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组系统设计计算书汇总

空调机组系统设计计算书汇总
空调机组系统设计计算书汇总

家庭专用中央空调机组

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机组简介 (3)

2. 设计条件[1] (3)

3. 热力计算 (3)

4. 冷凝器设计计算 (5)

4.1 有关温度参数及冷凝热负荷确定 (5)

4.2 翅片管簇结构参数选择与计算 (6)

4.3 计算冷凝风量 (7)

4.4 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 (7)

4.5 计算制冷剂侧换热系数 (8)

4.6 计算冷凝器总传热系数K (9)

5. 室外机风叶电机的选型 (10)

6. 蒸发器的设计计算 (10)

6.1 结构规划 (10)

6.2 翅片管各部分传热面积计算 (11)

6.3 确定冷却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12)

6.4 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 (13)

6.5 计算管内表面传热系数i 和传热面积A0 (14)

7. 风侧阻力计算与内风机选型 (15)

8. 毛细管的选型 (15)

9. 配管设计 (16)

9.1 压缩机吸气管管径的计算 (16)

9.2 压缩机排气管管径的计算 (17)

9.3 冷凝器到毛细管前的液体管路管径的计算 (18)

参考文献: (18)

1. 机组简介

该XXX机组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机构以及电控系统等组成。它通过直接向空调区域送冷却空气来达到调节室内空气环境的目的,适用于面积在约10-25㎡的办公室、酒店客房、小型营业场所或家居等场所。

2. 设计条件[1]

根据GB/T 18836-2002《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要求,名义制冷工况: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4℃。

3. 热力计算

根据名义制冷工况: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4℃,初步确定:冷凝温度t k 为47℃,对应的冷凝压力P k为18.12bar(绝对压力,下同);蒸发温度t0为4℃,对应的蒸发压力P0为5.66bar,并做如下假设:冷凝器过冷度为6℃,蒸发器过热度为6℃,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入口的温升为2℃,冷凝器出口到膨胀阀前的温降为1℃。压缩机的指示效率ηi为0.8,忽略系统中的压力损失,循环参数及压焓图如下:

1’——蒸发器出口状态点 1”——压缩机吸气状态点 2s ——压缩机排气状态点(理论点) 2——压缩机实际排气状态点 3’——冷凝器出口状态点 4——节流阀前状态点 5——蒸发器进口状态点

查R22热力性质图表得下表1参数:

表1

制冷量:Q 0=2.6kW

压缩机出口处制冷剂的焓:h 2= h 1”+(h 2s -h 1”)/ηi =450.735 单位质量制冷量:q 0=h1’-h4=411.35-243.82=167.53kJ/㎏ 单位理论功:w 0=h 2-h 1”=450.735-412.66=38.075kJ/㎏ 制冷剂循环质量流量:q m =Q 0/q 0=2.6/167.18=0.0155㎏/s

图1 制冷循环压焓图

4

2

1”

1

1’

5

4℃

3

47℃

3’

lgp

h

2s

总功:W0= w0 q m =38.075×0.0155=0.591 kW

根据制冷量及所耗功率,查找相关产品样本,选用SSS公司的SG184压缩机(50Hz,220V)[4],压缩机在蒸发温度为4℃,冷凝温度为47℃时的制冷量为2.8kW,功率为0.65kW。

4. 冷凝器设计计算

冷凝器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设计条件为:进风温度t a1=35℃;冷凝温度t k=47℃,质量流量q m=0.0155kg/s,理想进口焓值h2=450.735kJ/kg,出口焓值h3’=248.55 kJ/kg。

设计采用平均温差法,首先选择风量和风速,据此设计出换热器尺寸,再算出传热系数,校验传热面积是否足够。

4.1 有关温度参数及冷凝热负荷确定

各有关温度参数取值见下表2:

表2

对数平均温差

21

1

2

ln

a a

m

k a

k a

t t

t t

t t

θ

-

=

-

-

=8.66℃

冷凝器热负荷:Q K= Q0+W0 =2.6+0.591=3.191 kW

4.2 翅片管簇结构参数选择与计算

选择φ7×0.24×0.12 mm 内螺纹铜管为传热管,选择翅片厚度

δ

f =0.1mm

的平板形铝制套片,冷凝器结构的初步规划及有关参数:管排方式采用等腰三角叉排排列,管间距s 1=12.7mm ,排间距s 2=20.5mm ;

肋片间距s f =1.6mm ,沿气流方向的管

排数n=2。根据铜管加工工艺,胀管后管径增加0.2mm 。 胀管及套片后管外径为:=++=2.02f o b d d δ7.4mm 胀管及套片后管内径为:mm d d o i 72.624.022.0=?-+=

每米管长翅片表面积:

212()2

4

b f f

s s d a s π

-

?=

=

0016

.02

)0001.040205.00127.0(2

?-

=0. 2717m 2/m

每米管长翅片间基管外表面积:

f

f f f b b s s d a δδπ+-=)

(

=3.14×0.0074×(0.0016-0.000095)/(0.0016+0.000095) =0.0205 m 2

/m

每米管长总外表面积:b f of a a a +==0. 2717+0.0205=0.2922 ㎡/m

每米管长管内面积:m m d a i i /0211

.000672.014.32

=?==π 每米管长的平均面积:m m d d a b

i m /0222.02/)(2

=+=π

肋化系数: =

=

i

of a a β0.2922/0.0211=13.85

净面比:

5991

.06

.15.20)

1.06.1()4.75.20()

()(11=?-?-=

-?-=

f

f f b s s s d s δε 4.3 计算冷凝风量

进风温度t a1=35℃,取空气进.出口温差t a2-t a1=6℃,则出风温度t a2=41℃。空气平均温度t m =38℃,取当地大气压P

B =98.07kPa ,由空气(干空气)热物理

性质表,在空气平均温度t m =38℃条件下,比热容C pf =1013J/(㎏.K )、热导率

λf =0.0271W/(m.K)、运动粘度

f

ν=17.4×10-6m 2/s ,空气平均密度ρf =1.095

㎏/m 3。

所需风量:

)

(12a a pf f k

v t t C Q q -=

ρ

6

013.1095.1 3.191??=0.48m 3/s =

1726m 3/h

4.4 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

设计每个换热器管列数24根,单管有效长度B=0.74m ,单个换热器高度 H=24×20.5=492mm ,换热器总外表面积L=24×2×0.74×0.2922=10.10m 2

迎面风速:

a

g V w HB

==1.317m/s

则最小截面流速:ε/max g w w ==2.20m/s

沿气流方向的肋片长度:mm s n L 4.252=?= 当量直径为:

=

-+--?-?=-+---=

1

.06.14.75.20)1.06.1()4.75.20(2))((211f

f b f f b eq s d s s d s d δδ2.6918mm 长径比:

=eq

d L

25.4/2.6918=9.436 空气雷诺数:==

f

eq

amx ef

d w R ν340

由[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查表3-18、3-19,用插入法求得:

Ψ= 0.328,n=0.54,c=1.258,m=-0.246 空气流过平套片管的叉排管簇时空气侧换热系数:

1

.1)(?=m

eq

n

ef

e a

of

d L R d c λψα =1.258×0.328×0. 0271/0.0026918×3400.5×(9.436)-0.246×1.1 =61.25W/(m 2.K)

