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游戏
数学课前小游戏

数学课前小游戏1、讲“方程”一课,采用数学游戏“猜你心中想的数”师: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把运算过程和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中你想的是什么数,看哪个同学先想好。
生:一个数乘以3,加上7,减9,再减去所想的数结果是10。
师:你想的数是6。
2、传话游戏。
课前:把同学分成几组,然后你告诉每组第一个同学一句话,小声说,不能让别的同学听见。
然后同样让那些同学去转告第二个同学。
传到最后看看哪组完成的最好!之后把第一组到最后一组的话连到一起说。
(当然,那几组的话连一起是一首大家不熟悉的诗或短文)看看到最后变化成了什么样。
规则:每人只有一次机会告诉下一个人他说的是什么(根据难易程度可以改变)。
不可做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前面的同学说的时候后面的都闭上眼睛,直到前面的同学招呼的时候才可睁开。
以免互相看口型!3、听指令,快速反应。
指令由慢到快,难度逐渐加强,最后则是听指令,做相反动作,做错的同学淘汰,很快就能决出第一名,稍加奖励。
这个游戏的优点是身心结合,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和迅速应变能力,又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动身体。
4、反口令。
教师说“大西瓜”学生说“大西瓜”,手时却做出小西瓜的动作。
教师说“站”,学生坐下,反之,教师说“坐”,学生站起来。
5、一边说一边示范做: (师)请你摸摸右耳,(生)我就摸摸右耳,(师)请你摸摸左耳,(生)我就摸摸左耳.……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跺跺脚,(我就跟你跺跺脚);请你跟我弯弯腰,(就跟你弯弯腰);请你跟我点点头,(我就跟你点点头);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
6、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
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
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1)1块。
猴(2)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
10个数学小游戏数学游戏

10个数学小游戏数学游戏10个数学小游戏1.拍照顺序(1)爸爸、妈妈、弟弟和我一起照相。
妈妈在爸爸的左边,我在妈妈的左边,弟弟在爸爸的右边。
请说出拍照时从左到右的顺序是怎样的?(2)爸爸、妈妈、弟弟一起照相。
如果从左到右排成一行拍照。
有哪几种排法?2..小明送书报某单位有26个办公室,办公室间连线为各办公室互相连通的道路(如图),办公室名称用数字代表。
小明为了做好事,他要求代替传达员李伯伯送一次书报,李伯伯同意,但提出一个条件:从传达室出发去送书报,不准走重复路线,又不准走重复办公室,最后回到传达室。
你知道小明应该怎么走吗?3. 什么色的铅笔林勇书包里有2支红铅笔和2支黑铅笔。
(1)他拿出一支铅笔时,这支可能是什么样的铅笔?(2)如果他拿出2支铅笔时,这2支可能是什么样的铅笔?(3)如果他拿出3支铅笔时,这3支可能是什么样的铅笔?4.撕邮票下图是九张邮票连在一起,请你撕下其中四张(不能连在一起撕),剩下的五张邮票至少有一边与另一张邮票相连,你能办到吗?5.剪成几段魔术师手中有一根长绳,从中间一剪,绳子断成几段?6.移动瓶子三个瓶子排列成图1的形式。
现在只准你移动其中的一个并将瓶口朝下,使它成为图2的形式。
你能移动吗?7. 谁的火车票某宾馆服务员为甲、乙、丙三位旅客购买了三张不同地点(北京、上海、广州)的火车票。
当服务员把去北京的火车票给乙时,乙说:我不去北京,把去上海的票给丙时,丙说:我不去上海,把去广州的票给甲时,甲说:我和丙都不去广州。
服务员愣住了。
请你帮助他推理一下,他们三人各应给哪张火车票呢?8. 移动硬币下图是由9枚硬币摆成一个大字,请你移动2枚硬币把它变成人字。
9.A、B两区某市有A、B两区。
如果乘车由A区到B区,需要1小时;乘船需要40分钟;步行则只需要15分钟。
根据上述情况,你能把A、B两区的地形画出来吗?10. 九的乘法先将两只手的手指伸开,再把十个手指从左到右偏上1、2、3、4、5、6、7、8、9、10号。
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玩的数学游戏

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玩的数学游戏1、击鼓传花游戏。
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坐着,鼓声停时,花落在谁手里,上前做一个数学题,可以是口算卡片上的题,答对的小朋友有奖品。
2、贴鼻子游戏。
适合班集体内部进行。
黑板上画一个人头简笔画像,可以是杂技小丑画像,不画鼻子,用剪刀剪一个鼻子,后面贴上双面胶,让小朋友记住头像的位置,用红领巾蒙上眼睛,走上讲台贴鼻子。
绝对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做得不对的小朋友需要回答一道数学题。
