A 受到弹簧向右的弹力大小也为F 。

2018-2019学年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十二) 交变电流 传感器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物理通用版:阶段综合评估(十二) 交变电流 传感器 Word版含答案

阶段综合评估(十二) 交变电流 传感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交流电源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 =62sin 100πt V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交流电压表测该电源电压时,示数是6 V B .用交流电压表测该电源电压时,示数是6 2 VC .用此电源给电磁打点计时器供电时,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1 sD .把标有“6 V 3 W ”的小灯泡接在该电源上时,小灯泡将被烧毁解析:选A 此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6 V ,故用交流电压表测该电源电压时,示数是6 V ,选项A 正确,B 错误;因为T =2πω=2π100π s =0.02 s ,故用此电源给电磁打点计时器供电时,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选项C 错误;因为此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6 V ,故把标有“6 V 3 W ”的小灯泡接在该电源上时,小灯泡能正常发光,选项D 错误。

2.阻值不计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线圈两端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线圈两端电压的平均值为10 VB .电压表连接在线圈两端时,其示数为20 VC .在0.01 s 时,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D .当接外电路时,线圈内的电流方向1 s 内改变50次解析:选C 因为电压随时间的变化不是线性关系,故线圈两端电压的平均值不等于10 V ,选项A 错误;电压表连接在线圈两端时,其示数为电压的有效值202V =10 2 V ,选项B 错误;在0.01 s 时,电压为零,故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选项C 正确;线圈内的电流方向每周期变化2次,故当接外电路时,线圈内的电流方向1 s 内改变100次,选项D 错误。

3.如图所示,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1,原线圈接入最大值一定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电路中一个定值电阻与电容器并联,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电流表A 1、A 2及电压表V 的示数分别为I 1、I 2、U 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其消耗的功率为P ,电容器的电容为C ,所带的电荷量为Q ,则它们的关系为( )A .Q =CU 2B .I 2=U 2R C .P =5I 1U 2D.I 1I 2=15解析:选D 由于电容器两端电压是变化的,即电容器不断充电和放电,故其所带电荷量不是一个定值,故不能用公式Q =CU 2来计算,A 错误;根据题意知,I 2是副线圈的总电流,而U 2R 只是通过电阻R 的电流,由于电容器不断充电和放电,故I 2>U 2R ,B 错误;根据变压器的变流比可得:I 1I 2=n 2n 1=15,D 正确;通过电阻R 的电流U 2R <5I 1,P <5I 1U 2,C 错误。

[K12学习]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一)第一~三章验收(普通班)

[K12学习]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一)第一~三章验收(普通班)

阶段综合检测(一) 第一~三章验收(时间:90分钟 满分:11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8·绍兴期中)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B .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 m/sC .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 km/hD .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解析:选C 前方拥堵,汽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通过3公里,故A 错误;根据题设条件,汽车的瞬时速度无法求出,故B 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约为: v =x t =32460km/h =7.5 km/h ,故C 正确;经过拥堵路段后,汽车的速度并不一定一直保持,故此后的运动时间无法确定,故D 错误。

★2.(2018·绵阳模拟)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B .甲的位移不断减小,乙的位移不断增大C .第1 s 末两物体相遇D .前2 s 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解析:选D 在v ­t 图像中,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 错误;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乙两物体位移都不断增大,故B 错误。

第1 s 末两物体通过的位移不相等,而两者又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故不可能相遇,故C 错误;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则知前2 s 内,两个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故前2 s 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综合评估(二) 相互作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通过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 向上拉起,当B 刚要离开地面时,A 上升的距离为L ,假设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A .L =2mg kB .L <2mg kC .L =mg kD .L >mg k解析:选A 拉A 之前,A 静止时,mg =kx 1,弹簧的压缩量为x 1,当B 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mg =kx 2,所以A 上升的距离为L =x 1+x 2=2mg k,故A 正确。

2.(2018·荆门调研)如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上用AC 、BC 绳吊起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绳子的长度分别为AC =4 dm ,BC =3 dm ,悬点A 、B 间距为5 dm 。

则AC 绳、BC 绳、CD 绳上的拉力大小之比为( )A .40∶30∶24B .4∶3∶5C .3∶4∶5D .因CD 绳长未知,故无法确定解析:选C 以三条绳的结点为研究对象,受三个力的作用,由平衡条件知,AC 、BC 绳上拉力的合力与CD 绳上的拉力等大反向,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知,AC 绳、BC 绳、CD 绳上的拉力大小之比为3∶4∶5,所以C 正确。

3.如图,一质量为m 的正方体物块置于风洞内的水平面上,其一面与风速垂直,当风速为v 0时刚好能推动该物块。

已知风对物块的推力F∝S v 2,其中v 为风速,S 为物块的迎风面积。

当风速变为2v 0时,刚好能推动用同一材料做成的另一正方体物块,则该物块的质量为( )A .4mB .8mC .32mD .64m解析:选D 根据题意知F =kS v 2,其中k 为常量,根据水平方向二力平衡有μmg =kS v 2,设物块的密度为ρ,正方体物块的边长为L ,则m =ρL 3,S =L 2,得μmg =k ⎝⎛⎭⎫m ρ23v 2,可得m ∝v 6,根据比值法,当风速为2v 0时,该物块的质量为64m ,选项D 正确。