4.5 计算制冷剂侧换热系数

翅片效率

(')

'

f t h m h mh η=

其中,铝片的热导率为)/(203K m f ?=λ

f

f a m δλ0

2=

=77.68

'('1)(10.35ln ')2

b

d h ρρ=

-+

1

b

s d ρ=

=2.77

' 1.27ρ= 2.943

所以,=+-=

)943.2ln 35.01)(1943.2(2

4

.7'h 0.0099086m 0099086

.068.77)0099086.068.77(??=th f η=0.84

则外表面效率:85.00205

.02717.00205

.084.02717.00=++?=

++=

b

f b f f a a a a ηη

查文献[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表3-11,R22在t k =47℃的物性集合系数B=1337.57,氟利昂在管内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

25

.025.0555.0---=wi k i

ki t t Bd

α

=25.025

.0)47(00672.01337.57555.0---??wi t

=2592.7925.0)47(--w t

忽略薄壁铜管热阻及管与翅片间的接触热阻,则根据热平衡有: )()(000m w f w k i ki t t a a t t a a -=-η

2592.7925.0)47(--w t ×0.0211(47-)w t =61.25×0.85×0.2922()39-w t 试凑法解得管壁面温度=w t 44.7℃,故铜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ki a 2105.4W/(m 2

.K)

4.6 计算冷凝器总传热系数K

根据文献[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取管壁与翅片间接触热阻

W K m r b /0034.02=, 空气侧污垢热阻W K m r /0001.020=,紫铜

管热导率)/(393K m W ?=λ

,则以管外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为:

)11(1

00ηαλδαof b m of i of ki r r a a a a K ++++=

=34.18 W/(m 2.K)

所需翅片换热器的面积为:==

m

k

f K Q A θ0010.786m 2,

实际冷凝器面积10.10 m 2相差6.8%,在合理范围之内,设计满足要求。

5. 室外机风叶电机的选型

空气侧流动阻力:

7.1max 2)(108.02

"w d L

w

p a e

g

a ρρ+=

?

=1.116×1.3172

/2+0.108×9.436×(1.116×2.2)

1.7

=5.7 Pa

对于叉排冷凝器,风阻△P=5.7×1.2=6.8 Pa

根据风量和静压,查找相关样本,选用一个余姚和盛的Ф400轴流风叶。并且根据转速和钣金件框架,选用YDK30-6A 电机。

6. 蒸发器的设计计算

蒸发器采用冷却强制流动空气的蒸发器。设计条件为: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制冷量Q 0为2.6kW ,制冷剂为R22,蒸发温度t 0为4℃,流量为G=0.0155㎏/s 。

6.1 结构规划

传热管采用φ7×0.24mm 纯铜管,翅片选用δf =0.1mm 铝片,翅片片距s f =1.6mm ,管簇为等腰三角形叉排排列。管间距s 1=20.5mm ,排间距s 2=12.7mm ;

沿气流方向的管排数N=2,翅片宽度L=25.4mm 。

6.2 翅片管各部分传热面积计算

根据铜管加工工艺,胀管后管径增加0.22mm

胀管及套片后管外径为:=++=22.02f o b d d δ8.35mm 胀管及套片后管内径为:mm d d o i 66.725.0222.0=?-+= 每米管长翅片表面积:

212()2

4b f f

s s d a s π

-

?=

=

0016

.02

)00835.0401905.0022.0(2

?-

=0. 455m 2

/m

每米管长翅片间基管外表面积:

f

f f f b b s s d a δδπ+-=

)(

=3.14×0.00835×(0.0016-0.000095)/(0.0016+0.000095) =0.023 m 2

/m

每米管长总外表面积:

b f of a a a +==0. 455+0.023=0.479 ㎡/m

每米管长管内面积:

m m d a i i /0241.000766.014.32=?==π

每米管长的平均面积:

m m d d a b i m /0251.02/)(2=+=π 肋化系数:

==

i

of a a β0.479/0.0241=19.9

净面比:

58

.06

.122)

095.06.1()35.822()

()(11=?-?-=

-?-=

f

f f b s s s d s δε

当量直径为:

=

-+--?-?=

-+---=

095

.06.135.822)

095.06.1()35.822(2))((211f

f b f f b eq s d s s d s d δδ2.71mm 长径比:

=eq

d L

38.1/2.71=14.05 6.3 确定冷却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由给定的进风参数,查i-d 图[5],得i 1= 53.81 kJ/kg ,d 1=10.45 g/kg ,根据风量选择原则[2]取设计风量为:

Va=0.86Q 0×0.195=0.86×2600×0.195=436 m3/h

进口湿空气的比体积υ1:

111(10.0016)

101320

a R T d v +=

=0.8652 m 3/h

空气的质量流量 1

a

a V G v ==503.95 kg/h

进出口空气比焓差 Δi = Q 0/Ga=2600×3.6/503.95=18.57kJ/kg 出口空气的比焓 21i i i =-?= 53.81-18.57=35.24kJ/kg

设取传热管壁面温度t w =8℃ (取ψw =100%),查得dw=6.73 g/kg ,i w =25.011kJ/kg,得空气处理过程的饱和状态点w ,连接1-w 与i 2线相交于2点,得到蒸发器出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t 2=14.66℃,含湿量d 2=8.09g/kg 。 蒸发器中空气的平均比焓i m :

12

12ln

w m w w

i i i i i i i i -=+

--=42.95 kJ/kg 则i m 线与1-w 线相交于m 点,同时查得空气的平均状态参数为:t m =19.66℃,dm=9.1 g/kg ,ρm =1.1905kg/m3,υm = 15.0×10-6 m/s

图2空气处理过程的i d -图

6.4 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

取蒸发器管列数为9,单管有效长度B=0.7m ,蒸发器高度 H=9×20.5= 184.5mm 。

迎面风速 W g = Va/ Hsin60°×B=1.0829 m/s 最窄通风面风速 max g

w w σ

==1.8075 m/s

雷诺数 max e R eq

f m

w d υ=

=324.37

管外空气表面传热系数

α0= 25.6×1.163w max 0.55=41.23 W/m 2.K

析湿系数 1 2.46m w

m w

d d t t ξ-=+-=1.5 翅片效率

(')

'

f th mh mh η=

其中,铝片的热导率为)/(203K m f ?=λ

f

f a m δλ0

2=

=78.06

'('1)(10.35ln ')2

b

d h ρρ=

-+ 1

b

s d ρ=

=1.72

' 1.27ρ= 1.82

所以,=+-=

)82.1ln 35.01)(182.1(2

4

.7'h 0.003688m 003688

.006.78)003688.006.78(??=th f η=0.973

空气侧当量表面传热系数αj

0f f b j t f f f ηαξα+??= ???

