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

合集下载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思考2.试以葡萄糖为例写出相应方程式:思考3.蛋白质检测的反应机制是什么?三.实验材料思考4.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为什么?思考5.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思考6.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思考7.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相同吗?为什么?思考8.上述的酒精溶液起作用?五、方法步骤:1、还原糖检测和观察的操作方法:制备组织样液(去皮、切块、研磨、过滤)→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

思考9.为什么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思考10.实验中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为什么?思考11.实验中能否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为什么?思考12.还原糖溶液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变化过程是怎样的?2、脂肪检测和观察的操作方法: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方法二:取材→切片→制片→观察思考13.为什么切片要尽可能薄些?思考14.制片过程中为什么要洗去浮色?思考15.制片过程中为什么要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思考16.制片过程中为什么在盖上盖玻片前要滴加蒸馏水?3、蛋白质检测和观察的操作方法:制备组织样液(浸泡、去皮研磨、过滤)→加样液约2ml于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糖类的检测方法:1.放射免疫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或反应物与目标糖类结合,通过测量放射同位素的放射性强度来定量糖类。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糖类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定糖类的浓度。

3.还原糖法:通过还原糖的特性,将还原糖与试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通过测量其吸光度来定量糖类的浓度。

4.酶法:利用具有特异性的酶针对特定的糖类进行酶解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通过检测产物的浓度来定量糖类。

脂肪的检测方法:1.水解法:将样品中的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再通过酶法或化学法测定脂肪酸或甘油的浓度。

2.胆固醇氧化酶法:利用脂肪样品中的胆固醇通过酶催化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通过测量产物的浓度来定量脂肪。

3.紫外吸收法:利用脂肪样品中的化学结构特性,通过紫外光谱测量脂肪的吸光度来定量脂肪的含量。

4.气相色谱法: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脂肪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定脂肪的浓度。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1.低里氏法:利用低里氏试剂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可测定的复合物,通过测量复合物的吸光度来定量蛋白质的浓度。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3.毛细管电泳法: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在毛细管中分离,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大小和形状的差异来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4.射流显色法:利用射流试剂将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胺基酸与试剂反应生成有色产物,通过测量产物的吸光度来定量蛋白质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中的每一种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具体选择方法时需根据实验要求、样本特性和实验设备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还可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确认和校准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引言生物组织是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的集合体,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这些生物分子在细胞的正常功能以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可靠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的关键。

检测方法糖类的检测糖类是生物组织中常见的一类生物分子,包括单糖、双糖、多糖等多种形式。

常用的糖类检测方法包括:1.纸层析法: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分别点于纸层析板上,通过上升色谱将样品中的糖类分离,并通过特定显色剂反应显示糖类的位置和含量。

2.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色谱柱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将混合物中的糖类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量各组分的峰面积或浓度。

3.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样品中的糖类进行离子化和质量分析,根据质谱图谱确定糖类的结构和含量。

脂肪的检测脂肪是生物组织中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等多种类型。

常用的脂肪检测方法有:1.色谱法:通过将样品中的脂肪分离,并通过色谱柱和检测器测量各组分的峰面积或浓度来定量。

2.光谱法: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红外光谱测量样品中脂肪的吸收或振动特征,从而确定脂肪的含量。

3.核磁共振(NMR):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样品中的脂肪进行分析和定量。

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是生物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不仅参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还承担信号传导、酶催化等多种生物过程。

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包括:1.分光光度法:通过测量蛋白质溶液中的吸收或荧光强度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2.凝胶电泳法:将蛋白质溶液分离成不同带电性质的组分,通过电泳进行分离,并通过染色或荧光标记检测蛋白质的位置和含量。

3.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蛋白质进行离子化和质量分析,根据质谱图谱确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含量。

应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医学诊断: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特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异常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实验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解析版)

实验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解析版)

