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肺癌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肺癌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肺癌的研究一直都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点任务。
本文将从肺癌的定义、引起原因、治疗方式、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肺癌的定义肺癌是指在肺部发生的恶性肿瘤。
肺癌主要分为两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小细胞肺癌,占据了肺癌中的主要比例。
二、肺癌的引起原因肺癌的引起原因主要是吸烟。
所有的吸烟者都存在患上肺癌的风险,其次是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的人群。
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会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比如空气污染、暴露在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和石棉等有害物质中等。
三、肺癌的治疗方式目前,肺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对于早期的肺癌,手术常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切除受影响的肺组织以消除癌细胞的危害。
针对肺癌的放疗和化疗则主要用于更晚期的肺癌患者,可以帮助控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四、肺癌的研究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扩展。
目前,肺癌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措施:目前,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戒烟。
因此,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比如开发更高效的戒烟方法和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 早期诊断:及早发现和治疗肺癌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更早期的肺癌检测方法,比如基于血液检测的方法,以及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3. 治疗新技术: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型的治疗方式,比如基于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的新疗法。
4. 研究疾病机制: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是肺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已知的突变和良性基因之间的关系,并努力寻找新的癌症治疗药物。
五、未来趋势未来,肺癌治疗的主要趋势将是个性化治疗。
人们将通过个人基因组信息、疾病特征和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分析,为个体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恶性肿瘤最新研究进展及治疗趋势分析

恶性肿瘤最新研究进展及治疗趋势分析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恶性肿瘤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探讨恶性肿瘤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治疗趋势,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背景介绍恶性肿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肿瘤,其生长迅速且有侵袭性,往往会进一步向周围组织扩散与转移。
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最新研究进展1. 基因研究: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恶性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的发现为人们更好地理解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了线索,同时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2. 免疫疗法:近年来,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正在被广泛研究。
它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增强对恶性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目前,免疫疗法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3. 靶向治疗:针对恶性肿瘤细胞内部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是一种治疗趋势。
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内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靶向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4.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将不同治疗方式相结合,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多种手段,通过多角度、多途径的治疗来提高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三、治疗趋势分析随着恶性肿瘤研究的深入,未来的治疗趋势将有以下几个方向:1. 个体化治疗:基于个体基因序列特点的治疗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患者基因组的分析,医生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
2. 多学科协作:恶性肿瘤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肿瘤学、外科学、放射学、放化疗等。
未来,多学科团队将更加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3. 创新技术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新的手段。
12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表 2 男性前十位恶性肿瘤病人每 四年 年龄构成
1 . 1 9 9 9 — 2 0 1 0年前十位恶性肿瘤顺位 、 性别及 民
族 构成 1 9 9 9— 2 0 1 0年 1 2年 间 1 3 4 1 9例 恶 性 肿 瘤 首 次 住
院患者 中, 肺癌患者 占首位 , 其 构成 比为 1 4 . 0 4 %, 其 次为肝癌 、 大肠癌 、 胃癌 和乳 腺癌 , 其 构成 比见 表 1 。 男 女 比例 为 1 . 3 1 : 1 , 朝 汉 比例 为 1 . 1 5 : 1 。 2 . 不 同性别 、 不同年龄和不 同时间段恶性肿瘤的
朝鲜族 患 者 年 龄 高 峰处 在 6 0 ~6 9岁, 分别 占
3 1 . 5 0 %, 2 7 . 9 3 % 和 2 8 . 8 9 %。 1 9 9 9 —2 0 0 2 年 和
2 0 0 3 — 2 0 0 6 年汉族患者发病高峰在 6 O~ 6 9岁 , 分别
变 化
表 3 女性前十位恶性肿瘤病人每 四年年龄构成
1 9 9 9— 2 0 0 2年 、 2 0 0 3—2 0 0 6年 和 2 0 0 7— 2 0 1 0年 ,
男性患者年龄高峰处在 6 0~ 6 9岁 , 分别 占 3 4 . 0 0 %,
2 奎 萋 医 学 教 研 部 0 0 0 延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关键 词】 恶性肿瘤
疾病构成
年龄
民族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及 生活 环境 的变 化 , 恶 性肿 瘤 , 已 成 为严 重 危害 人类 健康 的重要 因素 。2 0 0 9年 , 恶 性 肿 瘤 为 我 国城 市 和 农 村 居 民 死 亡 的 第 一 主 要 原 因¨ J 。
宫颈癌新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最新宫颈癌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风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现状,为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 发病率与死亡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每年约有30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约10万,死亡病例约3万。
2. 年龄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较以往有所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宫颈癌年轻患者比例有所上升,35岁以下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3. 地域分布宫颈癌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
此外,宫颈癌在北方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
三、宫颈癌的风险因素1. 性传播感染性传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
2.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饮酒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5倍。
3. 妇科疾病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等,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多次妊娠、早产、人流等不良生育史也是宫颈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4.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遗传易感基因等遗传因素也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四、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1. 诊断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