=60.31 W/m 2

.K

6.5 计算管内表面传热系数i α和传热面积A 0

根据制冷循环可知:t k =47℃,t 0=4℃,t 4=40℃,t 1’=10℃ 氟利昂在管内沸腾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

0.20.60.6d i i i

G q B d α=

B=1.487,G d 为每根管流量

该蒸发器分成2路,故每根管流量G d =0.0155/2=0.0078㎏/s ,则

αi =1.487×0.00780.2

×q i 0.6

/0.006820.6

=11.22 q i 0.6

(1)

计算管内传热面积A i

取管内污垢热阻r i =0、管外污垢热阻r 0=0.0034(m 2.K)/W ,则管外面积为基准的传热系数K 0为:

001

21

t i t i j

K f r f f βδαλα=

+?+++

=

31

.6010214.0292.0292.023*******.06

.022.1165.130034.01

++?++?qi =021119

.0q 216.11

6.0-i + (2) 平均传热温差:

Δt m =

12m 1020

2715.45

t 275

ln ln

15.455t t t t t t --?==----=16.0469℃ 由热平衡关系q i =βq 0和q 0= K 0Δt m 可得:

q i =βK 0Δt m =

021119

.0q 216.10469

.166451.136.0-i +?

得q i =8250 W/m 2

代入(1),可得αi =2579.91W/(m 2.K ) 代入(2),可得K 0=37.66 W/(m 2.K )

故可以得管内传热面积A i = Q 0/ q i =2600/8250=0.3152 m2

所需传热管长度L= A i /a i =0.3152/0.0214=14.72m

有效管长 L ’=L/2×9=14.72/18=0.818m (与规划管长0.7m 相当)。 所需的管外传热面积 A 0=L ×a of =14.72×0.292=4.298 m 2 实际规划的传热面积 A 0'

A 0'=2×9×0.7×0.292=3.679 m 2

'

00053.68-45.3845.38

A A A -==(4.298-3.679)/3.679=0.168(即16.8%)差别在合理范围之内 校核壁温,由 ()i i j m i t t t αβα?=?-?得

56.018.06915.515

1924.4+18.0656.09

j m i i j t t βααβα?????==+=3.88℃ 则管外壁面温度t w =t 0+△t i =4+3.88=7.88 ℃,与假定温度8℃差别2%,设计合理。

7. 风侧阻力计算与内风机选型

根据干工况与析湿工况阻力关系,顺排时:w d p p ψ?=? ψ为阻力增强系数 ψ=1.2,干工况下的阻力系数

1.7max 9.81()d m eq

L p A w d ρ??

?=

? ???

,系数A=0.0113 ΔP d =9.81×0.0113×9.436×(1.1905×1.8075)1.7=3.85 Pa

故湿工况下ΔPw =1.2×3.85=4.6Pa

叉排阻力增加20% 即ΔPw=1.2×4.6=5.54Pa 需要风机全压H=1.2ΔP w =1.2×5.54=6.65 Pa

根据风量和全压,查找相关样本,选用慈溪仕兴公司的SX125-134塑料离心风轮2个,并且根据转速和钣金件框架,选用YSK12-4-50 GC 电机1个。

8. 毛细管和加液量

根据试验,确定制冷毛细管规格为Φ2.6×1.0×300,制热毛细管规格为Φ2.6×1.0×(300+600)。系统氟利昂R22冲注量为1000g 。

9. 配管设计

在设计制冷系统时,管道内径是根据管内流体流动的速度及管道总压力损失的许可值计算的。表3列出了使用R22的制冷系统的常用流速及总压力损失许可值[2]、[3],这些许可值对吸气管道而言,相当于制冷剂的饱和温度降低1℃;对排气管道而言,相当于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升高1~2℃。

表3

在选定了管内流速后,管子直径用下式计算:

d =

式中 d ——管子内径,m ;

v ——流体在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下的比容,m3/kg ; m q ——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

u ——流体速度,m/s 。

按上述公式算出管子内径后,还要核算其压力里损失是否超过许可值。 管道的压力损失按下式计算:

21()2e m l s l l p p p u d

ρζ+?=∑?+∑=

式中ρ是流体的密度,l 是管长,s ζ是沿程阻力系数,e

l d 为当量直径。

9.1 压缩机吸气管管径的计算

压缩机制冷剂质量流量:q m = 0.0155㎏/s

吸气状态下制冷剂比容:v=0.0435m3/㎏。根据表3选取流速u=12m/s ,则压缩机吸气管管径:

d =

12

0435

.00155.04???π=0.0085m 根据公司现有的铜管规格,选用φ9.52×0.75(mm)的铜管。 d i =0.00802m,又运动粘度υ=12.09×10-6m/s 则实际流速: 2

2

0.085850.0421115.2/0.0174

4

4

m i q v u m s

d π

π?=

=

=?=2

00802.014.34

0435.00155.0??? =13.35m/s 此时管内雷诺数:613.870.0174Re 2214812.0910

i

ud υ-?=

==?=00001209.000802.035.13?=8855,处于紊流粗糙区 沿程阻力系数:λ=25

.0)Re

68(

11.0+d K =0.066 回气管直段长度为0.85m ,局部阻力压力损失折合成当量长度l e =0.35m ,则吸气管道总阻力:

)(阻d

l l P ζ+=

2

λρυ21=)(00802.0285.035.1323066.0212+???=20kPa

在设计允许压力损失范围内,满足要求。

9.2 压缩机排气管管径的计算

排气状态下制冷剂比容:v=0.01593m3/㎏。根据表3选取流速u=10m/s ,则压缩机排气管管径:

d =

10

01593.00155.04???π=0.0056m 根据公司现有的铜管规格,选用φ8×0.75(mm)的铜管。 d i =0.0065m,又运动粘度υ=14.88×10-6m/s 则实际流速: 2

2

0.085850.0421115.2/0.01744

4

m i q v u m s d π

π?=

=

=?=2

0065.014.34

01593.00155.0??? =7.4 m/s 此时管内雷诺数:6

13.870.0174Re 2214812.0910i

ud υ-?===?=00001488.00065.044.7?=3250,属于紊流光滑区

沿程阻力系数[2]:λ=

25

.0Re 3164

.0=.0.042 排气管直段长度为0.45m ,排气管局部阻力损失折合成当量长度l ξ=1m 则吸气管道总阻力:

)(阻d

l l P ζ+=

2

λρυ21=16.2kPa 小于设计允许压力损失,满足要求。

9.3 冷凝器到毛细管前的液体管路管径的计算

冷凝器出口状态下制冷剂比容:v=0.00087m3/㎏。根据表3选取流速u=1.0m/s ,则液体管路管径:

d =

1

00087

.00155.04???π=0.0041m 根据公司现有的铜管规格,选用φ6×0.6(mm)的铜管。 d i =0.0048m,又运动粘度υ=150.3×10-6m/s 则实际流速: 22

0.085850.04211

15.2/0.017444

m i q v

u m s d ππ?=

==?=0.75 m/s 此时管内雷诺数:6

13.870.0174

Re 2214812.0910i

ud υ

-?=

==?=

00015.00048.075.0?=24

,处于层流区,沿程阻力系数: λ=

Re

64

=2.67 直管道长l =0.1m

液管阻力)(阻d

l P 2

λρυ21=

= 18kPa 在允许压力损失范围之内,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1] GB/T 18836-2002《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

[2]郑贤德.制冷原理与装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吴业正.制冷原理及设备.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

[4]GMCC旋转式空调压缩机产品手册

[5]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等.空气调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