3、集体竞赛,考验团队合作能力。
八张一摸一样的口算小试卷,分给每排第一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答一题,传给后面一个人,答完之后再传给后面一个人,看那一列速度最快。
计算出时间。
然后排列出名次。
课堂教学游戏:1、关于“左右”的学生对“左右”的区别,总是不那么准确,于是,上课临时编了几句,效果还不错,故记之。
师:伸出你的左手来生:我的左手在这里(边说边伸手)师:伸出你的右手来生:我的右手会写字(边说边伸手)其实这几句,很多地方有类似的,觉得比较有效果的是背面那句“右手会写字”,这样,学生就比较简单记住“左右”的区别了。
2、关于数的“分与合”A、豁拳游戏师:下面我们做关于“6”的游戏我出2(手势:伸两个手指)生:我出4(手势:伸四个手指)2和4合成6先是教师和学生猜,然后让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相互猜,最后布置回家和爸爸、妈妈猜。
B、鼓掌游戏师:下面我们做关于“7”的游戏师先拍3下,要求学生不说话,只拍手,拍完后,才说“几和几合成7”。
这个游戏能够训练小朋友“听”的专心能力。
3、《找朋友》游戏目的: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之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A.多少套1到9的数字卡片B.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一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A.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B.数字凑成10才干做朋友(能够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能够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数学游戏大全

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种,是专门针对特定教育⽬的⽽开发的游戏,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是以游戏作为教育的⼿段,设计游戏的时候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撑,取得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平衡,从⽽通过游戏的⽅式来完成教育过程的产品实现;教育游戏属于严肃游戏的⼀个分⽀。
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数学游戏⼤全,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数学游戏 ●序数1、找座位——⽤椅⼦搭成三列⽕车,分别编上1、2、3号。
幼⼉每⼈⼀张编号的车票,如第三列⽕车第五节车厢就写3-5。
幼⼉在⾳乐中学开⽕车,⾳乐⼀停,幼⼉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谁找得⼜快⼜对。
(可分⼩组进⾏) ●10以内数的组成 2、碰球——交代游戏要求,如两数合起来是8。
师“我的⼀球碰⼏球”,幼“你的1球碰7球”(拍⼿7下)。
游戏速度逐渐加快。
3、两牌凑点——先抽上书⼀数字的纸⼀张,⼀幼⼉显出⼀张⼩组此数字的牌,另⼀幼⼉必须出能凑成此数的牌,否则…… 4、猜纽扣(可⽤其他东西替代)——教师告诉幼⼉纽扣总数后分别把纽扣放在两只⼿上,先看⼀只⼿中的纽扣数量,然后请幼⼉猜⼀猜另⼀只⼿⾥有⼏粒纽扣。
5、凑数游戏——教师任意发出⼀种声⾳(或出⽰⼿指或跺脚等),如动物的叫声,幼⼉随即附和,要求两⼈发出的声⾳次数(或⼿指数、跺脚数等)合起来是某⼀总数。
该游戏也可让幼⼉两两⼀对合作玩。
●顺数与倒数 6、拍电报——三⼈⼀组,每⼈以右⼿⾷指在桌上敲的动作⽐拟为拍电报。
先以⽯头、剪⼦、布的形式来确定拍的先后,然后按确定的先后顺序或顺或逆拍出1-10的⾃然数,拍的同时嘴⾥发出“嘀”声。
●相邻数 7、邻居⼿拉⼿——幼⼉每⼈带⼀个有1-10的胸卡,听⾳乐四散⾛,⾳乐⼀停,⽴即找到⽐⾃⼰⼤1和⼩1的数字,三⼈⼿拉⼿。
8、接牌——以⼩组为单位进⾏。
1-10的扑克牌分发,每位幼⼉5张。
由⼀幼⼉任出⼀牌,根据相邻数出牌,三张牌组成相邻数后放⼀边,游戏继续进⾏。
最后以谁⼿中的牌最先出完者为胜。
12个趣味数学小游戏

12个趣味数学小游戏图形分类材料:纸箱,卡纸。
制作方法:卡纸剪成形状不一的图形,纸箱顶端开几个小口,每个小口旁贴一种形状。
玩法:根据提示,将形状相同的卡纸从相应入口放进去。
颜色分类材料:大小一致的正方形积木,颜料。
制作方法:四块积木一组,用颜料涂上不同的形状。
玩法:积木打乱,按照颜色将拼起来,看看组合好的图形是什么。
拼图集合材料:硬纸片,剪刀,画笔。
制作方法:将硬纸片打印或画上以下图案,注意根据数字做成可拼合的形状。
玩法:把代表相同数字的纸片拼在一起,看看孩子能否拼出完整的火箭。
数字对应材料:圆形纸板,夹子。
制作方法:圆形纸板上打印或画出圆环,把圆环平均分成10份,分别代表1~10的相应点数。
夹子上写上1~10十个数字。
玩法:按照数字和点数把夹子夹到纸板上,帮助孩子认识数字。
数字骨牌材料:点子骨牌、底板。
制作方法:根据孩子认知能力在底板上写出相应数字。
