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合集下载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社会学家艾力.艾力逊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发展阶段,前五个,在一个人的21岁之前完成,李中莹在《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中也有详细表述,核心内容如下:1、第一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

此阶段孩子的需要与父母的行为。

肚饿——被喂食物;受惊——被拥抱;哭泣--被拥抱;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需要他。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会是一佧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反之,长大后会表现出极度害怕被抛弃,极力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不能信任任何人,可能有偏执倾向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所以,此阶段是提供安全感的重要阶段,不能在此阶段过早开始“训练”孩子。

2、第二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如果家长支持及尊重到他,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若孩子受到恶意的批评或过多的指责,他很容易产生害羞及惭愧的感觉。

如果此阶段发展不当,长大后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助记词不可爱;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依靠别人的人;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决定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3、第三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

孩子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若受到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反之,若家长因他作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停止他的主动性或转为秘密;成人后,则害怕犯错,感到无助及内疚,只懂得安慰别人,回避风险,隐瞒错误。

还可能会有: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不断去讨好别人。

4、第四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

孩子开始与别人竞争及与别人比较。

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及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反之,老师与家长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

孩子心智成长的五个阶段(埃里克森)

孩子心智成长的五个阶段(埃里克森)

4-7
幼儿期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7-12
童年期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12-18
青少年期 形成角色统一,防止混乱
18-25
成年早期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25-50
成年中期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50岁以后 成年后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
良好人格特征
希望 意志 目标 能力 诚实 爱 关心 智慧、贤明
2、对自己人生 2、需要凭拥有 角色感到矛盾 的东西、认识多
3、不能订立人 生目标
4、依靠情感关
少人及工作成就 去确定自己的人 生角色
系或事业成就去
肯定自己的身份
0—6岁,感性先行
幼儿首先发展的是感觉能力,运动能力相对滞后
特别关注
1、过早让孩子站立行走 2、孩子的游戏 3、右脑学习
父母的责任
你必须给孩子空间,这 个空间是必需的,就算 给错了,也是必需的
若孩子在这个成 长阶段中得不到 鼓励、或者受到 恶意的批评及嘲 笑,尤其是他在 尝试学习如何控 制大小便的过程 中,他很容易会 产生害羞及惭愧 的感觉
1、经常觉得信自己在 不能拒绝别人
世界上有存在的理 的要求,害怕

有新的经验,
3、把自己塑造成 一个必须依靠别人
今天的孩子:
学习能力下降;
情绪处理能力更差, 变得神经质、更易生 气、更消沉;
社交技能更差,变得 更孤僻、更易冲动、 更不听话
今天的家长:
更需要努力工作,工 作时间更长;
各方面社会压力更大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阶段
时期 主要发展任务
0-2
婴儿前期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2-4
婴儿后期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心智成长的五个阶段

心智成长的五个阶段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1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2对自己人生角色定位感到矛盾;
3不能订立人生目标;
4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身份。
1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2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并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厉地批评孩子或忽略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1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如果有家长支持及受到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及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若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会很容易产生害羞及惭愧的感觉。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3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社会学家埃里克·艾瑞克森(Eric H . Erikson)的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一生中,共经历八个心智成长的阶段。如果在某个阶段里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充分地成长,这个人在生活上便会出现一些乏力和困扰的现象。最初的五个阶段应该在21岁之前形成。通过长期心理辅导案例也可以看出:今天的心理障碍与成长过程中心理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有很大关系。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1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极度害怕被遗弃的表现;
2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

生涯心智发展模式

生涯心智发展模式

生涯心智发展模式
1.海绵性心智(0-6岁):儿童没有固有心智模式,他们用无意识进行学习和记忆,可以毫不费力地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包括言传身教和不言之教。

2.约束性心智(6-16岁):进入小学后,被学校和家长严格管理和督促,开始被动吸收很多知识,大脑认知对人、事、物有了很多了解,逐渐形成“存在我”的意识。

3.本能阶段:这是生涯发展的初期阶段,个人主要依赖本能和直觉来做出决策。

4.觉察阶段:个人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原因,并观察他人的动机。

这个阶段可能会带来内心的冲突和痛苦,但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

5.蜕变阶段:个人经历重大变化,开始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负人格。

学会与情绪相处的方法,让情绪转化成支持个人成长的力量。

6.利他阶段:这是生涯发展的高级阶段,个人不仅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且开始关注如何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对社会做出贡献。

心智成长的7个阶段

心智成长的7个阶段

心智成长的7个阶段心智成长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它伴随着我们一生的各个阶段。

心智成长的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七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婴儿期。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心智开始发展。

他们通过感官接触和反应来认识世界。

他们会通过触摸、吮吸和看等方式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并建立起与父母和主要照顾者的关系。

