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完整版)

合集下载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研究进展

其中有机化合 物 占绝 大部 分 , 如有 机 氯、 有机 磷 、 机 有
砷 、 机汞 、 有 氨基 甲酸 酯 、 除虫 菊 酯 等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拟
后, 农药工业的大规模兴起 , 为增加粮食生产 、 防治疾病
传播作出巨大贡献 。同时 , 农药 的生产 、 运输 和大量使
用 对土 壤 环境 、 环 境 、 水 大气 环 境 造 成 污 染 以及 对 其 它 非靶 标 生 物乃 至 整 个 生 态 系 统 中 的产 生 负 面 影 响 日益
异稻瘟净 , 乙基稻瘟净 、 甲基立枯磷等 杀虫剂 , 除草剂哌
草 磷 和 草甘 膦 。 大部 分 有 机 磷 农 药 不 溶 于水 ( 果 、 乐 敌 百 虫 除外 ) 而易 溶 于有 机 溶剂 , 中性 和 酸性 条件 下 稳 , 在 定 , 易 水 解 , 碱 性 条 件 下 因 水 解 而 失 效 。有 机 磷 不 在
微 生 物 降 解 有 机 磷 药 科 学与工程 学院 , 宁夏银 川 7 0 2 ) 5 0 1
摘 要: 有机磷农药严重污染生 态环境 , 生物 降解是 治理 有机磷农 药污染的新技 术 , 微 综述 了降解 有机 磷农 药污染
的微 生物 种 类 、 解 的 机 理 、 用 、 在 的 问题 及 今 后 研 究 方 向 。 降 应 存
关键词 : 有机磷 农药污染 ; 生物 降解 微
中图 分 类 号 : 9 8 1 X 9 Q 3 . ;5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2 2 1 )4—07 0 10 9 3 (0 0 0 0 9— 4
农药是用于防治危害农作物 的病虫 、 杂草等有害生
物 及调 节 植物 生 长 的 化 学 试 剂 的 总 称 。 根 据 化 学组 成 和 结构 的 不 同 , 药 可 分 为 无 机 化 合 物 和 有 机 化 合 物 , 农

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研究

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研究

剂和异狄氏剂等。而六六六和滴滴涕由 径进入水体。符鑫等对广西壮族自治区
于其使用时间长、用量大,土壤中残留 桂林市会仙镇岩溶地水体中有机农药残
量高,且易通过生物富集危害人类,是 留的研究表明,会仙镇湿地湖泊、沟渠
有机氯农药的典型代表。
和浅层地下水检测发现,总 OCPs 残留量
(二)有机氯农药污染现状
范围(平均值)分别为 68.7 ~ 305.0 ng/L
通信作者:王洋洋(1986—),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
河南农业 2019 年第 4 期(中)
34 HENANNONGYE
生态农业
SHENG TAI NONG YE
修复等技术。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因 具有绿色、高效和低耗等特点而得到广 泛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一)有机氯农药降解菌 现研究培养出的能降解有机氯农药 的微生物有芽孢菌属、无色杆菌属、假单 胞菌属、产碱杆菌属等。HCHs 和 DDTs 由于其广泛使用率和高毒性而被广泛地 进 行 研 究。 茅 燕 勇 等 筛 选 出 了 Bacillus cereus 2D-1,能高效降解 DDTs,并发现 该菌在 33 ℃、pH 值为 6.5 的最适条件下 反应 8 d 后,降解效率可达 95.64%[11]。此 外,许多学者还研究了其他的高效降解 菌。狄氏剂可被 Pseudonocardia sp.KSF27 高 效 降 解,10 h 降 解 效 率 可 达 71.5%, 并且该菌还可以降解硫丹、七氯等 。 [12] 以 硫 丹 作 为 唯 一 碳 源 的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KL-1 菌,培养 20 d 对 α- 硫 丹和 β- 硫丹的降解率分别达 50.25%、 69.77%[13]。 七 氯 降 解 菌 株 Phlebia acanthocystis TMIC34875, 在 30 ℃、pH 值为 5.0 的最适条件下,1 h 降解效率可 达 65%。 (二)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的主 要机理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主要有 2 种: 一种是直接作用于农药发生酶促反应, 降解农药;另一种是通过改变周围环境 而间接影响农药,常见的主要有矿化作 用、累积作用、共代谢作用。微生物降 解有机氯农药的降解酶主要包括脱氯化 氢酶、还原酶、脱氢酶等。 1.HCHs 的微生物降解 有关 HCHs 微生物降解的研究有很 多,其中郭子武等研究表明降解过程可 以分为上游途径和下游途径,上游途径 中脱氯化氢酶和氯化物水解酶的作用下 由 HCHs 产生对氯对羟基己二烯,接而 被还原产生对氯对苯二酚,进入下游途 径,在对氯对苯二酚还原酶和加双氧酶 的催化下产生 2- 酮己二酸,最终产生二 氧化碳和水 。 [14] 2.DDT 的生物降解 DDT 在生物共代谢的作用下发生还原 性脱氯。DDTs 在还原酶的作用下,烷基上 的氯以氯化氢的形式脱去,产生 DDD,而 DDD 在无氧条件下最终被降解为 DBP,不 产生二氧化碳。有氧条件下,DDT 降解为 DDT 的羟基化合物 DDD,DDD 可进一步 降解为 DDE,并有二氧化碳产生。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一、本文概述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农药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不仅影响土壤和水质,还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农药降解技术成为了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对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其原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农药残留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降解的类型、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和降解途径等。

