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浸提与精制-电子教材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2) 重渗漉法
37
3) 加压渗漉法
38
4) 逆流渗漉法
39
2、应用特点 渗漉法属动态浸出,溶剂利用率高, 有效成分浸出完全。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制剂、 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的提取。 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提取 不适用于新鲜药材、易膨胀、无组织结构药 材。 需时较长,不宜用水作溶剂,通常用不同浓 度的乙醇,需防止挥发。
6
(二) 解吸与溶解阶段 解吸:解除药材中成分之间或成分与细胞壁之间 的相互吸附作用。 溶解:有效成分以分子、离子或胶体粒子等形式 或状态分散于溶剂中,遵循“相似相溶”的规律。 具解吸能力的溶剂:水,乙醇。 解吸与溶解是两个紧密相连的阶段,其快慢主要 取决于溶剂对有效成分的亲和力的大小。 加热提取或于溶剂中加入酸、碱、甘油及表面活 性剂,由于可加速分子的运动,或可增加某些有 效成分的溶解性,有助于有效成分的解吸和溶解。
10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1、药材粒度 主要影响渗透与扩散阶段二个阶段。 药材应具有适宜的粒度。 粒度小时,在渗透阶段溶剂易于渗入药材颗粒内部;在 扩散阶段,扩散面大、扩散距离短,有利于药物成分的扩 散。 过细――渗透效果增强,吸附作用增强――扩散速度 降低 过细――药材组织中大量细胞破裂―大量不溶物与树 脂混入― ―浸出杂质增加 过细――渗漉法中不适用,造成渗漉困难;过滤困难。
18
三、常用浸出溶剂 浸提溶剂的选择: 最大限度地浸出有效成分,最低限度地 浸出无效成分或有害物质 不影响活性成分 安全无毒 价廉易得
19
1、水 特点: 溶解范围广,选择性差。生物碱盐类、苷、有
机酸盐、鞣质、蛋白质、糖、树胶、色素、多糖、酶 等。
易于霉变、水解等不易贮存。
中药药剂学第六章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

二、离心分离法
离心分离法系指通过离心使液料中的固体与液体 或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产生大小不同的离心力而 达到分离的方法。该法适用于含有粒径较小且不易 自然沉降的不溶性或粘度较大的药液分离。或用于 分离两种密度不同的且不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 离心分离法和沉降分离法皆是利用混合物密度 不同进行分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离心分离的力是 离心力,沉降分离的力为重力。
表面活性剂
• 目的:促进药材表面的润湿性,鲤鱼某些药材成 分的浸提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对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起化 学作用,且毒性较小或无毒性,常选用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助于生物碱的浸出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于生物碱有沉淀作用,不 宜生物碱的浸出
常用方法和设备
煎煮法
• 适用于有效成分溶于水,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浸提成分谱广,但是带杂质较多
浓度梯度
• 药材组织内部的浓溶液与其外部溶液的浓度差 • 扩散作用的主要动力 • 浸提中:不断搅拌、经常更换新鲜溶剂、强制浸 出液循环流动、流动溶剂渗漉法均是提高浓度梯 度
溶剂pH
• 适当调节pH,有助于药材中某些弱酸弱碱性有效 成分在溶剂中的解吸和溶解
浸提压力
• 提高浸提压力可加速溶剂对药材的浸润与渗透过 程 • 加压下的渗透 有利于进出成分的扩散 • 药材组织内已充满溶剂后,加大压力对扩散速度 没有影响
重渗漉法
• 重渗漉法:重渗漉法是将渗漉液重复用作新药粉 的溶剂,进行多次渗漉以提高浸出液浓度的方法 。由于多次渗漉,则溶剂通过的粉柱长度为各次渗 漉粉柱高度的总和,故能提高浸出效率。
加压渗漉法
• 加压渗漉法总提取液浓度大,溶剂耗 量小,对下一道浓缩工序、回收溶剂 等很有利。
逆流渗漉法
• 是药材与溶剂在浸出容器中,沿相反 方向运动,连续而充分地进行接触提 取的一种方法。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五章 提取、分离与精制

中药药剂学
(八)药材成分
• 分子小的成分比大分子成分易于浸出。 • 小分子成分(多为有效成分)主要在最初部分的浸