第二个阶段是幼儿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

他们会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逐渐掌握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还会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并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分享。

第三个阶段是学龄前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进入学校,开始接触更加系统化的学习。

他们会学会读写和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同时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还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会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往。

第四个阶段是青少年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未来产生思考,并尝试建立自己的独立性。

他们会经历情感上的波动和挑战,并开始面对一些重要的决策,如选择高中和大学专业等。

第五个阶段是早年成年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进入社会并开始独立生活。

他们会面临更多的责任和挑战,如找工作、结婚、组建家庭等。

他们会逐渐发展出更为成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

第六个阶段是中年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常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他们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如养育孩子、照顾父母等。

同时,他们也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逐渐发展出更为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第七个阶段是晚年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进入老年,并逐渐退休。

他们会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思考自己的成就和遗憾。

同时,他们也会面临身体和认知能力的衰退,需要依赖他人的照顾。

然而,他们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和与他人的交往来保持积极的心态。

心智成长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它伴随着我们从婴儿到老年的每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通过克服这些任务,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智能力,并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心智成长的七个阶段

心智成长的七个阶段

心智成长的七个阶段以心智成长的七个阶段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婴儿期:感知世界的开始婴儿期是人类心智成长的起点,这个阶段的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他们通过感官来感知世界,触摸、咬、摇晃各种物品,以探索它们的特性。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心智主要集中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上,如食物、安全和温暖。

二、幼儿期:探索和学习的时期幼儿期是心智成长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主动探索周围的环境,并且开始学会使用语言进行沟通。

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互动,并且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智主要集中在探索和学习上,通过模仿和观察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三、儿童期:认知和思维的发展儿童期是心智成长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并且能够进行逻辑思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学会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他们开始培养自己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并且开始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四、青少年期:身份认同和自我探索青少年期是心智成长的第四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人生意义。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并且开始对社会和世界产生兴趣。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和情感上的变化,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开始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五、成年期:责任和自我实现成年期是心智成长的第五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们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追求自我实现。

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并且开始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成就和遗憾,并且开始寻找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目标。

六、中年期:平衡和转变中年期是心智成长的第六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们经历了一些转变和挑战。

他们开始面对身体上的变化和健康问题,并且开始面对职业上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并且开始寻找平衡和内心的满足。

少儿心灵成长曲线

少儿心灵成长曲线

少儿心灵成长曲线
少儿心灵成长曲线是指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一种趋势变化。

心灵成长曲线通常分为几个阶段或者领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

1. 幼儿期(0-3岁):这个阶段是儿童生命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幼儿期的心理成长主要集中在建立安全感、探索和认识自己身体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

此阶段的重点是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互动来建立信任和情感联系。

2. 学龄前期(3-6岁):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前教育,他们的心智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孩子逐渐学会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并开始发展社交技能。

他们对于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兴趣也逐渐增强。

3. 小学阶段(6-12岁):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学习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交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并逐渐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4. 青少年期(12-18岁):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成长中最复杂和关键的时期。

青少年面临身体、情感和认知上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从依赖他人到独立自主的转变。

他们开始构建自我认同,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并面临着心理压力和挑战。

总的来说,少儿心灵成长曲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需求。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于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提供关爱、支持和指导是帮助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转载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社会学家艾力·艾力逊的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心智成长的特定目标。

如果在该阶段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发展,这个人会在生活上出现一些问题,长大后他就需补回这个过程,但要付出很大的人生代价。

艾力逊的研究结果,被现代的社会心理学家所尊崇,因为它解释了在不同社会里
成年人性格和行为上出现种种偏差的成因。

八个阶段的前五个,在一个人的21岁之前完成:
第一个阶段:0至1岁信任与不信任
第二个阶段:2至3岁自主与羞愧
第三个阶段:4至5岁主动性与内疚
第四个阶段:6至11岁勤勉与自卑
第五个阶段:12至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表3-1指出了在每一个阶段里孩子的需要和家长正确的做法,家长若忽略了便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导致他日孩子长大后会出现的个性特征和其他与这个阶段有关
的成人心理倾向。

表3-1出生至21岁的五个阶段
由于孩子的
阶段孩子的需要
或行为
若在这一阶
段孩子的需
要得到满足
若家长未能
在这一阶段
满足孩子的
需要
需要未能从
家长那里得
到满足,长大
后可能会出
现以下的个
性/特征
与此阶段有
关的成人心
理障碍
第一阶段0肚饿——被孩子会觉得孩子会觉得1表现出一竭力维持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转载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
社会学家艾力•艾力逊的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心智成长的特定目标。