[6]COPELAND制冷手册,1999

[7]吴业正.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全新风空调机组设计

一、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定义: 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处理后送入封闭区域、房间的机组,其蒸发器进风方式为全部新风(或者新风量占总送风量50%以上的也可以参考本规范),特点是工况恶劣、工况变化大。此类机组包括制冷、制热、加湿、除湿、通风、洁净等功能。 其目的是为了配合回风机组,对房间工况进行调节,一般精度要求不高。在空气调节系统中,其主要作用是: 1、向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满足室内人员生理所需。 2、对新风进行热湿处理,避免对室内工况造成冲击,一般而言,新风的热湿负荷占 整个空调系统相当大的比例。 3、在有精度要求的环境中,保证室内对外界保持正压,避免未经处理的空气通过门、 窗缝渗入。 4、在卫生医疗场所中,通过控制新/排风比,控制室内正压/负压,确保室内空气不 受外界干扰(正压),或者室内空气经过处理后才排到外界(负压)。 二、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类型: 1、直冷式:单冷型、单冷加热型(有电加热、蒸气加热、热水加热)、恒温恒湿型、 热泵型、除湿型(包括普通除湿、降温除湿、调温除湿)。 2、冷冻水式:各种风柜,ZK及YJS等。 三、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额定工况: 1、处理焓差:制冷约35~40kJ/kg,制热约20~25kJ/kg。 2、进风工况及系统设计工况按下表,需注意:本规范目前仅规定制冷时的设计要求, 制热时的设计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后再予以修改、补充。 3、出风工况:以尽量不对房间工况造成冲击为目的。制冷时,干球18-22℃(DB), 相对湿度80-90%RH。 4、调温除湿机:出口温升10℃。 四、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一般设计原则: 1、带压缩机的全新风空调机组:由于工况变化范围大,为了保证压缩机的可靠性, 应对系统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高温时压缩机过载,低温时蒸发器结霜或蒸发器回液,以及保证低负荷时制冷系统的回油。 制冷系统的进风工况及设计方案见表1示。对非标和常规作如下规定: 1)全新风空调常规机:风量为回风型40~50%,额定工况出风温度18~22℃,单压缩机系统24~43℃运行制冷,并联压缩机或螺杆机系统,20~43℃运行制冷,按表1方案。 2)全新风空调非标机:风量为回风型的40~50%,额定工况出风温度18~22℃,制 冷系统15~43℃范围允许运行制冷,按表1方案;风量为回风型30~40%或焓 差>40kJ/kg的非标机,需考虑系统分级方案(见表4)。

空调机组系统设计计算书汇总

家庭专用中央空调机组 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机组简介 (3) 2. 设计条件[1] (3) 3. 热力计算 (3) 4. 冷凝器设计计算 (5) 4.1 有关温度参数及冷凝热负荷确定 (5) 4.2 翅片管簇结构参数选择与计算 (6) 4.3 计算冷凝风量 (7) 4.4 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 (7) 4.5 计算制冷剂侧换热系数 (8) 4.6 计算冷凝器总传热系数K (9) 5. 室外机风叶电机的选型 (10) 6. 蒸发器的设计计算 (10) 6.1 结构规划 (10) 6.2 翅片管各部分传热面积计算 (11) 6.3 确定冷却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12) 6.4 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 (13) 6.5 计算管内表面传热系数i 和传热面积A0 (14) 7. 风侧阻力计算与内风机选型 (15) 8. 毛细管的选型 (15) 9. 配管设计 (16) 9.1 压缩机吸气管管径的计算 (16) 9.2 压缩机排气管管径的计算 (17) 9.3 冷凝器到毛细管前的液体管路管径的计算 (18) 参考文献: (18)

1. 机组简介 该XXX机组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机构以及电控系统等组成。它通过直接向空调区域送冷却空气来达到调节室内空气环境的目的,适用于面积在约10-25㎡的办公室、酒店客房、小型营业场所或家居等场所。 2. 设计条件[1] 根据GB/T 18836-2002《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要求,名义制冷工况: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4℃。 3. 热力计算 根据名义制冷工况:室内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4℃,初步确定:冷凝温度t k 为47℃,对应的冷凝压力P k为18.12bar(绝对压力,下同);蒸发温度t0为4℃,对应的蒸发压力P0为5.66bar,并做如下假设:冷凝器过冷度为6℃,蒸发器过热度为6℃,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入口的温升为2℃,冷凝器出口到膨胀阀前的温降为1℃。压缩机的指示效率ηi为0.8,忽略系统中的压力损失,循环参数及压焓图如下:

空调设计设备选型指南

内容: 1 水冷冷水机空调系统 ☆主要设备 (1)制冷主机(2)冷冻水泵(3)冷却水泵(4)冷却塔 (5)电子水处理仪(6)水过滤器(7)膨胀水箱 (8)末端装置(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等) 2 冷、热源的选择 1. 冷、热源系统设计选型注意的几个方面 1.1 各种冷、热源系统的能效特性 1.2 冷、热源系统的部分负荷性能 1.3 冷、热源系统的投资费用 1.4 冷、热源系统的运行费用 1.5 冷、热源系统的环境行为 2. 冷源设备选择 2.1 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 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以正确的空调负荷计算为准,可不作任何附加,避免所选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偏大,造成大马拉小车或机组闲置的情况。 2.2 冷水机组台数选择 制冷机组一般以选用2~4台为宜,中小型规模宜选用2台,较大型可选用3台,特大型可选用4台。机组之间要考虑其互为备用和切换使用的可能性。 同一机房内可采用不同 类型、不同容量的机组搭配的组合式方案,以节约能耗。并联运行的机组中至少应选择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调节性能较好、能保证部分负荷下能高效运行的机组。 为保证运转的安全可靠性,当小型工程仅设1台时,应选用调节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机型,如选择多台压缩机分路联控的机组,即多机头联控型机组。 2.3 冷水机组机型选择 2.3.1水冷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机型宜按制冷量范围,并经过性能价格比 进行选择。 2.3.2冷水机组机型选择

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以下规 定。 2.3.3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和耗功率 冷水机组铭牌上的制冷量和耗功率,或样本技术性能表中的制冷量和耗功率是机组名义工况下的制冷量和耗功率,只能作冷水机组初选时参考。冷水机组在设计工况或使用工况下的制冷量和耗功率应根据设计工况或使用工况(主要指冷水出水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按机组变工况性能表、变工况性能曲线或变工况性能修正系数来确定。 2.4热源设备 2.4.1热源设备类型 提供空调热水的锅炉按其使用能源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1)电热水锅炉(2)燃气、燃油热水锅炉 电热水锅炉 电热水锅炉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清洁卫生,无排放物,安全,无燃烧爆炸危险,自动控制水温,可无人值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规定: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地区的建筑; 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中需要对局部外区进行加热的建筑.

