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提取物整理棉织物的研究
金银花提取工艺研究

金银花提取工艺研究金银花,也被称为银英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它的叶片是银灰色的,花朵是黄色的,有时也可以有紫色的点缀,有极强的芳香。
金银花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山区,在中国的多个省份和地区都有繁殖。
它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提取工艺是影响它药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值得深入研究。
金银花药用价值丰富,在我国《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可以清热解毒,解毒消肿,促进伤口愈合,止血镇痛等。
由于它抗癌,抗菌,抑菌,抗氧化,抗过敏,神经系统抑制和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是许多病情的有效治疗药物之一。
金银花的拔出工艺对其药用价值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
金银花的提取工艺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提取,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气相色谱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挤压提取等。
溶剂提取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提取方法,它利用油脂溶剂分离药物组分,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但缺点是提取效率低,而且残留物多造成浪费和污染。
为解决溶剂提取法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借鉴了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法的优点,采用此方法将金银花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出来。
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法可以有效提取出与溶剂提取相比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气相色谱提取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金银花提取工艺。
它采用气相色谱法分离,将有效成分从多元混合物中定性和定量分析出来。
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气相色谱仪和萃取装置之间的柱萃取或柱清洗原理上,通过变温柱清洗实现高效提取,可以有效的提纯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但由于设备设施较为昂贵,投资成本较高,需要视实际情况确定使用。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新近发展,它利用超临界情况下体系溶剂能力加强的特性,从物料中提取有效物质。
它不仅具有毒副作用较小,无污染的优点,而且选择性强,无抗微生物活性成分的污染,有利于提取有效成分的纯度和活性。
但是,该技术的实施需要购买超临界蒸发机,投入的成本较大。
此外,金银花的提取工艺还包括挤压提取法。
挤压提取是一种绿色提取技术,该技术采用挤压机挤压静电清洗,以有效地从物料中提取有效成分,它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提取效率高。
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金银花的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
这些活性成分在不同的提取物中的含量和组成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选择了金银花的根、茎、叶和花四个部位进行提取物的制备。
将金银花根、茎、叶和花分别晾干,然后研磨成粉末状。
接着,采用不同的溶剂(如乙醇、水、乙酸乙酯等)对金银花粉末进行浸泡提取。
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浓度等因素也会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优化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抗菌活性的评价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落地法等。
纸片扩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将不同浓度的提取物滴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形成的抑菌圈直径来评估抑菌效果。
微量稀释法则是在不同浓度的提取物与细菌培养基一起孵育,观察最小抑菌浓度。
落地法则是将不同浓度的提取物滴在培养基平板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来判断抑菌效果。
通过以上实验方法,可以评估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结果显示,金银花的花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效果较好。