玩法:将相应数字的点子骨牌放在底板上,比比谁能最快放好。
纸筒迷宫材料:彩色纸筒,白色纸板,鞋带或长线。
制作方法:白纸板上粘上10个纸筒代表1~10,并写上相应数字。
玩法:把鞋带按数字顺序穿进纸筒。
章鱼数字材料:彩纸,塑料绳,串珠。
制作方法:按照下图所示制作章鱼形状,下面写好数字。
每个数字下粘一根绳子作为章鱼触须,穿上串珠。
玩法:数数章鱼触须上的串珠,看看和上面的数字是否相同。
也可让孩子根据上面的数字穿珠子。
花朵数数材料:彩色卡纸。
制作方法:将卡纸做成一朵有5片花瓣的花,并在花瓣上标出1~5或用黑点代替。
玩法:数数这朵花共有几片花瓣,并把花瓣按照1~5的顺序排好。
橡皮泥描数材料:橡皮泥,印有不同数字并塑封的硬纸。
制作方法:硬纸上有数字的形状,下面是十个小方格。
玩法:用橡皮泥搓出数字形状,并摁在硬纸上,在方格里填充对应点数。
乒乓球加法材料:塑料管、乒乓球、纸盒,纸板。
制作方法:塑料管粘在纸板上,下方放盒子。
玩法:根据不同的数字,从塑料管里放进乒乓球,盒子里的乒乓球数量就是总和。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趣的小游戏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趣的小游戏1、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
玩法:两个人,每人各摸1张牌,算出这两张牌的和或差,谁算得又对又快,谁就赢,这两张牌就归谁。
当一副牌摸完后,再比谁手中的牌多,牌多的就获胜。
2、自学了20以内的逊位加法后。
对于学生来说,退位减法比进位加法更难一些,所以进行退位减法的训练就显得更有必要。
玩法:两个人,每人各捏一张,一人做加一人搞减至。
比如说:一方看见对方的牌就是5,而自己抓著的牌就是8,但不轻易说对方,而是把这两张牌的和13说对方,使对方猜猜自己手中的牌。
如果算对了,这两张牌就归属于对方。
捏回去后双方互换再去一次。
3、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后。
玩法:一个人。
准备工作:从扑克牌中选1——9的牌各2张及1张10共19张,这19张牌的各点数之和刚好就是,大浪淘沙后,把各张牌的点数展开连加,加满后的结果刚好就是。
也可以搞加法,从已经开始减至各张牌的点数,圣吉龙县后结果刚好就是0。
4、学习了加减乘除后。
玩法:人数不减半。
准备工作:挑选出1——10的牌各4张。
大浪淘沙后掏出4张牌,通过提、减至、乘坐、除的运算并使结果就是24,先求出的人获得胜利,这四张牌就归属于他,等一副牌捏回去后,看看谁的牌多,谁就输。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逐渐增强,超出了“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而且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5.迷路的人九个人在山中迷了路,他们所有的粮食只够吃五天,第二天,这九人又遇到另一队迷路的人,大家便合在一起。
再算一下粮食,两队再分喝,只鸡汤三天了。
答第二队迷路的人存有多少?答案:第二队迷路的存有三人。
6.三人抵挡不过一人这就是一个四人游戏。
打听一根长棍或竹竿,再用纸搞一个靶子放到地上。
三人紧握棍子,把棍子竖着挥舞,一端对准纸靶子,维持50厘米的距离。
另一个人坐在地上,手掌对着棍子的下方。
现在各就各位:手执棍子的三个人齐心协力直取靶心;坐在地上的那个人在其他三人几下时,把棍子轻轻往旁边发推。
趣味数学小游戏

趣味数学小游戏数学是一门既有挑战性又充满趣味的学科。
通过数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培养逻辑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游戏中加入数学元素,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趣味的数学小游戏,让我们在玩乐中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
1. 数字消消乐在这个游戏中,你需要通过计算,将相同的数字消除。
游戏中给出一个方块矩阵,每个方块上都标有一个数字。
规则是,选择两个相邻的方块,并将它们的数字相加,然后将相加后的数字显示在新的方块上。
你可以进行上、下、左、右的滑动操作,合并数字并消除相同的方块。
游戏的目标是在方块矩阵中达到特定的目标数字。
通过思考和计算,你可以找到最佳策略,消除更多的方块,达到更高的分数。
2. 数学谜题数学谜题是一种常见的趣味数学游戏,通过解决谜题,我们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比如,一个常见的数学谜题是填空题:在一个9x9的格子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小的3x3的方块内都要填入1至9的数字,使得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小的3x3的方块内都不重复。
这个谜题称为数独,通过逐步填充数字,运用逻辑推理和排除的方法,最终解出数独谜题。
3. 数字迷宫数字迷宫是一种结合了数学运算和迷宫寻路的游戏。
在一个迷宫中,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数字,并且房间之间通过门相连。