越野车转向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越野车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一章电动转向系统的来源及发展趋势 (1) 第二章转向系统方案的分析 (3) 1.工作原理的分析 (3) 2. 转向系统机械部分工作条件 (3) 3.转向系统关键部件的分析 (4) 4.转向器的功用及类型 (5) 5.转向系统的结构类型 (5) 6.转向传动机构的功用和类型 (7) 第三章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8) 1. 转向系的效率 (8) 2. 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8) 3. 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的关系 (8) 4. 传动系统传动比的计算 (9) 5. 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10) 6. 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11) 第四章转向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2) 1. 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以下图为例) (12) 2. 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12) 3. 动力转向机构的设计 (12) 4. 转向梯形的计算和设计 (14)

第五章结论 (16) 谢辞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电梯设计计算

目录 1.前言 2.电梯的主要参数 3.传动系统的计算 3.1曳引机的选用 3.2曳引机电动机功率计算 3.3曳引机负载转矩计算 3.4曳引包角计算 3.5放绳角计算 3.6轮径比计算 3.7曳引机主轴载荷计算 3.8额定速度验算 3.9曳引力、比压计算 3.10悬挂绳安全系数计算 3.11钢丝绳端接装置结合处承受负荷计算 4.主要结构部件机械强度计算 4.1轿厢架计算 4.2轿底应力计算 4.3轿厢壁、轿门壁、层门壁强度、挠度计算4.4轿顶强度计算 4.5绳轮轴强度计算 4.6绳头板强度计算

4.7机房承重梁计算 4.8补偿链计算 5.导轨计算 5.1轿厢导轨计算 5.2对重导轨计算 6.安全部件计算 6.1缓冲器的计算、选用 6.2限速器的计算、选用 6.3安全钳的计算、选用 7.轿厢有效面积校核 8.轿厢通风面积校核 9.层门、轿门门扇撞击能量计算 10.井道结构受力计算 10.1底坑预埋件受力计算 10.2层门侧井道壁受力计算10.3机房承重处土建承受力计算 10.4机房吊钩受力计算 11.井道顶层空间和底坑计算11.1顶层空间计算 11.2底坑计算 12.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1.前言 本计算书依据GB7588、GB/T10058、GB/T10059、GB10060等有关标准及有关设计手册,对TKJ1600/2.5—JXW(VVVF)乘客电梯的传动系统、主要部件及安全部件的设计、选用进行了计算、校核。 2.电梯的主要参数 2.1额定载重量:Q=1600kg 2.2空载轿厢重量:P1=2500kg 2.3补偿链及随行电缆重量:P2=700 kg 适用于提升高度110m,随行电缆以60m计。 2.4额定速度:v=2.5m/s 2.5平衡系数:?=0.5 2.6曳引包角:α=310.17? 2.7绕绳倍率:i=2 2.8双向限速器型号:XS18A (河北东方机械厂) 2.9安全钳型号:AQ1 (河北东方机械厂) 2.10轿厢、对重油压缓冲器型号:YH2/420 (河北东方机械厂) 2.11钢丝绳规格:8?19S+NF—12—1500(单)右交 2.12钢丝绳重量:P3=700kg 2.13对重重量:G=3300 kg 2.14曳引机型号:GTN2-162P5 (常熟市电梯曳引机厂有限公司)

某宾馆空调设计计算书

XXX宾馆 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书 工程名称:某宾馆 工程编号: 建设单位:某房产公司 计算人:XXX 签名: 日期: 校对人:XXX 签名: 日期: 审定人:XXX 签名: 日期: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本工程为苏州市和乔丽晶宾馆,钢筋混凝土错层结构,最低三层,最高八层。一至三层为商业用房,四至八层为标准间等。业主已给出建筑平面图和各个房间的功能,要求设计本宾馆的中央空调系统,实现每个有人员房间的夏季空调供冷冬季供热。 二设计依据 2.1设计任务书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提纲>> 2.2设计规范及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2001版) (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 三设计范围 (1)中央空调系统选型,空气处理过程的确定。 (2)空调箱、风机盘管、送风口、回风口的选型,风管布置。 (3)热泵机组、水泵、膨胀水箱的选型及水系统设计。 四设计参数[1] 室外气象资料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地区:江苏省 城市:南京 纬度:32.0 经度:118.8 海拔高度(m):8.9 冬季大气压力(Pa):102520.0 夏季大气压力(Pa):100400.0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m/s):2.6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m/s):2.6 冬季空调室外设计干球温度(℃):-6.0 夏季空调室外设计干球温度(℃):35.0 冬季通风室外设计干球温度(℃):2.0

夏季通风室外设计干球温度(℃):32.0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0 夏季空调室外设计湿球温度(℃):28.3 冬季空调室外设计相对湿度(%):73.0 最大冻土深度(cm):9.0 室内设计参数 建筑物:宾馆 楼层名称房间名称房间用途房间面积总冷指标总热指标 (m^2) (W/m^2) ------------------------------------------------------------------------ 楼层1 小超市商业用房 57.0 160 75 楼层1 办公室办公室 18.0 105 70 楼层1 商务房接待室 18.0 120 70 楼层1 咖啡厅酒吧 60.0 180 70 楼层1 大堂门厅 167.0 110 85 楼层1 大包间餐厅 40.0 250 100 楼层1 小包间5 餐厅 32.0 250 110 楼层1 小包间4 餐厅 32.0 250 110 楼层1 小包间3 餐厅 32.0 250 110 楼层1 小包间2 餐厅 32.0 250 110 楼层1 小包间1 餐厅 32.0 250 110 楼层1 大餐厅餐厅 330.0 350 110 楼层2 茶楼餐厅 180.0 200 100 楼层2 美容院美容、理发室 320.0 115 80 楼层2 泡池公共休息区室内游泳池 120.0 200 400 楼层2 男更衣室办公室 42.0 105 70 楼层2 女更衣室办公室 30.0 105 70 楼层3 小会议室会议室 122.0 250 85 楼层3 办公室1 办公室 25.0 105 70

空调机组设计规范标准

风机和电机的设计选型 一、风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分类 风机的定义:风机是一个装有两个或多个叶片的旋转轴推动气流的机械。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叶轮(亦称涡轮或转子)、壳体以及驱动设备。 一般没有直联电机的风机主要组成部分:风轮、机壳、框架、轴承、轴、出风法兰(部分有),其中风轮、轴承、轴是关键的部件,需要特别注意。 风机性能参数:风量、静压、动压、功率、效率、静压效率等,性能曲线:Q(风量)-η(效率)、P(压力,包括动压、静压)-Q(风量)等,其中Pst(静压)-Q(风量)曲线是风机最重要的性能曲线,也是风机选型中最重要的依据。 风机的类型:离心式,轴流式,贯流式。 离心式:空气从轴向进入,径向吹出,风量较大,压力大; 轴流式:空气从轴向进入,轴向吹出,风量大,压力较小; 贯流式:空气在风机是两进两出,径向进径向出,再径向进径向出,风量小、压力小、噪声低。 二、离心式风机的分类和特点 离心式风机是末端机组常用到的风机类型,另外也用到风管机,天顶机等按叶片旋转方向分类: (1)前向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与叶片的弯曲方向一致,叶片宽度较小,其叶片形式有: a 、前弯型薄叶片,b、机翼型叶片; (2)后向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与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叶片宽度大。其叶片形式有:a、后倾后弯叶片,b、后弯斜扭叶片。 特点:风量较大,压力大。前向离心适用于风量大,而压力相对较小的场合,比如末端产品的空调箱、风机盘管、阻力较小的组合空调、桂式空调、移动空调等;后向离心适合与风量大,压力大,比如,高阻力的组合空调,还有需要四面出风的场合,比如天顶机等。 三、轴流风机的分类和特点 轴流风机的特点:风量大,压力低,运行转速比较低,噪声大。主要用在一些通风设备中,对风量要求大,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比如家用空调的室外机、

