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人物汇总1. 皮亚杰(Jean Piaget): 他是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儿童的思维是通过适应环境中的刺激不断发展的。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关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冲突和无意识意向。
3.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他是德国哲学家,提出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正面对人类存在的真实性和有限性是重要的。
4. 巴赫金(Lev Vygotsky): 他是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5. 斯金纳(B.F.Skin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
6.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7. 罗杰斯(Carl Rogers):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倡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在积极和有助于成长的环境中能够实现自我实现。
8. 包尔斯(Jerome Bruner):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环境互动来建构新的知识与理解。
9. 康德(Immanuel Kant): 他是德国哲学家,强调理性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理论。
10. 赫康(Erik Erikson): 他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身份认同和个人发展。
11. 约翰·迪维(John Dewey): 他是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基于个体实践和经验。
12. 皮亚杰(Alfred Adler): 他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心理学理论,重视个体的社会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教综人物及年份总结

教育综合知识专题汇总人物篇一、“之父”大汇总1。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2。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3。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4。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5.冯特——心理学之父6.泰勒——课程评价之父7.乌申斯基——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8.帕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9.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10。
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二、人物—中国——教育家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论语》,教育作用“庶富教";“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六经、文行忠信;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谦虚笃实;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学—思—习—行的统一过程行的学习过程。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
子思——与孟子并称思孟学派。
《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习过程。
2。
孟子—-《孟子•尽心上》首次使用“教育”一词;性善论、内发论代表人物、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3。
墨子-—素丝说4。
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外铄论代表人物5.董仲舒-—“性三品”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
朱熹-—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四书集注》、“因材施教”、“启发”一词的提出者7。
张焕纶——1878年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近代小学教育开端8。
盛宣怀——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近代公立小学教育开端9.张百熙——起草“壬寅学制”、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0。
张之洞--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1。
荣庆——奉命重新修订“壬寅学制"形成“癸卯学制”12.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归纳(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归纳1.朱熹——“学不躐等”;教育神话起源说。
2.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产婆术。
4.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教育遵循自然”;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5.柏拉图——《理想国》。
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步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提出分班教学。
7.夸美纽斯——“泛智”;“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8.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传统教育学代表。
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现代教育理论代表。
10.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11.赞科夫——“一般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
12.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教育评价之父”。
13.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
15.冯特——莱比锡大学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始祖”;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内省)。
16.裴斯泰洛奇——“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个人本位论;师范教育奠基人。
17.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1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20.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2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22.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教学目标分类)P460;23.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24.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2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26.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2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28.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饿猫的实验;相同要素学习迁移理论;教育心理学之父。
2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程序性教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大师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大师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界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在教育学领域中,也存在着一些杰出的大师级人物。
这些教育学大师不仅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也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学大师,分析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影响。
1. 杜威(John Dewey)杜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大师之一。
他是美国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改革者。
杜威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将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的学术成就对教育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并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
弗洛伊德提出了个体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的精神活动是心理发展的关键。
他的理论深入探讨了儿童的心理行为和心理问题,对后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皮亚杰(Jean Piaget)皮亚杰是一位瑞士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皮亚杰通过研究儿童的思维与认知过程,提出了一套描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成为现代教育学中的重要理论框架。
他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儿童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维果茨基是俄罗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和学习是通过与他人交流和社会互动来实现的,他提出了著名的“区域性近期发展”(Zo 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该理论强调了社会情境和文化对学习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为教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5. 巴尔地(Benjamin S. Bloom)巴尔地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目标分类”(Cognitive Taxonomy)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研究者和学者。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下面将对部分教育学人物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教育学人物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教育无贵贱之分”的观点,倡导“以德育人”,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思想。
2.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3.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家。
他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目的性,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注重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结合。
二、现代教育学人物1.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自由与自治”的教育原则,主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2. 约翰·路易斯·卢梭(1712-1778):法国哲学家、教育家。
他强调儿童天性的纯真和自由性,主张按照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教育,提出了“按性情而行”的教育原则。
3.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4.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教育家。
他主张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的公民。
5. 杜克·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教育“从婴儿开始”的观点,主张幼儿教育从婴儿时期就应进行,以培养婴幼儿的感官、智力和情感。
6.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立者。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及其主要成就

1.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泛智教育”。
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
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
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教育即生长”。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
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轮论的典型代表。
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
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
教育理论基础人物理论总结

法国利托尔诺:生物起源说英国沛西能:生物起源说美国孟禄:心理起源说苏格拉底:问答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19世纪达到高潮教育无用论,社会本位论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源泉《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英国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归纳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1。
“泛智”教育2。
教育适应自然3.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4。
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卢梭:“性善论"者,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个人本位论,儿童中心论课程的过程模式思想德国康德:《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教育万能论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个人本位论,形式教育论洛克:外铄论。
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绅士教育论”,,《教育漫话》形式教育论德国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1。
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伦理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
教育性教学原则4。
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标志教学过程理论形成5。
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社会本位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实质教育论进一步设计和实施班级教学首次提出把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最新教育基础知识代表人物汇总