分析影响农药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如微生物种类、环境因素和农药性质等。

接着,综述国内外在农药微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降解效果、降解机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成果。

展望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概览,为农药残留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农药微生物降解领域,共同推动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生物催化过程,这一过程由特定的微生物群体通过酶的作用,将农药分子分解为较小、无害或低毒的化合物。

这一生物过程包括酶与农药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农药分子结构的改变,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简单的无机物。

在农药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关键的步骤是农药分子与微生物酶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微生物通过分泌特定的酶,如水解酶、氧化还原酶和裂解酶等,这些酶能够攻击农药分子的特定化学键,导致其结构破坏。

例如,某些水解酶能够水解农药中的酯键或酰胺键,而氧化还原酶则能够氧化或还原农药分子中的特定官能团。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能力与其遗传特性密切相关。

微生物通过基因编码产生特定的降解酶,这些酶对农药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催化活性。

随着环境适应性的演化,一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降解酶,以适应不同种类农药的降解需求。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新进展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新进展

H S 24 4 W10 0光催 化 降解 对硫 磷 的效 果 最 佳 ㈣。
在 以上 3类 降 解 方法 中 ,微 生物 降解 因为其 能耗
低, 不易 造成 二次 污染而 成 为研究 热点 。
土壤 、 水体 、 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 危害了人类 的生 存安全 。
有 机磷 农 药 能够 自然 降解 , 但是 时 间长 , 在 其 自然 降解之 前就 给人 类 带来 了不 可估 量 的危 害 , 因此 研究其 人 工 降解方 法迫 在 眉睫 。 目前 , 有机 对 磷 农 药进行 人 工 降解 的主要 途径 如下 :1 ( )氧 化 降
Absr c :T ee tn iea d a u d n s fog n p o p ou et ie a a e r n lr a g st h t a t h xe sv n b n a tu eo ra o h sh rsp s cd sh d tk n moe a d noe d ma e ote i
年德 国拜耳 公 司 制造 出世 界上 第 一 种 有 机 磷杀 虫
及 其用 量 、 照 时 间 、H 值 的影 响 , 果 表 明纳 米 光 p 结 氧 化锌 能 使有 机 磷农 药发 生 降 解 罔 王健 等 人 探 讨 ; 以 TO 光催 化 降解 有 机磷 农 药 ,证 明 了该 方 法 的 i 可行 性【; 卅马凤 霞 等 人 考察 了多 金 属 氧酸 盐 在 紫外 光照下 表 明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600 (00 1—040 10—6X 2 1)908—4
Ne Adv n e fM i r bi lDe r d to o r a o 0 ph r s ii e w a c so c o a g a a i n n O g n ph s O usPe tc d s

