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研究进展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金银花,又名忍冬花、金银花草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中草药材。
在中医药中,金银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
金银花还被发现具有抗病毒、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因而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对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一、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金银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草木醛、酚类化合物、黄酮类、有机酸类等。
黄酮类物质是金银花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病毒、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包括金银花苷、伞形花素、迷迭香酸等,这些物质对病毒和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金银花中还含有一些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等,这些物质对细菌和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金银花还含有一些挥发油成分,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金银花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
二、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金银花在抗病毒方面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银花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如金银花苷能够抑制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毒的复制。
二是金银花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直接杀灭病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病毒颗粒。
三是金银花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金银花中的黄酮类等多种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发现,金银花的抗氧化作用在抗感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细菌和病毒对机体的损害。
金银花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还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凉血止血等功效,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中草药。
金银花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和粘液质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近年来,金银花的抗感染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多种抗感染的生物活性,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抑制细胞凋亡等。
1. 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抗菌作用最强的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
此外,金银花对多种病毒(如肺炎病毒、禽流感病毒等)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促进机体免疫功能金银花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金银花可以促进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力和数量,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此外,金银花还能够调节免疫表现物质的分泌,如增加血清素、白介素-1、干扰素-γ等的分泌,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 降低炎症反应金银花对机体的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金银花能够抑制白细胞趋化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此外,金银花还可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等)的分泌,减少机体内部的炎症因子水平。
4. 抑制细胞凋亡金银花对细胞凋亡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金银花可以抑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
此外,金银花还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等机制,保护细胞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功能活性及其健康产品研究进展

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功能活性及其健康产品研究进展目录1. 金银花的概况与分类 (2)1.1 金银花的植物学特征 (3)1.2 金银花的种类及分布 (4)2.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 (6)2.1 黄酮类化合物与活性机制 (7)2.2 挥发油及其药物应用 (8)2.3 皂苷、氨基酸、多糖等其他成分的研 (9)3. 金银花的药理活性研究 (10)3.1 抗氧化活性 (12)3.2 抗炎及免疫活性 (13)3.3 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14)3.4 心血管保护作用 (15)3.5 调节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16)4. 金银花在健康产品中的应用 (17)4.1 传统中草药制剂 (18)4.2 化妆品中的金银花提取物 (19)4.3 食品领域的应用 (21)4.4 其他新型金银花健康产品开发 (22)5. 金银花健康产品产生的问题与挑战 (24)5.1 成分控制与质量评估 (25)5.2 金银花产品的市场响应与消费者接受度 (26)5.3 金银花产品在市场监督和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28)6. 展望未来 (29)6.1 新有效成分的发现 (30)6.2 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 (32)1. 金银花的概况与分类学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属于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为中国的传统中草药。
其名称寓意着花开时金银两色相映生辉,其叶可供茶,功效广泛,西汉《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
金银花性寒味苦辛,属于清热解毒类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中发热病证、咽喉肿痛、皮肤疮痈肿毒等,现代医学研究还显示金银花有抗病毒、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及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对保卫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金银花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忍冬亚属,它是忍冬种的外生种。
该属约有1000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金银花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和生物变异,根据形态、生理、生态、分布等因素可进行分类。
传统分类方法根据茎、叶、花的形态特点、以及生长习性、药用部位等进行分析,将金银花分为不同的亚种、变种和变型。
金银花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金银花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1. 前言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泻热解毒、清热凉血、解表发散、祛风解毒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对于中药材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于天然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2.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金银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黄酮类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包括吲哚丙酸苷、远志苷、酚酸及其衍生物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金银花中的黄酮类还包括柚皮素、异黑酮、芦丹素、山柰酚甙、芹菜素甙等三十余个成分。
