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21-40教案

合集下载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圣贤的教诲。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弟子规》各章节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意义,从而引出《弟子规》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其价值。

3. 章节讲解:(1)总序:阐述《弟子规》的教育目的和内容。

(2)入则孝:讲解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和方法。

(3)出则悌:介绍尊敬师长的意义和做法。

(4)谨:强调自律、严谨行事的重要性。

(5)信:讲述诚信做人的原则。

(6)泛爱众:倡导关爱他人,弘扬博爱精神。

(7)亲仁:强调亲近仁者,学习仁德。

(8)余力学文: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实践演练,提高道德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完整版学习2. 板书内容:(1)总序: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入则孝: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3)出则悌: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4)谨:自律严谨,言行一致。

(5)信:诚信做人,诚实做事。

(6)泛爱众:关爱他人,弘扬博爱。

(7)亲仁:亲近仁者,学习仁德。

(8)余力学文:努力学习,提升素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孝敬父母的理解。

(2)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实践《弟子规》的例子。

(3)针对本章内容,设计一个实践情景,并阐述其意义。

2. 答案:(2)答案示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诚实守信等。

弟子规教案(15篇)

弟子规教案(15篇)

弟子规教案(15篇)弟子规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教案1活动目标:1. 学习知识时要专心致志,多下功夫。

2. 尝试自己制定安排学习计划,知道学习时要抓紧时间。

3. 理解认读句子“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活动准备:1. 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句子及译文)。

2. 《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一、倾听故事,谈一谈故事中好的学习方法。

1. 师幼问好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 讲述故事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三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故事一,师:明明回到家要去干什么?幼儿回答。

(明明要出去玩)师:妈妈是怎么说的?幼儿回答。

(妈妈提醒明明还没有写作业)师:明明是怎么说的?幼儿回答。

(明明说明天是周末,周末再写)师:最后明明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

(明明回家写作业了)师: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习方法?幼儿回答。

(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要抓紧时间学习)故事二,师:小慧为什么发愁?幼儿回答。

(她买了很多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师:哥哥帮小慧想了什么好方法?幼儿回答。

(先制定一个计划)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习方法?幼儿回答。

(要制定学习计划)故事三,师:孝孝为什么佩服小禾?幼儿回答。

(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先理解书中的内容)师:为什么小禾懂得很多事情还能理解书中的内容?幼儿回答。

(因为小禾每天都会用半个小时看书,而且每次读书时都会反复去读)师:通过听这个小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学习方法?幼儿回答。

(多看多学,每天坚持,只要工夫到了,就会有收获)3. 教师小结师:听了这三个小故事,我们学到了三个好的学习方法,分别是学习时要抓紧时间,能够制定学习计划,平时坚持多看多学,希望大家能很好的利用这些方法,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精选)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精选)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掌握每一节的主要含义,并能够背诵部分章节。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将《弟子规》的教育理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自我修养和行为规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增强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1.《弟子规》概述√背景介绍√内容结构√主要思想2.《弟子规》逐节讲解√第一部分:总序√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第三部分:三纲(君臣父子)√第四部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五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规矩3.实践活动√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践训练与行为规范4.总结与评价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与背景介绍1.导入√教师活动:播放《弟子规》相关的音乐或短视频,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生活动:讨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分享家庭中的传统习俗。

2.背景介绍√教师活动:√介绍《弟子规》的作者和历史背景。

√解释《弟子规》的编写目的和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弟子规》概述。

√提问互动,了解学生对《弟子规》的初步认知。

第二节:逐节讲解《弟子规》第一部分:总序1.内容:总序部分概述了《弟子规》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教师活动:√逐句解读总序的含义。

√强调学习《弟子规》的态度和方法。

3.学生活动:√背诵总序。

√小组讨论《弟子规》的学习意义和个人体会。

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1.内容:介绍天地人的关系,以及作为人的行为规范。

2.教师活动:√解读“天时、地利、人和”的含义。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三才”原则。

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天地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三才”行为。

第三部分:三纲(君臣父子)1.内容:讲解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职责。

2.教师活动:√分析“三纲”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如何遵循“三纲”。

3.学生活动:√编写和分享关于“三纲”关系的故事或案例。

√讨论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中实践“三纲”。

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精选2024)

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精选2024)