(2)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通过检测HPV感染情况,评估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2023恶性肿瘤报告

2023恶性肿瘤报告引言恶性肿瘤,也被称为癌症,是一种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疾病。
据统计,恶性肿瘤是导致全球死亡人数第二多的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本报告将对2023年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预测。
1. 2023年恶性肿瘤概况根据全球范围内的数据统计,2023年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如下:•总体发病率: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在2023年持续上升,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
•地区差异:发达国家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但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年龄分布: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但年轻人群也出现了增长趋势。
2. 常见恶性肿瘤类型2023年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包括:2.1 肺癌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但非吸烟者也有可能罹患肺癌。
肺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2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23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可能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相关。
2.3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与年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4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年龄是前列腺癌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
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3. 恶性肿瘤的风险因素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密切相关。
2023年,以下是恶性肿瘤的常见风险因素:•吸烟•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高体重指数•酗酒•感染•遗传因素4.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治疗预防是恶性肿瘤控制的重要策略之一。
以下是2023年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健康饮食:合理膳食结构,适量摄入水果和蔬菜。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分析

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分析恶性肿瘤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大健康挑战,其高死亡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恶性肿瘤死亡率进行排名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严重性和全球范围内的变化情况。
一、恶性肿瘤概述恶性肿瘤是一类由体内细胞的失控生长引起的疾病,可侵犯任何部位的组织和器官。
它的高度致死性主要源于其恶性性质,容易转移和扩散至其他组织和器官。
二、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以下是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前十位的国家:1. 中国2. 美国3. 日本4. 德国5. 俄罗斯6. 法国7. 英国8. 澳大利亚9. 加拿大10. 印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排名可能会根据不同年份和数据来源而有所变化。
死亡率的高低与国家的人口结构、医疗水平以及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趋势分析尽管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在恶性肿瘤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死亡率有所下降。
然而,其他一些国家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却呈现上升趋势。
1. 下降趋势国家在下降趋势的国家中,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防治手段的进步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善生活方式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上升趋势国家相比之下,在上升趋势的国家中,恶性肿瘤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这些国家的公共卫生水平相对较低,患者普遍缺乏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的机会。
四、影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因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高低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因素: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对个体患病和死亡率有一定的影响。
2.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医疗因素:医疗技术水平、早期筛查和诊断能力、治疗手段的完善等对恶性肿瘤死亡率也有直接影响。
五、恶性肿瘤防控策略针对恶性肿瘤高死亡率的问题,各国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教育宣传:加强恶性肿瘤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

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全球和中国的角度出发,分析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一、全球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肝癌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高发病率的癌症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大约8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肝癌,其中约有70%的病例发生在亚洲地区。
肝癌的患病率在亚洲国家和非洲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中国的肝癌患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肝癌的发病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主要得益于疫苗的推广和普及,例如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
然而,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亚洲国家,肝癌的发病率依然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与病毒性肝炎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高发及饮酒、吸烟、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关。
二、中国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中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地区之一,肝癌在中国的患病率较高。
近年来,中国的肝癌发病率呈现出轻微上升的趋势。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有35万例,每年死于肝癌的人数也高达30万人。
肝癌的发病在中国有一些特点。
首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国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联性非常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发展为肝癌的风险是阴性者的100倍以上。
其次,饮酒和吸烟也是中国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大量长期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吸烟对肝癌的致病风险也有一定影响。
三、肝癌患病率和发病趋势的影响因素肝癌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了乙肝病毒感染、饮酒和吸烟等已经提到的因素外,以下是一些其他因素:1. 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酗酒、肝囊肿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肝硬化的发生,从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2. 脂肪肝:脂肪肝也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高脂肪、高糖分饮食以及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增加,进而引发脂肪肝,进一步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中国癌症发病、死亡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癌症发病、死亡现状与趋势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癌症发病、死亡现状与趋势分析》是一篇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文章。