出液内。 • 大分子的成分(多属无效成分)主要存在于后续浸
出液内 • 易溶性物质的分子即使大,也能先浸出来。
中药药剂学
(九)溶剂pH
• 调节适当的pH值,有助于药材中弱酸、弱碱 性有效成分的解吸和溶解
中药药剂学
(二)乙醇: 半极性溶剂,溶解水溶性与非极性物质。能与 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可利用水醇法除杂。 缺点: 乙醇具挥发性、易燃性,应注意安全防护。 具有药理作用,价较高。
中药药剂学
适用: • 利用不同浓度乙醇选择性地浸提有效成分: • 浓度愈高.脂溶性成分溶解度愈大 • 90%以上:浸提挥发油、树脂、叶绿素等; • 75%:杀菌、精制浸提物 • 50%—70%: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等;沉淀更多
中药药剂学
一、药效物质与杂质
(二)辅助成分 辅助成分 系指本身无特殊疗效,但能增强
或缓和有效成分作用的物质,或指有利于有效成分 的浸出或增强制剂稳定性的物质。
中药药剂学
一、药效物质与杂质
(三)无效成分 无效成分 系指无生物活性,不起药效的物质。
有的甚至会影响浸出效能、制剂的稳定性及外观 和药效等。例如蛋白质、鞣质、脂肪、树脂、淀 粉、黏液质、果胶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有效”和“无效”的旧有界限正逐渐被打破。
• 用酸性溶剂提取生物碱 • 用碱性溶剂提取皂苷等
中药药剂学
(十)新技术的应用: 超声波提取法,加速溶剂分子和药材成分分
子的运动或振动,缩短溶剂的渗透过程和增 加溶质的扩散系数(D值),从而提高浸提效果。
中药药剂之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一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一、中药材成分的类型1、有效成分与有效部位2、辅助成分3、无效成分4、组织物质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复方治病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点。
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制剂是复方(由几味药或数十味药组成),成分的构造极其复杂。
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为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和整体效应上。
所以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不是绝对地划分。
例如:鞣质在注射剂中为杂质应除去;在五倍子和没食子中被认为具有收敛作用的成分;在大黄中是辅助成分;在桂皮及其他多数药材中则是无效成分;第二节浸提(出)原理与影响因素一、浸提过程1、含义: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可溶性物质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
2、原理:浸出过程包括——溶质由药材固相向液相中的传递过程;系以扩散原理为基础。
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浸润与渗透阶段解吸与溶解阶段浸出成分扩散阶段1)浸润与渗透阶段该阶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溶剂的性质;药材表面状态、毛细孔状态、大小、分布;比表面积;压力等2)、解吸与溶解阶段关键是选择最适当的溶媒,溶解有效成分,使渗透压升高,从而进入更多的浸出溶剂,使细胞膨胀、破裂。
常用溶媒:水:为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极性大,溶解范围广。
选择性差,易霉变。
乙醇:常用溶剂之一。
半极性溶剂,溶剂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
具有药理作用,价格较贵,易燃。
其它溶媒:乙醚、氯仿、丙酮等。
3)、浸出成分扩散阶段高渗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以平衡其渗透压。
这就是浸出的动力——浓度差(药材组织内的浓度与外面周围溶液的浓度差)。
物质的扩散速率可用FICK‘S第一扩散公式来说明。
ds/dt=-DFdc/dxds/dt为扩散速度;F为扩散面积;dc/dx为浓度梯度;D为扩散系数;根据FICK‘S方程,提高扩散速度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溶质的浓度梯度。
方法主要有:用浸出溶剂或稀浸出液随时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创造最大的浓度梯度是浸出方法和浸出设备器械设计的关键问题。
