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糖类的检测方法:1.放射免疫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或反应物与目标糖类结合,通过测量放射同位素的放射性强度来定量糖类。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糖类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定糖类的浓度。
3.还原糖法:通过还原糖的特性,将还原糖与试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通过测量其吸光度来定量糖类的浓度。
4.酶法:利用具有特异性的酶针对特定的糖类进行酶解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通过检测产物的浓度来定量糖类。
脂肪的检测方法:1.水解法:将样品中的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再通过酶法或化学法测定脂肪酸或甘油的浓度。
2.胆固醇氧化酶法:利用脂肪样品中的胆固醇通过酶催化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通过测量产物的浓度来定量脂肪。
3.紫外吸收法:利用脂肪样品中的化学结构特性,通过紫外光谱测量脂肪的吸光度来定量脂肪的含量。
4.气相色谱法: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脂肪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定脂肪的浓度。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1.低里氏法:利用低里氏试剂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可测定的复合物,通过测量复合物的吸光度来定量蛋白质的浓度。
2.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3.毛细管电泳法: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在电场作用下在毛细管中分离,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大小和形状的差异来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4.射流显色法:利用射流试剂将蛋白质样品中的蛋白胺基酸与试剂反应生成有色产物,通过测量产物的吸光度来定量蛋白质的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中的每一种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具体选择方法时需根据实验要求、样本特性和实验设备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还可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确认和校准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教案:一、知识准备1.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主要物质。
2.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可以帮助了解生物组织的代谢状态和营养状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科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3.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生化指标检测、免疫学检测、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技术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 葡萄糖测定仪、三酰甘油测定仪、总胆固醇测定仪、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仪、尿素测定仪、肌酐测定仪、白蛋白测定仪等。
2. 乙醇、石油醚、三氯化铬、硫酸铵、硫酸铜、碘化钾、酚酞、酚酞钠、氢氧化钠等试剂。
3. 生物组织标本、试管、移液管、离心管、草酸钙加热器、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检测糖类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待样品冷却后,称取0.1~0.2g样品,加入10ml去离子水,超声波震荡30min。
(3) 取适量的样品溶液,加入葡萄糖测定仪中测定葡萄糖含量。
2. 检测脂肪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将干燥后的生物组织样品磨成粉末,称取约0.1g的样品,加入10ml乙醇中,使用超声波震荡30min,使样品充分溶解。
(3) 取适量的样品溶液,加入石油醚中摇匀,并离心10min。
(4) 将上清液转移至试管中,用氮气吹干,并在85℃下干燥。
(5) 将干燥涂片涂于玻片上,在三氯化铬-硫酸铵反应剂中加热浸渍5-10min后,取出放入碘化钾-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样品颜色变化。
(6) 根据颜色变化程度,对样品的脂肪含量进行定性观察。
3. 检测蛋白质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将干燥后的生物组织样品磨成粉末,称取约0.1g的样品,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使用超声波震荡30min,使样品充分溶解。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引言生物组织是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的集合体,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这些生物分子在细胞的正常功能以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可靠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的关键。
检测方法糖类的检测糖类是生物组织中常见的一类生物分子,包括单糖、双糖、多糖等多种形式。
常用的糖类检测方法包括:1.纸层析法: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分别点于纸层析板上,通过上升色谱将样品中的糖类分离,并通过特定显色剂反应显示糖类的位置和含量。
2.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色谱柱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将混合物中的糖类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量各组分的峰面积或浓度。
3.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样品中的糖类进行离子化和质量分析,根据质谱图谱确定糖类的结构和含量。
脂肪的检测脂肪是生物组织中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等多种类型。
常用的脂肪检测方法有:1.色谱法:通过将样品中的脂肪分离,并通过色谱柱和检测器测量各组分的峰面积或浓度来定量。
2.光谱法: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红外光谱测量样品中脂肪的吸收或振动特征,从而确定脂肪的含量。
3.核磁共振(NMR):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样品中的脂肪进行分析和定量。
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是生物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不仅参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还承担信号传导、酶催化等多种生物过程。
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包括:1.分光光度法:通过测量蛋白质溶液中的吸收或荧光强度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2.凝胶电泳法:将蛋白质溶液分离成不同带电性质的组分,通过电泳进行分离,并通过染色或荧光标记检测蛋白质的位置和含量。
3.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蛋白质进行离子化和质量分析,根据质谱图谱确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含量。
应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医学诊断: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特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异常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 实验原理:生物组织中常见的糖类是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 实验材料:苹果、梨、白萝卜、肉类(猪肝)、蛋类(鸡蛋)、淀粉。