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课程名称:现代地理学理论前沿开课时间:2013 -2014 第二学期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专业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学号2013210585姓名邹艳艳学位类别全日制硕士任课教师丁林贤交稿日期2014 年6月28日成绩评阅日期评阅教师签名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摘要:本文综述了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危害,降解解功能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典型有机氯农药的降解途径以及影响微生物降解效果因素等,在各种能够降解有机氯农药菌的微生物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ruas)是最活跃、农药适应能力最强的菌株,与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过程的酶:主要要有脱氯化氢酶、水解酶和脱氢酶三种,它们通过共代谢,中间协同代谢或矿化等作用完成降解过程。

由于有机氯农药的持久性和广泛污染性,研究出新的能够降解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及菌酶以及降解机理及中问产物的类型是未来农药降解的主要研究重点。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酶;机理前言:农药是重要的农用物资,在世界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防治病、虫、草、鼠害、保证农业高产稳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Pesticides,OCPs),也被称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突出的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等特征而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1[[2]是20世纪80年代前应用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农药品种之一,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高效广谱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逐级上去,最终在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脂肪组织中蓄积,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范围内就陆续禁止生产和使用高残尉毒的有孰氯农药[4-5]。

研究发现.北京地区总OCPs类物质平均含量高达77.7ug/kg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l5618-1995)50ug/kg。

浙江省平均值为34.41ug/kg,其中最高值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500ug/kg[6]。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一、简述农药作为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防治病虫害起到了关键作用。

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农药降解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微生物降解农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微生物降解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农药分解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过程。

这种降解方式具有高效、环保、低成本等优点,且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已有多种微生物被证实具有降解农药的能力,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泌特定的酶类,将农药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从而实现农药的降解。

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逐渐得到揭示。

研究者发现,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生物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

这些反应能够将农药分子转化为更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进而被微生物完全利用。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效率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pH值以及农药的种类和浓度等。

关于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者通过筛选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优化降解条件以及研究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酶类等方面,不断提高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效率。

一些研究还关注于将微生物降解农药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环保、安全的解决方案。

尽管微生物降解农药具有诸多优点,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某些农药分子结构复杂,难以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也可能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效果。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期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微生物降解农药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农药降解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微生物降解农药将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污染

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污染
拟 除虫 菊酯类 氨基 甲酸酯类
表 1 常见农药种类
有机氯类
久效磷 、 甲基异柳磷 、 治螟磷 、 胺 、 磷 地 虫硫磷 、 灭克磷 ( 收宝 ) 水 胺 硫磷 、 益 、 氯唑磷 、 线磷 、 硫 杀扑磷 、 丁硫 磷 、 特 克 D T、 D 六六 六 、 氯 溴 氰 菊 酯 ( 杀 六 敌 线丹 、 苯线磷 、 甲基硫 环磷 、 杀螟 硫磷 、 苯 、 丹 、 林 甲氧滴 滴 死 ) 涕灭威 、 克百威 、 灭 氯 氰 菊酯 ( 兴 多威 杀 特普 、 二甲硫吸磷 、 乐果 、 氧化乐 果 、 乙 涕 、 乙滴 涕 、 丹 、 棉 宝 ) 戊 氰 菊 酯 硫 丁硫克百威 、 虫 拌磷 、 甲胺 磷 、 甲拌 磷 ( 9 1 、 吸磷 氯 丹 、 氯 、 氏 ( 31 ) 内 七 艾 速灭 杀 丁 ) 甲氰 丙 硫 克 百威 、 维 西 剂 ( 09) 敌 敌 畏 、 百 虫 、 硫 磷 剂 、 氏剂 、 15 、 敌 对 狄 异狄 氏 菊酯 灭 百 可 ( 安 因、 蝉 散 、 喃 叶 呋 (0 5 、 16 ) 甲基 对硫 磷 ( 甲基 10 ) 三 剂 、 丹 、 氯 特 绿宝 ) 65 、 硫 碳 丹、 涕灭威 唑磷 、 杀螟松 、 马拉硫 磷 、 啉 、 吡虫 吡虫 灵 、 杀芬 毒 清、 杀扑磷 、 嘧啶磷 、 二嗪磷 、 乙酰 甲胺
碳源或氮源 的培 养基 中富集 、 驯化 , 分 离纯 化、 再 鉴
、 、 、