而根、茎和叶的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则较弱。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分析金银花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将其与抑菌效果进行关联,以揭示金银花抑菌作用的机制。
还可以考虑金银花提取物的抗菌机制,如对细菌的膜损伤、抗氧化作用等的研究。
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花提取物。
对金银花抑菌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发掘其药用价值,为开发金银花相关的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抗菌、消炎、解毒等功效。
金银花的不同器官提取物对于抑制细菌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对金银花的花、叶、茎的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
实验方法:选择新鲜金银花花、叶、茎分别进行提取。
首先将鲜花、叶、茎分别洗净并晾干,然后将其加入氯仿中进行浸泡。
浸泡时间为48小时,之后使用滴定管将器官中的提取液收集起来。
将收集到的提取液进行滤过,得到纯净的提取物。
接下来,使用琼脂平板法进行抑菌实验。
首先将琼脂平板分成不同的组,每组标记不同的提取物。
然后使用滴管将不同的提取物滴在琼脂平板上。
接种不同的细菌在每个提取物上,并分别进行培养。
观察每个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并通过清晰区域的大小来判断抑菌效果的强弱。
实验结果显示,金银花的花、叶、茎提取物对于不同的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花提取物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茎提取物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叶提取物对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最强。
而对于其他细菌,三者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弱。
金银花的花、叶、茎提取物对于不同的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其抑菌效果和不同细菌的敏感性有关。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金银花的药用价值以及开发金银花相关产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控制研究

以K r o ma s i l — C 1 8色谱柱啦 径 5 I n , 2 5 0 m m ×4 . 6 mH 1 ) 作为同定 ㈣㈣㈣㈣㈣㈣㈨㈨㈣ 相 ,以色谱乙睛作 为 A流动相 , Q 1 %甲酸水作为 B相, 洗脱流程为 : 0 — 2 0 mi n , 1 0 % A; 2 0 — 3 0 m i n , 1 ∞ 5 0 %A 。色谱柱温保持在 3 0 o C , 绿原酸 ㈣ ㈣ " 榭则 波长设 定在 2 8 0 n m, 流速为 1 m L / mi n 保持 不变 , 进样量 1 0 L 。每 次样 品分 辣 舌 , 以1 0 %乙腈平镆 } 主 子1 0 m i n , 然后进行 下一个样 品的 分析。
1 仪器 号试剂 表 1 因 素 与 水 平
金银花购于河南省 , 阴干、 粉碎后备用。超声波仪购于昆山市超声波 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Wa t e r s 6 0 0 高效液相色谱仪购于美国 Wa t e r s 公司。 提取用乙醇为食用乙醇 乙腈、 甲酸为色谱纯 其他i 式 剂均为分析纯。 绿原 酸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I 圭 是 供。
3方法与结果
一”
1 4 O 1 3l O 95 0 5 6
"砖
表 3 绿 原 酸 HP L C 分 析 方 法 重 现 性 数 据
”如 ㈣… 乙醇超声提取条件『 尤 选。为了优化制备工艺, 根据有关报道 , 以直 L C 分 析 方 法 精密 度数 据 析 , 直 啦 ㈣㈤㈣㈣ ㈣ 一Ⅷ¨” 表 4 绿 原 酸 HP 接影响提取率的提取溶剂浓度、 溶剂用量 、 提取时间 、 提取温度为实验因 素, 提取三次, 进行正交试验f 尤 化, 每个实验因素分为三个水平, 见表 1 。 精 出浓度 。最 终 密称取金银花 1 0 g , 按照正交 寸 方案, 以绿原酸收率为指标进行 k ∞ 测 得绿 原酸 的 O Q 和 L O D 正交试验, 合并提取液过滤, 然后按照采用 HP L C的方法对不同提取条件 L 分 别 为 0 . 1 9 下得到 的提取 骏含量测定 。 结果见表 2 。 正交试 验 目的是 选择 表 5 绿 原 酸 在 金 银 花 样 品 溶 液 中 回收 率 #m L和 0 . 7 6 g / mL , 最合适的提取条件, 因此对正交试验可以不考虑差异的显著 性, 所 以只需 要进行殴差 扮析 。 从表 2 可以看出, 所得极差依次是: R = 1 . 4 0 、 R  ̄ = 1 31 、 R 表 明该 方 法 具 有 较 高 的 . 2 . 2 2检测 方 法 0 . 9 5 、 R  ̄0 . 5 6 , 极差最大的是第 1 因素( 乙醇浓度) , 其次是第 2因素f 乙醇 灵 敏度 。3 的重现性 、 精密度 、 稳 定 用量) 、 第 3因素 取时间) 、 第 4因素 取次数) 。从图 2 各个值 E 看, 第1 在建 立的 H P L C检钡0 因素的第 1 水平( 乙醇浓度 7 g 竭_ 好, 第 2因素的第 3 水平( 乙醇用量 2 0 性 。 条 件下 , 寸 浓度 2 5 # m L 、 1 0 0 g / m L和 2 0 0 g / m L的绿 原酸对 照品 倍体积最 好, 第3 因素的第 3 水平( 提取 4 5 mi , 第 4因素的第 3 水 溶液 分别重 复测定 5 次 , 计算保 留时间和峰面积相对 标准差f R s D 1 。 结 果 见 平0次塌好 。