酚酸类成分是金银花的主要次要成分,包括槲皮素、檸檬酸、苹果酸、咖啡酸、山柰酚等。
同时,金银花中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铁、锌、锰、铜、钠、钾、镁等。
3. 金银花的质量控制金银花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外观、理化、微生物、化学成分等方面。
其中,外观检查是市场中常用的特征鉴定方法,根据金银花的外观、气味、口感等特征进行鉴别;理化检查包括水分、杂质、灰分等指标的检测,同样是判定金银花的基本手段之一;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的检查,能否有效控制金银花的安全性;化学成分检测包括黄酮类、酚酸类等关键指标的含量测定,是金银花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有效控制金银花的质量,建立起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十分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金银花检测方法的研究相对集中,主要涉及到金银花中黄酮类、酚酸类、三萜类、挥发油等成分的检测方法。
4. 金银花的开发利用在药品方面,金银花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中药材,常用于清热凉血、解毒泻火、散风解毒等用途,同时也是食品和保健品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据统计,金银花提取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药品、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
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市场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热门商品之一。
5. 结论随着对中药材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天然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以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日益受到重视。
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和民间草药治疗中。
近年来,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1. 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通过体外实验证实,金银花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此外,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对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减轻了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损害。
2. 抗冠状病毒作用冠状病毒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金银花具有一定的抗冠状病毒作用。
研究发现,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抑制冠状病毒的能力,能够干扰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从而减少病毒的侵袭。
3. 抗病毒感染作用金银花还对其他多种病毒具有抗感染作用,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诺如病毒等。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抑制这些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从而发挥出抗病毒的效果。
二、金银花的机制研究1. 免疫调节作用金银花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研究表明,金银花可以调节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炎症反应,从而保护宿主细胞免受病毒的损害。
此外,金银花还可以增强宿主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2. 直接抑制病毒复制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具有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
研究发现,金银花提取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抑制病毒的R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
3. 抗氧化作用金银花中富含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并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损害。
因此,金银花的抗氧化作用也是其抗病毒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三、金银花的应用前景随着对金银花抗病毒作用及机制的深入研究,金银花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金银花作为一种天然的草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较于合成药物,金银花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优势。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在抗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索金银花的抗感染作用和机制。
本文将综述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一、金银花的抗菌作用金银花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可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等。
其中,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可达90%以上。
研究显示,金银花中的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如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等。
金银花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提高免疫力。
金银花可增加机体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数量,同时提高它们的活性。
此外,金银花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如研究发现,金银花多糖对免疫缺陷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提高小鼠体内的总抗体、补体、细胞介导免疫等指标。
金银花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
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如乙型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金银花抗病毒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研究发现,金银花黄酮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多种病毒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
四、金银花的临床应用前景金银花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非常适合用于抗感染治疗。
近年来,金银花的药理研究不断深入,逐步发现其更多的抗感染作用和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金银花可以口服、外用、注射等多种途径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因此,金银花有望成为新型的天然抗感染治疗药物,对临床抗感染和公共卫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金银花有广泛的抗感染作用,其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其药理机制、优化提取工艺、探索其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制定更严谨的临床应用指南等工作,以推动金银花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金银花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金银花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金银花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中药,绿原酸是其主要有效成分,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更多的成分被提取出来,其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等,且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保肝利胆、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增强免疫等药理学活性,临床应用广泛,且受到广大患者及医生的认可。