杀 菌 稻瘟净 、 稻瘟 净 、 异 乙基 稻瘟 净 、 甲基 五 氯硝 基 苯 、 菌 百 剂 立枯磷 、 瘟磷 、 敌 吡菌磷 清 、 丰宁 稻
霜霉威 、 乙霉威 、 多 菌灵 、 异丙菌胺 、 苯 噻菌胺 、 霜霉威 、 磺 菌威

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还原脱氯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氯代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还原脱氯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Ab ta t h lcrc e c l e u t ed c lrn t e o oi o f ra i ho d o tmiain ly d a sr c :T eee t h mia d ci e hoiaed c mp st n o g ncc lr ec na n t spa e n i o r v i o i o m-
( 1 )d + 1 C 一 aM+ C 一+M () 5 对 电催 化还 原而言 , 首先 氯代 有机物 吸附在 电极表 面 M, 形
间态 , 以通常 电还原脱 氯过程 中电极 的反应 电位不 是很 高 , 所 能 耗较低 。
( 7 1)
C3 C O 1 O H+ H h m F ( I -2 h m F ( C 2 b e e e I)- Hbe e e Ⅲ) +
+C2 H O H+H +C 一 1C C O 1 (8 1) C2 H O H + H hm F (I) + H h m F (I l CO C 2 b e e e I - 2 b e e e I) - I +CC 2 O H+H +C 一 1H C O l CC 2 O H + H hm F (I)-2 b e e e Ⅲ ) 1H C O 2 be ee I - H hm F ( + +C C O H3 O H+H +C 一 l (O 2) (9 1)
获得一个 电子还原生成 血红蛋 白 F “ , e 血红 蛋 白 F 再 与三氯 e 乙酸发生 电还原 反应 , 步生 成二 氯 乙酸 , 氯 乙酸 , 终 达 到 逐 一 最 完全脱除氯原子 的 目的。而其本身在 反应过程 中又 不断被 生成 的 中间产物一氯 乙酸和二氯乙酸氧化成血红 蛋 白 F¨ 。在这种 e 循环过程 中, 生物媒质始终保持 较高得失 电子 的能力 , 的作用 它 类似催化剂运载 电子 , 自身 的量不 被消 耗 的同时却 达 到对 氯代 有机物脱氯 降解 的 目的 。 综上所述 , 电化学还原脱氯 技术 的机 理与有 机物 结构性 质 , 电极材料 和媒 质等均有关系 , 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题目: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张晓琳所在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专业年级:07环境科学学号:B0713059指导教师:苏增建职称:讲师2010年1月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张晓琳(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07环境科学2班海南儋州 571737)摘要:有机氯农药的大量使用已造成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目前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技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综述了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危害,微生物对有机氯农药降解的方式和途径,指出了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存在问题展望1.有机氯农药简介有机氯农药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在2001年签署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中,首批控制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种有9种是有机氯农药。

氯代有机化合物是一类污染面广、毒性较大、不易降解的化合物, 在美国EPA所列129种优先污染物中占25种之多[1]。

有机氯农药主要包括六六六(六氯环己烷) 、滴滴涕、氯丹、六氯代苯、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艾氏剂、七氯、环氧七氯、α - 硫丹、β - 硫丹等. 而六六六和滴滴涕则是有机氯农药的典型代表,二者使用早,使用时间长,用量大,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量高,容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有机氯农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易导致生物体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功能失调、发育紊乱等严重疾病[2]。

2.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危害有机氯农药是高残留农药,虽经长时间的降解,环境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仍十分可观,并且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2.1 有机氯农药对大气环境的危害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自于:有机氯农药施用过程中的挥发飘移、施用后的植物和土壤表面残留农药的挥发、河流等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挥发以及有机氯农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Jeremiason等对苏必利尔湖水中的PCB含S量递减的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挥发过程的存在[3]。