也就是说, 各种因素的最好搭配是 A B 1 C D 浓度是 7 0 %的 表 3 。从表 3中结 果可 以发现 , 三种浓度 的保 留时间 R S D均小于 1 9 - %, 并 乙醇 , 按照 1 . - 2 0的固液 比, 提取 3 次每 次 3 0 mi n 1 , 即试 验 3 所 用条件 。 且峰面积 R S D均 小于 Z 7 %。 所建 H P L C方法 的精 密度通过 日 间 和 日内两 3 2金银花提取物定量茼磋 期究。 3 2 . 1 标准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绿 过一天内重复进样 6 次, 计算其保留时间和峰 原酸对照品 5 . 0 mg , 置于 1 0 mL的容量瓶 中, 用色谱甲醇溶解 、 稀释至刻 方面来衡量。日内精密自 西 面积 R S D考察。日间精密度通过每天重复进样 3 次 , 连续 5 天, 计算其保 度, 混匀, 作为储备液 , 备用。 然后分别取适量的绿原酸储备液 , 加入—定量 S D考察 。在 实验 中所用对 照品溶液浓度 为 1 0 0 的甲醇 ,得到绿原酸浓度分别为 5 、 1 0 、 2 5 、 5 0 、 1 0 0 、 2 0 0 、 3 0 0 g / m L的一 留时间和峰面积 R / mL , 结果见表 4 。 R S D值均不超过 2 6 %, 显示 良好的精密度。 3 2 2 3回 系列标准溶液。3 2 . 2方法验证。3 . 2 . 2 . 1 线l 生、 检出限( I 0 口 定量I  ̄( L O Q ) 。 g 通过在 样品≠ 容 瘦 加 ^三种量 的绿原酸对照 品测定 加样 回收率 。 以制备 的一系列标 准溶液 , 进行 H P L C测定 , 每个浓 度测定 三次 。以峰 面 收 率实 验 。 在 3 份 金银 花样 品溶 液中分别加入 2 0 0 g , 4 0 0 g . 6 0 0 g 绿 原酸 , 分 积 的平均值 为纵坐 标 , 标 准溶液 浓度 ( g / mL ) % J ;  ̄ 标, 采 用最小 二 法 别重复进样 3 次 , 计算样品平均回收率和 R S D 。 结果如表 5 , 显示加样回收 求得 的方 程为 Y = 1 5 6 0 1 0 X 一5 7 5 6 , 相关 系数 R z :f f 9 9 9 , 表 明所建 立 8 %- - 1 0 2 %2  ̄ , 间, R S D均/ J 、 于Z 8 %, 说明谚 交f c 子 的回收痒 。 的分析方法在浓度范围 5 — 3 0 0 g / mL内, 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具有很好的 率在 9
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研究

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研究目的:选用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及银黄系列制剂为研究对象,对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进行研究,探索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控制的专属性方法,为金银花提取物及其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提高及检测方法提供新的重要思路。
方法:1.初步研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对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合格药材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对不同产地金银花、山银花和杜仲叶的原药材、提取物及市售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和特征图谱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原药材、提取物的特征图谱与金银花提取物的标准图谱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对银黄系列制剂中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含量变化、成分差异和替代规律,为金银花提取物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快速全面的评价方法。
2.制剂研究:通过对银黄颗粒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考察,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黄芩苷、木犀草素的含量,并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厂家银黄颗粒中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
结果:1.通过对不同产地金银花、山银花和杜仲叶原药材、提取物及其市售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特征图谱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银黄系列制剂中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山银花的原药材和提取物中所含绿原酸含量最高;杜仲叶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中所含绿原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山银花、杜仲叶、金银花酸化提取物中所含绿原酸含量显著提高;市售金银花提取物中不同厂家所含绿原酸存在明显差异,其色谱图均能达到金银花提取物标准图谱中各特征峰要求,但不同厂家金银花提取物的特征峰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部分提取物存在较多杂质峰。
