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 4.盖均无贫(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
)(

三、词类活用
既来之,则安之(
)(

四、一词多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 ⑵ 虎兕出于柙


(3)龟玉毁于椟中(


(1)危而不扶(
) (2) 正襟危坐(

(3)危乎高哉(
) (4) 危言危行(

相(注意读音的不同)
(1)则将焉用彼相矣 (
共 25 页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虎兕出于柙
④龟玉毁于椟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
共 23 页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C.第 3 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 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带点的字注音
①省
②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
C.交:
B.忠: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012优化方案练习】语必修第四册(配苏教版)第一专题第一模块季氏将伐颛臾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

既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解析:选B。

A.过:责备。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倾:倾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之,则安之.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解析:选D。

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德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②③ B.②③④.③④⑤ D.①③⑤解析:选B。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教学教材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教学教材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 ⑵且尔言过矣 ( )(3)谁之过与 (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尔是过与.?()⑵何以..伐为.?()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上课讲义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上课讲义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上课讲义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识记篇一、注音颛臾..()冉.有()虎兕.()社稷.()近于费.()出于柙.()则将焉用彼相.()矣二、通假字(找出并解释)①无乃尔是过与②谁之过与三、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四、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④亦去之。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五、一词多义(实词)1.是①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②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疾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④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⑤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⑥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止①陈力就列,不能止者②河曲智叟笑止之曰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4.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曹刿请见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④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⑤风吹草低见牛羊⑥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5.过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②过犹不及③故尝与过宋将军④是谁之过与⑤无乃尔是过与⑥且尔言过矣六、重点虚词1.于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而谋动干伐于.邦内。

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以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何以.伐为?③则修文德以.来之。

七、句式积累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何以伐为?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⑤无乃尔是过与?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八、翻译句子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识记篇答案:一、使动;“来”,使……来;“安”,使……安。

二、①是古义:此;今义:与否反义。

②家古义: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

③陈力古义:施展;今义:陈列。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之老阳三干创作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分歧)(1)则将焉用彼相矣(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 ⑵且尔言过矣 ( )(3)谁之过与(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尔是过与?()⑵何以伐为?()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分歧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分歧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而在萧墙之内也”.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①“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②“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分歧.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④“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②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之”字用法分歧的项()①既来之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③则安之④吾恐季孙之忧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①②③“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①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②偏远处所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③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④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事理,作出简要回答.①②③7.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9.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毛病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说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门生的批驳,语势跌荡放诞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条理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脸色、举措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年夜是年夜非面前的见义勇为,直面邪恶,充沛地显示了出来.【立异能力训练】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①为短文断句标点.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女”,都是通假字,同“汝”.“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望”是“看”的意思.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①为带点的字注音①省②传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A.谋: C.交:B.忠: D.信:③翻译这则短文.按原文默写: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参考谜底【同步达纲练习】一、1.① 2.② 3.①作为②语气助词③成为④动词,这里有“假造”之意4.①引进举措对象,不译②对,对,介词③从,介④在,介⑤到,介⑥在,介 5.②二、1. ③ 2.③ 3.④4.①既来之,则安之②分崩离析③祸起萧墙5.④6.①首先揭示谎言可恶②其次说明政治主张③最后指犯毛病严重7.解析:选 B.A.过:责备.C.相:扶持盲人走路的人.D.倾:倾覆. 8.解析:选D.都是连词,暗示并列关系.A项,助词,暗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暗示假设,那么/连词,暗示承接关系,就. 9. 解析:选 B.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实质所在.10.解析:选 D.文中并没有“心态、脸色、举措”的刻画.【立异能力训练】1.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B2.①ǐngán②③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反省自己:为他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处所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处所呢?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犊()干戈t稷(())固而虎兕()柙()币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 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 )( )(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 )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⑵虎兕出于柙() (3)龟玉毁于犊中()危(1)危而不扶() (2) 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 (4) 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冋)(1)则将焉用彼相矣()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⑵且尔言过矣()(3)谁之过与()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2)夫而颛臾,曰者以为东盟住()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是(1)是社稷之臣也()⑵无乃尔是过与()(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 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犊中( )六、固定句式⑴无乃尔是过与?() ⑵何以伐为?()、基础知识检测1. 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 无乃尔是过与 ③是谁之过与 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 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②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④ 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 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 夫颛臾,昔者以为 东盟主 ②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 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 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②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③ 虎兕出于.柙 ④ 龟玉毁于.犊⑤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⑥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 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最新《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最新《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
精品文档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
班级: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
姓名:
学号:
颛.臾.(.

