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信》教学设计
弟子规《信》 教学设计王海霞

学习《弟子规》教案设计学校于家务中小学年级六年级授课教师王海霞授课内容第五章信,第二十至二十三课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教学目标1培养朗读兴趣。
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韵文。
2理解韵文大意,了解《梦信卖牛》《崇祯轻信误国》《三年不窥园》《学无常师》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韵文,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知道诚实守信,实事求是;不乱言传,言行一致;说话要清,不管闲事;见贤思齐,不贤内省。
教学重点以读促悟,故事、名言、生活相结合,互促互化。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多种形式诵读韵文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根据所学的指导自己的行为。
课前准备学生:学习材料,背诵《弟子规》,快板老师:工具书,相关视频文件,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回顾学习过的内容1分钟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实现教学情境化谈话: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小学生要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弟子规》是古人要求学生遵守规矩的一本书。
它是由清康熙秀才李毓秀编写而成的。
整体介绍:全书共分八章,分别是:课件出示开宗明义入则孝(孝敬父母)出则悌(尊重兄长)谨(做事谨慎)信(诚实守信)泛爱众(要有博爱)亲仁(亲近仁德之人)余力学文(读书求学)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圣人在学生们可以初步了解了解《弟子规》和孔子之间的关系。
初读韵文,感知了解2分钟学习《信》第二十课至二十三课3分钟2分钟2分钟揭示本课学习的内容读准确字音,读通顺韵文,结合老师讲解与动画故事理解韵文。
通过老师引导指导学生从字义到句意再到揭示道理理解课文内容。
《论语而学》中就有过这样一句话:出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大班传统文化:弟子规——《信》1

大班传统文化:弟子规——《信》
教学反思
国学经典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本节课,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我能充分的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注重趣味性,让孩子喜欢上国学活动,乐于参加国学活动。
课堂上孩子们表现出的兴趣也是挺浓厚,参与性强,通过多种方式诵读,让幼儿能较好的理解经句内容。
通过这一次,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国学教学中的不足,通过领导、老师指导,我学会了更多的教学技巧,也反思到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技巧上的不足。
一、注重复习、游戏教学、展示幼儿。
首先,我让全体幼儿背诵前面所学内容,孩子们都能整齐流利的背诵,此外,在课堂上,我通过全体幼儿齐读,结合肢体动作读,男女轮读,接龙读等方式增加乐趣,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经句内容。
二、不足之处。
缺乏灵活性,不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等。
一节课匆匆而过,经过仔细消化,将在本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继续运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弟子规《信》篇教学设计

弟子规《信》篇教学设计白山九年一贯制学校金玉珍教学目的:1、对前三节《弟子规》信篇知识做以梳理,进行汇报。
2、教育学生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做一个优秀小学生。
3、教育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交正直诚信的好朋友。
4、培养学生的高尚德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复习《弟子规》信篇19-21节“凡出言-无加警”2、学习《弟子规》的22、23小节“唯德学-渐相亲”教学过程:复习篇:(师述):课的开始,我们来复习一下前三节课学过的《弟子规》知识。
好,就从《信篇》第一节开始吧!(生)在《弟子规》信篇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不能说谎话。
请同学们齐背第19节“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师述):同学们说得很好,希望小朋友们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生)请大家齐背第20节“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是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这一节告诉我们,讲话要有修养,不能随便说人是非。
(生)我来继续汇报,第21节告诉我们要学习别人优点,对于看到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请大家齐背这一节“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新授篇:导语:刚才我们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简短的汇报,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信的行为,“信是美德”对于信,我们光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信篇”的第22、23节,请同学们看黑板。
一、初读文,解答疑难字词。
1、自渎一遍这两节文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我们共同来交流学习。
2、齐读文字,注意读准字音。
二、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简要了解文字含义。
(一)学习第22节: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1、齐读文字。
2、讲解这段文字的意思。
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努力赶上。
《国学经典 弟子规 信》教学设计

《国学——弟子规》“信”的教学设计武汉市实验初级中学熊少斌一、教学内容:《弟子规信》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达到熟练背诵。
2、能结合注释、实例、情境,理解表达的意思。
3、深入理解并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激发学经典、诵经典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熟读成诵;引导学生主动理解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深入理解并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3、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诚信美德的养成教育,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
【教学准备】教师筛选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多媒体动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六、教学过程:(一)、明——明确学习内容(出示课件)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秽:肮脏。
妄:荒谬不合理。
佞: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解读: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都是不可以的。
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解读: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
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注释:跻jī:登,上升。
解读: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纵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
见到别人的恶习,就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弟子规信篇的 教案