山银花、杜仲叶、金银花提取物及其酸化提取物的特征图谱与金银花提取物标准图谱相同,银黄系列制剂中部分检测出山银花中的主要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杜仲叶中的主要成分京尼平苷酸。
金银花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金银花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和保健品中。
提取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对于充分发挥其药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金银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溶剂的选择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黄酮类和多糖类物质。
因此,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乙酸乙酯、乙醇和水三种溶剂可以较好地提取金银花的有效成分。
乙酸乙酯适用于提取挥发油,乙醇适用于提取黄酮类物质,而水适用于提取多糖类物质。
因此,提取金银花时可以根据所需提取的成分选择相应的溶剂,或采用多溶剂提取的方式,以充分提取金银花的有效成分。
二、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1. 提取时间:提取时间的设置对于提取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提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挥发油和其他易挥发成分的损失,提取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有效成分的提取不充分。
因此,应根据不同溶剂和成分的特性来确定合理的提取时间。
2. 提取温度:提取温度是影响提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提取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有效成分的降解和损失,提取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低下。
因此,应选择合适的提取温度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
3. 溶剂比例:溶剂比例的设置也是影响提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成分对不同溶剂的亲和性不同,因此,合理的溶剂比例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
一般来说,使用两种或多种溶剂混合提取可以提高提取效果。
4. 固液比:固液比是指金银花与溶剂的质量比。
固液比过高可能导致溶剂不足,影响成分的提取效果;固液比过低则可能导致溶剂过量,增加处理成本。
因此,应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固液比。
三、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可以加速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果。
超声波振荡产生的微弱反应力可以破坏细胞壁,促进有效成分与溶剂的接触和渗透,从而提高提取效率。
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金银花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等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金银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健康功效。
本研究旨在探究金银花不同器官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为金银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分三个部分进行:1)金银花不同部位提取物的制备;2)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测定;3)抑菌机理分析。
实验材料金银花干品(来自北京市中药公司),甲醇、乙醇、纯净水、磷酸盐缓冲液,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琼脂培养基。
实验步骤1. 金银花不同部位提取物的制备取金银花干品,分离花、叶、茎、根四个部位,将其分别研磨成粉末状,称取10g样品,用100mL甲醇、乙醇和纯净水进行超声提取,每种溶剂提取3次,每次提取1小时,提取液合并,通过旋转蒸发器脱水,获得不同部位的提取物。
2. 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测定将不同提取物分别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液中,以一定浓度制备不同的抑菌溶液。
分别取细菌菌液,通过涂布法在琼脂培养基上进行抑菌试验,按直径测量抑菌圈的大小,评估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3. 抑菌机理分析采用染色检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抑菌作用的机制,通过荧光素酶反应、技术检测不同提取物的杀菌效果和细胞膜透过性。
实验结果不同部位的金银花提取物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菌效果,且抑菌效果与提取方法、提取剂量等因素有关。
其中,茎部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0mm和16mm。
次之是根部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达到18mm。