你需要按照规定的顺序进入房间,通过进行相应的数学运算,找到下一个需要前往的房间。
例如,当你进入一个房间,房间上标有数字5,那么你需要对5进行指定的数学运算,比如加上3,然后进入和8标记的房间。
通过游戏的进行,你不仅锻炼了数学运算的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和决策的能力。
4. 数学乐高数学乐高是一种结合了积木搭建和数学运算的游戏。
通过不同形状的积木,你可以组合成各种数学公式或图形。
例如,你可以使用正方形的积木搭建一个乘法表,或者利用三角形的积木拼凑出一个等边三角形。
通过搭建过程,你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和运算规则,并且通过动手操作,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数学小游戏

一、关于硬币的魔术
将8枚硬币排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每边3枚硬币。
试移动4枚硬币,使它变成一个每边有4枚硬币的正方形。
关于硬币的魔术
解答与分析
把每一边中间的硬币依序放在位于角落的硬币上,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在它的4个顶点上各有两枚叠在一起的硬币,因此每边有4枚硬币。
知道答案就觉得很简单!
二、楔而不舍的青蛙
一只青蛙在找水喝时不慎落入30尺深的井里。
它为了爬出水井,每天白天奋力往上爬3尺,但是到了晚上却会向下滑落2尺。
几天之后这只青蛙才能爬出这口井?
解答
青蛙需要28天才能爬出井口。
三、五个王后的游戏
五个王后的游戏
这是两人玩的游戏。
在棋盘上随意摆几个王后,例如图中有5个王后。
两人轮流移动王后。
移动的方式如下:
(1)取走王后。
(2)以下列方式移动王后,步数不限。
①向下移动;
②向左移动;
③沿对角线向左下方移动。
如果移动后,两个王后位于同一方格,则两者都会被取走。
取走最后一个王后的人赢。
解答与分析
这个游戏在有限的移动步数之后一定会结束,因为王后不能倒退,而且每次移动之后活动的空间就更小。
这不是个容易分析的游戏。
这个游戏也可以改成最后取走王后的人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
玩法:两个人,每人各摸1张牌,算出这两张牌的和或差,谁算得又对又快,谁就赢,这两张牌就归谁。
当一副牌摸完后,再比谁手中的牌多,牌多的就获胜。
2、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
对于学生来说,退位减法比进位加法更难一些,所以进行退位减法的训练就显得更有必要。
玩法:两个人,每人各摸一张,一人做加一人做减。
比如:一方看到对方的牌是5,而自己摸到的牌是8,但不直接告诉对方,而是把这两张牌的和13告诉对方,让对方猜自己手中的牌。
如果算对了,这两张牌就归对方。
摸完后双方交换再来一次。
3、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后。
玩法:一个人。
准备:从扑克牌中选1——9的牌各2张及1张10共19张,这19张牌的各点数之和刚好是100,洗牌后,把各张牌的点数进行连加,加完后的结果刚好是100。
也可以做减法,从100开始减各张牌的点数,减完后结果刚好是0。
4、学习了加减乘除后。
玩法:人数不限。
准备:选出1——10的牌各4张。
洗牌后摸出4张牌,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使结果是24,先算出的人获胜,这四张牌就归他,等一副牌摸完后,看谁的牌多,谁就赢。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逐渐增强,超出了“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而且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5、游戏:夺红旗游戏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规则:同桌两人为一组,先第一人抽三张卡组成一个三位数,第二人也抽三张卡组成一个三位数,然后自己算自己的,看谁算对了,就得一面红旗,不同答案就检查谁对谁错。
小结:哪个同学在做游戏的时候,由于不小心做错了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鼓励学生诚实,大胆承认错误)6、认识21~30的数1、邮递员来送信。
要求:邮递员先把信:21~30的数卡,发下去;邮递员再说:22在哪里?把22、25、28、30这些数找出来,邮递员再说:22的领居在哪里?再找他们的邻居。
2、读数。
游戏要求:两个一起玩,一人拨珠,一人读数,轮换。
(1)、拨珠要拨20-30的数。
(2)、如果拨到25,另一人就可以从25读到30或者从25读回20,只要你拨的数在21~29的范围内都有两种读法,随便选一种。
这如果拨到20,就要从20读到30,如果拨到30,就要从30读到20。
7、游戏数学如在教《比较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我首先拿着0-9的数字,一边像打扑克牌那样洗牌一边说:“今天我们玩个抽卡比较大小的游戏,要求抽的是两位数,现在先抽个位上的数”,结果第一小组抽了个7,第二小组抽了个9,我问哪个组还要抽,不抽就定输赢了。