吴水平等对北京和天津两个样点夏季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上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出δ-HCH , DDD和DDT[4]。

成玉等对粤港地区气溶胶和餐厅烟尘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结果有12种有机氯农药被检测出[5]。

刘国卿等对珠江三角洲大气中所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均出了有机氯农药[6]。

2.2有机氯农药对水环境的危害残留在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可通过大气、植物残体、土壤淋溶等方式进入水体并最终吸入到沉积物中,然后进行缓慢的生物降解、挥发和谁解等过程。

沉积物作为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一个贮存库,有机氯农药可再释放造成水体的污染,成为二次污染源,从而进一步对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影响处于食物链最高端的人类[7]。

现有资料表明,我国33个水体的PCB S检测数据中有19个已经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限值,有些水体超标倍数极高,说明我国水体已经受到PCB S的严重污染,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8]。

杨嘉谟等对长江武汉段水体悬浮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在水体悬浮物中均含有六氯苯(HCB) 、六六六(HCHs) 和滴滴涕(DDTs) 类有机氯农药[9]。

胡雄星等利用GC-ECD 对上海市境内苏州河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的20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在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在表层水体中的残留量[10],干爱华等通过调查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发现所测样品中HCHs、DDTs的含量比国内外部分河流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 的含量要高[11]。

2.3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有机氯农药能够从水体或土壤中挥发进入大气环境或通过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还可以重新沉降到地面上,多次反复,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污染。

[12]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导致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根源。

当土壤中农药残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对土壤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

土壤中的残留农药还可通过挥发、扩散、质流产生转移,污染大气、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并可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使农药的残留浓度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及人体健康。

2.4 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影响和污染以防止有害生物为目的而使用的农药,会对属于施药环境中的多种生物给予各种各样的影响。

使得有害生物对农药的抗性增加,而其他一些对农药敏感的环境生物锐减[13]。

3. 微生物对农药降解的代谢方式和途径众所周知,微生物转化降解有机氯农药是自然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14]3.1 微生物代谢农药的方式微生物的农药降解作用分为酶促降解作用和非酶促降解作用[15],见表1[16],其中酶解方式是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形式[17]。

表1 微生物代谢农药的方式A.酶促方式1.不以农药为能源的代谢(a)通过广谱的酶(水解酶、氧化酶等)进行作用(i)农药作为底物(ii)农药作为电子受体或供体(b)共代谢2.分解代谢:以农药味能源的代谢,多发生在农药浓度较高且农药的化学结构适合于微生物降解及作为微生物碳源被利用时3.解毒代谢:是微生物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抗性机制B.非酶方式1.以两种方式促进光化学反应的进行(i)微生物的代谢物作为光敏物吸收光能并传递给农药分子(ii)微生物的代谢物作为电子受体或供体2.通过改变PH发生作用3.通过产生辅酶因子促进其他反应进行酶促反应是微生物直接作用于农药, 通过酶促反应降解农药, 常说的农药微生物降解多属于此类,微生物通过酶促反应降解农药的方式主要有氧化、脱氢、还原、水解、合成等几种反应类型。

而非酶促反应是通过微生物的活动改变了化学和物理的环境而间接作用于农药。

常见的作用方式有矿化作用、共代谢作用、生物浓缩或累积作用和微生物对农药的间接作用[18]。

研究表明, 微生物降解农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农药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 对于含氮或磷的农药, 有的微生物也能以农药为唯一氮源或磷源进行代谢.另一种是将农药与其他有机质进行共代谢[19]。

利用微生物修复环境农药污染的主要原理是微生物利用有机农药作为碳源、氮源,将复杂的农药化合物分解成简单化合物,或者彻底分解为CO2、H2O、NH3,从而降低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毒性[20]。

林淦等以氯氰菊酯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富集培养好氧处理池的污泥,获得了对该污染物降解效果较好的混合培养微生物,用该微生物作为降解菌源,对氯氰菊酯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物能利用氯氰菊酯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适量的外加碳源可以提高氯氰菊酯的降解速率[21]。