花朵和叶子部位的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作用相对较弱。
针对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机理分析表明,金银花提取物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从而导致细胞内部的物质泄漏,这是其杀菌作用的主要机制。
结论本研究表明,金银花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具有抑菌作用,并且茎部和根部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更为明显。
研究表明,金银花的抑菌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实现的。
金银花提取物整理棉织物的研究

金银花提取物整理棉织物的研究作者:肖欢指导老师:张晓丽,(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10纺织工程合肥 230036)摘要:利用水提取醇沉淀法,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通过正交分析法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条件: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1小时,温度20℃。
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分析了整理效果的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综合各因素对纯棉织物整理的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整理工艺:金银花提取物浓度4%,多元羧酸浓度10%,次亚磷酸钠浓度7%,温度为60℃。
试验分析表明:最佳条件整理后,纯棉织物增重率为12.31%,折皱回复角为171.8度,断裂强度保留率为79.12%,白度62.3,而抗紫外线性能,UVA达2.60%,UPF达74.2%。
说明金银花提取物联合多元羧酸对棉织物的抗紫外整理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棉织物,抗紫外整理,绿原酸1 引言据研究,金银花包含化学成分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化合物、芳樟醇和双花醇等[1];此中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首要有效成分,包含绿原酸和异绿原酸[2-5]。
金银花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在之前己经有好多人做过研究,提取的办法也有好多种,有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解醇提法等,这些提取办法都有可取与不可取之处。
据报道,有科学家用乙醇法提取金银花中活性物质,且分析了该方法对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由于乙醇无污染,提取效率高,因此经常把乙醇作为溶剂进行天然活性物质提取。
多元羧酸对棉织物的耐久压烫处理已应用与社会实际中,多元羧酸和多元羧酸的壳聚糖溶液对纺织品的抗皱处理的研究,也是当下较热的课题。
壳聚糖经多元羧酸的桥联方式联合于织物上,增长了织物的抗皱机能[6]。
Wilska等人分析表明,绿原酸很大提升一些果汁色泽的稳定性[7]。
Facino等[8]人研究,绿原酸等多酚物质能够护卫胶原蛋白不受活性氧等自由基伤害,并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产生危害。
怎么将绿原酸与棉织物连接起来,使其同时得到抗皱和抗紫外性能,对拓宽纺织品应用范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银花提取物整理棉织物的研究作者:肖欢指导老师:张晓丽,(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 10纺织工程合肥 230036)摘要:利用水提取醇沉淀法,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通过正交分析法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条件: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1小时,温度20℃。
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分析了整理效果的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综合各因素对纯棉织物整理的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整理工艺:金银花提取物浓度4%,多元羧酸浓度10%,次亚磷酸钠浓度7%,温度为60℃。
试验分析表明:最佳条件整理后,纯棉织物增重率为12.31%,折皱回复角为171.8度,断裂强度保留率为79.12%,白度62.3,而抗紫外线性能,UVA达2.60%,UPF达74.2%。
说明金银花提取物联合多元羧酸对棉织物的抗紫外整理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棉织物,抗紫外整理,绿原酸1 引言据研究,金银花包含化学成分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化合物、芳樟醇和双花醇等[1];此中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首要有效成分,包含绿原酸和异绿原酸[2-5]。