多元化教学方法
未来教学中,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强化德育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弟子规》 作为传统蒙学教材,其德育内容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强化。
结合现实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场景,让幼 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弟子规》中的道理和规范。
轶事记录
随时记录幼儿在园期间发 生的与《弟子规》相关的 事件,以便后续分析和评 价。
家长参与评价方式
家长问卷
定期向家长发放问卷,了解幼儿 在家庭中对《弟子规》的学习和
实践情况。
家长座谈会
组织家长座谈会,邀请家长分享 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及进步,共同
探讨教育策略。
家园联系册
建立家园联系册,记录幼儿在园 和在家的表现,实现家园共育。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精选篇章解读
选择《弟子规》中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篇章,如“入则孝”、“出则悌”等,进行 深入浅出的解读。
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理解篇章中的基本含义和道德规范,培养幼儿的道德意 识和行为习惯。
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将篇章中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 体验。
德育故事渗透
选择与《弟子规》篇章相关的德 育故事,如“黄香温席”、“卧 冰求鲤”等,进行讲述和解读。
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 和感受其中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 范,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德育故事或 经历,增强幼儿的道德体验和自
我认知。
互动式教学方法应用
采用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
幼儿成长档案建立
作品展示
01
收集幼儿与《弟子规》相关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展示幼儿的

《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弟子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优秀教案篇1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到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第一阶段(xx年11月):以班为单位开展《弟子规》原文诵读训练活动。

第二阶段(xx年12月上旬):学校组织《弟子规》原文诵读比赛活动(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办法: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

各年级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1、评委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2、宣传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比赛的组织、学生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3、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4、安全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引入:通过展示《弟子规》的封面和简介,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和好奇心。

阅读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弟子规》的相关章节,并进行讨论和解读。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每一章的内容和意义。

个人表达:学生个别或集体表达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感悟,如写作、演讲、绘画等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
•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 讨论和解读:通过讨论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弟子规》的意义和价值观。

• 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 个人表达: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表达,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与反思
• 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 阅读学生的个人表达作品,评估他们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感悟。

• 听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评估他们对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认同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弟子规》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培养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评估和反思,我们发现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感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13篇)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13篇)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13篇)《》范文篇1活动目标:1、掌握读书方法,知道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2、懂得读书学习时要用心专一。

3、理解认读句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活动准备:1、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所学句子及译文、幼儿身体力行表图片)。

2、故事录音《喜欢阅读的小猴子》。

2、图书区的图书。

3、《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一、师幼谈话,说说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1、师幼问好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师幼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平时读书吗?你们喜欢读哪些书?幼儿回答。

(童话故事、动物大百科、漫画等)3、分享交流师:你们读的书可真多啊!那你们平时是怎样读书的?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幼儿回答。

(一页一页的读、轻轻的翻页、边看边读、不东张西望、坚持读完一本书再读另外一本等)4、教师小结师:刚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有的说一页一页的读,有的说轻轻的翻页,还有的说边看边读,那么到底怎样读书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图中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二、观察图片,辨别图中人物行为的对错1、提出问题出示图一(男孩儿边读书边看窗外的蝴蝶),师:男孩儿读书时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看窗外的蝴蝶)师: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回答。

(不对,读书时要专心,眼睛看着书上的内容)出示图二(阅读时用手指着),师:他们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用手指着阅读,对)出示图三(认真阅读),师:再来看看这幅图,他们这样读书对吗?幼儿回答。

(这样读书是对的)出示图四(读书时一本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师:他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一本书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书,这样做是不对的)2、教师小结师:看了刚才这几幅图,我们知道在读书时要专心,要用眼睛认真看,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去读另外一本。

三、倾听故事,知道读书时必掌握的方法1、倾听故事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喜欢阅读的小猴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2、提出问题师:森林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教案一:《弟子规》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意义;2. 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道德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弟子规》的背景和意义;2. 《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故事2. 课件或教学PPT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意义,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弟子规》的了解和认识。

Step 2 播放视频(5分钟)播放一段与《弟子规》相关的动画短片,通过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Step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 你认为《弟子规》的意义是什么?2. 你觉得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矩和道德?Step 4 分享讨论(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小组讨论的要点,并补充一些相关内容。

Step 5 介绍《弟子规》的内容(10分钟)教师使用PPT或课件介绍《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包括养性篇、儒规篇和持家篇。

Step 6 集体阅读(10分钟)让学生跟读《弟子规》的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读几段重点内容,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Step 7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再次分组,让他们选择一个篇章,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和总结这一篇章的含义。

Step 8 展示和总结(1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解释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

