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测速问题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检测题(含答案)速度和加速度同步练习 1.如图,物体从A运动到B,用坐标表示A、B位置并表示出A、B位置的变化量。

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当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3.下面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 C.火车通过广告牌的速度是72 km/h D.人散步的速度约为1 m/s 4.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 6.一物体沿直线运动。

(1)若它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2)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大?7.一辆汽车以速度行驶了的路程,接着以20 km/h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则是() A.24 km/h B.35 km/h C.36 km/h D.48 km/h8.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9.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上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的时候,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倍。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专题强化: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专题强化: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打点计时器测速一. 选择题1. 关于纸带上打点间隔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着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纸带在做加速运动B.沿着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纸带在做减速运动C.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表示纸带是在做匀速运动D.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表示纸带是在做变速运动2.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B.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C.打点频率为50Hz,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1S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3. 以下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其中有错误的操作是(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下面B.用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6 V以下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x0,用公式v=x0/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4. 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0.25m/sB.0.2m/sC.0.17m/sD.无法确定5.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6.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7.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A.物体运动的时间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8.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使用交流电B.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C.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D.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放电针和墨粉纸盘9.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A.交流220 VB.直流220 VC.交流10 V以下D.直流10 V以下10.电火花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T=0.1 s,t=NTB.T=0.05 s,t=(N-1)TC.T=0.02 s,t=(N-1)TD.T=0.02 s,t=NT11.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电源,再拉动纸带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将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二. 非选择题12. 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1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例题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1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例题解析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例题解析(1)【例2】用同一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4-3所示.求小球的平均速度.图1-4-3解析:根据题意,小球从1 cm到6 cm位置,位移s=5 cm,所用时间t=0.3 s,平均速度v=s/t=0.17 m/s.点评:本题初看是一新情景的题,经分析可看出本题的做法与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一致.题目不难,学生能很快求出平均速度.所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振针每隔0.02 s在纸带上打一个点,现在用此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的频率低于50 Hz时,数据计算仍然是按照每隔0.02 s打一个点来处理的.则测出的速度数值与物体的实际速度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解析: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实验中实际时间间隔大于0.02 s,数值计算时如按照实际时间间隔,得到实际速度,若实验时仍用0.02 s作为时间间隔来计算,实验数值比物体的实际速度偏大.点评:有关实验误差的分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突破方法是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同学们应该仔细体会,理解.(2)1.从原理上考虑,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哪一种可能引起较大的误差?为什么?解答:电磁打点计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2.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的点,其中有一段如图1-4-12所示.图1-4-12(1)图1-4-12所示的纸带,哪端与重物相连?(2)怎样计算纸带上打A 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说出你的道理.解答:(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 =0.02 s ,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tx ∆∆=0.35 m/s. 3.图1-4-13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们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图1-4-13(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是加速还是减速?(3)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解答:(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零.(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4.自制模拟打点计时器.你的左手拿着一块表,右手拿着一枝彩色画笔.你的同伴牵动一条宽约1 cm 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向前移动.每隔1 s 你用画笔在纸上点一个点.你还可以练习在1 s 内均匀地点上两个点.这样,就做成了一台简单的“打点计时器”(图1-4-14).想一想,相邻两点的距离跟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有没有影响?图1-4-14解答: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物理测速仪经典例题

物理测速仪经典例题

物理测速仪经典例题一、测速仪原理相关例题1. 例题- 一辆汽车以108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前方有个测速仪,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信号,超声波遇到汽车后反射回来,测速仪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信号所用时间为0.5s,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汽车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离测速仪的距离。

- 解析- 首先将汽车速度v_车=108km/h = 108×(1000)/(3600)m/s = 30m/s。

- 设汽车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离测速仪的距离为s。

- 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信号所用时间t = 0.5s,在这段时间内,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_声=v_声t = 340×0.5m=170m,汽车行驶的路程s_车=v_车t' ,这里t'是汽车行驶的时间,由于超声波从测速仪到汽车再反射回测速仪,所以汽车行驶的时间t'=(t)/(2)=0.25s,则s_车=30×0.25m = 7.5m。