第一组的同学着急得跳起来说:“我们还要抽,因为我们组的数字小”,二组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地说:“我们也要抽,因为我们的数字虽然大也不能定大小,因为这是个位上的数字。
”看,学生在兴奋、着急中就悟出了比较大小的时候不能只看低位上的数。
第二轮抽的时候我让学生先抽十位上的数,结果第一组抽的是6,第二组抽的是4,我刚把数字写上,学生就在下面议论纷纷,有的说:“不用再抽个位的数字了,他十位的数比我们大,我们输定了”,“不,还要抽”。
“抽也没用,就算个位给我们一个敢大9也没用啦,还是他们的大,别浪费时间了,玩下一盘吧。
”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掌握知识,在玩中悟出比较大小的方法,根本不需要老师费什么唇舌,学生自己就感悟到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设计了一个凑21点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熟悉游戏规则,接着就开始了游戏,这个活动带来的学习收获令人惊喜。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各个小组的学生专心地做游戏,有的小组几个脑袋围在一起瞪大着眼睛看数卡点数,有的小组坐下来忙着在做记录,有的小组的学生翘起屁股趴在桌面上出数卡。
课上,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做印在纸上的枯燥无味的口算题,但喜欢比赛,喜欢玩那丢出的数字变化不定的数码方块,那么我们就让他们投数码方块玩。
谁最快抢答出两数码方块朝上数字之和,谁就胜利。
孩子们瞪大眼睛,紧张地盯着那旋转着,跳跃着的小东西,刚停下来不动了,孩子就快速准确地说出答案。
每天我都要学生出生活中的数学来考同学,他们大多都用流畅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维,口编的应用题贴近生活,语言简洁明了。
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时,教材编排了一个快乐加6点的游戏活动,教师讲清楚游戏规则后,请小组示范,然后是小组游戏,游戏一开始,课堂上马上活跃起来,每个小组都尽情地投进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同学在抽数卡,有的同学在计算数卡上的点数,有的同学在做记录,还有的同学在做小老师,就连平时最不喜欢讲话、成绩比较差的几个同学也是那么认真!看到他们个个那么得意忘形,我想这种场面是以前的数学课堂中未曾出现的。
例如:“凑10”的认识课中,设置情景:妈妈出差带回10粒糖,要小明分给自己和小明的表弟吃,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分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每人各5粒,因为这样公平。
有的说:给弟弟6粒,自己4粒,因为弟弟年龄比我小。
有的说:我3粒,弟弟4粒,还剩3粒留给妈妈,因为妈妈很辛苦。
等等。
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在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课堂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的第一点建议是:要大力组织好学的游戏。
教材中的许多课整节都是由学生做游戏。
刚开始的组织是困难的,课堂可以用“喧哗”来形容,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完全属于学生,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
他们认真的计算数卡的点数,做好记录,希望最后的胜利属于自己。
如十六点大(16点为大,超过16为输,16点以下,大者为胜)的学生记录:一年(1)班第一人第二人第三人第四人15①17* 12③14②18 20* 13②16①16①16①14②11③14②18* 19* 16①16①13③16①14②赢3次赢1次赢1次赢2次姓名:李建锵苏铭杰陈莹廖瑞曦这个游戏里包含数的计算、数的大小比较和序数的概念,同时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因享受到合作的快乐而愿意交流,表达自己。
这时老师再进一步对成功合作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从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又例如:“20以内加法”熟悉课中,引入飞镖和飞盘,如下图所示,“假日里,爸爸带你去游乐园玩飞镖,(看图)如果只给你两只飞镖,只能飞两次,你可能拿多少分呢?”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看哪一个小组最多能计算出多少种可能的分数。
有多种可能:两支都中;一支中,一支不中;两支都不中。
得出的算式皆属于20以内的加法。
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 从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