3. 实验步骤:取样-研磨-过滤-取样-水浴加热-观察。
4. 实验结论: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该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 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原生质层会逐渐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mL蔗糖溶液、清水。
3. 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滴加清水-观察。
4.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发生变化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说明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与外界溶液的浓度有关。
三、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气球、锥形瓶。
3. 实验步骤:取适量酵母菌-加入葡萄糖溶液-密封培养-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产生。
4. 实验结论:通过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产生,可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要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以使用以下
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1. 糖类检测:
- 阳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根据糖类的荷电性质,在具有阳离子交换基团的色谱柱上
进行分离和测定。
- 蒽酮法(Anthrone method):利用蒽酮与糖类形成彩
色产物,测定其吸光度,从而定量分析糖类含量。
2. 脂肪检测:
- 总脂肪测定法(Total lipid assay):通过提取组织样品
中的脂肪,使用溶剂进行提取,然后通过酶解、酶判定、
光度法或色谱法测定脂肪含量。
- 中性脂肪测定法(Neutral lipid assay):使用溶剂提取组织中的中性脂肪,然后使用酶判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测定。
3. 蛋白质检测:
- 比色法:如布拉德福酮碱试剂法(Bradford assay)、双酮化合物法(Biuret method)等,根据蛋白质与特定试剂形成复合物,通过光吸收法或比色法测定颜色变化,从而定量分析蛋白质含量。
-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streptavidin assay):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结合,配合荧光标记物或酶标记物,测定蛋白质含量。
总的来说,具体的方法选择要根据实验目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来决定。
另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生物学技术,如免疫印迹法、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等,对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f6ef3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5.png)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案]
1. 糖类检测:可以采用苏丹红反应法和不定量蓝色磷钼酸法。
苏丹红反应法基于苏丹红与糖类产生的红色复合物,颜色深浅程度可以反映糖类的含量;不定量蓝色磷钼酸法则是利用蓝色磷钼酸与糖类生成蓝色复合物,再根据颜色深浅程度进行糖含量的定量。
2. 脂肪检测:可以采用苏丹三染色法和乙醇提取法。
苏丹三染色法是将组织切片染色,然后进行显微镜观察,染色深的部位表示脂肪含量高;乙醇提取法是用乙醇将脂肪溶解,然后通过温度恒定、有机溶剂飘移法进行脂肪量的测定。
3. 蛋白质检测:可以采用比色法和光度法。
比色法根据蛋白质与某种化学试剂生成的色素深度,来反映蛋白质的含量;光度法则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光源产生的光学反应,通过光密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选择哪种检测方法要根据样本的类型和检测的目的确定。
同时,检测前要进行适当的样本处理和前处理,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实验报告单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员:一、实验原理1.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新制的Cu(OH)2溶液与—CHO(还原糖的醛基)反应)2.脂肪+苏丹III染液→橘黄色或脂肪+苏丹IV染液→红色3.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碱性条件下Cu2+ 与肽键反应)二、材料用具实验材料:苹果匀浆、黄豆匀浆、花生油、花生种子用具: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恒温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苏丹III染液或苏丹IV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三、实验步骤实验1(糖类)(1)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2)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3)将试管放在盛有50-65度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其现象。
实验2(蛋白质)(1)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2)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3)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4)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其现象。
.实验3(脂肪)①(1)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2)向试管内滴加3滴苏丹Ⅳ溶液。
(3)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其现象。
②(1)花生子叶切片。
(2)取薄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2~3滴苏丹III染液,染色三分钟,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50%酒精洗去浮色,盖上盖玻片。
(3)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观察。
.四、实验结果实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现象分析实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引言: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生物体中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大分子物质,它们在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活动、调节免疫反应、维持细胞结构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研究生物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和疾病发生机制,以及药物研发和临床诊断等方面,对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方面的应用。
一、检测方法概述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方面,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1.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通过免疫反应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其中,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ELISA通过将待测样品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再通过酶标记二抗的作用,测定标记物的酶活性来体现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含量。