实验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核心知识回顾1、还原糖的检测:常用材料:和,还原性糖有;斐林试剂甲液的NaOH,乙液的CuSO4甲、乙溶液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需加热)生成沉淀。

2、蛋白质的检测:常用材料:和,双缩脲试剂A液的NaOH B液的CuSO4,先加入液再加入液. 成反应。

3、脂肪的检测:常用材料:;苏丹Ⅲ( 色)或苏丹Ⅳ( 色),酒精的作用是。

4、在甘蔗、甜菜、马铃薯、西瓜、苹果等材料中,适合做还原糖鉴定的是。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实验需要加热的是。

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的是。

6、脂肪鉴定的过程中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的酒精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因是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易溶于酒精。

7、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成分相同,但在使用时,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必须混合使用,而双缩脲试剂则先滴加A液,再滴加B液,请分析原因。

8、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答案】1、苹果梨子葡萄糖、麦芽糖、果糖0.1g/mL 0.05g/mL 等量混匀水浴砖红色2、稀释鸡蛋清豆浆0.1g/mL 0.05g/mL A B 紫色3、花生子叶橘黄红洗去浮色4、苹果5、还原糖脂肪6、50%7、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2+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先滴加A液的目的是制造碱性环境。

➢核心知识辨析1、检测还原糖时,待测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2021·湖南卷)( × )辨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2018·浙江卷)( × )辨析:双缩脲试剂是先滴加A液,再滴加B液,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2+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先滴加A液的目的是制造碱性环境。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材料:苹果或雪梨或白萝卜花生种子蛋清
实验用具:单面刀片试管(2支)量筒(最低刻度1毫升)(2支)
滴管(2支)试管夹(1个)玻片(1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水浴锅
试剂:菲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
溶液),苏丹Ⅲ染液,(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4
溶液)50%酒精,蒸馏水
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
4
注意事项:
1、使用刻度试管,直接就可以注入2毫升的组织液。

2、糖类的检测,梨比苹果在颜色上的干扰少些(颜色浅一点)。

大概需要3-5
分钟。

加热放久了会变颜色(褐色的沉淀)。

3、还原糖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可以产生砖红色的沉淀,加热要均匀,很快产
生砖红色沉淀。

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也可以,只是学生操作感觉有些危险。

4、蛋清和豆浆相比,因为豆浆有颜色的掩盖,蛋清反应的颜色会更紫。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要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以使用以下
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1. 糖类检测:
- 阳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根据糖类的荷电性质,在具有阳离子交换基团的色谱柱上
进行分离和测定。

- 蒽酮法(Anthrone method):利用蒽酮与糖类形成彩
色产物,测定其吸光度,从而定量分析糖类含量。

2. 脂肪检测:
- 总脂肪测定法(Total lipid assay):通过提取组织样品
中的脂肪,使用溶剂进行提取,然后通过酶解、酶判定、
光度法或色谱法测定脂肪含量。

- 中性脂肪测定法(Neutral lipid assay):使用溶剂提取组织中的中性脂肪,然后使用酶判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测定。

3. 蛋白质检测:
- 比色法:如布拉德福酮碱试剂法(Bradford assay)、双酮化合物法(Biuret method)等,根据蛋白质与特定试剂形成复合物,通过光吸收法或比色法测定颜色变化,从而定量分析蛋白质含量。

-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streptavidin assay):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结合,配合荧光标记物或酶标记物,测定蛋白质含量。

总的来说,具体的方法选择要根据实验目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来决定。

另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生物学技术,如免疫印迹法、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等,对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再滴加B液3~4滴
尿素和合成双缩脲的化学反应式
O
O
H2N C NH2 +
尿素
H2N C NH2
尿素
加热
O
O
H2N C N C NH2 + NH3
H
双缩脲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二价铜离子 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试剂检测肽键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
教学目标
• 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 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一、实验原理:
淀粉+碘液
蓝色
50--65℃水浴
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Cu2O)
(还原糖:单糖、麦芽糖、乳糖)
脂肪+苏丹Ⅲ(Ⅳ) 橘黄色(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紫色络合物
还原糖检测 实验的实验 结果
蛋白质检测 实验的实验 结果
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花 生种子薄片。