中药药剂之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一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一、中药材成分的类型1、有效成分与有效部位2、辅助成分3、无效成分4、组织物质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复方治病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点。
绝大多数的中药材制剂是复方(由几味药或数十味药组成),成分的构造极其复杂。
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为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和整体效应上。
所以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不是绝对地划分。
例如:鞣质在注射剂中为杂质应除去;在五倍子和没食子中被认为具有收敛作用的成分;在大黄中是辅助成分;在桂皮及其他多数药材中则是无效成分;第二节浸提(出)原理与影响因素一、浸提过程1、含义: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可溶性物质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
2、原理:浸出过程包括——溶质由药材固相向液相中的传递过程;系以扩散原理为基础。
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浸润与渗透阶段解吸与溶解阶段浸出成分扩散阶段1)浸润与渗透阶段该阶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溶剂的性质;药材表面状态、毛细孔状态、大小、分布;比表面积;压力等2)、解吸与溶解阶段关键是选择最适当的溶媒,溶解有效成分,使渗透压升高,从而进入更多的浸出溶剂,使细胞膨胀、破裂。
常用溶媒:水:为最常用的溶剂之一。
极性大,溶解范围广。
选择性差,易霉变。
乙醇:常用溶剂之一。
半极性溶剂,溶剂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
具有药理作用,价格较贵,易燃。
其它溶媒:乙醚、氯仿、丙酮等。
3)、浸出成分扩散阶段高渗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以平衡其渗透压。
这就是浸出的动力——浓度差(药材组织内的浓度与外面周围溶液的浓度差)。
物质的扩散速率可用FICK‘S第一扩散公式来说明。
ds/dt=-DFdc/dxds/dt为扩散速度;F为扩散面积;dc/dx为浓度梯度;D为扩散系数;根据FICK‘S方程,提高扩散速度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溶质的浓度梯度。
方法主要有:用浸出溶剂或稀浸出液随时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创造最大的浓度梯度是浸出方法和浸出设备器械设计的关键问题。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集85%初漉液另存,续漉液浓缩后与之合并。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回流法
• 适用范围:不适于受热易破坏药材。
• 方法: 1.回流热浸法--圆底烧瓶 冷凝管 溶剂只能循环使
①常压滤过:玻璃漏斗、搪瓷漏斗等 ②减压滤过: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滤器 ③加压滤过:压滤器、板框压滤机 ④薄膜滤过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薄膜滤过
• 微孔滤膜滤过
截留粒径范围:0.02~10μm 滤除:细菌和细小悬浮颗粒 用途:精滤、热敏药物除菌、制备高纯水
• 超滤
含义:在透过溶剂的同时,透过小分子溶质,截留大分子溶
用,需更新2-3次 ,用量多。
2.回流冷浸法--索氏提取 循环回流冷浸装置 溶剂
既可循环使用又能不断更新,用量少。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水蒸气蒸馏法
• 适用范围: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
破坏,遇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 成分的提取、分离。
• 方法:共水蒸馏法(直接加热法)、通水蒸气蒸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扩散公式
ds=-DF.dc/dx.dt