4.如图,有A 、B 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并排放在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B 球被竖直板挡住。

不计一切摩擦,则A 、B 之间的作用力与竖直挡板对B 的作用力之比为( ) A.32 B.33 C.34 D .36 解析:选C A 、B 之间的作用力等于A 的重力沿着斜面的分力,即F 1=mg sin 30°,B 与竖直挡板间的作用力F 2方向与挡板垂直,把A 、B 看成一个整体,即F 2=2mg tan 30°,解得F 1F 2=34,C 正确。

5.如图所示,顶角为直角、质量为M 的斜面体ABC 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A =30°,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现沿垂直于BC 方向对斜面体施加力F ,斜面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则关于斜面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的大小,正确的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A .F N =Mg ,F f =32FB .F N =Mg +12F ,F f =μMg C .F N =Mg +12F ,F f =32F D .F N =Mg +32F ,F f =12F 解析:选C 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斜面体保持静止,则:F f =F cos 30°=32F ,F N =Mg +F sin 30°=Mg +12F ,故C 正确。

6.如图所示,物体A 、B 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

A 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 悬挂着。

已知m A =3m B ,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B 不会碰到地面,则( )A .弹簧的弹力不变B .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小C .物体A 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D .弹簧的弹力及A 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解析:选AC 对物体A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此时F f A 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可得:m A g sin 45°=F +F f A ,又F =m B g ,解得F f A =⎝⎛⎭⎫322-1m Bg ,当斜面倾角为30°时,可得F f A ′=⎝⎛⎭⎫32-1m B g =12m B g 。

可见,物体A 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且变小,物体A 不会相对斜面滑动,弹簧的弹力始终等于物体B 的重力,选项A 、C 正确,D 错误;物体A 对斜面的压力的大小由F N =m A g cos 45°变为F N ′=m A g cos 30°,压力变大,选项B 错误。

7.如图所示,一根绳子一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A 点,另一端绕过动滑轮P 悬挂一重物B ,其中绳子的PA 段处于水平状态,另一根绳子一端与动滑轮P 的轴相连,绕过光滑的定滑轮Q 后在其端点O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外力F ,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滑轮均为光滑、轻质,且均可视为质点,现拉动绳子的端点O 使其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则该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较( )A .拉力F 增大B .拉力F 减小C .角θ不变D .角θ减小解析:选AD 以动滑轮P 为研究对象,AP 、BP 段绳子受的力始终等于B 的重力,两绳子拉力的合力在∠APB 角平分线上,拉动绳子后,动滑轮向上运动,两绳子夹角减小,两拉力的合力增大,故F 增大,A 正确,B 错误;PQ 与竖直方向夹角等于∠APB 的一半,故拉动绳子后角θ减小,C 错误,D 正确。

8.如图所示,A 、B 都是重物,A 被绕过小滑轮P 的细线所悬挂,B 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小滑轮P 被一根斜短线系于天花板上的O 点;O ′是三根细线的结点,bO ′水平拉着B ,cO ′沿竖直方向拉着弹簧;弹簧、细线、小滑轮的重力和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整个装置处于平衡静止状态,g =10 m/s 2。

若悬挂小滑轮的斜线OP 的张力是 20 3 N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簧的弹力为10 NB .A 的质量为2 kgC .桌面对B 的摩擦力为10 ND .OP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解析:选AB O ′a 与aA 两细线拉力的合力与斜线OP 的张力大小相等。

由几何知识可知F O ′a =F aA =20 N ,且OP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D 错误;A 的重力G A =F aA ,所以m A =2 kg ,B 正确;桌面对B 的摩擦力F f =F O ′b =F O ′a cos 30°=10 3 N ,C 错误;弹簧的弹力F 弹=F O ′a sin 30°=10 N ,A 正确。

二、实验题9.(2015·四川高考)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1所示,图2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________cm。

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

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 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

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

作出F-x曲线。

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解析:由题图2知l1=25.85 cm。

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0.98 N。

要测弹簧伸长量,还需要测量弹簧的原长。

答案:25.850.98弹簧原长10.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回答下列问题(弹簧的重力不计)。

(1)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3)分析图线,总结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图知,当不挂钩码时,弹簧长10 cm,即弹簧原长为10 cm。

(2)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图线的斜率,即k=40(14-10)×10-2N/m=1 000 N/m。

(3)由数学函数关系可得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F=1 000(L-0.10)。

答案:(1)10 cm(2)1 000 N/m(3)F=1 000(L-0.10)11.(2018·丽水模拟)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某一深度h=0.25 m、且开口向右的小筒中(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另一端位于筒内),如图甲所示,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距筒口右端弹簧的长度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l,作出F-l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由此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m。

(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2)根据胡克定律有:F=k(h+l-l0)=kl+k(h-l0),由此可知,F l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大小,故k=100 N/m,h=0.25 m,当l=0时,F=10 N,将数据代入上式可解得l0=0.15 m。

(3)略。

答案:(1)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2)1000.15(3)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弹簧与筒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会造成实验误差12.某同学在做“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试完成下列问题。

(1)主要的两个实验步骤如下:①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P点,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O。

这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则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F A=______N、F B=______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