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也常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分布和表达。
2. 生物化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是通过对生物组织中的成分进行化学分析来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
例如,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法(GC)来分离和定量糖类成分。
此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可以获取糖类成分的结构信息。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研究生物组织中的基因、mRNA、蛋白质等分子的表达和变化来间接判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存在与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如蛋白质质谱分析,可以鉴定和定量蛋白质样品中糖类修饰的情况。
二、应用案例1. 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糖尿病中的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糖尿病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含量,可以评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免疫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可以检测血浆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研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揭示糖尿病的发生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热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
如: 葡萄糖+ Cu ( OH ) 2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 ,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 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 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 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 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 溶液和B 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 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一)可溶性糖的鉴定
(二)脂肪的鉴定
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相同点:
①都由___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___溶液构成;
②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都为_______________溶液。
不同点:
①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__________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为______________CuSO4溶液。
②配制比例不一样。
③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______________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__________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_________。
④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___________,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______________。
⑤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
都是用来鉴定脂肪。
苏丹Ⅳ染液更易溶于脂肪,所以染色更深,同时要求染色时间更短
课后作业:
基础检测
1.可用于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试剂是()
A.斐林试剂
B.双缩脲试剂
C.苏丹Ⅲ染液
D.苏丹Ⅳ染液
2.下列哪个实验用到显微镜()
A.还原糖的鉴定
B.蛋白质的鉴定
C.脂肪的鉴定
D.淀粉的鉴定
3.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A.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过程中
B.苏丹Ⅲ和苏丹Ⅳ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
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D.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
4.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
A.无色一砖红色(沉淀)
B.浅蓝色一砖红色(沉淀)
C.浅蓝色一蓝色一砖红色(沉淀)
D.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淀)
5.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药品是()
A.吸水纸
B.H2O
C.50%的酒精
D.无水酒精
6.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被鉴定材料应选择含较高,颜色为的植物组织,以为最好。
(2)斐林试剂很不,必须时再配制并立即使用。
配制的方法是将4-5滴滴入2m1 中。
(3)鉴定反应必须在中进行。
7.在鉴定花生种子细胞内含脂肪的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花生子叶薄片用染色,然后用洗去,再制成最后,镜检结果是.
8.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入2m1 ,摇荡均匀后,再加入3-4滴,再摇荡均匀后,颜色变化是.
能力素质提高
9.下列物质中,能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的是()
A.马铃薯块茎
B.浸软的蓖麻种子
C.蛋清液
D.苹果
10.下列可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是( )
A.苹果
B.梨
C.卵白
D.花生种子
11.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0.05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 0.1g/ml的NaOH溶液中即成
C.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0.1g/ml的NaOH 溶
液中混合而成的
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O1g/ml的CuSO4溶液
12.鉴定蛋白质样品时加双缩脲试剂的正确做法是( )
A.先加A液,混合后再加B液摇匀观察
B.先加B液,混合后再加A液摇匀观察
C. A、B液混合后加入,摇匀后观察
D. A、B液同时加入样液,摇匀后观察
迁移与扩展
13.与硫酸铜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反应,生成紫色物质的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
14.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
D.碘液、斐林试剂
1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
..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练习答案:
1—5:ACADC 6、(1)糖,白色或近白色,苹果、梨(2)稳定,使用,斐林试剂乙液,斐林试剂甲液(3)加热条件
7、苏丹Ⅲ染液,50%酒精,浮色,临时装片,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8、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变成紫色
9—15:BDCA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