• dt:扩散时间 • ds: dt 时间内物质的扩散量 • F:扩散面积,代表药材的粉碎度 • dc/dx:浓度梯度 • D:扩散系数 D=RT/N 6πγη • - :扩散趋向平衡时浓度降低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V/t:滤过速度
《中药的浸提》课件

浸提的方法
浸提的方法包括煎煮法、回流法、连 续提取法等。
回流法是在煎煮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的一种方法,通过加热水蒸气或有机 溶剂进行回流提取,以提高提取效率 。
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浸提方法之一,是 将药材加水煎煮一定时间,将有效成 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连续提取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浸提方法 ,通过多次提取和分离,将药材中的 有效成分完全提取出来。
的提取温度。
提取时间
根据药材的性质和提取 溶剂的特性,选择适当
的提取时间。
提取次数
根据需要,可以多次提 取以充分提取药材中的
有效成分。
提取液的分离与纯化
01
02
03
04
过滤
将提取液中的固体杂质过滤掉 。
离心分离
将提取液中的悬浮颗粒分离出 去。
沉淀
通过添加沉淀剂使有效成分沉 淀下来。
结晶
通过降温或蒸发溶剂等方法使 有效成分结晶析出。
适当的提高浸提温度可以促进溶剂分 子与药材成分的相互作用,提高浸提 效率。但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药材中热 敏性成分的损失和破坏。
浸提时间
总结词
浸提时间对浸提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浸提时间过短可能无法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而浸提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药效成分的损失和破坏。因此, 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浸提时间。
05
中药浸提的未来发展
中药浸提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创新提取工艺
研发新的提取工艺,提高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 浸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优化提取设备
改进和优化浸提设备,实 现自动化、连续化和规模 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开发新型提取剂
研究新型、环保、高效的 提取剂,替代传统有机溶 剂,降低环境污染。
第四章 浸提与精制

第四章浸提与精制第一节浸提学习要点①煎煮法、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回流法、浸渍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常用浸提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②浸提过程及影响浸提的各种因素。
③常用浸提溶剂及浸提溶剂及浸提辅助剂的种类与特点。
④常用浸提设备。
浸提系指将药材中的可溶物转移到适宜溶剂中的过程。
浸提是中药提取工艺中的重要单元操作,是多数制剂制备工艺的第一步,将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在中药制剂生产中占重要的地位。
一、浸出过程与影响因素(一)浸出过程1.浸润与渗透药材与溶剂接触,首先附着于药材表面使之润湿。
固体药材的润湿性常以接触角θ来表示,当θ=00时为完全润湿;900>θ>00时为可润湿:180>θ>900时为不润湿,大多数情况下,药材能被水和低浓度乙醇等极性较强的溶剂润湿。
由于液体静压力和毛细管的作用,溶剂进入药材空隙和裂缝中,使干皱细胞膨胀,恢复通透性,溶剂更进一步地渗透入细胞内部。
2.解吸与溶解溶剂渗透进入细胞后,可溶性低分子成分逐渐溶解,高分子物质则逐渐胶溶。
随着溶液浓度的逐渐增大,渗透压增高,溶剂继续向细胞内透入,部分细胞壁膨胀破裂,为已溶解的成分向外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
浸提溶剂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后,成分能否被溶解,取决于成分结构和溶剂性质,根据“相似相溶”规律,水能溶解极性大的生物碱盐、黄酮苷、皂苷等,也能溶出高分子胶体。
由于增溶和助溶作用,还可溶出某些极性小的物质。
高浓度乙醇能溶出少量极性小的苷元、香豆素和萜类等,也能溶出蜡、油脂等脂性杂质。