- 根据s=frac{s_声-s_车}{2}(因为s_声是超声波往返的路程,s_车是汽车在超声波往返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两者差值的一半就是汽车接收到超声波时离测速仪的距离),可得s=(170 - 7.5)/(2)m=(162.5)/(2)m = 81.25m。

2. 例题- 公路上的测速仪发射出的超声波频率为f = 30000Hz,一辆汽车以v_1=36km/h的速度朝着测速仪匀速行驶,已知声速v = 340m/s,求测速仪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率f'。

- 解析- 先将汽车速度v_1=36km/h=36×(1000)/(3600)m/s = 10m/s。

- 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当波源静止,观察者朝着波源运动时,接收频率f'=(1+frac{v_0}{v})f,这里v_0是观察者(汽车)相对于波源(测速仪)的速度,v是波速,f是波源发出的频率。

高一物理速度速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速度速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速度速率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中,某运动员在100m赛跑的成绩是10s,冲线时的速度为11m/s,他跑200m的成绩是20s,冲线时的速度为10.m/s,关于这位运动员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他在100m赛跑的平均速度是10m/sB.他在200m赛跑的平均速度是10m/sC.他在100m赛跑的平均速度是5.5m/s,200m赛跑的平均速度是5.m/sD.他在100m赛跑的冲线速度是瞬时速度,200m的冲线速度是平均速度【答案】A【解析】由平均速度公式,得100m赛跑的平均速度是10m/s,A对,但跑200m时,因跑道是弯的,路程是200m,位移不是200m,平均速度不等于10m/s,故B错,C错,冲线速度都是瞬时速度,D错。

【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2.运动员参加110m跨栏比赛,11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11m/s C.6m/s D.12m/s【答案】A【解析】由于题中说明了跨栏比赛的总位移为110m,总时间为11s,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0m/s,A是正确的;题中的到达终点的末速度是12m/s是一个干扰因素,与解题无关。

【考点】平均速度大小的计算。

3.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C.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答案】D【解析】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即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一状态量;而速度变化量是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多少,是过程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三者间无必然联系,所以只有选项D正确;【考点】速度、加速度4.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的是( )A.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C.速度的变化率很大,而加速度很小D.加速度越来越大,而速度越来越小【答案】D【解析】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大,A错;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正,B错;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率,C错;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D正确。

高一物理速度速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速度速率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速度速率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甲所示是一种交警测速的工作示意图, B为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盒接收,从B盒发射超声波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开始计时,经时间Δ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B.超声波的速度为v声=C.物体的平均速度为D.物体的平均速度为【答案】BC【解析】由图乙可知,超声波在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和,所以超声波的速度为:或,故A错误,B正确;由图甲和图乙可知,被测物体通过的位移为时,所需的时间为,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

所以选BC。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及平均速度,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理解现代科技装置原理的能力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某2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这2s内的位移一定是10mB.若在第2s末的速度是5m/s,则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一定是5mC.若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任何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D.物体通过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m/ s【答案】A【解析】平均速度一定要用于所对应的这一段时间或这一过程,不适用于其中一部分过程。

若在第2s末的速度是5m/s,但在整个过程中速度是否一直不变未知,则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不一定是5m,B错;若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但整个过程中速度是否一直不变,则物体在任何1s内的位移不一定是5m,则C错;同样,物体通过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不一定是2.5m/ s。

本题正确答案是A。

【考点】本题考查平均速度意义。

3.下列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是()A.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却很小B.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D.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答案】 ACD【解析】试题分析: 速度变化量很大,如果时间也很长,加速度可以很小,故A正确;速度变化量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故B错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越来越快,加速度可以越来越小,故C正确;减速运动中,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故D正确【考点】加速度;速度.4.(10分)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通过计算判断是哪辆车先到达目标?【答案】甲先到【解析】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对甲:(3分)对乙:(3分)因此,(3分)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故甲先到。

高中物理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测)(基础含解析)1高一1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测)(基础含解析)1高一1物理试题

