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

不可不知的100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

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一一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

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一一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

3、叶澜《教育概论》一一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

4、《中庸》“修道之谓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

择乡,游

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一一“环境决定论”;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荀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一“教育”一词最早出处;

《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一一“道德”二字最早合用;

6、《学记》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

②“教学相长”“长善救失”;

③“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体性原理;

⑤“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着作;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10、孔子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知新” 、“性相近,习相远”;

④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

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11、墨子①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一一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环境决定论” ;

12、老子一切回归自然;

13、朱熹“明天理,灭人欲”;

“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

《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材;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14、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士”;

15、柏拉图①《理想国》、《法律篇》;

②“天赋说”;

③最早提出“创造力是无意识”的观点;

16、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思想;

“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伦理学》、《政治学》

17、培根①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②提出了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

18、夸美纽斯①《大教学论》;

(捷克)②最早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

作用;

③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明确指出教育中必须尊重

人、按照人的自然天性塑造人。

19、康德(德国)首开教育学讲座;

“教育是‘人最应尽力的最大而最难得问题。'”

20、赫尔巴特①《普通教育学》一一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②建立了“四段论”教学体系,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

③最早阐述和论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④“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⑤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成阶段理论”,即:明了一联想一系统一方法,从而使班

级授课制

基本定型。

21、洛克(英国)①“白板说”一一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

欲的做成任何样式”;

②主张绅士教育;

22、卢梭(法国)①《爱弥尔》一一自然教育思想;《新爱洛绮丝》;

②提出“天赋人权”的社会契约论;

③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

④“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的发展”;

⑤“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23、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

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4、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

25、斯宾塞(英国)①《教育论》一一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教育;

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一国外最早出现“课程” 一词的着作;

26、梅伊曼①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思想;

②《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学论》,囊括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全部内容;

27、拉伊《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28、杜威(美国)①《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一“教育即生活”“教育既生长”“教育既改造”;

②提倡以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③提出“做中学”思想;

④创办“芝加哥实验”;

⑤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骤观点”;

29、凯洛夫(俄国)《教育学》——我国翻译的第一本教育学着作;

30、布鲁纳(美国)①《教育过程》一一提出“学科结构”和“发现法”思想;

②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③提出三种不同的认知表征形式: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

④总结知识学习的获得过程包含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

换、知识的评价;

⑤在教学中提出了结构教学观、发现法教学模式、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

31、布鲁姆(美国)①《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

知领域、情感领域、动

作技能领域;

②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2、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3、赞可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理论;

34、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理论”;(前苏联)“没有聪明能干的教师,就没有集体。”——说明教师个体劳动的重

要性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

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

烈。”——主体性原理;

35、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36、蔡元培①提出《对应教育方针之意见》,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

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②“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美德。”

37、陶行知①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包括“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 “教学

做合一”三个部分;

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8、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

教育的着作;

39、“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

40、“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

41、李秉德把我国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有: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

法,包括讲授法、谈话

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直观感知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⑤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

法(发现法)。

42、华生(美国)《行为主义》一书中指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

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

丐、盗贼......................... 。”----- “环境决定论”;

43、“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

44、“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45、“ 当代人本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斯杰

46、“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

47、“ 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

48、“ 社会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和布拉梅尔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