本文旨在通过对最新癌症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解读,揭示中国癌症负担的严重性,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因素,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将首先概述中国癌症的整体发病和死亡情况,包括癌症的主要类型、地域分布和人群特征。
随后,文章将深入探讨癌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文章将基于现有数据对未来癌症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医疗工作者和公众提供有关中国癌症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全面、准确的信息,以推动癌症防控工作的改进和优化。
二、中国癌症发病现状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来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为主要发病类型。
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与中国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吸烟习惯有密切关系。
肝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这与肝炎病毒的传播、饮酒习惯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胃癌的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农村地区,这与饮食习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这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习惯的西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有关。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导致了癌症发病谱的变化。
除了上述主要癌症类型外,其他一些癌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如食管癌、鼻咽癌等。
这些癌症的发病与地域、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中国癌症发病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癌症预防、早期筛查和治疗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摘要】恶性肿瘤能够演变为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卫生问题。
近年来,恶性肿瘤人数不断呈现出上升趋势,除了传统肝癌、食管癌、胃癌等,宫颈癌、肺癌等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人数不断增加,面临形势更加险峻。
笔者就恶性肿瘤发病趋势研究的资料进行大量参阅、整理,总结其总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恶性肿瘤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从而为恶性肿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趋势;流行病学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及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大,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等均导致国内肿瘤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
笔者就肿瘤时间分布特征、癌谱分布、区域分布、人群分布等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1 时间分布趋势
我国恶性肿瘤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部分地区在对1988-2007年的恶性肿瘤发病趋势进行研究时发现虽然无较大波动,然而总体仍成上升趋势。
2004年我国统计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250.30/10万,2005年为258.39/10万,2006年为273.66/10万,2007年
为276.16/10万,而自2004年至2007年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中标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2 癌谱分布趋势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呈现出新的特征,同时保留了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双重特征,2000年临床研究显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5种癌症,而2004年、2005年乳腺癌分别替代结直肠癌及食管癌成为第5大癌症,2006年及2007年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及乳腺癌成为发病率最高的5种癌症,由此可见,肺癌发病率一直处于首位,胃癌在第二位,而肝癌位置不断下降,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上升。
肖云荣在对洛阳地区1995-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进行观察时发现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肠癌及食管癌是发病率最高的6种疾病,发病率为65.78%。
而河北省磁县1991-1995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为5.17/10万,而在1996-2000年的调查中升至
8.51/10万,2001-2005年的调查中增加更加明显,升至
9.07/10万。
而全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2008年达到21.6/10万。
启东市在1978-2002年统计直肠癌发病率发现呈现出增长趋势,胃癌发病率的标化率则呈现出下降趋势。
而香港地区的肠癌发病率也在 1983-2006年增加20%左右。
鼻咽癌是我国南部地区90年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90年代,发病率呈现出下降趋势。
而从研究结果中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
于女性。
3 区域分布特征
在2005-2007年的恶性肿瘤城乡分布调查中发现,城市地区发病率最高的3中肿瘤是肺癌、结直肠癌及胃癌,农村为胃癌、食管癌及肺癌。
同时在不同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布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如大连市、上海市、海门市及广州市等,肺癌发病率高于其他恶性肿瘤,而个旧市、云南省的宣威县等则作为世界范围内的肺癌高发区。
国内乳腺癌及结直肠癌发病率最高的为上海市,自1973-2005年,结直肠癌男女性标化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自1980年乳腺癌标化率呈现出3.38%的稳定增长。
在2006年的统计中发现,上海市的结直肠癌及乳腺癌在全国发病率中占据首位及第二位。
而鼻咽癌多发于中国南方,其中广东省发病率最高,四会市、广州市及中山市的鼻咽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盐亭县、磁县等食管癌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
胃癌的分布地区差异较大,其中长江以北及苏中里下河是主要的高发区域,在1991-2002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统计中,胃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40.81%,而在2006年发病率位居我国胃癌发病率首位。
肝癌发病主要区域集中在江苏省启东市,2006年的恶性肿瘤统计中,其发病率占据全国首位,而陕西省的阳城县宫颈癌则在数十年内保持着较高发病率,且疾病有年轻化趋势。
4 人群分布特征
我国恶性肿瘤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在2000年的统计中,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09.2/10万,明显高于女性的133.5/10万,而2005年两组人群发病率均有明显增长,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据世卫组织统计,2008年我国恶性肿瘤男、女性标化率分别可达211/10万、152.7/10万。
癌症与年龄有着直接关系,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明显增加。
在1997-1999年对上海市区的恶性肿瘤发病趋势进行统计时,发现60岁以上的患者占64%。
研究结果显示肺癌、胃癌、肝癌及乳腺癌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在对2003-2007年全国肿瘤发病率进行统计时,发现随着年龄段的递增,癌症发病率也呈现出增加趋势。
5 结束语:
随着老龄化的增长,癌症人数不断增加。
而从发病机制来讲,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癌症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营养因素、吸烟、职业暴露、感染等也会导致癌症发病趋势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方式的改变,癌症人数不断增加,而恶性肿瘤发病趋势不断呈现出新的趋势,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造成社会及人力资源的严重耗损,因此要针对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流行趋势,同时借鉴国外优秀经验,降低
癌症发病率,减轻家庭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肖云荣,高新宽,张洛玉,等.洛阳市涧西区1995-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9):640-643.
[2] 许放,张莉梅,历有为,等.大连市区1 9 9 1 ~2 0 0 5 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08,17(4):274-277.
[3] 张薇,项永兵,刘振伟,等.1973-1999年上海市区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9):701-704.
[4] 熊静帆,周海滨,池洪珊,等.深圳市1999~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8):572-576.
[5] 吴菲,林国桢,张晋昕.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现状及趋势[J].中国肿瘤,2012,21(2):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