积盾市安家阳光实验学校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4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题(60分,每题10分)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__(填“高”或“低”)压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若电源的频率为50 Hz,者在处理数据时,将每隔3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如果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者不知道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小于50 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低 0.08 偏大【点睛】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操作,深刻了解具体操作细节的含义,同时注意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电压上的不同2.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中:(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填选项代号).A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B.打点计时器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低压6V以下交流电源(3)中,把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即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计算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交流;(2) A C.(3) 0.34.3.如图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取了一计数点,依次标为0、1、2、3、4、5、6…,各计数点中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量得0、1间的距离x1=5.19cm,1、2间的距离x2=4.44cm,2、3间的距离x3=3.68cm,3、4间的距离x4=2.94cm,4、5间的距离x5=2.19cm,5、6间的距离x6=1.43cm,已知交流电频率f=50Hz.(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根据上面记录,打点计时器在打点1时物体的速度v 1= ,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v 2= 。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时练习一、实验题1.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如图所示是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图片,其中图乙是________(选填“电磁打点”或“电火花”)计时器.(2)关于上述两种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甲图中的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乙图中的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B.它们都使用10 V以下的交流电源C.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D.乙图中的打点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2. 如图所示是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v-t图像.3. 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 、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 、b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测量,乙图中MN 是水平桌面,PQ 是长1 m 左右的木板,Q 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 s 和2.0×10-2 s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读出滑块的宽度d =5.015 cm.则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 1=________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 2=________m/s.4. 如图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纸带________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________是越走越快的,纸带________是开始越走越快,后来又越走越慢的.若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 ,图中D 纸带,从A 点通过计时器到B 点通过计时器,历时________s ,位移为________m ,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BC 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AD 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保留两位小数) A BCD5. 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②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 、B 两点间距s __________;C 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在如下基本步骤中,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6.A.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B.安放纸带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D.接通220 V交流电源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2)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________上,还要检查________是否夹在纸带之间.7. 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2与3两点间的距离,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在2与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据此判定小车做________(选填“加速”或减速”)运动.8. 如图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瞬时速度的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x1=5.18 cm,1、2间的距离x2=4.40 cm,2、3间的距离x3=3.62 cm,3、4间的距离x4=2.78 cm,4、5间的距离x5=2.00 cm,5、6间的距离x6=1.22 cm(f=50 Hz).(1)根据上面的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下表中.位置12345v/(m·s–1)_______________(2)根据(1)中表格的数据,在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_________,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_________.二、多选题9. 关于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B.如果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计时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8 s(设电源频率为50 Hz)C.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先密集后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D.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220 V电源上,电火花计时器接在6 V电源上10.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分别如图中a、b 所示,在时刻()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甲一定在乙的后面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11. 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 )A.能准确测定某点的瞬时速度B.能粗略测定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较准确测定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准确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1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甲和乙的速度并不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三、单选题D .不管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13.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 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 向匀速直线运动的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小盒子B 接收,从小盒子B 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D t 时间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测速方法的归纳
(一):打点计时器测速
1、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
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 cm、x2=7.5 cm、x3=13.5 cm,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________,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2=________,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2、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
C、…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如下图所示.
可求出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F点的瞬时速度________ m/s。

(二):传感器测速
1、平直的公路上,装有发射装置的高速行使轿车同时向前方的接受装置发射一个红外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接受装置收到红外脉冲和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是2s,经过1s,发射装置又同时发射出红外脉冲和超声波脉冲,这次接受到的时间间隔是1.9s,求轿车在1s内的平均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
2、下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多少米?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A
B
(三):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数器测速
3、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更能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下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2=0.11s,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 cm,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四):频闪照片测速测速
4、上图所示为一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用频闪照相获得的轨迹的一部分,计数点1、2的间隔距离为7.71 cm,2、3的间隔为8.75 cm,3、4的间隔为9.80 cm,4、5的间隔为10.86 cm,每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1/30 s,求小球运动到计数点3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
测速:
1、0.10S 0.375 m/s 0.525 m/s 1.50m/s2
2、0.137 0.225
1、34m/s (教材解析26页)
2、17m、17.9m/s(2001年上海高考,教材解析24页)
3、0.1m/s 0.27m/s(3、
4、教材解析24、25页)
4、2.7825m/s或2.7840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