金银花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在之前己经有好多人做过研究,提取的办法也有好多种,有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酶解醇提法等,这些提取办法都有可取与不可取之处。
据报道,有科学家用乙醇法提取金银花中活性物质,且分析了该方法对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由于乙醇无污染,提取效率高,因此经常把乙醇作为溶剂进行天然活性物质提取。
多元羧酸对棉织物的耐久压烫处理已应用与社会实际中,多元羧酸和多元羧酸的壳聚糖溶液对纺织品的抗皱处理的研究,也是当下较热的课题。
壳聚糖经多元羧酸的桥联方式联合于织物上,增长了织物的抗皱机能[6]。
Wilska等人分析表明,绿原酸很大提升一些果汁色泽的稳定性[7]。
Facino等[8]人研究,绿原酸等多酚物质能够护卫胶原蛋白不受活性氧等自由基伤害,并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产生危害。
怎么将绿原酸与棉织物连接起来,使其同时得到抗皱和抗紫外性能,对拓宽纺织品应用范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经过水提取醇沉淀法[9]提取绿原酸物质,再利用多元羧酸和绿原酸联合处理棉织物,通过多元羧酸的联合作用,与纤维的电性吸附,或与纤维分子上活性基团构成化学键联合,或与纤维里面微隙和纤维外面沉积,同时依靠固着剂、交联剂的作用,赋与棉织物新的机能[10]。
针对棉织物抗紫外线和抗皱机能较差的弊端,因此利用后整理为其改进。
进一步将绿原酸、多元羧酸联合处理棉织物,以期开发出多功能性的棉织物新品种,提升棉产品层次、质地及服用性能。
绿原酸集抗氧化作用、防晒、抑杀细菌、抗诱变、抗紫外线等功用,将其用在棉织物中,则对人类完成全面保护皮肤有着首要的贡献,而且绿原酸与纺织品的完美结合将会使纺织品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和试剂干金银花:购于药店织物种类:纯棉平布表1 主要化学药品药品名称试剂等级生产厂家次亚磷酸钠(一水 NAH2PO2H2O)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柠檬酸(C6H8O7H2O)AR 上海强须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酒石酸(C4H6H6) 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渗透剂JFC 工业级上海金百涤日化精品微利店柔软剂工业级上海金百涤日化精品微利店氢氧化钠(NAOH)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磷酸三钠(NA3PO412H2O)AR 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亚硫酸钠(NA2SO3)AR 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四通化工厂2.2 实验仪器表2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仪器/设备型号 生产厂家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系统YG(B)912E 型 温州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 电子织物强力机 YG(B)D26D-250温州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 数显白度仪 SBDY-1 上海悦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折皱回复仪 YG541-B 型 宁波纺织仪器厂 电热恒温水浴锅 HWS12型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 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 电动搅拌器 JJ-1型国华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 上海悦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万用电炉 长江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轧车 JMU506型 北京纺织机械器材研究所 真空泵SHB-IV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2.3 实验方法2.3.1金银花的提取1) 金银花提取工艺路线:可以简化 金银花 煎煮(加盖,不断搅拌) 真空过滤 浓缩(糖浆状) 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乙醇 浓缩干燥 试液 减压过滤 金银花提取物 2.3.2 棉织物预处理1) 棉织物碱退浆、煮练工艺处方:表3工艺处方化学试剂 100%NAOH/(g/L)磷酸三钠/(g/L)亚硫酸钠/(g/L)浓度25322) 工艺流程纯棉坯布 挤干,投入练液 95℃下处理1h 热水(60℃)洗5分钟(3次) 室温晾干 剪成经向20cm,纬向20cm 的试样 50℃50min 恒温,搅拌 冷却 60℃水润湿取出烘箱,烘40分钟室温冷却,称重。
2.3.3整理棉织物的工艺路线6%金银花提取物+10%多元羧酸溶液 恒温35℃,处理50min 整理液 恒温35℃下,搅拌处理50min在小轧机速度为1.5m/min 下一浸二轧处理 80℃下烘10min蒸馏水清洗 低温烘干 测试指标 2.3.4设计正交实验 根据绿原酸的理化性质[11],确定三因素三水平试验。
如表4。
表4 金银花提取物制备的实验因素水平表 2.4 性能测试2.4.1织物白度依据《染整工艺试验》中“测试织物白度”的办法,参照GB/T9338-2008,将试样叠成三层,在SBDY-I 型白度仪测三个不同地方的白度,计算均值,并记下数据。
2.4.2断裂强力依据条样方法,分别沿经向剪取20cm * 5.2cm 的试样,利用拆线使试样的宽度恰好是5cm ,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5%的恒温恒湿的状况下放置24h 。