转向器的结构型式选择及其设计计算

5.2转向器的结构型式选择及其设计计算 根据所采用的转向传动副的不同,转向器的结构型式有多种。常见的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球面蜗杆滚轮式、蜗杆指销式等。 对转向其结构形式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汽车的类型、前轴负荷、使用条件等来决定,并要考虑其效率特性、角传动比变化特性等对使用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转向器的其他性能、寿命、制造工艺等。中、小型轿车以及前轴负荷小于1.2t 的客车、货车,多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球面蜗杆滚轮式转向器曾广泛用在轻型和中型汽车上,例如:当前轴轴荷不大于2.5t 且无动力转向和不大于4t 带动力转向的汽车均可选用这种结构型式。循环球式转向器则是当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高级轿车和轻型及以上的客车、货车均多采用。轿车、客车多行驶于好路面上,可以选用正效率高、可逆程度大些的转向器。矿山、工地用汽车和越野汽车,经常在坏路或在无路地带行驶,推荐选用极限可逆式转向器,但当系统中装有液力式动力转向或在转向横拉杆上装有减振器时,则可采用正、逆效率均高的转向器,因为路面的冲击可由液体或减振器吸收,转向盘不会产生“打手”现象。 关于转向器角传动比对使用条件的适应性问题,也是选择转向器时应考虑的一个方面。对于前轴负荷不大的或装有动力转向的汽车来说,转向的轻便性不成问题,而主要应考虑汽车高速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减小转向盘的总圈数以提高汽车的转向灵敏性。因为高速行驶时,很小的前轮转角也会导致产生较大的横向加速度使轮胎发生侧滑。这时应选用转向盘处于中间位置时角传动比较大而左、右两端角传动比较小的转向器。对于前轴负荷较大且未装动力转向的汽车来说,为了避免“转向沉重”,则应选择具有两端的角传动比较大、中间较小的角传动比变化特性的转向器。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转向器。 5.2.1循环球式转向器 循环球式转向器又有两种结构型式,即常见的循环球-齿条齿扇式和另一种即循环球-曲柄销式。它们各有两个传动副,前者为:螺杆、钢球和螺母传动副以及落幕上的齿条和摇臂轴上的齿扇传动副;后者为螺杆、钢球和螺母传动副以及螺母上的销座与摇臂轴的锥销或球销传动副。两种结构的调整间隙方法均是利用调整螺栓移动摇臂轴来进行调整。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传动效率高、工作平稳、可靠,螺杆及螺母上的螺旋槽经渗碳、淬火及磨削加工,耐磨性好、寿命长。齿扇与齿条啮合间隙的调整方便易行,这种结构与液力式动力转向液压装置的匹配布置也极为方便。 5.2.1.1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角传动比w i 由循环球式转向器的结构关系可知:当转向盘转动?角时,转向螺母及其齿条的移动量应为 t s )360/(?= (5-21) 式中t ——螺杆或螺母的螺距。 这时,齿扇转过β角。设齿扇的啮合半径w r ,则β角所对应的啮合圆弧长应等于s ,即 s r w =?πβ2)360/( (5-22) 由以上两式可求得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角传动比w i 为

5吨电梯计算书一

XXXX5000/0.5—J交流调频调压调速载货电梯 计算书

XXXXXXX有限公司 目录 1.前言 2.电梯的主要参数

3.传动系统的计算 3.1曳引机的选用 3.2平衡系数的计算 3.3曳引机电动机功率计算 3.4曳引机负载转矩计算 3.5曳引包角计算 3.6放绳角计算 3.7轮径比计算 3.8曳引机主轴载荷计算 3.9额定速度验算 3.10曳引力、比压计算 3.11悬挂绳安全系数计算 3.12钢丝绳端接装置结合处承受负荷计算 4.主要结构部件机械强度计算4.1轿厢架计算 4.2轿底应力计算资料来源编制 校对 标准化提出部门审定 批准 标 记 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职责签字日期

4.3轿厢壁、轿门壁、层门壁强度、挠度计算4.4轿顶强度计算 4.5绳轮轴强度计算 4.6绳头板强度计算 4.7机房承重梁计算 5.导轨计算 5.1轿厢导轨计算 5.2对重导轨计算 6.安全部件计算 6.1缓冲器的计算、选用 6.2限速器的计算、选用 6.3安全钳的计算、选用 7.轿厢有效面积校核 8.轿厢通风面积校核 9.层门、轿门门扇撞击能量计算 10.井道结构受力计算 10.1底坑预埋件受力计算 10.2层门侧井道壁受力计算 10.3机房承重处土建承受力计算 10.4机房吊钩受力计算 11.井道顶层空间和底坑计算 11.1顶层空间计算 11.2底坑计算

12.电气选型计算(变频器的容量,应急电源容量、接触器、主开关、电缆计 算) 13. 机械防护的设计和说明 14. 轿厢地坎和轿门至井道内表面的距离计算 15. 轿顶护栏设计 16.轿厢护脚板的安装和尺寸图 17.开锁区域的尺寸说明图示 18.操作维修区域的空间计算(主机、控制柜、限速器、盘车操作) 19.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选型计算(类型、质量范围) 20.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1.前言 本计算书依据GB7588、GB/T10058、GB/T10059、GB10060等有关标准及有关设计手册,对KJDF5000/0.25—J(VVVF)载货电梯的传动系统、主要部件及安全部件的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密级:版本/更改状态:第一版/0 编号: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CC6460K/KY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书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二OO四年四月十五日

目录 1 系统概述????????????????????????????????????????????????????????????????????????????????????????????????????????????????1 2 转向系统设计依据的整车参数计设计要求????????????????????????????????????????????????????????2 3 转向系统设计过程????????????????????????????????????????????????????????????????????????????????????????????????2 3.1 最小转弯半径计算?????????????????????????????????????????????????????????????????????????????????????????2 3.2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计算?????????????????????????????????????????????????????????????????????????????????3 3.3 转向系的力传动比计算?????????????????????????????????????????????????????????????????????????????????3 3. 4 转向系的内外轮转角?????????????????????????????????????????????????????????????????????????????????????4 3. 5 液压系统的匹配计算?????????????????????????????????????????????????????????????????????????????????????5 3.5.1 转向油泵流量的计算??????????????????????????????????????????????????????????????????????????5 3.5.2 转向油泵压力的变化??????????????????????????????????????????????????????????????????????????6 4 结论说明????????????????????????????????????????????????????????????????????????????????????????????????????????????????7 5 参考文献????????????????????????????????????????????????????????????????????????????????????????????????????????????????8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常用设计计算公式 总热量:Unit:kcal/h 1RT=3.5kw 1P=2.324kw 1kw=860kcal/h 1k=4.27J 1.QT=QS+QL 空气冷却:QT=0.24*&*L*(h1-h2) 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L -----室内总送风量M3/H h1 -----空气的初焓值kJ/kg H2 -----空气的终焓值kJ/kg 2,显热量: Unit:kcal/h QS=Cp*&*L*(T1-T2)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 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3,潜热量: Unit:kcal/h QL=600*&*L*(W1-W2) W1 ----空气最初水分含量kg/ kg W2 ----空气最终水分含量kg/ kg 4,冷冻水量: Unit:L/S V1=Q1/4.187*(T1-T2) Q 1-----主机制冷量(KW), T1-T2 -----主机进出水温差 5,冷却水量: Unit:L/S V2=Q2/4.187*(T1-T2)