弟子规信篇的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信篇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弟子规》信篇的内容和意义;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弟子规》信篇的核心概念和内容;2.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诚信意识;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弟子规》信篇的实际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1. 《弟子规》信篇的教材或课文;2.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真实故事等方式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道德和行为准则的思考。
讲解:1. 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解释《弟子规》对于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2. 分析《弟子规》信篇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如诚信、自律、尊敬师长等;3. 阐述《弟子规》信篇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弟子规》中的准则。
阅读与讨论:1. 分发《弟子规》信篇的课文或教材,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内容;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弟子规》中的准则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观点,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遵守《弟子规》中的准则。
活动与实践:1. 设计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体验和应用《弟子规》中的准则;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了《弟子规》中的准则,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与评价: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弟子规》信篇的核心概念和应用;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弟子规》中的准则;3. 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自己遵守《弟子规》中准则的心得体会;2. 邀请校外嘉宾或家长参与,分享他们对道德和行为准则的看法和经验。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相关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2. 在日常教育中,持续强化学生对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和实践。
弟子规信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弟子规信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弟子规信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信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信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二、教材分析:此部分是“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两句话。
从和长辈交谈声音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
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对这些内容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三、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2.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总叙”;3.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4.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学法:读总叙——温旧知——学新文——习礼仪——练笔力四、教学过程:(出示课件:音乐响起)(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复习原作《弟子规》总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总叙”“二、入则孝出则弟”。
首先,让我们来读总叙。
(板书:读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三)、复习“入则孝出则悌”的内容1.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入则孝出则悌”。
师:“入则孝出则弟”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长。
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
今天,请小朋友再听一个贤孝故事: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弟子规信教案

弟子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在《弟子规》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3、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表达和遵守承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使学生深入理解《弟子规》中关于“信”的具体内容。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的能力。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将抽象的诚信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2)如何引导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坚守诚信原则。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对《弟子规》中“信”相关章节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含义。
2、故事法讲述一些有关诚信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诚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诚信场景,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与人交往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品质?(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引入“信”的主题。
2、讲解《弟子规》中“信”的内容(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 告诉学生,说话要以诚信为先,不能说谎和欺骗。
(2)“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 教导学生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
(3)“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 提醒学生要避免说虚伪、粗俗的话。
3、诚信故事分享(1)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妻子回来后,曾子真的要杀猪。
妻子说:“我只是哄孩子的。
”曾子说:“对孩子不能说谎,否则孩子以后也会学会说谎。
”最后曾子还是杀了猪。
(2)讲述《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用斧头砍倒了父亲的一棵樱桃树。
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
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
4、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说谎或者不诚信的情况?如果你发现你的朋友说谎了,你会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诚信?(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表小组的讨论结果。
弟子规-信的故事教学教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弟子规-信的故事教学教材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弟子规中的"信" • 教学过程 • 实践应用 • 总结与反思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信
是《弟子规》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强调了诚实、守 信、尊重和责任感等价值观。
故事教学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 对《弟子规》中“信”的理解和体验。
教材
本教材旨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 进行“信”的主题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 践的机会。
教学目标
80%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弟子规》中关于 “信”的教诲,掌握相关的知识 点。
100%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 生活中践行“信”的价值观,提 高自我管理能力。
80%
情感态度价值观
角色扮演
01
02
03
04
角色分配
根据故事情节,将学生分成若 干小组,每组学生分别扮演不 同的角色。
表演准备
指导学生准备表演所需的道具 、服装和背景音乐等。
表演展示
每组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 演,展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 为表现。
评价与反思
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角色 扮演进行评价和反思,进一步 加深对“信”的理解和认识。
对未来的展望
深化对"信"的理解
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信"的理解,从 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实践"信"的价值观
我将努力将"信"的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 要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同时,我 也将积极传播"信"的理念,影响身边的人共同践行这一价值 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中《信》教学设计
建水四小李娅玲
教学内容: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
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
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
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
”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
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
(教师相机引导)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
再次出示内容,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
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表达的是怎样意思。
(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的这一环节做铺垫)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
[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2)老师小结: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讲故事《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小朋友符合《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老师小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
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丢家里了。
()
2、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
3、冬冬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不及格,回家妈妈问他考试了没有,冬冬说没有考试。
()
4、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盒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到铅笔。
()
5、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红临时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
()
小结:同学们,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
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用心诵读,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针。
(配乐诵读)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信
亻言
真诚戒诈与妄
崇高戒刻薄语秽污词
尊重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