Step 9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

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2. 探讨《弟子规》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案二:《弟子规》的生活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遵守常规和道德的习惯;3.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1. 《弟子规》的生活教育;2. 引导学生践行《弟子规》中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故事2. 课件或教学PPT3. 分组讨论的题目卡片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以一个故事或问题引入主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道德准则是在家庭或学校中教给我们的?”与学生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弟子规》第二十一课围绕“信”这一理念,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

韵文通过“三勿”(勿轻言、勿轻传、勿轻诺)教导我们做到如何为真、如何言而有信。

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

拓展结合生活,以名人华盛顿的樱桃树的小故事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以伟人做学习的榜样,为学生的具体日常行为提供了方向。

故事《崇祯轻信误国》以生动的事例诠释“见未真、知未的”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从反面告诉我们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弟子规》的第五篇《信》,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能力目标:通过古文的学习,感受古人的诚信和对学生今后的教育作用。

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诚实守信、注重自我品德修养的教育。

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第二十一课,理解性背诵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传统优秀品德,学会诚实做人,踏实为人。

教学课时:1课时三、设计理念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课外延伸教学五环节。

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

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

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

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见未真、知未的”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

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最近听别的任课老师说你们最近表现越来越好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爱动脑筋……但是老师不敢相信这些,为什么呢?因为《弟子规》教育我们说“见未真,勿轻言”。

那你们的表现到底是怎么样呢?是不是如其他老师所说的那般优秀,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过渡:同学们,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信又一次的学习《弟子规》,你们一定会收获许多做人的道理,成为谦谦君子。

让我们再次走进经典,一起接受圣贤的熏陶,学习做人的道理。

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跟人之言——信有关,也就是《弟子规》的第二十一课。

板书课题:信——第二十一课(二)、情境渲染,诵读经典,熟读成诵。

1、播放背景音乐《阳关三叠》,课件出示学习内容: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师:古人说得好:“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让我们直面经典,大声地朗读每个句子。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a、自由读,提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提问: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猜一猜……)b、自由读文本,师来回巡视。

c、检查自读情况,提示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d、(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谁能当小老师,教大伙读读?)指名读、全班同学跟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一起来帮助他纠正读音)e、师范读,学生跟读。

(听你们读得津津有味,我也想读一读了,愿意跟汪老师读一读吗?)f、齐读文本。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经典2、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诵读了之后,是不是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检查一下(1)指名学生运用自己的话解释文本内容a、师指导重难点字词的解释:言、传、宜、诺,b、师帮助学生找规律背:否定词和关键字(2)在理解的基础上男女生对读、竞赛读(给优胜者以红花奖励)。

3、试背:采用多种形式读,做到熟读成诵。

(三)、学以致用,,塑造高尚情操圣人告诉我们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刚才同学们诵读了古文经典,也理解了课文意思,现在让我们运用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想对ta说(课件出示实例)•咕咚的故事兔子正在湖边玩,突听“咕咚”一声,吓得魂飞魄散,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啦,快逃命啊!”于是沿途的狐狸野猪土狗豺狼纷纷夺路狂奔,逃命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连老虎都屁滚尿流地撒丫子跑。

后来终于撞见狮子,狮子问:跑什么呢?众兽回答:咕咚来了呀!狮子奇怪,带领大家回湖边探个究竟,一阵风过,“咕咚”一声,原来是只木瓜掉进水里了。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勿轻言、勿轻传。

生再读“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同学间的故事小红和小明两个人是很要好的同桌。

期中考试的时候,小明遇到一道难题做不来了,他看见小红已经把试卷做完了,便小声的央求小红给他抄。

小红想到两人之间的关系这么好,便一口答应了,但是小红又想到老师的话,便又把试卷抽回来。

小明恶狠狠的瞪了小红一眼……(板书“勿轻诺”生读“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看来同学们诵读了经典不仅能让自己知识更加丰富,还能很好的运用它劝诫别人,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看看我们的大教育教孔子是如何教我们做到“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师口述孔子和颜回的故事)孔子和颜回的故事孔子被困于陈、蔡两地之间,跟从的学生也一起有六七天没有吃东西了。

孔子的学生子贡想方设法弄到了一石米。

颜回、仲由两人就在屋外煮起饭来,忽然有些烟灰掉进了米饭中,颜回把有烟灰的米拿出来吃了。

子贡从井边远远的看到,感到非常的气愤和不悦,鄙视颜回,认为他这是偷盗的行为。

进入房中问孔子说:“仁人廉士贫穷的时候会改变他们的节操吗?”孔子说:“改变了节操的又如何能被人称为仁廉之士呢?”子贡说:“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当然。

