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季氏将伐颛臾 检测 Word版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检测一、填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冉()有颛()臾()社稷()柙()毁于椟()中祸起萧()墙2、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之一。
他在晚年整理了“六经”《》《》《》《》《》《》。
《论语》是一部()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宋儒把《》《》《》《》合称为“四书”。
3、《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一为格言体,二为(),三为(),四为()。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2、是非曲直3、无乃尔是过与4、唯利是图三、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谋动干戈于邦内C、无乃尔是过与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四、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五、默写第三小节。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季氏将伐颛臾1 Word版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1一、给下列字词注音:颛臾..()兕.()柙.()相.夫子()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无乃..尔是过.与?()(3)昔者以为..东蒙主()(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5)且尔言过.矣()(6)则将焉用彼相.矣()(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8)既来.之,则安.之()(9)今由与求也,相.夫子()三、翻译下列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翻译:2.无乃尔是过与?翻译:3.何以伐为?翻译: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力,不能者止。
”翻译: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7.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翻译:8.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Zhuān yú sì xiá xiàng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用兵(2)恐怕动词责备(3)把……作为(4)陈列走向位职务(5)错犯错(6)搀扶盲人走路的人(7)痛恨讨厌(8)使……来,使……安(9)辅佐三、翻译下列句子见课本课时17 滕王阁序(并诗)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雅:高雅。
B.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懿:美好。
C.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渚:水中小洲。
D.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纡:纡回曲折。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控蛮荆而.引瓯越②爽籁发而.清风生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房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访风景..而带五湖..于崇阿 B.襟三江C.所赖君子见机..之志..,知人达命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4.对下列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苏教版语文高一《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2)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一、注音颛臾..()冉.有()虎兕.()社稷.()近于费.()出于柙.()则将焉用彼相.()矣二、通假字(找出并解释)①无乃尔是过与②谁之过与三、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四、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④亦去之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五、一词多义(实词)1.是①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②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疾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④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⑤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⑥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止①陈力就列,不能止者②河曲智叟笑止之曰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4.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曹刿请见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④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⑤风吹草低见牛羊⑥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5.过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②过犹不及③故尝与过宋将军④是谁之过与⑤无乃尔是过与⑥且尔言过矣六.重点虚词1、于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而谋动干伐于.邦内。
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以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何以.伐为?③则修文德以.来之。
七.句式积累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何以伐为?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⑤无乃尔是过与?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八.名句填空①陈力就列,。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②,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③既来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④,五谷不分。
(《论语·荷藤丈人》)⑤,;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九.翻译句子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为”的不同意思,写在横线上A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D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写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①②③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 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 ) 社稷.()虎兕. ( )柙. ( )椟. ( )干戈.()固而近于费.(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2.固.而近于费()3。
不患.寡而患不均() 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 )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⑵虎兕出于柙( )(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 危言危行( )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过(1)无乃尔是过与()⑵且尔言过矣 ( )(3)谁之过与 ( )⑷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 ) 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 )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为.?( )..尔是过与.?()⑵何以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
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 ⑵且尔言过矣 ( )(3)谁之过与 (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尔是过与.?()⑵何以为.?()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⑵且尔言过矣( )(3)谁之过与(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为.()..尔是过与.()⑵何以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 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1.找出与“是社稷之臣也”例句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A.无乃尔是过与B.是又在六国下矣C.是谁之过与D.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A.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B.危而不扶,颠而不持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A.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D.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虎兕出于柙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D.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5.与下面例句”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莫己若者B.四海之大,有几人欤C.何以伐为D.句读之不知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8.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B.则将焉用彼相.
矣 相:辅助 C.既来之,则安.
之 安:使……安定 D.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B.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 C.是.
谁之过与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甲]站在当下回头,是孔子当年感叹的“逝者如斯夫”。
穿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没有几个人如这位夫子,古老而又年轻。
孔子何人?[乙]在很多年轻人眼中,他不过是教科书上那一张年老的画像——俯身、颔首,谦卑慈祥,而后是絮絮叨叨....
的教导。
[丙]学者李零在丧家狗中说,他少时不爱读《论语》,觉得它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
读懂孔子,或许需要年长一些,经历点世故人情....。
[丁]而后,方能懂得夫子与弟子之间那些嬉笑怒骂,毫不掩饰,又充满智慧。
只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孔子被描绘成一个不拘小节....
、少有情味、高高在上的圣人。
事实上,他最怕受人尊敬,他善感多情,又有不少的怪癖。
3.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絮絮叨叨
B. 世故人情
C. 只是
D. 不拘小节
4.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
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
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
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
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
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
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
内也。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列:位,职务 B.且尔言过.
矣 过:错,犯错 C.不患.
寡而患不均 患:祸害,灾难 D.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来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子欲之. 而在萧墙之.
内也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C.则修文德以.来之何以.伐为
D.不患贫而.患不安固而.近于费
7.下列对本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谋篇布局的,对于季氏将伐颛臾之事,孔子批评了冉有、季路的态度和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容忍、感化,使之依附。
B.全文对话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进行,冉有、季路完全同意孔子的见解。
C.本文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孔子使两个人都无话可说了。
同时,文章也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形象地阐述了不能攻打颛臾的道理。
D.本文阐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提倡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
8.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文中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季路的对话,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
他们谈话的政治背景是。
(2)综观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对话中坚持了两点看法,一是,二
是。
(3)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又举出一些比喻,为的
是,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的是。
(4)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A.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C.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5)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
A. 相夫子
B.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 谋动干戈于邦内
(6)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独到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
“”,这句话道破了季氏。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1.B[解析] 相: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2.D[解析] A.古义:指用兵。
今义:有事情。
B.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C.古义:这。
今义:判断词。
D.古今意义相同,战争。
3. D[解析] “不拘小节”应为“拘执小节”。
4. C[解析] “丧家狗”应为“《丧家狗》”。
5.C[解析] 患:忧虑,担忧。
6.B[解析] B项,均为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面,指人或事物。
A项,代词,这样/助词,的;C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凭借;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并且。
7.D[解析] A.“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容忍、感化,使之依附”错,孔子并没有正面提出这样的主张,属无中生有。
B.“剑拔弩张的气氛”和“冉有、季路完全同意”相矛盾。
前者过于夸张,后者也没有“完全同意”,冉有、季路一直在找借口推脱责任。
C.应为“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不能攻打颛臾的道理;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使两人无话可说”。
8. (1)季氏将伐颛臾(2)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应制止这种不义的做法(3)说明冉有、季路二人既然担任季氏的家臣,就要尽职,纵容季氏的行为是失职批评冉有政治态度的不端正(4)D (5)D(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将伐颛臾的真正阴谋9.(1)先代的国君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祭祀蒙山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
(2)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