本文主要针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进行研究。
Abstract:Lonicera japonica is a commonly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chlorogenic acid is its main active ingredien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more components are extracted. Its main functions include heat-clearing and detoxification,evacuation of wind and heat,and it has antiviral,antibacterial,anti-inflammatory,antioxidant,liver-protecting,anti-platelet aggregation,anti-tumor,immunity-enhancement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Lonicera japonica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clinic and recognized by the patients and docto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lonicera japonica.Key words:Lonicera japonica;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金銀花的药用历史悠久,在3000年前已被用于疾病的防治,因其初开花时呈现白色,而后转变为黄色,故被称为金银花。
金银花研究进展

金银花研究进展摘要:金银花,又名忍冬、银花、双花等,因其花“初开时花色俱白,二三日后花色变得金黄,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金银花清香飘逸,沁人心脾,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也是一种常用中药。
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金银花既是中药材也是植物的名称,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忍冬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花蕾,为中医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之功,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性热病及外科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疖疮痛肿、乳腺炎、痢疾等。
该药材植物来源复杂,在中国分布广泛。
据报道全国有20余种植物的花蕾当金银花入药,皆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
为了进一步对金银花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现将金银花的历史、主要作用及发展前景做一简介。
关键词:金银花;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67. 7 +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223—2金银花全身都是宝,它的花、叶和茎均可作为药物,是中医的常用药物。
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之功,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性热病及外科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疖疮痛肿、乳腺炎、痢疾等。
1 悠久历史金银花一名的最早出处见于宋代《履岩本草》下卷载有“鹭鸶藤,性温无毒,治筋骨疼痛,名金银花。
”,“金银花”一名为后世延用。
在中国的很多文献中,都有金银花及其药效的记载。
最早记载忍冬入药的见《名医别录》云:忍冬,十二月采,阴干。
这里虽未指明以藤叶入药,但忍冬开花在5—6月间,不可能于12月采,且陶弘景注曰“凌冬不凋”,可推知所用乃带叶的藤。
唐朝时期,孙思邈《千金翼方》仍录《名医别录》之说。
到宋代仍然以藤入药,广泛用于临床,如《圣惠方》载:热毒血痢,忍冬藤浓煎饮。
《外科精要》中用忍冬藤治痈疽发背,一切恶疮。
不同历史时期,金银花是以不同部位入药的。
宋代以前独用茎叶,明代则茎、叶、花同等入药,此后以花为主,其茎叶成为同一植物的另外一种药物。
现代研究也表明,忍冬茎、叶、花的化学成分不同,功效不尽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银花的研究进展焦阳【摘要】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疾病,为临床最常用中药之一。
本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以近十几年来发表的论文为依据,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常用的定性定量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个较全面的总结概述。
【关键词】金银花;化学成分;生理活性;限量检查;定性定量方法0.前言金银花即忍冬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能。
为治温病初期,外感风热,痈疮疖肿之要药。
其名称早在1700多年前晋代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忍冬”(金银花藤)入药的记载。
金银花之名最早见于《本草纲目》忍冬条下。
[1]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
[2]“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有“中药之中的青霉素”之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理论知识做了大量金银花的研究。
根据文献报到,金银花的开发研究较多,但都没有一个较完全的研究概括。
为了以后临床研究能有较全的理论依据及借鉴,现将金银花的化学成分、生理活性、定性定量分析、限量检查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等全面的概况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1.1 挥发油金银花中的挥发油是其疏散风热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研究学者主要应用气一质联用(GC —Ms)技术,从干花、鲜花成分比较、不同来源样品、不同提取方法、不同药用部位等对金银花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测定。
研究认为,金银花FlosLonicerae japonicae干、鲜花化学成分差异很大。
从干花挥发油中鉴定出6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的94.42%,其中棕榈酸占26.36%,十八碳二烯酸乙酯占9.86%,二十四碳酸甲酯占8.44%;从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52个化合物,占90.46%,其中Q—TIN M烯为21.52%,芳樟醇为14.15%,芳樟醇氧化物为10.46%。
鲜花中含量最高的Q—TINM烯在干花中未测出,可能在干燥过程中损失。
其他化学成分为醇、醛、酯、酮、烷、烯、炔等有机化合物。
采取超临界C02萃取法(SFE—C02)所得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经人工解析及计算机检索确定化学结构,共鉴定出绿叶醇等20种化合物,萃取物得率为3.25%。
[3]1.2 有机酸、醇、酯类有机酸类被认为是金银花清热解毒的药理基础,目前常以绿原酸作为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指标。
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异绿原酸和咖啡酸。
绿原酸(chlorogenicacid,CGA),又名咖啡鞣酸,是由咖啡酸( caffeicacid) 与奎尼酸(quinic acid) 形成的缩酚酸,属于苯丙素类化合物。
其中异绿原酸为一混合物,它的异构体有七种,分别为4,5一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一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一二咖啡酸酰奎尼酸、1,3一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一阿魏酰奎尼酸、4一阿魏酰奎尼酸、5一阿魏酰奎尼酸。
[4]1.3 黄酮类最早从金银花当中提取出的黄酮类有效成分为木犀草素,其次为忍冬苷。
[4]从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就有黄酮类化合物。
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8个。
用色谱法和光谱技术也分离鉴定出木犀草素、槲皮素等。
90年代从金银花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木犀草素-3-O-α-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槲皮素-7-O -β-D-葡萄糖苷和金丝桃苷4个黄酮类化合物。
[5]还有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的金银花修剪枝各部位均含有黄酮且都是节部和叶片含量最高,花中次之,茎含量较低。
1.4 三萜皂苷类从90年代起,我国学者就不断从金银花中提取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最早从金银花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含有六个糖基的三萜皂苷。