3.2 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途径3.2.1 有机氯农药脱氯自然界中直接以含氯农药为能源和碳源的微生物很少但是含氯农药脱氯以后的代谢产物则可悲许多微生物利用而降解。

因此,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关键是脱氯,即是碳氯键(C-Cl)断裂[22]。

例如,六六六最初经脱氯代氢形成五氯环己烯,然后可以形成酚类或继续脱氯而进一步降解:DDT在上壤中的生物降解主要按还原、氧化和脱氯化氢等机理进行, 其最初的主要反应是还原脱氯成DDD 或脱氯代氢成DDE, 另外也可由氧化酶作用羟基化形成三氯杀蜡醇, DDT在厌氧条件下降解较快[23]。

脱氯过程可分为氧化脱氯过程和还原脱氯过程。

氧化脱氯是指芳香环被氧化并脱去氯取代基的过程,还原脱氯是指通过微生物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由氢取代氯, 逐一脱氯形成低氯代中间产物或被矿化生成CO2 和CH4 的过程。

研究表明,微生物对PCBs 的脱氯作用在厌氧还原减少了氯取代的数量和位点,将降低了PCBs 的毒性而使之更易被好氧微生物降解。

PCBs 的厌氧降解速率与氯化程度成正比,氯的取代数量和取代位点决定了PCBs 的降解速率[24]。

在不同来源的厌氧污泥中PCBs 的脱氯程度不同, 产甲烷条件> 硫酸盐还原条件> 反硝化条件,在脱氯过程中加入醋酸盐、乳酸盐、丙酮酸盐和氯化铁可缩短延迟期,提高脱氯效率[25]。

3.2.2 有机氯农药酶降解微生物降解菌之所以能降解农药是因为微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强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剂———酶作用的结果[26]。

当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作用是由其胞内酶引起时, 首先将农药吸附于微生物细胞表面,农药穿透细胞膜进人膜内,在细胞膜内通过与降解酶结合发生酶促反应,从而使农药被降解[27]。

南京农业大学刘智等通过鸟枪法克隆到一个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 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 还构建了能降解有机氯农药的降解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降解性能显著, 酶活性提高6 倍[28]。

闫艳春等克隆抗性库蚊酯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此工程菌,并处理有机氯农药三氯杀虫酯和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结果表明,固定化工程菌能高效降解这2种农药[29]。

3.2.3有机氯农药降解菌某种农药往往会同时有多种降解菌, 同一降解菌也会对多种农药具降解效应, 例如,六六六能被芽抱菌属无色杆菌属和假单抱菌属等菌属菌株降解, 而某一无色杆菌属菌株又同时能降解六六六和DDT。

以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作为唯一碳源的Tonomura培养基分离筛选后,得到降解六六六(BHC)的主要菌株153号(芽孢菌属Bacillus)、411号(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512号(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降解DDT的主要菌株有:288号(产碱杆菌属 A lcaligenes)、410号和411号(均为无色杆菌属)[30]。

庞金钊等从西洋参种植基地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可以降解有机氯农药的细菌[31]。

Anthony G.Hay等研究表明:联苯诱导P. acidovorans M3GY对DDE的共代谢,代谢机制主要是双加氧作用和苯环间位裂解,产生二氧化碳[32]。

南京农业大学张明星等研究分离出了多株有机氯农药降解菌,并对部分降解菌的脱氯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 在对菌剂的降解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田间中试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33-34]。

Chen在双向厌氧/好氧联合反应器中, 利用稳定的厌氧型颗粒污泥和分离出来的好氧型细菌对2, 4, 6- 三氯苯酚(TCP)生物降解的过程进行了研究[35]。

3.2.4 共代谢降解有机氯农药一些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不能直接作为碳源或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而当环境中存在其它可利用的碳源或能源时,难降解有机化合物才能被利用,这样的代谢过程称为共代谢作用[36]。

Puhakka 等利用共代谢原理, 在厌氧反应器中添加初级基质来处理含氯酚的废水[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