社稷. (
) 虎兕. (
椟. (

干戈.(
) 固而近于费.(

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 2. 固.而近于费
3. 不患.寡而患不均 (
) 4. 盖.均无贫(
5.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
(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无乃尔是过与
(
) ⑵ 且尔言过矣
(
)
(3)谁之过与 ( ⑸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⑷ 过犹不及 (
)( 《论语 ?先进》)

) (《小石潭记》)
( 6)过故人庄(


(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 ,“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④“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2.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①而 / 谋动 / 干戈 / 于邦内
②而谋 / 动干戈 / 于 / 邦内
③而 / 谋 / 动干戈 / 于邦内
④而谋 / 动/ 干戈 / 于邦内
(
)
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
B. 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终审稿)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终审稿)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及答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季氏将伐颛臾》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社稷.()虎兕.()柙.()椟.()干戈.()固而近于费.()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固.而近于费()3.不患.寡而患不均()4.盖.均无贫()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三、词类活用既来之,则安之()()四、一词多义于(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⑵虎兕出于柙()(3)龟玉毁于椟中()危(1)危而不扶()(2)正襟危坐()(3)危乎高哉()(4)危言危行()相(注意读音的不同)(1)则将焉用彼相矣 ( ) ⑵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1)无乃尔是过与 ( )⑵且尔言过矣( )(3)谁之过与 ( ) ⑷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⑸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6)过故人庄()夫(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住()(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1)是社稷之臣也( ) ⑵无乃尔是过与( )(3)唯利是图()五、特殊句式⑴何以伐为()⑵.无乃尔是过与()⑶是社稷之臣也()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⑸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六、固定句式⑴无乃..伐为...尔是过与.()⑵何以()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附答案)《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识记篇一、注音颛臾..()冉.有()虎兕.()社稷.()近于费.()出于柙.()则将焉用彼相.()矣二、通假字(找出并解释)①无乃尔是过与②谁之过与三、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四、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④亦去之。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五、一词多义(实词)1.是①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②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2.疾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④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⑤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⑥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3.止①陈力就列,不能止者②河曲智叟笑止之曰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4.见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曹刿请见③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④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⑤风吹草低见牛羊⑥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5.过①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②过犹不及③故尝与过宋将军④是谁之过与⑤无乃尔是过与⑥且尔言过矣六、重点虚词1.于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而谋动干伐于.邦内。

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以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何以.伐为?③则修文德以.来之。

七、句式积累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何以伐为?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⑤无乃尔是过与?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八、翻译句子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识记篇答案:一、使动;“来”,使……来;“安”,使……安。

二、①是古义:此;今义:与否反义。

②家古义: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

③陈力古义:施展;今义:陈列。

④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⑤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三、1.是①正确②此③表判断 2.疾①疾病②痛恨③快④痛苦⑤加强⑥嫉妒 3.止①停止,指辞职②制止、阻止③只 4.见①见到②接见③参见④被⑤通“现”⑥见识 5.过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错⑤责备⑥错六、1、于①对②在③从 2、以①把②凭③表目的的连词七、①判断句②宾语前置③介词结构后置④介词结构后置⑤宾语前置⑥省略句《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练习篇一、基础知识检测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二、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论语(Lún) 虎兕(sì) 下脚料(jué) 排山倒海(dǎo)B.买椟还珠(dú) 搜罗(shōu) 撒手锏(jiǎn) 啼饥号寒(háo)C.颛臾(zhuān) 社稷(jì) 落不是(lào) 畏葸不前(sī)D.冉有(Rǎn) 独处(chǔ) 乐陶陶(táo) 荦荦大端(luò)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任B.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C.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D.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覆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子见夫子乎③不患寡而患不均④时有患疟疾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育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三、课文阅读训练“冉有曰:‘今夫颛臾,……后世必为子孙忧。

’……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①“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②“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④“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①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②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④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①既来之.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③则安之.④吾恐季孙之.忧4.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5.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①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②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③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④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6.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季氏将伐颛臾》基础知识练习篇答案一、1.①2.②3.①作为②语气助词③成为④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4.①引进动作对象,不译②对,对于,介词③从,介④在,介⑤到,介⑥在,介5.②二、1.选D。

A.“脚”应读jiǎo;B.“搜”应读sōu;C.“葸”应读xǐ。

2.选B。

相: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3.选D。

见,①拜见;②看见。

患,③忧虑,担忧;④得病。

4.选D。

A.古义:指用兵;今义:有事情。

B.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C.古义:没有;今义:办不到。

D.古今意义相同,战争。

5.选B。

“陈力就列”是展现才能担任职务的意思,这里应用“各就各位”。

三、1.③2.③3.④4.①既来之,则安之②分崩离析③祸起萧墙5.④6.①首先揭示谎言可恶②其次阐明政治主张③最后指出错误严重《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理解练习篇答案一、1.C2.选D。

文句中的“来”,使……来,而A、B、C三项的理解不正确。

3.(1)君子厌恶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2)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二、1.选B。

A.过:责备。

C.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D.倾:倾覆。

2.选D。

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

3.选B。

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

4.选D。

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理解练习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 A.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前来归附。

D.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高中生物,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舍:舍弃,回避C.则将焉用彼相矣相:辅助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倾诉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4.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5.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6.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7.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8.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9. A.①②③ B.②③④10. C.③④⑤ D.①③⑤1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