溶剂中加入适量酸、碱、表面活性剂,可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
3.扩散当进入细胞内的溶剂溶解大量成分后,使细胞内外出现浓度差,而产生较大的渗透压。
细胞外侧纯溶剂或稀溶液向细胞内渗透,细胞内高浓度溶液中的溶质就不断地向周围低浓度方向扩散,直至内外浓度相等,渗透压平衡。
浓度差是渗透或扩散的推动力,扩散速率可以Fick扩散定律说明:式中,dr为扩散时间:ds为在dt时间内物质(溶质)的扩散量;F为扩散面,代表药材的粒度与表面状态;dc/dx为浓度梯度;负号表示扩散趋向平衡时浓度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药技术》电子教材中药的浸提与精制一、中药浸提过程浸提过程是指溶媒进入药材组织细胞将药用成分溶解后形成浸提液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浸润与渗透、溶解、扩散、置换等几个相互联系而又交错进行的过程。
浸提的实质就是溶质(成分)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溶媒液相中的传质过程。
浸提过程不是简单的溶解过程,而是通过使药材润湿,溶媒向药材组织细胞中渗透,药用成分解吸、溶解、扩散、置换等一系列过程来完成。
(一)浸润与渗透阶段浸提溶剂加入到药材中时,溶剂首先附着于药材表面使之润湿,然后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渗透入组织细胞内。
若药材不能被溶剂润湿,则溶剂无法渗入细胞浸出有效成分。
溶剂能否使药材表面润湿,与溶剂表面张力、药材性质及表面积和其所附气膜有关。
一般药材的组成物质大部分带有极性基团,如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故易被极性溶剂所润湿。
但含油脂或蜡质多的药材如麦角、杏仁等,则不易被极性溶剂所润湿,须先行脱脂或脱蜡后,方可用水或乙醇浸出。
反之,非极性溶剂不易使潮湿的药材润湿,须将药材先行干燥,非极性溶剂才能使之润湿而渗入细胞内。
在制剂生产上可以采用向溶媒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或强力搅拌等降低或破坏界面张力达到润湿的目的。
(二)解吸、溶解阶段药材中各成分间有一定的亲和力,溶解前必须克服这种亲和力,才能使各成分转入溶剂中,这称之为解吸附。
浸出有效成分时,应选用具有解吸作用的溶剂,如乙醇就有很好的解吸作用。
有时在溶剂中加入适量的酸、碱、甘油或表面活性剂以助解吸。
溶剂渗入细胞后即逐渐溶解可溶性成分,溶剂种类不同,溶解的成分也不同。
药用成分能否被溶解,取决于药用成分的结构和溶媒的性质,通常遵循“相似相溶”的规律。
随着可溶性成分的溶解和胶溶,浸提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渗透压提高,溶媒继续向细胞内透入,部分细胞壁膨胀破裂,为已溶解的成分向外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扩散阶段溶剂在细胞中溶解可溶性成分后,细胞内形成高浓度溶液而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因此细胞外的溶剂不断渗入细胞内,而细胞内溶质则不断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在药材表面形成一层很厚的浓液膜,称为扩散“边界层”,浓溶液中的溶质继续通过边界膜向四周的稀溶液中扩散,直至整个浸出体系中浓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扩散就终止。
在此过程中,组织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是渗透和扩散的推动力。
在静止条件下,完全由于溶质分子浓度不同而扩散的称为分子扩散;伴有湍流流体运动而加速扩散的称为涡流扩散。
浸出过程中两种类型的扩散方式均有,而后者更具实践意义。
扩散是浸提过程的关键阶段,扩散的速度决定浸提过程的快慢。
(四)置换阶段浸出的关键在于造成最大的浓度梯度。
在整个浸出过程中,用浸提溶剂或稀浸提液随时置换药材周围的浓浸出液,力求创造出最大的浓度差,是保证浸出顺利进行并达到完全的关键。
当进行药材浸提工艺设计时,如浸渍技术操作中,搅拌、药材粉粒悬于溶媒上部;渗漉技术操作中浸提溶媒或稀浸提液缓缓从上向下流,上部浸提溶媒浓度最低,底部流出液为浓溶液,形成了最大的浓度差,获得最好的浸提效果,从而达到完全浸提的目的。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1.浸提溶剂的 pH 值浸出溶剂的 pH 值与浸出效果有密切关系,适当的 pH 值能增加药用成分的溶解度及制剂的稳定性。
又因为药材内所含成分的性质各不相同,在不同的 pH 值条件下溶解性能不一,故调节浸出溶剂的 pH 值,有利于某些有效成分的浸出。