在学习数的加法时,我们设计了“加6点”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先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人一副0——9的数卡,先由第一人洗匀,然后发一张卡给第二人,如果第二人觉得数字小了,可以还要,直到他说不要为止,如果他要的卡的总数比6大,他就输了,如果总数是6或比6小,在小组里是最大的,那这一轮就是他赢,他就可以得到一面红旗。
别看游戏简单,可是适合小孩子好赢的心理,他们玩起来可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有时老师说下课了,他们还在那里争论不休,一定要比出个输赢来。
在这个游戏中,他们不仅学到了得数是6的加法,就是10以内的所有得数都有可能全部用上了,但学生并不觉得这是在学习,而是在打扑克定输赢,而在这游戏中不知不觉把10以内的加法全玩得熟透了。
正是这些游戏,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对数学感兴趣。
刚开学时,我就让学生数一数本班有多少同学,教室里有多少桌椅,数一数学校有多少果树,家里有多少人,吃饭时用了多少碗、多少筷子等;学习简单加法时,我让学生分左右两边站好,后点人数并说出左边多少人,右边多少人,然后说出一共有多少人,不但学习了加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就目前的情景说成加法应用题的表达能力。
而在课前我经常让学生带例子来上学。
比如:课前先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哪些能用加法计算的例子,第二天上课时先让各学生在小组里说,在小组里评出优秀的再在班里讲,然后评出全班优胜者。
如我们在第一册第一单元1—10数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节感受课,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用手指的动作数1——10的数,顺数倒数,做到手脑并用,活跃思维。
第二个环节是听故事找数,要求学生把故事中的1——10这些好朋友找出来,看谁找得对找得多,故事是这样:猫妈妈生了4只小猫,第1只叫小黄猫,第2只叫小黑猫,第3只叫小白猫,第4只叫小灰猫。
有一天,猫爸爸和猫妈妈要出门,他们对小猫们说,要乖乖地在家里,不要到处乱跑。
于是,猫爸爸和猫妈妈就出门了。
小猫们想,我们已经长大了,也该帮爸爸妈妈干点活了,他们就干起活来。
小黄猫把家里的5间房子整理得整整齐齐,小黑猫把家里的6个碗洗得干干净净,小白猫把家里的7盆花浇水,小灰猫8个窗擦得光亮的,猫爸爸和猫妈妈回来了,都夸他们都是好孩子。
同学们不但能说出故事里几基数、序数,而且有的说,一共有6只猫,老师问:你是怎么想的?他说:猫爸爸和猫妈妈2只加上4只小猫就有6只猫。
你看我们的学生不但会数数,而且对加法应用题有感悟了。
第三个环节是瞎子摸棋,小组4人进行活动,每个组有一个杯子,里面有10个棋子,由第一个人随便摸几个棋子在手心,让组内的同学猜有几个,然后放开一起数,看谁猜得对,猜得对的或猜得最接近的数就算赢,在本子上画上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小组4人轮流摸,这样,同学们学得多轻松、多活跃啊!最后一个环节是听电话号码摆数,师与生、生与生互报互换互摆电话号码,既是在学习,又是人与人感情的沟通,使我们的数学真正和生活相贴近,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9、投"骰子"学数学为了上好2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规律,同时又要让学生能活泼参与学习过程,还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这些内容很简单、枯燥,如何设计好这一节课是个关键。
这一节课表面看上去好像很简单。
但是,要真正明白其中的数理,并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其实并不简单。
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扔骰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联系生活与实践来学数学,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具体设计如下:一、投骰子,激发兴趣,吸引参与。
上课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平常在玩跳棋时,靠投骰子,计算几个点,走几步决定输赢。
大家会投骰子,并计算谁投的点数大吗?"学生因为有了平时的经验,都高兴地说会。
我接着说:"这一节课,咱们就来接骰子,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下面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上下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试着奶一扔,比一比,看谁投的点数相加起来得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