教师招聘资料分类整理代表人物1、阿特金森:学习动机理论中,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比。
2、阿普尔: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3、埃里克森:是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
4、艾拉斯莫斯: 最早提出“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
5、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
6、艾利斯:提出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7、爱德华:编制个人兴趣量表。
(EPPS)8、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为心智技能形成需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9、安吉尔: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9、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10、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理论中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是学习迁移中认知观的代表人物;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11、巴格莱: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活动类型学说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是学习理论中经典型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13、班杜拉:德育模式中社会模仿模式的创始人;学习理论中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是学习动机理论中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代表人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
14、保罗. 朗格朗: 最早系统的论述终身教育,创作了《终身教育引论》。
15、鲍尔斯: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6、比纳: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的智力测验比纳- 西蒙量表的创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不知的100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人物总结)1、利托尔诺《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人民的教育》一一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2、孟禄《教育史教科书》一一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3、叶澜《教育概论》一一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4、《中庸》“修道之谓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一一“环境决定论”;《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一“教育”一词最早出处;《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一一“道德”二字最早合用;6、《学记》①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相传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②“教学相长”“长善救失”;③“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一教育的政治功能;④“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体性原理;⑤“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7、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着作;&《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9、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10、孔子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知新” 、“性相近,习相远”;④最早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11、墨子①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一一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环境决定论” ;12、老子一切回归自然;13、朱熹“明天理,灭人欲”;“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四书集注》《童蒙须知》《小学》——宋代以后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材;“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14、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士”;15、柏拉图①《理想国》、《法律篇》;②“天赋说”;③最早提出“创造力是无意识”的观点;16、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思想;“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伦理学》、《政治学》17、培根①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②提出了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18、夸美纽斯①《大教学论》;(捷克)②最早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作用;③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明确指出教育中必须尊重人、按照人的自然天性塑造人。
19、康德(德国)首开教育学讲座;“教育是‘人最应尽力的最大而最难得问题。
'”20、赫尔巴特①《普通教育学》一一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②建立了“四段论”教学体系,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③最早阐述和论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④“教师中心论”的代表;⑤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成阶段理论”,即:明了一联想一系统一方法,从而使班级授课制基本定型。
21、洛克(英国)①“白板说”一一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成任何样式”;②主张绅士教育;22、卢梭(法国)①《爱弥尔》一一自然教育思想;《新爱洛绮丝》;②提出“天赋人权”的社会契约论;③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④“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的发展”;⑤“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23、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24、乌申斯基(俄国)《人是教育的对象》;25、斯宾塞(英国)①《教育论》一一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教育;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一国外最早出现“课程” 一词的着作;26、梅伊曼①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思想;②《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学论》,囊括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27、拉伊《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28、杜威(美国)①《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一“教育即生活”“教育既生长”“教育既改造”;②提倡以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③提出“做中学”思想;④创办“芝加哥实验”;⑤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骤观点”;29、凯洛夫(俄国)《教育学》——我国翻译的第一本教育学着作;30、布鲁纳(美国)①《教育过程》一一提出“学科结构”和“发现法”思想;②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③提出三种不同的认知表征形式: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④总结知识学习的获得过程包含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知识的评价;⑤在教学中提出了结构教学观、发现法教学模式、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31、布鲁姆(美国)①《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②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32、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33、赞可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理论;34、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理论”;(前苏联)“没有聪明能干的教师,就没有集体。
”——说明教师个体劳动的重要性“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主体性原理;35、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36、蔡元培①提出《对应教育方针之意见》,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②“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美德。
”37、陶行知①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包括“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 “教学做合一”三个部分;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38、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着作;39、“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40、“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41、李秉德把我国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有: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直观感知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④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⑤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
42、华生(美国)《行为主义》一书中指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
”----- “环境决定论”;43、“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44、“ 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45、“ 当代人本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斯杰46、“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施瓦布47、“ 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杜威、罗杰斯48、“ 社会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康茨、拉格和布拉梅尔德49、孔颖达“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我国最早“课程”一词的出处;50、加里宁“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51、伊拉斯谟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52、贝尔、兰卡斯特19 世纪初期在英国创立“导生制”,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53、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追求教学的“个性化”。
54、桑代克①《教育心理学》一一最早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的奠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确立为四个板块:人性问题、动物学习心理、教学测量评估、个别差异。
②提出了“联结主义学习观”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总结出学习的规律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③提出“共同要素说”——技能的迁移理论;55、泰勒被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56、詹姆斯《同教师的谈话》——强调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告诉教师:“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必须与心理学所提及的原理相一致”。
57、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
58、霍尔①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在儿童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②“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遗传决定论”59、卡特尔从心理统计和测量领域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60、房东岳1908 年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
61、廖世承1924 年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2、潘菽1963 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63、罗伦茨首先提出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概念。
64、高尔顿《天才的遗传》中指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组织之受遗传决定一样”——“遗传决定论”65、维果斯基①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和“最近发展区”思想;②强调学习要在“学习的最佳时间”内的观点;③创立了“社会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学派(维列鲁学派);④认为人的发展受三个因素的制约:社会文化一历史因素、个性因素、社会实践活动因素。
66、格赛尔提出“自然成熟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双生子爬梯”实验。
67、皮亚杰①提出“发生认识论”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②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1932年出版的《儿童道德判断》一书,是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③创立了临床研究法(谈话法),设计了“对偶故事”;④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主要因素);⑤把个体的认知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四个阶段。
68、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69、威特金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差异。
70、卡根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沉思型与冲动型的差异。
71、吉尔福德提出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为辐合型与发散型的差异。
72、L. M.推孟1916年制定了《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73、韦克斯勒编制了《韦氏智力量表》,其中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
74、荣格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75、斯金纳①提出了“操作强化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②把行为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③设计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