Q2=Q1+N Q2-----冷却热量KW T1-T2 -----主机冷却水进出水温度 N -----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 6,电机满载电流计算: Unit:A FAL=N/1.732*U*COS@ 7,新风量: Unit:M3/H L0 =n*V n -----房间换气次数V -----房间体积 8,送风量: Unit:M3/H 空气冷却:L= QS/ Cp*&*(T1-T2) QS -----显热量kcal/h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9,风机功率: Unit:KW N1=L1*H1/102*n1*n2 L1 -----风机风量(L/S) H1 -----风机风压(mH2O) n1 -----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联传动取1;皮带传动取0.9 10,水泵功率: Unit:KW N2=L2*H2*r/102*n3*n4 L2 -----水流速(L/S) H2 -----水泵压头(mH2O) n3 -----水泵效率=0.7~0.85 n4 -----传动效率=0.9~1.0 r -----液体比重(水的比重为1kg/l) 11,水管管径: Unit:mm D=35.68*根号L2/ v L2 -----水流速(L/S) v -----水设计流速(m/s) 12,空气加湿量: Unit:g R=LX*1.3*(h1-h2)

空调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计算书 设计名称空调制冷设计 学院软件学院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程专业 (安全方向) 班级 101 姓名吴楠 学号 101410008 指导教师马永红 2012年10月1—2012年10设计时间 月18日

摘要 本次设计的是锦州市岳麓办公大厦空调系统。针对该办公大厦的功能要求和特点,以及该地区气象条件和空调要求,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该楼的中央空调系统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对其进行了冷、热、湿负荷的计算,还对各室的所需的新风量进行了计算。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特点,在楼层较高的一层和二层采用全空气系统,三楼和三楼以上采用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该系统具有投资低,调节灵活,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对于冷热源的选择,考虑建筑周边没有固定的热源供给、建筑的负荷相对较小,同时由于所在的城市在能源方面非常缺乏,电力部门又有实施分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因此对该建筑的冷源选择采用制冷机组加部分冰蓄冷系统,热源采用小型的燃油锅炉,以满足建筑冷热负荷的需要。并把机房布置在地下一层的设备间。同时对该系统的风管、水管,制冷、供热系统等进行了设计计算。由于建筑结构的特点,将冷却塔放在建筑两层高的裙房上,来满足制冷系统的需求。 根据计算结果,对性能和经济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设备的选择、材料的选用,确保了设备在容量、减震、消声等方面满足人们的要求,并使系统达到了经济、节能的目的,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做到了环境保护。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4 第二章设计概述—————————————————————5 2.1工程概况 2.2设计及气象参数 2.3围护结构参数 第三章空调系统冷、热、湿负荷的计算———————————9 3.1冷、热、湿负荷的概念 3.2主要计算公式 3.3计算结果 3.4 逐时计算结果 第四章空调房间送风量确定————————————————21 4.1 概念 4.2计算公式 4.3送风量的计算 4.4焓湿图 第五章风管道的选择计算以及设备选择———————————25 5.1风机盘管布置原则 5.2气流组织的分布 5.3风管道布置原则 5.4风管道设计

全新风空调机组设计

、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定义: 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处理后送入封闭区域、房间的机组,其蒸发器进风方式为全部新风(或者新风量占总送风量50%以上的也可以参考本规范),特点是工况恶劣、工况变化大。此类机组包括制冷、制热、加湿、除湿、通风、洁净等功能。其目的是为了配合回风机组,对房间工况进行调节,一般精度要求不高。在空气调节系统中,其主要作用是: 1、向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满足室内人员生理所需。 2、对新风进行热湿处理,避免对室内工况造成冲击,一般而言,新风的热湿 负荷占整个空调系统相当大的比例。 3、在有精度要求的环境中,保证室内对外界保持正压,避免未经处理的空气通 过门、窗缝渗入。 4、在卫生医疗场所中,通过控制新/ 排风比,控制室内正压/ 负压,确保室内 空气不受外界干扰(正压),或者室内空气经过处理后才排到外界(负 压)。 二、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类型: 1、直冷式:单冷型、单冷加热型(有电加热、蒸气加热、热水加热)、恒温恒湿 型、热泵型、除湿型(包括普通除湿、降温除湿、调温除湿)。 2、冷冻水式:各种风柜,ZK及YJS等。 三、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额定工况: 1、处理焓差:制冷约35~40kJ/kg ,制热约20~25kJ/kg 。 2、进风工况及系统设计工况按下表,需注意:本规范目前仅规定制冷时的设计 要求,制热时的设计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后再予以修改、补充。 3、出风工况:以尽量不对房间工况造成冲击为目的。制冷时,干球18- 22℃ (DB),相对湿度80-90%RH。 4、调温除湿机:出口温升10℃。 四、全新风空调机组的设计一般设计原则: 1、带压缩机的全新风空调机组:由于工况变化范围大,为了保证压缩机的可靠 性,应对系统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高温时压缩机过载,低温时蒸发器结霜或蒸发器回液,以及保证低负荷时制冷系统的回油。 制冷系统的进风工况及设计方案见表 1 示。对非标和常规作如下规定: 1)全新风空调常规机:风量为回风型40~50%,额定工况出风温度18~22℃,单 压 缩机系统24~43℃运行制冷,并联压缩机或螺杆机系统,20~43℃运行制冷,按表 1 方案。 2)全新风空调非标机:风量为回风型的40~50%,额定工况出风温度

汽车设计转向系统

第一节概述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机械转向系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经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使转向轮偏转。有些汽车还装有防伤机构和转向减振器。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还装有动力系统,并借助此系统来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汽车转向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5)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能力。 6)操纵轻便。 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盘与转向轮转动方向一致。 正确设计转向梯形机构,可以使第一项要求得到保证。转向系中设置有转向减振器时,能够防止转向轮产生自振,同时又能使传到转向盘上的反冲力明显降低。为了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必须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转角,并要达到按前外轮车轮轨迹计算,其最小转弯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的2~2.5倍。通常用转向时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大小和转向盘转动圈数多少两项指标来评价操纵轻便性。没有装置动力转向的轿车,在行驶中转向,此力应为50—100N;有动力转向时,此力在20—50N。当货车从直线行驶状态,以10km /h速度在柏油或水泥的水平路段上转入沿半径为12m的圆周行驶,且路面干燥,若转向系没有装动力转向器,上述切向力不得超过250N;有动力转向器时,不得超过120N。轿车转向盘从中间位置转到每一端的圈数不得超过2.0圈,货车则要求不超过3.0圈。·近年来,电动、电控动力转向器已得到较快发展,不久的将来可以转入商品装车使用。电控动力转向可以实现在各种行驶条件下转动转向盘的力都轻便。