如果在该阶段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发展,这个人会在生活上出现一些问题,长大后他就需补回这个过程,但要付出很大的人生代价。

艾力逊的研究结果,被现代的社会心理学家所尊崇,因为它解释了在不同社会里成年人性格和行为上出现种种偏差的成因。

八个阶段的前五个,在一个人的21岁之前完成:
第一个阶段:0至1岁信任与不信任
第二个阶段:2至3岁自主与羞愧
第三个阶段:4至5岁主动性与内疚
第四个阶段:6至11岁勤勉与自卑
第五个阶段:12至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表3-1指出了在每一个阶段里孩子的需要和家长正确的做法,家长若忽略了便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导致他日孩子长大后会出现的个性特征和其他与这个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倾向。

表3-1出生至21岁的五个阶段
至1岁
信任与不信

喂食物
受惊被
拥抱
哭泣一一被
拥抱
让孩子知道
他的重要性
及家长多么
需要他。

生长在一个
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会是
一个开朗及
信任别人的
人。

生长在一个
不安全的地
方。

种异乎寻常
及极度害怕
被遗弃的表
现;
2拼命地寻找
一个依赖
的对象;
3需要别人
照顾;
4深信不能
信任任何人。

灭性的感情关
系,而且展
示偏执狂症的
倾向,如暴饮
暴食,或过
分地需要别
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 至
3岁
自主与羞愧孩子开始学
习如何控制
自己的生理
机能及注意
到身体的能
力及限制(如
控制大小
便)。

如果有家长
支持及受到
尊重的对待,
他会获得充
满自主能力
的感觉及觉
得他自己对
这个世界有
一份影响力。

若孩子在这
成长阶段中
得不到鼓励,
或受到恶意
的批评及嘲
笑,尤其是在
他尝试学习
如何控制大
小便的过程
中,他很容易
会产生害羞
及惭愧的感
觉。

1经常觉得
自卑、无用及
不可爱;
2不相信自
己在世界上
有存在的理
由;
3把自己塑
造成一个必
须依靠别人
的人;
4觉得自己生
存的权利取
决于对别人
的重要性;
5 经常作出
不恰当的道
歉。

不知道自己真
正需要些什
么,不能拒
绝别人的要
求,害怕有新
的经验,害怕
面对别人的愤
怒。

第三阶段4 至
5岁
主动性与内
疚1 喜欢幻
想,创造及按
照自己的主
意行事;
2 发展出主
动性。

如果在这阶
段受到家长
的支持,他会
说出他的想
法及表达他
的情绪,并且
他会发展出
一份健康的
如果在这阶
段,家长不支
持他,反而因
他作出新的
尝试而处罚
他,他会觉得
内疚、有犯罪
感,因而停止
他的主动性,
1害怕犯错;
2感到无助
及内疚;
3只懂得安
慰别人;
1不能认识
或表达内心的
感受;
2害怕说出内
心的事情;
3对感情关系
负上过分
好奇心。

或会秘密地
做。

4回避风
险;
5隐瞒错
误。

的责任;
4 不断地去讨
好别人。

第四阶段6 至
11岁勤勉与自卑这一阶段的
孩子,会开始
与别人竞争
及比较。

如果老师和
家长鼓励孩
子学习及表
示孩子与其
他孩子一样
有同样的能
力,孩子将会
受到激励而
变得有活力。

如果老师和
家长经常严
厉地批评或
忽略了孩子,
孩子会不信
任自己,或者
不会自觉地
做事。

他会产
生不配做某
件事或不及
别人的感觉。

1避免参与
任何的竞赛
或极度喜欢
与别人竞争;
2觉得不安
全及不如别
人;
3对自己或别
人吹毛求
疵。

1凡事要求
完美;
2经常拖延
及耽搁;
3不知如何达
到目标。

第五阶段12
至21岁
身份与对角色
的困惑
青春期:
1找出他自己
怎样去适合
这世界;
2 接受自己
身体生理上
的变化;
3界定自己对
异性的身
份;
4界定在同性
和同辈里
的身份;
5找出人生应
怎样过。

若这阶段容
许他去探索
他自己的梦
想及感觉、改
变想法及尝
试新的方向,
他会发展成
为一个接受
自己的人。

若家长及身
边的成人不
支持他,又不
引导他去探
索,而只是过
早地强逼他
进入某一个
角色,他会形
成反叛的个
性或者变成
一个轻浮的
人。

1不正确地
表现出冃春
期的行为;
2对自己人
生角色感到
矛盾;
3不能订立
人生目标;
4依靠情感
关系或事业
成就去冃疋
自己的身份。

1需要不断地
谈恋爱;
2 需要凭拥有
的东西、认识
多少人及工作
成就去确定自
己的人生角
色。

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