2.粉末的粗细一般来说,药材粉碎得愈细,扩散面积愈大,有利于药用成分的浸提,但粉碎过细,吸附作用增强,有效成分被吸附而损失;粉碎过细,大量细胞破裂,可使浸出杂质增多,黏度增大,造成滤过困难或制品在贮存中产生浑浊及沉淀。
因此对药材的粉碎程度的选择要根据药材本身的性质、浸提溶媒及浸提方法决定。
若以水为浸提溶剂时,叶、花、草类一般不需粉碎;小果实、种子类压碎即可;大果实、根、茎、树皮类宜用薄片或粗颗粒。
3.浸提温度温度与扩散速度成正比,应根据药材性质适当控制温度,温度升高能使药材组织软化,促进膨胀,增加可溶性成分的溶解和扩散速度,加速浸出的进行。
同时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酶被破坏、浸提液的黏度降低,有利于制剂的稳定性。
但温度过高,能使药材中某些不耐热的成分或挥发性成分分解、变质或挥发。
所以在浸提时一般药材的浸提温度以保持在溶媒沸点温度以下或接近沸点温度。
通常将浸提温度控制在不破坏药用成分的范围内。
4.浸提时间一般说浸出时间与浸出量成正比。
在一定条件下时间愈长,浸出物质愈多,但当扩散达到平衡后,时间即不起作用。
另外时间过长会增加无效物质的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如苷类等易被浸出的酶分解。
所以浸提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浸提溶媒、浸提方法等来确定。
5.浓度梯度浓度梯度是指药材粉粒细胞内的浓溶液与其外面周围稀浸提液之间的浓度差。
扩散是影响浸出效果的主要因素。
使溶液保持最大的浓度梯度,有利于扩散的进行。
一般常用更新或添加新溶剂来增大溶液的浓度梯度。
在选择浸出工艺与浸出设备时,应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保证最大的浓度梯度,以加速药用成分的浸提,如不断搅拌、强制浸出液循环、采用流动的溶剂的渗漉法等。
6.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在流动的介质中进行浸出时,提高药材与溶剂二者相对运动速度能使扩散边界层变薄或边界层更新加快。
但相对速度过快会增加溶剂的耗用量。
7.压力药材组织坚实,浸出溶剂较难浸润,提高浸出压力,有利于增加浸润过程的速度,使药材组织内更快地充满溶剂和形成浓溶液,加速溶媒对药材的浸润与渗透;促使溶质扩散过程较早发生,同时加压可将药材组织内某些细胞壁破坏,也有利于扩散。
当药材组织内充满溶剂后,加大压力对扩散速度影响不大。
压力对组织松软、容易湿润的药材的浸出影响也不很显著。
8.浸出过程的强化途径强化途径是指施加外力以加速浸出过程的方法,目前浸出过程的强化途径主要有流化强化浸出、电磁强化浸出、电磁振动强化浸出、脉冲强化浸出等。
三、常用浸提溶剂(一)浸提溶剂的基本要求浸提溶剂系指用于浸出药材中可溶性成分的液体,浸出后所得到的液体叫浸出液,浸出后的残留物叫药渣。
药材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浸出溶剂影响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和药剂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效益等。
生产中对浸提溶剂的要求为:①能最大限度的溶解和浸出有效成分,最大限度抑制浸出无效成分或有毒物质。
②本身无显著的药理作用。
③不与有效成分发生不应有的化学反应,不影响方剂的药效。
④经济、安全、易得、性质稳定。
浸提溶媒要完全符合上述要求是十分困难的,生产实践中的选用原则是基于上述基本要求,根据药材的性质与成分特性、医疗要求及溶媒的溶解性能,通过试验选定适宜的浸提溶媒。
(二)常用的浸提溶剂1.水水为极性溶媒,它可与乙醇、甘油等溶媒相混溶,是中药制剂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浸提溶媒,具有经济易得、易透入植物细胞内、无药理作用及溶解范围广的特点。
生物碱及其盐类、苷、水溶性有机酸、氨基酸、黏液质及部分的糖、蛋白质、鞣质、树胶、色素、酶等都能被水浸出。
挥发油微溶于水,可被水小部分浸出。
水也存在无防腐性能、选择性差、沸点高、挥发性差、浓缩时易使不耐热的有效成分被破坏、能引起某些有效成分产生水解或其他化学变化等缺点。
2.乙醇乙醇是一种半极性溶剂,化学性质较稳定,毒性较小。
对脂溶性成分及水溶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可以溶解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糖、有机酸、鞣质、色素等成分以及树脂、油脂、挥发油、内酯、芳香烃等。
可以根据被浸出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浸取。
含醇量在 20%以上时有防腐作用;含醇量达 40%时,能延缓酯类、盐类等成分的水解;用 50%以下的乙醇浸出苦味质、蒽醌苷类化合物等;用 50%~70%的乙醇适于浸出生物碱、苷类;90%以上的乙醇适于浸出挥发油、树脂、叶绿素等。