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或红色)的 颗粒。
花生种子细胞中含有脂肪。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
豆浆、蛋清、牛奶都是很 好的实验材料。
在用蛋清做实验材料时, 要注意将蛋清稀释,如果 稀释不够,反应后的产物 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 反应不容易彻底。
花生是比较理 想的实验材料
50%的酒精、苏丹 Ⅲ、清水
显微镜、镊子、毛 笔、吸水纸、刀片、 载玻片、盖玻片、 培养皿
切片①——纸片②③④⑤——观察⑥⑦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三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5年6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检测原理(1)糖类的检测(2)脂肪的检测: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2.实验步骤3.实验成功关键点(1)三个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

(2)由于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易溶于酒精,故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3)蛋白质鉴定中,若用大豆作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

(4)物质鉴定实验一般可预留部分样液作对照实验,若需进一步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溶液。

1.下图是检测还原糖的实验(1)如下图示的处理,2 min后试管内将呈现何种颜色?试加以分析说明。

(2)向某试管内无色液体中加入斐林试剂,经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表明试管内含有葡萄糖,对吗?提示(1)应为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因未经水浴加热,只有将试管置于50~65 ℃温水中,经水浴加热后,方可呈现“砖红色沉淀”)。

(2)不对。

只能证明含有“还原糖”,不能具体证明是哪种还原糖。

2.下图为某种物质鉴定方案,请推测:(1)图示的实验方案用于鉴定何类物质,其中“某试剂”是什么?A液、B液分别指什么?(2)若溶液中有被检测物质则右侧试管“摇匀后”变成何种颜色?提示(1)蛋白质及多肽化合物;双缩脲试剂;A为0.1 g/mL NaOH溶液;B为0.01 g/mL CuSO4溶液。

(2)紫色。

糖类、脂肪与蛋白质的检测1.(2016·海南卷,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解析成熟香蕉中含有较多葡萄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淀粉被消耗,加入碘液不会产生蓝色;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呈绿色;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呈橘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说课稿
开鲁县蒙古族中学赵跃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实验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2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

首先,我来说一下新旧教材的特点:本实验在旧人教版中是属于验证性实验,实验材料、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都已告知,只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程序来操作验证,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探究精神;而新人教版是属于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材料自选,实验方案未具体设定,因此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探究空间,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同时通过本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学好这节课是非常有必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实验内容制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原理和试剂的使用;学会探究不同细胞中有机物的种类及含量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具有实验探究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严谨仔细,尊重事实,善于反思,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再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⑴有机物的检测原理、材料的选择和试剂的使用。

⑵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实验个数多、课堂容量大,课时紧
下面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
生活背景:我们的周围,糖尿病和肥胖患者逐渐增加,报纸、网络等媒体对患者饮食众说纷纭。

学生内心本身就有很强的探究欲望。

素质背景:高一的学生很活跃,好奇心也很强,对实验非常感兴趣。

而且我校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学会试剂的配制、实验的操作也能够很好的完成。

但是,由于条件有限,部分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有接触过手实验操作,因此,学生动手能力差异较大。

为了能较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

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掌握而构建的教学方法。

接下来再具体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这个实验我是分为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开展教学。

首先,说一下我的课前准备。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在课前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问题:
1、要求学生完成两张知识卡片:比较四种有机物的检测原理和斐林试剂与双缩脲的异同点;
2、网上搜集资料:有关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物化性质及鉴定方法。

3、是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怎样去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对于前两个问题要求全部学生都要完成,但对于第三问题只是要求有能力的同学继续去完成。

通过这个环节,从而能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学生会自主的去研究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