医院空调系统设计规范

医院空调系统设计规范 一、普通用房的空调系统设置 1、应充分注意利用自然通风,有中庭的必须保证其无障碍的自然通风,或辅助之 以机械排风。气候条件合适地区可利用穿堂风,应注意保持清洁的区域位于通风的上风侧。 2、凡是产生有味气体、水汽和潮湿作业的用房,必须设机械排风。 3、普通空调系统应根据医院各房间的室内空调设计参数、设备概况、卫生学要求、 使用时间、空调负荷等要求合理分区。 4、各功能区域宜独立分区,采用独立的系统,并要注意各空调分区能互相封闭、 避免空气途径交叉感染的原则,有洁净度要求的房间、严重污染的房间、应单独成为一个系统。 5、医院的通风与空调机应采用容易消毒、清洗,停机后容易保持干燥、无积水的 专用医用通风空调机组。没有特殊要求不应在机组内安装紫外线灯等消毒装置。 不得使用淋水式空气处理装置,不宜采用风管式加湿器。 6、普通空调系统的回风口必须设低阻中效过滤器,选用空调机时应考虑到回风过 滤器的阻力。 7、新风采集口应远离冷却塔排风口、烟囱排烟口、及所有排气口,新风采集口与 排气口间应有足够的距离。新风采集口的下端应距地面3m以上。设在屋顶时应距屋面1m以上。 8、对放疗室、核医学检查室、传染病病房等含有有害微生物、有害气溶胶等污染 物质的排风,当超过排放浓度上限定值时应在排风入口设高效过滤器。

9、没有特殊要求的排风机应设在排风管路末端,使整个管路为负压。 二、洁净用房的空调系统设置 1、医院洁净用房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细菌浓度(沉降菌法浓度或浮游菌法浓度) 和空气含尘浓度应按表1分级。换气次数不应超过表规定上限的倍。 表1 洁净用房的分级标准(空态或静态) 2、Ⅰ、Ⅱ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末端应设高效过滤器,Ⅲ、Ⅳ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末端可设亚高效过滤器。 3、Ⅲ级及以上洁净手术室应采用局部集中送风,送风口集中布置于手术台上方。 4、Ⅰ级洁净手术室中100级手术区的气流必须是单向流。 5、准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可采用带亚高效过滤器或高效过滤器的 立式净化风机盘管和立式净化空调器。新风可以集中供给,也可设立独立的新风机组。 6、洁净用房不得使用静电空气净化装置作为房间送风末端。 7、净化空调系统至少设置三级空气过滤。 8、洁净用房室内应采用上送下回气流组织。走廊可采用上送上回气流组织。

转向系统设计计算匹配

1 转向系统的功能 1.1 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控制转向轮绕主销的转角而实现控制汽车运动方向。 对方向盘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对方向盘的角度输入和对方向盘的力输入。装有动力转向系统的汽车低速行驶时,操作方向盘的力很轻,却要产生很大的方向盘 转角输入,汽车的运动方向纯粹是由转向系统各杆件的几何关系所确定。这时, 基本上是角输入。而在高速行驶时,可能出现方向盘转角很小,汽车上仍作用有 一定的侧向惯性力,这时,主要是通过力输入来操纵汽车。 1.2 将整车及轮胎的运动、受力状况反馈给驾驶者。这种反馈,通常称为路感。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感知方向盘的震动及运转情况、眼睛—---观察汽车运动、 身体—---承受到的惯性、耳朵—---听到轮胎在地面滚动的声音来感觉、检测汽车 的运动状态,但最重要的的信息来自方向盘反馈给驾驶者的路感,因此良好的路 感是优良的操稳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反馈分为力反馈和角反馈 从转向系统的功能可以得知:人、车通过转向系统组成了人车闭环系统,是驾驶者对汽车操纵控制的一个关键系统。 2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转向系的基本要求如下: 2.1 汽车转弯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回转中心(瞬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剧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操作稳定性。实际上,没有哪 一款汽车能完全满足这项要求,只能对转向梯形杆系进行优化,一般在常用转向 角内(内轮15°~25°范围)使转向内外轮运动关系逼近上述要求。 2.2 良好的回正性能 汽车转向动作完成后,在驾驶者松开方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转向轮的回正力矩的大小主要由悬架系统所决定的前 轮定位参数确定,一般来说,影响汽车回正的因素有:轮胎侧偏特性、主销内倾 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转向节上下球节的摩擦损失、转向节臂长、转向系 统的逆效率等。 2.3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方向盘没有摆动。 2.4 转向机构与悬架机构的运动不协调所造成的运动干涉应尽可能小,由于运动干涉使转向轮产生的摆动应最小。 汽车转弯行驶时,作用在汽车质心处的离心力的作用,内轮载荷减小,外轮载荷增加,使悬架上的载荷发生相应变化。若转向桥采用非独立悬架、钢板弹簧机

旧楼加装电梯计算书(结构验算)讲解

黄埔大道中99号电梯加建项目 计算书

目录 1 电梯挂钩横梁设计验算 (2) 2 连廊加梁设计验算 (5) 3 承台梁设计验算 (8) 4 电梯井主体结构有限元分析 (12) 4.1荷载标准组合 (12) 4.2计算结果 (13) 5 基础验算 (17) 5.1 桩基础方案 (17) 5.2筏板基础方案 (18) 6 结论 (19)

1 电梯挂钩横梁设计验算 图1-1 机房天面吊钩主梁受力示意图 图1-1为机房天面吊钩主梁受力示意图。维修设备2t,因此吊钩受到集中力 120F kN =。主梁到受拉力作用。 图1-2 吊钩主梁简支梁简化图 电梯挂钩主梁校核,主梁按照简支梁计算,如图1-2所示。 主梁截面尺寸200300mm mm ?,长度3000mm 。主梁体积0.18 m 3 ,混凝土强度C25,主梁要承受自身重量及维修设备重量,其中主梁自重0.45t ,为梁均布荷载,其中维修设备2t ,为集中力,梁受到均布力和集中力的共同作用,梁承受总重量为2.45t 。最危险点为中间梁的中点,现按简支梁进行强度验算。 梁均布荷载q=梁自重/l=0.45t/3000mm=4.5kN/3m =1.5kN/m 梁集中力F1=维修设备重量=20 kN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P40,第6.2.10条,公式(6.2.10-1) ()'''''''10000()() 2c y s s p py p p x M f bx h f A h a f A h a ασ? ?≤-+---- ???

横梁按受均布荷载和集中力共同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则: 221 1.5/(3)20331.698282 Fl ql kN m m kN m M kNm ??=+=+= 梁上部纵筋2根,HRB335级,直径14mm ;下部纵筋4根HRB335级,直径18mm ,箍筋HPB235级,直径8mm ,双肢箍,间距100mm 。根据《规范》8.2.1,梁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 ,无预应力钢筋,故6.2.10-1变为: '''100()2c y s s x M f bx h f A h a α? ?≤-+- ?? ?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以下简称《规范》)P40,第6.2.10条,公式(6.2.10-2)受压区高度需满足: ''''' 10()c y s y s py p p py p f bx f A f A f A f A ασ=-++- 无预应力钢筋,故 ''1c y s y s f bx f A f A α=- (1) 1α:系数,由《规范》6.2.6条规定,查得,C25混凝土,1 1.0α= 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由《规范》4.1.4-1条规定,查得, C25混凝土,11.9c f MPa = b:梁截面宽,b=200mm y f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由《规范》4.2.3-1条规定,查得,HRB335级钢 筋300y f MPa = 'y f :普通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由《规范》4.2.3-1条规定,查得,HRB335级钢 筋' 300y f MPa = s A :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21017.36s A mm = 's A :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2307.72s A mm = 带入公式(1),得 ''1212.892c y s y s f bx f A f A kN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