“子贡就把颜回偷吃饭这件事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我一直就相信颜回是个仁人。

虽然你这样说,但我不相信,或者这其中必有什么原因?你不要再去散播了,我等下问他。

”孔子把颜回叫来说:“我昨晚梦见了先人,或许是先人保佑我们了吧。

你刚不是生火煮饭了吗,把饭盛好,我要进行祭祀。

”颜回回答说:“有烟灰掉进饭里了,倒了吧,我又舍不得,太可惜了。

不倒掉吧,给老师吃有显的很不干净。

这饭我已经吃过了的,不可用来祭祀。

”孔子说“是这样啊,那我也吃一些吧。

”颜回出去了,孔子对他的几个弟子说:“我相信颜回,不是今天才开始的。

”其他几个学生从这件事之后才慢慢佩服颜回。

(《孔子家语》卷五“困厄”第二十)师:听了古人如何做人的事后,你有什么感想?(生结合现实生活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组讨论)四、紧扣生活,内化理论为实践(学了《弟子规》之后,你会怎么做?)1、今天妈妈买了一箱桔子回来,妹妹不知为什们偷偷挑了几个大的藏起来,我……2、我的文具盒找不见了,找来找去都没找到,我怀疑是小明拿走的,我……3、春天到了,很多地方开始涨春水了,我和小红一起回家,小红不听老师的告诫,在路上玩水,小红央求我不要告诉老师和家长,我……五、课外延伸和作业设计(一)、师总结:是啊,何为信?人言即为信板书信如何做到xin。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这一课之后,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三思而后行的人,做一个言而有信、求真务实的人。

.相信在以后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同学们一定还能收获更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吧!最后,老师给你们找了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抄下来背一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宋·晁说之《晁氏客语》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

--唐·张弧《素履子·履信》口不忘信,则言若符节。

--《尸子·四仪》人无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

--《荀子·王霸篇》(二)、作业设计1、把今天学的内容诵读给家人听。

2、以今天学的内容,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板书设计第二十一课附教材内容: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弟子规》第二十二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弟子规》第二十二课是围绕着“说话”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和故事四个环节的设计,体现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

韵文“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告诉我们说话要做到发音清晰、语速自然、用语得体、态度大方;而“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却告戒我们不要轻易听信别人说长道短,跟自己没关系的事情,不必多管,更不要好奇的探听他人的事,以免惹出更多的是非。

故事《三年不窥园》中的董仲舒就做到了“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他不被外界杂事和环境所干扰,专心学习,最终成了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二、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2、通过学习,反思自己的行为,懂得与人交谈时的技巧。

与人交谈时,做到态度大方、亲切,吐字清楚,语速自然,不说三道四,说长道短。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

三、设计理念1、本课的教学紧扣“说话”这一主题,分四步进行教学:一是故事导入,引出韵文;二是吐字清晰,熟读成诵;三是读文明意,故事诠释;四是走进生活,悟里导行。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再配合课件的演示,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弟子规》是古代经典篇章。

这些古文,思想内涵深刻,不易被学生理解。

根据《弟子规》国学课程的教材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坚持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诵读中,从故事、情境、事理、生活中,学会思考感悟,领悟内涵,获得心灵启示与道德勇气,从而内化为自我的道德行为。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出韵文1.故事导入(出示课件,听故事):《婉转曲折说服太后》公元前265年,秦军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要求赵国用长安君当作人质方肯出兵。

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太后说什么也不答应。

大臣们再三劝说,太后也不听。

这时,左师触詟去见太后,太后气呼呼地接见他。

他先从太后的身体和饮食说起,使太后的气渐渐消了。

接着又请求给自己的小儿子安排职务,说明了父母爱护子女,要为他做长远的打算,不要只顾眼前。

最后,他才劝太后疼爱长安君,就要让他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然的话,一旦太后去世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他这委婉曲折的一席话说服了太后,使太后终于答应让长安群去当人质。

齐国这才出兵,解了赵国之围。

2.揭题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说话是一种最常用的交际手段。

左师触詟利用他高超的说话技巧,说服了赵太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弟子规》第二十二课,看看我们与人交往、交谈时都要注意些什么?(二)吐字清晰,熟读成诵1、吐字清晰、读通韵文(1)轻声朗读。

首先根据韵文中的注音,轻声把韵文试读一遍,找出韵文中不认识的字,多都几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