按GB3923/T-1997办法测定。
夹住的长是10cm ,由机械方式对试样逐渐增大拉力,使试样增长,直至在划定的断裂期间断裂,记下试样断裂最大拉力,单位牛顿(N)。
强度保持率(%)=整理后强度值/整理前强度值×100% (1) 2.4.3增重率处理后织物的增重率按(2)式计算:增重率=(G 1-G 2)/G 2*100% (2) G 1:处理后织物干重(g),G 2;处理前织物干重(g)0.1%渗透剂JFC 、1%柔软剂5%次亚磷酸钠 溶解、混合纯棉坯布2.4.4织物折皱回复角利用折皱回复角测定仪(YG541-B型)测试回复角,剪取凸形试样,放置在夹持器上,沿标记对折试样,将透明压板压在折好的试样上,然后按下开关;开始测试织物的缓弹性回复角,并记录数据。
织物缓弹性回复角=(6个经向试样的回复角均值)+(6个纬向试样回复角均值)。
2.4.5织物抗紫外线性能打开电脑以及大荣91E防紫外线性能测试系统;将其预热二十分钟。
然后打开紫外线光源;第一次空置实验,再将试样进行测试;记录相应的UVA和UPF值。
2.4.6耐洗涤测试使用汰渍洗衣粉,水洗配方:洗衣粉1g/L、浴比1:100配成洗涤液,将整理好的织物在室温下皂洗10min,清洗2min,脱水 2min,室温晾干,作为一次洗涤过程,如此反复10次、30次、50次,再测试其抗紫外性能。
3 结果与分析3.1 绿原酸提取工艺条件正交优化3.1.1正交实验结果由表5可知,四个因素的优水平组合A3B2C3D3为本试验的最优水平组合,即金银花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为75%,药液温度50℃,金银花用量为50g,提取时间是1.0h。
表5 L9(33)正交实验结果表6 正交实验极差分析收量(g)K2 21.1 22.30 21.30 19.90 K3 21.4 21.40 25.80 22.00 k1 6.60 6.20 5.07 6.80 k2 7.03 7.43 7.10 6.63 k3 7.13 7.13 8.60 7.33 极差(R)0.53 1.23 3.53 0.73.2 金银花提取物整理棉织物结果3.2.1整理前棉织物表7未整理织物各项性能3.2.2影响棉织物整理效果的单因素实验以增重率、折皱回复角、拉伸断裂强力、白度、UVA、UPF作为衡量整理成效的考查指标,单因素分析了影响棉织物整理成效的各因素:金银花提取物浓度、多元羧酸浓度、次亚磷酸钠浓度、压辊速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
3.2.2.1金银花提取物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整理液配方:多元羧酸浓度10%,次亚磷酸钠浓度5%,助剂0.1%渗透剂JFC、1%有机硅柔软剂,不同金银花提取物浓度: (2%,4%,6%,8%,10%,12%) 金银花提取物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如表8。
表8金银花提取物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13613814014214414614815024681012折皱回复角(度)金银花提取物浓度(%)246810121424681012增重率(%)金银花提取物浓度(%)图1 金银花提取物浓度对增重率的影响 图2 金银花提取物浓度对增重率的影响图3 金银花提取物浓度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图4 金银花提取物浓度对白度的影响图5 金银花提取物浓度对UV A 、UPF 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随着金银花提取物浓度的增加,织物的增重率在增加,白度变化不是很明显。
随着金银花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折皱回复角提高,断裂强力下降,抗紫外线性能在4%左右的时候最好,随着浓度的增加,变化趋势趋于平缓。
这是因为绿原酸经过多元羧酸的联合作用与棉织物进行连接,增重率和抗紫外线性能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增加有所变化,对折皱回复角、白度,断裂强力影响不显著。
3.2.2.2多元羧酸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整理液配方:金银花提取物浓度4%,次亚磷酸钠浓度5%,助剂0.1%渗透剂JFC 、1%有机硅柔软剂,改变多元羧酸浓度: (2%,6%,10%,14%,18%,22%,)多元羧酸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如表9。
56.55757.55858.55959.56060.56124681012白度金银花提取物浓度(%)123455606570758024681012U V A (%)U P F (%)金银花提取物浓度(%)23223423623824024224424624825025224681012断裂强度(N )金银花提取物浓度(%)表9 多元羧酸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与后面的图6图6 多元羧酸浓度对增重率的影响 图7 羧酸浓度对断裂强度的影响图8 多元羧酸浓度对白度的影响 图9 多元羧酸浓度对折皱回复角的影响204060801001201401601802610141822折皱回复角(度)多元羧酸浓度(%)56575859606162632610141822白度多元羧酸浓度(%)0501001502002503002610141822断裂强度(N )多元羧酸浓度(%)24681012142610141822多元羧酸浓度(%)增重率(%)图10多元羧酸浓度对UVA 、UPF 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随着多元羧酸浓度的增加,织物的增重率、折皱回复角都在增加,特别是在10%-14%的范围内,增加的很明显;UVA 、UPF 在10%左右也达到的比较不错的抗紫外线的值,且随着多元羧酸的浓度增加,变化也不在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