下面。

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向同学展示几张明星照片和一些统计数据,说明肥胖患者剧增,并带来一些健康隐患。

现在同学面前已摆放了一些家中常吃的食物,假设你是一个检测员,从事组织样液的检测工作,如何才能准确检测出你手中材料有什么成分?并能指导我们健康饮食。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接下来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确定。

抛出问题思考1:我们知道,物质都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实验能否通过物理性质如:气味、颜色、粘性和甜味来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后,会有一定的答案:不可以。

比如糖类:没有气味和颜色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比如水;不甜和不黏手的物质也不一定就不是
糖类,比如淀粉和纤维素。

所以,通过物理性质是很难检测出来的,那么,我们是否要考虑一下化学性质来检测。

因为某些化学试剂能与某种有机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来确定实验原理以及开阔分析问题的思维。

根据实验的原理,接下来就是要进行材料的选择。

再抛出问题思考2:同学们,你所做的实验会选择面前的哪种材料?为什么不选其他的材料?
比如:糖类检测组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甘蔗、西瓜、梨和苹果,因为他们会有甜味。

脂肪检测组的学生可能会选择:肥肉和花生,因为他们有油腻感等
那么是否这些材料就很好,其他材料就不行呢?老师建议各组的选材时最好不同。

既然大家选好材料,那就请对你选择的材料作出成分的预测,并填入表格中。

实验原理和材料设计好了之后,为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
首先,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并将其结果作为对照组。

当学生在看演示实验时,教师边强调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待学生看完后,再进行实验操作,记录结果并得出结论。

此时我主要是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有必要时做出一些指导。

(如注意酒精灯和刀片的使用等等)。

当学生做完实验后,我将组织学生进入最后一个答辩、交流与总结阶段。

首先是要求学生对我精心设计的几个话题进行交流,再对交流结果进行总结。

例如:根据往届的学生通过交流有下列的2个方面收获:
1、知识方面:①不同的实验材料,物质组成大体相同,但由于物质含量的不同,颜色深浅是有区别的;②选材时还应该考虑到材料本身的颜色干扰,如:西瓜、西红柿、胡萝卜有颜色干扰…③蔗糖不是还原糖,肥肉中没有检测到淀粉的存在;④糖尿病人和肥胖者不该吃。

应该吃。

2、实验改进方面:他们建议,①在实验前,可预备好开水,那么在检验还原糖实验时,可以节约时间和节约酒精;
②用肥肉来做脂肪实验的材料:取新鲜的肥猪肉(富含脂肪),将肥肉从中间切开两半,用解剖刀在肥肉内侧轻刮几下,把刀面上附有粘稠物的一端,均匀涂抹在载玻片的中央,再染色、制片和观察。

下图是学生用手机拍下的实验结果,应该效果很不错,学生也说出了改进的几个理由:
创意自评:用花生来检测脂肪虽然效果不错。

但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花生子叶切成薄片非常难(特别是对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二是切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三是学生操作过程时间长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刀削)。

如果选用生活中常见的肥肉,不但操作简便而且现象明显也安全(只需轻刮),体现实验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精神。

可见,这样设计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知道不同的食物营养成分的含量,那么,对于以后的饮食就会合理搭配,肥胖的人或糖尿病人不该吃什么,又该吃什么有一定的帮助,达到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此阶段学生主要是在本组间对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对于一些有探究性价值的问题,我先不告诉学生的答案,而是建议他课后进行再探究。

比如:1、双缩脲试剂a液、b液的用量相同,结果怎样?2、用斐林试剂甲液、乙液先后加入,结果又怎样?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通过布置课前预习和完成知识卡片、问题引导和演示实验以及小组的分工合作,顺利完成了重难
点得到突破。

2、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要把握好“度”。

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放羊式”。

要扮演好
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教师应充分重视小组答辩。

这个环节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

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4、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对老师的要求是比以往更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