然后又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此后又发现了2个新的双咖啡酰基奎尼酸酯化合物。
从吊子银花正丁醇萃取物中亦分离得到4个三萜皂苷类成分,其中3个与灰毡毛忍冬中所含皂苷相同。
即川续断皂苷乙,灰毡毛忍冬皂甲和乙,另一个为木通皂苷D。
[6]1.5 环烯醚萜苷类环烯醚萜苷类是金银花中另一有效成分,在金银花中含量高而且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及保肝作用。
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命名为dehydromorroniside。
该化合物为忍冬属中发现的第3个morroniside-型裂环环烯醚萜苷。
[7]1.6 微量元素类及其他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生长发育和防病治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银花当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赵庆华等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金银花的微量元素,发现金银花中K和Cr含量最高,也有一定量的Cu元素。
有学者发现多种金属络合物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作用可能金银花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毒等作用,与这些金属在人体内生成的金属络合物有关。
从该植物花蕾中发现槲皮素、齐墩果酸和胡萝卜苷。
[8]2.生物活性2.1 抑菌作用,抗病毒作用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金银花与连翘或青霉素合用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可能抑制了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绿原酸、异绿原酸及木犀草素可能是其抗菌的有效成分。
[9]金银花水煎剂(1∶2)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上,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增多有抑制作用。
金银花中活性成分绿原酸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柯萨奇B组金银花水煎剂(1∶20)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发生,还能延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细胞病变。
[10]金银花醇提物对甲型流感病毒FM1型鼠肺适应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活性物质除绿原酸外还有其他3-4个重要的成分参与这一药理过程。
金银花还有一定的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作用,对抗艾滋病病毒(HIV)亦显示中等活性。
[10]2.2 抗炎解热作用金银花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金银花还对人的γ-球蛋白的Cu2+热变性作用有显著抑制效果。
忍冬总皂苷(Ful)具有显著抗炎活性,由于Ful也不能明显延长切除肾上腺幼年大鼠生存时间,表明Ful本身不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抗炎作用有可能是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而实现。
[11]2.3 对免疫系统作用金银花具有促进白细胞和炎性细胞吞噬的作用,降低中性粒细胞(PMN)体外分泌,具有恢复巨噬细胞功能,调理淋巴细胞作用,具有显著增强IL-2的产生等作用。
[12]金银花可通过降低特异性IgE而有抗过敏作用,但受浓度影响较大;金银花水提物能通过减少抗卵清蛋白特异性IgE抗体的产生,从而对抗Ⅰ型变态反应,金银花水提物还能抑制肥大细胞的组织胺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还有实验表明金银花35%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液具有显著的预防过敏活性。
[14]2.4 保肝利胆作用金银花中的三萜皂苷对CCl4引起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
绿原酸能促进胆汁分泌,忍冬总皂苷能抑制肝中毒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程度。
[13]2.5 降血脂、降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对实验性高血糖有降低作用,静脉给予绿原酸能显著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肝脏中的甘油三酯水平也有明显降低。
[15]2.6 抗氧化作用金银花水提物在体外对H2O2具有直接的清除作用,学者实验发现金银花可使血清中T-AOC、GSH-PX、GSH和SOD明显增高,MDA含量减低,NO和NOS变化不明显,说明金银花有提高体内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16]2.7 抗血小板凝集作用金银花蕊水煎液、混悬液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且悬液的作用强于水煎液,绿原酸、咖啡酸为其主要止血成分。
金银花及其所含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ADP诱导血小板的激活,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17]2.8 抗生育作用金银花经乙醇提取后之水煎浸膏对小鼠、狗、猴等多种动物有明显的终止妊娠作用,尤其对小鼠、狗有显著的抗早孕作用,对孕期3个月的猴,羊膜腔给药也有抗早孕作用。
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物(600mg/kg)有终止小鼠的早、中、晚期妊娠作用。
2.9 抗肿瘤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金银花的主要成分绿原酸对胃癌及结肠癌的发生具有预防及抑制作用。
CGA抗诱变及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氧化作用、增强芳烃羟化酶的活性、抑制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形成、抑制致癌物-DNA加合物及氧自由基等因素有关。
[18]3.定性定量分析3.1 定性分析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放置12小时,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lO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3.2 定量分析目前在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方面常见的方法有紫外—可见分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检测波长327nm。
[19]绿原酸的质量浓度范围为50μg/mL~1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7%,RSD 为1.58%。
[20]建立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总量的快速比色测定方法,采用酚类物质中酚羟基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对绿原酸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的一些特征参数进行考察与测定。
[21]3.2.1薄层色谱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金银花中黄褐毛忍冬皂苷甲的含量,黄褐毛忍冬皂苷甲的线性范围为1.20μg~7.20μg,r=0.998。
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2.45%。
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金银花中皂苷类成分分析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等特点。
[22]采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金银花片中黄芩苷的含量,该法首先采用薄层色谱法将样品中黄芩苷分离,然后用紫外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16%,RSD为1.50%。
结果显示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复方金银花片的质量控制。
[23-24]3.3.2气相色谱法GC法常用于金银花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万琴等[25]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芳樟醇的含量,结果芳樟醇在57.35 μg/m L~917.6 μg/m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9%,RSD 为1.16%,该方法简单、灵敏、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作为金银花药材中芳樟醇的质量控制方法。
陈永新等[26]对金银花中脂溶性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检出了39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4.03%,结果表明金银花脂溶性成分主要为烃类(占总脂溶性成分的45.1%)和脂肪酸类(43.18%),植物甾醇为次要成分(8.26%)。