但乙醇有易燃烧、易挥发、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成本较高等缺点。
乙醇有一定的生理活性,价格较贵,故使用时应以能满足制备的目的为限,不宜过多地使用。
此外乙醇还易挥发、燃烧,在生产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3.氯仿氯仿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在水中微溶,与乙醇、乙醚可任意混溶,能溶解生物碱、苷类、挥发油、树脂等,不溶解蛋白质、鞣质等,具有防腐作用。
氯仿不易燃烧,但有强烈的药理作用,故在浸出液中应尽量除去,通常用于提纯有效成分。
4.乙醚乙醚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在水中微溶,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能任意混溶,其溶解选择性较强,大部分溶解于水的有效成分在乙醚中均不溶解,但其有强烈的药理作用,又极易燃烧,目前仅用于有效成分的提纯与精制,最终需从浸出液中除去。
5.石油醚石油醚是一类非极性有机溶剂,能溶解脂肪油、蜡质和少数的生物碱,但对药材其他成分几乎不溶解。
在中成药生产中主要作为脱脂剂。
石油醚具有强烈的挥发性、燃烧性。
6.丙酮丙酮是一种良好的脱脂溶剂,因能与水任意比混溶,故常用于新鲜的动物药材的脱水或脱脂。
丙酮具有防腐作用,但易挥发与燃烧,且有一定毒性,不宜作溶剂保留在制剂中。
四、浸提辅助剂浸提辅助剂系指能够提高溶剂的浸出效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制品的稳定性、除去或减少某些杂质的附加物质。
加入浸提辅助剂目的是①增加浸提成分的溶解度;②提高浸提效能;③增加制剂、药液稳定性去除或减少某些杂质。
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1.酸酸可与生物碱生成可溶性生物碱盐类,以利于浸出。
适当的酸度还可以对一些生物碱产生稳定作用或沉淀某些杂质。
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醋酸、枸椽酸、酒石酸等。
如浸出液需要浓缩,以加入盐酸等挥发性酸为宜。
2.碱碱有利于酸性成分的浸出和除去杂质,常用的碱有氨水、碳酸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等。
氨水是一种挥发性弱碱,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小,用量易控制;碳酸钙为一种不溶性碱化剂,能除去树脂、鞣质、有机酸、色素等许多杂质;氢氧化钠因碱性过强一般不用。
3.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能增加药材的浸润性,提高溶剂的浸出效果。
应根据被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种类及浸出方法进行选择。
常用的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五、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浸提方法不同可使浸出效果和药效有所差异,目前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药的浸出过程,中药提取工艺流程框图及生产区域划分见图 5-1。
(一)煎煮法煎煮法系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浸出溶媒通常用水,故也称“水煮法”或“水提法”。
适用于药用成分溶于水且对热稳定以及药用成分不明确药材的浸提。
但采用煎煮法时,浸出的成分比较复杂,除有效成分外,部分脂溶性物质及其他杂质往往也浸出较多,且对热不稳定的成分或易水解、酶解的成分或挥发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易被破坏或挥散,同时对后道工序精制不利,此外含淀粉、黏液质、糖等成分较多的原料,加水煎煮后,其浸出液比较黏稠,过滤常较困难。
1.操作方法按照处方要求将所需药材加工炮制合格,切制成饮片或粉碎成碎块,准确称量配齐,置适宜的煎器中,加冷水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20~60 分钟)后,使药材充分膨胀,加热至沸,保持微沸浸出一定时间(1~2 小时),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煮 1~2 次,至煎液味淡薄为止,收集各次煎出液,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再制成规定的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